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三星系統科幻小說

三星系統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12-13 21:02:55

⑴ 在地球上的夜晚,肉眼能不能看到4光年之外離地球最近的那顆恆星

天文學家在我們的太陽系附近發現的最近的恆星是4.22光年外的比鄰星,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對比鄰星就非常鍾愛,從《流浪地球》到《三體》都是以比鄰星為目的地或者以比鄰星為藍本進行創作的。

大部分人的潛意識里對四光年有多遠其實沒什麼概念,因此想當然的認為肉眼能看到距離最近比鄰星,但實際上是看不到的,原因在於比鄰星只是一顆紅矮星,視星等達到11等,而人類肉眼只能看到6等。

平常我們在夜晚看到的滿天星斗除了火星木星這些太陽系內行星外其餘的都是和我們太陽一樣的恆星,只不過恆星里也有大小之分,紅矮星作為比太陽低一級的存在本身亮度就很微弱,4光年的距離和人類肉眼的局限使得它無法被直接看見。

太空 探索 一直以來都是由近到遠,因此比鄰星早晚會成為人類第一個到達的地外恆星系,不過天文學家家觀測的比鄰星只有一顆行星且環境十分惡劣,並不適合人類直接殖民。

很遺憾,在地球的夜晚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那顆距離地球最近的那顆恆星的。在夜空中我們看到的星星大多數是恆星。這些恆星有的距離地球幾十光年,有的甚至是幾百光年,都十分的遙遠。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它們,主要是因為這些恆星又大又亮。

圖示:望遠鏡中的比鄰星

而這顆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就是比鄰星,是太陽在銀河系中最近的鄰居。它距離地球只有4.22光年的距離,相當於399233億公里。這個距離在宇宙尺度上來看實在是太近了,就像在自己的家門口一樣。「天涯若比鄰」,因此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的名字也就成了「比鄰星」。

比鄰星很小,質量只有太陽的八分之一,體積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表面溫度只有大約2800 ,屬於紅矮星的范疇。比鄰星雖然距離地球最近,但是它實在是太小了,發出的光線比較暗弱,視星等只有11等。因此我們在地球上單憑肉眼是無法看到它的。

圖示:南門二和比鄰星

雖然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恆星比鄰星,但是我們卻能肉眼看到另一顆距離地球很近的恆星。這顆恆星叫做南門二,又叫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和比鄰星以及另一顆橙矮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組成了一個三合星系統。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描述的就是這個恆星系統。

南門二距離太陽大約4.37光年,只比比鄰星距離地球遠了0.15光年或者大約14200億公里。南門二質量和體積都和太陽差不多。南門二的質量是太陽的1.1倍,體積大約是太陽的5倍。南門二的視星等0.01,是夜空中比較明亮的一顆恆星。我們在地球上用肉眼是可以很輕松的看到它的。

圖示:比鄰星所在的三合星系統成員和太陽

我們在地球上能夠看到南門二。南門二的大小和太陽差不多,這就說明了如果我們在比鄰星的位置上是可以憑借肉眼看到4.22光年之外的太陽的。您認為是這樣嗎?

答:不能!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是半人馬座三星中的一顆,比鄰星的亮度很暗,視星等只有11,肉眼無法看見。

半人馬座三星又稱作南門二,是全天第四亮的恆星,也是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該恆星系統中有三顆恆星相互繞行,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

其中比鄰星距離太陽最近,只有大約4.22光年,也是半人馬座三星中最小的一顆恆星,質量是太陽的八分之一,直徑是太陽的七分之一,屬於紅矮星。

比鄰星雖然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但是比鄰星的發現 歷史 很晚,直到1915年才被天文學家發現,主要有兩個原因:

(1)比鄰星的亮度很暗,視星等只有11.05,在浩瀚的星空中,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2)半人馬座三星的另外兩顆恆星亮度很高,很長一段時間內,天文學家們沒有注意比鄰星和另外兩顆恆星之間的聯系。

半人馬座三星以一個比較復雜的方式相互繞行,比鄰星距離其他兩顆恆星的距離大約是0.21光年,在地球看來,比鄰星和另外兩顆恆星的距離,大約是滿月直徑的四倍。

天文學家推測,比鄰星以大約50~200萬年的周期,圍繞另外兩顆恆星繞行;比鄰星的光譜顯示,比鄰星的年齡比太陽早,大約是48.5億年(太陽是45.7億年);但是比鄰星質量小,意味著比鄰星的壽命更長,像比鄰星這樣的紅矮星,壽命高達千億年。

截止目前為止,天文學在比鄰星周圍,發現了兩顆行星,至於這些行星上面是否存在生命就不得而知了。

感謝悟空邀請。

在地球上全天肉眼可見的星星大約有6000顆,其中有幾顆是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金星、木星等,剩餘的都是距離我們1000光年以內的較亮的恆星,但是這里邊並不包括比鄰星。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2.6萬光年,而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星星都位於上圖中的「紅圈之內」。但是並不是說位於這個范圍內的所有恆星都是可見的,這跟恆星本身的亮度又有很大關系。

比鄰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僅僅4.22光年遠,比鄰星的絕對星等15.49,所以即使距離我們是最近的但是視星等依然為11.05,一般視星等大於6的肉眼就看不見了。
比鄰星屬於紅矮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七分之一,體積是太陽的八分之一,溫度相對來說更低輻射的光芒過於微弱,在地球上如果不藉助天文望遠鏡肉眼是看不見的。如果更簡單的理解就是紅矮星由於質量小內部的核聚變不夠劇烈,釋放的光和熱自然就少。所以說紅矮星的宜居帶就更靠近它本身,因為距離太遠了溫度就不夠了。

4光年之外最近的那顆恆星叫比鄰星,又叫半人馬座a星C或南門二C星,距離我們為4.22光年,由於這顆星小而亮度低,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的。
半人馬座a星或者南門二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劉慈欣的《三體》科幻小說描寫的那個三星系統就是以這個為背景,也是距離4光年多點。但那是科幻,實際上這個三星系統的運行並不是小說描寫的那樣。
半人馬座a星是國際叫法,南門二是中國叫法,咱是中國人,在本文中就用南門二吧。
南門二有A、B、C三顆恆星,南門二A星最大,直徑約太陽的1.7倍,質量為太陽的1.1倍;南門二B屬老二,直徑為太陽的1.2倍,質量為太陽的0.9倍;南門二C就是比鄰星了,在這個三星系統里最小,直徑約太陽得1/7,質量只有太陽的1/8。

南門二A、B是黃矮星,表面溫度和亮度都與太陽差不多,目視星等分別為0.01/1.33;而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表面溫度較低,亮度小,目視星等為11.05。

看過我過去介紹恆星亮度指標的都知道,衡量恆星亮度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絕對星等,一個是目視星等。
絕對星等是評價恆星真正亮度的,是假設把所有恆星都放在距離我們32.6光年的地方,同一起跑線對比的亮度,因此是它們的真實亮度。

目視星等是恆星相對於我們眼睛的亮度,是人類看到恆星的感覺亮度,而不是恆星的真實亮度。恆星的質量體積有大有小,亮度有強有弱,距離我們有遠有近,目視星等就是忽略掉這些因素,只憑眼睛看到多亮來評定。

不管是目視星等還是絕對星等,都是以阿拉伯數值標度的,數值越大,這顆星就越暗,數值越小,這顆星就越量,而且有負數,負的越多,就越亮。正負每一個等級亮度相差2.512倍。

絕對星等只適用於恆星,因為恆星才本身會發光發熱,行星本身不發光,只能反射恆星的光照。目視星等適用於恆星和行星。
我們夜空可以看到的星星約有6000顆左右,人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星為目視星等6等星,全天最亮的那顆星是太陽系行星金星(除了太陽和月亮),目視星等最亮時可以達到-4.6;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A,目視星等為-1.47。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南門二A、B兩顆恆星視星等為0.01和1.33,我們肉眼能夠輕易看到,但由於它們距離很近,肉眼分不出來,看到的只是一顆星,它們的復合視星等為0.27,是全天第四亮星;而比鄰星的視星等為11.05,怎麼睜大眼睛看也看不到的。
南門二這個三合星系統,實際上只有A、B兩星相互纏繞著旋轉,是個雙星,比鄰星相距稍遠,距離它們有0.2光年,而且有漸行漸遠的趨勢,最終會脫離這個三合星系統,自立自強。
現在發現比鄰星存在至少1顆行星,叫比鄰星b,而且在宜居帶。
但這種紅矮星的宜居帶行星靠主星太近,只有幾百萬公里,因此受恆星潮汐力和耀斑威脅很大,且很可能被潮汐鎖定,生命孕育的可能性較小。

人類現在的觀測能力和航天能力都還很弱,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並非直接觀測到,都是通過引力攝動和光譜分析得到,所以更詳細的情況還無法了解,欲知我們這顆距離最近的恆星後事如何,還需耐心等待。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共同探討。 本號發表的所有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關注支持。

在地球上的夜晚,肉眼能不能看到4光年之外離地球最近的那顆恆星?

曾經比鄰星僅僅是比鄰星而已,盡管它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卻從來都沒有引起過注意!但從看過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之後,對於比鄰星的思考、於星空的仰望,從此將變得不再一樣!因為一直有一種期待卻又無比擔憂的矛盾心態在內!

一、半人馬座三星繫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半人馬座南門二是一個三星系,三顆恆星分別是:

半人馬座α星A:質量為太陽的1.1倍左右,直徑則為1.2倍左右,視星等為:0.1,全天區第四亮的恆星;

半人馬座α星B:質量為太陽的0.9倍左右,直徑則為太陽的0.86倍,視星等為:1.33

半人馬座α星C:質量為太陽的12.5%,直徑則為太陽的七分之一左右,視星等為11.05

是不是有個疑問?第四亮的恆星怎麼跑到第三亮了?因為這里排的是綜合星等,因為半人馬座α星A和B是一對肉眼無法分辨的雙星,因此兩顆星的亮度一起的綜合星等達到了-0.27!

二、傳說中的《三體》文明星系存在嗎?

而與A和B的1萬天文單位以外(約0.2光年)就是Porxima,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近的鄰居!從這個距離上來看,這個三星系其實是一個比鄰星圍繞AB雙星運行的三星系統,在三星系統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但其實真正的理想混亂三星系統在宇宙中也並不多見!

A和B之間的軌道與太陽系行星軌道距離對比。

因此從理論上來看半人馬座的三星系統是不存在傳說中那種惡劣的空間條件的,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大劉的《三體》最基本的立意已經不存在了!

三、作為《流浪地球》的目的地合適嗎?

比鄰星是一顆光譜為M5Ve的小型主序星,表面溫度只有3000K,這讓它的宜居帶非常靠近恆星,甚至遠在水星軌道內!

而新發現的行星Proxima b則剛好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這直接讓人類開始浮想聯翩,半人馬三星系,宜居帶內有行星,這就是三體翻版?其實可能要令各位失望了,因為只有太陽12.5%質量的比鄰星並不穩定,日冕物質拋射是比太陽要劇烈得多,

這使得恆星周圍的的空間環境是極度惡劣的,其行星所受到的沖擊並不亞於一次氦閃,因此我們可以悲觀的估計, Proxima b上即使有生命,也被比鄰星的強大活動所毀滅了!因此從這點來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也不靠譜!不過筆者早有一片文章是關於選擇《流浪地球》目的地的,即12光年外的恆星天倉五!75%太陽質量,沒有活動,唯一差異的是天倉五周圍岩屑盤比較密集,小行星偏多!

無論是《三體》文明的故鄉還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肉眼是看不到的,一顆11.5等的恆星大約需要150MM口徑的望遠鏡才能無壓力的觀測到!

而在150口徑下,漫天的星星將會讓您無從分辨哪顆才是比鄰星!如果您有機會,那麼將一定會遇到!

簡單的回答是:看不到,最近的是比鄰星,距離我們4.22光年,但是他是一顆紅矮星,相對比較暗淡。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古稱:南門二)是離我們最近的可見恆星(非常明亮),距離我們4.37光年。(一光年是光一年走的距離,大約9.46 10的12次方千米。但是光可以傳播任何距離。)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三合星的另外一顆(古稱:馬腹一)也非常明亮。因此,即使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它們的光輝也依然可見。

但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三合星的一部分,是比鄰星。雖然只有4.22光年,是紅矮星光線太暗,直到1915年才被發現。

如果你能去一個天空非常黑暗的地方,你應該能看到仙女座星系的核心,大約250萬光年遠。

在地球上不用望遠鏡能看到四光年的星星,也要有太陽這么大的恆星,如果小的話,只能是太陽系之內

在地球上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好多好多星星,每一顆星星大部分都是一顆巨大的恆星,它們也是有著自己的壽命的。天空中的用肉眼看見的星星大約有6900多顆.但因為是在夜間,只看見了天空中的一半,所以,一般在地球上用肉眼只能3000多顆。
離地球四光年之外最近的那顆恆星是什麼?
而距離地球四光年最近的那顆恆星叫比鄰星,是太陽在銀河系中最近的鄰居,它距離地球有399233億公里。有句詩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天涯若比鄰」。比鄰星很小,質量只有太陽的八分之一,體積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

那能看到比鄰星嗎?有種說法是,能,太陽的絕對星等是4.8等左右,這是在32.6光年的距離上看到的亮度,而人眼的極限星等大約6.5等(一般人都能達到6等),估所以計42光年(比鄰星距離的10倍)以內看到太陽不成問題,比鄰星的亮度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所以僅僅用肉眼看,是永遠無法看到的。比鄰星還是一顆紅矮星,溫度在3100k左右,所以顏色比較偏紅暗淡,雖然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但是我們想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它,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僅僅4.22光年遠,比鄰星的絕對星等為15.49,一般視星等大於6的肉眼就看不見了。所以肉眼是看不到比鄰星的。

天文學家在我們的太陽周圍又觀測到了若干顆恆星

最近的一顆位於4.22光年之外名字叫比鄰星,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一個三合星系統, 因此劉慈欣《三體》中的三體人老家就是比鄰星。

同樣是劉慈欣,在《流浪地球》中人類駕駛地球前往的目的地恆星也是比鄰星,理由是它距離最近而且是一顆壽命幾近無限的紅矮星,人類文明駕駛地球泊入它的軌道後將可以永久穩定發展。

除了一系列的科幻小說有比鄰星出現外,現實世界中霍金生前的「突破攝星」計劃也打算用地面強激光照射光帆飛船探測器使其達到相對論速度前往比鄰星進行探測。

然而在宇宙尺度上如此之近的比鄰星,我們人類卻無法用肉眼看到它,甚至於哈勃望遠鏡也只能看到一個沒有任何細節的小亮點,這一切背後發原因都是因為比鄰星實在是太暗淡了, 人類肉眼最多能看到視星等為6的天體,而比鄰星的視星等是11。
比鄰星如此暗淡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它內部核聚變反應太過溫和不夠劇烈
那麼為什麼太過溫和呢?答案是比鄰星的質量太小,核心區域的溫度和壓力都十分有限,不足以讓核聚變反應更狂暴,所以比鄰星才成了比太陽還小的紅矮星。

4.22光年的距離在宇宙尺度上雖然可以說是近在咫尺,但對於目前處於低速航天時代的人類文明來說4.22光年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個世紀70年代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到現在也才飛了20光時...

⑵ 像《三體》描寫的那樣,宇宙中不穩定的三星系統真的存在嗎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的《三體》這部作品當中,描繪了許多的外星文明,而要說其中著墨最多的,那麼一定是作為小說標題出現的「三體文明」了。三體文明處於距離人類生存的太陽系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由於它們生存的星系裡,有三顆相互作用的恆星同時存在,而且三顆恆星的運行非常沒有規律,經常會給三體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而三體文明也先後滅亡了200多次,所以他們才想要在太空中尋找新的居住地。



當然這些都只是小說當中的描寫,是作家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已。連作家本人都在作品當中寫道,這種三顆恆星構成的「三恆星系統」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在現實的宇宙當中也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實際上宇宙當中恆星存在最多的形式是「雙恆星系統」,也就是兩顆恆星(通常一大一小)由於引力的作用,在各自不同的軌道上圍繞著同一個中心轉動。而像我們太陽系這樣的單恆星系統,以及恆星數更多的三恆星系統,在宇宙中都是很少的存在。


所以在小說當中的描寫,還是和真實的宇宙有著一定的區別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三體》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也讓許多的西方讀者大為驚訝,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是「大劉」劉慈欣的粉絲。但是如果把小說當中虛構的東西當成是真實的科學知識,那就有些捨本逐末了。

⑶ 《三體》,三體【瑕疵篇】

繼續很無恥地將一些老文搬到老。

哦嚯嚯嚯嚯~~~

不過這里的一些瑕疵分細得還不夠深入,部分觀點後期有修正。不過懶得改了。。。。。。

簡叔,寬恕我吧……

【瑕疵,可繞行——看到一半感到暈了的話,請果斷繞行】

最後來說說之前提到的那許多小說中的技術硬傷。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科幻小說,又不是學術論文,這么較真幹嘛。

但,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說家(同時也是物理專業人士)卡爾·薩根在寫一部太空史詩的科幻小說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星門」的設定和性質更加真實,請教了自己的理論物理朋友,廣義相對論大師索恩(當然,當時還不是大師……)。索恩在開車前往親戚家的時候看了這部小說,然後提議用廣義相對論中的「蟲洞」概念來構造「星門」,卡爾·薩根採納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為索恩看了薩根的這部小說,開始認真地對蟲洞的各種行為和性質進行思考,最後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關於蟲洞的猜想、理論和定理,並且後來結合自己關於時間機器的思考,與霍金一同提出了許多很有意思同時也很認真的猜測與限制。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科幻與科學互動的例子。

這里並不是說要讓劉慈欣等國內科幻寫手找個物理或者別的學科的專業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說:科幻大師們對科幻小說中的技術細節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這點會促使專業人士思考,達到雙贏——當然,這是副作用。

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術細節可以將幻想中的場景渲染得更真實,從而讓讀者有更強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就好比如果出現這么一個場景,恐怕你會感到很別扭把:一塊一公斤重的小石頭,其強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離上就可以把一塊鋼板扭曲成廢柴。

或者出來這么一句:地球人終於創造出了最新的光速飛船,0.0001秒內就可以加速到光速,裡面的人絲毫感覺不到加速,一天里就能去比鄰星打個來回。恐怕你也會感到很別扭。

因為不真實。

科幻小說自然不是說完全按照現有理論,用公式推一遍劇情。它允許虛構的東西,但是要合理——所謂合理,就是在文中所給的大前提下與已知理論尤其是現象不違背。

比如說,我們現在都認定了能量是守恆的,那科幻小說里如果不加說明地說某人造出了永動機,那就是有問題的——但,加一點限制,比如《面對愚昧》中那樣,與另外一個宇宙有能量密度差,從而造成能量的輸入,那就沒問題了。

還比如說,如果不加任何限制與說明,一個人寫到某人的飛行速度已經超過了光速,那就有問題了。但如果說他是被一個時空泡包裹著,就很合理。

再比如,不加任何附帶說明地,我寫一個人用十公斤的鐵生成了一個半徑一公里的黑洞,這個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說這塊鐵上有一股特殊的力場,那就沒問題了——都說特殊的力場了,怎麼個特殊法?就是能讓一公斤鐵產生一公里黑洞這么特殊。

所以,科幻的細節是要求合理的,要自洽和嚴謹,不然就是純幻想,或者說是帶有科學元素的純幻想。

下面就來說一下三體里的硬傷。

先看三體I。

首先是智子。智子說可以量子通訊,於是相隔四光年也可以實時通話和控制,但這是不對的。量子通訊的本質,是量子信道產生真隨機編碼,信息需要通過這個量子信道中的編碼將傳統信道中的數據解碼才可以——各種編碼方式就是各種量子通訊協議。量子信道中的信息傳遞速度是無窮大,但是如果沒有傳統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麼都不是,因為真實信息本身是由這兩個信道同時負責的。所謂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絕地安全,不可復制,你一旦復制了信息就被破壞了。這和傳統信道中的信息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說智子的量子通訊可以讓相隔四光年的人實時通訊,是極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對論已經說了:任何有意義的信息傳遞速度都不可大於光速。所以,在沒有任何附加的情況下說這是量子通訊,是對兩者的無用。

修正方法:說這是「超量子通訊」,以某種特殊的方法(名字隨便起,比如什麼「量子無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縮本身就可以完整地傳遞信息。至於相對論的限制,就說三體人發現相對論限制對微觀的量子效應無關——這點其實和現有物理有一點點沖突,但是雖然主流物理選擇保留微觀定域性,但這點並沒有說死。貝爾不等式發現以後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學家選擇了拋棄微觀定域性。所以,說相對論對微觀量子效應不適用是可以的。

然後還是智子:智子是低維展開的質子,所以質量等性質不變,所以低維展開以後不可能「停」在那裡讓你刻電路,因為量子效應決定了質子必然是出於位置-動量不確定的狀態的。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麼速度就是無窮大的隨機性,從而下一個時刻不知道會在哪裡;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為零,那麼這質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彌漫全空間。畢竟,不確定關系是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關系,就算質子現在已經通過低維展開成宏觀尺度的物質,其質量還是沒有變,所以不確定性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在量子不確定性中,判斷是否是宏觀的標准不是東西是否夠大,而是東西是否夠重。

修正方法:用某種未知的特殊力場固定質子,或者說維度展開以後量子不確定關系被修改了——總之不能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說就是說滿足現有理論,那就錯了。

依然是智子,干擾地球上的物理實驗的時候必然是要和物質發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變了(這點比較專業一點)。這是因為現代物理中,特別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場論中,所謂發生相互作用,就是一個東西A和另外一個東西B通過交換某些成分(規范媒介粒子)來發生性質的變化。特別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組成都會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壞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個質子,會通過弱作用變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誇克過程中是純在的。所以,保證智子本身不變是個問題。

修正方案:說智子里有某種特殊的力場保護著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東西,就說有某種力場——但是,這招用多了也會讓人乏味的。

關於智子的最後一個問題:智子本身是質子,但是質子是有內部結構的,這個在智子構造中沒體現出來。這個有點信息誤傳遞的意思。

三體I中的硬傷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還有一個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鄰星的的三星系統,事實上是視三星,它是一個雙星系統和一個單恆星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只不過這段時間(天文學意義上的「這段時間」)里看起來三顆恆星貌似在一起罷了,所以叫做「視三星系統」,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體中的三星運動場景。當然,這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就說在一個平行宇宙里,那裡太陽系旁邊的比鄰星是一個三星系統好了。而且,太陽附近15光年裡的三星系統有三四個,大不了改一個名字就好了。所以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三體II中的問題其實不多,關鍵就是黑暗森林打擊,是有一點邏輯問題的:

黑暗森林原則是建立在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會被打擊。但是,打擊這件事情上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是如書中所描述的光粒打擊的話,那通過被打擊星體的坐標被廣播的時間,星體的位置,以及該星體被打擊的時間,我們可以估算出打記者距離被打擊者的大致距離——兩個時間差的一半乘以光速。當然,由於打擊者會由於種種原因而耽誤,所以這個距離是上限。隨後,光粒打擊的話,會通過留下的痕跡(比如恆星爆炸時候的極化方向等)來給出打擊者相對被打記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離,打擊者的位置就可以鎖定在兩個宇域內,從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採用光粒攻擊(或者別的任何需要從自己所在位置發動之間攻擊的方式)都會使自己暴露,那麼按照黑暗森林原則,我就不應該打擊。

從而,陷入悖論。

因此,一個合理的設定,應該就是打擊者派出艦隊去打擊目標。該艦隊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翹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這一點在三體III中就直接沖擊了黑暗森林打擊原則中的「廉價」性。

而且,如果只有發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會出來打擊,那事實上就陷入了這么一個情況: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與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文明構成兩個等級,前者對後者具有絕對奴役的力量,從而前者可以進行跨星系殖民,並且前者的各不同陣營之間將爆發戰爭——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則來解釋費米悖論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擊出現這件事情本身就與黑暗森林原則違背。但是,如果打擊不出現,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狀態——只有在局部(天文學意義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處於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發現彼此的時候,才會建立黑暗森林狀態。這也就是三體和地球的狀態。

而,如果堅持使用光粒打擊,那就說明打記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狀態,從而費米悖論一樣無法解釋——三體II中費米悖論得以解釋識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體處於黑暗森林狀態。

當然,如果不要求對費米悖論進行解釋的話,那其實就無所謂了,黑暗森林狀態可以作為初級星際文明所要面臨的狀態,而高級星際文明(擁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則對初級星際文明可以隨意奴役——這很類似國外著名網頁游戲OG中的情況。高級星際文明之間還可以處於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戰爭狀態。

但如果是這樣,那三體II的意義與內涵將大幅度降低。因為三體II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人類意識到宇宙整體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種極度孤寂又充滿危機與緊張,時刻都擔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別的獵人的狙擊鏡中的感覺。因此,如果放開了黑暗森林狀態,那三體II就和一般的星際題材科幻小說沒多大區別了。

三體III中,問題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楊東和綠眼鏡之間的討論。楊東的問題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綠眼鏡為了說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進行了模擬。但是這個模擬本身有問題——生命能否被簡單地勾劃掉?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生命的出現是給定環境的必然結果,還是偶然結果?而無論選擇是哪個,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個環境的必然結果,那這個環境的出現就能體現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現是某個環境中的隨機現象,那這種隨機性就能體現上帝的存在。所以,綠眼鏡用何種方式來說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如果無論環境怎麼變,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無關了——但這顯然不是事實。

然後,人類在末日戰役以後的威懾紀元中,將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代號定個反人類罪是不應該的。考慮到三體人可能的打擊(比如通過某種方法破解了威懾平衡),給人類留下一點火種是應該的。所以人類在這里作出的選擇有點無厘頭。當然,這不是技術細節問題。

下一個技術問題,是關於四維碎塊。

如果出現文中所描述的四維碎塊,那麼任何進入其中的三維生物都見死亡。

以人體來說,人體血管對血液是有血壓的,在四維空間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從第四個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壓力作用下,進入四維空間的人體內所有的血液應該瞬間噴射出去而死。同理,此時進入四維碎塊的人的內臟也應該都被擠壓出,因為胸腔和腹腔內都有壓力,從而就像在桌子上方一張平平的麵粉片,然後你從四周去擠這片麵粉,結果就是麵粉都被擠得堆在了一起。

另一方面,在四維空間里看三維的物體不是劉慈欣在這里所描寫的無限細節,理由很簡單,並不是所有從三維物體發出的光線都能被你的視網膜接受到的——相當一部分壓根沒經過你眼睛的玻璃體聚焦就照到了你的視網膜上,從而無法形成圖像,更多部分的光線雖然經過了你玻璃體的聚焦,但是卻無法聚焦到你的視網膜上,因為現在還有第四個方向。所以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光線聚焦到了你的身體以外。事實上,此時看東西,眼睛的朝向是很關鍵的,因為多了一個角度可以選擇。所以,你看到的信息還是和原來一樣多,只不過能看到許多原本被阻隔掉看不到的東西,但絕對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同時看到。

這方面俄羅斯人和法國人出過四維物體畫法的教材——在紙上畫的。就是先投影到三維,然後在三維里選擇好視角角度,再投影到二維。德國人也做過一個相關的軟體。

同樣,這一段里還有一些別的問題。比如,在三維中說中微子通訊定向性不好,這個是沒根據的。基本就是解一個中微子的高斯光束方程的問題。而在四維空間中,無論是引力波還是中微子流還是電磁波,都可以達到相同的定向性。以電磁波來說,其定向性問題就是解一個四維的高速光束方程罷了。

隨後是「魔戒」所說的低維威脅不到高維,高維不需要低維的資源,這也是不對的。

先說低維威脅高維。這個其實很容易:對於高維生命來說,低維生命容易隱藏(比如三維中看二維,它一「側身」你就看不到了,因為厚度為零),而且由於低維物體厚度為零,對高維來說,其邊界產生的壓強就是無窮大——還記得列印的A4紙么?材質好的A4紙的邊緣可以隔開人的喉嚨。所以,低維威脅高維是輕而易舉的。

而高維也需要低維的資源。最簡單的,就是低維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參考點電荷、無窮長線電荷、無窮大面電荷產生的電場。

事實上,不同維度的生物之間並不存在「高級」和「低級」的區別,這有兩層意思:一,智慧的進化和你是幾維生物是無關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進化速度有關;二,並不一定高維就更復雜,低維就更簡單,這點數學家已經多次證明了,有的問題維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問題維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萊問題,三維沒答案,四維看情況,五維及以上則早就解決了。

另一方面,在四維碎塊(或者說「翹曲點」)的「邊緣」,文中的描述也有問題。比如在萬有引力號的船艙里就出現過一些描述,但是這個描述是有問題的。

首先,進入四維碎塊的物體不應該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進入就看不到。這個道理很簡單,部分進入四維碎塊的肢體肯定與外面的肢體處於「同一個第四維高度」上,這樣它發出的光線可以按照「原路」離開四維碎塊進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在碎塊里部分在碎塊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離子,由於外面的部分還是按照三維的物理定律,而裡面的部分是四維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維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從而將存在一個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種能量激射——尤其對於強相互作用,如果一個強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閉將打破,從而引起極大的強相互作用。同樣的,對於生物來說,內部的生物電流將完全開放在第四維方向上,從而散逸掉,於是生物體在四維碎塊(翹曲點)內的部分將神經失調,而且感到很冷。

當然,這部分你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彌補,比如說三維到四維是漸變的(那和肢體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說有特殊力場保護——又是特殊力場。

之後是程心醒來阻止維德的曲率引擎計劃的部分,這里關於微黑洞的計算是明顯錯誤的。

文中說,環日對撞機產生了很容易蒸發掉的微黑洞,然後讓這個微黑洞吸收了木衛十三(5.68×10^15千克),從而形成了一個21納米大的黑洞,其壽命為半個世界。但是,這里三個數據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徑21納米,那麼這個黑洞的質量為1.4×10^19千克,遠超木衛十三,因而這個黑洞在吸收木衛十三以前就是這么重了。而這么重的黑洞的壽命為1.5×10^66秒,也就是4.8×10^56個世紀,因此完全沒必要擔心蒸發過快的問題。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質量來自木衛十三(這樣才需要擔心原始微黑洞的蒸發問題),那這個黑洞的半徑為8.4×10^(-3)納米,而壽命為3.1×10^46個世紀,也不是文中的半個世紀。

所以,這一段的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另一方面,這里寫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後很科普地告訴我們,從他看來他已經通過黑洞視界接觸到了奇點已經死亡了,但是從外界看來他仍停在視界面上,而且還能看到他,還有人擔心如果現在做實驗刺激黑洞的話會讓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這段描述也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體會反過來影響黑洞的視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後隆起的部分接觸到落入物體,最後他進就如黑洞了,所以從外界看來他也已經進入黑洞了。其次,物體停留在視界外的話,附帶的效應是引力無限紅移,所以發出的光不但顏色變了,而且能量極微弱,所以事實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後來的刺激必然位於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擔心會刺激到黑洞而殺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錯的。修改光速的本質,其實是修改時空的幾何結構。最明顯的就是史瓦西解(劉慈欣也提到了)中視界位置為r=2GM/c^2處,c如果發生變化,視界位置也就發生了變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個真正的黑洞。因而,後來在已經進入黑域狀態的DX3906恆星系中,程心、關一帆、AA和雲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個方向移動,不可能活得如此瀟灑。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後,量子理論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物質結構的變化,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現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度會發生改變,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變化後的時空里生存下去——當然,c小小地變化是沒問題的。

二向箔的問題前面說過了,這里再說一個三維物體二維化的問題。

劉慈欣說:1,二向箔其實是維度蜷縮以後的空間;2,三維物體二維化以後沒有任何細節被遺漏;3,二維化以後的三維物體不重疊。

從1和2可以推出,三維物體的細節是以蜷縮維的尺度為極限的,只能比這個尺度小,不能比這個尺度大,因為大了二維膜「放不下」,就成三維的了,和二維化這個大前提矛盾。同時,從2單獨出發可知,物體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則就會有細節遺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佔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確一點,三維的費米子在二維還是滿足費米統計。

好,以這個前提出發,我們可以計算一下(當然,蜷縮為的尺度,因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論為基礎,所以就取弦論中的尺度,Planck長度),一個邊長為一米的正方體,按照上述條件二維化以後,其面積將為驚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這里索性不說保留所有細節和不重疊。

當然,所有的作為都可以交給那個特殊的「力場」來完成。

在DX3906星域,發現那些石板的過程也有問題。文中說降落的位置不變,而石板就在他們腳下,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萬年的時間,地質會發生巨大的變動,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應該還在他們的腳下。這種運動不單是板塊運動(以地球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萬年可以移動十到六十公里),還包括各不同岩石層的運動(地震)和土層的移動(比如南極洲的冰面滑移,當然,土層的話這個效應非常小)。既然這里最後石塊已經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這樣的深度,這表明這一百萬年裡地質活動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岩石層的運動帶來的影響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比如太空城中的風層,文中看來太空城裡似乎天氣不錯,但事實上會出現類似科里奧利力的效應,從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氣之間存在風層。還有,木星等類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從文中「靠近木星的一側」這句話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轉軸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垂直。這樣的話,由於潮汐鎖定效應,太空城其實會多消耗不少能量,因為太空城會自然地產生一個與木星自轉同方向的轉矩。當然,這個方向的好處是方便調整高度,但是為此付出的可能比較大。所以,一個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同向平行,然後在中段的一些支撐位置建造不旋轉的固定環,環上有推進器,用這個推進器調節高度。或者就是不構造這樣的支撐環,就在旋轉的外表面安裝可以改變方向的推進器,然後計算好旋轉的角度來控制方向和推進器的開關。後面一個方案比較適合無中軸(也就是無骨架型的太空城)。而且,事實上,考慮到太空城最終在打擊到來的時候需要作出各種不可預知方向上的規避動作,這種建築在環(或者球等各種不同形狀)上的多方向推進器本身也是必須的,不然規避動作只靠兩極附近的推進器是很難完成的。而對於太平洋一號這種當作衛星在運動的,就更加應該和木星的自轉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鎖定效應會對整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包括導致無謂的機械金屬疲勞)。而且,就算太平洋一號不自轉,在木星強大潮汐力下還是會自轉的,這就是潮汐鎖定的威力。木星對其衛星的潮汐鎖定效應就是造成其衛星表面冰層裂縫、地下火山活動和高溫的一個重要影響源,所以不能小看。

當然,這依然是小問題,因為說不定未來科技的推進器完全不用考慮能耗、機械疲勞和方向問題。

比較好的技術設定,就比如說通過將空間降到零維,然後「再降低」來實現全部十個維度都廣延的「新世界」。這個設定就很好,而且很符合超弦和M理論中的T對偶——當然,劉慈欣這里有一個小問題,說弦論的空間維度數量是10,這個錯了。超弦的空間維度數量是9,M理論才是10。

最後,雖然總結了三體系列這么多的技術錯誤,但並不能掩蓋三體系列的精彩——當然,關於黑暗森林原則與打擊之間的沖突,最好要設法彌補一下。

無論如何,三體系列都是精彩的。

而且,三體III還額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這也是送給悲劇男維德的:不怕神一般的對手(三體和別的異星人),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程心)。

最後,以維德的一句話來結尾: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上篇:劇情篇1: http://jianshu.io/p/2e9ff85f5373

劇情片2: http://jianshu.io/p/f4cfe31bc1be

⑷ 求一本關於三星堆的科幻小說 的名字

是不是古星圖之謎這本書呀
內容簡介 · · · · · ·
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工地上,在卧牛峰與獅子峰之間,青年潛水員楊繼先發現了一座古墓。發掘表明,墓主人叫呂遷,是一位天文學家,晚年擔任過江陵縣令,葬於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九月。在這座被定名為「西陵峽七號漢墓」的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批竹簡。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思宏對這些竹簡進行了清理和釋讀。
在這些竹簡上,記載了一樁令人震驚的軼事:
漢武帝元光元年,天文學家呂遷任江陵縣令。
六月初四,呂遷偕子呂不茂與同窗好友鄧可,自江陵城南門乘客船赴西陵遊玩。
初五夜,呂遷在客船上觀天象,發現房宿中有一客星, 大如錢,五光十色。
初六,船抵夷陵碼頭。呂遷三人登岸投宿。
幾日後游至一處,但見群峰疊錯,飛泉似雪,蒼松碧翠。呂不茂取出筆、帛,呂遷、鄧可吟詩作畫,興致極濃。
呂遷忽聞一聲自地下傳出,便俯首細聽。鄧可、呂不茂見狀,亦來傾聽。此聲初如蛇行草中,後如悶雷滾滾。突然一小丘自足下鼓起,呂近三人摔倒在地。三人爬起急退之。
呂遷往小丘山定睛一看,縷縷青煙噝噝作響,道道紅光、金光直沖雲霄。隨後,有帶瓣之銅球出於土。鋼球直徑約三尺余,其上有星八百餘顆,金光四射,狀如渾象。呂遷細觀之,球上有參宿七星,形似一鼎。
呂遷與鄧可欲將銅球取出,用盡平生之力,分毫未動。
蓋因銅球緊固於瓣殼,瓣殼深置於土中之故。呂遷怕銅球復入土,急喚其子取來筆、帛等物,速將銅球上諸星―一臨摹繪制於帛上。
呂遷繪畢,銅球果復入土不見……
與竹簡記載相呼應,隨葬品中還有一幅2100多年前繪制的帛書星圖。但這幅古星圖與現代星圖相去甚遠,例如在大犬座里就缺失了天狼星。對天文學略知一二的任思宏,在這幅古星圖面前一籌莫展。任思宏非常希望能把他中學時代的摯友、南山天文台自學成才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徐振宇調來一同開展研究,但未能獲准。

⑸ 《三體》的驚艷

《三體》令我受到了深深地震撼,給我的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就不寫感受了,聊一聊這部科幻小說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吧,順便發表一下小小評論。

1.首先《三體》中的三體世界在現實宇宙中的原型是距地球4.2光年的半人馬座α星所在的三星系統(就是有三顆太陽),三體世界水深火熱,當三體人發現地球這顆永遠處於恆紀元的行星後,便開始向地球進軍。我突然想到《流浪地球》描述的是太陽內核極速老化,人類傾盡全力將地球遷到4.2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於是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笑話:

2.《三體》游戲里有個場景:金字塔上,牛頓和萊布尼茨在斗劍,馮·諾依曼在塔下試圖勸止這場格鬥,但雙方那呼嘯的劍使他不敢向前。後來,萊布尼茨因胳膊中劍,逃離了現場,牛頓便向著萊布尼茨罵去,「呸,無恥之徒!」原來他們倆正在爭微積分是誰發明的,這正是改編自歷史:1667年牛頓手稿完成了代表了微積分發明的《流數法》,1674年萊布尼茨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從手稿完成的時間看,牛頓確是比萊布尼茨早了七年,但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發明比牛氏的更完善,且萊布尼茨完全是獨立發明微積分的。而最後英國皇家學會發布公告,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

3.上面講到馮·諾依曼,眾所周知他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奠基者,提出計算機的數制採用二進制,而三體人創造的第一代「計算機」就是採用二進制,但是!!!三體人的第一代「計算機」並不是用各種材料創建的,而是由三千萬人排列而成的,他們左手舉白旗代表二進制0(否),右手舉黑旗代表二進制1(是),由此構成與門、或門、非門,再到復雜一點的加法器、寄存器、堆棧等等。當最高統治者喊到:「計算機啟動!系統自檢!」下面一排排旗手用旗語發出指令,無數面的旗子構成的進度條在延伸,標示自檢進度,自檢完成後便開始用於計算……

4.智子:大家都知道,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的核心部分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三體人就是從原子核里取出一個質子,然後把這個質子改造成一台超級智能計算機,改造出來後的玩意兒就叫作智子。質子是如此之小,而三體人科技著實發達,它們將質子維度展開成二維,展開後質子能占據三分之一的天空(三體星球的天空),再向二維質子平面蝕刻集成電路,完成後的智子將維度收縮至十一維,便能在地球上無孔不入,監視地球人的一舉一動了。

5.史強:出場形象是五大三粗,一臉橫肉,渾身煙味,粗聲大嗓,典型的中年油膩男,擱誰誰反感,但他卻是《三體》第一、二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慢慢讀下去你就會發現,油膩只是他的表象,牛逼才是他的本質。《三體》第一部中,作戰中心研究三體世界的信息時,作戰中心所有人的視網膜都顯現出了五個字(字是智子弄出來的)——你們是蟲子!(之前三體人把地球科學家稱之為蟲子科學家。)就在所有認為三體人不可戰勝時,大史(史強)帶著汪淼和丁儀參觀鬧蝗災的麥田,告訴他們:人類用盡辦法消滅蟲子,引進天敵,使用毒劑,毀掉蟲卵,基因改造,火燒水淹等等之類,然而蟲子並未滅絕。把人類看做蟲子的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令這兩位科學家振聾發聵。以及大史在《三體》第二部中的表現,平淡無奇卻又波瀾壯闊,他簡直就是地球的無名守護神。

6.宇宙社會學的兩條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需要;第二,文明不斷擴張和增長,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還有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其中這兩個重要概念挺有趣的。猜疑鏈就是文明與文明之間,你不知道我是善是惡,我不知道你是善是惡,你不知道我是怎麼想你的,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的,就是你猜我猜你猜我猜不猜的意思,邏輯一直向前延伸,沒完沒了。而說到技術爆炸,就要先談一下地球與三體兩個文明的科技發展,三體文明的科學和技術的進步都是勻速甚至減速的,而地球文明中的人類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時代用了十幾萬年,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用了幾千年,而從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只用了二百年,之後僅用了幾十年,就進入了信息時代。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就是技術爆炸的體現,所以三體人才會派智子前往地球,鎖死地球的科技發展。

7.水滴:水滴是三體部隊派往地球的探測器,體積與卡車大小差不多,因形狀酷似一滴水而得名。當第一顆水滴到達太陽系時,人類出動所有恆星級戰艦進行攔截(兩千多艘,其中不少是百萬噸級的,目的是裝逼)。結果是,水滴瞬間加速到超過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16.7km/s),在一分多鍾的時間里貫穿了一百艘戰艦,那場面就跟《復聯4》中驚奇隊長貫穿滅霸的宇宙戰艦一樣(如圖二)。然後水滴又開始進行

騷操作,做出了那個人類宇航動力學無法解釋的銳角轉向(大幅度轉彎不帶減速),繼續做貫穿運動,直至人類戰艦全軍覆沒。水滴的銳角轉向又和驚奇隊長的飛行模式(圖三)如出一轍(估計復聯4導演也看了《三體》,將驚隊打造成「水滴」一般的存在)。

8.黑暗森林法則:地球人類嚮往光明,而宇宙卻是通行黑暗森林法則;人類認為正義終將戰勝邪惡,而宇宙中傳來的回復卻是:毀滅你,與你有何相關?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然而有一個叫人類的傻孩子卻在這片黑暗森林中點燃了一把篝火,並大聲呼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有人聽到了嗎?」有一天,獵人的子彈呼嘯而過,小孩子終於發現了危險,迅速將篝火撲滅,不留一丁點火星,躲在黑暗的角落瑟瑟發抖。此時,獵人正往這邊趕來……

9.雲天明:癌症晚期後,家庭拮據的雲天明決定安樂死,卻意外收到大學同學三百萬元的感謝金,但是錢已經救不了他自己的命,他心裡一直想著自己的女神——程心。仰望星空後,他決定用這三百萬買一顆星星(一顆離地球286光年的恆星)送給自己的女神(浪漫啊)。安樂死之前,程心及時前來攔住了他,程心需要他的大腦,原來航天局需要一顆大腦發送到太空,讓三體人截獲,作為間諜打入三體人內部。雲天明看著自己心愛的女神,同意了。到後來,成功打入三體人內部的雲天明又送給程心一個小宇宙(三體人製作的宇宙空間,在裡面可以躲過坍縮)。送完星星送宇宙,可以說雲天明絕對是宇宙中最浪漫的男人了,這也反映出作者劉慈欣非常浪漫呀!

10.二向箔:歌者文明隨手向著彈星者(地球)方向擲了一片二向箔,人類科學家稱這玩意兒為小紙條,的確像一張小紙條,這紙條朝太陽系飄去,噩夢開始了!整個太陽系隨著二向箔的延伸進行二維化,當程心和艾AA在星際飛船上看到太陽系絕大部分已經二維化的畫面時驚呆了!這畫面和梵高的《星空》(圖四)幾乎一模一樣。程心想,梵高

是怎麼畫出來的?難道精神奔潰的梵高真的用分裂的意識看到了五個多世紀後時空?或者反過來,他早就看到了未來,這最後審判日的景象才是他精神奔潰和自殺的原因?!最後,整個太陽系只有程心和艾AA乘坐光速飛船逃脫了被二維化的命運。

⑹ 三體世界真的存在,距地23光年處,出現什麼巨型世界

出現了一個巨型三星天體:三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 。有劉慈欣撰寫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一經發售就引發了國內外的科幻愛好者熱議。劉慈欣在小說中構建了一個令人咋舌的“三體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我們所熟知的一切物理學定律都不再存在,生存成了文明的延續第一要義。回到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三體世界”真的存在嗎?曾經有科學家斷言,宇宙中不會有這樣的天體。但是目前的發現,似乎推翻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的三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就是現實宇宙的三體世界。

熱點內容
老闆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9 瀏覽:881
奇幻玄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7 瀏覽:672
退役軍人的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12:49 瀏覽:293
科幻小說失樂園 發布:2025-01-21 02:43:50 瀏覽:751
侵佔小說無防盜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1-21 02:39:18 瀏覽:308
推薦京味兒濃厚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21 01:45:15 瀏覽:498
2019宮斗宅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01:39:41 瀏覽:428
控制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21 01:16:30 瀏覽:351
古代小說不要宮廷 發布:2025-01-21 01:15:41 瀏覽:406
小說今夜或不在免費 發布:2025-01-21 00:39:39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