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幻小說家羅伯特
❶ 羅伯特·謝克里的介紹
羅伯特·謝克里(Robert Sheckley,1928年-2005年12月9日),當代科幻小說大師,1928年,羅伯特·謝克里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高中畢業後加入美國陸軍於朝鮮服役,回國後就讀於紐約大學。謝克里大學畢業後即開始科幻小說創作,與大多數偉大的作家一樣,初闖文壇的謝克里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幸運的是,他那些以輕松奇巧取勝的科幻故事很快就受到讀者歡迎,甚至出現在《紳士》、《花花公子》這樣的刊物上。1954年,謝克里出版了第一本短篇科幻小說集《人手難及》(Un-touchedByHumanHands),不到30歲就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科幻作家,與弗雷德里克·布朗以及雷·布雷德伯里並列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
❷ 科幻世界有多遠
最近,由《星際穿越》《三體》帶動的科幻熱讓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北京師范大學近日宣布,明年起正式招收「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生,此舉將填補國內高校在科幻領域文學的研究空白。那麼,在科幻文學發達的歐美國家,有沒有專門培養相關人才的高校或研究機構?當代歐美有哪些知名的科幻文學寫手?還有,科幻文學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變為現實的科幻文字告訴我們,科幻文學除了能延伸我們的想像力,還能引領世界的現代化進程。
寫手如何煉成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的歐洲,是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產物。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幻小說在歐美各國流行,並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實際上,在歐美科幻小說繁榮的背後,透露出的是各國對科幻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重視。
美國:數百所大學設科幻文學課程
美國人在科幻小說家的培養上有很多種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是大學的正規教育。美國相關統計表明,北美地區數百所大學開設了和科幻小說有關的專業,其中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在1959年就開設了科幻小說課,伊利諾伊州高校里的科幻文學教材還收錄了中國科幻作家葉永烈和童恩正的作品,阿肯色州亨德森州立大學的科幻課包括學習科幻流派背景、現代科幻及科幻類型與分類,加州的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設有外星人文學課,加州帕沙迪納社區學院則設有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課程。
除大學教育外,科幻小說研究協會、科幻詩人協會以及小說寫作培訓中心等社區機構,也是推動美國科幻文學創作的重要力量。最著名的是堪薩斯大學的GUNN科幻小說學習中心。這個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創作培訓,一些課程是研究生必修科目。GUNN中心還舉辦創作評選,為學員頒發獎學金以資鼓勵。更具影響力的頒獎禮是美國科幻小說研究協會的終身貢獻獎、表彰年度雜文的先鋒獎、表彰為科幻出版和編輯工作作出傑出貢獻的服務獎等。很多科幻文學寫手視獲得研究協會的表彰為至高榮譽。
德國:理科生馳騁科幻文壇
近年來,德國出現科幻文學熱,新涌現出一批科幻文學作家,德國高校和社會文學機構也紛紛推出科幻文學課程,輸送創作人才。德國哈根遠程大學文化和人文系「新德語文學和媒體藝術歷史」專業於今年冬季開設了科幻文學課程。這門課程不僅教授德國及世界科幻文學的歷史,還包括分析有代表性的科幻文學作品,並學習著名作家的寫作技巧。像哈根遠程大學這樣設立科幻文學課程的高校還有很多,如德國哥廷根大學、比勒菲爾德大學、波茨坦大學等。
不過,對學生來說,要成為合格的科幻寫手並非易事。據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文學系學生芭芭拉介紹,學生每月必須讀兩本科幻文學作品。每周有專題報告、小組討論等活動。課程結束時,學生還要交一篇幾十頁的科幻小說。有的學生還自費出版作品,在法蘭克福書展和萊比錫書展上自我推銷。
據悉,科幻文學在德國雖被歸為文學類專業,但授課教師卻不限於人文和藝術類。來自太空、核能、海洋、氣候等領域的科學家也給大學生講課。德國一所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學者維奈爾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要成為科幻文學家,僅看儒勒·凡爾納等名家的小說是不夠的,「科學現狀比任何大學生能想到的更離奇」。
英國:獨立思維成就科幻文學創作
在英國,科幻文學職業作者層出不窮,這和英國學校的教育環境以及社會鼓勵科幻文學創作的氛圍密切相關。據悉,科幻小說是英國校園書店裡賣得最火的圖書之一。科幻文學課程之所以能在英國課堂上立住腳跟,是因為學生們樂意通過研究自己喜歡的小說來獲得學分。更重要的是,這種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學課程能夠滿足他們探索人性的好奇心。
在英國的不少大學,科幻小說創作是從本科到博士階段都有的研究方向。例如,蘇格蘭的斯特林大學通過讓學生自行組合課程的方式,培養出了不少科幻文學人才。從該校畢業的伊恩·班克斯就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英國同時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人」。多數英國科幻文學愛好者表示,自己的寫作興趣源於學校傳授的客觀獨立思維方式。他們喜歡用這種方式來看待社會亂象,並將自己的觀點寫入科幻文學。
法國:不少大師是「半路出家」
法國是科幻文學的發源地之一,百年來科幻文學大家層出不窮。不過,大學並沒有開設專門的科幻文學專業,也沒有「科幻博士」之類的學位,法國科幻作家多為「半路出家」。法國科幻作家極少是文學系出身,而是以工科或新聞學背景居多,這是因為科幻作品需要豐富的信息和系統的自然科學知識,擁有工科、新聞學背景的人更具優勢。這種學科的尷尬讓法國的科幻文學教育出現「亞文化」特色,即本應有所貢獻的各大學文學系對科幻研究長期不夠重視。倒是學術研究機構,通過研討會、展覽等方式介紹科幻文學創作成果、獎掖後學,如2010年-2011年法國拉維萊特科學院舉辦了號稱「盛會」的科幻展示研討會。法國尼斯大學自2003年起,每隔3年舉辦一次科幻作家學術研討會。
相比而言,出版社和雜志社是法國科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1974年,法國科幻文學創作動漫家莫比烏斯等組建科幻動漫創作團隊「人形聯盟」,並創辦第一份科幻動漫周刊《金屬咆哮》,扶植了大批科幻作者。2000年,法國第一家專業性科幻、奇幻出版社——布拉格隆內獨立出版社成立,先後推出多套科幻叢書和科幻系列漫畫。
當代著名科幻寫手
人類從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也因此,一個多世紀以來尤其是當代,歐美一些國家誕生了許多著名的科幻文學作家。
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
美國的科幻小說創作非常活躍,被維基網路列為科幻小說家的就有1200多人,其中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雷·布雷德伯里以及范·沃格特被譽為美國科幻黃金時代久負盛名的「四大才子」。由於篇幅有限,下面僅介紹其中一位——雷·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1920年-2012年),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小鎮,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科幻迷。遷居紐約後,他結交了很多科幻迷,並參與科幻組織的活動。他的首篇獲得印刷的短篇小說《霍勒波岑的困境》,發表於1938年的《幻想!》雜志,那是一份科幻愛好者的雜志。
1945年,雷·布雷德伯里的短篇小說《大布萊克和白色游戲》被評為全美最佳短篇小說。從這年開始,布雷德伯里開始在《紳士》《女士》以及《礦工》等非科幻雜志上以科幻作家的身份發表作品,並因此在以後的1947年和1948年兩次榮獲歐·亨利獎。布雷德伯里在這一時期發表的300餘篇科幻作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首發在科幻類雜志上,他為科幻小說生存空間的擴大作出了巨大貢獻。1946年發表的《百萬年野餐》是布雷德伯里最成功的短篇小說之一,引發了一系列有關火星人的浪漫故事。
加拿大「科幻教父」羅伯特·索耶
羅伯特·索耶(1960年至今)是加拿大的「科幻教父」,他的履歷表上有著一長串榮譽——作為為數不多的包攬雨果獎、星雲獎和坎貝爾獎三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獎項的作家,他出版了22部長篇科幻小說,包括「恐龍三部曲」、《金羊毛》、《計算機中的上帝》等,2007年,他被中國讀者評選為「銀河獎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
同時,這位科幻大師還是政府機構、科研部門甚至跨國公司的座上賓。他常年擔任「探索」頻道加拿大版的評論員,為《科學》與《自然》雜志撰寫專欄,並受邀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規劃局等機構的顧問,甚至在谷歌、摩托羅拉等公司擔任咨詢顧問。
索耶是記者出身,從小就愛讀科幻小說。1985年,25歲的他得到了一個采訪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會,自此他堅定了成為科幻作家的信念,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科幻小說創作。他的小說涉及多種主題,從電腦狂魔、恐龍復活、時間旅行,到平行時空、太空偵探。他晚年的作品《人性分解》則講述了人類對宇宙和內心的雙重探索。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1917年-2008年),是英國及斯里蘭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作為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獲得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大師獎。此外,克拉克還出資創建了「阿瑟·C·克拉克獎」,每年評選一次,以獎勵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文科幻小說。
克拉克幼時就喜歡仰望星空和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志。自1950年起,他開始創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陽風」為題材的科幻作品《太陽帆船》曾引起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注意,並因此而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1952年,克拉克成為全職作家,投入科幻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城市與星星》,短篇小說《星》獲得雨果獎。1964年與庫布里克共同構思《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和劇本,小說在一些情節上與電影略有差異。
克拉克被譽為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克拉克就在《地外中繼》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軌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傳送通訊信號的設想。此後,他預言的用太陽風驅動的飛行器,也被歐洲空間局等在實際太空探索中驗證。即使更加狂放的「太空梯」的設想,隨著現代科學尤其是納米技術的進展,也已經不再是笑談。
法國科幻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
赫內·巴赫札維勒(1911年-1985年),也翻譯為勒內·巴雅維爾,法國作家、記者、評論家,出生於法國東南部德龍省尼翁斯鎮,是首位提出時間旅行中「祖父悖論」的科幻作家。作為科幻作家,巴赫札維勒常常以科技加上人類的瘋狂與愚蠢導致文明的陷落為主題,同時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中描寫永恆的愛情,給和小說中主人公一起經歷不可逆轉的絕望的讀者一些希望。他的作品充滿詩意和哲理。雖然他的作品極少被用來在學校中教授,但在法國社會很受歡迎。其代表作有《冰人》、《蹂躪》、《天堂的玫瑰》等。
科幻變成現實
科幻小說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有些甚至就變成了現實。機械手錶、鐵皮船、機器人、飛船、火車等,這些都曾是科幻小說里描述的事物,現在都成為了現實。此外,上世紀40年代科幻小說中描寫的計算機、火箭與核武器,10多年後全部變成了現實。
潛艇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潛艇之父」,他自從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後就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亞古爾英雄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
直升機
雖然儒勒·凡爾納最著名的虛構作品可能是潛艇「鸚鵡螺」號,但是這位法國作家還對航空旅行的未來進行了大膽設想。現代直升機的發明者埃格·西科斯基是在他小時候讀過的這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書《征服者羅比爾》的啟發下發明了直升機。西科斯基經常援引凡爾納的話說:「一個人能夠想像出來的東西,另一個人都能把它變成現實。」
火箭
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哥達德製成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並於1926年3月16日成功發射升空。他是在閱讀了1898年報紙連載的H.G·韋爾斯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後,開始迷戀上太空飛行的。哥達德後來回憶,星際飛行的想法「引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手機
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研發部門負責人馬丁·庫珀認為,是《星際迷航》里的發報機促使他在20世紀70年代初設計了第一部手機。庫珀說:「對我來說,那並不白日夢,而是一個奮斗的目標。」
太空旅行
在《2001太空漫遊》問世的年代,飛向太空意味著粗笨的火箭和累贅的宇航服,而電影卻展現出一種誘人的可能:在未來,人們使用與普通飛機類似的飛行器,而且無需經過特殊的訓練就能遨遊太空。如今,太空旅行不再是官方專有的「禁區」,已經有兩名億萬富翁通過俄羅斯的火箭完成了「太空自費游」,更有多名民間人士在研製自己的太空飛船。
❸ 羅伯特·謝克里的成就榮譽
作為著名科幻作家,謝克里的主要成就表現在短篇小說上,他的短篇小說以絕妙想像和幽默文風著稱於世,被認為是「一張通往奇異想像世界的單程車票」。他的作品不僅在科幻小說界備受推崇,甚至也得到了主流文學界的極高評價,被譽為馬克·吐溫和歐·亨利的諷刺寫實風格的忠實繼承者。
謝克里也是一位非常多產的作家,一生共創作400多篇短篇科幻小說和15部長篇小說,實際數字遠遠不止這些,因為「雜志編輯為了避免羅伯特·謝克里的名字在同一期雜志上重復出現,使用了許多筆名」。半個世紀過去了,讀者依然能通過這些充滿想像力的短小科幻故事,窺視美國50多年來的社會變遷。2000年,為獎勵謝克里一生對科幻文學的傑出貢獻,他被授予星雲獎的特別大師獎。
❹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的創作歷程
羅伯特·海因萊因出生於美國,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其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且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個政治激進分子。正是因為這些生長環境、學習生活環境和伴侶的選擇等因素,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作品中蘊含了許多他與眾不同的獨特觀點,主張和思想。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的科幻創作始於1939年,第一篇小說《生命線》刊登在《驚異》上。由於該雜志編輯坎貝爾的賞識,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的早期作品大多發表在《驚異》上。這些早期作品大多屬於他的「未來歷史」系列,後來收集在《出賣月亮的人》(1950)和《2100年起義》(1953)中,《梅瑟斯拉神的孩子們》(1943)和《天堂的孤兒們》(1963)兩部長篇也屬此系列中。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在這些作品裡展示了他的才華,他視未來為既成事實,在寫作上避免冗長的陳述和解釋,而是通過對話和行為,巧妙地把信息傳遞給讀者。機敏而含蓄的描寫,明快的行文,對人物的關注勝過對科技新玩意兒的興趣,使他成為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四大才子之一。
從1947年起,他的短篇作品出現在《星期六晚郵報》及其他高價雜志上,而他的長篇則是一系列少年兒童科幻故事,如《伽利略號火箭飛船》(1947)),《太空軍官候補生》(1948) ,《紅色的行星》 (1949),《球人瓊斯》(1953),《星球獸人》(1954)和《銀河系的公民》(1957)。這些作品不僅吸引了青少年,而且擁有成年讀者,一些評論家甚至認為這些是他的傑作。
自20世紀50年代起,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基本上轉向長篇小說的創作,如《傀儡主人》(1955))和《星際船上的部隊》(1959),《星際船上的部隊》的發表在科幻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盡管它獲得了雨果獎,但有不少人認為這部描寫星際戰爭的作品內容過激,帶有軍國主義傾向。當然,也有評論家認為這是一部愛國主義的科幻小說。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長期被認為是硬科幻小說的大師,但是他後期的作品的內容經常引起爭議,藝術質量也有所下降。在其後期作品中,《拉澤獸斯的生活》(1973),《獸之數》(1983),《穿壁貓》(1985)是他「未來歷史」系列姍姍來遲的尾聲。
❺ 羅伯特·索耶:海因萊因科幻小說寫作6大法則
海因萊因提出過五條科幻寫作法則, 他說過,他不怕把這些法寶告訴別人,哪怕它們會教人們如何去搶他的飯碗——因為他知道,幾乎沒有人會遵循這些法則。
根據我的經驗來看,確實如此:假設開始時有一百個人說他們想成為作家,那麼 每抬出一條法則,就只會有一半的人留下來,另外的一半人將無法堅持。
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這五條法則,之後還會加上我自己的第六條。
聽起來簡直可笑是吧?可是這卻是很難做到的一條。你不能只是嚷嚷著要成為一個作家,你也不能僅僅只上一些寫作課,或者只是研究一點點寫作方法,或者就做些白日夢,幻想有一天動筆寫下你的大作。 成為一個作家的唯一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擱在電腦前,開始寫作……
你們誰敢抱怨說自己沒時間寫作?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說,要是沒有別的辦法弄到時間,就只好去「買」一些了。看看加拿大多倫多的特倫斯·M·格林吧,他是一名高中英語老師,他的第三本書《灰地暗影》(Shadow of Ashland)就剛剛由著名的出版公司Tor出版。每隔四年,特倫斯就會離開講台,然後用一年的時間來專心創作,其間毫無薪水可領。我認識的大多數作家都曾為了他們的藝術事業做出過類似的犧牲。
我們最初那一百個雄心勃勃、說是要成為作家的朋友里,有一半將是永遠都不會提筆寫任何東西的。現在,我們還剩下五十個……
如果不把一篇東西從頭到尾弄上一遍,你就學不會寫作 。沒錯,你歷盡艱辛寫出來的頭幾頁也許不怎麼樣,你可能想把它們丟進廢紙簍里——但是別扔,逼著自己寫下去,直到把它寫完。 一旦有了一個完整的草稿,就是說,有開頭,有中間部分,有結尾,你會驚訝地發現,很容易看出哪部分是成功的,哪部分是失敗的。除非自己親自動手寫出一篇完整的東西來,否則你永遠都掌握不了諸多情節、懸念以及人物性格發展這一類要素的寫作技巧。
於此相關的一點是:如果你是某個作家研討會中的一員,每次千萬別讓其他人一章一章地來評論你的小說。隨便從書中挑出一章,誰都無法就此對整本書做出恰當的評價,而你也只能得到毫無意義的建議:
「這部分看起來和主題無關……」
「不,不是的,實際上,從這里開始,之後的一百頁都至關重要……」
在剩下的這五十位潛在的作家中,有一半永遠都寫不出一個完整的東西,剩下的二十五位選手還有勝出的希望……
正是這一條,讓海因萊因在文學創作老師那裡惹了麻煩。關於這條法則, 更恰當的表述也許應該是這樣:不要沒完沒了地修改你的故事。 反復修改、字斟句酌、精雕細磨……這些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有句古諺說得好:故事的精妙永無止境,隨他去吧。所以,讓你的故事「隨他去吧」。
每改一次,故事就變一個樣子;如果在某個時候,你發現自己再改下去,故事就會回到之前的某個樣子的話,這意味著,麵包該出爐了。
而且,有一點海因萊因是對的(盡管許多初學者不信): 如果你的故事接近出版標准,編輯就會告訴你怎麼修改才更好賣 。一些小型雜志會詳細地給出他們的修改意見,不過你也一樣會從諸如《類似》、《阿西莫夫科幻小說》以及《幻想與科幻小說》那裡收到編輯的修改建議的。
現在 ,我們這二十五位作者李,有十二個會沒完沒了地雕琢他們的作品,因此他們已經出局了;另外有十二個終於宣布寫完了一篇東西;而第二十五位,則被我們的法則劈成兩半,正絕望地看著自己的雙腿,不知該往哪邊邁……
對初學者來說,這是最困難的一條。 你可不能單方面宣布自己就是個「專業作家」了,出錢買你文字的人更有資格來給你封這個頭銜 。在把作品呈獻給編輯之前,你可以一直幻想自己像《斐奧納瓦織錦》三部曲的作者蓋伊·凱佛列·凱伊或者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那樣出色。但同時, 你不得不正視現實,看一下你的幻想是否經得起檢驗——而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我認識加拿大的一個很有抱負的作者,他寫完一個故事之後,常在兩年後才寄出去。他說他沒有美國郵票可以貼在回郵信封上。實際上,他認識不少經常去美國的人,他們都能為他捎回些美國郵票;實際上,他還完全可以開車穿過邊境,自己去買幾張郵票回來;實際上,也並不需要什麼美國郵票,用國際回信券就可以了,這些在大型郵局就可以買到。(而且住在多倫多的人可以在阿德萊德南大街260號的多倫多第一郵政局買到真正的美國郵票。)
不,他缺乏的並非郵票,而是勇氣!他沒有膽量去弄清楚自己的文章究竟能否賣出去。
別像個膽小鬼一樣,把你的故事寄出去吧!
在餘下的十二個作者里,有一半的人將不會鼓足勇氣去投稿,現在只剩下六個了……
無需懷疑,稿子總有被拒絕的時候。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第一次投稿總會被拒絕,但不要就此退卻。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被拒絕過142次了。而我認識的每一個職業作家都有一大堆的退稿信 。(艾多·梵·貝爾根是加拿大一位多產的恐怖小說家,他曾在一次科幻大會上做過一次著名的演講,題目就是《退稿孕育興旺》,並當眾朗讀了這些年來收到的部分退稿信。)
如果你覺得退稿信力的建議不錯,就把故事修改一下,然後再寄回去。如果覺得那些建議不好,那就簡單了:把它丟進信封里,換個地址,寄給另一家。總而言之,堅持到底。 我個人的最高紀錄是:一個故事投了 18次 才賣掉,但它最終還是找到了理想的歸宿。(過了一陣子,我又把它賣給了一個文選集,可見一個故事賣掉一次之後,就可以為我們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
如果你的故事被退回來,當天就把它轉寄別處吧。
和之前一樣,剩下的六個人里,有三個在稿子第一次被拒絕後極度沮喪,然後放棄寫作,永遠不再提筆了;不過,還有三個在堅持著……
最後這一條是我自己的法則。我見過相當多的初學者長年累月地在一則故事或某篇小說上狠下功夫。 一旦完成某個作品,就開始寫新的東西吧。在把處女作寄出去後,不要苦等著音信兒,繼續幹活吧,啟動下一個寫作計劃。 (同樣的,如果你發現目前的寫作遇到了困難,自己陷入了創作瓶頸,那就寫點新東西吧——一個真正的作家總是可以寫點什麼的。) 你得創作出一籮筐的作品,這樣才算得上一個專業的作家 。
❻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的創作特點
羅伯特·海因萊因在科幻文學作品的寫作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也因此其科幻小說的藝術特徵也是自成一派。因為生活環境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影響,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文學作品中,無論是小說結構構成,還是小說作品的
故事內容,都充滿「美國式」內容,不論是民間理語,還是風俗習慣,就連小說作品中作者虛構出來的星際「未來史」都與美國的歷史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嚴厲的月亮》中許多事件都可以和美國獨立戰爭遙相呼應,月球逐步成為地球人類的糧食基地這正是對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早起資本積累過程的反映。又例如在《異鄉異客》中,羅伯特·海因萊因筆下的地球文明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現狀十分相似。羅伯特·海因萊因的文學作品中,不僅對「美國式」社會、生活等存在著細致的描述,許多作品還涉及到了「美國夢」和「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異鄉異客》中,來自火星的年輕的救世主史密斯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科幻小說中的具體表現,在不斷的磨練和戰爭中,他明白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用愛去拯救無數生命,戰勝一切宇宙中的邪惡勢力;《星船傘兵》中,講述了富家子變成英勇傘兵的全過程。而在《銀河行商》和《銀河系公民》中則詳細完美的闡述了「美國夢」的真正含義,即世世代代的美國人相信,只要通過不懈奮斗就可以不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別人的援助而得到最好的幸福生活。
有評論家認為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中反映了愛國主義思想,也有人認為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中帶有軍國主義的傾向。在許多科幻小說中,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都認為,只有通過革命和暴力才能到達這正的勝利,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權,民主政府,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如同《嚴厲的月亮》中所描述的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戰爭一樣。
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中還靈活的運用了黑色幽默的寫作手段,通過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詼諧的語言對現實社會進行批判。例如,在《嚴厲的月亮》中,羅伯特·海因萊因運用黑色幽默,塑造了曼尼等多個令人信服崇拜的反英雄人物,以此來呈現、表達其對於現實社會的看法。又例如,《銀河系公民》中,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通過對一個孩子和老乞丐的離奇遭遇而對對現實社會和人性作出剖析和批判。
❼ 計算中的上帝的作者簡介
羅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曾兩次獲得加拿大科幻與幻想文學最高獎「極光獎」,是加拿大最成功的科幻作家。或許因為大學期間所學的就是廣播電視專業,索耶很樂於通過各種媒體宣傳自己的思想,介紹自己的新書,這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力。《渥太華名人錄》稱他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長」。
索耶1960年出生於多倫多,1981年開始發表短篇科幻小說。1988年,隨著長篇處女作《金羊毛》(Golden Fleece)的出版,他一下子成為科幻界備受關注的新人。
《金羊毛》是索耶「太空系列」的第一部,其故事發生在一艘名為「阿爾戈號」的星際移民飛船上。從飛船及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看出,這是那則人們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的科幻版。但索耶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成功地使這部作品成了硬科幻中的典範。
目前,索耶已經出版了十六部長篇科幻小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恐龍有關。在他的第二部長篇《遠望》(Far-Seer,1992)中,恐龍甚至取代了人,成為故事的主角。
《遠望》以及隨後出版的《化石獵人》(Fossil Hunter,1993)、(《外來者》(Foreigner,1994)共同構成了索耶著名的「智慧恐龍」三部曲。
「智慧恐龍」三部曲中的恐龍,當然就是曾雄霸遠古地球的恐龍,它們被一個類似於上帝的觀察者從遠古地球傳送到了一顆離地球十分遙遠的行星的衛星上。新環境下的年輕恐龍大力推動科學,多方探索與嘗試,終於通過望遠鏡之類的新發明洞察了世界的真相——它們所處的世界並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顆即將毀滅的衛星。於是,智慧恐龍開始了逃亡的努力。
「智慧恐龍」三部曲保持了傳統科幻的風格,頗具可讀性和啟迪性,在商業上也大獲成功。今天,加拿大的青年人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索耶智慧恐龍的故事。
索耶另一本重要的恐龍科幻小說《一個紀元的終結》(End of an Era,1994),則將恐龍滅絕之謎與時空旅行、平行世界結合在一起。書中科學家藉助最新發現的「黃效應」,順利地將考古學家布蘭登·撒克里和他的朋友邁爾斯·喬丹送回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以解開恐龍滅絕之謎。兩位主人公吃驚地發現,當時的地球竟然存在著一種又黏又滑的火星生命,而我們想像中的威猛的恐龍只不過是火星人的工具和玩物;同時,在另一個不存在「黃效應」的平行時空,布蘭登發現了一份出自他自己手筆的電腦日記,記述了他自己的種種令人震驚的發現。為了求證日記的內容,他找到了當時還不為人所知的黃博士……在這部作品中,索耶將自己在恐龍、考古方面的淵博知識展示得淋漓盡致。小說節奏明快,文筆輕松幽默,但內容卻發人深省——對恐龍滅絕、地球發展和外星生命進行了全新地詮釋。
恐龍之外,索耶所熱衷的另一個科幻主題就是宗教了。這在他的力作《終極實驗》The Terminal Experiment,1995)中有著突出的表現。
《終極實驗》似乎已經超出了科幻小說的領地。主人公彼德·霍布森的研究指向了科學的邊界之外、被宗教氣息所包裹的終極謎題,即:人死亡之後是否有靈魂存在?索耶的答案是趨向於肯定的。他筆下的主人公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在大腦徹底死亡之後的確有一團凝聚的能量從軀體上逃逸出來。這一結果將霍布森引向了危險的技術探險之路——在好友薩卡爾的幫助下,他將自己的大腦復制到計算機中,做成三份特質不同的拷貝,以分別模擬靈魂狀態(刪除了大腦中一切與人體生化相關的功能)和永生狀態下(切除了一切與死亡及衰老相關的神經系統)的「生命」感受。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個計算機生命中有一個成了殺人犯,並最終逃出了實驗室……
《 終極實驗 》 既有高技術驚險小說的曲折與緊張,又有一流科幻小說所必需的新穎構思及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充分體現了索耶的獨特魅力,最終為他贏得了1995年度的星雲獎。
索耶的最新作品是計劃中的「原始人視差」三部曲的第二部《人類》(Human,2003)。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混血》(Hybrids)也將於近期出版,而它的第一部《原始人類》(Hominids,2002)則將參加2003年雨果獎、極光獎和蓋拉克蒂克獎的角逐。
❽ 羅伯特·索耶的寫作經歷
1979年,索耶賣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說《動機》(Motive),這篇小說深刻地影響了索耶後來的創作,確立了將科幻和神秘謀殺相結合的風格(這使他後來成為了加拿大犯罪小說協會的成員),就連《遠望》(Far—Seer)中的昆特格里歐恐龍和《金羊毛》(Golden Fleece)中的主控電腦傑森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原型。索耶第一篇得到出版的小說是1980年發表在《萊爾森大學文學年鑒》上的《競賽》(The Contest),這篇小說後來被阿西莫夫收進了他主編的文集《傑出奇幻小小說100篇》之中。1983年5月,索耶成了一名全職作家,但在作家生涯的頭六年裡,他主要創作的是非小說類文學作品,為加拿大和美國的各類雜志撰寫了超過200篇文章,主題包括從計算機到個人理財的諸多方面。
此外,他還努力在廣播方面有所作為,參加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台系列節目《思想》的製作,並擔任了其中五期以科幻為主題的節目撰稿和播音工作。在此期間,他有幸采訪了艾薩克·阿西莫夫、厄休拉·勒古恩、格雷戈里·本福德、羅伯特·西爾弗伯格和金·斯坦利·羅賓遜等科幻大師。在快滿30歲的時候,索耶突然意識到,自己必須重拾科幻作家之夢,於是,他毅然放棄了收入豐厚的其他工作,轉而專心致志地從事科幻創作。時至今日,索耶已經碩果累累,共出版了17部長篇小說——其中,部分作品進入了加拿大主流暢鏡書排行榜的前十名,以至於《加拿大新聞周刊》驚呼:索耶不愧是加拿大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科幻作家!索耶並不僅僅局限於科幻寫作,他還經常利用各種媒體推廣科學和科幻,同時也宣傳自身。他曾在美國的「科幻」頻道露過面,還是「探索」頻道加拿大版的常年評論員,甚至為一個科幻系列劇《重力的囚徒》客串過16次!隨著名望的提高,索耶也致力於推動加拿大本國科幻事業的發展。
他組織成立了「 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SFWA)加拿大分會,並且作為加拿大的第一位董事,擔任了三年SFWA董事會董事的職務。為了鼓動更多的人投身科幻創作,索耶還積極從事科幻教學工作。他在萊爾森大學、多倫多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漢博學院等高等學府教授科幻寫作課程,有的學生甚至從美國的亞特蘭大和喬治亞遠赴多倫多聽課。此外,他還為一個名為「作家聯線」的加拿大全國高中研習會工作,主要任務是以一名職業作家的眼光,為學生們通過網際網路提交的文章提出批評意見。或許正因為上面的原因,索耶的作品才得以在學生中備受推索。他的「恐龍三部曲」之一《遠望》已經進入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斯卡布羅自治市赫里特奇公園學校的學生課本;而他的很多小說都被諸多大學作為研究時象加以講授。如今,索耶和他的妻子卡羅琳·科林克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米西索加。
❾ 羅伯特·索耶的代表作簡介
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索耶的同名小說《金羊毛》,是「太空系列」的第一部。 雖然這個系列只有兩部(另一部是《星叢》),但卻是索耶名家地位的重要基石。
羅伯特·索耶 代表作《金羊毛》 本書是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J·索耶的得意之作。對於這部作品當年敗給《哈里·波特與火焰杯》,未能最終獲得雨果獎,索耶一直忿忿不平。 本書充分展現了科幻小說的震撼性。兩種不同的外星人同時來到地球,與地球上的古生物學家一同探尋不同星球文明同步同期性毀滅之謎,嚴格的科學外推法使探尋者逐漸接近事實真相:宇宙中竟然存在著一個操控一切的超級生命!可就在這時,一顆足以毀滅三個文明星球的超新星爆發了……
還有《終極實驗》、《恐龍文明三部曲》(《遠望》、《化石獵人》、《異族》)、《星叢》、《原始人類》和《混血》等。
❿ 國外著名的奇幻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黃金時代西方科幻的三位大師: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茵。詹姆斯·布利什(《飛城》、《事關良心》),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等)。
新浪潮里的賽博朋克: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尼爾·斯蒂芬森的《雪崩》。
英美首推喬治·R·R·馬丁,這是一位科幻和奇幻的著名作家,科幻方面有「一千個世界」的系列故事,奇幻方面有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個人非常喜歡的,也是國內譯介很多的兩位短篇王:羅伯特·里德和特德·姜,幾乎篇篇精品。加拿大的羅伯特·索耶(《計算中的上帝》、《恐龍文明》三部曲),澳大利亞的加斯·科尼斯(《古國三部曲》)都是很有名的。
日本當代科幻的代表人物有小林泰三、梶尾真治、神林長平、飛浩隆等,風格各不相同。
尼爾·蓋曼算是一個,作品有《睡魔》(Sandman)系列漫畫,與《碟形世界》的作者、幽默奇幻大師特里·普拉切特合作撰寫的《好兆頭》,長篇小說《美國眾神》(一舉囊括2001年所有幻想類小說大獎),童書《卡蘿琳》(獲得幻想文壇最高榮譽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以及恐怖小說大獎布拉姆·斯托克獎),《蜘蛛男孩》
喬治R.R.馬丁,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貝約恩市,二十七歲以小說《萊安娜之歌》摘下象徵幻想小說最高成就的雨果獎。此後他不僅在文學上獲獎連連,更曾在好萊塢擔任編劇長達十年之久。至今,他已獲四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一次世界奇幻文學獎,十一次軌跡獎等等。最出名的作品為《冰與火之歌》。
《地海傳說》是和《魔戒》《納尼亞傳奇》齊名的奇幻文學的傑作。由美國女作家厄修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所寫的故事,從1968年開始到2001年共出版了6卷,現在已經在世界19個國家翻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