科幻小說現在已經實現
A. 有哪些科幻小說里的情節已經成真了
我覺得就是有篇文章叫地心歷險記,裡面有什麼黑科技幻想不太記得了,但是印象中當時有些黑科技是後來實現了的,其實人類真的很厲害,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B.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醫學研究、空間探索和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經誕生了許多科技奇跡。但是想一想電影里令人畏懼的機器人,或許人們對於機器人並沒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飛車的吸引力也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因為金錢或能源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遙控飛機——嘿,空中飛車也沒那麼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會成為現實呢?Reddit用戶RobStone采訪了Reddit的科學家們,邀請他們分享哪些最為不可思議的科技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家們沒有回答明確的時間軸——這確實太難預測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夠引起人們遐思。
C.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海底兩萬里描寫了一個當時還沒有的潛水艇艇上生活著一群快樂的海盜在幾個大洋之間的到處跑,現在潛水艇已經到處都是,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新鮮事,星際迷航中激發他們對探究宇宙的熱愛,半個世紀前的科幻小說所預示的觀點,隨著現在的技術的發展也得到了證實,例如月中人中傳播的日心說和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這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現在都已經變成了事實。
D. 科幻作品是不是已經發展到瓶頸了我們的想像力也是這樣嗎
科幻作品的發展不好不僅僅是我大部分國人的思維,我們優於全世界的五千年文化傳承,這是我們骨子裡的驕傲,相比於科幻,我們更敬重先輩們的智慧,而事實上如今影視的發展已經有了成熟的流派,不斷翻拍的宮廷劇,武俠劇一直屹立不倒,為整個影視圈都畫出了一個成熟的範本!反觀科幻,這對於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新奇的東西,不是我們缺乏想像力,只是有想像力的未必有實力,面對科幻片很可能一敗塗地的結果,成熟的宮廷和武俠當然是更好的選擇,而像吳京這樣敢於孤注一擲的,有這樣膽量和氣魄的,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什麼是科幻;科幻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幻能不能成為現實,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也不能准確回答吧。科幻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科學幻想,是人類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 社會 發展對人類影響。其最主要的載體就是科幻小說。喬治·本福德(GregoryBenford)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可以控制的去思考和夢想未來的方式。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認為:科幻小說是真正關於未來的 社會 學研究。特里·卡爾(TerryCarr)認為:科幻小說是關於未來的文學,講述了我們希望看到--或者我們後代看到的--明天的奇跡的故事,這段時間也許是下個世紀,也許是無限的時間延伸。
科幻基本都是在人現有認知的基礎上加以想像,天馬行空並不為大眾所接受。比如說未來人工智慧如何如何強大,能自主創造一些事物,甚至取代人類統治;再或者說人們未來邁向太空,可以時空穿梭,幾億光年的距離轉瞬即到。這些都是被大眾所接受的,因為現實有基礎,人類可以創造人工智慧,也可以走出地球踏向太空,人類有此類的認知,只不過將這些現有技術和成果放大了而已。但如果說有一種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在主宰地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受其掌控;亦或者說細菌病毒才是最有智慧的生物,人類只不過是其豢養的容器;再或者說物種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我覺得如果有人說未來這都是真的,怕是會被當成瘋子吧。
在古代,先人並不能很好的認識世界,面對很多現象他們都不能理解其本質,就會把其當作超自然的事物來對待,對其敬畏,打雷下雨這種基本的自然現象都會被當成有神仙來操控。他們可能根本想像不到幾千年後手機、電腦這些東西。如果給他們一個收音機,能聽到裡面傳來的聲音,他們可能都會將其當作鬼神之物
儒勒·凡爾納是世界公認的科幻小說之父,他在《海底兩萬里》一文提到」潛水艇「這個東西,但是當時沒有潛水艇,在當時這個東西就屬於科幻,但是他能想像到潛水艇為什麼想像不到太空飛船呢,這是因為當時雖然沒有實際的潛水艇,但是人們根據船這個在水面上運動的東西已經預見到」潛水艇「這個水下東西,這個設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5-16世紀,但是踏出地球是當時人類萬萬想不到的。
所以說科幻無止境,只能說現有的科幻作品發展到瓶頸了,當人類成功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有更高深的科學、 社會 和技術認知,人類的想像力也會上升一個嶄新的高度,屆時會有更加出色的科幻作品誕生,這個是可以預見的。
我覺得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A、假如這個問題倒退幾千年問,在遙遠的封建時代,人們已經有很多神話故事和傳說,比如嫦娥奔月,神筆馬良,放在古代叫做痴人說夢,可是如今已經一一實現。
B、只要你敢想,只要人類還有思維,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科幻作品出世。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別。
C、國外的科幻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早就被拍成電影風靡全球,比如星際迷航,星球大戰,阿凡達等,反而是國內在這方面一直沒有好的作品出現。
D、而去年隨著《流浪的地球》《三體》等電影橫空出世,一掃之前中國科幻文藝界的晦暗底色,本土科幻即將迎來黃金時代。
E、我們國家這么悠久的傳統積累,加上政府投入持續增加等新現象,相信中國科幻的未來一定無比精彩!
科幻!以人類的建設能力為基礎,運用現行 社會 的物質存在。。除了顛覆人類的美好理念,就是想當然。那麼所謂的科幻究竟應當是什麼,科幻作品的前途和方向。
科幻工作者已經沒事在一些概念里了!這些概念本身就是科幻的,也就說現代所謂的科幻理念基本都是 科技 泡沫。而真實可以列為科幻的很少。
幾十年前人們就知道黑洞白洞的科幻存在了!其實這些都不是科學,而是一些人的想當然,因為這些行為的背後,帶動的是科幻消費。而科普的真實價值已經被忽略了!今天黑洞白洞已經被證實了啊!其實啊!人們只要重視宗教經典,你會發現現代人所有的科幻內容無外乎於此。。無外乎想像靠譜或者不靠譜。靠譜就局限,不靠譜就具有了言說發展演義的空間了!
說人類的思維能力,說人類美好營造的能力,說人類可以體現美好的手段,依我看只能是僅僅起步的開始。當人類理解了地球的真實,理解了人們美好未來的真實,也許啊!人類的科幻方向和著力點會有所變化,現在啊,也只能是如此了!這些人要生活,一些組織也非常積極,因為這些的確可以誘惑年輕人的思維,甚至科學家的思維以及思維方向。
而人類構建人類自身美好的能力以及美好發現的能力被局限了!很多科幻用殘暴代替了美好,用殘暴逆反當做了思維的出發點,這些都非常令人悲傷了!而 社會 正向的科幻基本上很少體現。也就是說人們離魔鬼的意識強權還是比較近的,人類對身心的割捨的感受還是非常直接的,但是人類自身或者組織發現美好的窗口存在是非常局限的。人類甚至容忍著人間殘暴的合理性。
科幻的美好在於人性美好的發現和研究。可是這需要人類 社會 的共同美好的心願具體,和有機會看見人們內心的美好期待,這些期待同樣具有商業運行的空間價值。同時啊!我們的 社會 也應當為真正的科幻科普為 社會 的美好建設服務。資本主義 社會 制度下的人們, 社會 主義制度下的人們,都有什麼美好的期待啊!還是殘暴的刺激繼續。
刺激的多樣性存在, 社會 允許的表達存在,你會發現許多所謂的大片基本都是殘暴的集合。結合宗教美好的電影都很少,因為這些需要宗教智慧了!是啊!宗教美好,宗教人士也是人,也需要人類文化作為媒介表達和認識宗教。。人類體現於營造美好階段性對應。
我們必須超越,超越人類 社會 局部建設的行為,體現於人類的意識境界的美好。說《西遊記》是科幻吧!說《封神演義》也是科幻,說《三海經》也是科幻。讀讀《天問》也是科幻。你會發現幾千年來人類營造美好的規律。
科幻離不開科學技術前沿的跟進和支持。那麼什麼才是如今的真正科學啊!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就會誘導人們進入科學的誤區了!此時的身口意具有了誤導民心的意思,這個罪過大了。。非常巨大。。因為你讓包括自己後代迷失於局限的瓶頸里。。而人類的美好一定要趨向更美好的。。
祝科幻工作者有更好的遮掩點,開發美好的建設,吉祥如意!!!
從《三體》《北京折疊》《遺落的南境》(《湮滅》)《雪國列車》《盜夢空間》《黑客帝國》《異界》等作品(涵蓋小說和電影)來看,今天的科幻題材廣泛,已經遠遠不止「外星人、時間機器、機器人」老三樣了。除了網路空間、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的「賽博朋克」風格作品興盛外,現代科幻作品的關注點從 科技 到人文,從自然科學到 社會 變遷,從外在宇宙到內心的心理和夢境……呈現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大膽,越來越實驗性的發展趨勢。這其實揭示了讀者群體整體科學素質的提升以及對 科技 、生活、 社會 制度、人類存在的意義等終極問題的思考增多,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另外,其實無論什麼題材,都有無數的闡釋和拍攝角度,每一個題材的深度都是無限的。同樣的機器人題材,《終結者》和《霹靂五號》《AI》的闡釋就完全不同。這個都應該注意到。
個人理解「瓶頸」其實是一種誤讀,一方面,近百年來基礎科學進步很小,而且進入21世紀後,原來科幻小說中的東西/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實中。科幻小說中都「始料未及」的東西,比如移動互聯網都介入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有人感覺「科幻」已經跟不上現實了,或者說因為基礎科學的停滯感覺人類發展整體限於瓶頸,再美的幻想也只是幻想了。其實個人認為我們的文明發展也遵循著「量變到質變」的發展規律。我們看到20世紀百年大進是由於前面5000年左右的積累。同樣,我們今天要想實現更加宏大的目標,比如星際航行,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積累也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在真正實現之前,它都是科幻。然而這個科幻大家可能看了很長時間了,疲憊了。不過,我相信美妙的東西不會凋謝,一些宏大的主題永遠會吸引人的興趣,指引人前進。另一方面,雖然當今影視拍攝和特效技術有了很長足的進步,但是一些科幻中的場面,比如《三體》中的星系二維化還是無法良好地可視化。這就導致了影視題材的某些限制。由於現在看電影的人比看傳統書的人多的多,所以視效上無法創新也就給人某個類型片到「瓶頸」的錯覺。這個,我覺得未來也是可以解決的。
我們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我們的內心和外在宇宙一樣宏大深邃。不信的朋友,可以試著自己謝謝科幻,哈哈。
真實觀點:科幻作品遠遠沒有到達瓶頸,而且後發趨勢無窮。
個人經驗:科幻作品是夢想和科學發展的助推劑,有夢想才會有進步,這個 社會 這個世界,需要夢想去推進。反觀 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 社會 的進步和發展都是在人們的不斷 探索 中推動的。夢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和階梯。
科幻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科學幻想。所以科幻本身來說是不會有瓶頸一說的。有瓶頸的是故事。
科幻作品達到勁瓶?
開玩笑,那隻是你個人思維達到頸瓶。
一條路走不通,那很多人也往那條路走,結果就堵了,也就為一個頸瓶。
但是,
如果開發出另一條路呢?
只能說思維限制導致了大多人思維在同一個片面,而不是去考慮其他。
沒有遇到瓶頸,中國和外國的文化差異太大,中國主要以神話故事為主,主要精力的側重點不同,我認為科幻實際上是神話的一部分,科幻來源於神話,在不久的將來神話必將取代科幻。
不是,是民間很多有才華有想像力的作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去發表作品。中國有想像力和有才華的人並不缺少,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高手在民間。時也!命也!
E. 《三體》里的未來科技是科幻還是科學未來科技,有哪些已經實現了
三體這本書被大家一致認為是中國第一科幻小說,這本書的作者劉慈欣在之後的8年中連續獲得了中國科幻的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三體中所提到的碳納米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也就是三體中提到的頭盔感應,以及三體中所出現的無線充電技術,在當今社會這些技術都有所實現了。這本書對於未來的宇宙描述是非常讓人好奇的,可以說是有科幻也有未來科技,因為很多其中提到的技術都已經得到只實現。
劉慈欣就像上帝一樣,在書中創造了一個世界,並且描寫的非常完美。從四維到三維,最後再到二維畫面,他的想像能力是不得不令人欽佩的,沒有人在讀過他的書之後不會震撼,首先在閱讀時會震撼,之後思想也會得到升華,眼界也會變得更加開闊,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都會有很好的感悟。
F.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現實
史蒂芬森的小說也預測了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與他人互動時,會因為計算機的魅力而在不恰當(而且惱人)的時機分心。他沒料準的是他說那些人只會是一小部分,但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隨時都在玩他們的手機。
G.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中所寫的人類夢想,如今有多少已經變為現實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凡爾納所想像的基本都已經實現。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
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
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H. 凡爾納的小說中預言了20世紀的科技,有哪些已經實現了,有哪些未實現
從某種程度上說,凡爾納在19世紀預言了20世紀的諸多科技成就。
①凡爾納在其科幻小說《神秘島》中預言,水將成為人類的未來能源,成為未來的「煤」。百多年後,日本科學家用一種名為二氧化鈦的物質和幾縷陽光,首次將水分離成氫和氧。
②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這兩本小說幾乎是現代「阿波羅」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預演。
③凡爾納在自己的小說中「發明」了直升飛機,50年後,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④凡爾納的《太陽系歷險記》講的是:一顆彗星突然與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36位居民被帶到彗星上,從此開始了太陽系的漫遊,經過重重困難,途經了土星、木星等天體,終於在兩年後趁彗星與地球再相遇的機會,重返地球的故事。近一個世紀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儒勒·凡爾納小說中的主人公飛向月球的出發地坦帕城,竟然距今天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不遠。
⑤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還出現了最早的電視機——」電聲像機」,而霓虹燈、自動人行道、空調、摩天樓、導彈、坦克、潛艇、飛機,這些20世紀的奇跡也早在他的故事中出現。
I. 小說作家曾預言的11個神奇虛構設備,如今每一個都成為了實現
趣味 探索 訊 科幻小說一直深受很多人喜愛,盡管小說作者大多數時間只是坐在家裡「憑空想像」,但是科幻小說還是將我們帶進一個精心設計的未來主義世界。然而,人類在過去100年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這些技術讓科幻小說預言的高 科技 已經成為現實。我們來看看已經實現的15個預言虛構設備。
1.1865年,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發布了《從地球到月球》的長篇科幻小說,文中描述了三個美國人發射宇宙飛船並降落在月球上的使命。該小說的部分情節類似於真正的登月。沒想到104年後的1969年,美國宇航員真的駕著飛船來到了月球,並且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
2.1966年的科幻影視系列作品《星際迷航》中曾出現了一款翻蓋手機。10多年來的1983年,摩托羅拉的「大哥大」手機才上市。不過,直到1989年摩托羅拉發布了第一款翻蓋手機類似於「星際迷航」的設備。
3.幾十年來,3D立體圖一直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不過,2017年,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聲稱它已經設法製作了一張全息3D立體圖,類似於原版《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全息3D立體圖。
4.《星際迷航》中的特色復制器可以在幾秒鍾內完成3D列印食物和日常用品。然而,現在科學家現在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用塑料,金屬和玻璃製造物體,盡管這個過程並不快。
5.2008年,自從鋼鐵俠套裝首次亮相以來,鋼鐵俠套裝已成為傳奇。不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套高 科技 服裝,和鋼鐵俠的一部能力很相似。這套裝備顯示出生命支持系統,將跟蹤士兵的生命體征。內置了3D拾音器還可以幫助士兵找出來自火災和車輛的來源。美國最早可能會在2019年夏天開始測試高 科技 套裝。
6.19世紀,法國儒勒·凡爾納在1889年做出預言,人們有一天會聽新聞而不只是閱讀報紙。不過現實世界中的第一次無線電廣播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
7.1914年,英國喬治·威爾斯的一部小說《解放全世界》中提到一種爆彈從飛機上掉下來,可以無限期地爆炸,威力極其巨大。人類因為這種爆彈最終走向了和平。30年後,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從那以後,世界走向了和平。
8.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情節中曾出現了模擬可視電話。然而21世紀的今天,可視電話已經成為實現,並脯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
9.1887年的小說《向後看》,第一次提到「信用卡」一詞。不過現實世界中的第一張信用卡於1950年被推出,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離不開信用卡了。
10.在1953年的小說「華氏451」中,作者雷·布拉德伯里寫了一篇關於「貝殼」和「頂針收音機」的文章,文章中提到類似於具有藍牙功能的耳機和耳機。今天成千上萬人都在用具有藍牙功能的耳機聽歌和接聽電話。
11.1964年,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預測了「機器人大腦」的 汽車 。50多年後,我們的無人駕駛 汽車 正在測試中,2030年之前將正式開始上路。
J. 《海底兩萬里》哪些科幻的都成了現實
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
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