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幻小說
㈠ 寫科幻小說要注意點什麼
首先建議讀一些正統的科幻小說,比如《科幻世界》和《科幻世界譯文版》上刊登和推薦的小說。如果要寫科學性比較強的的話,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應該讀一些科學期刊,上網瀏覽一些科普網站。之後就是要多練習,多改進,多投稿,
要避免的事就是不要跟起點上的那些二流寫手一樣就好
㈡ 科幻小說要怎麼寫
具體如下:
在創作科幻小說的同時,就應該注意收集素材,尤其是科幻類小說,雖然他本身脫離現實,但是其中個別涉及到的知識點,仍然還是要與現實稍微掛鉤,這樣在適當的基礎上,進行適合的延展,這樣更有助於科幻小說的代入感和真實性。
科幻創作的小說一定要大膽,說白了就是想像要豐富,科幻小說有兩個注意的點,就在於「科幻」兩個字上,所謂科就是科學,而幻就是幻想的意思,如果幻想都不大膽,那麼什麼時候大膽,尤其是更加新穎而又大膽的想法,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當然科學與幻想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一點也是科幻小說作家所必須掌握的,小說的創作本身就是立於現實而高於現實,實際上這也是寫作科幻描寫的捷徑。
推動科幻小說的情節發展,實際上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採用傳統的,比如通過人物性格太推動故事發展,或者直接在所幻想的基礎上,利用幻想的構思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逐漸的將更為龐大的故事架構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也可以二者結合,這需要作者擁有很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
設計好主要的故事情節和大綱,實際上很多小說創作者都是忽略這一細節,有些人認為我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哪怕寫不出來硬湊字數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寫出來的小說純粹就是流水賬,即便是以幻想為主的科幻題材,但是在幻想的同時,也必須實現設計好一個度,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不能逾越這個度。
概述: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㈢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
掌握一定的硬體知識,提出的科學幻想基於事實理論。
目前很多人都在寫科幻小說,但是都偏向於玄幻,雖然部分很有想像力,但是都不是基於事實理論的,這樣的作品不會被真正的科幻迷賞識。也許寫科幻是需要想像力的,但不能總是在天馬行空,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題材新穎,內容框架沒有漏洞:
想寫好科幻小說的首要秘訣,也是最大的秘訣就是內容。缺乏想像力或者泛濫的內容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同樣,只有一條主線的科幻小說也乏善可陳。如果你要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也一定要打好框架,千萬不能有邏輯漏洞。
嚴謹的科學理論,富有邏輯無錯誤:
好的科幻作品往往可以延續很多部。有的作者前期寫作寫的很隨意,隨著作品的賣座他肯定會再寫第二部第三部,然而讀者很容易就發現錯誤了,比如年代對不上,或者某件大事沒有做鋪墊就直接出現在後續作品裡,會讓人有倒胃的感覺。
盡量減少冗雜介紹,讓作品生動有趣:
絕大多數科幻小說都有這樣的問題:介紹太復雜太枯燥,讓人看不上去。而介紹不啰嗦的,作品推進速度比較快的,又給人過於獵奇的感覺,好像在讀玄幻小說。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折舊需要作者的文字功底,能不能把巨大的信息量塞進簡短的文字介紹里。
人物現象要立體,不能生硬:
注意了基調,科學理論知識,邏輯性,接著要注意人物形象是否飽滿。小編讀過一些科幻作品,感覺內容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時候卻說不出來。感覺作品裡的人物好像一個個草把人,被貼上科學家,外星人等標簽而已。
注意作品所蘊含的教育意義:
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想到為什麼要去寫它。也許是為了表現科學進步造成的環境問題有多嚴重,也許是為了表現人性的丑惡,無論哪種你都要有個中心思想,如果為了寫小說而去寫小說,那麼你能表現給讀者的,最多是個故事,一個看過之後就忘記的故事。
㈣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㈤ 國內有哪些硬科幻的小說,推薦幾部
國內科幻小說其實非常多,質量高的也有很多,我推薦劉慈欣的《三體》《鄉村教師》,何夕的《傷心者》,羅隆翔的《以前的黃昏》 ,這幾部作品質量都非常高,值得反復去品讀。
一、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三體》。三體是我主推的一本科幻小說,其故事充滿科學性,並且充滿對未來的想像。第一部《三體Ⅰ》並沒有描述星際戰爭等充滿科技感的畫面,而是從葉文潔的苦難童年說起,講了一個似乎與科幻毫不相乾的故事,乍看還以為這是一本歷史書,這正是本書的亮點所在。似乎我與羅輯同呼吸共命運,似乎我已經成為災難中的一員,與他一起思索自己陷入何等的悖論困境 。當看到二向箔等高等文明武器時,又會感嘆人類科技的渺小,對科技充滿敬畏,這正是《三體》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
㈥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如下:
1、夜的命名術
《夜的命名術》無疑是近年來最火的小說之一,也是2022小說網站排名前十中必有的佳作,在起點月票榜、暢銷榜等榜單中全都名列前茅,手臂上出現一個倒計時數字,在倒計時結束後,穿越到另一個世界的18號監獄,在地球世界過來後,手臂上還有一個返回倒計時,倒計時結束後,主角回到了地球世界,而地球時間,才過去一秒,喜歡這種兩世界雙穿的科幻文的話,這部很值得看。
2、星門
該書是老鷹吃小雞玄幻三部曲中間承上啟下的一本,也就是說它是《全球高武》的後傳,《萬族之劫》的前傳。主角的成長過程看著很熱血,其師父袁老魔的傳奇人生也很讓人好奇。更重要的是這本小說真的和他的封神作《全球高武》做了聯動,主角李皓是高武裡面長生劍客李長生的後人,喜歡《全球高武》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3、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該小說走反套路風,講述穿越到仙俠世界的主角,在綁定了一個可以隨時觸發各種任務的系統之後,如何穩健發育,每次只選擇獎勵最簡單的選項的故事。因為獎勵越高風險就越大,所以主角堅持不做這種費力的事情,只是後來系統總能有辦法讓他往高風險的任務上進行。
4、不科學御獸
書中設定是一個以御獸為主流的異世界,主角帶著一本技能圖鑒穿越到御獸為主的世界裡,擁有著可以給契約寵獸技能教學的外掛。只要體質匹配,就可以打破種族的隔離,進行加點式灌輸技能,所以他的寵獸可以學到各種技能,進行全方位的進化,該書已經打破寵物類作品紀錄。
5、風起龍城
書中背景是全球災變後六十年,小冰凍期結束,各生活大區政府開始大規模收攏待規劃無政府區的土地,重整資源,全面進入了復甦階段,這是一個新大區陸續崛起,政治搭台,資本唱戲,野心家遍地走,英雄豪強,奸雄草根並起的璀璨大時代,主人公帶著滿腹韜略崛起於亂世,截至2022年3月閱讀數15518426,推薦票94萬。
㈦ 科幻小說作品有哪些
一、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
《沙丘》是世界上最暢銷的科幻小說,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說史上的必讀經典。
《沙丘》入選了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本書」、BBC「英國最受歡迎的100本書」、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科幻·奇幻小說TOP100」等多項榜單,更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摘得《軌跡》雜志「20世紀最佳科幻小說」桂冠。
㈧ 寫科幻小說需要做哪些准備
儲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知識上的涉足越精深越廣泛,就越容易寫出嚴謹專業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作者是很忌諱文章中出現科學知識性錯誤的。因此在決定寫科幻之前,至少預留一年的時間博覽科學群書,先廣泛學習,後精深鑽研,做好充足的知識准備。同時發掘深刻的社會人文認知。科學知識如果單獨變成文字,那就成了科普文章而不是科幻小說了。即使是硬科幻小說,故事情節同樣要跟人類有關,因為讀者是人類。對社會人文認知得越深刻,寫出的故事情節就越能貼近人心,引起讀者共鳴。要培養這一點,必須經常與各種人和事打交道,豐富閱歷,對這些人和事勤於思考,慢慢地就會對社會、人性都有深刻的理解。
當兩部分原材料都已配齊,准備創作了,要先確定自己想告訴讀者一件什麼樣的宏觀大事,這也是故事的梗概。科幻小說的故事梗概可不一定是對現實社會的感悟了,它可以是對未來人類狀態的悲喜預測,可以是宇宙尺度上微觀與宏觀生物之間的火花,甚至可以超出本宇宙之外,放眼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關聯沖突。總之盡管放開膽量去想像,無論想像有多遠,都遠不過科幻的疆土。
㈨ 寫科幻短篇小說需要注意什麼
寫科幻小說在內容方面要注意:
一、邏輯自洽性,要是想向世界自稱一個邏輯上能夠完好運行的封閉系統。
二、想像世界的超凡和奇特,要使這些世界與現實拉開距離,以其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使讀者受到震撼。
三、對想像世界與現實的距離的把握。這三點都是傳統文學所沒有的,也是其他種類小說所沒有的。
綜上所述:文筆很好的人不一定寫出好科幻,文筆很差的人也不一定寫的科幻小說很差,科幻小說是和其他藝術文學所不一樣的。
硬科幻講究現實邏輯,需要嚴格的技術推演和科學依據,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不可過分的臆想虛構。比如高端武器、生物科學、人工智慧、能源、航空航天領域等等。
軟科幻,與硬科幻相反,不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稱之為軟科幻。它的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或社會學等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