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蛋分析

科幻小說蛋分析

發布時間: 2022-12-13 11:16:12

Ⅰ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文體

高考 作文 文體選擇的自由,給考生創設了自由創作的空間。可是部分考生對「文體不限」理解不夠准確,無法完全領悟「明確文體」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如何寫好科幻小說文體,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文體

考生必須清楚文體,是文本的體制,是從寫作實踐和 文章 現象中 總結 歸納出來的一定的形式規范,反映了文本從形式到內容的整體特點。內容和形式密切相關,並且相互影響,某種內容必然要依靠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高考作文題常常會出現「文體不限」,實則不是不注重文體特點,而是考生有選擇文體的自由。每年高考作文評分標准都會把是否「符合文體要求」作為評判作文優劣的重要標尺。「符合文體要求」,首先是指符合題目規定文體的要求,其次是指符合學生自己選定文體的要求。

高考作文常見文體記敘、議論的表達方式不同,表現出來的文體特徵是迥然不同的。總體說來, 記敘文 以記敘的表達方式為主, 議論文 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都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但總得以某種表達方式為主,切莫非驢非馬,非牛非鹿,不倫不類。競賽有競賽的規則,作文也有作文的規范。我們在寫作前就應該做好寫作前的定位,樹立明確清晰的文體規范意識,即對文章體裁的一種敏銳的感覺,一種具體的印象。然後在動筆寫作時,不斷強化文體特徵,時常問問自己:我選的是什麼文體?

釗一對這種情況,只有規 範文 體意識,明確文體特徵,讓學生理解文體概念,夯實寫作功底,才能推動新時代高考作文的蓬勃發展。連續我們利用冠華作文搜狐自媒體平台發表了《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 倡議書 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書信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 演講稿 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小說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 日記 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寓言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 散文 文體》、《抗疫停課不停學備戰高考作文: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童話文體》用範文談了近年來高考作文出現的且明確規定的新文體樣式倡議書、書信、演講稿、小說、日記、寓言、散文、童話文體。今天談談科幻小說文體,讓專家告訴你如何寫好創新文體——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以小說形式來描述奇特的科學幻想,具有「科學」「幻想」「小說」三個因素,即它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現實;這幻想是科學的,而不是胡思亂想;它通過小說來表現,具有小說的特點。

1、掌握一定的 硬體知識 ,提出的科學幻想基於事實理論

目前很多人都在寫科幻小說,但是都偏向於玄幻,雖然部分很有 想像力 ,但是都不是基於事實理論的,這樣的作品不會被真正的科幻迷賞識。也許寫科幻是需要想像力的,但不能總是在天馬行空,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2、想寫好科幻小說的首要秘訣,也是最大的秘訣就是內容。缺乏想像力或者泛濫的內容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同樣,只有一條主線的科幻小說也乏善可陳。如果你要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小說比較好寫),也一定要打好框架,千萬不能有邏輯漏洞。

3、好的科幻作品往往可以延續很多部。有的作者前期寫作寫的很隨意,隨著作品的賣座他肯定會再寫第二部第三部,然而讀者很容易就發現錯誤了,比如年代對不上,或者某件大事沒有做鋪墊就直接出現在後續作品裡,會讓人有倒胃的感覺。

4、絕大多數科幻小說都有這樣的問題:介紹太復雜太枯燥,讓人看不上去。而介紹不啰嗦的,作品推進速度比較快的,又給人過於獵奇的感覺,好像在讀玄幻小說。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折舊需要作者的文字功底,能不能把巨大的信息量塞進簡短的文字介紹里。

5、注意了基調,科學理論知識,邏輯性,接著要注意人物形象是否飽滿。我讀過一些科幻作品,感覺內容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時候卻說不出來。感覺作品裡的人物好像一個個草把人,被貼上科學家,外星人等標簽而已。

6、注意作品所蘊含的 教育 意義

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想到為什麼要去寫它。也許是為了表現科學進步造成的環境問題有多嚴重,也許是為了表現人性的丑惡,無論哪種你都要有個中心思想,如果為了寫小說而去寫小說,那麼你能表現給讀者的,最多是個 故事 ,一個看過之後就忘記的故事。

從寫作角度看,科幻小說是幻想的產物,所描述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不可能或目前還不可能發生的,但情節內容必須要有科學依據,在科學原理上要站得住腳,寫作過程要遵循科學的邏輯,不使情節流入虛無縹緲的空想;失去了科學,就不成其為「科幻」。

科幻小說所描寫的故事盡管不是事實,但必須有科學依據。科幻小說的先驅儒勒·凡爾納的長篇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描寫主人公乘炮彈到月亮上去,在當時這自然不是事實,但作品中復雜的數學計算,在理論上證明飛到月球上去是可能的。可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被「科學」縛住手腳,去過多考慮現實性問題,科幻小說的寫作應著力於大膽的幻想和離奇的情節,敢於預言未來,沒有這些就沒有科幻的魅力。科幻的一條基本定律是這樣說的,「如果一位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只有把幻想和現實、科學和文藝結合起來,科幻小說才會綻放出神奇的魅力,才會給讀者帶來遐想、啟示和力量。

模板範文

科幻小說模板範文:綠色生活

一首旋律優美的華爾茲曲響起,我從睡眠中醒來,雙手舉起,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音樂聲停止,窗簾自動向兩邊縮去,陽光透過灰濛蒙的天灑進房間,又將是新的綠色的一天。

今天是非工作日,以太陽能和氫氣燃料為動力的綠色家庭管理機器人開始了清潔工作。

我得閑到陽台上觀賞那盆綠色的吊蘭,吊蘭被裝在一個透明的空氣凈化器中,玻璃外殼上有世界環保組織的植物認證,這可是我花大價錢弄到的,可不像市面上賣的那些高模擬植被觸感的塑料植物,這盆弔蘭是真正有生命的綠色植物,現在可難得一見了。

「尊敬的T先生,早餐已經准備好了。」溫柔的女聲提示響起,我的環保早餐以低碳排放的方式烹飪好了,無明火加熱,不會增加碳排量。

一碗蔥花荷包蛋,一杯合成蛋白奶。我不停翻動著雞蛋,尋找著可憐的綠色蔥花,嗯,找到了兩小片,我小心拈起,放人嘴中,一股清香彌漫在口中,我滿足地閉上眼享受著,不由得意地想著:只有我這樣的高收入人群才能吃得起美味的綠色蔥花了。

吃完早飯,我准備去健身房了,乘坐高速觀光電梯下了127層到達地面,我的坐駕--太陽能與電能混合動力環保車已自動駛出,大開車門恭候著我了。鑽進車,將目標設定在1000米遠的健身房,程序自動生成了最節約能量的路線,低碳地駛入了健身房。下了車,我被請進了一個小房間,身上被貼滿了電極,現在的鍛煉不再像以前那樣揮汗如雨了,只要以微電源刺激肌肉,就可以防止肌肉退化,既方便又快捷,還可以減少人的二氧化碳的呼出量,真是綠色環保極了!

鍛煉完了,我開車回了家,中午不想吃合成蛋白食物了,就輸了一瓶營養液了事,然後打開電腦關心一下世界大事,當日新聞的首頁,一株綠色的植物出現在雪山頂上,專家稱:雪山上雖然氧氣稀薄,但空氣質量較城市要好許多,特別適合植物生長,准備在雪山頂大量 種植 培育綠色植物。我不禁拍手叫好,真是太環保了!有這樣的綠色理念,何愁綠色活呢?

過去的人們一定想不到,我們過著如此幸福的綠色生活吧!

後記:「綠色生活」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號 ,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不要讓上文的描述真正出現在我們的將來!

範文的運用評析

文章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未來的「綠色生活」:科技高度發達,能源都是綠色能源,甚至連做飯都是無明火加熱,鍛煉都是電極刺激法,種.種做法都體現出綠色環保的理念。然而在這令人驚嘆的高科技中,真正的綠色植物卻是難得一見,天價的吊蘭,高收入人群才能享受的蔥花。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由發人深省:在奔向高科技的路上,請不要忽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綠色環境,否則我們將走入文章中描寫的荒誕境地--種.種的高科技只是為了保護普通綠色。文章看似離奇,卻富含哲理。文章條理清晰,語言朴實,想像奇特。開頭簡明扼要「又將是新的綠色的一天」,引出文章的內容,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接著以時間為順序通過對T先生一天的生活的描述點出內容,雖然這些內容都是想像的,但都合情合理。結尾「我們過著如此幸福的綠色生活」恰到好處地點明主旨。

Ⅱ 科幻小說 300字幫忙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小鳥,想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那時,世界到處森林密集,草木叢生,就這樣它無憂無慮地度過了幾百年可幸福不總是長久,有一天,災難突如其來地降臨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從此,它們安寧的生活被打亂。

那天,氣溫升到40度,烈日炎炎。動物們擔心著森林火災的發生,便做好了及時的預防工作。幸的是,北京人將火種遺忘在一棵枯樹下,大火便張開它的大嘴,吞噬著大片大片的森林。雖然已做好一切准備工作,但火災的突擊比它們想像得要快得多。
動物們頓時亂作一團,驚惶失措地跑著,但有些動物還是難免要遭到厄運,就象龜。當那隻小鳥,不,應該說是大鳥,它聞訊趕到,見此狀況義無反顧地撲向了大火,終於,火被撲滅了。但大鳥卻傷痕累累。為報答大鳥的救命之恩,動物們用一些草來治療大鳥的病,可能是大鳥大命吧,在動物們精心地照顧下,大鳥恢復了健康。
於是大鳥便向朋友們告別,它只說了一句話「大自然賜予給我生命,我就要以自己的性命來保衛家園。」說完,便張開它那奇大無比的翅膀飛向天空。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點流逝著,只要哪裡有困難,那裡就會出現大鳥的身影。過了幾千年後,許多動物在緩緩流逝的歲月中,因自然環境改變而滅絕了,還有的瀕臨滅絕。
那一天,是一個令人沉痛的日子,因為這是恐龍死後一百年的紀念日,雖然恐龍在世時獨霸天下,但動物們卻十分懷念因恐龍而生機勃勃的以前世界。而現在世界出奇的靜,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震耳欲聾的聲音。
許多動物都不遠千里地趕來,當然連大鳥也不例外,為的就是懷念恐龍,每一個動物都為這個世界創造的奇跡而最終卻又以滅亡的結果而感到無比的悲哀。
大家都沉默著……最後又一個一個陸續離開。時間過得很無情,在大鳥的臉上刻下無數的痕跡,終於有一天,大鳥再也飛不起來了,頂多能飛五、六米,無疑它的羽毛退化了,它變成了一隻美麗的母雞。它一直不敢相信,直到它生了兩個蛋時。最後它與一隻很大的公雞結成了好朋友,當它去世那天,它鄭重其事地把兩個蛋託付給公雞,最後它永別了這個世界。

Ⅲ 科學幻想小說(科幻小說)!!!500字或五百字以上!今天還要列印!快!跪求!!!!!!!!

《微觀盡頭》
今天夜裡, 人類將試圖擊破誇克。
這個壯舉將在位於羅布泊的東方核子中心完成。 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優雅的白色建築, 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處的遂道中, 加速器的周長有150公里。 在附近專門建了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廠為加速器供電, 但要完成今天的試驗還遠遠不夠, 只能從西北電網臨時調來電力。 今天, 加速器將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電子伏特, 這是宇宙大爆炸開始時的能量, 是萬物創生時的能量, 在這難以想像的能量下, 目前已知的物質最小單位誇克將被撞碎, 人類將窺見物質世界最深層的秘密。
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廳中人不多, 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傑出的兩位理論物理學家, 他們代表著目前對物質深層結構研究的兩個不同的學派。 其中之一是美國人赫爾曼。 瓊斯, 他認為誇克是物質的最小單位, 不可能被擊破; 另一位是中國人丁儀, 他的理論認為物質無限可分。 控制大廳中還有負責加速器運行的總工程師, 以及為數不多的幾名記者。 其他眾多的工作人員都在地下深處的幾十間分控室內, 控制大廳只能看到綜合後的數據。 這里最讓人驚奇的人物是一們叫迪夏提的哈薩克族牧羊老人, 他的村莊就在核子中心加速器的圓周內, 在昨天的野餐中, 物理學家們吃了他的烤全羊, 並堅持把他請來。 他們認為這個物理學的偉大時刻, 也是全人類的偉大時刻, 所以應該有一個最不懂物理學的人到場。
加速器已經啟動, 大顯示屏上的能量曲線象剛蘇醒的蚯蚓一樣懶洋洋地爬著, 向標志著臨界能量的紅線升去, 那就是擊碎誇克所需的能量。
"電視為什麼不轉播?" 丁儀指著大廳一角的一台電視機問, 電視中正轉播著一場人山人海的足球賽。 這位物理學家從北京到這兒一直身著一件藍工作服,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勤雜工。
"丁博士, 我們並非世界中心, 試驗結果出來後, 能出一條三十秒的小新聞就不錯了。" 總工程師說。
"麻木, 難以置信的麻木。" 丁儀搖搖頭說。
"但這是生存之必須。" 瓊斯說, 他一副頹廢派打扮, 頭發老長, 還不時從衣袋中掏出一個銀制酒瓶喝一口。 "我很不幸地不麻木, 所以難以生存下去。"他說著掏出了一張紙, 在空中晃著, "先生們, 這是我的遺書。"
語驚四座, 記者們立刻圍著了瓊斯。
"這個試驗結束後, 物質世界將不再有什麼可以探索的秘密。 物理學將在一個小時內完結! 我是來迎接自己世界的未日, 我的物理學啊, 你這個冷酷的情人, 你已窮盡之後我如活得下去!"
丁儀不以為然地說: "這話在牛頓時代和愛因斯坦時代都有人說過, 比如上世紀的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 但物理學並沒有結束, 將來也不會結束。您很快就會看到, 誇克將被擊破, 我們在通向無的階梯上又踏上一節。 我是來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
"您這是抄襲毛澤東的理論, 丁博士, 他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了。" 瓊斯反唇相譏。
"你們過分沉緬於自己的思想了。 "總工程師插進來說, "通過陽光同一時刻在埃及和希臘的乾井中不同的投影, 可以推測出地球是圓的, 甚至由此可以計算出它的直徑, 但只有麥哲倫的旅行才是真正激動人心的。 你們這些理論物理學家以前只是呆在井裡, 今天我們才要在微觀世界做真正的環球航行!"
大屏幕上, 能量曲線接近了那條紅線。 外面的世界似乎覺察到了這沙漠深處涌動的巨大能量, 一群鳥兒從紅柳叢中驚飛, 在夜空中久久盤旋, 遠方傳來陣陣狼叫......終於, 能量曲線越過了紅線, 加速器中的粒子已獲得了撞擊誇克所需的能量,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獲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 控制計算機立刻把這些超能粒子引出了加速器周長150 公路的環道, 進入一條支線,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靶標飛去。 在這極限能量的轟擊下, 靶標立刻迸發出一場粒子輻射的暴雨。 無數個感測器睜大眼睛盯著這場暴雨, 它們能在一瞬間分辯出暴雨中幾個顏色稍有不同的雨滴, 正是從這幾個雨滴的組合中, 超級計算機將判斷出是否發生了撞擊誇克的事件, 並進一步判斷誇克是否被撞碎。
超能粒在源源不斷地產生, 加速器中的撞擊在持續, 人們在緊張地等待著。
超能粒子擊中誇克的幾率是很小的, 他們不知道要等多長時間。
"哦, 來自遠方的朋友們, " 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 "十多年前, 這些東西 ?開始修建時我就在這里。 那時工地上有上萬人, 鋼鐵和水泥堆得象山一樣高,還有幾百個象大樓一樣高的線圈, 他們告訴我那是電磁鐵......我不明白, 這樣多的錢和物, 這樣多的人力, 能灌溉多少沙漠, 使那裡長滿萄葡和哈密瓜,可你們乾的事情, 誰都不明白。"
"迪夏提大爺, 我們在尋求物質世界最深的秘密, 這比什麼都重要!" 丁儀說。
"我沒有讀過多少書, 但我知道, 你們這些世界上最有學問的人, 在找世界上最小的沙粒。"
哈薩克老牧人對粒子物理出色的定義使在場所有的人都興奮起來。
"妙極了! " 瓊斯在得到翻譯後叫起來, "他認為, " 他指指丁儀, "沙粒要多小就有多小; 而我認為, 存在最小的沙粒, 這粒沙子不能再小了, 用最強有力的錘都不可能砸碎它。 尊敬的迪夏提大爺, 您認為我們誰對呢?"
迪夏提在聽完翻譯後搖了搖頭, "我不知道, 你們也不可能知道, 世界萬物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人哪能搞清呢?"
"這么說, 您是一位不可知論者?" 丁儀問。
老牧人飽經風霜的雙眼沉浸在夢幻和回憶中, "世界真讓人想不出啊! 從小,我就趕著羊群在無邊的戈壁沙漠中尋找青草。 多少個夜晚, 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著滿天的星星。 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 晶亮晶亮的啊, 象姑娘黑發中的寶石; 夜不深時, 身下的戈壁還是熱的, 輕風一陣陣的, 象它的呼吸......這時世界是活的, 就象一個熟睡的大娃娃。 這時不用耳朵, 而用心聽, 你就能聽到一個聲音, 那聲音充滿天地之間, 那是真主的聲音, 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時, 蜂鳴器剌耳地響了, 這是發生誇克撞擊事件的信號, 人們都轉向大屏幕, 物理學的最後審判日到了, 人類爭論了三千年的問題馬上就會有答案。超級計算機的分析數據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湧出, 兩位理論物理學家馬上發現事情不對, 他們困惑地搖搖頭。
結果並沒有顯示誇克被撞碎, 但也沒有顯示它保持完整, 試驗數據完全不可理解。
突然, 有人驚叫了一聲, 那是夏迪提, 這里只有他對大屏幕上撞擊誇克的數據不感興趣, 仍站在窗邊。 "天啊, 外面怎麼了, 你們快過來看啊!"
"夏迪提大爺, 請別打擾我們!" 總工程師不耐煩地說, 但夏迪提的另一句話使所有人都轉過身來。
"天......天怎麼了!!"
一片白光透進窗來, 大廳中的人們向外看去, 他們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整個夜空變成了乳白色! 人們沖出了大廳, 外面, 在廣闊的戈壁之上, 乳白色的蒼穹發著柔和的白光, 象一片牛奶海洋, 地球彷彿處於一個巨大的白色蛋殼的中心! 當人們的雙眼適應了這些時, 他們發現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點, 仔細觀察了那些黑點的位置後, 他們真要發瘋了。
"真主啊, 那些黑點......是星星!!" 夏迪提喊出了每個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結論。
他們在看著宇宙的負片。
震驚之中, 有人從窗外注意到了大廳中的那台正在轉播球賽的電視機, 屏幕上的情形證明了他們不是在做夢: 千里之外的體育場也籠罩在一片白光中,看台上的幾萬人都驚恐地仰望著天空......
"這事什麼時候發生的?" 首先鎮靜下來的總工程師問。
"剛才裡面那個鳴聲響起來的時候。" 夏迪提說。
人們沉默了, 他們把目光都集中到瓊斯和丁儀身上, 希望這兩位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能對眼前這惡夢般的現實做出那怕一點點的解釋。兩位物理學家已不看天空了, 他們在低頭沉思著。 丁儀首先抬起頭來仰望著乳白色的宇宙, 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我們早該想到的。"
瓊斯也抬起頭來, 望著丁儀: "是的, 這就是超統一理論方程中那個變數的含義!"
"你們在說什麼?!" 總工程師喊到。
"工程師, 我們的環球航行成功了!" 丁儀笑著說。 ? "你是說, 我們的試驗導致了這一切?!"
"事實正是!" 瓊斯說, 同時掏出了那個銀酒瓶, "現在麥哲倫知道了, 地球是圓的。"
"圓......的?!" 其他的人都困惑地看著兩位物理學家。
"地球是圓的, 從其表面任一點一直向前走, 就會回到原點。 現在我們知道了宇宙的時空形狀, 很類似, 我們一直向微觀的深層走, 當走到微觀盡頭時,就回到了整個宏觀。 加速器剛才擊穿了物質最小的結構, 於是其力量作用到最大的結構上, 把整個宇宙反轉了。 " 瓊斯解釋說。
丁儀說: "瓊斯博士, 您可以活下去了, 物理學沒有完結, 才剛剛開始, 就象人類知道地球形狀後, 地理學剛剛開始一樣。 我們都錯了, 要說最接近事實的論述, 是夏迪斯大爺剛才做出的, 我雖不相信真主, 但宇宙之深奧之神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我想起來了, 上世紀, 英國人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說中提出過宇宙負片的概念, 但誰會想到它成為現實呢? "
"可現在怎麼辦?" 總工程師問。
"現在很好, 我很樂意生活在負片宇宙中, 它和反轉前的同樣美, 不是嗎?"
瓊斯喝乾了瓶中的酒, 微醉著伸開雙臂擁抱整個新宇宙。
"可你們看......" 總工程師從窗口指了指大廳里的電視, 體育場里驚恐的騷動在加劇, 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在人海中漫延開來。 從這個畫面上可以想像,整個人類世界正陷入混亂之中。
"繼續轟擊靶標。 " 丁儀對總工程師說。 在第一次誇克撞擊事件發生後, 為了分析結果, 控制計算機已中止了超能粒子對靶標的轟擊。
"你瘋了?!鬼知道第二次誇克撞擊事件會產生什麼效應? 也許會造成宇宙坍縮或大爆炸!"
"不會的! 前面的現象已證明了超統一方程的正確, 我們知道下一次撞擊會發生什麼。" 瓊斯說。
加速器中的超能粒子再次被引向靶標, 人們期待著粒子的暴雨中那幾滴不同顏色雨點的出現。
1 分鍾, 2 分鍾......10分鍾......
各種曲線和數據在大屏幕上懶洋洋在滾動著, 什麼都沒發生。
電視屏幕上, 體育場中的人海已失去了控制, 在乳白色的天空下, 人們無目標地亂撞, 互相踐踏......圖象抖動了一下, 電視信號中斷了, 屏幕上只有一片荒漠一樣的雪花。 宇宙的突變超出了人類所有的知識和想像, 超出了他們的精神承受力, 世界處於瘋狂的邊緣。蜂鳴器第二次響了, 誇克第二次被擊中。
沒有任何預兆, 比眨眼的速度更快, 宇宙再次被反轉, 漆黑的夜空, 晶瑩的星群, 人類的宇宙又回來了。
"天啊, 你們在干真主的事!" 迪夏提大爺說。 核子中心的人們這時都聚集在外面的戈壁灘上, 聚集在醉人的星空下。
"是的, 對物質本原的不懈探索使我們擁有了上帝的力量, 這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 瓊斯說。
"但我們仍是人, 誰知道以後還會發生什麼呢?" 丁儀說。
夜空中, 群星燦爛, 那聽不見的樂曲充滿整個宇宙。
"真主啊......" 迪夏提大爺對著星空伏下身來。

Ⅳ 寫科幻小說,需要了解或者通曉哪些方面的知識

當然要注重文章裡面所描寫的技術內容,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寫的內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圓其說,注重描寫的技術細節,讓人感覺這就是現實中或者是在某個空間應該存在的。

Ⅳ 科幻網文其實根本就不是科幻

半年前,國內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說獲得了世界科幻最高的雨果獎,這也是國人首次獲得了次此殊榮,甚至連近期因在兩會上調侃董明珠而走紅的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都曾贊嘆過這部小說,很多創業者也紛紛將其看做創業的經典,尤其是其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十分適合創業者和BAT三巨頭之間的關系理論,這本小說就是科幻著作《三體》。

而在15年的時候 ,三體就已被游族正式購進版權拍攝電影,許多人紛紛感嘆16年將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中國科幻終於在世界有了一席之地了。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擔心拍攝電影會把這部科幻神作「三體毀了」。

其次,科幻本身的內涵,是在進行科學的幻想同時,給人一種對科學未來的展望,或者哲學、倫理或社會學的遐想,本身能起到非常大的教育作用,甚至激發了國民科學素養。如《海底兩萬里》當中的不少情節現已成真。但是,當網文科幻發展起來的時候,很多人就發現,這個流派根本沒有多少科幻的內涵?,甚至完全不帶有科幻的精髓。不少網文科幻如《吞噬星空》、《無限恐怖》甚至引申出來的無限流流派等,內容根本就是「網路游戲」的小說,甚至從商業發展角度來看這種類小說就是為了製作游戲而寫的。它無法起到真正能帶給人「未知科學探索」的一種新奇體驗。

科學基礎十分薄弱,而且完全不能起到對科學未知探索的那種感受,而只是網路游戲的變體。綜合這些因素,不少科學圈和科幻圈的人士將科幻分為「網文」和「正統」兩個不同的流派,甚至有更多的人直接認為:網文科幻根本就不能算科幻,而只能算偽科幻或玄幻、奇幻一類。那麼,科幻網文到底是不是科幻呢?倘若從我們剛剛分析的角度來看,的確不能把剛剛所指的那類網文科幻算作真的科幻,因為它根本不包含科幻所具有的各種因素,只具有一些科幻的內容。

真的存在所謂正統和不正統的科幻嗎?

從嚴格意義上講,科幻根本沒有什麼正統不正統。甚至有不少科幻作家曾表示過,科學幻想文學,連軟硬都不應該去區分,如果一部小說不能達到科幻的基本構成要素,那就應該直接歸類到其他如玄幻和奇幻,甚至是魔幻等小說當中去。正統科幻只是在幻想文學長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小插曲罷了。

其實,現在我們所拍攝的科幻電影,看的小說一類,只要擁有一定的觀看群,就會自然而然的被網友挑刺。例如,國際知名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就有網友將其挑刺,認為某些細節「不科學」。而孔二狗在一個節目上對拍攝《三體》電影的表示也是要請專家過來指導拍攝,不能出現很隨意的細節偽科學情況。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講,真正的科幻,通常是要經得起質疑的。

其次,科幻文學本身和其他的奇幻文學、魔幻沒有兩樣,都是一種文學體裁,多者之間是完全平等的。不能因為某部小說被掛上了「偽科幻」旗號就被大批特批。因而,我們對待科幻文學的時候,其實不要考慮什麼正統不正統,因為科學永遠不會被偽科學打倒。


作者:李智,作者系尾猿會網專欄作家,本文轉自尾猿會網,允許轉載但要寫清來源和作者,同時嚴禁任何人未經授權改編。

Ⅵ 談談你對西方通俗小說(或科幻小說)的認識。 (1600字左右)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武俠、言情等通俗小說在中國大陸受到了抑制和歧視,這無疑是很不合理的。令人高興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通俗小說也越來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在最近幾年裡,另一個讓人擔心的極端又出現了。有些學者不僅高度尊重通俗小說,而且還極力地模糊通俗小說概念,否認「通俗小說」與「高雅小說」之間的價值差異。為避免討論過於空泛,筆者在闡述個人見解的同時,兼對孔慶東博士的《通俗小說的概念誤區》(以下簡稱《誤區》[1])進行學術批評,與孔慶東博士商討。
一 通俗小說的定義
盡管給詞或概念下定義是一件難以討好的事,但許許多多的人還是在做,這一點從各種各樣的辭書的不斷問世就可以得到證實。的確,有些時候不知道一個詞或概念的定義,並不妨礙我們把握具體的事物或與之相處;況且,由於「定義只能揭示事物某些方面的規定性,而事物本身是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的」[2](P353),所以,要全面地把握事物也不能光靠定義。但是,常識還是告訴我們,事物或概念的定義,在多數的情況下仍有助於我們的認識和理解。具體而言,像「通俗小說』這樣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語詞,其定義是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的。
那麼,何謂通俗小說?按劉世德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網路全書》的解釋,通俗小說是「泛指適合於群眾的水平和需要,並且容易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說」[3](P544)。如此釋義是可靠的嗎?結合一些辭典對「通俗」、「通俗文學」、「通俗文化」等所作的解釋——如《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4](P1262)、《漢語大詞典普及本》[5](P1273)、鮑克怡編著的《漢語同義詞反義詞對照詞典》[6](P493)、王先霈和王又平主編的《文學批評術語詞典》[7](P119)、《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8](P1276)、林驤華主編的《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辭典》[9](P335-336)、覃光廣等主編的《文化學辭典》[10](P639),可知《中國古代小說網路全書》的釋義還是比較可靠的。當然,這樣的釋義不是很嚴格,不過,由於「並不嚴格符合任何事物的概念仍然可以指稱某種事物」[11](P338),所以,我們仍可以藉此釋義了解到「通俗小說』概念指的是什麼。要言之,像這樣的「通俗小說」定義是可取的。
本來,通俗小說概念既不難理解,也不是不好下定義,只要搞清楚什麼是通俗,什麼是小說,大致上就可以了。然而,《誤區》一文的說法,卻復雜得讓人糊塗。《誤區》寫道:「我們不妨從探討通俗小說不是什麼開始,知道了不是什麼之後,就算說不出概念,說不出定義,說不出『能指』,也不妨礙我們抓住『所指』,抓住『本身』。彷彿警察叫錯了罪犯的名字,但捉的確實是案件的真凶。這樣,我們所描述的『通俗小說』,就在『什麼不是通俗小說』中概了它的念,定了它的義了。」顯然,《誤區》思路是有問題的。
首先,違反了下定義不能用「否定定義」——「概念不意味著什麼」——的要求[12](P192)。「通俗小說不是什麼」並不能讓人明白「通俗小說是什麼」,它就像我們說「雞蛋不是鴨蛋、不是鵝蛋、不是鴿子蛋、不是恐龍蛋」一樣,未能讓人知道雞蛋究竟指的是什麼。由於一連串「不是」之外還有許多「不是」的可能,所以,只要「不是」沒有被窮盡,通過「不是」來定義「是」,就不可能有較明確的概念。由此可見,《誤區》以繞道的方式來定義「通俗小說」,既沒必要也不符合邏輯。
其次,違背了定義的語句應盡可能簡明扼要的原則。《誤區》用一連串的「什麼不是通俗小說」來定義「通俗小說」,即使我們不說它在邏輯上存在著問題,至少也是犯了一個語言表述太過於啰嗦的毛病。
再次,背離了科學研究的規范。概念是構成判斷的基本要素,而判斷又是推理的前提。[13](P637-638)如果連「通俗小說」概念都不清楚,都只能給出「它不是什麼」的定義,那怎麼有可能進行關於「通俗小說」的種種判斷、推理和論證?怎麼有可能對涉及到「通俗小說」的一系列命題作認識上和價值上的判斷?倘若只是為了「抓住『所指』,抓住『本身』」,那又何必走彎路去論證「什麼不是『所指』、不是『本身』」?須知,對一些人而言,有時候僅憑直覺也能准確地抓住通俗小說「本身」,就像「警察」憑直覺抓住了「真凶」。
最後,需要予以特別指出的是,為了證明「否定定義」的合理性,《誤區》極不恰當地奚落了學者們的論爭。《誤區》這樣寫道:「……人類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搞亂了語言和世界的關系……而可笑的是,大多數的辯論爭吵是沒有實際價值的,他們所爭所吵的只是『能指』,與『所指』無關,只是語言,與世界無關……學者們盡管可以列出八百六十二種概念,但並不能使實際存在的通俗小說發生增減或質變……」難道真的這樣?非也!第一,把定義上的不同意見看成「只是語言,與世界無關」,是屬於常識性的錯誤[14](P476),這里無須多加討論。第二,誠如當代美國分析哲學家約翰·塞爾所言:「在制度性實在中,語言不僅用來描述事實,而且說來有點奇怪,它還部分地建構事實。」[15](P109)《誤區》斷定學者們的「通俗小說概念」對「實際存在的通俗小說」沒有影響,是不妥的。退一步說,即使承認《誤區》所宣稱的不假,那麼,讀者們憑什麼來認定《誤區》的言說與世界有關?又憑什麼來相信《誤區》的「辯論爭吵」不會「是沒有實際價值的」?顯而易見,《誤區》對於學者們的譏諷嘲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

二 通俗小說的認識判斷
首先,通俗小說是嚴肅的嗎?如果是針對某部某篇作品,就較容易回答,也容易得到多數人的認可,但是,要對作為一個種類的整體進行非此即彼的判斷,則有以偏概全的危險。也許正是因為看準了這一點,《誤區》才會斷然地說:「通俗小說不是『不嚴肅小說』……通俗不通俗,與嚴肅不嚴肅,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通俗小說可以是嚴肅小說,通俗小說家可以是嚴肅文學大師。」很明顯,假如認識止於《誤區》的看法,那麼,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是否嚴肅以及嚴肅程度問題上,通俗小說與非通俗小說是沒有差異的。然而,即使憑有限的知識,我們也能發現,這樣的結論並不那麼可靠。
一部或一篇小說能否稱得上嚴肅小說,自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不過,由於一個作家用多少精力去完成作品往往能夠體現出該作家創作態度的嚴肅不嚴肅,所以,精力的投入是考察嚴肅小說與不嚴肅小說的一個重要尺度。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最後一頁重寫了39次,而《老人與海》則修改了200遍[16](P228);托爾斯泰的《復活》僅開頭就修改了20次[17](P329),而《戰爭與和平》則改寫了7遍[18](P237)。像這樣的作家作品,將其劃入嚴肅之列,肯定是錯不了的。雖然這幾個例子在非通俗小說領域僅僅是冰山一角,但它卻很能說明問題。世界文學史告訴我們,在通俗小說家中,沒有一個願意像海明威那樣認真嚴肅——花精力把作品修改200遍;也沒有一個能像普魯斯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一樣——一生只寫一部長篇並在文學園地里煥發著光輝的異彩。相反的情況卻是,不可能有一個非通俗小說家會像當代英國通俗小說家芭芭拉·卡特蘭那樣輕易地生產作品:一生的著述多達六七百部以上。[19](P142-156)毫無疑問的是,對於同一個作家的同單位創作時間來說,作品的「質量」與「數量」通常成反比。普魯斯特說得完全正確:「那種玩玩文學藝術的觀念是什麼也創造不出來的。」[20](P154)如果一個作家既認真嚴肅又追求數量,那麼,這個作家就會由於生命能量的急劇消耗而過早地衰亡。譬如,作品總量並不算很多的查爾斯·狄更斯,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因為工作過度而在58歲時便離開了人世。[21](P93-96)再如,於生命最後的20年裡寫出了90多部長中短篇小說的巴爾扎克,也同樣因單位時間內過多地消耗精力而在51歲那年走完人生之路。[22](P291-339)《誤區》借一位法國朋友(不知姓名是什麼)的口把巴爾扎克當作是「通俗小說家」來舉例,並通過巴爾扎克的「嚴肅」證明「通俗小說家可以是嚴肅文學大師」。如此論證,未免牽強。讀過巴爾扎克傳記——如司蒂芬·支魏格的《巴爾扎克傳》和安德烈·莫洛亞的《巴爾扎克傳》的人都知道,巴爾扎克一方面出於認真嚴肅的態度而不斷地修改已經寫出來的小說,另一方面,又出於盡快付印和多寫一些等原因而經常停止了對於小說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這樣,巴爾扎克的小說世界才會深刻精當與膚淺粗糙並存;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巴爾扎克有時被視為高雅小說家有時又被視為通俗小說家的情況。
由上述可知,機械地在通俗小說與不嚴肅小說之間劃上等號是不恰當的,可是,那種不把通俗小說與非通俗小說的嚴肅性加以區別的做法,更是錯誤的。正確的看法應該是,盡管存在著極少數的通俗小說較為嚴肅,但是,就總體情況而言,通俗小說沒有「非通俗小說」那麼嚴肅、那麼認真。我們千萬不要以特殊來否定普遍,以個別去否定一般。
其次,通俗小說的藝術性高嗎?要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必須先搞清楚藝術性的高低指什麼。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泰戈爾寫道:「偉大文學的一個特點是前所未有的,或者具有獨創性。」[23](P223)而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紀德更是進一步地指出:「對優秀的藝術家來說,問題不再是以昨日的藝術為支撐,盡量越過它,將界線往前推,而是改變藝術的方向本身,努力發明一種新方向。」[24](P361)因為藝術貴在創造,所以,小說藝術性的高低首先取決於創造性的大小。倘若一個作家的小說為我們提供了前人所未曾提供的藝術經驗,那麼,這樣的小說就應該被視為是藝術性高的小說——如司湯達的《紅與黑》、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麥爾維爾的《白鯨》。當然,要求一個作家的作品提供前人所未曾提供的藝術經驗,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不過,文學世界中那些最富於藝術性的小說,肯定是這樣的一些極具創造性的小說,而這樣的一種小說,即使不能說是全部至少也是絕大部分產生於「非通俗」的領域。
那麼,創造性缺失的小說是否就一定沒有藝術性?恐怕也不能這么說。只要小說還能嫻熟地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去表達去描繪,那麼,即使是缺乏獨創性,也應該被視為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不過,無庸置疑的是,這樣的藝術性是比蘊含獨創性的藝術性低了一個檔次的藝術性。整部文學史表明,那些處在藝術性頂端的通俗小說,除罕見的極個別之外,都是停留在這樣的層面上:故事誘人、技巧豐富但毫無新意——換成意識流小說家伍爾芙的生動說法,那就是「給我們提供情節,提供喜劇、悲劇、愛情和樂趣,並且用一種可能性的氣氛給所有這一切都抹上香油,使它如此無懈可擊,如果他筆下的人物都活了轉來,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穿著打扮直到每一粒鈕扣,都合乎當時流行的款式。」[25](P7)至於那些處在藝術性下端的通俗小說,除極其糟糕的這樣一個特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數量龐大得非常驚人。的確,非通俗小說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藝術性並不怎麼樣甚至很差,但無論在程度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遠遠低於通俗小說。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整體的通俗小說,其藝術性比起非通俗小說來要低得多。這樣的結論,不僅可以從不同文本的比較分析中獲知,而且還能夠通過探究其不同的創作動機來加以證明。就創作的主觀努力而言,通俗小說是一些小說家為「適合於群眾的水平和需要」而創作的小說;就接受的客觀效果而言,通俗小說是那些「容易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說。在通常的情況下,假如小說不「適合於群眾的水平和需要」,不「容易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那麼,它就不能被稱為「通俗小說」。由於尋求群眾即絕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接受是通俗小說創作者的主要努力方向,所以,遷就、迎合群眾趣味的創作行為,在通俗小說領域里是普遍的。進而言之,在通俗小說的創作者那裡,不易理解的獨特個性和意識超前的探索品格是沒有地位的。然而,正像毛姆在討論一系列的「巨匠與傑作」時所指出的,一些作家作品之所以「永享盛名」,是因為「擁有極為強有力、非常獨特的個性」[26](P218)。既然獨特性和以此為基礎的探索性是包括作家在內的所有藝術家最為珍貴的品質,那麼,通俗小說的創作者何以不具備這樣的品質或輕視這樣的品質?答案很明顯,是「效益最大化」在起作用。由於受當下群眾歡迎的小說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效益(尤其是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獨特性、探索性與跟前接受的普遍性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通俗小說的創作者就選擇了後者。應該講,通俗小說創作者的這種選擇,屬於人之常情,因為不顧或不大考慮「當下價值交換」的人畢竟是少數。也正因為如此,歷史老人在考慮把「偉大」這頂帽子送給哪些人及其作品時才顯得那麼地慎重——譬如,不會隨便地送給被金庸大力推舉並稱之為「偉大文學」的大仲馬作品[27](P196)。
在談到小說的目的時,《誤區》認為「小說沒有功利目的』是不可能的。客觀地看,這樣的認識雖嫌籠統但大體上還說得過去。然而,《誤區》進一步說,「通俗小說通過刺激情感來賺錢,而那些小說不刺激情感不賺錢」,則失之偏頗了。從經濟學角度講,能不能賺錢,要看投入多少,又產出了多少。可是,就像薩特所寫的:「作品的商品價值是武斷地確定的。」[28](P127)作家寫小說能否贏利實在難以判斷。當然,只要不要求計算精確,我們還是可以作如下的推斷的:從個體角度講,如果作家寫小說時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而拿到的錢又相對較多,就可以斷定該小說的創作賺了錢;如果情況剛好相反,那就只能看作是不賺錢甚至是賠了錢。在論及文學「商業上的成功」時,法國文學社會學家埃斯卡皮正確地指出:「作家的計劃只是一種可能……文學作品的完美是最大的偶然性。」[29](P139)很容易想像,就連精明的文學出版商和書商都難以保證商業上的成功,更何況是那些做起生意來常常慘遭失敗的小說家。翻開小說史,我們不難看到,像司湯達、愛倫·坡、麥爾維爾和卡夫卡等這樣一些非通俗小說家,其創作「生意」都是與「賺錢」截然相反的「賠錢」。固然,那些投入多產出少的「賠錢」創作,並非毫無功利目的,不過,其功利目的主要不在於《誤區》所說的「賺錢」,而在於其它的方面。是哪些方面呢?讓我們來聽聽優秀的作家們是怎麼說的——古巴的卡彭鐵爾說:「雖然我的音樂底子比文學好,但我還是選擇了文學……我繼續堅信,在拉丁美洲,小說是一種需要。」[30](P49)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宣稱:「寫小說的樂趣就在於此——探索,發現,革新……如果哪一天我有了一個公式,我就完蛋了。」[31](P39)而法國的埃萊娜·西克蘇則寫道:「無論怎樣,當寫作出自心的深處時都是天堂,就連在地獄時也如此。寫作總是意味著某種方式的獲救。作家是一個富人……這是一種充滿矛盾的富有,既是必需的又是危險的。因為『富有』使我們失去了『貧窮』的財富。」[32](P29)
綜上所述,與非通俗小說創作者不同的是,通俗小說創作者往往正是由於追求當下效益(尤其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採取了棄難就易的非創造性原則的——從單個作品看,遵循的是「簡單化」原則;從作品系列看,遵循的是「模式化」原則[33]。這也就是通俗小說在總體上為什麼藝術性相對貧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應該指出來並加以討論的是,《誤區》的所謂「夢得夠不夠好」的問題。《誤區》這樣寫道:「小說的藝術性都離不開這樣一個標准,即『夢得夠不夠好』……由於通俗小說做起夢來比較專心致志,往往更能引人入勝,『非通俗小說』經常不能保持一份平常心,為了顯示『雅』,常處於半夢半醒之間,所以,『非通俗小說』的作者和讀者對待小說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別有用心』的,也即心在藝術之外……」盡管這里的表述很形象生動,但嚴格地說,卻極不科學。第一,夢的情境有檔次的高低之分——既有憂國憂民的夢,也有花前月下的夢,還有陞官發財的夢,更有無遮無擋的性慾之夢。《誤區》把通俗小說的「夢得夠不夠好」說成只是一個與「立場問題」無關的「技術問題」,豈不片面?第二,小說遠非夢那麼簡單和短命。好夢往往無法追憶[34](P1065-1068),也可以被遺忘。但是,好小說卻由於「不僅回答了現存的需要,也啟發了人們的新的需要HC35](P88),所以,它不會也不該被遺忘。即使肯定好小說的世界就是「夢得夠好」的世界,那也不能忘記,這樣的世界的存留「必須以體現這些價值方面的完美性和技巧為前提」[36](P380)。雖然在《誤區》中引以為證的昆德拉也談到了「夢」之外還有「敘述」,可遺憾的是,《誤區》對昆德拉的「敘述」問題卻未作任何討論。既然《誤區》能夠離開「理性控制」和「技術手段」來談通俗小說的藝術性高就高在「做起夢來比較專心致志」;那麼,讀者就可以根據《誤區》所提供的邏輯作如下的推理:由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性在個體受到環境影響時經常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37](P1409-1411),所以,這種人「做起夢來」也就比正常人「更加專心致志」,因而,其所寫的小說的藝術性肯定是在通俗小說之上。如此邏輯,豈非荒謬?

三 通俗小說的價值判斷
《誤區》認為,通俗小說與非通俗小說的「區別不在形容詞上,而在名詞上,它們之間是類別的不同,而沒有美學價值上的尊卑」。真的這樣么?當然不是!盡管我們不能從小說的類別中直接得出它的價值高低的結論,但是,通過分析它「是什麼和能做什麼」[38](P273),我們仍能較為恰當地判斷它的價值的高低。這個道理,如同雞蛋和鵝蛋的區別一樣:不僅在名詞,而且還在於形容詞——誰能否認雞蛋的營養價值高於鵝蛋?
當然,通俗小說的「價值怎樣」,這是一個比通俗小說「是什麼」更難回答好的問題。其所以這樣,是因為對前者的判斷既不能脫離價值客體的特性,又不能不充分考慮到價值主體的情況。[39](P181-182)由於不同的價值主體的需要不盡相同,所以,同樣的一個價值客體對於不同的價值主體而言,其意義並非完全是一樣的。
首先,談談通俗小說對於個體的價值。由於個體的情況千差萬別,所以通俗小說的價值如何也很難一概而論。從動機上說,無論是下層普通群眾還是中上階層人士,只要出於消遣娛樂心理的,通俗小說的價值往往不在非通俗小說之下。正因為這樣,幾個世紀以來通俗小說的「消費族群」才有一部分是屬於「熱切的上層階級人士」[40](P152-153)。當然,如果進一步地分析,我們便會發現,下層普通群眾之所以從通俗小說中獲得較大的消遣娛樂,往往與其「不得不這樣」有關——就像法國文學批評家蒂博代所說的:「報上的長篇連載或兒童小說是那些無力讀其他東西的讀者萬不得已的讀物。」[41](P156)至於上中層階級人士的情況,則有些不一樣。由於較高的文化水平使得他們具有接受不同種類小說的能力;所以,這些人的娛樂消遣,既可以在通俗小說中獲得,也可以從非通俗小說中得來。可見,消遣娛樂的動機是在通俗小說中還是在非通俗小說中得到滿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為價值主體的個體的娛樂消遣方式——對於整天浸泡在電視里或鑽進按摩房的人來說,就連通俗小說也讓他們感到索然寡味,更別說是非通俗小說。
如果個體的動機主要是從文學接觸中獲得認識或受到教育,那麼,在一般的情況下,通俗小說就比不上非通俗小說——這一點在那些「中上層階級人士」身上尤為明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認識價值和教育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價值主體怎樣,而在於價值客體本身的文化含量如何。倘若價值客體的文化含量不大,那麼,雖然它對於不同類型的個體所具有的認識教育價值並非完全一樣,但從總體上看,也還是偏低的——自然,作為一個整體的通俗小說不會例外。
其次,談談通俗小說對於社會的價值。社會是一個由各式各樣的人和組織構成的復雜有機體,故而,它的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從維護社會平衡穩定的意義上講,無論是精英審美文化還是大眾審美文化,都是必需的。[42](P158-160)顯然,我們不能強迫那些喜愛通俗小說的群眾放棄個人的偏好,也無法讓那些少接觸小說甚至沒接觸過小說的群眾一下子就能有效地接受非通俗小說中那最具價值的部分。就這一點而言,廣受群眾歡迎的通俗小說在一個社會中具有非通俗小說所難以替代的作用。不過,承認這一點並不意味著通俗小說對於社會的價值不低於非通俗小說。盡管通俗小說的接受群體在某一時段遠比非通俗小說龐大,但從歷史的維度看,無數的事例呈現出的狀態恰好是反過來。誠如俄國文藝理論家赫拉普欽科所言:「人類的社會發展和精神發展,使得評價大藝術家時的錯誤和有意的曲解不斷得到消除,使得他們的創作遺產的多維性得到揭示。」[43](P220)隨著時間的推移,非通俗小說中那些曲高和寡的精品,其讀者群體也會不斷地壯大直至無窮。此外,從價值的層面看,小說的接受群體絕非一個簡單的數量問題。在論及優秀詩歌的讀者時,帕斯寫道:「我們不曉得有多少羅馬人閱讀奧維多,多少義大利人閱讀彼特拉克……不過,我們知道什麼人在閱讀。多少不居,這些讀者是社會的頭腦和心靈,是社會與行動的核心。」[44](P64)顯然,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話是富於啟發意義的。它提醒我們,考察小說的讀者,不應該只顧「量」而不問「值」。倘若小說能發人深省、催人奮進,能為那些准備或正在推動歷史發展的人們提供豐富的營養,那麼,這樣的小說對於社會來講,就有很高或者較高的價值。反之,其價值則是低的或者比較低。
最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值得認真地探討。《誤區》完全否認通俗小說中的「次品』多於高雅小說,認為這種觀點「缺乏數學統計上的依據」。可以說,要反駁《誤區》的說法是有困難的。乏所以這樣,是因為如下的幾點。第一,小說的次品浩如煙海,誰也無法進行完整的數學統計。第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許許多多小說次品,基本上已被人類所遺忘。由於沒有了文本,這些已經消失了的小說次品究竟有多少也就沒有依據[45](P21),故而無論怎樣統計,都不會令人人滿意。第三,即使有可能統計,也不應該動手去做,理由是用這種方法所獲得的結論,其價值遠遠無法補償研究者所付出的代價。由此可以看出,《誤區》要求不同意見者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證明通俗小說的「次品」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盡管依照《誤區》的不合理要求來證明「通俗小說的次品量」是困難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通俗小說的次品問題沒有答案。實際上,洞悉了通俗小說的「生產動機」及其「生產套路」——簡單化與模式化,也就可以斷定通俗小說的「次品」必然多於高雅小說。現在的問題是《誤區》只是為了說明誰的次品多誰的次品少嗎?不!《誤區》這樣寫道:「在任何一種藝術體裁和類別中,精美高雅之作總是少的,平庸低俗之作總是多的。所以,通俗小說只是小說的一種類別,它決不是『不高雅小說』的代名詞。」很顯然,《誤區》在此處是同時通過「次品量」和「精品量」兩個方面來論證通俗小說與高雅小說之間沒有價值上的差異。關於「精品」問題,筆者以為還是可以且應該提供一點「數學統計上的依據的」。
在20世紀國際知名度較高的文學獎中,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無疑是具有權威性的。盡管該獎不僅遺漏掉了像托爾斯泰、哈代、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等這樣一些應該獲獎的作家[46](P45),而且還出現過不當入選的極個別案例——譬如,「把獎金授予水平有限但作品流傳廣泛的」賽珍珠[47](P110-111),但是,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也大致上是本世紀文學的精華。」[48](P6)。基於此,筆者以《諾貝爾文學獎要介》(肖滌主編)所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例[46],簡要地討論一下小說的「精品」問題。從1900年到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總計88人,除因劇本、詩歌、散文等文類的卓越成就而獲獎的37人外,其餘的51人是小說家(或主要是小說家)。
應該說,無論是喜歡通俗小說還是喜歡高雅小說,都同樣無可厚非,但是,當上升到理論認識並訴諸文字時,就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力避主觀偏好。然而,《誤區》在闡明觀點的過程中,經常以通俗小說的「上馬」對付高雅小說的「下馬」,並且「只賽這么一次」就宣布結果。如此「不平等」的比較研究,自然是缺乏說服力的。
諾思洛普·弗萊說道:「人類面臨的許多不測災難之一是全部毀滅,這是文學靠其自身所無法防止的;但我認為,若無文學,那種災難就一定不可避免。」[53](P188)顯然,這位加拿大學者的話是誇張了一些,不過,他對文學所具有的高級價值的強調卻提醒了我們,在經濟效益和感性享受已普遍成為人們行為准則的今天,審慎地對待並處理好文學事實是重要的。
雖然《誤區》的名義動機是為了消除人們在通俗小說問題上的誤區,但是,由於作者極力地模糊通俗小說概念和誇大通俗小說價值,結果,在實際上卻為人們設置了一個更大的誤區。《誤區》關於通俗小說與高雅小說的「價值無高低」論,不僅在理論上難以站得住腳,而且在實踐上也會產生不良的後果。眾所周知,「避難趨易」是人的天性,而「從眾」則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故此,在「價值無高低」論的引導下、鼓勵下,很容易出現「價值誤認」的人們[54](P330),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通俗小說而拒絕欣賞那些已被歷史檢驗過的富含深邃魅力的高雅小說——這對於個體人格結構的逐步完善和社會文化機制的健全發展來說,無疑是非常之不利的。

Ⅶ 科幻小說為什麼以情節為中心

情節是文章的靈魂。在文學創作時,經常要提到情節結構。情節是由情節單元組成的,情節單元的不同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科幻小說只能圍繞情節來展開文章的內容。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

Ⅷ 德國作為科技大國,為何科幻小說發展始終不景氣越詳細分越高!!

也不能這么說,不過,國內看的外國科幻小說的確是美國作家居多,其實這和寫作語言有關,現在英語是最為通用的語言,英語作品自然被翻譯得較多。
還有就是德國人較嚴謹,相對比較缺乏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寫作科幻小說必備的。
不過,你的一個觀點我不贊同,就是你認為科幻小說作家只是作家,不會去了解專業理論。其實你是完全錯誤的。很多硬科幻作家,他們對於專業理論的了解不次於專業人士,甚至有些科幻小說本身就是專業人士所寫的。

但科技不同
如果他有那個頭腦寫得出大作
那麼他必然有著非凡頭腦 必然會當科學家

這個我也不贊成。很多科幻作家都對科技的發展作出了准確預言,國外的不說,80年代國內有一本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在這本小說里,作者預言了很多後來出現的事物,其中就有無繩電話。事實上,前幾年的無線市話命名為「小靈通」,就是對這本小說的致意。但是,這個作者只是一個作家,並不是科學家。

Ⅸ 科幻小說怎麼寫

關於科幻小說的資料: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軟科幻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分類爭議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於諸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起初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一般認為這類作品嚴格上是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范圍,其特點是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因為其模仿歷史和現實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實的感覺,所以對於公眾來說更為嚴肅。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樹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為反過來利用人不知未來卻知道過去,而故意把未來和歷史類比,吸引讀者對未來和太空的嚮往。
特攝或動畫等影像媒體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電影或日本超現實軍事動畫為基準,倒轉來認定,模仿威爾斯強調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認為涼宮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詞語的校園戀愛幻想故事,可見科幻的定義是隨時代和地方而變化的。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凡爾納是「硬科幻」的鼻祖;威爾斯則是「軟科幻」的宗師。實際上,威爾斯的作品中對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寫一點也不比凡爾納保守;《海底兩萬里》也花費了幾個章節來描寫世界各地對神秘的「鸚鵡螺號」的猜疑與震動。因此將他們並列對立起來難免有失偏頗。
為了解決上述混亂,曾經出現一種新的說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類的縮寫,而變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測性小說。這個「SF」的定義比較寬容,試圖涵蓋之前糾纏不清的科幻定義。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又以推理小說和哥特小說與科幻的關系最為密切,許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難以嚴格區別。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等等,及國內流行的《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人類在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而這種表現,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法文中,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就被稱為「anticipation」,即「預測」。這樣的文學作品基於科學的可信性是必要條件,應當說這種「科學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它幻想類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當然,由於科幻小說豐富的想像性,由於隨著歷史發展對科幻小說的不同看法,不僅不同時期的科幻小說存在著巨大差異,即使同一時期的科幻小說也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所有科幻小說都有相似的社會功能。首先,科幻小說以其豐富的內容——有時預見正確,有時預見錯誤——把社會的要求和理想戲劇化。人們讀科幻小說,常常可以得到一個比當代的「當代小說」和非小說的考察更清晰的社會概貌。正如H·L·戈爾德所說:「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科幻小說那樣,尖銳地揭示人們的理想、希望、恐懼以及對時代的內心壓抑和緊張感。」
實際上,大多數優秀的科幻小說都以社會現實為背景,利用對未來和過去的想像,探索解決現實矛盾的方法,揭示社會變化和人與人的關系。
許多科幻小說描寫太空旅行和未來社會。但如果認為乘太空船到銀河系旅行是擺脫現實問題的有效方式,因而當遇到家庭矛盾時要求參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會被所有參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說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積極生活斗爭的第一線,人們在那裡創造未來,而不是空談或逃避。這並不是說科幻小說的太空未來是無條件的樂觀主義,而是說科幻小說的總的態度是積極的。雖然它常常表現人類在矛盾的枷鎖中呻吟,但它總是告訴人們,只要堅持努力,這種枷鎖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說大多表現人類集體的願望,它的主人公總是考慮或代表一個整體;如果說有一個人人幸福的樂園,科幻小說的主人公總是讓他的所有朋友都進入這個樂園。一些批評家說科幻小說是烏托邦小說,恐怕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探索未來
科學總要發展,自然和社會會不斷變化,人們必須面對變化了的未來。科幻小說正是探索未來各種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們為未來作思想准備,也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創造未來。科幻小說還可以使人們產生新的思想,或者從舊的思想里發掘新的意義。正如麥克因泰爾所說:「科幻小說描寫科技發展的後果······探索人類和人類的價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銳的洞察,更優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走進現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科幻小說中的事物正在走進現實,納米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例如:由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縮小到幾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血管,讓這些超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納米級的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納米機器人(nanorobot)的研發成功,就是這一嶄新技術的完美體現。有關專家預言: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3類型編輯
隨著科幻小說的不斷發展,它在取材、體裁、立意等各方面,都呈現出很多不同的格調。
現代科幻
今天的科幻小說,早已超越了舊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說傳播科學知識,使人尊重科學,使年輕人篤信科學並獻身科技事業。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可以成為有力的批評社會並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式。
這種新的社會功能,產生於科學觀念的改變。人們認為,科學具有一種雙重性。一方面,科學確實有啟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與世界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產生自己的理解並指導自己的行動;另一方面,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科學也反映它產生的條件,反映科學的生產者和擁有者的種種觀點。科學的進程,科學項目的確定,科學家的選擇和培養,科學研究的策略,調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敗的標准,以及運用科學成果的環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科學及其相關技術的歷史的產物。科學中的知識並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興趣和信念構成。科學既有相對客觀性,又有社會決定性。所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純真理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學分析的任務是,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在不同的社會安排下,努力找出腦力勞動與其客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的情況。激進的科學維護者並不一定真正維護科學,只有對科學採取批判的態度才是對科學的真正愛護。
在20世紀後期的西方社會里,勞動分工因技術知識水平分成越來越多的層次,科學知識正系統地迅速離開教育的軌道,進入私有資本,變成商業化和商品化的東西。因此人們需要對科學採取批評的態度,需要根據人們生存環境的實際經驗來進行想像和創作。
主題與范圍
科幻小說題材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大,以至於難以列出單獨的清單——除非另開一本網路全書。以下將粗疏地對主流的科幻小說主題做一個簡單羅列。所提供的例子並非全部曾有單獨成篇的作品,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同一個作品中便牽涉兩到三個主題,比方說在時間機器中對主角所旅行到的未來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壞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個科幻類的自認為嶄新的點子,不建議你在下表當中尋找有無類似的,這很可能讓你喪失創作熱情;不過當你想要尋找靈感時,倒可以瀏覽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跡。
社會形態
因為某種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來、或者一個曾有先進遠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顯曾發生文明崩壞或倒退。常見的理由例如過度污染使自然環境惡化產生巨大天災、大規模毀滅兵器、星際戰爭、人口過度膨脹資源供應體系崩潰造成的大規模滅絕、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機械)。
烏托邦。作者基於自己的一種創見,描述未來或似未來架空世界的人類,怎麼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層面的應用技術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達成和諧的生活。比方說針對燃油車的污染問題,科幻小說家曾提出反重力運輸設施之類的構想。
反烏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緊近代技術濫權疑慮的塞伯朋克。所謂的技術濫權疑慮,是指近代新生的專利權概念,卻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監督的運用這些科技、從而以曲折手法達成極權目的。在這類小說中最常見的邪惡勢力角色由托辣斯扮演。其他的反烏托邦,則是更廣泛地針對某種被作者認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義,進行渲染並反諷。
自然被過度壓縮,人類傲慢征服一切的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可能對這種社會的病態現象也備有一些陳述,但活在那個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
對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病態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有時這些高科技也會產生人類似的野心,而開始或試圖進行它們的極權統治。
太空歌劇(SF opera),創作者大可以拼湊一些常見未來社會架空要素組成舞台,然後隨自己高興地在這里上演一場愛情悲喜劇、或恐怖劇、或民主vs極權戰爭,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一個類似的詞語是星際奇幻(Space Fantasy)。
美國大片式,外星人侵略地球,地球人展開了反擊。最後由一個英雄帶領著地球人拯救了地球,維護了宇宙的和平。

地址:http://ke..com/link?url=XcrgvyHTDDUtwv7NDDdamZINxLv_-2h_3Khbb7VZVNwj-u6z59Ianq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Ⅹ 科幻小說怎麼寫

如何寫科幻小說?這是個極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有固定答案,豈不是人人都可寫科幻小說?豈不是科幻小說再不會發展?我這里不想詳細敘述寫科幻的技巧,只想列舉一些作家的經驗之談,供同學們參考。

先說兩件美國寫作課上發生的事。

一次,在寫作課剛開始時,學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師走進課堂,從講台上看看學生,開口第一句話是:「一切能夠寫出的故事都已經寫出,你們不可能寫出更好的故事!」

還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寫作課,教員把這門課定名為「為樂趣和收益而寫作」的寫作課。他開口第一句話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經寫了5萬次,都能賣掉。這故事還可以再寫——再賣!」

兩個教員講的話是什麼意思呢?按第一個教員的說法,豈不是無需再學寫作?按第二個教員的話說,豈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復或抄襲?

否!他們的含義是我們必須向前人學習,學習前人的寫作經驗。他們那樣說只是為了幽默,引起學生的興趣。

現在,我們列舉一些著名科幻作家關於寫作經驗的名言。

一、關於科幻小說的結構

傑克·威廉森(曾參加成都科幻會議)說:

永遠不要讓讀者設想有多個基本前提……保持故事連貫一致,小說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要讓讀者極想知道你准備告訴他什麼。

A.E.范·汪說:

考慮一些大約800字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有一個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陳述,在場景結束時這個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場景不一定按最終順序來寫……想到它們就寫下來。

二、關於科幻小說的人物

傑克·威廉森說:

保持人物符合邏輯……壞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寫。

約翰·布魯納說:

如果誰有志寫科幻小說,對銀河帝國的興衰極有興趣,而對他故鄉街道上的人卻漠不關心,那麼我勸他回家,在自己腦門上用硫酸寫上下面的標語:「科幻小說與所有的小說一樣,是關於人的小說,」這樣他一照鏡子就能提醒自己。

約翰·坎貝爾說:

首先,科幻小說是關於人的小說。即使以狗為主人公,我們也會把人的品質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徵,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條腿。如果一個能思維的機器人是主人公,那麼這機器人要麼具有人性,要麼與它們支持的人物為敵。

三、如何向別人學習

雷·布拉德伯里寫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內部結構,看看是什麼使他的故事引人入勝。當時我20歲,還未能發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熱衷於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懷著痛苦的忌妒注視著斯特金……然而由於他有我追求的獨創性,我仍然不斷地回到他的小說,拆解、分析、反復考察小說的結構。

約翰·坎貝爾寫道:

人們常說,你若要寫作,就得研究專家的作品,這並不是說你只是閱讀他們的小說,而且還應注意他們的寫作方式,為什麼用那種方式?他們為什麼成功?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麼不同?

四、關於科學的精確性

哈爾·克萊門特寫道:

你不能使故事與生活中已知的事實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動物一般腿長,吃草的動物腦子不會發達。

保羅·安德森寫道:

約翰·坎貝爾曾引用過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行星圍繞著一個藍白色的太陽,上面有氧氣和氟氣。這在化學上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氧和氟在陽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結合。

五、關於寫作和投稿

最後,羅伯特·海因萊因對初學者提出幾點忠告:

必須不斷寫作(光說不練不行)。

必須寫完你已經開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廢)。

除非編輯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寫你的故事。

熱點內容
a校園小說 發布:2024-11-30 14:03:03 瀏覽:629
偶像校園已婚小說 發布:2024-11-30 13:57:27 瀏覽:206
重生玄幻的男男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30 13:02:26 瀏覽:508
好看的小說文筆好的 發布:2024-11-30 12:27:09 瀏覽:501
網友好評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4-11-30 12:26:03 瀏覽:572
男變女成美女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11-30 10:41:58 瀏覽:750
女生言情小說輕松爆笑 發布:2024-11-30 10:33:07 瀏覽:542
好看的重生校園小說男主角 發布:2024-11-30 10:26:17 瀏覽:180
小皇帝穿越到現代小說 發布:2024-11-30 09:49:46 瀏覽:786
科幻小說里最厲害的劍 發布:2024-11-30 07:53:56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