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是中國流行的文學形式嗎

科幻小說是中國流行的文學形式嗎

發布時間: 2022-12-19 10:26:39

『壹』 科幻小說為什麼沒有辦法進入傳統主流文學的視野

『貳』 科幻屬於通俗文學嗎

理論來講是通俗文學,因為很多科幻都有感情色彩在其中也有某種些道理的出現!發人深思!所以科幻也屬於通俗文學!

『叄』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作品為什麼沒有科幻小說

不是沒有事不具備代表性,這個事情的作品一愛國,圖存為主線,主要反應的是社會上的現實和人們對未來道路的探索,類似還珠樓主似的人物和網路上的作家一樣,作品受歡迎程度甚至更高,但一向被排斥在主流的作家行列里。

『肆』 科幻小說算是文學么

都市言情類:
《絕佳強少》《武心潛龍》《完美女上司》《兵鋒天下》《絕美老婆》《絕品闊少在都市》《天降猛男》《重回名門》《絕品闊少在都市》《龍武狂豪》出自-有!看!書!社!公!眾!號
仙俠武俠類:
《傲視傳奇》《聖靈天下》《劍心長虹》《逍遙劍仙錄》來源於→有〓看〓書〓社〓公〓眾〓號
玄幻奇幻類:
《萬年只爭朝夕》《太古神墓》《重生之再造傳奇》《武道帝魂》《嗜血狂神》《武脈神尊》《驚天戮神訣》《異界魔君》出自→有℡看℡書℡社℡公℡眾℡號
科幻末世類:
《末世之超神狂人》《星徒》《星海獵人》《異物調查局》《星系神王》《末法浩劫》《聖源紀》源自→有§看§書§社版§公§眾§號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寓言故事,二是史傳,三是文人筆記,四是民間娛樂消閑。

『伍』 你對中國科幻文學(小說,電影)有什麼看法

科幻小說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隸屬於「兒童文學」,當這種片面的認識終於得到糾正之後,科幻小說終於成為「通俗文學」的一種形式。但在主流文學界的一般認識之中,科幻小說還進入不到「高雅文學」。科幻小說長久不能進入雅文學的領域,實際上就是指出,在目前文學理論的評價框架下,科幻小說在藝術美感上是很弱的,甚至被認為幾乎沒有藝術美感。科幻小說被認為不過是講述一個離奇的故事,「有趣」和「離奇」是其最重要的特徵(相比童話或者其他兒童文學,科幻小說的位置更為尷尬,因為面向兒童讀者群的特殊的敘事技巧和藝術感染力被剝離,它需要直接面對主流文學的評價模式)。

分析科幻小說之所以被認為缺乏藝術美感的原因,可以清晰地發現,作為藝術美感產生的基礎——藝術真實,在科幻小說中得不到認同。對照上述理論界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和解釋,科幻小說中確實缺乏「生活的邏輯」。比如在關注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幾乎每一篇小說都呈現了一個互不相同的未來世界,那裡整個人類的文化、經濟與政治都是「出乎意料」的,那麼,在這個情境中,很難說文本到底包含多少現實生活的邏輯;在觀照技術革新的科幻小說中,物質生活的巨變非常突出,科幻作家往往能想像出令人震驚的科學技術,那些新鮮的機械、商品和各種工具,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少有直接對應物,也就更談不上基於現實的「真實」;最大的難題是對地外生命、地外文明構想(或者是若干年後徹底進化的人類本身),其諸多細節是徹底天馬行空地想像,比如人類作為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物質實體而存在,這些顯然更不具備上述所謂現實生活的經驗。

還有涉及其他種種科幻題材的小說內容就不再贅述了,出於討論上的簡便,不妨暫時將其定義為「強幻想」,它們共同的一個特徵便是,無論是對物質世界、還是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的描繪,都大大超越現有的實際生活,有些甚至很難從現有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對照物。必須承認,無論作家做何等想像,必然受到其生活體驗的約束於局限,也就是說一切想像幾乎都能從現實生活找出根源,但問題是,當這種想像與現實過分地疏離之後,讀者的生活體驗就很難與作品的描述產生「共振」,讀者可能認為小說是精彩的、曲折的、生動的,但是確在潛意識中不斷暗示自己,這是「編造的」、「虛假的」,從而很難體會到強有力的藝術真實感(按照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進而產生審美體驗。

不過實際上,這里存在的最大的疑惑和矛盾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幻小說幾乎不具備藝術真實(當然,這里尤指「強幻想」的科幻小說,與其相對的「弱幻想」,比如在科幻小說中被稱為「軟科幻」的那一部分,其背景可能就是現實生活,因此它較為勉強甚至完全適用地可以用一般的批評範式來對待,不必斷章取義地將我這里所指的「科幻小說」理解為科幻小說的全體),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一個合格的、成熟的讀者能夠體會到科幻小說中的美感,換句話說,他們能夠感受到科幻小說中的「真實」,並且將那些幾乎不可思議的「強幻想」與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統一起來,從而被喚起一種情感上的或者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阿莫西夫《基地》(系列)中描述了已有一萬二千年悠久歷史銀河帝國,進行了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小說厚重而富有歷史感;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設計了一個將地球沿直徑掏出一個空心管道的的技術構想,展現了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以及人必然能夠征服自然的信念;韓松在《紅色海洋》中對於若干年後生活在海洋中的退化的人作了細致的描繪,其殘酷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讀者造成了強烈地沖擊,呈現了一幅鮮活的關於生存、爭斗和死亡的悲劇式的圖景。

不用將科幻名作一一列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科幻中的「強幻想」難以將讀者帶入一個不自覺的真實之境,然而實際情況卻與之恰恰相反,優秀的科幻文本不斷地營造真實之境並賦予讀者強烈的審美體驗。那麼,當理論與實踐不相符合之時,帶來的思考就是,原有的理論是否存在局限甚至缺陷?

科幻小說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與主流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它不僅關注精神層面,而且也關注物質層面。這里的物質層面,不是當下文學理論中通常意義下的「物質生活的享受」,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物質世界,涵蓋了科學與宗教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對於科學,包括對宇宙的現有認識和尚未進行實證的科學猜想)。按照李兆欣對於科幻本質的理解,科幻小說的思想性體現在它觀照「變化對人的影響」,在主流小說中,這個「變化」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時代變遷、生活方式的變更、思想觀念的蛻變等;在科幻領域中,「變化」則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它還包括直接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產品的變化(當然,這更多是虛構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變化),甚至是科學規律本身的「變化」(虛構出另一種「自然的規律」)。即使在精神層面,這種變化甚至也不僅是人自身,而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完全虛構的「地外文明」。

因此,藝術真實的概念可以在科幻領域中得到這樣的拓展:

1、藝術真實包括對物質世界符合邏輯的假想和虛構,其藝術效果是產生科學之美與自然之美,或者是對科學本身的反思和批判之後的悲劇美。

科學美與自然美(這里尤指自然規律,而不局限於自然風光)在主流文學作品中一般得不到充分體現,甚至不能體現。文學作為藝術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區別於科學,甚至在實際的理論探討中,需要特別地對文學與科學加以區分。在實踐上,文學作品也少有表現科學美的。

但是在科幻領域中情況完全不一樣,大量的科幻小說,尤其是被稱為「硬核科幻」的作品,非常關注科學規律以及科學技術,許多在主流文學中幾乎不可能被採用的題材,在科幻小說中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虛構一個貫穿地球的巨大管道,利用力學原理進行運輸,而後又虛構,通過電磁學原理,利用這個管道用來當作加速器,向地外發射各種機械結構;在《詩雲》中,他更為天馬行空地虛構出一個巨大無比「存儲器」(功用上類似於現在電腦的存儲設備),它由幾個星球作為原材料製作而成,飄散在地球的周圍;在《夢之海》中,他虛構出,地球上的海洋之水被凍結,並被製成巨大的規則的長方體,漂浮在對地同步軌道上,折射太陽的光輝,成為一件藝術品。這些在目前看來,完全不具備技術可操作性的虛構情節,在閱讀的時候確具有極其逼真的真實感,其宏大的結構、壯闊的場景,甚至帶有宗教色彩的對「造物主」的贊嘆和膜拜,都充分地反映了科學美、技術美和自然美。

劉慈欣自己也曾表示:「世界各個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如現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漫長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所無法相比的。」[7]不爭論這個觀點是否在認識上有所偏頗,它至少說明,科學(理論、規律)、自然是具有美感的。那麼,既然我們能夠從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關於自然的規律和事物中獲得審美體驗,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也就同樣可以由符合邏輯的基本「假設」出發,建構另一個世界,或者另一種人類尚不能/不可能觀測到的景緻,來實現本質上相同的科學美感。並且,就人類當下的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自然規律的真與美往往是統一的、同一的。宇宙學中的超弦理論尚不能通過實證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假設而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數學形式上以及某些其他方面具有強烈的美感,甚至在討論它時用到了關涉美學的概念(奧卡姆剃刀)。因此,科幻小說中對於物質世界——比如自然科學中的定律、數學公式中的常數、尚不存在的景緻——進行符合邏輯的虛構,在實踐上完全能夠產生藝術真實感。而主流小說對此的忽視,恰恰反映出主流文學在這類題材中的弱勢和無力。

另一方面,科幻小說中還有大量虛構,其目的和效果並非是反映科學美,而是描述技術災難。這類作品的立場往往是對科學持批判和有限度的發展的態度,對人類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質疑,以及關涉技術對人的異化等問題。這類題材在主流文學中,更多地是從體制和文化的角度進行批判,而不是直接關注物質生活本身。現實生活中的技術災難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強度,都是有限的,而作為文學創作,基於生活的虛構是藝術上的必然,因此,科幻作品中往往有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災難性場面,題材涉及基因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納米技術、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等多個科技領域。雖然與客觀世界進行比照時我們會認為這些「災難」是荒謬的,但是必須看到,作為藝術上的提煉,成熟的讀者不僅在閱讀時能夠從文本中感受到災難的真實氣息,在本質上,它也同樣是現實生活中科技負效用的一種映射。因而它們在藝術上是真實的。

換一個角度,理論界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即反映生活的「真相」、「本質」和「規律」,在涉及對科幻小說的評價中,對於「生活」一詞的規定過於狹窄,在文學中,它不僅像我們一直理解的那樣,包含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總和」以及「關系總和中的個體的人」,還應當涵蓋人所生活其中、並不斷探尋其規律的客觀世界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客觀世界關系下的個體的人。

2、藝術真實包括映射人類社會自身的「非人類」社會,其藝術功用與描寫人類自身一樣,重在喚起讀者在情感、意志和觀念等方面的共鳴。

科幻小說中存在大量「非人類智慧」的描寫與虛構,比如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外星人,或者已經與現今的人類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人。在形式上,這些描寫似乎虛假的,缺乏真實感的,因為它們表面上看來與現實社會不相關,其人物形象與事件也完全在人們的經驗之外。但在實踐中,這類文本同樣能夠帶來強烈的真實感/現實感,因而它應當具備了藝術真實。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不管作者如何構想「非人類」社會,實際上都必然不能完全脫離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也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科幻小說中絕大部分非人形象都是人格化的,不過是外在形象與文化形式可能有大量的虛構,但人格化是其很難脫離的一個基本規則。比較人類在神話故事以及宗教故事中對於非人(神鬼)的構想,這些虛構也同樣是將「非人」進行人格化。

因此,在人格化的角色中,無論其外面如何怪異,小說的情節依然局限在一個人與人的關系網路中,非人的角色實質上乃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非人社會實質上同樣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的社會,進而表達作者對於人的立場和態度。這一點在本質上與主流文學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是相同的。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二百歲的壽星》中虛構了一個機器人,「他」本來可以「不朽」,但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他最終體驗了死亡。在這里,所謂機器人就是一種現實的人的映射,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就是小說通過一個機器人的「生命歷程」所反映出的人的情感、情緒和生命的意義。從這一點,非人的形象同樣具有強烈的真實感,關於非人的虛構一樣具備藝術真實性。

在另一些科幻小說中,也會存在並沒有人格化的非人形象,比如洞察宇宙真理的智慧體等。在這類小說中,人的形象實質上被抽象化與概括化了。一般的小說中,人作為一個實際的存在,他必然需要具備獨特的個性和特定的意識,這在文學創作中稱為「典型」。但科幻小說卻能夠突破這種傳統,它可以沒有具體的人的形象,而是將哲學意義上關於的「人」的共性和本質抽里出來,在文本中進行哲學思考。比如在一篇科幻小說中,一個人死後在黑暗的空間中與另一個「聲音」進行對話,這對話其實就是一個哲學思辨的過程,對於一些形而上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拷問;在一篇名為《維序者》的科幻小說中,作者塑造了一個維持「時間秩序」的智慧體的形象,而實質上小說也是在進行關涉時間、存在與歷史的某種哲學思考。

這類小說的共同特徵是缺少情節,但它的特色是能夠抽離出一個抽象的人的概念,從而在文本中進行哲學層面上的思辨。這種創作形式在主流小說很少見,因為主流小說幾乎無法在缺少具體的人(也沒有人格化的形象)的基礎上去進行創作。但這應當具有藝術真實性。因為所謂文學,不是僅僅要從文本中體現對於現實生活的關照,具有感性上的相通與共鳴,同樣也可以直接超越感性的認識,直接從哲學的層面對高度概括後的現實世界進行理性思考,關注於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比如人存在的意義,宇宙是否完全可知,空間與時間的本質等)。如果薩特能夠在他的小說中進行存在主義的思考,就沒有理由認為科幻小說不能進行更為抽象的哲學拷問,也就應該認為,科幻小說中虛構的非人格化的非人形象,實質上是在小說中進行哲學思辨的一種媒介,是一種觀念的抽象表達,具有藝術上的真實性。

『陸』 為什麼科幻小說在中國不流行

首先是科幻在中國始終被認為是兒童文學的范疇,所以難登大雅之堂。
其次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都是在扼殺和壓制人的想像力,所以從學校走出來的人已經沒有了想像和創新的能力,也就無法對這種幻想文學產生很大的興趣。
最後是殘酷的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讓大多數的人們沒時間去讀這種與現實距離較大的文學,因為他們為了更好地生活,必須把時間花在讀一些實用的、速成的、目的性很強的文字上面。
越來越少的人有時間去「仰望星空」,科幻小說當然不會流行了。

『柒』 在國外,奇幻,科幻小說的地位如何是主流還是小眾

來自一篇對科幻作家的訪談,在國外科幻小說也不是主流文學

華商晨報:英國是科幻小說的誕生地,那科幻小說在英國是否屬於主流文學?

劉慈欣:科幻在英國肯定不是主流文學,其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可能比在中國更邊緣,同時英國科幻的現狀也不如中國繁榮,在那裡我多次問過目前英國最重要的科幻作家有哪些,他們要麼一個都不知道,要麼說是羅琳,但他們自己也不認為羅琳是科幻作家。

錢莉芳:不太了解,感覺上科幻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聽說混到「主流」這么幸運。

韓松:在各個國家,科幻小說都不是主流文學。它是類型文學、流行文學,即便在國外也較邊緣。

華商晨報:在類型小說中,十年來只有科幻小說是沒有超級暢銷的那種,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劉慈欣:我認為這個原因並非如人們常說的那些,什麼科幻小說閱讀門檻高、國內科學文化氛圍淡薄等,其實主要原因還在作者身上,我們寫不出能夠超級暢銷的書。在同一位出版界的朋友聊天時,他的一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說我接觸了不少科幻作者,只從你這里聽到說要想努力寫出好看的故事,別人不提好故事這事。超級暢銷是需要好故事的。

錢莉芳:中國科幻文學不夠暢銷跟自身有些端著也有關系,端起來就放不下了。其實我很欣賞鄭淵潔和那多的小說,許多也屬於劍走偏鋒的科幻,寫得很精彩,好看而暢銷。

韓松:國外也是這樣的,非常暢銷的科幻小說少。中國更是了,中國沒有讀科幻的傳統。

華商晨報:今年年初,《人民文學》30年來首次刊登科幻文學,一些出版商也紛紛推出《天命》《銀河帝國基地》等科幻小說,於是在出版界有2012年是科幻小說年這樣一種說法。

劉慈欣:我認為科幻出版在追求數量的同時,一定要出現一部分能夠真正打動和震撼讀者的優秀作品,否則這次出版高潮可能會同前幾次一樣很快消退。

錢莉芳:這兩年影視類的科幻大製作接二連三,如《盜夢空間》、《阿凡達》等,加上《天命》《基地》等出版,碰巧湊在一起,所以形成了一個小高潮。這是各方面綜合因素造成的,也不是某個作者有意為之。

韓松:應該是吧,今年,很多出版社都在出科幻,量比以前多很多,而且主流文學也關注科幻小說,還有像劉慈欣參加了倫敦書展,這都是以前沒有過的。

『捌』 科幻到底是不是文學

如果你要按照嚴肅文學的分類來看,科幻應該是屬於大眾文學的一種,籠統的歸類到文學里是可以的。

『玖』 科幻小說是基於科技發展而衍生的流行讀物,對么

不對,科幻文學並不是流行讀物,科幻小說中包含的科學專業知識,名詞等都限制了教育程度低,科學素養差,想像力差的人的接收程度

『拾』 為什麼國外科幻小說多,而中國流行玄幻小說

主要是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環境所影響。

科幻小說(英語簡稱:Sci-Fi)全稱科學幻想小說(英語全稱:Science Fiction),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科幻與奇幻小說界限日益模糊,國內科幻小說還呈現出輕科學偏文藝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各大主流網路文學平台上的科幻分類下的小說很少完全具備以上三要素,其細分類型與受眾跟本詞條所定義科幻小說均有極大差別,也不受中國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協會的認可,屬於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據此本詞條將不對該類型進行介紹。

玄幻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思想內容往往幽深玄妙、奇偉瑰麗。不受科學與人文的限制,也不受時空的限制,勵志,熱血,任憑作者想像力自由發揮。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一般認為玄幻小說一詞為香港作家黃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礎上的幻想小說」。所謂玄學因子,即是著重道家思想、易經術數、民間傳說、超自然狀態與神秘學,空間學等等面向的解讀、描寫與探索」。

目前玄幻小說主要流行於網路文化,它最大的一類玄幻小說是修真小說,二者幾乎可以畫上約等號,而修真文大多包含著天道、妖魔鬼怪等,情節跌宕起伏。

熱點內容
小說今夜或不在免費 發布:2025-01-21 00:39:39 瀏覽:482
超甜校園百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1 00:26:47 瀏覽:919
學霸類gl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00:26:42 瀏覽:333
後現代小說家有哪些 發布:2025-01-21 00:00:50 瀏覽:435
甜寵懸疑小說現代 發布:2025-01-20 23:56:59 瀏覽:494
修羅殿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0 23:55:11 瀏覽:673
關於狙擊軍事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20 23:38:33 瀏覽:509
武破乾坤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20 22:45:46 瀏覽:104
十大傷感小說排行 發布:2025-01-20 22:43:58 瀏覽:197
不腦殘的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20 22:32:42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