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版的科幻小說
Ⅰ 有什麼好看的文言文小說
左傳(曹劌論戰
)
論語(子路問津)
禮記(
苛政猛於虎)
晏子春秋(
晏子論罪
踴貴履賤
國有三不祥)
孟子(王顧左右而言他
苑園嫌大
五十步笑百步)
莊子(庖丁解牛
邯鄲學步
)
列子(愚公移山
杞人憂天
)
公孫龍子(白馬非馬)
韓非子(不死之葯
和氏之璧
)
戰國策(鄒忌比美
曾參殺人
鷸蚌相爭
千里馬拉鹽車)
呂氏春秋(以金贖屍
伯牙破琴
舉人不避親仇
)
淮南子(塞翁失馬
螳臂當車)
史記(初試美女陣
圍魏救趙
田忌賽馬
楚王葬馬)
王文公文集(傷仲永)
這些比較簡易,做題時也容易撞見,如果你怕悶的話,倒是可以看看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等等。
科幻小說推薦如下:
1、中國科幻基石叢書
推薦理由:作者是劉慈欣,亞洲首位雨果獎得主,十屆銀河獎得主,中國科幻大師巨作,萬千科幻迷翹首以待,獲2015科幻文壇榮譽「雨果獎」。《三體》為什麼這么受歡迎?最重要的是大劉的腦洞結合大劉淵博的物理學、天文學知識,成功打造出了一個領先於人類的三體世界。
Ⅲ 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幻文學進程
科幻小說作為西歐「工業革命」後才有的文化現象,和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打開國門,學習西方的歷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啟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五四時期宣揚「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文化思潮,客觀上為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普及作出了貢獻。新文化運動為科幻在中國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學名匠都曾翻譯或寫作科幻小說。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魯迅將這兩部小說改編成章回本,並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魯迅翻譯了很多威爾斯和凡爾納的經典小說,並在他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中文科幻雜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號封面文革後,葉永烈的兒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標志著中國科幻文學的復興。鄭文光在大陸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於科幻創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創作,發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成員。代表作有《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曾被改編為中國內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中國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還有:劉興詩、王曉達等人。
倪匡,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創作大量科幻小說,多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人公,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於筆耕著稱,曾自稱「中國寫漢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藍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讀者歡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集。
1983~1984年間,中國科幻文學被貼上「精神污染」的標簽,受到嚴厲懲處的事件,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運動」幾乎使整個中國科幻事業夭折。運動產生的經濟和文化後果則無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鄭文光因此一病不起,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肖建亨等受到不實污衊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陸創辦的《科學文藝》雜志成為科幻文學最主要的期刊,編輯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該雜志後改名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長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在《科幻世界》雜志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劉慈欣、王晉康、唐風、姚海軍、錢麗芳、羅隆翔、何夕等人。雜志在引介國外優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學知識方面多年來做出了大量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2000年在北京、1991年、2007年兩次在成都承辦了世界科幻年會。
Ⅳ 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本書《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集》
《列子·湯問》中《偃師造人》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也被中國的科幻界公認為中國古代較早的「科幻小說」。這篇作品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侖,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這是一個和現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小說非常相近的故事。「魯班造木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及,例如《墨子.魯問篇》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王允的《論衡·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俱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唐朝的《酉陽雜俎》也記述:「魯般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其父伺得鳶,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人曰:般所為也,齎物巨千謝之,般為斷其一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六國時,公輸班亦為木鳶,以窺宋城。」
《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描寫,也充滿了科幻意味:「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這些超前於時代,以當時的科學為基礎的幻想,足以令我們眼界大開。下面,再舉幾則研究者們較少提及的中國古代科幻故事。
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寫道:「傀儡子,自昔傳,雲起於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其城一面,即冒頓妻閼氏,兵強於三面。壘中絕食。陳平訪知閼氏妒忌,即造木偶人,運機閼,舞於陴間。閼氏望見,謂是生人,慮下其城,冒頓必納妓女,遂退軍。」
我們並不懷疑在漢高祖的時代,古人製造木偶人的技藝,但是,若要木偶人與真人一模一樣,還要使匈奴皇後信以為真人,產生忌妒,退了圍城的數萬人馬,不要說當時不可能,現在的科技也未必能辦到。這個故事可以視為和偃師造人相媲美的古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故事。
再看幾則中國古代的UFO故事:
西晉張華在《博物志"雜說下》中提到:「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廓狀,居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東晉王嘉《拾遺記》:「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槎。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游海之人猶傳其神仙也。」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廓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乃與一支機石而歸。至蜀,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唐王貞范《洞天集》: 「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李德裕截細枝尺余,刻為遵像,往往飛來復去,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如果去除神仙方術的色彩,這些記載中的仙槎,與現代科幻小說中的飛碟就非常相近了。
再如元代伊士珍《琅嬛記》中關於「七寶靈檀幾」的記載:「謝霜回有七寶靈檀之幾,幾上有文字,隨意所及,文字輒形隸篆真草,亦如人意。譬如一人慾修道,則使其人自觀,幾上則便有文字,因其緣份性資而曲誘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則幾上便有文字曰『某處可得』。又如欲醫一病人,或欲作一戲法,則文字便曰服何葯愈,念何咒、書何符即得也。甚至讀書偶忘一句一字,無不現出。霜回寶之。」
這樣的文字,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和電腦及互聯網十分相似。
由於時代的局限,中國古代的科幻故事不可能使用現代人的詞彙,如激光、全息攝影、機器人、飛碟、外星人等。他們在幻想這些事物時,用另外一些他們慣用的詞彙來替代,如飛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遠鏡叫寶鏡;機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鐵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做羽人、鬼怪、神仙。筆者認為,科幻思維是不分國度的,它普遍存在於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中國古人對於科技的所產生的古怪想法,即使不能被看成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至少也可以被當作是那個時代的科幻故事。
Ⅳ 誰有陳楸帆用文言文寫的那篇科幻小說
[奇幻]《甯川洞記》【by陳楸帆】
Ⅵ 經典古文小說推薦
綰青絲,金屋何處可藏嬌,以前看的時候覺得挺好。。現在么。。。
Ⅶ 好看的文言文小說
左傳(曹劌論戰 )
論語(子路問津)
禮記( 苛政猛於虎)
晏子春秋( 晏子論罪 踴貴履賤 國有三不祥)
孟子(王顧左右而言他 苑園嫌大 五十步笑百步)
莊子(庖丁解牛 邯鄲學步 )
列子(愚公移山 杞人憂天 )
公孫龍子(白馬非馬)
韓非子(不死之葯 和氏之璧 )
戰國策(鄒忌比美 曾參殺人 鷸蚌相爭 千里馬拉鹽車)
呂氏春秋(以金贖屍 伯牙破琴 舉人不避親仇 )
淮南子(塞翁失馬 螳臂當車)
史記(初試美女陣 圍魏救趙 田忌賽馬 楚王葬馬)
王文公文集(傷仲永)
這些比較簡易,做題時也容易撞見,如果你怕悶的話,倒是可以看看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等等。
Ⅷ 主角有系統的星際科幻小說
《戰甲風暴》
《特勤艦隊》
《叛逃者》
《猛士》
《掌中星際》
《星際之海盜傳奇》
《星際修真艦隊》
《寂滅天驕》
《機甲封神》
《步甲》
《星際宅男》
《未來神話》
《貴族艦隊》
《星際傳奇》
《怒盪千軍》
《武裝機甲》
《星際炮灰傳說》
《星際爭霸星雄》
《星墓》
《太空戰士》
《北斗英雄傳》
《星空守護神》
《宇宙星軍》
《機動風暴》
《甲武聖徒》
《驕陽》
Ⅸ 科幻類小說有推薦的嗎
《三體》三部曲或者《死在火星上》可以去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