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產生的標志

科幻小說產生的標志

發布時間: 2022-12-16 21:42:21

❶ 雨果·根斯巴克的代表

雨果.根斯巴克和約翰.坎貝爾
——科幻黃金時代的開拓者
雨果.根斯巴克於1926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份專業科幻小說雜志——《驚異故事》。在這本雜志的第一期上,根斯巴克將這個已經存在了近百年,但始終缺乏自覺意識的文學品種定名為「Scientfiction」。後來,這個名稱演化為「Science fiction」,成為固定的名稱。其縮寫形式「SF」成了全世界科幻愛好者彼此認同的標志。這是世界科幻史上的偉大時刻,它標志著科幻文藝從此當門立戶,獨立發展。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作者,根斯巴克十分強調科幻小說在宣傳科學技術方面的作用,反過來也強調科幻小說本身的知識含量。他在編輯部里貼上一些標語:「本刊歡迎那些有科學根據的小說」、「科幻小說就是要把科學變成神話」。這些觀點也是中國科幻文學誕生初期的主流觀點,而那時的中國科幻作者並沒有受到雨果的影響。這種「所見略同」再次說明世界各國科幻藝術史都經歷了類似的發展階段。
由於經營不善,《驚異故事》於1929年就停刊了。後來他又創辦了幾個類似的刊物。效果均不理想。從此在科幻文藝界影響日微。盡管如此,由於雨果.根斯巴克的傑出貢獻,他的名字還是被為作世界科幻大獎的名稱。
1930年,美國克萊頓出版社創辦了《超級科學驚奇故事》雜志,1933年將它賣給了史密斯出版社,改名為《驚奇故事》。並吸收約翰.坎貝爾為主編。約翰.坎貝爾成為編輯後,把自己在創作中積累的指導思想推廣開來,介紹給作者,並作為選稿要求。這些指導思想有「寫真正的科學」、「用現實手法描寫超現實的題材」、「用過去式描寫將來的事物」、「對科技和進步保持樂觀態度」等等。在這些原則中,「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描寫超現實情節」這一條最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科幻文學獨立自在的根本。正是這個原則,使現代的科幻小說既不同於它早期粗糙簡陋的樣式,也不同於二十世紀充斥西方文壇的現代派文學。坎貝爾對科學知識的強調大大提高了科幻小說的內涵,甚至達到了亂真的地步。 正是在約翰.坎貝爾的帶領下,科幻文學開始了第一次有意識的文學運動。這一運動的年代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由坎貝爾領導的這次有意識的科幻文學運動,被世界科幻界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當然,確切地說,應該是美國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只不過後來隨著美國科幻在世界范圍內影響的擴大,這個運動中建立的創作模式成為了某種文學標准。它的經典成為世界科幻的經典。黃金時代的上限是1938年,這一年坎貝爾出任《驚奇故事》的主編。下限是1950年,這時,大批風格不同的新科幻雜志出現在市場上。

❷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怎樣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志著這個影響日重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生。把科幻文學的誕生追溯到這部作品,是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於1973年,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中最先提出的觀點。這一見解後來受到了國際科幻文藝界的公認,也包括中國科幻文藝界在內.
簡介:
1816 年,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把他那端莊聰明的妻子瑪麗·雪萊帶到了瑞士散心,因為他們剛剛失去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時,另一位著名詩人拜倫也來到了日內瓦。雪萊很快就與拜倫交上了朋友。雪萊和拜倫都才氣橫溢,他們常常海闊天空,談論最多的是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將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甚至還談到了科學造人的可能。瑪麗聽得津津有味。但晚上她常常做夢,夢見死去的兒子。有一次,她夢見她那寶貝兒子復活了,她是多麼高興啊!瑪麗一下子從夢中驚醒,由思念兒子的夢,聯想到兩位詩人對科學造人的探索,她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於是她經過構思寫下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用科學創造的怪人,作品問世後,立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

❸ 中國科幻之父是誰

中國科幻之父
我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並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
鄭文光,1929年生於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歷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鄭文光走上科幻小說創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為專職科普工作者,發現少年對枯燥的科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他突發奇想,要把謎一樣的天文學和詩一般的文學結合在一起。當時,國外新型的科幻小說還沒有譯進中國,甚至連科幻小說是什麼,大家也不清楚。於是,就有了鄭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志。《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復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鄭文光也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鄭文光被深深感動了,也被激勵著。從此,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罷不能。
此後的一段時間里,鄭文光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以1957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為最成熟。該文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採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產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經多般艱苦奮斗,仍然由於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匱。
但鄭文光的創作並非一帆風順,在50年代,不少人認為寫什麼科幻小說是「不務正業」、「歪門邪道」,還有的指責鄭文光沒有堅持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立場,是搞「唯心主義」。鄭文光的創作進入了艱難時期。直到今天,鄭文光還心有餘悸的認為,當時的不被理解是他創作中最感苦惱的事。
鄭文光的艱難完全是一個拓荒者的艱難,但他堅持了下來,他堅信他的作品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堅持創作,他還開始了對科幻小說理論上的探討。這其中,他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和復雜的漫長過程,他曾試圖在作品中盡量多地「放入」科學知識,但最後,他越來越明確認識到,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遵從小說(也即文學創作)的一切規律,它姓「文」不姓「科」,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學內容。所以,鄭文光對科幻小說總的看法是「洋為中用、幻為實用」;科幻是「舶來品」,有個民族化的問題;科幻又應該用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神話)結合現實,反映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於1958年在《讀書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談談科幻小說》的文章。該文幾乎談到了科幻文學的所有基本理論問題,如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科幻小說對古代神話的繼承關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如何與真實的科學相區別,等等。自此以後四十多年,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中國科幻界竟再無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這些問題與不了解科幻藝術的外界輿論反復爭辨。其理論探索的停滯頗為可嘆。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里,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志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續。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在這次高潮中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1979年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該作品延續了《從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險」的故事框架。但場面更為宏大,人物更多,刻劃上也更出色。當然,作品裡的宇航距離也更遠。
鄭文光是我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從撰寫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以來,總共發表有100萬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寫復活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是1993年美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影片,可鄭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寫有科幻短篇《侏羅紀》,而且早在1980年就寫過一篇復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說——《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麼一個世界呢?人類還沒出現的地球又是怎麼樣的呢?鄭之光在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膽的創新,把我們帶入那浩如煙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眾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說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鄭之光科幻小說的又一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人獸奇像的景面。主人公獸石和胡雲霸同海豚「阿聰」交上了朋友,藉助阿聰,他們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們更深深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動。看來動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麗(科幻小說)》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叢書中的《海姑娘洛麗》,是一種科幻小說,主要構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麗、地球的鏡像、孔雀藍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書體裁新穎獨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構思巧妙,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境地。
《海龜傳奇》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由三個故事組成。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側重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全書力求情節連貫、流暢,生動有趣,寓教於樂。書中並配有精美的插圖,標注拼音,讓孩子在閱讀時產生興趣。
鄭文光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協會會員等職務。

❹ 什麼叫"幻想類小說"

幻想小說:用幻想(超現實)的手法表現未實現的事物的小說。

幻想小說分為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魔幻小說(Magic novels)、奇幻小說(Fantasy fiction)三大類。

科幻小說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一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1818年出版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作者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夫人瑪麗·雪萊。

魔幻小說的幻想則建立在魔法之上。魔幻小說藉助於魔杖、魔戒、魔咒,變幻無窮,魔力無邊。英國女作家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第三類幻想小說名稱最多,定義最含糊,常見的名稱有三個:大幻想小說、玄幻小說、奇幻小說,通常都稱為「奇幻小說」。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

「玄幻小說」一詞,出自中國香港。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

❺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特勒·凡爾納 2

❻ 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幻文學進程

科幻小說作為西歐「工業革命」後才有的文化現象,和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打開國門,學習西方的歷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啟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五四時期宣揚「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文化思潮,客觀上為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普及作出了貢獻。新文化運動為科幻在中國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學名匠都曾翻譯或寫作科幻小說。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魯迅將這兩部小說改編成章回本,並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魯迅翻譯了很多威爾斯和凡爾納的經典小說,並在他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中文科幻雜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號封面文革後,葉永烈的兒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標志著中國科幻文學的復興。鄭文光在大陸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於科幻創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創作,發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成員。代表作有《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曾被改編為中國內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中國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還有:劉興詩、王曉達等人。
倪匡,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創作大量科幻小說,多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人公,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於筆耕著稱,曾自稱「中國寫漢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藍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讀者歡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集。
1983~1984年間,中國科幻文學被貼上「精神污染」的標簽,受到嚴厲懲處的事件,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運動」幾乎使整個中國科幻事業夭折。運動產生的經濟和文化後果則無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鄭文光因此一病不起,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肖建亨等受到不實污衊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陸創辦的《科學文藝》雜志成為科幻文學最主要的期刊,編輯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該雜志後改名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長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在《科幻世界》雜志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劉慈欣、王晉康、唐風、姚海軍、錢麗芳、羅隆翔、何夕等人。雜志在引介國外優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學知識方面多年來做出了大量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2000年在北京、1991年、2007年兩次在成都承辦了世界科幻年會。

❼ 59.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B 特勒·凡爾納 5

❽ 科幻小說的起源

事物的起源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說起科幻小說的起源,它大約是出現在中世紀晚期,幾乎與科學革命同時進行,是對科學革命所產生的文化碰撞的一種呼應。

因此,談起科幻小說的起源,就不得不提科學革命。

科學革命大概是發生在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在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首次發表了論文『 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在這篇論文,他首次提出了太陽體系的日心說理論(heliocentric theory of the solar system)。在仔細觀測了天體的運動軌跡之後,哥白尼大膽提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是圍著太陽轉。

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普遍接受地球才是宇宙中心的理論,所有其他的天體都是繞著地球進行圓形軌道運動的,即地心說的理論。畢竟,在當時宗教當道的環境之下,地心說的理論(geocentric theory)與當時人們的所具有的常識以及聖經中對宇宙的記載比較一致。

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宇宙觀遭到了當時宗教領袖的強烈反對,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與宗教信仰的斗爭中,他的日心宇宙學說最終成了科學的根本理論,並且在西方思想史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地標式的思想理論。至此之後,宇宙唯物主義觀慢慢地滲透到了大眾文化之中。

讓哥白尼的理論變得更加可信,另外兩位重要人物功不可沒:開普勒和伽利略。

開普勒是德國天文學家,他在1609年作出結論認為,其他星球都是繞著太陽進行橢圓式的軌道運動,而不是由哥白尼模型中提及的繞太陽進行圓形運動。然而,伽利略對於日心說的主要貢獻在於力學,他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宇宙觀測,並對太陽體系開展了更為細致的陳述。

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發現,挑戰了亞里士多德的地心宇宙學說,標志著新宇宙觀的正式確立。開普勒的星球運動法則以及伽利略的力學在牛頓的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繼續承。牛頓的宇宙地心引力法則,用數學方程對天體和地球的力學關系進行了相對完善的描述。

不得不承認的是,巨變不僅僅體現在天文學和機械學方面,同樣的成就也可在更多的領域中見到,包括光學、生物學、醫學、醫葯以及其他科學領域,這些挑戰了古代權威的整個體系,把長期存在於人們腦海中的宗教式宇宙存在觀,即宇宙魔法觀,轉變成一種數學的、非魔法式的科學觀。

至此,對一個從根本上並不是為人類創造的宇宙以及人類在其中的邊緣地位的發現,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沖突,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科幻小說給了人們疏解自我心理的創作空間。

熱點內容
好看的小說文筆好的 發布:2024-11-30 12:27:09 瀏覽:501
網友好評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4-11-30 12:26:03 瀏覽:572
男變女成美女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11-30 10:41:58 瀏覽:750
女生言情小說輕松爆笑 發布:2024-11-30 10:33:07 瀏覽:542
好看的重生校園小說男主角 發布:2024-11-30 10:26:17 瀏覽:180
小皇帝穿越到現代小說 發布:2024-11-30 09:49:46 瀏覽:786
科幻小說里最厲害的劍 發布:2024-11-30 07:53:56 瀏覽:579
都市之活了幾十億年相似的小說 發布:2024-11-30 07:53:47 瀏覽:238
青春很虐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30 06:54:43 瀏覽:381
好看的寫唐朝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30 06:04:43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