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幻小說家
① 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這句話的作者是誰
「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是英國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寫在墓誌銘上的一句話。
阿瑟·克拉克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1917-2008)是英國及斯里蘭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阿瑟·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生於英格蘭西部薩默塞特郡邁因赫德,幼時就喜歡仰望星空和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志。在中學和Huish語法學校畢業後,由於無法負擔大學費用他在校董會的養老金部門得到一份審計員工作。
克拉克於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蘭卡去世,享年90歲。他在臨終前剛完成最後一本書《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該書計劃於2008年出版。在新科學家雜志上刊登他的訃告:「阿瑟·克拉克爵士去世,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太空時代前的最後一個有遠見,最雄辯的夢想家。」
(1)英國科幻小說家擴展閱讀:
在中央電視台《朗讀者》的節目中,董卿曾引用過這句話。
《朗讀者2》收官之作上,馮小剛作為壓軸嘉賓參加朗讀者。
董卿采訪馮小剛對青春的定義時,馮小剛回答對青春的定義是「單純」兩個字,他覺得自己現在還是在青春里,成為不了很成熟的人。他覺得自己為什麼要按著一個年齡去做,什麼年齡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他依然是不著調的,依然是隨心所欲的。
隨後,董卿引用了阿瑟·克拉克的這句「我從來沒有長大,但我從來沒有停止過成長。」
②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1、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③ 阿瑟克拉克的生平資料是
阿瑟·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小城鎮,1941年進入部隊服役,從事與雷達有關的技術工作。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後一年——1945年,他在《世界無線電》雜志第10期上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衛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衛星能給出全球范圍的無線電覆蓋嗎?》,詳細論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為今後全球衛星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戰爭結束以後克拉克進入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48年獲物理學學士,曾任英國星際學會主席。 自1950年起克拉克開始創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陽風」為題材的科幻作品《太陽帆船》曾引起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注意,並因此而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60年代以後,這位科幻大師一直居住在島國斯里蘭卡,並於2008年3月19日於病床上逝世,享年90歲。
克拉克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太空題材科幻作家,於1986年榮獲象徵終身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他的作品主要討論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的主題,其《童年的終結》(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險》(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1980)等作品無不寓意深刻、膾炙人口。克拉克的作品以其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漢筆法而著稱,此外克拉克還善於運用哲學的方式,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給讀者以思考。
克拉克在其創作當中,還善於積累有關科學文化方面的經驗,並以「定律」的方式加以總結,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被稱為「克拉克基本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阿瑟·克拉克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評價】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科普、科幻兩棲作家,英國的阿瑟·克拉克要比美國已故作家阿西莫夫略勝一籌。自1946年從事寫作以來,他為讀者寫了60餘部著作。就數量而言,雖不及阿西莫夫,然而這些作品為克拉克贏得的種種榮譽,卻使阿西莫夫羨慕不已。
克拉克熱心鑽研科幻中的科學問題,並以瑰麗的想像,把自己的思想融於作品之中,把科學的思索和浪漫的想像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的來說,克拉克主要探討太空飛行、與外星人接觸、科技奇觀和核浩劫方面的題材。在以這些題材為主的作品裡,讀者既能看到希望,也可看到令人焦慮的東西,光明的前景和成就往往同懷疑和自我反省並存,這也許就是克拉克的辯證觀的反映。
雖然預言不是科幻作家的使命,但以多少成為他們的習慣。
由於克拉克博見多聞,具有扎實的科學基礎,故而他的預言實現率要比威爾斯高。
以衛星通訊為例:早在1945年,克拉克就撰文陳述通訊和電視傳播的基本原理。20年後,通信衛星果然在軌道上運行。
他還預言:地球人與外星生命體將在2030年相遇;人類將在2060年創造人工人。事實上,科幻中的大多數設想都不會實現,但是,正是它們體現了科幻作家的想像力閃爍著生命的火花.
【作品】
克拉克的主要科幻作品有: 《童年的終結》(1953) 《城市和星星》(1956) 《2001年:太空探險》(1968) 《與蛇發女怪相見》(1971) 《與拉瑪相會》(1973) 《帝國的土地》(1975) 《樂園之泉》(1986) 《大淺灘的鬼》(1990) 《不只一個宇宙:克拉克小說集》(1991)
克拉克最為輝煌的成就當推《2001:太空探險》,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場面宏大、氣勢雄偉,展現出人類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與另一位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1984》分享硬軟科幻最佳作品的寶座。這部作品首先是以電影的形式展現給觀眾的,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影片一經公映便引起巨大反響,使科幻電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誰也看不起」一下提升到「誰也看不懂」,其中某些眩麗多彩的鏡頭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鏡頭。
④ 科幻三巨頭是哪三個
1、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羅斯猶太裔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4)英國科幻小說家擴展閱讀:
作為科學寫作的傳奇式人物,阿西莫夫對科學有著精深的理解,對科學的本質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他不僅通曉現代科學的許多前沿課題,而且熟悉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同時,他把科學看作是地球上偉大而統一的原則,他利用科幻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體,在整個銀河系的背景下來探討人性與政治、經濟、軍事等文明要素產生的互動影響,把科學帶入對人類未來的關懷。
⑤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科幻小說的發展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雖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科幻小說的主題略有不同,但主要描寫的都是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1《泰坦的海妖》 科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馮古內特的這部經典之作不可否認的是受道格拉斯·亞當斯的影響。英國作家格雷漢姆格林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這本小說以天馬行空的想像,講述了來自於遙遠星系的另一個智慧文明傳遞信息的故事。
2《網路殺神》丹尼爾·史瓦雷茲(Daniel Suarez)(台灣譯本)
賽博文化的又一部經典之作。由科技驚悚小說界的新舵手丹尼爾·史瓦雷茲在2002年創作。講述的是電腦即可如何通過網路進行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本書是丹尼爾的處女座,但書中所提到的技術現如今不僅存在而且正被我們每個人使用者通過網路進行血腥獨裁!
3《阿伏伽德羅集團:奇點瀕臨》威廉·黑德林(尚無譯本)
如果你是一個賽博文化愛好者,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故事講述的大致是一個年輕人收到一封看似普通的電子郵件,由這封郵件引發的故事顛覆了一個黑暗組織。
4《潘多拉之星》彼得·f·漢密爾頓 (尚無譯本)
天文學家達德利探測到一顆恆星消失一千光年之外,出去找出發生了什麼。彼得·f·漢密爾頓 也是當代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的《基因疑雲》為科幻迷所熟知。
5《基地》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基地》“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65年獲得了雨果獎最佳歷史小說系列。電影《僵屍啟示錄》的編劇 Brooks Peck曾稱贊這本書為“恢弘史詩般的科幻小說之一“。
6《我,機器人》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阿西莫夫的又一力作,後來經改編搬上大熒幕,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器人》。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對於愛好科幻小說的諸君來說,應當屬於久遠的回憶了吧。
7《沙丘》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托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一樣無人可以動搖。在《沙丘》藝術中赫伯特營造了一個細致入微的想像世界。他在1965年復雜的背景下創作了一部融合政治、經濟、宗教、科學、哲學、文化的曠世奇作。
8《環形世界》拉里·尼文(Larry Nivel)
200歲的路易斯帶著20歲的凡人特拉還有兩個外星人探索一段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環形世界“Ringworld”。尼文這本備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舉為他贏得了星雲獎、雨果獎和軌跡獎三座獎杯,被公認為硬科幻的經典之作。
9《接觸》卡爾•薩根(Carl Sagan)
卡爾•薩根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物理家家,世界頂級硬科幻作家,創作了許多很有影響力的短中篇科幻小說,《接觸》是他唯一的經典長篇科幻小說,在科幻小說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這本小說還曾在1997年被搬上大熒幕,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時空鏈接》講述女科學家尋找外太空智慧文明的故事。“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的話就太浪費空間了”就是卡爾•薩根的名言,也說明了他是搜尋地外生命的支持者。
10《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互聯網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1968年,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大熒幕,甚至《星際穿越》里很多情節都參考過這部經典電影。
11《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傳奇人物,在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獨樹一幟。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獎是美國科幻界的主要獎項之一。
其盛名也是經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包括《銀翼殺手》、《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12《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史無前例的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2013年《安德的游戲》也被搬上大熒幕,講述天才少年的故事。
13《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以為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才作家。2005年《銀河系漫遊指南》由迪士尼投拍搬上大熒幕,首映周即成為當周北美票房。
14《神經漫遊者》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
這本小說催生了《黑客帝國》,作者威廉•吉布森是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朋克文學之父。這部《神經漫遊者》是吉布森的處女座哦!本書也獲得了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在內的科幻小說大獎。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得獎紀錄。吉布森的另外一部小說《差分機》是“蒸汽朋克”小說的鼻祖。
15《海伯利安》丹·西蒙斯(Dan Simmons)
看過《三體》的書迷們大概都聽說過《海伯利安》啦!這本書名出自於詩人約翰·濟慈的同名長詩Hyperion。故事講述了朝聖路上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陰冢(Time tombs)的朝聖者,在路上分享彼此過去的故事。
作家傑拉爾德瓊斯在《紐約時報》評論這本小說:“西蒙斯創造了一部關於一個自我毀滅的銀河文明最後末日的巨著”。
16《1984》喬治·奧威爾
《1984》、《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並稱“反烏托邦”三部曲,100年前看喬治如何預言20年前的1984的。
17《世界大戰》H·G·威爾斯(H. G. Wells)
威爾斯這部發表於1898年的科幻小說,被斯皮爾伯格搬上大熒幕。小說對外星人的外貌特徵進行了直接描寫,這也成了後來20世紀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一大特徵。
不可錯過的10本經典科幻小說分享:
1.《編碼寶典》
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很長,內容也非常豐富。它有近1000頁,而且是大開本。這書一定有五十萬字,”游朝凱(Charles Yu,美籍華裔作家)說道。
2.《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 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難相信人們從沒真的讀過這本書――但是 Pat Cadigan(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書的作者)說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認為要不從電影里要不從 Syfy 頻道的迷你劇里已經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過”《沙丘》,讀過前傳和後傳,但是從來沒有真的閱讀過原版。“不是件容易 事,”Cadigan說,因為它既深厚又復雜。但如果你只讀過這部傑作的外延或改編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這是一次“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完 全領略的全沉浸式的體驗”。
3.《萬有引力之虹》
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德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一個有點奇怪。我們為這篇文章聯系過許多作者,因為《萬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裝讀過的書――然而他們都承認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讀過。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讀完過《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等待讀者們為結尾處漂亮的螺旋式設計捧腹,而現在他開始想不明白了。我自 己就讀過五次開頭。”Paul Cornell(漫畫Saucer Country還有即將出版的小說London Falling的作者)說道。
所以像他這樣厲害的類型作者都失敗了的情況下,為什麼你還應該讀《萬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說起碼這書的某些部分他們可以感到相當充實地讀下去。 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這是一部可以與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說,曾經是普利策獎的有力競爭者,它糾纏不清而復雜萬分,既出 格又晦澀又離題(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隨後就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欽領獎。”另外將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結合,這也讓Pat Murphy喜歡:“我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覺,以及它於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製造混亂的潛力。”也許有天她會讀完――或者也許她將堅持自己對這 本書的想像。
4.《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部經典的主題是哈里・謝頓以及一個偉大星際帝國的衰亡。
Cornell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小說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 的經典作品。”盡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只 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5.《大魔法師》
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John Shirley說(他最近的作品是兩本選集A Song Called Youth和Everything is Broken)。但這絕對物有所值,他接著說:“這部吸引人的、想像豐富的、偉大的奇幻作品有點像舌頭和什麼歪曲的東西同時貼在頰上的感覺。這也是奇幻界 里出產過的最好的散文作品。然而其實它本身並不很在意奇幻這個標簽,除了某種程度上是絕對富有深意的。而且還全然明白存在的荒誕性。也許有點像James Branch Cabell。”
6.《1984》
喬治・奧威爾
給了我們“新話”和“老大哥”的反烏托邦經典。
“我覺得很多人都假裝他們已經讀過了奧威爾的《1984》然而實際上沒有。它是如此風行於世的一個文化符號,以至於一旦有人提及它大家總會假定自己 知道別人在說什麼,”Christopher Moore(Lamb、Fluke和The Stupidest Angel的作者)說道。
他又接著說:在這樣一種我們對信息自由和隱私做出種種假定的文化之中,我認為,《1984》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更加突出。它很好讀,而且在它直接而確 切的文本中能感到一種真實的人性。自從它出版以來,很多反烏托邦題材的書和電影都以它為靈感來源,所以我覺得你閱讀它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
7.《最後和最先的人》 《造星者》
奧拉夫・斯塔普雷頓
1930年代創作的兩本預言性的作品,探索了深遠的星空和遙遠的未來。
Rudy Rucker(最近的作品是Jim and theFlims以及一本自傳Nested Scrolls)評價說,這是兩部談論的遠比讀的要多的奠基性的科幻經典。情況就是,每人的書架角落裡都有一本翻爛的斯塔普雷頓平裝書,他們可能鑽研過但 卻沒有一本一本讀過。“由專業哲學家寫就的奇妙的、預言性的科幻作品,萌發了後來作品的所有想法的種子都包含在這兩本書里了,”Rucker說。
8.《漫長的明天》
雷・布拉凱特
這部1955年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核戰爭之後,其作者是《帝國反擊戰》的編劇之一。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人把它列入偉大美國科幻小說之列――大概是因為那些說自己讀過這書的人都根本沒有讀過,”Nicola Griffith(Ammonite和Stay and Always的作者)說。“開篇的三分之一讀起來好像美國神話版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堅定、韻律優美、不容妥協。”
Griffith又說:這本是一部“教育小說”(Bilngsroman),卻因為布拉凱特的巨大野心,她選擇了核毀滅的廢墟地球作為故事背 景。她的目標是不會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最好的嚴肅科幻小說。在1950年代,這本書一定把它的讀者們像襪子一樣從里朝外翻了個個。假如我發現年輕的卡爾・ 薩根受了這本書的關鍵影響,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薩根主義的種子:進行太空開發的國家將特別罕見,因為在逃脫本行星重力之前他們就會朝向毀滅發展――不夠 完美;布拉凱特是她所處時代的造物,繼承了核威懾時代所有文化上的問題――然而也是此類型里一步驚人的跨越。
9.《達爾格倫》
塞繆爾・德拉尼
這部不能繞過的小說講述了一座隔絕而奇怪的美國城市Bellona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芬尼根的守靈》。我也沒有讀過,”Nick Mamatas用想像中的科幻迷的口吻說道。(Mamatas最近的作品是The Damned Highway: Fear and Loathing in Arkham)
“《達爾格倫》保持著紀念性的成就,”Jeff VanderMeer(Finch的作者,The Weird的編輯之一)說道。像《萬有引力之虹》一樣,這部小書需要讀者做大量的功課,“而閱讀的時候我們好像不會在意做功課,”VanderMeer 說。《達爾格倫》“顯示了巨大野心、情感、智慧以及技術能力的組合,”而且它站在了最高峰,遠遠超過“這個領域內的傳統認知”。
10.《無盡的玩笑》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一本相當長的、寫滿腳注的書,講述了Incadenza一家的故事,還有一部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電影,還有網球。
Mamatas提議將這本書列入這個單子,因為人們總是談論它,把它放在書架上,用它巨大的書脊告訴別人他們有多聰明。但很多人大概看了看那些腳注 然後就放棄了。真的是很丟人――《無盡的玩笑》是一本才華橫溢而內容豐富的書,而且也非常好玩。它的腳注都非常好玩,而且對故事的闡述是不可或缺的。另 外,《無盡的玩笑》讀起來很像一本厲害的偵探小說,因為在書的一開始你就會目睹Hal Incandenza的悲慘命運,而不得不在之後的閱讀中弄明白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過"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的人還關注了:
1. “科幻小說”英語怎麼說
2. 讓人腦洞大開的書籍分享
3. 有關愛情的短篇故事
⑥ 誰製作了第一部英國科幻小說她想通過這本小說傳達什麼信息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志著這個影響日重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生。把科幻文學的誕生追溯到這部作品,是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於1973年,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中最先提出的觀點。這一見解後來受到了國際科幻文藝界的公認,也包括中國科幻文藝界在內. 簡介:1816 年,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把他那端莊聰明的妻子瑪麗·雪萊帶到了瑞士散心,因為他們剛剛失去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時,另一位著名詩人拜倫也來到了日內瓦。雪萊很快就與拜倫交上了朋友。雪萊和拜倫都才氣橫溢,他們常常海闊天空,談論最多的是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將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甚至還談到了科學造人的可能。瑪麗聽得津津有味。但晚上她常常做夢,夢見死去的兒子。有一次,她夢見她那寶貝兒子復活了,她是多麼高興啊!瑪麗一下子從夢中驚醒,由思念兒子的夢,聯想到兩位詩人對科學造人的探索,她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於是她經過構思寫下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用科學創造的怪人,作品問世後,立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
⑦ 阿瑟·C·克拉克的科幻小說,求連接。
http://book.kanunu.org/files/writer/1651.html,這個鏈接是連到阿瑟·C·克拉克的科幻小說的
⑧ 凡爾納是什麼小說家是什麼小說的開拓者之一
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⑨ 科幻小說的鼻祖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3.17)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主要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這三部是有名的海洋三部曲)、《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等。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年9月21日—1946年8月13日),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反烏托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代表作有《時間機器》《隱身人 》《世界大戰》等。 羅伯特·A·海因萊因(Robert Asn Heinlin1907—1988)是美國最具影響的科幻大師級作家之一,也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他的《雙星》、《傀儡主人》深受我國讀者的喜愛。今年的7月7日,是海因萊因誕辰90周年,為此,我們編發了這篇由海因萊因夫人所撰的小傳,以作紀念。其代表作還有《嚴厲的月球》、《銀河系公民》等。 艾薩克·阿西莫夫(1930-1992)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Isaac Asimov,1920-1992),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作品竟達到500部之多,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最有名的當然是《基地》三部曲和《我,機器人》了。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7-)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最有名的就是《2001:太空探險》(又名《2001:太空奧德賽》,同名電影在科幻影視界的地位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