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硬科幻小說二戰
⑴ 軟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麼
軟科幻
【概念】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相對於「硬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所以它被稱為「軟」科幻小說。
【舉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說《沙丘》中,弗蘭克·赫伯特通過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拋棄了智能機器,而回到了封建社會。赫伯特借對當前社會政治現實的逼真模擬,以「沙丘」的傳奇對人類的現狀進行批判。軟科幻小說也探索社會對事件的反應,和純粹由自然現象或技術進步引發的問題(往往是災難),主題往往是說明科學像一把「雙刃劍」,需要人文關懷的引導(最常見的就是指責機器不能代替人倫情感)。
【軟科幻在作品中的運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有趣的是,關於軟科幻定義的爭議很少,或許這正是因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為模糊。
科幻小說的軟硬之分,這是就小說而言的,不能拿來套在日本動畫上,而嚴格來說,日漫中也並不存在所謂硬科幻。我理解的軟硬定義是:
硬科幻指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為故事的主線內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劉慈欣寫的一堆東西;
軟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寫社會、人文、倫理……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內容,比如趙海虹的作品。
另外,銀英是架空歷史小說,和SF沒多大關系。
科幻小說的軟與硬與劇情是沒有關系,真正區分軟硬的是小說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論基礎,也就是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稱之為硬科幻,反之即為軟科幻。
當然,以作品中描寫的側重點來區分軟硬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其中的因果關系被弄反了而已,因為側重於理論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藝術性占的比重就會比較少;同樣的如果側重於藝術性,那麼理論所佔的比重一樣會減少。
至於以作品是否動人來決定軟硬的說法,就有點太過牽強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劇情上也是強過很多一般的二流軟科幻的;如果以這類方法來分類的話,豈不是越爛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編輯本段]【硬科幻的定義】
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現在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這位法國的作家。
凡爾納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種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些東西大都具有嚴密的科學根據,而且大多數都在後來出了實物。像大型潛水艇、飛機、直升機,通信用到的電報、電話甚至視像電話,還有像日光燈、電視機這些東西。在《從地球到月球》一書中,人類還實現了登錄月球,直得一提的是,書中的發現地點與阿波羅十一號的發現地點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來,這是經過嚴謹的計算與實地考察的。
談到硬科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確,現在攻殼機動隊實在是太有名了,SAC還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異類了。攻殼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畫,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難懂的漫畫了(第一難懂的是攻殼2——Man-machine Interface)。在這部漫畫里,士郎用大量的欄外文字對攻殼的世界進行設定,這便是攻殼系列的基礎。在攻殼2里,士郎對攻殼1的世界觀做了補充和發展,並創造了一種將虛擬的網路世界視覺化的方法。攻殼1,攻殼2,再加上《蘋果核戰記》(或許還有攻殼1.5),這些士郎的漫畫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誠然,編劇的文學偏好,例如《麥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劑)。很喜歡SAC系列,該動畫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都是一流的,它所表達的思想更是復雜得超出想像。這可以說是近年來科幻動畫的巔峰了。如果說神山的SAC系列是攻殼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話,那麼押井的劇場版則純粹是披著攻殼的外皮表達自己的東西了。電影《Ghost in the Shell》還多少有原著的情節,《Innocence》則根本是赤裸裸地借著攻殼表達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殼」的意思是「靈魂進入外殼」。「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落時,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斷線的傀儡一樣七零八落不成體統。然而,到底ghost是什麼?在這個連義體人的性器官都設定好了的世界,這是唯一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許,這是該「硬科幻」的唯一軟肋?我是超級攻殼迷,但是,我聽不到ghost的呢喃。
《蘋果核戰記》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說,《蘋果核戰記》與攻殼的設定一脈相承。事實上,SAC 2nd GIG明顯參考了那個「隕石把北京砸成一個大湖」的混帳蘋果核編年史。這是一部設定之復雜絲毫不遜與攻殼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書里,蘋果核編年史,Landmate,槍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戰術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在這些介紹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Landmate的評價——只是功能比較多的防彈衣而已。這么現實的設定,與某些動漫中厲害得離譜的人形決斗兵器對比強烈。
同樣是機體秀,《戰斗妖精雪風》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沒看過《戰斗妖精雪風》的小說(據說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動畫的情節也沒怎麼看懂——這種只是摘錄了小說幾段的動畫,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還是很喜歡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因為裡面足以讓武器愛好者目瞪口呆的場面,更因為動畫里那靜謐的情調。在流水般細碎清澈的鋼琴聲中起飛的雪風,在我心裡劃了一道無法磨滅的優美弧線。——順便,第一百次鄙視《戰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裡,看到了《蒸氣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兒童動畫片在一起。不禁苦笑:這動畫,小孩真的看得懂嗎?說實話,這實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氣時代,或許算是吧。然而,這卻確確實實是講科學和人類關系的動畫。故事裡父親和祖父關於科學的兩種觀點,可以說是相當深入的討論了。然而到底誰對誰錯,有誰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給一個父子同時失蹤的結局。而happy ending之後的畫面,更不僅僅是字幕間的插畫而已。——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談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說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個坑。看過《Memories》《大都市》的我,總覺得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吧。在世界觀的設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識上,大友不見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過,科幻故事是多種多樣的,有誰規定它一定要像攻殼那樣?舉了這么多例子,無非是要說明科幻的「軟」與「硬」之分。然而寫到後來,我發覺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動畫片只要喜歡就好,哪管什麼「軟」與「硬」,「浪漫」與「現實」!
[編輯本段]硬科幻與軟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所謂軟科幻就是以關注人文為重點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星際之門這種作品,其實是軟科幻.它並不是長篇壘讀地告訴你星際之門的工作原理,技術等等.而是告訴你星際之門可能為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⑵ 日本有什麼好看的書
輕小說
1、《全金屬狂潮》
全金分為兩個系列,一是作為主線的長篇部分,二是調劑心情的輕松校園短篇及偶爾推出的特別篇、(像教科書一樣的)世界觀設定- -
2、《死亡筆記》
不要被什麼「大島喵喵喵」之類國內盜版騙了,目前官方小說就只有西尾維新的《ANOTHER NOTE 洛杉磯BB連續殺人事件》
3、《蟲師》的電影小說
即使看過小說也仍然可以看電影,看過了電影也還是可以看小說。雖然是一樣的故事卻有不一樣的敘述,同樣的銀古有不一樣的靜謐和悲傷。
4、《空之境界》
已經不需要某隻來推薦了,蘑菇您是神……
5、《銀河英雄傳說》
對於有人說它是「政治斗爭錯綜復雜的硬科幻」這種提法,某隻完全不能理解。一直以來,只見有人吐槽它的政治斗爭和戰役,從未見過有誰對那些戰法大為崇拜的(孤陋寡聞的某)。以某隻的觀點來看,所有的政治和戰爭不過是為了體現人物的工具罷了。所以小說才叫做「英雄傳說」嘛。
6、《占星術殺人魔法》
島田莊司……代表作?= =以偵探御手洗潔為主角的推理小說,人設極其有愛。這個系列的其他幾部小說某隻也看過了,但怎麼說呢,果然還是最喜歡這部呀>_<
7、《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其實這個電影某隻還沒有來得及看……但小說確實很棒。某隻不喜歡郭敬明,但很感謝他引進了(?)這本書。如果親常去什麼論壇的話,應該會非常喜歡這部小說。
——————
歷史系
1、戰國史的人物傳奇
對於這部分的爭議還蠻多的,有大加贊揚的,當然也有竭盡所能去貶低的……作為消遣讀物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當然啦,日本人某些怪異的行為要能看得過去才行……就權當是笑話吧= =
2、山田風太郎的忍者小說
山田的作品某隻其實也只看過《甲賀忍法帖》一部而已。國內宣傳時給他的名頭一般都是「日本的金庸」,用南懷瑾爺爺的話來說,那純屬亂蓋- -他的小說絕對沒有金庸那種「靖哥哥」「天下竟有這樣的美女!」之類開創了當今奇幻武俠時尚的YY文筆。淺顯地去讀,亮點在於奇想天外的忍術與瞬息生死的震悚;若多讀幾遍的話,才能明白他沒有點破的忍者之道。
——————
古代文學系
1、《源氏物語》
再怎麼介紹也沒有用,它和紅樓夢的確有相似之處,不喜歡的人怎麼看也不會喜歡,喜歡的人會忍不住一看再看。不取決於品位是否高雅,只取決於你是否和他們有共同的情感。
2、《平家物語》
記載源平征戰的故事。
3、《怪談》
小泉八雲編著。雖然年代並不久遠卻放在古代一類,是因為其中多載古代傳說。有許多感人的篇章……
4、松尾芭蕉
被許多人視為笑話的名俳句《古池》(大概相當於《靜夜思》|||)某隻至今也非常喜歡。
說起來這傢伙很可愛,他早期很崇拜李白,所以給自己起的筆名叫「桃青」囧
——————
現代文學系
1、《春琴抄》
某隻一開始會去看這篇文章完全是因為它的男主角叫佐助……但讀到一半這個象徵符號所代表的那個黑發少年就已經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谷崎潤一郎筆下的那隻小小忠犬(誤)。是純日本化的文學,晦暗悲傷。在這篇小說中,以輕小說為代表的那種趣味性為零。如果親能看得下去這篇的話,那麼再推薦一下《痴人之愛》吧……|||
2、《冬至草》
影射二戰的幻想小說。和春琴抄有點相似。
3、梶尾真治
科幻小說中的溫暖系,當然差勁的作品也有……
4、川端康成三部曲
⑶ 求硬科幻小說的經典,代表作,不要玄幻,不要網路小說
傷心者 何夕 (感人,當時看的想哭了,銀河獎作品)
愛別離 何夕 (同上)
全頻帶阻塞干擾 劉慈欣 (震撼的戰爭讓我愛國主義高漲)
三體 劉慈欣 (場面宏大,最近很火,想像奇特)
真名實姓 弗諾 文奇 (網路科幻,中篇的,和黑客帝國很像)
卡羅蘭 尼爾 蓋曼 (成人童話,氛圍恐怖,作家大大的有名)
醉步男 小林泰三 (恐怖科幻的代表,相當硬的科幻中篇,讓人毛骨悚然)
玩具修理者 小林泰三 (同上)
大腳,快跑 潘海天 (童話般的科幻小說,很美)
六道眾生 何夕(差點忘了這個,經典)
關妖精的瓶子 夏茄 (讓人忍俊不禁的稀飯科幻,很好看)
我,機器人 阿西莫夫 (經典之作)
進入盛夏之門 海因萊茵 (時間科幻的經典之作,很牛)
一日囚 柳文揚 (可惜死的太早了,作品都很好看的)
暗獄 柳文揚 (同上)
外祖父悖論 柳文揚 (同上)
水星播種 王晉康 (震撼人心,看了讓我很抑鬱的感覺)
你一生的故事 特德 蔣 (經典之作,完美的構思和情節,看了不後悔)
巴比倫塔 特德 蔣 (同上)
商業之神 新星一 (沒什麼說的,小小說之神)
思索時間的推銷者 星新一 (同上)
⑷ 有哪些好看的硬科幻小說可以推薦
《垂暮之戰》(美)約翰·斯卡爾齊,經典巨作,有你未想到的外星人物種。《《幽靈兵團》(美)約翰·斯卡爾齊,垂暮之戰四部曲之一。可惜之後的續集《最後的殖民地》The Last Colony,2007《佐伊的故事》Zoe's Tale,2008中篇小說:《薩根日記》The Sagan Diary,2007都沒有中文譯本,哪位大神有給我郵寄呀。
⑸ 推薦幾部硬科幻小說(大劉的已看)
大劉的《三體》真好看,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說,他的《鄉村教師》你看了沒?就是他的選集。前幾天我才看完《球狀閃電》,太宏大了。說實在的,我應該先看《球狀閃電》再看《三體》的,免得裡面的人物我都不清楚是咋回事。
言歸正傳,給你推薦一下我以前看的科幻小說。
《拉瑪》系列,克拉克的代表作,大劉就是受了卡拉克的影響才寫出來的《三體》,確實不錯,裡面的描寫風格和大劉的神似。
《副本》理查德摩根寫的,賽博朋克科幻偵探小說,情節非常精彩,技術過硬。
《與吾同在》王老師的這個名氣夠大吧,這是對《三體》另一種解釋。
《發條女孩》我朋友看完了,他說前面很無聊,後面很精彩,我就給你提一下,不做推薦。
說實在的,大劉的寫的更傾向物理,王老師的傾向生物,我比較喜歡大劉,因為我生物不是特好,呵呵。
⑹ 有哪些近未來科幻小說值得一讀
「沒有用特別生硬的科技語言去堆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表達除了AI的那份心情、那份決斷。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在生活中的AI呢,進行著這樣那樣的決斷。」
說到近年來的科幻小說,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就我曾經看過的小說來說,其中的精品也不在少數。
日本科幻小說作家飛浩隆著,由丁丁蟲翻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廢園天使》作為一個系列的第一部小說來說很不錯,值得期待續篇。並沒有用特別生硬的科技語言去堆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表達除了AI的那份心情、那份決斷。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在生活中的AI呢,進行著這樣那樣的決斷。
當然,其它的科幻小說還有很多,很多,我所列舉推薦的不過是萬分之一,還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等待大家去欣賞,去發現。
⑺ 推薦幾本硬科幻小說
硬科幻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很多,但三十歲以下建議中國本土。
具體的硬科幻作者,想必大家都知道,除了劉慈欣,王晉康,何夕,夏茄,燕壘生,劉維佳,郝景芳,銀河行星等等。但我最想推薦的還是劉慈欣,王晉康和何夕三人。具體書目簡單說一下:劉慈欣《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球狀閃電》(長篇)等,王晉康《拉格朗日墓場》(長篇)《逃出母宇宙》《七重外殼》等,何夕《天年》《田園時代》《一億年後的來客》(跟時間沒有關系)等等,更多請網路以上作者名字。
如果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⑻ 找一篇日本作家寫的科幻小說
香味接收機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夢。這是去宇宙旅行的夢。他在陌生的行星上著陸,經歷了很多冒險之後,與當地居民親密相處。居民熱情款待,他剛吃完……
這時,枕邊的鬧鍾發出了錄音帶的聲音,在呼喚N君說:「先生,起床時間到了,請起床吧……」
這樣,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個大呵欠,伸手取過鬧鍾旁邊的水壺,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這是N君很早以來就養成的習慣。
水是那麼清爽適口,它帶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進嘴裡,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壺里的水只不過是普通的水,可是卻能變換各種各樣的味道。古時候的人如果親眼看到這一現象,一定會大吃一驚,以為這是魔術。但是,這可不是魔術,而是科學成果。現在已經到處普及了,人們都習慣於使用它了。真是盡情享樂的時代。
這是靠一個小裝置發出的香味。它體積非常小,能放到嘴裡,藏在一顆牙齒內部,從外面看不出來。這個裝置能接收電台發來的電波。
若是接收電波發出聲音而娛其聽覺者,我們叫它無線電收音機;如果通過顯象使視覺得以滿足者,便稱作電視機;現在這種裝置能夠發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機。
這個裝置發出微妙的振動和電波,刺激口腔神經,帶來各種味道。即使是無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廣播的時候,人們喝下去,就會產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電波,就能發出咖啡味來。
N君要進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機的時代也必須吃飯。因為總得補充營養。他取過一片麵包,放進嘴裡。看樣子是茶色麵包,但是,卻與一般麵包迥然不同。它裡面含有人所必需的豐富的熱量和營養。它本身也近似無味,但是這沒有關系。香味可由接收機給予補充。
N君開始咀嚼麵包。這時正好開始播送炒雞蛋的電波,他便就著這個味道吃著麵包。中間又改播蘋果香味,麵包味也跟著變了。就這樣,N君吃罷了早餐。
廣播還未停止。N君換上了上班的服裝,一邊把口香糖放進了嘴裡。當然口香糖本身也是無味的,但這毫無關系,香味接收機會解決問題的。
香味接收機又到了播送水果時間。連續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種水果的香味。無味的口香糖一下子變成了菠蘿味,一會兒又出現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離開家,坐上了高速單軌車,奔向工作單位。在飛馳的舒適的車內,有人看報,有人用耳機聽音樂,也有人兩者兼顧,這種情景看上去跟過去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現在又加上了香味。嘴裡擴散著冰激凌香味,一會兒又變成了花生米香味,這些一消失又出現了奶油餡點心的香味……
這些香味的順序由電台負責調整。不能把不協調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過於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塊兒。最初搞的不太適當,後來經過香味心理學家的反復研究,現在播送的節目人們已經稱心如意了,它給所有人以滿足感。
製成這種香味接收機,可以說正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慾望。享受香味是人們的本能,不過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話說吃飽了什麼也不香了,吃東西和盡情享受的音樂、電視和游戲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為了突破這一限度,通過研究,終於發明了這種香味接收機。不僅能夠使人們無限度地享受香味,還可以得到各種令人滿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於因為飲食過量而損壞消化器官,又不會使人過胖。也不會因刺激性食物而損傷身體。茶色麵包能保持營養平衡,它衛生,人們不用擔心中毒和得傳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廚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節約空間和時間,轉用到別處。為齲齒而煩惱的人也減少了。還有,香味接收機帶來的香味,隨著廣播轉移到下一個節目,那麼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跡,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種香味。
這種廣播整天連續進行。睡覺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夢中也會帶來香味。當然,都是幻覺的香味。可是幻覺也不錯啊,正因為是幻覺才是無限的。如果靠食物來追求這些香味,恐怕持續不了一小時吧。
N君來到工作單位,開始工作,操縱電子計算機,做好記錄,經過思考之後,又開動電子計算機,進行記錄……
這期間,香味接收機一直在播送,如果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看電視一邊工作的話,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會造成失誤和事故。但是,對於香味廣播大可不必擔心了。
西式餅干香味在嘴裡擴散,接著又變成日本式酥脆餅干味,又出現中國式肉湯香味,然後又傳來了香蕉味道……
此外還有能夠吃到這些真正食品的飯館。當走進這種飯館時,電台的電波就被切斷了,這時可以接觸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們偶然也來到這里。應該有滿足人們好奇心的地方,讓大家領略一下香味接收機傳來的某種香味的實物到底是什麼樣子。
可是,很多人在這樣的飯館里並不太感到高興。因為食物太硬,雖然說有咬頭,但是過後胃部覺得不舒服,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把無味的口香糖和從電波傳來的精煉的純味交織在一起的那種香味了。
N君還在繼續工作。這時傳來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湯的香味逐漸消失後,又傳來了日本茶的香味……
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事故。什麼味道也沒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來。好象裝置發生了故障,他想必須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圍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誰打開了收音機的開關。正在播送臨時新聞。
「……現在由於發生事故,香味接收機的廣播暫停。目前正在抓緊修理,估計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雖然已經知道了原因,但是這樣的事可還是第一次。人們的嘈雜聲音平靜不下來。誰也對付不了嘴裡的異常變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樣,都成了無聊、空虛的空洞。就象電燈和霓虹燈光芒四射如同白晝的夜市上,一旦停電霎時變得一片漆黑一樣。
有人吐出了無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裡扔進一塊新的,也有人啃著茶色的麵包。但是,這些麵包也沒帶來任何香味。
嘴裡的空虛更加嚴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獨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島上,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孤獨感不斷增長。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兒哭叫著,從內心迸發出要幹些什麼事的沖動。
不知是誰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響,也緊跟著魚貫而出。他們突然想起了飯館的存在,要奔到那裡去,N君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在街角的飯館里,這時一片騷亂。平時來這里的人沒有這么多,所以也沒修建能容納這么多顧客的設備。可是,從大廈里湧出的人流,都以飯館為目標蜂擁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雜聲甚囂塵上,發出了驚叫聲,還摻雜著呼喊聲和玻璃的破碎聲……
但是,這些一都和發生異常變化的開始時一樣,突然地結束了。香味接收機又重新開始播送。蘇打水摻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著是番茄味。不久,又開始散發燉牛肉的香味,人們知道午飯時刻已近,於是又向各自的地點散去。
⑼ 世界著名硬科幻小說
【釋義】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與之對應的有軟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代表人物】
【區別】
所謂軟科幻就是將暢想中可能的未來/過去科技為背景,重點關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現有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完備推演的可能未來/過去科技,對人類形態、社會生存、自然環境的重大影響和交互作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請注意「硬」在此並非指「生硬」)的非「機關布景派」莫屬。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像星際之門,特別是星際之門SG1中的前幾個季度,便屬於硬科幻。而其後續作品SGA,包括SG1的後面幾個季度,硬科幻的程度越來越低,逐漸變為了軟科幻。
【世界著名小說】
《我,機器人I, Robot》(1950)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所謂軟科幻就是以關注人文為重點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爾斯H.G. 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賽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熾熱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