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寫兩個世界

科幻小說寫兩個世界

發布時間: 2022-10-24 22:53:09

⑴ 最短的科幻小說續寫(作文)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這時,地球上最後一個人走向大門,問外面的東西:「你是誰?」「哈嘍!你好!我……我……我是時光老人,我可以進來嗎?」「不,你不是,你是誰?」那個人又問一遍。「我真是時光老人,你知道為什麼,你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嗎?」地球上最後一個人打開了門,並請時光老人坐下,他們倆聊開了:「為什麼?」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問。

「你知道為什麼你明明是一個性別的人,而你卻不知道你是男還是女?」時光老人接著問道。

「為什麼?」

「你知道為什麼你明明自己很難過,但自己卻獨自坐在房間里,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呢?」時光老人問。

「為什麼呢?」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問。

此時,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已經扶著時光老人,並給他背上靠了一個靠墊。時光老人接著問:「你知道為什麼你明明有親人,而現在卻不知道親人了?」

「為什麼?」

「你知道為什麼你是一個國家的人,而現在你卻不知道你屬於哪個國家的人了呢?」

「為什麼?」

「你知道……」這次,沒等時光老人說完,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就說道:「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快解釋,少跟本姑娘磨嘴皮子,我的耐性是有限的!」

「親愛的,你是多麼的棒啊!你已經解釋了倆個問題了!」時光老人笑道。

「那兩個啊?」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問道。

「1.從你的沒耐心和你說的『少跟本姑娘磨嘴皮子!』證明你是中國人。2.從『本姑娘』中,能證明,你是女的。」時光老人解釋道。

「沒錯,你說對了,我想起來了,我是女的,我是中國人!可就算你知道了,你也不要自作聰明嘛!」

「我告訴你,最初的中國,是帝國主義欺凌的焦點,那時,八國聯軍:日、俄、美、德、法、意、英、奧都在中國的土地上:殺人放火、把中華不計其數的珍貴歷史文物、個朝代的名人書畫、金銀祭祀禮品、珍寶古董通通寶物,能拿的拿,不能拿的都被炮車碾碎。這樣野蠻的掠奪,整整進行了一個星期!為了掩蓋他們的強盜行徑1860年10月18日,喪心病狂的侵略者3500人在中國的北京圓明園中放火。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北京的圓明園就是這樣燒成一片廢墟。你應該知道,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的恥辱,清政府的無能,國家的弱小,這樣就要被侵略者欺負!而現在,中國人並不知道,抗敵期間,一個蘋果,人們都讓來讓去的,而現在,中國人都不稀罕一個蘋果,只認錢。嘴上說的好:『我愛黨,我愛黨!』可不管從他們的行為、語言,都表現出對黨的不尊重。哎!話說狠點兒,世界滅絕,人類完全就是活該!」

「是嗎?中國的屈辱史我都知道!你又在自作聰明!」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無奈又不在乎地說道。表面上看去,她沒有一絲慚愧之情。

「什麼?你知道啊!不早說,害得我白費口舌。」時光老人說。

「我平時都很珍惜時間呢!」地球上最後一個人說。

「對!這就是你為什麼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的原因。」時光老人興奮地說。

「哦,是這樣啊!我知道了。」地球上最後一個人說。

「因為,懂得珍惜生命的人,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活到現在,知道嗎?」時光老人說。

「我的家人呢?我的朋友呢?他們都不見了,這個世界也完了。」世界上最後一個人搖著頭沮喪地說。

「不,不,你想錯了,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後一個人,你還有希望的。」

「是,我正在想這些,我又回答了你的一個問題,對吧?」世界上最後一個人不耐煩的說。

「沒錯,你很聰明,你此時此刻正在想你的家人,那麼我就告訴你……」

「你不用說了」,世界上最後一個人打斷時光老人的話,「我都知道!所有的人因為不珍惜時間,所以惹惱了上帝,你只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那些珍惜時間的人,而在這些珍惜時間的人中,你只會讓一個人留在這個世界裡,留在這個地球上,而這個人偏偏就是我,對吧?!而其他人……其他人,已經分別到了其他兩個世界,好人也許會上天堂,而壞人則會下地獄,為什麼?在一個小時之前,一切都是正常的,我正和家人在一起逛街,可突然,我眼前一黑,睜開的時候,就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我還正納悶兒這是怎麼一回事,可當我知道這件事可怕又嚴重的後果時,我才明白,一切都已經晚了,才感覺腦子一片空白。」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傷心地說。

「對,對。你叫什麼名字?你很有趣啊!」時光老人問。

「有趣?哼,我叫『珍惜』。」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回答。

「剛才你已經把第一個問題回答的很完整了,看來你已經從失去親人痛苦之中掙扎出來了,那我的問題你也全都明白了,你終於清醒過來了。」時光老人點著頭說。

「時光老人?時間……」珍惜小聲喃喃道。

「你怎麼了?珍惜?」時光老人問。

「如果,時光能倒流的話……嘿嘿。」珍惜用詭異的笑看著時光老人說。

「你什麼意思?你不會想利用我讓時光倒流,好讓一切事物都改變吧?」時光老人站了起來,害怕地說。

「你還真有這個本事啊!我才沒你說的那麼恐怖呢,我就改一點點,求你了!」珍惜懇求道。

「不行不行!上帝只是讓我按正常時間走,千萬不能突然放快或倒流,再說了,你的家人去世了,跟我有什麼關系?不行不行!」時光老人不情願地搖著頭說。

「那又怎麼樣!懲罰人類,讓世界上只剩下我一個人,對你們有什麼好處?」珍惜生氣的對時光老人吼道。

「別生氣,別生氣嘛!一點點都不行!上帝不準許的!」時光老人急了。

「沒能力的老頭子!還時間老人呢!」珍惜說道。

「咳咳……誰說的,我可是我是人見人愛,鬼見鬼愛,誰見誰愛宇宙無敵超級天才,無所不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感天動地,諸葛亮見我低頭,鼎鼎大名,大名鼎鼎的時光老頑童!」

(想看後事如何,請等下回再寫)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科幻小說的發展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雖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科幻小說的主題略有不同,但主要描寫的都是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1《泰坦的海妖》 科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馮古內特的這部經典之作不可否認的是受道格拉斯·亞當斯的影響。英國作家格雷漢姆格林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這本小說以天馬行空的想像,講述了來自於遙遠星系的另一個智慧文明傳遞信息的故事。

2《網路殺神》丹尼爾·史瓦雷茲(Daniel Suarez)(台灣譯本)

賽博文化的又一部經典之作。由科技驚悚小說界的新舵手丹尼爾·史瓦雷茲在2002年創作。講述的是電腦即可如何通過網路進行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本書是丹尼爾的處女座,但書中所提到的技術現如今不僅存在而且正被我們每個人使用者通過網路進行血腥獨裁!

3《阿伏伽德羅集團:奇點瀕臨》威廉·黑德林(尚無譯本)

如果你是一個賽博文化愛好者,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故事講述的大致是一個年輕人收到一封看似普通的電子郵件,由這封郵件引發的故事顛覆了一個黑暗組織。

4《潘多拉之星》彼得·f·漢密爾頓 (尚無譯本)

天文學家達德利探測到一顆恆星消失一千光年之外,出去找出發生了什麼。彼得·f·漢密爾頓 也是當代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的《基因疑雲》為科幻迷所熟知。

5《基地》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基地》“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65年獲得了雨果獎最佳歷史小說系列。電影《僵屍啟示錄》的編劇 Brooks Peck曾稱贊這本書為“恢弘史詩般的科幻小說之一“。

6《我,機器人》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阿西莫夫的又一力作,後來經改編搬上大熒幕,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器人》。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對於愛好科幻小說的諸君來說,應當屬於久遠的回憶了吧。

7《沙丘》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托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一樣無人可以動搖。在《沙丘》藝術中赫伯特營造了一個細致入微的想像世界。他在1965年復雜的背景下創作了一部融合政治、經濟、宗教、科學、哲學、文化的曠世奇作。

8《環形世界》拉里·尼文(Larry Nivel)

200歲的路易斯帶著20歲的凡人特拉還有兩個外星人探索一段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環形世界“Ringworld”。尼文這本備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舉為他贏得了星雲獎、雨果獎和軌跡獎三座獎杯,被公認為硬科幻的經典之作。

9《接觸》卡爾•薩根(Carl Sagan)

卡爾•薩根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物理家家,世界頂級硬科幻作家,創作了許多很有影響力的短中篇科幻小說,《接觸》是他唯一的經典長篇科幻小說,在科幻小說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這本小說還曾在1997年被搬上大熒幕,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時空鏈接》講述女科學家尋找外太空智慧文明的故事。“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的話就太浪費空間了”就是卡爾•薩根的名言,也說明了他是搜尋地外生命的支持者。

10《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互聯網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1968年,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大熒幕,甚至《星際穿越》里很多情節都參考過這部經典電影。

11《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傳奇人物,在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獨樹一幟。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獎是美國科幻界的主要獎項之一。

其盛名也是經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包括《銀翼殺手》、《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12《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史無前例的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2013年《安德的游戲》也被搬上大熒幕,講述天才少年的故事。

13《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以為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才作家。2005年《銀河系漫遊指南》由迪士尼投拍搬上大熒幕,首映周即成為當周北美票房。

14《神經漫遊者》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

這本小說催生了《黑客帝國》,作者威廉•吉布森是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朋克文學之父。這部《神經漫遊者》是吉布森的處女座哦!本書也獲得了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在內的科幻小說大獎。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得獎紀錄。吉布森的另外一部小說《差分機》是“蒸汽朋克”小說的鼻祖。

15《海伯利安》丹·西蒙斯(Dan Simmons)

看過《三體》的書迷們大概都聽說過《海伯利安》啦!這本書名出自於詩人約翰·濟慈的同名長詩Hyperion。故事講述了朝聖路上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陰冢(Time tombs)的朝聖者,在路上分享彼此過去的故事。

作家傑拉爾德瓊斯在《紐約時報》評論這本小說:“西蒙斯創造了一部關於一個自我毀滅的銀河文明最後末日的巨著”。

16《1984》喬治·奧威爾

《1984》、《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並稱“反烏托邦”三部曲,100年前看喬治如何預言20年前的1984的。

17《世界大戰》H·G·威爾斯(H. G. Wells)

威爾斯這部發表於1898年的科幻小說,被斯皮爾伯格搬上大熒幕。小說對外星人的外貌特徵進行了直接描寫,這也成了後來20世紀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一大特徵。
不可錯過的10本經典科幻小說分享:
1.《編碼寶典》

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很長,內容也非常豐富。它有近1000頁,而且是大開本。這書一定有五十萬字,”游朝凱(Charles Yu,美籍華裔作家)說道。

2.《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 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難相信人們從沒真的讀過這本書――但是 Pat Cadigan(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書的作者)說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認為要不從電影里要不從 Syfy 頻道的迷你劇里已經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過”《沙丘》,讀過前傳和後傳,但是從來沒有真的閱讀過原版。“不是件容易 事,”Cadigan說,因為它既深厚又復雜。但如果你只讀過這部傑作的外延或改編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這是一次“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完 全領略的全沉浸式的體驗”。

3.《萬有引力之虹》

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德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一個有點奇怪。我們為這篇文章聯系過許多作者,因為《萬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裝讀過的書――然而他們都承認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讀過。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讀完過《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等待讀者們為結尾處漂亮的螺旋式設計捧腹,而現在他開始想不明白了。我自 己就讀過五次開頭。”Paul Cornell(漫畫Saucer Country還有即將出版的小說London Falling的作者)說道。

所以像他這樣厲害的類型作者都失敗了的情況下,為什麼你還應該讀《萬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說起碼這書的某些部分他們可以感到相當充實地讀下去。 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這是一部可以與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說,曾經是普利策獎的有力競爭者,它糾纏不清而復雜萬分,既出 格又晦澀又離題(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隨後就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欽領獎。”另外將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結合,這也讓Pat Murphy喜歡:“我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覺,以及它於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製造混亂的潛力。”也許有天她會讀完――或者也許她將堅持自己對這 本書的想像。

4.《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部經典的主題是哈里・謝頓以及一個偉大星際帝國的衰亡。

Cornell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小說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 的經典作品。”盡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只 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5.《大魔法師》

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John Shirley說(他最近的作品是兩本選集A Song Called Youth和Everything is Broken)。但這絕對物有所值,他接著說:“這部吸引人的、想像豐富的、偉大的奇幻作品有點像舌頭和什麼歪曲的東西同時貼在頰上的感覺。這也是奇幻界 里出產過的最好的散文作品。然而其實它本身並不很在意奇幻這個標簽,除了某種程度上是絕對富有深意的。而且還全然明白存在的荒誕性。也許有點像James Branch Cabell。”

6.《1984》

喬治・奧威爾

給了我們“新話”和“老大哥”的反烏托邦經典。

“我覺得很多人都假裝他們已經讀過了奧威爾的《1984》然而實際上沒有。它是如此風行於世的一個文化符號,以至於一旦有人提及它大家總會假定自己 知道別人在說什麼,”Christopher Moore(Lamb、Fluke和The Stupidest Angel的作者)說道。

他又接著說:在這樣一種我們對信息自由和隱私做出種種假定的文化之中,我認為,《1984》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更加突出。它很好讀,而且在它直接而確 切的文本中能感到一種真實的人性。自從它出版以來,很多反烏托邦題材的書和電影都以它為靈感來源,所以我覺得你閱讀它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

7.《最後和最先的人》 《造星者》

奧拉夫・斯塔普雷頓

1930年代創作的兩本預言性的作品,探索了深遠的星空和遙遠的未來。

Rudy Rucker(最近的作品是Jim and theFlims以及一本自傳Nested Scrolls)評價說,這是兩部談論的遠比讀的要多的奠基性的科幻經典。情況就是,每人的書架角落裡都有一本翻爛的斯塔普雷頓平裝書,他們可能鑽研過但 卻沒有一本一本讀過。“由專業哲學家寫就的奇妙的、預言性的科幻作品,萌發了後來作品的所有想法的種子都包含在這兩本書里了,”Rucker說。

8.《漫長的明天》

雷・布拉凱特

這部1955年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核戰爭之後,其作者是《帝國反擊戰》的編劇之一。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人把它列入偉大美國科幻小說之列――大概是因為那些說自己讀過這書的人都根本沒有讀過,”Nicola Griffith(Ammonite和Stay and Always的作者)說。“開篇的三分之一讀起來好像美國神話版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堅定、韻律優美、不容妥協。”

Griffith又說:這本是一部“教育小說”(Bilngsroman),卻因為布拉凱特的巨大野心,她選擇了核毀滅的廢墟地球作為故事背 景。她的目標是不會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最好的嚴肅科幻小說。在1950年代,這本書一定把它的讀者們像襪子一樣從里朝外翻了個個。假如我發現年輕的卡爾・ 薩根受了這本書的關鍵影響,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薩根主義的種子:進行太空開發的國家將特別罕見,因為在逃脫本行星重力之前他們就會朝向毀滅發展――不夠 完美;布拉凱特是她所處時代的造物,繼承了核威懾時代所有文化上的問題――然而也是此類型里一步驚人的跨越。

9.《達爾格倫》

塞繆爾・德拉尼

這部不能繞過的小說講述了一座隔絕而奇怪的美國城市Bellona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芬尼根的守靈》。我也沒有讀過,”Nick Mamatas用想像中的科幻迷的口吻說道。(Mamatas最近的作品是The Damned Highway: Fear and Loathing in Arkham)

“《達爾格倫》保持著紀念性的成就,”Jeff VanderMeer(Finch的作者,The Weird的編輯之一)說道。像《萬有引力之虹》一樣,這部小書需要讀者做大量的功課,“而閱讀的時候我們好像不會在意做功課,”VanderMeer 說。《達爾格倫》“顯示了巨大野心、情感、智慧以及技術能力的組合,”而且它站在了最高峰,遠遠超過“這個領域內的傳統認知”。

10.《無盡的玩笑》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一本相當長的、寫滿腳注的書,講述了Incadenza一家的故事,還有一部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電影,還有網球。

Mamatas提議將這本書列入這個單子,因為人們總是談論它,把它放在書架上,用它巨大的書脊告訴別人他們有多聰明。但很多人大概看了看那些腳注 然後就放棄了。真的是很丟人――《無盡的玩笑》是一本才華橫溢而內容豐富的書,而且也非常好玩。它的腳注都非常好玩,而且對故事的闡述是不可或缺的。另 外,《無盡的玩笑》讀起來很像一本厲害的偵探小說,因為在書的一開始你就會目睹Hal Incandenza的悲慘命運,而不得不在之後的閱讀中弄明白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過"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的人還關注了:

1. “科幻小說”英語怎麼說

2. 讓人腦洞大開的書籍分享

3. 有關愛情的短篇故事

⑶ 科幻小說的劇情

有一群人,活在我們身邊,但我們不知,因為他們生活在這個空間的空洞中,有一天,你發現了他們,找的了你的所愛,但他們也看不見你,你有一本在地下室發現的筆記本,
,兩個世界都可以看見,你便用它和那人交談,方知她的世界充滿了神奇,而且你可以在月光下來到她的世界,一個以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世界,但你也發現,這世界正面臨著來自你的世界的科學家的破壞......

⑷ 熟悉的陌生人

或許跟很多人的想像不同,外星人並不是一個 歷史 悠久的概念。在古代世界,地球上的不同地域產生了許多古老的文明。而這些文明卻都有著極其類似的宇宙觀。簡而言之,就是「三界說」:天空和群星是眾神的居所,大地之上是人世凡間,而地下則是幽冥鬼府。在這種宇宙觀的指引下,即便真有天外來客,也是神明,而非外星之「人」。

直到近現代科學、尤其是天文學創立之後,人類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居住的這個星球不過是圍著太陽旋轉的一個普通行星而已。16世紀,義大利人布魯諾來到英國,這位後來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的科學家在牛津大學的講壇上,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宇宙中有無數個太陽,也有無數個地球,圍繞著它們各自的太陽運轉。這些地球也和我們的地球一樣,他們都是居住著生物的世界。」這或許是近代以來,對於外星人存在假說的第一次科學論證吧!

1877年,義大利米蘭一位名叫喬范尼•夏帕雷利的天文學家在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的時候,發現火星表面上鋪遍了極細的直線所構成的網狀系統,很像是「溝渠」。後來,夏帕雷利將他的發現撰文發表,但在這篇文章轉譯成英文時,翻譯者誤將「溝渠」翻譯成了「人工運河」。一時間,發現火星人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當時全球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話題。

1895年11月,德國 歷史 學家拉斯唯茨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小說《在兩個行星上》。小說中描繪了一支火星人探險隊的先遣部隊來到地球,在北極上空建造了太陽能空間站,並以此為基礎在地球上建造了科考基地的故事。拉斯唯茨筆下的外星人「頭部較大,頭發的顏色很淡,近乎白色,眼睛閃光,目力敏銳。」而且,他們有著比地球人高得多的道德水準,沒有任何本能和慾望。作者事實上藉此抒發了自己心中的烏托邦世界理想。

同在這一年,在海峽對岸的不列顛島上,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兩個世界的戰爭》開始連載。在這部小說中,火星人變成了凶惡的入侵者,人類竭盡所能,也無法擊敗他們。但最終,地球上的小小病毒扮演了這些火星悍客的終結者。

1938年10月30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萬聖節劇的形式在空中水銀劇場中播出了改編自這部小說的同名廣播劇。由於效果太過逼真,很多在節目開始後才打開收音機的聽眾,誤以為真的發生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事件,導致了全美范圍內的大恐慌。據普林斯頓大學事後的調查,當天約有600萬人收聽了這個廣播節目,其中至少有120萬人信以為真。甚至有驚慌失措的羅得島居民打電話給電力公司,要求「關掉電燈!讓外星人找不到這座城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後來不得不為此向聽眾致歉。這是有案可查的第一次因為「外星人」而引發的大騷動。而在1947年7月,發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所謂「羅斯韋爾事件」,更是讓外星人成為公眾輿論領域的爆炸性話題,以至於觸發了綿延至今的「外星人文化」。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外星人逐漸成為了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題材類型之一。在這些作品中,外星人的形象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神明型和惡魔型。前者的代表是科幻電影《地球停轉之日》中的想要引導人類解決冷戰和環境污染等生存危機的外星人,後者的代表則是《星船傘兵》中嗜殺成性的蟲型外星人。

不過,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外星人在科幻作品中的形象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E.T》中出現了溫和靦腆的小外星人E.T的形象,這讓觀眾們第一次感到,外星人未必各個都是張牙舞爪,「他們」或許跟我們一樣,能夠通過彼此的心靈溝通,消除隔閡,彼此合作。

到了九十年代,人類與外星人的關系再度緊張起來。不過,經過了幾十年的不懈「斗爭」。人類已經獲得了與外星人對抗的資本。要知道,無論是威爾斯筆下《兩個世界的戰爭》,還是在《地球停轉之日》里,外星人都是無敵的存在,任何人類武器都無法傷其分毫。但是,到了九十年代羅蘭•艾默里奇導演的《獨立日》中,人類已經能用制式武器消滅外星侵略者。後來的《變形金剛》、《洛杉磯之戰》、《超級戰艦》等科幻影片都延續了類似的情節設計。這一方面體現了人類的某種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隨著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人們對於科幻故事中科學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相比之下,在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筆下,外星人則以更加豐富的形象展現於世人面前。在其創作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著力描寫了兩類外星人,一類是以外星侵略者的面貌出現的三體人,另一類是能夠以宇宙規律作為武器進行戰爭的神級文明。可以說,劉慈欣筆下的外星人是將科幻藝術史上最經典的外星人形象,以中國人的視角進行了重構,從而讓外星人的藝術形象得以升華。

相比之下,崔馨予和趙遠寧在他們的小說《地球人的淚滴》中描繪的外星人形象更加接近於傳統科幻作品,但他們更加強調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沖突本有機會避免,而要避免沖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溝通交流。

外星人作為經典科幻形象已經有一百多年的 歷史 。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人類幾乎不可能是這個龐大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但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經得起科學檢驗的證據證明,曾有外星人造訪過我們的地球。除了繼續等待之外,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堅信只有當人類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的時候,我們才會有足夠的信心面對外星訪客的來臨!

(本文刊載於《知識就是力量》2017年第9期)

⑸ 找一部科幻小說主角喝醉酒在家裡穿越到另外一個世界,然後被魚人追殺,再以後可以經常穿越兩個世界

恐怖都市!!

⑹ 求一部科幻小說

安德的游戲
安德系列很不錯
簡介

作者:【美】奧森·斯科特·卡德

譯者:李毅

ISBN:7-5364-5326-4/I·38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字數:250千字

頁數:327頁

【圖書簡介】

可怕的外星怪物――蟲族越來越嚴懲地威脅著地球,可是地球各國卻把大量金錢和物資花在為小孩子在太空修建游戲基地上,並不斷挑選年幼在孩子前往其中進行各種對抗游戲。游戲的難度不斷被加大,不斷有人被淘汰,教官有意孤立成績突出的人,優秀的學員不擇手段、拚命競爭……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挑選出一個心理狀態最穩定、神經最強悍的孩子。地球當局將賭注押在了這個最終的游戲天才身上,此人將獲得地球遠征艦隊的指揮權,與蟲族展開決戰。 安德·維京成為了這個游戲天才,但是,大決戰以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方式開始了……

【作者簡介】

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1987年,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

卡德生於華盛頓州里奇蘭,在猶他州長大,分別在楊百翰大學和猶他大學取得學位,目前定居於北卡羅萊納州。卡德堅信小說具有教化意義,應該向讀者傳遞積極上進的信息。「安德」系列小說便充分反映出作者的這種觀念。這個系列還包括《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等。

【相關書評】

奧森·斯科特·卡德和他的《安德的游戲》

姚海軍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一個深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同時也深得各類評獎委員會的青睞。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杯。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

卡德熱衷於描寫少年天才,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虛構的人物也是他自己的影子。安德、納菲……他們在卡德想像的世界中建立奇勛,而卡德自己則在對承載他們的世界的建構中創造奇跡。處女作短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77)不僅使卡德獲得了雨果獎提名,更為他贏得了坎貝爾獎的最佳新作者獎——除了卡德,似乎再沒有誰獲過如此殊榮;而短短數年之後,卡德的長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85)和緊隨其後的續集《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便連續兩年包攬了「雨果」、「星雲」這兩大世界級科幻獎,創造了科幻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跡。

在長篇版《安德的游戲》之前,卡德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但他在那一階段的榮譽卻來自於短篇創作。從1977年到1985年,卡德共有五個短篇獲得了雨果獎或星雲獎提名。

1985年是卡德作家生涯的重大轉折點。憑借《安德的游戲》,卡德一舉成名,從此躋身於一流長篇科幻小說作家的行列。

卡德是個精明的作家,從不浪費任何有價值的科幻點子。他擅長將一本小說作為一個想像世界的基礎,從而去創作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傳奇故事,這種狡猾的作法加上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卡德的世界呈現出立體的真實質感。在迄今為止卡德出版的45本長篇小說中,屬於系列小說的就有29部之多。

顯然,以《安德的游戲》為龍頭的「安德系列」是卡德最重要、同時也是部頭最多的系列小說。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部外,這個系列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屠異》(Xenocide,1991)、《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1)和《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在內的七部曲,而它的第八部作品也即將於今年年底面市。

卡德已經開創了七個系列,其中「安德」系列是最有潛力的一個,我們現在仍看不到它終結的跡象。而在他已經結束的系列中,由《地球的回憶》(The Memory of Earth,1992)、《地球的呼喚》(The Call of Earth,1993)、《地球飛船》(The Ships of Earth,1994)、《失控的地球》(Earthfall,1995)和《地球的新生》(Earthborn,1995)構成的「回家」五部曲是卡德最受歡迎的系列小說。這個系列的前三部故事都發生在一顆名為哈莫尼的殖民地星球上,而地球早已毀於四千萬年前的一場核戰。一台名為「超靈」的超級計算機中止了人類的進化,控制著哈莫尼星的一切,但千萬年的光陰已經將這個旨在引導人們遠離戰爭的超級計算機推到了「生命」的終點。「臨終」前,「超靈」召集組建了一個由少年納菲等人組成的、結構類似於家庭的組織,他們被賦予超能力,重返地球。這個系列的後兩部順理成章地從外層空間轉回了地球。從宇宙歸來的人類後裔驚訝地發現,原生地球人已經分化成了飛人、樹人和地人;同時,擁有超能力的納菲和他的哥哥艾爾馬克的沖突也最終達到頂點。

卡德近期的獨立長篇也很出色,例如《歷史記錄:哥倫布的救贖》(Pastwatch:The Redemption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996)就讓人浮想聯翩,小說中,時間旅行者試圖阻止哥倫布發現美洲——至少阻止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後回到歐洲。

所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小說都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說,它們奠定了卡德在科幻界的重要地位。雖然他沒有改變科幻小說的整體風格,但卻展現了當今科幻小說的靈活多變。卡德將宗教融於科幻小說的方式為科幻小說帶來了新面貌。卡德的重要性在於他的觀念,在於他的寫作技巧。他那明快而開放的文字,成功地擴展了我們的思想。

《安德的游戲》的科幻內核是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卡德在為《安德的游戲》所作的前言中稱,他腦中的這一設想出現在他16歲的時候——1967年。十年後,卡德根據這一設想寫了一個同名短篇,並得以在本·博瓦任主編的科幻雜志《類比》上發表。本·博瓦曾斷言,安德的故事將成為卡德作家生涯的基礎。而今天,卡德在安德系列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確用事實驗證了本·博瓦的先見之明。

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在1967年,甚至是1977年,還披著強烈的科幻色彩,可是到了1985年,卡德將之應用於長篇版《安德的游戲》時,日漸興起的計算機技術卻已經使它的神秘性大打折扣。卡德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它對一部科幻小說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但是卡德巧妙地將小說的重心放在了安德的成長上。顯然,他對少年人心中特有的英雄夢瞭若指掌,對讀者心理的恰當把握加上嫻熟的敘述技巧,徹底改變了小說在構思上的劣勢。結果,就像很多成長小說一樣,安德接受考驗的每一步都緊緊牽系著讀者的神經,最終《安德的游戲》獲得了比它的藍本短篇更輝煌的成功。

卡德出生於一個摩門教家庭,其創作深受摩門教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個人和團隊的命運息息相關,而主人公往往擁有上帝一般的感召力和洞察力,掌控著世界的未來。安德就是一個典型的卡德式的英雄。他從小就對空間定位有著超常的敏銳感覺,被軍隊從家中帶走,接受殘酷的訓練,他不斷戰勝自我,讓自己在各種挑戰面前都立於不敗之地。安德最終贏得了那場戰爭游戲,但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徹底毀滅了一個外星種族。

《安德的游戲》是一個殘酷的、充滿驚奇的故事。負責挑選和訓練地球艦隊統帥的教官們從來不給安德公平的機會,甚至任由他的生命受到野蠻隊員的威脅;而人類與蟲族的戰爭竟然以那樣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得到了了結。安德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意外,而所有這一切一經解釋都會成為必然。畢竟,安德所承擔的是整個人類的命運。

耐人尋味的是:安德成了地球的救世主,但他卻再也無法返回那藍色的家園——那裡已經變成了他邪惡哥哥的屬地,在地球人的眼中他變成了惡魔。安德只有和他的姐姐一起,占據被他無意中親手毀掉的蟲族的世界。安德保持著他閃光的人性,但世事的發展卻對此做出了非常強烈的諷刺。

《安德的游戲》以刪節版的形式在《科幻世界·增刊》發表時,受到了讀者狂熱追捧,今天我們出版的這個單行本是它的完整版。我相信你會喜歡這本書。而來自這本書本身的最新消息是:美國華納兄弟正准備將它與它的續集《死者代言人》搬上銀幕,卡德親自撰寫劇本,而執導本片的將是曾執導過《空軍一號》、《完美風暴》、《從深海出擊》等大片的國際級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 美國《書評周刊》

感人至深的小說。情節出人意料,又事出必然。主人公安德·維京真切可信,活脫脫是個少年拿破崙,可親可敬,有時又令人生畏。

☆ 美國《圖書周刊》

扣人心弦的太空傳奇,對窮兵黷武思想的尖銳抨擊。

☆ 美國《軌跡》

這場游戲火爆熾烈,高度緊張。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書中的外星種族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本·博瓦

在這部小說中,卡德充分滿足了讀者的預期——而且大大超過了這種預期。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吉恩·沃爾夫

卡德深切理解人類的生存環境,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其表達方式也達到了完美的層次。

解讀: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

3.《屠異》(Xenocide)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

這是以出版順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閱讀順序排列,則個人建議為1、5、6、2、3、4,因為這是以時間順序為排列的。

《安德的游戲》的故事背景是人類步入太空時代,但卻在短短數十年間遭到一種外星智慧生物——蟲族(bugger)的兩次襲擊,史稱「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

在「第二次入侵」中,人類的主力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然而一個名叫梅澤·瑞克漢姆(Mazer·Rackham)的指揮官僅靠一支小艦隊竟奇跡般的消滅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蟲族艦隊,從而挽救了人類。

現在八十年過去了,人類將面臨「第三次入侵」,而人類唯一的取勝之道是再次出現一個梅澤·瑞克漢姆式的天才指揮官。國際艦隊的高官們深知此道,他們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天才兒童送到太空戰斗學校,希望能培養出一個理想的指揮官,但數十年的努力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幸運的是,就在最後的十年間,太空戰斗學校的校長格拉夫上校(Graff)似乎找到了最後的一線希望——一個名叫彼得·維京(Peter·Wiggin)的天才兒童出現在他面前,格拉夫幾乎已經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他所要尋找的目標,然而經過幾年的觀察,格拉夫發現彼得雖然還是個幼兒,卻已經表現出極其邪惡殘忍的天性。於是他勸維京夫婦第二胎生個女孩,希望她擁有其哥哥同樣的智慧而天性較為溫和。在這種情況下,維京家的二女兒瓦倫苔·維京(Valentine·Wiggin)誕生了,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女孩太柔弱太善良了,與她的哥哥恰成兩個極端,同樣不適合成為指揮官。

維京夫婦被破例允許生第三胎(當時的法律規定每對夫婦只能生兩胎),於是維京家的「小三子」(Third)出世了,他果然如預期般在性格上是彼得與瓦倫苔的混合體。他的本名叫安德魯·維京(Andrew·Wiggin),然而他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安德·維京(Ender·Wiggin),因為他的姐姐瓦倫苔自小如此稱呼他,無論如何對他即將扮演的角色來說,這個名字似乎是個好兆頭,他也許正是這場戰爭的「終結者」。

安德無疑是天才中的天才,然而他是否能成為格拉夫理想中的指揮官仍待考驗,而對此格拉夫比安德更為緊張,因為他知道已經沒有時間再選擇下一個候選人了,成敗在此一舉。

於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卻關繫到整個人類命運的戰爭在太空戰斗學校悄悄地展開了……

安德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能否成為理想的指揮官,人類的救世主?彼得與瓦倫苔的天才在地球上是否會被埋沒?蟲族為什麼會和人類開戰?」第三次入侵」的真象又是什麼?既然是一場關繫到人類生死存亡的戰爭,為什麼會被稱為「安德的游戲」?

看完這本書,你將會獲得滿意的答案。

第一章 老三

「我用他的眼睛來觀察,用他的耳朵來聆聽,我告訴你他是獨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於我們要找的人。」

「這話你已經對他的哥哥說過。」

「由於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經被測試過不符合需要,但這和他的能力無關。」

「他的姐姐也是這樣,我很懷疑他會不會也是這樣,他的性格太過柔弱,很容易屈服於別人的意願。」

「但不會是對他的敵人。」

「那麼我們怎麼做?將他無時不刻的置於敵人之中?」

「我們沒有選擇。」

「我想你喜歡這孩子。」

「如果蟲族得到他,它們將會發現我會是他最親密的叔叔。」

「好吧,畢竟我們在拯救這個世界,再用他做一次實驗吧。」

監視器里的女人溫柔地說:「安德,我想你已經對這個可怕的監視器厭煩了,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今天我們要把它拿掉,相信我,一點都不會痛的。」

安德點點頭,不痛?說謊吧,他想。當大人說不痛的時候總是會痛的,他很清楚。有時候謊言比真話更加可靠。

「你過來坐在這兒,安德,坐在檢查台上,醫生一會就來看你。」

監視器關閉了。安德試著想像這個小儀器從他的後頸上被拿掉後的情形,以後在床上翻轉時就不會壓著脖子,在洗澡時也不會感覺到刺痛了。而且從此以後彼德也不會再恨我了,我要回家讓他看看,我和他一樣,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了。這倒不壞,他會原諒我比他晚一年拿掉監視器的,我們將會成為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但不會是朋友,決不會,彼德太危險了,我們不是敵人、不是朋友,只是兄弟。當他想玩太空戰士打蟲族游戲時,或許我會不得不陪他玩,或許我可以去看看書。

但安德很清楚,即使他這樣想,彼得也不會放過他的。當彼得陷入瘋狂狀態時,他的眼裡含著某種東西,不管何時安德看著他的眼神,就知道彼得是不會放過他的。安德彷彿又聽見彼得在喊,我在彈鋼琴,安德,來幫我翻樂譜,哦,這個戴著監視器的小子忙得顧不上他的哥哥了?還是他太聰明了?來殺死蟲人吧,太空戰士安德?不,不,我不需要你的幫助,我會自己做,你這個雜種,你這個多餘的雜種!

「不會用很長時間的,安德。」醫生說。

安德點點頭。

「它是很容易拿掉的,不會有感染,不會有傷害,但會有一點癢。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失去了某些東西。你可能會尋找一些你找不到的東西,你不知道你在找什麼,我告訴你吧,其實你要找的就是監視器,它不在了。過幾天這種感覺就會消失的。」

醫生在安德的後頸上拔弄著,安德突然感到一種劇痛,好象有支針從他的脖子一直到肚子,他的脖子在抽筋,身體向後強烈地彎曲,頭撞到了床,他感覺到雙腳沉重,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抓得生痛。

「護士!」醫生大叫,「快來幫忙!」有個護士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幫他放鬆這些肌肉,把那個遞給我,快!你還在等什麼!」

有個東西插入他的手中,安德看不到那是什麼,他跌下了檢查台。「抓住他!」護士尖叫著。

「把他固定住。」

「你來吧,醫生,他太強壯了,我抓不住。」

「不要全壓上去,你會弄死他的!」

安德感到有支針插入後頸,很痛,他的全身無處不充滿劇痛,他的肌肉慢慢的松馳了下來,現在他可以大聲的哭出聲音來了。

「你感覺怎樣,安德?」護士說。

安德說不話來,他們把他抬上了桌子,檢查他的脈搏和其它一些他不明白的事情。

醫生的聲音有點發顫,「他們把這東西放進這孩子的身體有三年了,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麼?我們可能會弄死他的,難道他們不清楚?我們可能會使他變成植物人的。」

「麻葯什麼時候失效?」護士問。

「把他留在這至少一小時,看著他,如果他在十五分鍾內還不能說出話來,立刻喊我。我們可能會永遠傷害他的,他又不是蟲人!」

在下課前十五分鍾,他回到彭小姐的課上,但腳步還是有點不穩。

「你還好嗎,安德?」彭小姐問。

他點點頭。

「你病了嗎?」

他搖搖頭。

「你看起來好象不舒服。」

「我沒事。」

「你最好坐下休息一會,安德。」

他走向他的位置,但突然停了下來,想著:我在找什麼?我想不起我在找什麼了。

「你的坐位在那。」彭小姐說。

他坐了下來,但感到還需要一些什麼東西,一些他不見了的東西。我會找出來的,他想道。

「你的監視器呢?」坐在他後面的女孩輕聲說。

安德聳聳肩。

「他的監視器沒有了。」她小聲地對其它同學說。

安德摸著自己的後頸,那兒有一塊綳帶,監視器不在了,現在他和其它人一樣了。

「你把它洗掉了?安德。」坐在走廊對面的那個男孩問。安德想不起他的名字,彼得?不對。

「安靜,史蒂生。」彭小姐說,史蒂生傻笑著。

彭小姐在講授乘法,安德在他的電子桌上亂劃,他畫了一座巨大島嶼的輪廓,讓電腦從各個角度模擬出它的立體模型,彭小姐會知道他在干什麼,他沒在留心聽課,但她不會打擾他。他常常知道問題的答案,即使他沒留心聽課。

在他的電子桌上有一行字顯示了出來,它從屏幕的上端往下移動著,在它到達屏幕下端之前,安德就看清了上面寫著什麼——「老三!」(政府只允許每個家庭生育不超兩個的孩子,安德是經過政府特殊批准生育的第三個孩子,因此其它小孩都諷刺地叫他做「老三」——譯者注)

安德笑了,他是第一個懂得如何發送信息的人,即使這個發信息諷刺他的人用的也是他教的方法,他為此感到驕傲。作為一個「老三」並不是他的錯,這是政府的主意,只有他們有權這樣做——有幾個象安德一樣的「老三」可以有機會到學校上課?現在他的監視器已經拿下來了,這說明政府的這個實驗並未成功,他想如果早知如此的話,他們才不情願授權讓他出生呢。不知什麼原因,他的實驗似乎沒有成效,好象中止了。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有的關掉了電子桌上屏幕,有的倉促地往裡面輸入備忘錄,還有的往家中的電腦傳輸著作業或數據。有幾個學生在列印機上列印著東西。安德把手放在電子桌邊沿的小型鍵盤上,想著如果一個大人用這種小型鍵盤會是多麼的笨拙,當然他們用大鍵盤——但他們粗壯的手指怎麼能畫出精巧的線條呢?安德卻可以。他畫的線條非常精細,可以從屏幕的中心向邊沿繞七十九個圈。當老師在講授算術時,他就是這樣來消磨時光的。課堂上講的算術,他姐姐華倫蒂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教會了他。

「你沒事吧,安德?」

「是的,彭小姐。」

「你再不走就趕不上校車了。」

安德點點頭站了起來,其它的學生都走了,他們應該在等車吧。他的監視器不再壓著他的脖子,監視著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其他學生現在可以對他說他們想說的話,甚至可以打他——不會再有人監視著,也沒有人會來救他。戴著監視器的時候他不用懼怕這些事情,現在他倒有點懷念那個監視器了。

史蒂生還沒走,他雖然不是全班塊頭最大的,卻比安德強壯多了,而且他和安德從來就不咬弦。

「喂,老三。」

⑺ 經典小說《三體》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里的經典和奇葩,《三體》是少數讓我看到懷疑人生的一本書。我欣賞劉慈欣寫小說的吸引人的手法——懸疑和細節;我嘆服於他的想像力,可以創造出這么多的故事;這部小說裡面詮述的真理,則更是觸動到了我,給我無限回味,徹夜難眠。

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無疑是在那些充滿想像力的地方。

一是關於未來科技的無限創新。裡面出現了至少七個文明,七種高科技武器,地球的七個時代,十一維度的空間。像地下城、太空城這些未來化設計的城市我也有點沒有想到。更多的科技包涵了質子的展開、黑域、田園時代、無限光速、歸零者、創造小宇宙等等。這些精彩的設計當中,每一個科技都可以激發出無限的想像,都有自己的歷史,甚至都可以再出一本書,就像《球形閃電》。

二是裡面一環扣一環的邏輯鏈條,以及各處的隱喻。比如三體游戲,通過一層又一層地嘗試解開裡面太陽運轉的奧秘。章北海的父親與他的談話看似簡單,裡面卻隱藏著非常深的意思——你就是面壁者。那三個童話故事更是通過類似兒戲的情節推理,道出了當時最驚人的高科技秘密。而最後的未解之謎,也就成了人類死亡的原因。

三是故事的跌宕起伏。一開始受到三體人侵略信號,地球立刻恐慌起來,使用面壁計劃嘗試反擊。時間一轉,地球的科技已經發展到超越三體的地步了,面壁者都成為了笑話——直到末日之戰。後面還不斷地出現人類一會絕望,一會重拾希望的故事,直到最後人類幾乎滅絕。呵呵,不作死就不會死。

然而,這本書最核心的東西是宇宙真理——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法則基於兩條定律和兩個生命概念:

定律1:好死不如賴活著——生存是生物的第一需求。

定律2:生物呈指數級增長,但宇宙質量不變。

概念1:猜疑鏈。在雙方無法互相近距離溝通的情況下,無法判斷出對方是否善意,對方認為我是否善意,對方認為我是否認為他善意,等等。無限循環,無法擺脫。

概念2:技術爆炸。一個文明,一開始可能看上去很原始,但是一旦出現生命,科技可能會出現指數級提升,尤其是當收到外部刺激時,比如外星人入侵。

根據這個推斷出來的定律被比喻成一座黑暗森林,因此得名。在一個獵人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的黑暗森林裡,當一個獵人知道了另外一個的存在,由於對方大概率會對自己開槍(因為資源稀缺),所以最好的選擇不是跟對方交流,而是立刻對對方開槍,並掠奪他的資源。立刻是為了防止對方技術爆炸。而自己則隨時要做好藏身,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其他獵人發現。

在宇宙的尺度上,一種生物最好的做法就是歌者的名言:藏好自己,做好清理。把發現的所有生命消滅,這樣他們就不會先把自己消滅。

我對這本書有哪些收獲?

一、宇宙的真相——黑暗森林法則

放在宇宙上的角度,當一個星球上的生命發現其他生命時,他們無法確認對方是否有善意。對方也是一樣。這樣,彼此會互相形成猜疑鏈(誰都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消滅自己)。跟真實的黑暗森林不一樣的是,對方隨時有可能技術爆炸,在幾百年、幾十年裡就超越自己的技術,所以他們必須用最快速度將對方解決掉。

仔細思考一下,這跟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非常類似的,只有一個區別:在高級生命的角度,達爾文所謂的「天」是可以被他們自己改造的,所以宇宙進化論就是「物競物擇,強者生存。」

在這樣的標准下,現在人類的道德標准都不適用了。越理性的文明越占優勢。這就是為什麼三體文明比太陽系文明發展更快。

地球上的人為什麼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四點:1)由於所有人都知道對方在哪,可以互相交流(通過互聯網、朋友聯系等),所以不會產生猜疑鏈。2)法律。這個世界有警察、軍隊維持秩序,所以沒有人敢隨意消滅別人違反法律。3)為什麼警察、軍隊不會違法呢?因為最強的那些人都希望世界保持和平。這樣,大家才可以往建設地球這一個目標上努力。4)為什麼領導願意合作呢?最重要的,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資源是非常充足的。衣食住行工業科技等等的資源都用不完,新資源還在不斷被發現。

正是這個基礎條件下,地球沒有成為黑暗森林。而宇宙則不一樣,因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個生命的發展需要基於其他生命的資源減少。正是從這個角度,更加理性的生命都「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從這個方面,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團隊感。在家裡的時候,由於都是自家人,互相關照,所以我有時就會利用這個為所欲為,就像地球人沒有遭受外星文明威脅前,人人想著吃喝玩樂、躺平。而如果想要承受未來可能的危機,我們家裡面的人就需要一起經營家庭,而不出產消費者,就像三體文明那樣,人人都盡力提高科技。這樣當未來出現危機,比如AI時代、全球變暖、通貨膨脹,我們家族就能夠應變。而地球是只有在遭受攻擊之前才開始團結起來,並且危機稍微減少就開始消費,最終導致太陽系文明幾乎完全毀滅。

二、認知擴展——真實的宇宙

《三體1》裡面的故事情節基本發生在三體和地球這兩個世界中間,是三體人和地球人的思維上的對峙。不管是ETO、紅岸基地、古箏行動,都是在地球這個緯度上面發生的。而到了《三體2》,范圍擴大了很多,從僅僅在地球上的大腦拉扯擴大到了太陽系范圍的科技戰爭。這本書的一個突破點就在黑暗森林法則,是人類第一次從地球和三體兩個孤獨的文明之外,看到整個宇宙的角度。《三體3》則范圍更大,令人毀三觀的技術也是隨處可見,從四維空間到光粒,再到黑洞。人類的活動范圍也直接擴大到了整個宇宙。除了黑暗森林的基礎理論以外,各種宇宙的真相,比如高級武器、降維打擊、黑洞防禦、歸零者都漸漸明了。就在這整個系列的最後一百頁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卻是最大的。

在最一開始時,人類的大部分發展僅僅圍繞地球這個星球,比如化學、物理學、心理學、地質學、新能源等等。而受到三體人的威脅以後,人類就開始轉向了外太空的研究,比如核動力、外太空生態系統、太空燃料基地、恆星級氫彈等等。這個的原因是人類的視野被擴展了,所以戰略發生了變化,從僅僅守護各個國家變成守護太陽系文明,所以科技進展到了太陽系這個緯度。

當地球人間接通過三體了解到了黑暗森林法則,並發出三體星系的坐標,隨時可能受到來自宇宙任意地方的打擊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把科技發展到太陽系之外,具體就是三個生存計劃。

這一方面就是我看到懷疑人生的地方:超前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了,我剛開始有點接受不了。但是一旦當我們吸收了這些內容,自己的視野就擴大了很多。當然,我們不能隨便看各種天花亂墜的科幻小說增長眼光,因為不管內容感覺再怎麼真實,我們也無法確定是否為真。我們可以多看的是歷史書、人物傳記、科學書籍、經典。這些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並且能擴展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成為增援未來的成功人士。

高質量書籍:歷史類——《人類簡史》、《鴉片戰爭》、《日本四書》、《中國人史綱》、《中國人的氣質》等;人物傳記——《原則》、《馬雲傳》、《窮查理寶典》、《洛克菲勒自傳》、《知行合一王陽明》等;科學書籍——各種數學、天文、地理、地質、大腦、心理學等書籍;經典——《莊子》、《易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光看這些書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帶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讀書筆記、讀後感等等,就像這篇《三體》的讀後感。

還有另一種方法開闊眼界,就是我們親身去經歷這些事情,就像程心一樣。這樣也能夠獲得相同的視野,但是使用的資源要多很多。所以,這個可以作為閱讀之外的一種輔助方法,學以致用,不然光會做讀書筆記也是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的。

三、程心的計劃——地球人和宇宙的區別

開一個玩笑,我懷疑第三本書裡面所謂的死神就是程心,因為她既像一個死神,兩次幾乎毀滅太陽系文明;又幾乎永生,活過了接下來宇宙壽命的十分之三再加上2千萬年。

程心無疑是整部三體裡面最大的罪人。她一當上執劍人,就立刻被三體人抓住時機毀掉引力波發射台,無數地球人差點餓死在澳大利亞。而第二次,當她阻止維德為研究光速飛船,所以幾乎全人類都沒有逃脫二向箔的黑暗森林打擊。

她是這本書中最大的bug。為什麼程心不發射坐標信號?為什麼她最後阻止了光速飛船的研究?

這就要涉及到兩個詞,分別是大局觀和人文微觀。這兩個詞是相對應的。大局觀就是指使用很多個角度思考一個問題,從而得到最佳的執行方法。而人文微觀則是找感覺,通過自己的潛意識、聯想、情緒來做決定。

程心就是典型的人文微觀太多,而大局觀太少的人。當她面臨全人類的生存危機時,她第一個想到的並不是人類的未來,而是無數人之中的一個小嬰兒,為此做出錯誤的決定。第二次當她面臨光速飛船計劃可能會死一些人時,她的完美主義又犯了,以為每個人都能夠保得住。

程心在書裡面的意思很清晰:一個控制重要資源的人必須是一個理性的人,懂得用大局觀思考,懂得「兩權相害取其輕」。這樣,他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沖動、一時的情緒做出錯誤的決策,用自己的感覺代替了其他無數人的選擇權。

是的,管理者必須做到理性。現在的我是一個受情緒束縛的完美主義者,遇到不理想的事情時容易發怒,做出一些我事後會後悔的決定。作為一個領導者,我不是為自己,而是整個團隊做決定。這時我必須以團隊的角度考慮問題,否則就會被撤掉。所以進入團隊管理可以很好地提升我的大局觀。這也是我們都很值得嘗試的事。

另外一點,為什麼程心會被推選為執劍人?因為當時地球的主流風氣就是人文微觀。大家都在通過大吃大喝、玩、追求刺激等方式找感覺,所以他們自然會推選一個找感覺的人,而不是一個理性的人,因為理性在他們眼裡非常地冷酷無情。這就是為什麼維德不會當選的原因。

所以說,人類的末日,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其實是由人類自己造成的。所以,從整個宇宙的角度上說,太陽系文明是一個非常弱小的文明,並不是弱小在智力和科技上,因為隨時可以發生技術爆炸,而是人類的心很弱小。光速飛船被國際禁止是因為老百姓不想自己死而精英能夠保存下來,要死大家一起死。殊不知,這違反了進化論。

如果我不想捲入這種局面,就必須脫離底層,成為理性思考的人,這樣更有幾率在危機中生存下來。《三體》裡面其實也是這樣。最後只有艾AA和程心兩人得以做上光速飛船,而她們都是頂層人物。現在我能做什麼呢?就是積累知識(認知和經驗),積累自己的資本(金錢和大腦)。

四、羅輯、章北海和維德——救世主是怎麼煉成的

即使遭遇了很多高科技文明的打擊,地球最後還是留下了火種——兩艘飛船和三個人。為什麼太陽系文明最後還是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因為這個世界還有真正的英雄的存在。在這本書裡面,最突出的救世主有羅輯、維德和雲天明。裡面也隱藏了很多用一些小步驟決定成果的人,比如汪淼、葉文潔、史強、章北海家族、丁儀、褚岩、艾AA等等。

這些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救世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理性的人。他們都和周圍的人不太一樣,並且越不一樣,功勞就越大,比如羅輯、章北海、維德和史強。

他們的眼光也都不一樣。羅輯通過葉文潔的提示,推論出了黑暗森林法則,而章北海堅信太陽系很危險。維德則願意通過犧牲一些人換得總計劃的成功。他們都把目光看向宇宙,而不局限在個人、地球甚至太陽繫上面,所以才會成為真正的救世主。

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就是作為強者,他肯定和周圍的人不一樣,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弱者。為什麼他會與眾不同呢?因為他看的比周圍的人更遠,所以做出的事是通向未來的。這些與現在感覺不相符的事讓大部分人感到奇怪,甚至認為他是瘋子。

所以,當我做的事情有很多人反對時,我就要思考了:到底是我做錯了,還是大家都錯了?通過盡量往遠處想,仔細推理,我仍然堅信自己的想法,那麼就不用管周圍人的反對,畢竟真理更有可能就在自己這里。

我對這本書有什麼延伸思考?

《三體》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所以,我們在閱讀《三體》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動接受裡面的內容,而是帶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即便劉慈欣的邏輯非常嚴密,有很多地方還是會有可以改進的點的。找到這些並且破解,我們的思維和眼界就提升了。

一、對於劉慈欣寫作的感悟

1、切換場景。作為小說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這種寫法可以不斷地激起讀者的興趣,從來不過於無聊。在《三體2》當中切換場景使用得最多,太空軍、面壁計劃和老百姓三個場景交替出現。後來每一個面壁者的場景都交替展現在讀者的大腦里。

2、細節的描述。這也是小說裡面經常用到用來提高觀眾的互動感的手法。在這本書中,劉慈欣細致地描寫了章北海、庄嚴的人的內心對話,高科技世界的各處的細節,甚至描繪了三體人和歌者的思維。

3、懸疑和一步一步的解答。三體星球的歷史是通過解開游戲裡面一種又一種探索太陽的方法來展開的。這種一環扣一環的懸疑故事通常用於推理小說,但是被劉慈欣很好地展現到了科幻小說中。

4、創造新天地。剛才都只是寫作手法而已,而更重要的則是故事內容本身。劉慈欣的創造力無疑是一流的:真實一點的有古箏計劃、三體文明、紅岸基地等等,瘋狂一點的有降維打擊、曲率驅動、四維空間等等。真實與不真實一起,構成了這部小說貼近生活的神秘感。

5、最重要的是小說的故事背後表達的真實思想。這個就是小說的靈魂,也是讓我看到懷疑人生的地方。而劉慈欣以非常嚴密的邏輯推斷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是這部小說的畫龍點睛之筆,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思考。

二、關於《三體》的聯想

1、整個故事的起因。最一開始讓三體人得知地球存在的是葉文潔。在經過父親被殺、母親出走、妹妹自殺後,她對人類失去了所有希望,所以在紅岸基地發出向三體人請求的信號,希望能夠改變人類。

後來的伊文斯更是因為看到人類不斷傷害生命和大自然,盡全力創造了第二紅岸基地,迎接三體人的到來並讓他們毀滅地球人。

而後來,越來越多的上層人士逐漸加入,嚮往三體人的到來。裡面的降臨派大多數人應該是環保界的人物、領導者、作家、哲學家等人,他們經常遇上普通人的丑惡,不對世界抱有任何希望。而拯救派主要應該是文化圈和工作壓力較大的人,因為他們喜歡幻想美好的世界,嚮往即將到來的變化。倖存派則主要是底層人。

從三體叛軍一下子就變得壯大可以看出達爾文的物種演化論。在精英一個一個得知外星人入侵的時候,大部分人仍然處於無知的狀態。如果古箏行動沒有成功,那麼最後可能只有精英能夠活下來。最有趣的是,這是人們自己選擇的,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加入三體游戲了解外星人。

2、全球全面防禦。全球在得知三體即將入侵的信息之後,就立刻通告了所有人,並且開始實施防禦和反攻計劃。所以這個時代,國家的首領已經知道,保持秘密進行雖然更加保險,但是只能結合少數人的力量,並且容易泄露。面壁者計劃當中,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四位面壁者可能會萬無一失,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承壓能力,也沒有為他們請心理醫生,導致兩位面壁者失控。

透過整個小說,以上帝的視角來看,我覺得四位面壁者應該是羅輯、史強、章北海和維德。尤其是史強。作為最聰明的特警,他即使對科技不了解,設計出來的計劃肯定是非常難以破解的,並且他甚至有可能找到破壁者並解決他。而維德是毅力最強大的。即使他被破壁出來,他仍然可以殺掉破壁者,轉身投入新的計劃。我覺得最好的想法是想一個容易被識破的計劃,被破壁後把破壁者殺掉,然後進行真實的計劃。

3、羅輯的改變。即使作為宇宙社會學的唯一知情人,羅輯一開始天天泡妞。當他當上面壁者之後,他當即利用他無限的資源吃喝玩樂周遊世界。為什麼當他的妻子和兒子都被強制冬眠之後,他卻開始履行面壁者的職責了呢?

其實最大的原因並不是他被逼迫的,而是他自己想做的。在經過幾年仙界般的生活,他已經享受過了人間美妙的事。這時候,他會對一切享受開始產生厭倦,並且希望尋找成就感。而當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迫冬眠時,他突然發現面壁計劃對他來講有了一種神秘的魅力,所以他是自願走上冰面思考的。

4、奇怪的疾病。《三體》的情節當中,有很多人得了比較奇怪的疾病。這些都是有原因可溯的。

雷迪亞茲的恐日症是因為他的計劃是將水星炸進太陽,用太陽來毀滅地球作為對三體人的威脅。所以,太陽在他眼裡就多了一絲恐怖。他能夠想像出來當太陽被撞擊以後螺旋雲直接接觸到地球上的死亡景象。

羅輯的恐星症是因為他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之後,從此看到天上的那些恆星不再是浪漫美麗的星星,而背後可能隱藏著無數恐怖的獵人。他突然感覺,頭頂上的那一片星空隨時可能對地球產生威脅。

程心的失明是因為她的良心受到了打擊。她認為世界是有愛的,但是看到智子對人類採取的行動,以及人類人性真正暴露出來的反應,她的偉大的母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三、《三體》思維盲區

1、古箏計劃

古箏計劃是地球對三體危機最初的全面認識。這個計劃能夠成功是因為三體人通過了解地球人有隱藏的思維世界後不再信任伊文斯。但是當後來面壁計劃出現之後,他們仍然信任ETO,即使原來的伊文斯就是ETO的最高統帥。這個之間有矛盾。

另外,在「審判日」號被切斷以後分裂成40塊的中間肯定有地方僅以柱子作為支撐。這些地方的船體會直接坍塌,從而壓壞或者摔壞儲存文件的計算機。即使沒有,船沖上岸的時候資料也應該隨慣性飛到水裡。

即使文件保存完好,伊文斯的屍體也已經不知道滑到什麼地方了,不可能仍然停留在他死掉的位置。

2、 刺殺羅輯

三體人未來防止羅輯通過葉文潔的提示悟出黑暗森林法則,再次啟用ETO嘗試殺死羅輯。但是同時他們希望這件事要偽裝得像一場意外事故。這樣做其實並不是達到目的的最好方法,因為羅輯還沒有成名,直接槍殺顯然最保險。由於意外事故的不成功,三體人給自己留下了無窮後患,最後毀滅了自己。

後來ETO仍然非常有可能刺殺羅輯,尤其是在他在冰湖上面踱步時他們有機會打破冰面、槍殺羅輯等等。作為對於三體世界最大的威脅,三體人應該會特別強調。

3、面壁計劃

在面壁計劃裡面,出現了不太合理的現象。泰勒作為首先被猜測的人,還是受到大家信任的,大家並不確定這是不是他的真實計劃。而泰勒因為這個,沒有承受住壓力,直接自殺了,也導致後面的面壁者一個比一個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作為一個反恐專家,他的承受能力應該極強,不會因為被破壁一次而放棄努力,間接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其次,聯合國對於所有面壁者的計劃都採取非常極端的態度,要在執行計劃的同時還保證所有人的安全。比較英明的領導都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自己都完全想不出來什麼方案,能指望面壁者想出完美方案來嗎?他們更不應該內斗。

4、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是《三體》裡面最大的設想。但是它真實存在嗎?假設宇宙有十萬個獵人。其中有五萬個選擇相信黑暗森林法則,互相爭斗。一萬個選擇躲進黑域裡面。而另外四萬獵人中,總會有些選擇互相合作,組成聯盟;也有些會選擇成為「宇宙警察」,制止降維打擊和光速減速;還會有些選擇嘗試管理宇宙的領導者。

就像1379號三體人所說的那樣:「三體人也是有愛的,只是被壓抑著。」人類的獸性是地球文明46億年進化而來的,而宇宙那麼大,不是所有文明都像地球人這樣思考問題。很多文明,像三體文明,肯定可以直接進行思維交流。這樣,猜疑鏈就不可能發生。

總結一下,黑暗森林法則的前提條件擴大到整個宇宙可能會失效,因為並非每一個文明都有和地球類似的條件。所以,邏輯辛辛苦苦推論出來的法則可能只在某些地方適用。

5、高層的決定

程心當選執劍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時大家已經知道執劍人的威懾度要在80%以上,也分析了羅輯的威懾度,得出結論在90%左右。既然如此,挑選下一任執劍人時最好的選擇無疑是分析每一位執劍候選人,哪一位的威懾度最高。

即使不是如此,國家的領導者也很清楚大眾都被女性化了,完全不可信,不可能把執劍人的選擇權輕易交到他們手裡。候選人也幾乎肯定是從高層選出來的,而非願意參加的人就行。簡單說,這么復雜的事不可能搞得這么簡單。

6、關於逃亡主義

在整本書裡面,政府都是反對逃亡主義的,甚至消滅一切希望發展逃亡主義的團隊,比如自然選擇號、藍色空間號、星環城等等。這並不符合正常邏輯。作為高層的管理者,他們應該跟葉文潔一樣看到這些百姓中人性的丑惡,並且刻意使用各種高科技的刺激(奶頭樂)迷惑住這些人,讓他們不鬧。

而這些領導者自己,從來都會給自己留下後路(電影《2012》),因為他們帶著人類文明精英的種子。即使他們在明面上阻止光速飛船的研究,在背後肯定會給相當大的支持,並且完全保密,保證即使遇到黑暗森林打擊,他們還有機會為人類留下更多火種。而像圍攻星環城的事件,完全屬於沒有眼光的表現,是老百姓而不是領導可能做出來的事。

最後,我想說一下,大部分科幻小說都在我的興趣范圍之外。這本是一個真正的例外。不得不承認,它也有很多可以改進的漏洞,但是總體而言,《三體》是一本經典。它用精彩的故事呈現出了一些世界的真理,並且給我們帶來了警醒:以後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所以在贊嘆故事的精彩時,我們同時也能夠做好對於未來的准備。除此以外,這本書也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從任何一個細節,我們都有可能推論出不少信息。我們越深地分析這本經典,得到的收獲就越大。

⑻ 波爾·安德森的主要作品年表

★1947年 Tomorrow's Children 《明天的兒童》
這是波爾·安德森的科幻處女作,發表在當年的《驚奇》(Amazing)雜志上,是與沃爾德洛普合作的。當時安德森還在明尼蘇達大學攻讀物理學,從此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科幻創作領域。
★1952年 Vault of the Ages 《世代的蒼穹》
這是安德森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是一本針對少年讀者的作品。
★1953年 The War of Two Worlds 《兩個世界的戰爭》Three Hearts and Three Lions 《三顆心與三隻雄師》
★1954年 Brain Wave 《腦波》《斷劍》
在以上提到的那一系列作品中,《腦波》是最引人注目的。起初,這部作品似乎生不逢時,他的第一部分剛剛發表,那家打算連載這部作品的雜志就停刊了。不過很快地,《腦波》就在1954年出版了單行本。《腦波》的故事並不復雜: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太陽系在穿過了一片神秘的力場之後,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都開始了飛速的進化。不久,一種理想化的新人類擺脫了肉體的束縛,開始向星際進軍。而地球則交給了已經擁有了足夠智慧的動物管理。智能的上升造成了人們的不適應,主人公考林斯的妻子因此而患神經官能症,於是夫婦的矛盾沖突此起彼伏。科學家為此發明了降低智能的裝置,試圖解決智能上升造成的社會問題。這部作品注重細節描寫,充分展示了波爾?安德森對文化、宗教以及社會的敏銳感觸和洞察力,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1955年 Guard of Time 《時間巡邏》
本書是安德森的名篇,發表在當年的《幻想與科幻雜志》上,所謂「時間巡邏」就是幻想中的時間管理局為保證歷史按正常軌道運行對所有時代進行監控。本書講述的就是一個在無限的時間長河之中追捕罪犯的故事。這部將時間旅行和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的小說,使安德森這位擅長歷史題材的作家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這也許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
★1957年 Planet of No Return 《有去無回的星球》
這本書使中國讀者最早了解了波爾?安德森令人贊嘆的藝術功力,198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中譯本名為《異星探險》。它在懸疑四起的氛圍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富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在宇宙中是否該對人的價值進行重新的評估。
★1958年 《木衛三的雪》
★1959年 The Enemy Stars 《敵對的群星》
《敵對的群星》本書是安德森的重要長篇作品之一,最初發表於1959年,1987年再版時作者做過增補。在小說中,人類實現了用「物質傳送機」進行超遠距離宇宙航行的夢想。生動感人並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故事情節使這部作品具有了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這部作品以扣人心弦的情節表現了太空探險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故事雖然充滿冒險和幻想,但是創作方法基本上是現實主義的。
We Claim These Stars 《我們認領這些星球》
★1960年 The High Crusade 《滿天飛翔的十字軍》 《嚴正的討伐》
這是安德森與另一位著名科幻作家戈登·R·迪克森聯合創作的。書中描寫了兩種文化的沖突,滑稽可笑,博得了廣泛的贊譽。安德森和迪克森還曾在1951年至1957年合著了「霍卡」叢書。
★1961年 《最長的旅程》
本書獲得了當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這是安德森第一次獲該獎。
★1964年 《與帝王斗爭到底》
本書獲當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1969年 《肉體的分享》
本書獲當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
★1970年 《T形坐標原點》
★1971年 《空氣與黑暗的女王》
本書獲1971年的星雲獎(最佳短中篇)和1972年的雨果獎(最佳中篇)。
★1972年 《山羊之歌》
本書獲1972年星雲獎(最佳短中篇)和1973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
★1978年 The Avatar 《化身》《獵手的月亮》
本書獲1979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
★1981年 《土星游戲》
本書或1982年雨果獎(最佳長中篇)和1981年星雲獎(最佳長中篇)。
★1989年 The Boat of a Million Years 《百萬年之舟》
本書描寫了一個不滿於地球現狀,追求永生的團體的覺醒。在波爾·安德森晚期的作品中,他一直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在一個可避免的垂死宇宙中,最艱難、也最有價值的就是忍耐。
★1991年 《落入虛無縹緲中》
這是安德森的短篇集。
★(年代不詳) 《綠色的手》
短篇小說,描寫的仍是作者最為熱衷的外星的種種可能性的題材。

⑼ 一本國外科幻小說的書名

<叢林溫室>(Hothouse)是布萊恩·埃爾迪斯的一部代表作。

這部科幻小說是按由來已久的游記格式塑造出來的,其寫作方法更趨於傳統,但其結構與多數的游記故事大不相同。

書中所敘述的探險就始於家門。它敘述在遙遠的未來,月球的引力已使地球停止自轉,地球上日夜交迭已消失。因此,地球一面總是白晝,另一面卻永遠處於黑暗之中。與此同時,一種相互制約的效應強制月球停止運行,遠遠地漂離地球,處於對地球具有威脅的位置。它與太陽及地球形成等邊三角形。不論是月球,或是地球,其明亮一面都處於永恆不變的下午時分。古老的地球陷入迷惘。由於太陽強烈照射,人只能深居於龐大的榕樹叢林的中層,樹林底部生長著無數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食肉植物。這些植物威脅著人的生命。無論男女老幼,一旦落到叢林底部就會被這些植物所吞食。

給個郵箱 我發給你

熱點內容
一枝梨花壓海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類似小說 發布:2025-01-22 14:33:41 瀏覽:87
免費閱讀小說沈浪與蘇若雪故事全文 發布:2025-01-22 14:12:48 瀏覽:831
易添小說好不好看 發布:2025-01-22 14:03:39 瀏覽:78
醫生搞笑小說推薦女生 發布:2025-01-22 13:57:34 瀏覽:763
都市言情小說市場怎樣 發布:2025-01-22 13:47:28 瀏覽:311
qq閱讀小說推薦視頻 發布:2025-01-22 12:55:25 瀏覽:965
超甜校園小說佔有欲 發布:2025-01-22 12:49:27 瀏覽:384
可以換源和聽書的 發布:2025-01-22 12:34:38 瀏覽:273
mp3文本閱讀下載穿越小說網 發布:2025-01-22 12:01:53 瀏覽:914
莫言哪一本小說言情戲份較多 發布:2025-01-22 11:48:49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