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里的

科幻小說里的

發布時間: 2022-12-09 13:08:58

1.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常見的概念

整個星系只有兩顆星球,就是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艾瑞姆),整個星系周邊都是星雲,方圓六千萬光年以內一顆其他星星都沒有,艾瑞姆雖然已經將技術發展到了極致,但一顆恆星和一顆行星的能量根本無法支撐其沖到六千萬光年以外,整個艾瑞姆都是高壓下的集權統治以維持整個文明的生存。

2. 科幻小說作品有哪些

一、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

《沙丘》是世界上最暢銷的科幻小說,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說史上的必讀經典。

《沙丘》入選了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本書」、BBC「英國最受歡迎的100本書」、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科幻·奇幻小說TOP100」等多項榜單,更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摘得《軌跡》雜志「20世紀最佳科幻小說」桂冠。

3. 科幻小說中有哪些驚艷的技術或理論

一般的硬科幻作品裡會大量運用已知科學理論,例如劉慈欣的《三體》系列裡面就用到了一些現代物理學理論知識,具體可參考李淼老師的書《三體中的物理學》。

4. 科幻小說中的武器

你所設想的這個武器,軌道加速+依靠動能破壞,就是「動能武器」吧?這個是可以的。動能武器和口徑就沒什麼大關聯了,動能足夠大就可以了,在我看來主要是彈丸材料和加速軌道的問題。至於彈丸的形狀……很抱歉我說不出形狀對動能彈的重要性有幾何來。
要寫動能武器的話,關於真實性我認為注意以下幾點吧:能耗、如何加速到足夠造成重大損傷的程度、射程(太空中能打無限遠,但是過遠處發射會被躲過)。具體的我不了解你其他的相關設定,不便多說了。而且我也只是個略知皮毛的新手而已。
關於武器的設定,我的一篇小說里牽扯了一些(當然都不是YY的),有時間的話不妨去看下吧,當然不一定好看(反正你只要武器設定么,呵呵)。http://hi..com/bright_days裡面《文明血色》就是。如果沒有時間看而只想參考武器設定的話,發消息給我,我會單獨把武器設定發給你。
祝寫作順利。

5. 科幻小說中的【著名猜想】

「邪典」「怪異」「驚爆腦神經」普通人勿進!本文全程高能!

上圖「貞子姐姐」

盯住它10秒……

上期很草率的講了一下科幻小說的發展,經過深思熟慮,筆者決定把【科幻小說】分五期詳細講完。分別是本期的【著名猜想】和後面的【怪誕風格】【賽伯朋克】【末來的科幻】【前世今生】這幾期打算在一星期更完。

聲明:本期所有理論猜想有98%現實生活中存在的!

倒計時10秒

10

9

8

7

6

5

4

3

2

1

開始!

        一.「恐怖谷」定理                   

  這個理論由日本一個姓森的人提出,它的最早定義是人對機器人的認知差。機器人因為行為和人很像,人難免會對它產生一些好感,機器人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細微的變化或異常,人對它的感覺就會變化,就會對它產生不安,人的恐懼值就達到頂峰——這.就是恐怖谷的谷底。後來,恐怖谷多了一個義釋:人對非人事物的改變的恐懼。這聽起來很費解,但恐怖谷出現20年後,出現了一批經典恐怖來源。這也許你就聽懂了。從科學怪人到喪屍,從異形到哥斯拉,從鬼娃回魂到克蘇魯神話…這些書中的影視中的經典,都是恐怖谷的合理應用,可以說,沒有第二個義釋,各位都沒有機會卧在被子里看《X檔案》——後者都是非人的東西變成的。

下圖即恐怖谷理論,經典角色我就不放了,怕嚇到你們。

對了,那個日本人叫森政弘

恐怖谷一般出現在風格偏詭異的作品中,如《遺落的南境》(電影《湮滅》就是改編自它)《迷霧》《環界》《球狀閃電》等。

回到圖一,那口井肯定讓你慌的不行,你又期待又緊張,其實它啥也沒有,只是一口井罷了。你的心理變化正是恐怖谷理論所說的——對未知的恐懼。

這時引出了第二個理論——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鏈。

                                                      二.猜疑鏈

先說黑暗森林。

這個詞出現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故事情節里是被羅輯一人發現並完善的,大意指宇宙是一座森林,有億萬個文明,每一個文明都是持槍的獵人,一旦發現其他文明,開槍消滅。《三體》說這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科學上,費米悖論的內容十分矛盾:外星文明即可存在也可不存在,也許已經來過地球,也許還在地球上,也許已經滅亡。黑暗森林對費米悖論的解釋已接近完美——它同費米悖論一樣,提出了兩個詞「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在一場空戰中,兩架飛機遇上了。其中一駕飛機的駕駛員無法判斷對方是敵是友,另一駕同樣。他們只能向對方發信號,接收到的是友機,接收不到是敵機,確認後,再行處理。《三體》中也舉了一個例子,但是環境不一樣。黑暗之中,你能確定對方是敵是友嗎?在浩瀚宇宙中,同樣這個道理。一個文明無法確認另一個文明是否善意,出於安全,只能毀滅。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這就是猜疑鏈。正如那句話:黑,真他媽黑。

                                      三.維度問題

如果有四維高階生物存在的話。

他們是不是可以直接看到我們由生到死的一生?

我們在高階生物眼中,彷彿就是一本書一樣,它們可以任意翻閱我們。這個想法是決定論的想法,和幾維無關,比如四維生物在五維生物眼中也是一本書,一直到無窮維。如果是非決定論,無論幾維的生物未來都可以是未知的。他們(四維生物)不需要回到過去,也不需要預知未來,因為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就在他們的眼前,他們只需要抬眼看看,就能看到我們人類歷史的一切。

四維生物不是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就是空間意義上的第四維。四維不是三維空間+一維時間,在數學上時間的緯度是獨立於空間之外的,像人類這種三維生物的視覺是二維的一樣,四維生物的視覺僅僅是三維的。

打個比方:比方蝙蝠通過聲波反饋,把它周圍的地形在它們大腦里的呈現出來(類似人類電腦建模,不過這個過程在它的腦袋裡直接進行了)的【立體圖像】, 是不是【四維】, 那麼蝙蝠這種,或者類似蝙蝠的生物,是不是就是四維生物了呢?

其他的生物並不是靠【視覺】去感受維度... 或者是靠一些其他的器官或者手段。 人類依靠光(在視網膜上呈像)感覺維度。 有些動物依靠聲波感受維度,還有的靠氣流? 或者是氣味? 換個維度的話... 可能這世界就是另一副樣子? 之類的?

四維的東西我們很難理解,僅僅可以猜測幾個結構簡單的存在,比如:超立方體,及四維的立方結構,我們可以研究或理解這東西的方法:平面多次投影法:將四維物體多次分不同角度投影位三維物體,可以獲得一個四維物體在三維的可能展現的樣子,但對其邊角關系不明確。

關於維度,我不想多說,說了太多人還是聽不懂。更多的自行網路。

  四.量子糾纏

這是一個很詭異的存在。大家知道,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那麼量子通信是用量子來通信的嗎?你或許會問,量子到底是個什麼鬼,它是一種類似於電磁波的東西嗎? 其實量子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粒子,它只是一種基本的物理概念。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比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構成。物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能再細分了,那麼它就是最基本的單位,我們稱之為量子,比如電磁波的載體就是光子,而且光子並不可再分,所以光子就是量子,也就是光量子,為了簡單起見,我們稱光量子為光子。所以很多種基本粒子都可以稱之為量子,典型的就是光子,電子,中微子等等。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兩個光子一開始被糾纏在一起,那麼它們便會組成一個糾纏系統,即便彼此相距多麼遙遠,兩者都會同時感應到對方。最常見的實驗便是,當科學家把一對糾纏光子的其中一個進行測量,如果發現它的自旋向下,那麼另一個糾纏光子的自旋必然向上,而且這種糾纏速度至少是光速的四個數量級。但是我們並不能把二進制的信息刻錄到量子糾纏上,因為對糾纏光子的測量,導致的自旋結果都是隨機的,我們並不能刻意控制糾纏光子的自旋方向。

在量子力學中,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的狀態,在宏觀上的解釋就是薛定諤那隻半死半活的貓。只有當我們去觀察測量粒子時,這個粒子的疊加狀態就會塌縮掉,就確定成一面性了。也就是說當我們打開盒子觀察那種貓時,才能知道貓到底是死是活?如果沒打開盒子,那麼貓就是既死又活的,這種現象很是顛覆我們的常識,但卻在微觀世界真實存在著。

五.布萊曼極限

布萊曼極限。由於任何計算設備、計算手段的計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超出其能力極限的復雜性實際上是不可計算的。這種不可計算復雜性是相對於特定的計算手段而言的,一種極限情況的計算設備是把我們的地球設想為一個量子態計算機,漢斯·布萊曼(Hans Bremermann)1962年就給出了這樣的推測:「不存在其執行速度超過每秒鍾每克質量2×10^47比特的數據處理系統,無論是人工的還是生命系統都如此。」而地球的估計質量為6×10^27克,年齡為10^10年,每年約3.14×10^7秒,這樣地球這個假想的計算機不能處理大於2.56×10^92或10^93比特的信息,10^93這個數通常稱為布萊曼極限。可見,能力有限的計算手段是個不可擺脫的伴隨相應不可計算復雜性的制約因素,寄希望於能力更強的計算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布萊曼極限10^93標志著我們知識的基本界限,10^93這就是我們的信息世界,超越其外的東西是不可認識的。

六.戴森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采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戴森球[2] 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2]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系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並冠以「戴森球」之名。這些後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七.引力跳板 編輯在藉助行星引力改變軌道的同時,又獲得更大的速度,使探測器飛向目標行星,就可以減少飛行時間。這種藉助行星引力支援的飛行,通常稱為引力「跳板」。這就是說,在星際航行中可以利用行星的引力作用改變探測器的日心運動速度,從而可以在沒有任何動力消耗的情況下對探測器加速,最終縮短星際航行的時間。還有一個引力彈弓,引力彈弓就是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利用引力彈弓使我們能探測冥王星以內的所有行星。在航天動力學和宇宙空間動力學中,所謂的引力助推(也被稱為引力彈弓效應或繞行星變軌)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相對運動和引力改變飛行器的軌道和速度,以此來節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引力助推既可用於加速飛行器,也能用於降低飛行器速度。

八.灰霧。納米技術「灰霧」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一種假定情況下我們星球上的生命,自我復制機器人或者毫微級計算機不再受人類的控制,並且開始將人類的生命耗盡作為它們自己的能量需要。外國科幻小說常出現。

九.真空衰變

科爾曼和德盧西亞用數學方法對真空衰變進行了模擬,以找到這種現象出現的方式。他們發現,衰變開始出現時的空間位置是隨機的,它表現為一個「真」真空小泡,四周被不穩定的「偽」真空所包圍。這個小泡一旦成核,就很快的膨脹,膨脹速度迅速趨進光速。越來越大的偽真空區域被它所吞滅,同時轉變成真真空。這兩種狀態的能量差也許會達到非常大的程度,它集中在泡壁上,並掃過整個宇宙,同時也把它在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統統毀滅掉。

一個經典的場論具有兩個穩定的基態,其中一個是絕對的能量最低態。如果把這個場論量子化以後,那麼能量相對較高的基態可以看成一個偽真空,由於量 子隧穿,這個偽真空是不穩定的。這個偽真空會衰變到真正的真空,如果考慮引力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會發現跟我們當初想像的不一樣,引力的效應通常是不 可以被忽略的,尤其是在衰變結束的時候,會變的非常重要。這個重要的工作是 S. Coleman 和 F. D. Luccia 完成的。偽真空的衰變非常類似於統計力學中的結核相變過程。衰變過程開始時,偽真空的背景中產生了真空(我們把真實的真空稱為真空)的泡泡,就像水沸騰的時候產生了 許多氣泡一樣,在這里這是一個量子隧穿過程。當真空泡泡物質化以後,它的膨脹速度漸近趨向於光速,整個偽真空被覆蓋成為真正的真空。當然在半經典極限下, 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發生這種隧穿過程的幾率是被指數壓低的。

小說中的出現:

《朝聞道》在劉慈欣所著科幻小說《朝聞道》中曾經出現,在這篇小說中一旦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將粒子加速到10^20電子伏特的能量就會觸發真空衰變,並以光速向宇宙擴散。真空衰變的能量集中在擴散邊緣,毀滅一切內容物。

十.拉格朗日點 (平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的5個特解)

又稱平動點,在天體力學中是限制性三體問題的五個特解。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這些點的存在由瑞士數學家歐拉於1767年推算出前三個,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於1772年推導證明剩下兩個。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特洛依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尾聲

6. 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

國外有很多科幻小說,就選幾本經典的來讀讀吧。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希望你喜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本:《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 文化 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 中的潛艇戰、水肺 潛水 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2本:《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 《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 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3本:《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 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 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 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4本:《賽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將 故事 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 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5本:《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 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6本:《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 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7本:《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 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 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8本:《熾熱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 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9本:《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爾斯H.G. 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 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 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0本:《我,機器人I, Robot》(1950)

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 ·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 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 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科幻小說課外書相關 文章 :

1. 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

2. 10本課外必讀書

3. 課外書大全

4. 不可錯過的科幻經典小說分享

7. 科幻小說常見設定是什麼

科幻小說常見設定如下:

1、超光速飛行。

我把星際旅行,瞬間移動這些移動速度快的都歸為一類。不管是飛行器還是個人。基本上只要有星際尺度設定的作品,超光速飛行是一個最常見的設定了。作品比如《星際迷航》、《星球大戰》、《星星,我的目的地》、《閃電俠》。

2、時空穿越。

回到過去,未來,或者單純的時間空間變幻應該都屬於這一類。其實超光速飛行和蟲洞,感覺也能沾邊。作品比如《回到未來》、《終結者》、《源代碼》、《環形使者》、《十二猴子》、《時間旅行手冊》《阿努比斯之門》、《電光》《永恆的終結》之類的,感覺說的電影比較多。

3、永生不死。

各種類型導致的永生不死都能歸於這一類吧,很多作品都提到了人體冷凍技術,科技,變異,甚至就是時間尺度不一致都可以算。這和科技AI會有一些重合,有小說把意識上載也算作是永生了。比如《科學怪人》、《漫長的人生》、《第六日》、《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超喜歡)、《副本》、《百年法》。

4、人工智慧。

主要是想說機器人這一類,可以衍生出很多思考,不乏各種倫理類的神作。《機器人能夢見電子羊嗎?》、《少數派報告》《海伯利安》《安德的游戲》《我,機器人》《神經漫遊者》等等。

5、機甲裝甲。

小時候看這一類日系的漫畫很多,《強殖裝甲》、《銃夢》、《高達》之類。還有《星船傘兵》《光環》這一類,挺炸挺燃。

6、意念交流。

很多外星人都會這一招,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似乎天然可以放這個技能。既有毀滅你與你何干,又有星際迷航裡面保護原生態文明的博愛。作品也多到不行:《探尋者》《阿凡達》《ET》《火星》《衛斯理》。

7、虛擬世界。

很多虛擬世界是設定為超級電腦啥的,也有單獨的意識控制,我覺得可以算作一類:《盜夢空間》《觀察者》《明日邊緣》《源代碼》。

8. 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一、國外的科幻小說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海底兩萬里》《時間機器》《危險的幻想》等等。
二、國內有名的科幻小說有:《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等等。
三、《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9. 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著名的科幻小說推薦:《交錯的世界》《三體》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流浪地球》等。

《交錯的世界》從最早充滿想像力的口述故事開始,通過一代代作者創作的各種鮮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以及不同時代的科學和技術創新如何改變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認識,並改變科幻小說。

《三體》全集以及《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歡,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6年連續八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與關懷,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10. 世界十大科幻名著

世界十大科幻名著:

1、發條女孩

發條女孩這部小說是由美國科幻新星作家保羅·巴奇加盧皮以泰國為故事發生地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一經上市就囊括了星雲獎和雨果獎在內的幾乎所有幻想文學大獎,並曾入選時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說。

2、太空序曲

太空序曲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曾得到世界主流媒體、科幻小說家、科學家等眾多領域的好評,由阿瑟·C克拉克所著,小說中包含了後期科幻小說中所有重要元素,是研究並探索作者太空題材作品的絕好材料。

3、基地

基地是由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於195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短篇集,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後發展成為基地系列。

講述的是逐漸走向衰亡的銀河帝國里的一位宗師級心理史學家遇見了黑暗時期,於是集合帝國中的科學家,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人類的希望燈塔的故事。

4、三體

三體是一部由劉慈欣創作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於2006年5月開始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講述的是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的興衰過程,第一部曾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也是國人科幻作品第一次獲得雨果獎。

5、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是當代科幻小說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國內於2005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由法國電影大師楚伏將其改變為影史的經典之作,是作者關於控制與對抗的代表作,也被認為是反烏托邦小說的重要代表作。

6、瀕死的地球

瀕死的地球是一部由傑克·萬斯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講述的是太陽生命末期時,地球上的文明也走到盡頭,魔法和神話又重新浮現。

作者利用獨特的筆觸,描繪出一個別樣的末世,描寫出人們在寂寥荒蕪中掙扎求生存的故事。

7、傷心者

傷心者是一部以母愛和超越時代的科學思想為主線的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說,發表後曾以壓倒性優勢獲得第十五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改編的微電影還曾先後獲得第六屆先力獎最佳攝影獎和金獎兩項大獎。

8、入海之門

入海之門是由瓊·絲隆采烏斯基所著,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是一部想像力豐富,情節生動的科幻小說,讀者讀完以後都會一直沉浸在澤陽之星文化的溫暖之中。

9、神經浪遊者

神經浪遊者是一一本同時獲得三大科幻小說獎,雨果獎、星雲獎和菲利普·K·迪克獎的由威廉吉布森做主的一部科幻小說。

記錄至今無人可破,作者不僅在書內創造了賽博空間還引發了賽博朋克文化,大肆沖擊了主流文化。

10、雪崩

雪崩是一部以網路人格和虛擬現實的初步暗示為特色的賽博朋克小說,由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做些,小說中展現的超元域(虛擬實境技術)對後來的計算機技術乃至游戲領域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寫日本古代的小說 發布:2025-01-21 05:36:10 瀏覽:383
主受重生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21 05:19:56 瀏覽:996
現代哪個作家的小說好看 發布:2025-01-21 05:13:41 瀏覽:67
老闆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9 瀏覽:881
奇幻玄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7 瀏覽:672
退役軍人的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12:49 瀏覽:293
科幻小說失樂園 發布:2025-01-21 02:43:50 瀏覽:751
侵佔小說無防盜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1-21 02:39:18 瀏覽:308
推薦京味兒濃厚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21 01:45:15 瀏覽:498
2019宮斗宅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01:39:41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