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是否需要文學性
A. 科幻小說是文學形式的一種嗎
不是。小說是文學形式的一種,科幻小說只是一種特殊題材的小說,本身不算文學形式的一種。
B. 科幻小說是寫的越像真的越好嗎
不是越像真的越好,而是越有科學性:前瞻性越好。
當然了,既然是小說,文學性、語言、情節等等要素也都是很重要的。
C. 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是否合理
不合理,太不合理,用傳統意義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D. 什麼是科幻小說的基礎A科學性B文學性C幻想性D故事性
C幻想性。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E. 科幻小說為什麼沒有辦法進入傳統主流文學的視野
F. 科幻小說發展淺談
如果真要對科幻小說追根溯源,相信很難有人能說出哪一部作品,哪一位作家能夠稱得上這一特殊文學領域的開山鼻祖。在一些介紹科幻小說的論文、學術著作中,不少研究者會把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哥特小說《弗蘭肯斯坦》當做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然而,果真如此嗎?或許只是因為這部幻想作品的主角弗蘭肯斯坦的身份是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如果對這部作品有過深入研究,不難發現,作品完整的標題是《弗蘭肯斯坦或現代普羅米修斯》(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雖然作品中有弗蘭肯斯坦用屍體創造出新生命的科學過程,但它所表現的主題仍舊是一場「狂妄導致英雄隕滅」的古希臘悲劇。
弗蘭肯斯坦 現代普羅米修斯
如果我們再向前追溯,不難發現喬納森·斯威夫特於1726年出版的小說《格列佛游記》。只要把其中的大人國、小人國解釋成體型龐大或微小的異星生物,把天空島變成《銃夢》中的天空之城,把慧駰國里那些擁有智慧的馬變成《人猿星球》中猿。那麼這將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科幻小說。
《格列佛游記》之小人國游記
其實斯威夫特並不是那個時代唯一一個創作幻想作品的作家。同一時代的法國文豪伏爾泰也在他的短篇小說《小大人》中描寫了一個天狼星人分別來到土星和地球並與這兩個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交流的故事。這篇充滿想像力和哲學思考的作品和現代科幻小說唯一的區別也許僅僅只是那輛穿梭於星球之間的馬車。
從以上的提到的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文學性的一面其實古已有之,且源遠流長。而發展變化的則是人們對於科學的認知和界定。
在瑪麗·雪萊,H·G·威爾斯,儒勒·凡爾納之後,我們普遍把擁有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這三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時代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那他們的作品與之前的科幻作品有什麼不同?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接著,量子力學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1939年,G·雷伯通過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藉助射電天文學,人們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又向前跨了大大的一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機器人的概念開始不斷被人提起。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
在同一時期的科幻作品《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為大家描繪了一個恢弘的銀河帝國,而在《鋼窟》中,機器人已經成了人類親密的夥伴。在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噴泉》里,人類通過天梯進入了太空。而這個時期經常出現的時空穿越,平行宇宙,其設定也是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信熟悉黃金科幻的朋友一定可以在當時的作品中找到大量那個時代科技發展的痕跡。
阿西莫夫《基地》
顯然,科幻的蓬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如此契合並不是一種巧合。黃金科幻非常完美地詮釋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那麼之後,科幻新浪潮運動又展現了怎樣的科幻發展趨勢呢?
科幻新浪潮運動的核心是1939年創辦於英國的《新世界》雜志,其中刊登了以J·D·巴拉德、奧爾迪斯等為首的作品。這些作品和美國的黃金科幻不同,它們的主題更為廣泛,不再以科學技術作為作品的核心元素。而是把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乃至神學納入到他們的作品之中。在新浪潮運動中「Science」的范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展。原來偏重於天文、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學的作品被冠以了「Hard Science」。
1968年科幻作家兼編輯朱迪·梅麗爾將這一流派的作品編撰成冊,並且定名為「新浪潮」作品。為了和之前的科幻作品區別開來。原來的SF(Science Fiction)也有了新的定義:Speculative Fiction(推想小說)
而在新浪潮運動中有一部重要的作品,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在這部科幻作品中科學和神學的界限已經變得十分模糊。在《光明王》的世界中,科技並不以我們熟悉的面目出現。而是以掌握科技的「天神」們的「神性」以及他們的「法力」展現。故事中的「死神」、「梵天」、「濕婆」實際上都是掌握了特定科技的凡人。而故事中的意識傳輸也成了印度佛教中的「輪回轉世」。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言:「在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我們無法做出區分。」也許,荷馬和但丁活到新浪潮的時代,也能成為折桂雨果、星雲獎的科幻作家。
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
從前科幻時代的《格列佛游記》、到現代科幻開山鼻祖《弗蘭肯斯坦》、以及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基地》一直到新浪潮的《光明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場科幻的輪回。同樣閃爍著奇幻色彩的《光明王》似乎只是比《格列佛游記》多了一層科學的外衣。
但只要深入思考。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科幻小說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它們都是把人類社會,人性放置在一個陌生和未知的環境之中。而它的發展只是基於不同時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進步。
如果,這就是科幻的本質,那麼只要我們繼續探索社會的發展,挖掘人性,結合新的科學技術。那麼科幻的發展必將歷久彌新,永無止境。
筆者撰寫此文時,正值游戲《賽博朋克2077》的發售。從1984年,威廉·吉布森創作《神經漫遊者》至今已然經過了36個春秋。作品中提到的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基因工程、超大型跨國企業一個個從幻想變為了現實。甚至吉布森所擔心的「人性被普遍存在且廉價的技術所支配。」也已初露端倪。那麼未來社會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人類在這些變化中又將何去何從?相信這些都將給科幻作家們帶來無窮的靈感和挑戰!
G. 科幻到底是不是文學
如果你要按照嚴肅文學的分類來看,科幻應該是屬於大眾文學的一種,籠統的歸類到文學里是可以的。
H. 科幻小說一定要特別豐富的知識嗎
不需要,除非你寫相當硬核的科幻。
而且就算懂很多,你全給僵硬的吐出來,我覺得我偉大的物理書都比你寫的好看。
所以科幻小說,仍然還是需要你有表達能力,情節構思能力,這樣才可以和知識相輔相成。但是實際上,並不需要太豐富的知識,因為你知道的越多,卻可能會限制你的幻想,懂得合理的去用才是關鍵。
而且,如果只是寫軟科幻,有基本的科學素養就差不多足夠。
別整得和什麼,斗宗強者恐怖如斯之流一樣的不知道什麼鬼玩意,就行了。
I. 在評價科幻小說時,是「科幻性」更重要還是「小說/文學性」更重要
對於科幻小說,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反正我個人喜歡。那麼各位,在你們看科幻小說的時候,更喜歡它的科幻性多一點,還是希望它作為一本小說,小說性,情節性多一點呢?
好多人說,希望兩種都多一點,希望做到兼顧,哈哈哈,那麼我推薦你去看三體吧。
J. 作家劉欣慈認為科幻小說要保持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請從科學性與文學性方面
就劉慈欣吧。目前他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三體》123基本已經是中國來科幻的巔峰了,此外他的《球星閃電》《地火》《超行星紀元》等等都非常的經典,用嚴鋒的一句話自「我推崇大劉的作品,是因為他逆流而上,發揚理性主意和人問精神,為中國文學注入了整體性的思維和超越性的思維」。 此外大劉的所有作品都是兼顧硬與劇情兼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