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太空知音科幻小說

太空知音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11-22 00:28:18

Ⅰ 求較有深度的短篇科幻小說

我就推薦我看過的幾篇把

既然樓主看科幻世界,不知道看過沒有

1.在他鄉
這篇我非常喜歡,當年科幻世界出來的時候我看了好幾遍呢。大概是因為科幻作者總是喜歡悲觀地描寫人類的未來,然後在他鄉卻有想像力且樂觀地描寫了人類未來的太空生活。我個人是相當嚮往那種宇宙流浪生活呀,嘿嘿。
2.歡笑幻境
這篇不算太短,但是非常耐讀。說起來有趣,這文我斷斷續續看了三次,前兩次都因為沒有耐心看而錯過精彩,最後一次下定決心看,一口氣看完,那個精彩啊,那些伏筆和前奏描寫實在是太精彩了。結局在前面波瀾不驚的描寫下顯得非常出乎意料,而文筆在中途突然轉峰,就像瀑布傾瀉而下的那種暢快的感覺,爽!
3。瘋狂的計程車
很搞笑,很特別,我很愛。異星球的瘋狂計程車司機和商人的變態組合很爆笑很刺激很精彩……
4.袋鼠
看見十年後的城市,你是否會感到驚訝?再和十年後的他聯系,你是否充滿期待?然後相見後卻發現,一切都竟然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袋鼠的結構就很特別。

我推薦的基本都是科幻世界的短片,還有譯文里有些也都不錯,只是名字都忘記啦……
對了,長軼的文我都很喜歡,你可以搜他的,他總是能寫出你最想不到的故事卻又那麼符合情理

Ⅱ 推薦經典小說。要求較高,求知音。

我只推薦我看過的,不喜歡過於香艷,主角一身王八之氣 天下無敵那類
所以我推薦的書中你看不到那類

玄幻
《紫川》 一個時代 幾個家族的紛爭
主角紫川秀是個 幽默搞笑 睿智 忠誠 軍事天賦集一身男人
很不錯的書 強烈推薦

《奇劍狂法師》主角是個中國古代的少年 穿越到了一個魔幻大陸 用華夏武功在異界的事情 我第一次看的小說 第一本念念不完的小說 可惜太J了
推薦

《星空倒影》一本不出名 但很優秀的作品,類似於紫川。

武俠
《江湖第一高手》 主角是當年的江湖第一高手 被當朝太子迫害,好友出賣
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被困十九年 故事從他十九年後脫困已是中年人展開
純粹的傳統武俠 作者文筆一流 故事引人入勝。很喜歡主角

《武林客棧》也是傳統武俠 多主角 故事撲朔迷離,精彩絕倫。一張財神貼引發各種血案...

《光明皇帝》 古代背景的武俠小說 武功之類加了一點玄幻色彩 500前年出來一個光明皇帝
為禍人間 ,輪回了500年 一個昆侖少年走上了除魔衛道的路 後來才發現他所以為得正義 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正義

搞笑

《張飛日記》有點類似於流水賬之類的文 但文筆很好 輕松幽默
用張飛的視角去看當時三國的種種風流人物 推薦

《沙僧日記》 這個就純屬搞笑 惡搞了 很經典的叛逆文 推薦

言情

《微微一笑很傾城》 應該屬於網游小說吧 主角是個MM 很可愛 很白痴
男主角很優秀

《何以笙簫默》言情小說吧... 不過是我看過些的最好的 ,文筆 情感 描述的都很好 推薦

《此間的少年》 同名用金庸小說中的人物 郭靖 令狐沖 楊過 等在一個時代 一個校園里的故事
應該說是校園小說吧 有點詼諧 有點快樂 有點淡淡的悲傷 就像我們現在想起年輕時的校園生活一樣

網游

《獨游》 主角本來游戲中的NPC 陰差陽錯的變成一個游戲中的玩家,沒有現實,游戲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也不知道他處於一個游戲世界。 我唯一喜歡的網友小說 主角沒有天下無敵,數不盡的神器裝備,只是徘徊在游戲中的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的人,對他來說 那不是游戲 不能死後復活
輕松 幽默 強烈推薦。

恐怖

《冤鬼路五部曲》
我想經常看恐怖小說的都知道 ,就不多說了。

Ⅲ 宇宙里有生命嗎

剛剛結束太空飛行任務的義大利宇航員羅伯托·維托里5日說,他確信在茫茫浩瀚的宇宙里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

維托里是在完成為期10天的太空飛行使命剛剛返回地球後,從哈薩克給羅馬打電話向記者作這番表示的。他說,「作為宇航員,我的直覺告訴我,宇宙里的確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我始終堅信這一點。」

維托里說,「我相信,宇宙里其它形式的生命,其智商似乎也同我們人類差不多。但這同我執行的國際空間站的使命並不相干。我總是這樣認為,這同我的宇航經歷也絲毫沒有任何關系。」

今年37歲的維托里,為執行這次為期10天的太空飛行任務,曾在俄羅斯的「衛星城」模擬太空艙中集中訓練過8個月。此前,他曾在美國休斯頓國家航天中心接受過長達3年的技術培訓。

>「機遇」和「勇氣」在火星上忙活著,全世界都看著它們,它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都讓人興奮。3月2日,美國宇航局宣稱「機遇」在火星上發現了水,這個消息讓科學家們歡欣鼓舞。其實地球人類對茫茫宇宙最掛懷的,就是想找到與自己類似的其他生物,他們似乎很孤獨。到底宇宙里有沒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有多大?<br /><br /> 地球生命的極限<br /><br /> 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致力於發現外星微生物存在的證據,在火星上、木衛二上……太陽系內一切有條件的地方都是他們尋找的對象。但最近幾年最激動人心的外星生命探索的進展卻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外星生物學家來到地球最惡劣、最極端的地方,在智利最乾燥的阿塔卡馬沙漠中、在環境最惡劣的岩洞里、在南極洲的千年冰架下面、在幾千米的深海下面、在幾萬米的高空上,他們發現了形形色色的與世隔絕的細菌,它們生命力之頑強令科學家驚嘆不已。在南極的古老凍岩中,有一種細菌舒舒服服地躲在石頭表面下多孔的空間里,活得跟花店櫥窗里的牽牛花一樣旺盛;法國科學家曾在太平洋底3000米處,水溫高達250℃的熱泉口,發現多種細菌;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羅12號」太空船,收回了兩年半前無人探測船「觀察家三號」留在月球上的相機,竟然發現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緩症鏈球菌」,這種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幾近真空、充滿宇宙射線的月球表面生存了兩年半!<br /><br /> 許多種類的細菌無需空氣,它們或是通過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機食物,或是從硫酸鹽或硝酸鹽等氧化合物而不是從空氣中獲得氧;有的細菌通過轉換鐵化合物和硫來保持生命的延續,生存下來;有的細菌在沸水中滋生;有的細菌則在0℃以下的鹽水中生存;有的細菌在不可思議的高壓下存活。看上去,多數細菌的生命是永無止境的,某些細菌的孢子可以休眠幾千年。<br /><br /> 它們生命的潛能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潛能完全或者幾乎不同。正是這一不同,向我們暗示著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或許是生命在宇宙間其他星球上的另一種可能。<br /><br /> 生命的無數種可能<br /><br /> 既然地球細菌展現了如此豐富的生命形態,那麼宇宙中的生命該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但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於別的化學基礎而發展起來的其他生命嗎?<br /><br /> 這個問題無疑是對生物學家的一項重大挑戰。因為地球上的「蛋白質生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一些科學家於是翻開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種元素的性質與碳最為相似———當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攝取有機物,而只從宇宙空間中吸收星光維持生命,他的身體是由多數光線粒子和少數物質粒子組成,物質粒子在必要時也可以轉化成光線粒子。可以設想,既然我們這些以碳為基礎的生物呼出的廢氣是二氧化碳,那麼,火星上那些以硅為基礎的生物,呼出的自應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在沙灘上所見的沙,也就是說,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時所噴出的是沙粒!<br /><br /> 還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與同一族的氧在性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較高溫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溫時是固體),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氣可以被硫所代替?<br /><br /> 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質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質。有沒有一種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於氨在冰點以下仍是液體,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氣態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著由氨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則充滿著以氨為介質的生命形式。<br /><br /> 以上都只是個別的、零星的構想,真正對問題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統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學家阿西莫夫所寫的一篇文章《並非我們所認識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種生命形態:<br /><br /> 一、以氟化硅酮為介質的氟化硅酮生物;<br /> 二、以硫為介質的氟化硫生物;<br /> 三、以水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以氧為基礎的)生物;<br /> 四、以氨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以氮為基礎的)生物;<br /> 五、以甲烷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br /> 六、以氫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br /><br /> 其中第三項便是我們所熟悉的———亦是我們惟一所認識的———生命。至於第一、第二項,是一些高溫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生活在硫礦里的、厭氧的古細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為自己生命的介質;而第四項至第六項,則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態。<br /><br />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有著不同的化學基礎,使我們認識到,生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各有不同———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們認為舒適宜人的星球,對一些生物來說可能是酷熱難耐,而對另一些則可能是寒冷難當。<br /><br /> 更不可思議的設想<br /><br /> 然而,科幻作家仍不滿足於生命的這些多樣性,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發揮了想像力,為我們創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議、但細想之下又似乎不無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設想,在某些極寒冷的星球之上,可能存在著以液體氦為基礎,並以超導電流作聯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則認為,即使在寒冷而黑暗的太空深處,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並由無線電波傳遞神經訊號的高等智能生物——霍耳的科幻小說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還有一些想像力更豐富的作家甚至認為外星生命也許根本不需要化學物質基礎,他們可能只是一些純能量的生命形式,比如一束電波。<br /><br /> 最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寫的《龍蛋》,這部構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顆中子星表面的生物。這顆中子星直徑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卻等於地球上的670億倍,磁場是地球的1萬億倍,表面溫度達到8000多攝氏度。什麼生物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呢?是由「簡並核物質」組成的生物。所謂「簡並」,就是指原子外部的電子都被擠壓到原子核里去,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緊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質。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約半毫米,直徑約半厘米,體重卻有70公斤,這是因為他們由簡並物質所組成。此外,他們的新陳代謝是基於核反應而非化學反應,因此一切變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維)的速率都比人類快100萬倍!<br /><br />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個醫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所作的有趣的講演:在我們星系的另一邊的什麼地方,有一個遙遠的行星,離一個其等級和溫度都正合適的恆星恰好不遠不近。此時此刻,那上面有一個委員會正在開會,研究著我們這個小小的偏遠的太陽系。會議進行了一年之久,現已接近尾聲了。那地方的智慧生物們正在一份文件上簽名(當然是用某種數字),文件斷言,說在我們這地方,生命的事是不可思議的,而這地方也不值得來一趟遠征。他們的種種儀器已經發現,這兒存在最最致命的氣體、就是氧氣,這樣一來,什麼戲都沒了。<br /><br /> 這並非純粹的胡思亂想,厭氧生物在地球上就存在。對它們來說,氧氣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物」。對地球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氧氣尚且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認為,只有與地球環境相當的星球才能產生生命呢?<br /><br /> 今天,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雖然還是兩手空空,一無所得,但我們仍應堅持不懈地探尋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們對宇宙生物原理的認識。

Ⅳ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B 特勒·凡爾納 8

Ⅳ 有關科幻小說的翻譯

1郭建中 ?-1940 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8分區太原支隊副政委 1940年於山西省文水縣作戰犧牲
2郭建中(1938.7.~),男,籍貫上海。之江學院外語系主任。1961年杭州大學外語系畢業。曾任省重點學科英語專業負責人,《浙江對外開放專輯》(特刊)主譯、主審、《文化交流》英語主編、《中國翻譯》漢譯英專欄翻譯,以及浙江衛視英語新聞翻譯顧問和主譯,浙江省政府英文網站和《麥克米倫網路全書》中文版主譯、主審等職。現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兼翻譯理論與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作協會員、浙江省作協全省委員會委員兼外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論著有《英漢/漢英可譯性問題探索》、《漢語歇後語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當代美國翻譯理論》、《文化與翻譯》等;主要譯著有美國文學名著《殺鹿人》(合譯)、英國文學名著《魯濱遜飄流記》、當代美國文學名著《鐵草》(合譯)等,並翻譯和主編「外國科幻小說譯叢」(50餘冊)和《科幻之路》(6卷),獲1991年世界科幻小說協會頒發的恰佩克翻譯獎和1997年北京國際科幻大會科幻小說翻譯獎———「金橋獎」。

翻譯 1 Jian-Zhong Guo? -1.94 Thousand young people in Shanxi Team 2nd column resistance Daredevil and Taiyuan, Shanxi Northwest District 8 Division Detachment deputy political commissar in 1940 in Shanxi Province, Wen County, fighting at the expense of water

2 Guo Jianzhong (1938.7. ~), Male, origin Shanghai. The River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ad of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1961, graated from Hangzhou University. A former provincial key subjects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Zhejiang opening up album," (special issue) host translation, the main trial, "Cultural Exchange" English editor in chief, "Chinese Translation" colum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Zhejiang Satellite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Consultant and the main translation,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English website and the "Macmillan Encyclopedia" Chinese moderator translation of the rank of the trial.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is currently director and translator Theory and Teaching Committee and deputy director of Zhejiang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members,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Zhejiang Province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the province'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mmittee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enjoy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special allowance.

Mainly on the author of "English-Chinese /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sues can be explored," "Chinese Proverb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emporary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y",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 main translations are the U.S. Literature, "to kill a deer person "(Ge Yi), British Literature," Robinson Crusoe ",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Iron Grass "(Ge Yi), etc., and translation and editor of" foreign science fiction譯叢"(50 volumes) and" Sci-Fi Road "(6 volumes), was in 1991 awarded by 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 and the 1997 translation Capek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i-fi science-fiction translation prize ---" Golden Bridge Award. "

Ⅵ 尋找一本計較老的世界科幻小說集

你找到這本書了嗎?我也在找這本書,很厚的一本。和你說的一樣!

Ⅶ 科幻小說的先驅—儒勒.凡爾納

法國大作家儒勒.凡爾納出生於1828年,他十八歲時候,他尊重父親的意見去學父親的專業法律,可是凡爾納對法律一點興趣都沒有,他熱愛文學熟讀英國的莎士比亞,也喜歡巴爾扎克的作品。在一次海上旅行中他意外的結識了大作家大仲馬。

十九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人文思想與精神文學盛放的時代,當時兩位先生的相遇就像大仲馬三劍客裡面的騎士邂逅一般,又神奇又驚喜,彼此互相欣賞惺惺相惜。大仲馬馬上邀請凡爾納加入他的文學創作合夥人團隊,一起創作戲劇!就這樣凡爾納在大仲馬的引導下開始了文學之路,可以說大仲馬是他文學創作的第一個知音和貴人!

儒勒.凡爾納進入文學圈子後,他發現自己在人才濟濟的寫作之路上,要想寫出風格,在文壇佔有一席之地,必須獨辟蹊徑。因為熱門題材早就被大作家豪占。

凡爾納對天文,地理,數學很感興趣,好學的凡爾納走進圖書館研究地理和數學天文等,開始了創作科幻作品,但是每次他投稿都被出版社退稿,最後一次他甚至把手稿投進火爐,他的妻子把手稿搶救了出來,抱著試試看最後一次投稿給第十七家出版社時,他第二次遇到了人生的知音,他就是著名的大編輯赫茨爾先生,他馬上和凡爾納簽訂了合同。

1863出版了凡爾納的成名作(氣球上的星期五),隨後在此十年間又創作了(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英國人在北極)等名著,千里馬需要遇到伯樂才能展露才華橫溢,凡爾納被大編輯赫茨爾看重後出版的小說一舉成名,賺了很多錢成了富人。

到1878年他寫了最後一部(冰塑獅身人面像),大作家於1905年去世。凡爾納的創作生涯達到四十三年,一共創作了四十一部小說和劇本,成為了世界科幻小說的先驅者!

圖片拍自理性生涯家藏書

Ⅷ 宇宙中還有沒有生命

①在科學的稱呼上,人們把火星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與地球有那麼多相似之處,譬如都是固態行星,都很小,自轉周期略似相同,都存在大氣,都有衛星,都有四季,等等。火星與地球有這么多相似之處,應該存在生物。②近年來,科學家通過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隕石進行分析,發現太空有有機分子存在。1976年,我國吉林省下的隕石雨中,科學家發現最大的隕石里就存在有機分子。
始終認為宇宙中除地球外有生命存在,理由有三點,1、宇宙很大,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人類可能去探索更多星球,在那些星球上,誰都不能保證沒有一顆星球不存在生命;2、科學家在對隕石的研究中,發現了有機分子;3、UFO的出現,也是一個可能說明有生命存在的理由。

於外星人存在的假設
外星人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很多人聲稱見過飛碟,甚至見過外星人,同時他們也拍到了各種各樣的有關飛碟的照片。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么?

據自稱見過外星人的人們描述,他們所見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個子矮小,腦袋圓大、嘴巴窄長如裂縫、身穿緊身衣的類人生物。但也有人聲稱他們見到的外星人是高大的巨人、機器人狀怪物、滿身長毛的怪獸甚至美麗的裸女。對這種現象,有人認為這些外星人不止來自一個星球。另一些人則認為,地球上絕不可能有這么多不同種的外星人同時光臨,這種混亂的描述正說明外星人的說法是不足為據的。還有一些人認為,這些確有相當一部分不足為信,但仍有一些可以確認是真實的。

另一些人則熱心於尋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跡。他們認為撒哈拉沙漠壁畫上人物的圓形面具、復活節島和南美的巨石建築以及金字塔等種種無法解釋的史前奇跡都與外星人有關。還有的學者提出人類是外星人的後裔,或人類中一些民族(如瑪雅人)是外星人與地球人交配的後裔等種種觀點。但這些也只能作為猜測和假說,其中大多數仍缺少足夠的證據。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指出,在整個銀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億顆恆星,這些恆星中有相當一部分帶有行星。在這些行星中,與地球環境近似的,估計可能多達一百萬顆。既然生命能夠在地球上產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樣在這些行星上產生和演化,並發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要經現在的人類文明更為先進。因此,這些天文學家們認為,在地球以外的別的星球上出現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

但薩根卻對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認為,這些,都是把一些人類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謂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類的變形。而在別的星球,生命進化過程千差萬別,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態很可能與人類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學技術也會與人類完全兩樣。而且這些可能產生智慧生命的星球,離地球的距離都在幾千或幾萬光年。因此以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來訪的說法,更是完全不現實的。

薩根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嚴肅的科學家們的意見。這就是說,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從理論上講是完全可能的。但各種發現外星人的消息,卻大都不足為信。然而仍有一些被認為可靠而目前科學界尚無法解釋的事件,以至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跡,又是否與外星智慧生命有關呢?這一切仍然是個謎。

對於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可能的設想,這些設想很大膽,現在看來也很離奇,但是誰又能責怪人類的想像力呢,也許這些幻想有一天會變成可觀的存在。

地下文明說

記得看過一個漫畫故事,說的是在地球上是人類進化的天堂,但是在地球內部卻存在另一個由進化後的昆蟲統治的文明世界,最終地下的昆蟲為了地上的生存權與人類開始了戰爭。據悉,美國的人造衛星「查理7號」到北極圈進行拍攝後,在底片上竟然發現北極地帶開了一個孔。這是不是地球內部的入口?另外,地球物理學者一般都認為,地球的重量有6兆噸的上百萬倍,假如地球內部是實體,那重量將不止於此,因而引發了「地球空洞說」。一些石油勘探隊員都在地下發現過大隧道和體形巨大的地下人。我們可以設想,地球人分為地表人和地內人,地下王國的地底人必定掌握著高於地表人的科學技術,這樣,他們——地表人的同星人,乘坐地表人尚不能製造的飛碟遨遊空間,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

雜居說

該觀點認為,外星人就在我們中間生活、工作!研究者們用一種令人稱奇的新式輻射照相機拍攝的一些照片中,發現有一些人的頭周圍被一種淡綠色暈圈環繞,可能是由他們大腦發出的射線造成的。然而,當試圖查詢帶暈圈的人時,卻發現這些人完全消失了,甚至找不到他們曾經存在的跡象。外星人就藏在我們中間,而我們卻不知道他們將要做什麼,但沒有證據表明外星人會傷害我們。

在銀河系180億個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麼概率
是1.8億多;在這1.8億中,假如1%有生物,那麼概率是180多方;在180萬
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麼概率是1.8萬。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
率會高得嚇人。因此,「人類是宇宙獨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第一節 地球是宇宙的獨苗嗎

每當繁星燦爛的夜晚,我們仰首蒼穹,一道白練般的銀河橫亘天際,北極星旁的仙女座星雲隱隱向人們訴說著那耳聽不見的故事。此時,牛郎織女的神話、嫦娥奔月的傳說、北極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頭環繞,追隨屈原問天的古音,我們斗膽問蒼天:蒼茫浩宇,可有親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還有生物嗎?有沒有像人類這樣偉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沒有回答!是默認,還是不屑一顧?
這不能怪偉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為我們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前,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個確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獨苗。
地球是宇宙獨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會忘記,中世紀時候的西方,宗教神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萬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當然,這不僅是西方的問題,幾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類似的看法。中國人就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國」。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明白,我們歌頌地球,並不是真正歌頌地球的偉大,而是變著法子歌頌人類的偉大,「世間萬物,惟人為大」,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類是宇宙的獨生子」的觀念早已深深根植於人們的腦海。
如果說以上的觀念產生於認識的落後,尚有情可原,但問題是這同人們的認識似乎沒有關系。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相當多的人抱有同樣的看法,現代科學在打倒迷信的時候,似乎也無意消除地球中心論觀念,相反,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證據,來證明地球人類是宇宙獨生子的宗教觀念。因此,關鍵在於人類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論人們如何小心翼翼維護著那易於破碎的自尊心,科學本身的發展正一下又一下,一點又一點,將那本來早已千瘡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們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實:
正如我們今天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一樣,實際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我們地球及太陽系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幾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同樣的,正如目前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整體性影響一樣,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與演變也存在著相互的作用。當我們的文明正沖破地球引力邁向宇宙文明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整個字宙中,能夠有意識地影響地球發展的絕非僅有人類(人類影響地球的歷史充其量只有200萬年的時間,僅佔地球時間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與毀滅,乃是宇宙運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現代天文學公認,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至少有180億個行星系,假如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麼數字依然是龐大的,乃有1.8億之多。再假如,這其中1%的行星繫上有生物,那麼我們得到的數字仍將是180萬。讓我們再進一步假設,每100顆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貝顆居住著智力水平與人類相等的生物,那麼我們的銀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級生命的行星仍有1.8萬之多。這才是僅僅我們一個銀河系,宇宙中間又存在多少個類似銀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個嚇人的天文數字。
因此,單從概率的角度講,地球人是宇宙間唯一智慧生物的觀點是幼稚可笑的。毫無疑問,宇宙間有數不清的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有類似的混合大氣,有類似的引力,有類似的植物,甚至有類似的動物。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米特羅德格斯就曾說過:「認為在無邊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種穀子的土地上只長出獨苗一樣可笑。」
1997年,美國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一種太古生物,這種生物能在極冷或極熱的極端環境下生存,並且它具有細菌和包括動植物及人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兩種特點,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種生命形式。此種生物的發現證明,人類對生命所具備的特點了解得相當不夠。請不要忘記,這僅僅是在地球的環境之內,在廣大的宇宙中間,生命的形式更為復雜,用地球生物觀點來品評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國宇航局最近宣布,他們在地球附近的波雷爾利斯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繞其公轉的新行星,這顆行星與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發現的行星距離恆星3700萬公里,是地球距太陽的1/4,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還要近,其表面溫度估計達到200℃—260℃,在這種溫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溫的生物。這顆行星的發現,使人們增強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隕落於澳大利亞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對稱氨基酸,顯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國宇航局宣布,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得到的照片顯示,一直被認為不穩定的木星上發現有大氣,還有潮濕的土壤,這說明木星已經具備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1996年,美國宇航局從一塊落在亞利桑納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這塊隕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傳說再一次被人們所重視。
1963年,科學家利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在人馬座發現了有機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譜,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有機甲醛分子可以轉化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形式。有機甲醛分子的發現,再一次證明,地球生命決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人類也不應該是宇宙的獨生子。
越來越多的發現為我們指示出了一個確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確實存在生命,即使是我們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中產生。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證明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辦法尋找它們。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並與之對話。此時,兩艘宇宙飛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飛去。1986年,當它們穿過冥王星後,即飛離了太陽系,成為一顆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分別於14.7萬年和55.5萬年後飛抵太陽系以外的另一個星系。
「旅行者號」帶有錄制著我們地球人特徵、地球風貌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銅制鍍金唱片。這位美國前總統在致文中這樣寫到:「我們向宇宙傳送這一信息。10億年後,當我們的文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球的面貌大為改觀時,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銀河系3000億顆恆星中,一些(也許有許多)恆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並存在著遙遠的宇宙文明。如果一個這樣的文明截獲了『旅行者號』,並能理解它所攜帶的錄制內容,就請接受我們如下的致文……。」很明顯,「旅行者號」是為了尋找地外文明而發射的,換句話說,美國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為前提條件的。
1994年,當蘇梅克一列維彗星撞擊木星時,科學家發現,當撞擊發生時,有大量水蒸氣出現,這說明,這顆彗星上帶有大量的固體水。有水就有生命。蘇梅克一列維彗星在宇宙中是顆很平常的彗星,它們在宇宙中穿行,產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實際上,問題還不單單在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樣的自然環境?難道必須擁有與地球相似的自然條件嗎?地球的生物觀普遍適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嗎?事實證明,生命只能在類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發展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萬種生物,在我們已知的120萬種中,有9000多種井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環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著作《眾神之車》中曾介紹了布里斯托爾大學昆蟲學家欣頓和布魯姆在這方面所做的試驗,這兩位科學家把一種蠓在100℃的高溫下烤了幾小時,馬上又放進液氮中(一270℃),經過強輻照後,他們又把這些試驗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這些蠓很快便恢復了活力,並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後代。這個試驗充分說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條件下才能存在的說法是錯誤的。
地球生物觀認為,陽光、水分、氧氣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們卻在幾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極冰層下發現了不需要陽光的生物,也發現了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它們叫厭氧細菌。多年前曾有一則報道,人們從完全封閉的岩石層中發現了沉睡數萬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條件下,它們竟然恢復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議,它頑強到遠遠超出人的想像之外,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環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極強的核物質周圍也同樣有生命存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們很可能比我們的進化早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們不但能夠登上月球,而且還能探測整個太陽系,那麼,一個比我們發達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們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來考察,在與我們的先民接觸當中,留下一些遺跡,傳授一些知識。在這一思想下,產生了「遠古接觸論」。
遠古接觸論的創始人是美國的福特·恰爾茲·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夠推翻流行理論的資料和信息,提出「讓科學從科學家的壟斷下解放出來」的口號。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間存在巨大的生物,對於這些生物來說,我們世界的大小隻介於飼養箱與實驗室之間。他甚至說:「我推測,我們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財產。我覺得地球本來不屬於任何人,但後來它被勘察,淪為了殖民地。」
歐洲有兩位學者繼承了福特的事業,他們是著名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貝爾吉埃與哲學家兼新聞記者劉易斯·鮑埃爾,他們在歐洲創辦了《平面》雜志,並將福特的口號用作雜志的題詞。
前蘇聯對遠古接觸論也很感興趣。在本世紀初,前蘇聯宇航學的奠基人季奧爾科夫斯基寫了一系列文章,論述了高度發達星際擴張及他們之間的接觸問題,他還談到了外星人對於地球的訪問。同時,尼古拉·雷金也注意到,許多民族散居世界各地,相距甚遠,但其神話中的某些情節和題材卻頗有共同之處,他認為,這些神話可能包含著真理的內核,這就是遠古時代曾經有外星人訪問過地球。近年來,哲學家布魯佐夫與語言學家莫洛佐夫一起,試圖創立一門「外星人遠古訪問學」,把研究外星人與地球接觸的現實性問題作為這門學科的首要任務。
當然了,目前對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測還不可能有什麼證據,這是這個推測的致命弱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證據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同樣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證據就存在於廣大的宇宙之中,問題是你是否有能力將它拿來。正像著名物理學家貝爾吉埃所說:「我們無法推翻外星人曾來訪問以及原始文明無影無蹤地消失的假說,也無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識與技術足可與今天媲美的推論。我們認為,我們稱之為秘傳的那些被各種形式遮掩起來的成就,也是實實在在的成就,猶如魔法師的成就一樣。」

第二節 茫茫宇宙覓知音

某一天,一批來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駕駛著奇形怪狀的宇宙飛船,出現在地球大氣層之內。驚慌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謂先進的武器向來犯者進攻,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只見一顆顆導彈拖著長長的濃煙,像一把把利劍刺向來犯者;一架架戰機義無反顧地沖向侵略者。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由於科學技術的懸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終究化為泡影。高貴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長著無數根觸角、像章魚一樣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貴的頭顱。地球被奴役了,地球人一律變成了奴隸,在章魚般生物的統治下,一批批悲慘地死去。
這是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奇怪的是,這種情緒幾乎統治了人們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論他們的文明程度如何,都異常地貪婪、殘暴,好像宇宙間根本不可能出現平等的交往。實際上,科幻小說反映的只是一種情緒,是地球人對自己認識的一種情緒。我們對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測,都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因為我們人類正像小說中的地外生物一樣,貪婪、殘暴、自私,因此我們才把這種認識強加給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說穿了,這正是我們對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現,也是對人類文明所走過歷程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世界科幻的發展正在向我們昭示一個真理,那就是,人類對自己越來越懷疑,越來越恐懼,我們正在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科學的發展引向死亡地帶。這決不是惡意中傷科學,也決不是笑談。
如果不信。我們來回憶一下。幻想是人類願望的表現,也是對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時期,人類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滿了浪漫,表現了人類對未來的信心,它們的格調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話,想一想精衛填海的傳說,再想一想盤古開天的壯舉,多麼浪漫,多麼雄壯,根本沒有一點點灰暗的色彩,讀了使人振奮。再讀一讀凡爾納的作品吧!它向我們揭示了怎樣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人類真是含著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來。
然而,從這個世紀以來,科幻的格調變了,它變得那麼灰暗、那麼沉重、那麼可怕。讀科幻作品,不再是一種享受,而簡直就是心靈的考驗,你必須有鋼絲一樣的神經系統,必須有久經沙場般的意志,還要有一次能吃下七隻蒼蠅的本事。《星球大戰》讓你心跳加速到每分鍾120次;《異形》和《蒼蠅》讓你三天吃不下飯;《撒旦回歸》讓你真後悔來到這個世界,等等。從這類科幻作品中你讀到了什麼?是恐懼,是失望,是悲哀。浪漫沒有了,雄壯沒有了,自信心也沒有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真是對地球以外生物的恐懼?不!決不是。它是對我們人類自己的恐懼,是對科學發展的恐懼。科學正在把我們變成青面獠牙的怪物。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的話,每一次照鏡子時都發現,我們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加丑惡。
用人類的本性,來推知宇宙生物的本性是錯誤的,人類文明走上一條坎坷的道路,這是由人類無限貪婪造成的,是由一種畸形的價值觀造成的。事實上,在人類無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時,也許我們只能把拯救人類的希望,寄託在地球以外一種更加理性的文明身上。這大約也是我們尋找地外文明的潛動力吧!
事實上,我們根本用不著把地外生物想像得多麼可怕,如果他們果真存在,如果他們能夠跨越遙遠的星系來到地球,那麼他們的出現絕對不是掠奪者,他們不會對地球構成什麼威脅。我們相信,文明一旦達到了星系航行的程度,這樣的文明應該是道德的。如果他們真的需要資源,那也不會來掠奪地球,因為構成地球的物質幾乎是宇宙中最為普遍的物質。想一想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簡直就像一顆沙粒,我們的這種擔心,實際上是高抬了自己。
實際上,連這些討論都是多餘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他們。他們在哪裡呢?
不論普通人是否承認有地球以外的文明存在,反正科學家是承認的,雖然目前承認的人數還不多,但畢竟代表了一種趨向。他們不但承認,而且正在積極地尋找。
1960年,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觀測站的天文學家弗蘭克·D.德雷克,用25米批物無線電天線展開了首次搜尋外星文明的活動,本活動被稱為「SETL」。參加這一項目的科研人員認為,人們可能能夠接收到兩種來自外星人的無線電訊號:一種是通訊漏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比如,地球上的無線電波就時時在向宇宙擴散。另一種是外星人有意發來的無線電訊號。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來自宇宙空間有意義的電波,但這並不能否認宇宙中就不存在類人的高級生物。
1974年,安裝在波多黎哥島上的世界著名的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向浩瀚的銀河系中間發射了含義深刻、功率強大的密碼式無線電信號,密碼中蘊含著有關地球及其人類的極其重要的信息。當然,人們也不是將這組無線電訊號漫無邊際地發往整個宇宙,而是將信號對准武仙座中的M13球狀星團發射。據天文學家計算,這個星團中大約有30萬顆恆星,每一顆恆星的年齡都是太陽年齡的2——3倍。天文學家認為,一定會找到比我們年長的宇宙智慧生物。
但是,我們根本不必為科學家的樂觀估計感到高興,因為M13星球團距離地球有2.4萬個光年,即使我們發出的電波能夠達到光速,即使M13星團上果真有比我們文明高出許多的智慧生物,在他們接到我們的信息,再將讀後感連同一句問候語發回來的時候,那也是5萬多年以後的事了。那時,地球人類還是否存在,都是一個特大的疑問。所以,我們最好指望在5萬或10萬年前,那些已經很發達的智慧生物,像今天我們這樣好奇,將他們的信息對著太陽系發送過來。
事實上,人類自從有了無線電技術以來,我們已經收到37種來自外星的無線電信號,可惜,這些信號再也沒有出現過,使人類根本無法破解。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曾收到了來自人馬星座的強烈信號,這一信號十分暫短,在科研人員核對它時,就消失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
據法國報界透露,本世紀80年代,人類曾收到一組莫名其妙的電訊信號,經美、蘇、法、英等國科學家的聯合破譯,這則電文的大意是:請引導我們到第四宇宙,這里到處都在爆炸,我們的處境很危險。我們的時間是117.089,位置在第12銀河系。據測定,這組無線電信號是5萬年前發出的。假如這一文明真的存在的話,那也是5萬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們地球正處於落後的舊石器時期。他們現在怎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我們不得不感嘆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面對如此浩瀚的宇宙,那些認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們,難道不感到臉紅嗎?
現在的問題是,地球以外其他智慧生物建立的文明及其特點是什麼?大家知道,我們這一代文明號稱物質文明,所有科學技術都是建立在物理學基礎之上的。那麼,其他文明是否也向我們一樣,來構建自己的文明體系呢?比如說,目前我們知道,無線電波是信息的良好載體,其他文明是否也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呢?如果他們不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那麼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能夠用在太空中沒有截獲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信號這樣一個事實,來徹底否定宇宙中存在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嗎?不,不能!再說,地球已經被無線電信號污染了,在數不清的無線崇信號里,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每一個信號的來源呢?
另一方面,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有效截獲來自太空的所有信號,科學家曾說:「無線電波並不容易被截獲,因為它需要極其靈敏的儀器,而目前我們剛剛開始考慮這一問題。」

第三節 6000年前的美麗星空

如果以上關於宇宙智能生物的推測是正確的話,那麼他們完全有可能在人類的初期降臨地球,因為6000年以前的宇宙空間比現在要小,這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給我們的啟示,雖然程度微細,但已經足夠使我們的立論成立。「神來自天外」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沒曾想竟然獲得了宇宙大爆炸理論這樣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我們有必要首先追溯一下人類對宇宙起源的認識過程。
在人類文明朦朧的神話時期,原始人將宇宙的起源想像成一個巨大的蛋,這個蛋里到處都是水,浩浩渺渺,昏昏暗暗,沒有任何生物,沒有任何動靜。突然在一天,這個巨大的蛋裂開了,蛋中間一部分較輕的物質變成了天空,而一些較重的物質則變成了大地。這就是世界創世神話的共有內容,許多民族的神話里相伴隨著還有自己的始祖神的出現,它幾乎遍及地球的各個角落,曾在不同膚色的原始人嘴邊流淌。它雖然很粗糙,卻給人一種雄渾的美,每每讀之,一股古樸的勁風就會撲面而來,同時,它給人思想自由飛馳的空間是那樣廣大。
隨著歷史的進步,人們對宇宙有了更新的了解,新的宇宙觀產生了。古代人將大地想像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平板,上面有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也有勤勞的人類,而大地以外的天空宇宙則是一口倒扣的大鍋,它半圓形的弧線上面鑲嵌著日月星辰。當時人們的腦袋裡沒有過多的條條框框,根本用不著去想大地邊緣以外是什麼,因為在人們的腦海里,大地是無限的,邊緣太遙遠了,只有像孫悟空那樣的神仙才能去大地的盡頭,並在那裡痛痛快快尿一泡,普通人就不必勞這個神了。
然而,從中世紀開始,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徹底毀滅了古人率意的想像,地球從一塊平板變成了一個圓球,它孤零零地懸浮在宇宙之中。接著,哥倫布率領他的船隊開始向西航行,航行的過程雖然有些粗暴,但卻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他的船隊永遠沿著一條圓周線在前進,從哪裡出發,最終還會回到哪裡。於是,全世界的人「噢」了一聲,把一直懸著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因為他們再也用不著擔心摸黑一直往前走,會從大地的邊緣掉下去,反正地球是個圓的,走來走去還會走到家門口。
當哥白尼確定了太陽中心論以後,現代意義上的宇宙起源問題才真正提了出來。偉大的哲學家康德,以他

Ⅸ 八十天環游地球作者事跡

儒勒·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終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儒勒·凡爾納作品集

《八十天環游地球》 《海底兩萬里》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環繞月球》 《神秘島》 《世界主宰者》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 《氣球上的五星期》 《空中歷險記》

《墨西哥的「幽靈」》 《佐奇瑞大師》 《牛博士》

《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 《征服者羅比爾》 《兩年假期》

《從地球到月球》 《八十天環繞地球》 《奧蘭情游》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隱身新娘》 《昂梯菲爾奇遇記》

《大海入侵》 《烽火島》 《太陽系歷險記》

《巴爾薩克考察隊的驚險遭遇》 《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 《大木筏》

《喀爾巴阡古堡》 《金火山》 《魯濱遜叔叔》

《多瑙河領航員》 《魯濱遜學校》 《馬丁·帕茲》

《旅行基金》 《漂逝的半島》 《桑道夫伯爵》

《黑印度》 《南非洲歷險記》 《突破封鎖》

《沙皇的郵件》 《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 《小把戲》

《迎著三色旗》

Ⅹ 儒勒 凡爾納的作品反映了19世紀( ),並成為( )現代( )小說的先河

人物簡介】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著名書籍。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神秘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他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凡爾納將它科學幻想的內容寫得那麼詳細准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書中列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
[編輯本段]☆【走上創作之路】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編輯本段]☆【百神護佑的凡爾納】

從地圖上看,法國略呈五邊形,有點像一個人。我們可以把法國向地中海和大西洋伸出的兩個角當成是兩只手臂,左手上捧著的明珠,是馬賽;右邊的明珠藏得比較嚴實,在胳肢窩下,是南特。這里就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故鄉。
小凡爾納的家就在港口附近,孩提時的好奇心促使他一趟趟地往碼頭上跑。這艘漂亮的三桅帆船是從什麼地方開來的?這艘雙桅橫帆船又要開往什麼地方?他很快地就同船上那些差不多同齡的小水手打成一片,幻想著自己也能有那麼一天遠渡重洋,到神秘的異域國度探險。
18歲那年,他的律師父親放他去巴黎學法律。這真是放鳥出籠,凡爾納玩性大發。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意欲早退的他趁人不備,沿著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異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看來這種問候並非中國特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這位胖紳士並非他人,乃是當時法國最著名能吃會寫的作家大仲馬。
從此以後,凡爾納就在大仲馬家裡連吃帶住,也似模似樣跟著大仲馬學寫戲劇。他受大仲馬影響之深,以至於小仲馬曾經感慨地說,就文學而言,凡爾納更應該是大仲馬的兒子。
原本希望凡爾納子承父業的父親知道再也拴不住這個花樣百出的兒子,加上兒子有大仲馬這么知名的人物提攜,故而全不幹涉他的選擇。不僅繼續為兒子提供生活資助,而且還在自己的案例匯編里為兒子尋找創作戲劇的題材。
好像有好父親、良師還不夠,上天還給了凡爾納一位著名的賢妻。他的處女作《氣球上的五星期》連投16家出版社而不中,凡爾納一氣之下將手稿扔進火里,凡太太空手入烈火搶出手稿,讓他有機會遇到識貨的第17家出版社。
要照中國人的說法,凡爾納還真是百神護佑,想不成功都不容易。
[編輯本段]★【凡爾納的創作生涯】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2.8-1905.3.2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小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不過由於發現及時,父親在下一個港口趕上了他。這次以受到嚴厲的懲罰而告終的旅行換來的是更為嚴格的管教,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當然,蔚藍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於1850年初次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這期間,他經常上國家圖書館,開始熱衷於各項科學的新發現,同時系統地研究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為他想寫的科學小說積極准備詞彙。他在劇院里找到一個秘書的職位,陸續寫了幾出輕歌劇,還發表了幾個短篇小說和一部歷史小說《馬爾丹·帕茲》。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鍾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1863年,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赫茨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喀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出殯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編輯本段]【故事的特點】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佚名)

熱點內容
帶著兒子穿越到古代的小說 發布:2025-01-21 15:25:59 瀏覽:601
專門推薦小說的微博 發布:2025-01-21 15:16:43 瀏覽:773
斗羅大陸之絕世唐門同人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14:36:11 瀏覽:825
金庸武俠小說斗酒僧 發布:2025-01-21 14:36:10 瀏覽:606
短篇英語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21 13:56:06 瀏覽:108
仙俠類古言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1-21 13:04:54 瀏覽:807
游戲競技言情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1 12:16:59 瀏覽:826
科幻小說寫作禁忌 發布:2025-01-21 11:57:42 瀏覽:215
古言穿越短篇小說完結 發布:2025-01-21 11:57:41 瀏覽:734
多肉的古代言情穿越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11:45:15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