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宇宙探險
1. 求書名,很小時候看的科幻小說,講的是一艘已經被遺棄在宇宙的飛船,經歷漫漫歷程後變成了具有智能的生命
《星際旅行系列--首次接觸》作者:吉恩·羅登貝里
2. 有沒有宇宙探險類科幻小說
大宇宙探險
3. 有哪些寫宇宙外星生命的科幻小說
三體,很好看的一部小說,劉慈欣寫的
4. 從地球修煉到宇宙的小說 (以宇宙為背景和各大文明周旋 探險類的)現代類 不要末世的
大羅金仙都市銷魂記 都市全技能大師
5. 求幾部好看的科幻小說。最好是太空大戰的那種,有宇宙戰艦,宇宙探險等內容
1、銀河英雄傳說,田中芳樹大神史詩級著作,不解釋。
2、三體,依然不解釋。
3、星空之翼,星戰類的小說,以飛行員為主角,主要設定參考太空堡壘暗影編年,星球大戰、銀河飛將、自由槍騎兵,戰機類小說,非機甲類,也不會寫得玄之又玄,或者什麼一挑N,盡量貼近客觀事實,主角瑞森.尼高爾,原帝國軍超級王牌飛行員,後成為爭取自由的反抗軍同盟的關鍵一員。以上是網路的介紹,如果樓主玩過自由槍騎兵這些太空飛行大作,會對這篇小說有很深的代入感,好多年前的作品了,寫的很不錯,那時候的網文畢竟還不像現在的這么扯淡,要麼後宮種馬要麼就是什麼內功異能。
4、重生之超級戰艦,名字很二,如果只從名字猜測內容,一定會以為是起點那種偽科幻。可實際上作者彩虹之門在這部小說里,靠著朴實到高中生就能理解的語言(其實是作者文筆有限)為我們描述出了一個完整的宇宙,從小到一顆小行星到恆星到黑洞,再到常見和不常見的各大星系,再到各種各樣的宇宙文明,都陸續出現在小說里,給讀者帶來一種遠比星球大戰還宏偉的世界觀,或者說宇宙觀。簡單說來,這是一部天文科普小說,如果你對天文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強烈推薦,已經完本。
5、彩虹之門的新作,正在連載,模仿三體的三部曲式描寫,從太陽危機開始,人類逐步走向太空,克服重重困難並最終走出太陽系,文筆比前作提高了很多。
6、間客,作者是起點大神貓膩,前作是慶余年,貓膩的成名作。貓膩的書我一直喜歡看,而這部間客,貓膩自認這其實不能算科幻,只能算做玄幻,「間客是一本個人英雄主義武俠小說」這是作者的自述。小說里有星際戰艦有機甲(其實很扯淡的玩意兒,永遠不會出現在實戰里)也有內功有近身格鬥,最後還有機甲近身格鬥(好吧這就更扯了),而且最後作者還為內功給出了看起來相對合理的解釋。
說實話現在國內的科幻真不好找,特別是在網上,絕大部分都是特么的偽科幻,玄幻的里子套了層科幻的皮。要麼就去買科幻世界,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最後的陣地。
6. 找一些宇宙冒險的小說,經典的,好的給好評
重生之超級戰艦 2017銀河獎作品純科技 文明等級1-9級 是黑暗森林類宇宙小說
7. 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3篇
在我們的地球之外是一片浩瀚無邊的宇宙,我們身外有很多未知世界等著我們地球人去發現。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探索太空的故事,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1
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Kostantin E. Tsiolkovsky)
1857年9月17日,齊奧爾科夫斯基出生於俄羅斯梁贊省的伊熱夫斯基村(靠近莫斯科),取名康斯坦丁,他的父親是一位森林管理員,平時喜好發明,但沒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母親瑪麗亞?伊凡諾夫娜出身於藝術家庭。他們家境貧寒,雖然齊奧爾科夫斯基自小熱愛讀書,但他的父親沒有能力送他到更好的學校學習。他受到的惟一正規教育是在伊熱夫斯基村的鄉村學校里獲得的。
不幸的是,他在10歲的時候,由於患了嚴重的猩紅熱病而使聽覺幾乎完全喪失,這使得他無法進學校學習,他的母親以極大的耐性在家裡給孩子補課,沒有正規的教育,他只能靠接到的幾本書進行頑強學習,自身的嚴重疾病使他形成了頑強和堅毅的性格。
齊奧爾科夫斯基16歲的時候,有機會來到莫斯科。他在莫斯科的3年中,幾乎完全鑽進圖書館,在自學的過程中,有關飛行和星際航行問題已經開始強烈地吸引著他。著方面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凡爾納科學幻想小說的影響。有一天,齊奧爾科夫斯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一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的問題。他通過這條定律大膽地設想:如果有一天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爆炸把地球炸成碎片,那麼這些地球碎片的引力中心將仍然保持在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這實際上就是引力中心不變定律。後來作用與反作用定律以及引力中心不變定律成了他解決宇宙航行問題的基礎,當時他只有19歲。
刻苦的自學使齊奧爾科夫斯基獲得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也為他後來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1878年秋,他輕而易舉地過了中學教師的資格考試,被分配到波羅伏斯克縣擔任中學教師,教師工資雖然微薄,但對他來說似乎是理想的生活出路。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齊奧爾科夫斯基對很多的科學領域進行研究,包括對輕於空氣的飛行器——飛艇的研究,對航天飛行諸方面問題,他一直在斷斷續續地進行著研究和思索,並且在1883年,他的一篇名為《自由空間》的手稿中,首次指出利用反作用裝置作為外太空旅行工具的推進動力的可能性。但直到1891年之後對太空問題的研究才占據了他的主要精力和時間。
他的有關太空飛行的思想在1893年發表的科幻小說《月球上》和1895年寫的《地月現象和萬有引力效應》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896年,他開始從理論上研究星際航行的有關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只有火箭才能達到這個目的。1897年,齊奧爾科夫斯基推導出了著名的火箭運動方程式。齊奧爾科夫斯基經過幾年潛心研究,於1898年完成了航天學經典性的研究論文《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空間》,並於1903年發表在莫斯科的《科學評論》雜志上。接著齊奧爾科夫斯基又於1910年、1911年、1912年、1914年在《科學評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關於火箭理論和太空飛行的論文。這些出色的著作較為系統地建立起了航天學的理論基礎。這些論文可以說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航天理論體系,其中有許多研究發現或論述在航天史上屬於第一,如:首次明確提出液體火箭是實現星際航行的理想工具,首次較全面地研究了各種不同的液體推進劑,並提出液氫液氧是是最佳的火箭推進劑,首次提出火箭質量比的概念,並闡述了質量比的重要性等等。
十月革命之後,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工作得到了蘇聯政府的鼓勵。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太空飛行科幻小說《地球之外》,1919年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關於多級火箭的論文《太空火箭列車》。
齊奧爾科夫斯基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建立了液體火箭運動理論和太空飛行基本理論,為航天學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告慰這位偉大先驅者的是,他所構想的太空飛行包括載人太空飛行目標,都首先在他的故鄉蘇聯(俄羅斯)實現。今天,齊奧爾科夫斯基這位偉大的航天先行者的大部分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
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2
埃斯諾-貝爾特利
埃斯諾-貝爾特利1881年11月8日出生於巴黎。他的父親是一位紡織機械製造商。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的孩提時代就對機械問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902年,埃斯諾-貝爾特利獲得了他的第一項發明專利,同一年,他大學畢業並投入了豐富多彩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活動。
大約在1907年,埃斯諾-貝爾特利開始進行航天學理論研究,為廣泛傳播航天學思想,他於1912年2月和11月分別在俄國的彼得堡和法國巴黎物理學會發表演講,宣傳他的航天學理論。他的演講定性地描述了火箭的工作和飛行原理,推倒出了火箭在真空中運動的方程,求出了火箭的逃逸速度:千米/秒。他又研究了月球火箭、火星火箭和金星火箭。
人們通常把航天器達到環繞地球、脫離地球和飛出太陽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別稱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即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必須具備的速度,也叫環繞速度。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千米/秒。航天器在距離地面表面數百公里以上的高空運行,地面對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時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於V1。
當航天器超過第一宇宙速度V1達到一定值時,它就會脫離地球的引力場而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這個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V2),亦稱逃逸速度,大小為千米/秒。由於月球還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圍,故從地面發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於千米/秒即可。
從地球表面發射航天器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V3)。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選擇航天器入軌速度與地球公轉速度方向一致時計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於千米/秒了。可以說,航天器的速度是掙脫地球乃至太陽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宇宙速度。
這篇演講當時引起很大的震動,但大部分人的反映是懷疑和否定。然而,這卻是一篇基於科學理論做出的嚴密的科學預言,幾乎不帶有任何幻想的成分。它同齊奧爾科夫斯基1903年發表的那篇論文具有同等偉大的意義。他們的這些論文被看作是航天學誕生的標志。
1928年2月1日,埃斯諾-貝爾特利還同法國銀行家安德烈?路易?赫爾共同創設了航天學REP-Hirsch獎,以鼓勵那些對航天學理論和實踐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第一屆REP-Hirsch獎授給了德國航天先驅奧伯特。
1930年,埃斯諾-貝爾特利把他過去20多年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出版了《航天學》一書,論述了火箭發動機、宇宙飛船以及太空飛行的各個方面的問題。這部著作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論述透徹、結論明確,被譽為航天學的網路全書。
埃斯諾-貝爾特利的研究工作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他研究過冶金、電子、磁學、液壓、熱力學等。他一生中曾獲得了200多項專利,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埃斯諾-貝爾特利也是幸運的,他生前看到了他的許多航天學思想和理論得到應用和實現,他還有幸看到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57年12月6日,埃斯諾-貝爾特利在法國去世,享年76歲。那一天,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卡那維拉爾角,美國在發射其第一顆人造衛星時發生了震動世界的大爆炸。這也許是上帝有意為埃斯諾-貝爾特利安排的一次隆重的葬禮。
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3
羅伯特·戈達德
液體火箭是齊奧爾科夫斯基、埃斯諾-貝爾特利等火箭與航天先驅者所極力倡導的。但由於條件所限,他們沒有完成液體火箭的研製,而只能進行一些理論研究。20世紀20年代初,另一位航天先驅羅伯特?H?戈達德終於研製成功了液體火箭。由於他的非凡工作的影響,很快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火箭研究熱潮。十幾年後,液體火箭便達到了實用化。
戈達德1882年10月5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伍斯特城的一個新英格蘭後裔家庭。戈達德的父親厄內姆?戈達德思想開明且具有創造才能。他們家很早就安裝了電燈,並買了當時還算是奢侈品的留聲機。這兩件東西幾乎使幼年的戈達德完全著了迷,少年戈達德的腦子里經常會冒出一些奇思異想,對未知世界的強烈好奇心使戈達德在學習上刻苦努力。由於喜歡追求新奇的東西,他一直熱衷於閱讀美妙的科學幻想小說,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以及威爾斯的《星際戰爭》使他的少年時期就對太空飛行無限渴望。
1904年,22歲的戈達德考入伍斯特綜合技術學院。他把志向定在自己喜愛的物理學上。他的豐富想像力和好奇心在學校里是出了名的。1908年他在該校畢業,獲科學學士學位,不久,他又進入克拉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10年獲碩士學位,第二年又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火箭研究上。他當時的筆記本上寫下了大量研究心得、數學計算和公式推導,形成了火箭運動理論的初步框架。
1921年12月,戈達德完成了第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下面是之後戈達德液體火箭研究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
1925年12月6日,火箭發動機成功點火工作了24秒;
1926年3月26日,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試驗成功;
1926年4月3日,第二枚液體火箭發射試驗成功,飛行高度16米;
1929年7月17日,第四枚液體火箭發射試驗成功,飛行了53米;
1930年12月30日,第五枚液體火箭發射試驗成功,飛行高度600米;
1932年4月19日,首次採用陀螺控制燃氣舵的火箭飛行試驗成功;
1935年3月8日,安裝降落傘的火箭試驗試驗成功並首次超過音速;
1935年3月28日,液體火箭飛行高度達到1450米;
1935年5月31日,首次在火箭上安裝了高度計,飛行高度達到2330米;
1935年12月17日,液體火箭發動機在工作時推力達到了214千克;
1941年1月6日,新的發動機的推力達到了447千克;
戈達德在液體火箭理論和試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從另一個方面講,戈達德從1926年發射成功第一枚液體火箭,到1941年已整整15年,這么長時間的辛勤努力換來得成就並不令人滿意,影響他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之一是他本人對自己工作過於保密,不肯對外界透露工作的任何細節和遇到的困難。
8. 求一部普通人在宇宙各個星球冒險的科幻小說名字
你早的應該是叫《外星屠異》吧,國內好像翻譯成《宇宙雲雀號》。目前沒看見有電子版。我都在網上找了好幾年了,你要看就去買書吧。
9. 有一本小說是科幻的,講的是地球要毀滅了,政府要員都離開地球了,主角乘坐地球最後一艘實驗的飛船帶了十
一本科幻小說 講的是一個護士突然掉進了一個地下飛船裡面 與已經死亡的飛船主人生了一個小男孩 小孩的名字叫李明 然後李明從飛船出去開始了生活
10. 求一本描寫人類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說,尋找未知的探索類小說
尋找人類,這部小說比較接近你的要求。
書的簡介如下:
根據自然的法則,越高等復雜的生命越是不堪一擊。根據自然的法則,越自以為是的智慧種族越是容易被毀滅。災難終於發生了。
地球爆發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災難,幾乎所有的物種都被毀滅殆盡,少數倖存下來的生命也失去了穩定遺傳的能力,包括人類。從此,人類生活在一台可以預知未來的電腦的庇護下,並通過克隆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已經不存在了,根據自然的法則,不能夠自然繁殖後代的動物不算是物種。
關於大災難的說法也很多。有種說法是核戰爭的後果,但是核戰爭並不能夠使生命基因變得如此混亂;有人說那是太陽爆發了異常強大得磁風暴,但是磁風暴同樣不會傷害到人類,也有人說是宇宙射線……
人類的未來也被關注著。在某一天,一群人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飛船,先進的令人無法想像,飛船中的屍體居然也是人類的。人類產生了希望,踏上了尋找人類,尋找穩定基因的道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知道,一艘編號為「第七觀察站」的薩爾摩爾人飛船正在地球上方默默的觀察著……
到底大災難是怎麼產生的?薩爾摩爾人是敵是友?人類是否能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