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林科幻小說選
㈠ 拉迪亞德·吉卜林的主要作品
《叢林故事》內容介紹:《叢林故事》是二十世紀初英國最重要的著名作家之一拉迪亞德·吉卜林的早期代表作,亦為其最有影響和最受歡迎的作品,一百年來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全書由七個獨立的中篇小說結集而成,講述了「狼孩」莫戈里和其他幾種不同動物的故事。作品中塑造了機智勇敢的「狼孩」莫戈里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魯、機敏的黑豹巴格希拉、不畏艱險的白海豹柯迪克和不懼強暴的捕蛇英雄小獠里奇一迪奇等諸多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形象,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書中七個中篇除《白海豹》之外,故事情節均發生在印度,向讀者展開了一幅神秘而又壯闊的印度叢林圖卷,因此作品又充滿了別具特色的異域風情。
拉迪亞德曾旅居印度,游歷美國、南非、加拿大等國家,他的詩彷彿在不經意中完成,卻往往產生巨大反響。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拉迪亞德.吉卜林:「不僅在文學上,乃至在世界上的所有英語國家中,他都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人。」 《如果》是一首相當勵志的詩,曾被譯成27國語言作為學習的教材,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常以此勉勵自己,激發前進動力。
芸芸眾生,誰不想成功,誰不想令世人矚目,詩人在詩中展示了成功背後,包含多少辛酸,經歷多少磨難,忍受多少痛楚。有道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我們能正視成功前的種種困難,勇於接受挑戰;失敗了,何畏懼,重頭再來,何愁成功不光顧你,世界不屬於你呢?更重要的是,你是個頂天立地的人。
如今, 拉迪亞德的《如果》成了邁克傑克遜的墓誌銘。
詩歌原文及中文翻譯:
If
By Rudyard Kipling
如果……
拉迪亞德.吉卜林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罵你,
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
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
如果你要等待,不要因此厭煩,
為人所騙,不要因此騙人,
為人所恨,不要因此抱恨,
不要太樂觀,不要自以為是;
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ers just the same;
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
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
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 with worn-out tools;
如果你是個追夢人——不要被夢主宰;
如果你是個愛思考的人——不要以思想者自居;
如果你遇到驕傲和挫折
把兩者當騙子看待;
如果你能忍受,你曾講過的事實
被惡棍扭曲,用於蒙騙傻子;
或者,看著你用畢生去看護的東西被破壞,
俯下身去,用破舊的工具把它修補;
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
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
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And never breath a word about your loss;
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
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
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 Hold on;
如果在你贏得無數桂冠之後,
然後孤注一擲再搏一次,
失敗過後,東山再起,
不要抱怨你的失敗;
如果你能迫使自己,
在別人走後,長久堅守陣地,
在你心中已空盪盪無一物,
只有意志告訴你「堅持!」;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Or walk with kings - 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
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
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 -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
如果你與人交談,能保持風度,
伴王同行,能保持距離;
如果仇敵和好友都不害你;
如果所有人都對你寄予希望,卻不過分依賴;
如果你花六十秒進行短程跑,
填滿那不可饒恕的一分鍾——
你就可以擁有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
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是個頂天立地的人。
譯文2
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
你能鎮定自若而不是人雲亦雲;
如果在被眾人猜忌懷疑之日,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辯論;
如果你有夢想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得意忘形,
而在災難之後也勇於咀嚼苦果;
如果聽到自己說出的奧妙,
被無賴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術而不怨艾;
如果你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
還是冒險一搏,哪怕功名成烏有,
即使慘遭失敗,也要從頭開始;
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離謙恭之態,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愛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氣;
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那麼你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了。
If — Rudyard Kipling
如果 —— 拉迪亞德·吉卜林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如果周圍的人毫無理性地向你發難,你仍能鎮定自若保持冷靜;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如果眾人對你心存猜忌,你仍能自信如常並認為他們的猜忌情有可原;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
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
或遭人誹謗卻不以牙還牙,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或遭人憎恨卻不以惡報惡;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既不裝腔作勢,亦不氣盛趾高;
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如果你有夢想,而又不為夢主宰;
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
如果你坦然面對勝利和災難,對虛渺的勝負榮辱胸懷曠盪;
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
如果你能忍受有這樣的無賴,歪曲你的口吐真言蒙騙笨漢,
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
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 with worn-out tools;
或看著心血鑄就的事業崩潰,仍能忍辱負重腳踏實地重新攀登;
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
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
如果你敢把取得的一切勝利,為了更崇高的目標孤注一擲,
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And never breathe a word about your loss;
面臨失去,決心從頭再來而絕口不提自己的損失;
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
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如果人們早已離你而去,你仍能堅守陣地奮力前驅,
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
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Hold on;
身上已一無所有,唯存意志在高喊「頂住」;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如果你跟平民交談而不變謙虛之態,
Or walk with kings - 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
亦或與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
如果敵友都無法對你造成傷害;
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
如果眾人對你信賴有加卻不過分依賴;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 -
如果你能惜時如金利用每一分鍾不可追回的光陰;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那麼,你的修為就會如天地般博大,並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
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
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為了真正頂天立地之人!
㈡ 《叢林故事》吉卜林
《叢林故事》吉卜林
印度,一個遺失在叢林的嬰兒,幸得狼的撫養,得以長大成人。他在經歷各種森林生活的磨練後,不僅掌握了森林中動物的語言和習性,而且還練就了健壯的身體,機敏的洞察力,善良的心靈,熱愛群體之心,最後成為萬獸之王。
書中不但把狼少年毛克利,刻畫得生動欲出,對於各種飛禽走獸的習性,也描寫得惟妙惟肖。有關毛克利如何和狼、熊、豹、蛇等動物相處;如何和他們協力打倒破壞和平的狡猾傢伙;如何用計借兇猛水牛群的力量,去撲殺自私凶暴的害群之馬——瘸老虎等的記述,更是淋漓盡致。
《叢林奇談》作者簡介
吉布林(一八六五年至一九三六年),出生在印度的孟買,吉布林七歲時被送回英格蘭受教育,在養父母親和寄宿學校度過了一段暗淡無趣的生活。十七歲時他回到印度,在一家報社擔任記者,並且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一八八七年,二十四歲的吉布林回到英格蘭。三年後開始了環游世界的旅程,後來因為經費短缺而被迫停止,吉布林定居於妻子的故鄉——美國的佛蒙特州。在美國他寫出膾炙人口的《叢林奇談》,轟卻了英美文壇。除了《叢林奇談》外,他主要作品還有詩集《軍營歌謠》、《七海》、《王國》,短篇小說集《原來如此的故事》等。
㈢ 《叢林故事》的作者是誰
一、《叢林故事》的作者是——英國小說家、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
二、叢林故事:
《叢林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印度少年莫格里在嬰兒時期被老虎謝爾汗追逐,誤入狼穴,並被狼媽媽收養,在狼群中成長為一個勇武聰慧的少年的故事。作者是英國小說家、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
三、內容簡介:
吉卜林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英國作家,擁有傳奇般的經歷,風格迥異的創作手法,清麗脫俗的文筆。《叢林故事》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活的執著和獨特詮釋。從被狼撫養的人娃娃莫格里運用智慧戰勝跛腿老虎薩克汗、白海豹科迪克鍥而不舍帶領同伴們找到理想的棲息地,到花園里英勇機智地和眼睛蛇戰斗的獴,作者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四、作者簡介:
拉迪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出生於印度孟買,是20世紀英國享有盛譽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創作十分豐富,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游記、兒童文學、隨筆、回憶錄等。其中尤以短篇小說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印度題材的動物故事集《叢林故事》更是他創作中的瑰寶,也是他最為出色的代表作品。
㈣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評價
「(當我們)評價吉卜林先生,心情還不足以好奇,也不足以那麼理直氣壯,」T.S.艾略特在1919年如此寫道。安德魯·萊西特在其有關吉卜林生平的傳記近著中指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影響對艾略特當時正在寫作的《荒原》中表露出的「不同的聲音」可說是顯而易見。不過,雖然艾略特頗為欽佩吉卜林的詩文,但也明顯十分反感吉卜林的個性——當時吉卜林聲望仍隆——他是那種危害最大的侵略性的帝國主義的象徵。艾略特甚至把吉卜林作品的影響看成是孕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因素。
八十年過去了,讀完萊西特的這部作品人們對吉卜林的看法感受依然大致與艾略特相同——許多,也許絕大多數吉卜林的作品仍頗有魅力,奇怪地居然不受時間的限制,不過作為一個人,或者他已至少不折不扣地成為人們原本還持懷疑態度的那種最為保守頑固的帝國主義分子。正如萊西特不那麼自信地所言「他的確就是這種類型的人,更有趣的是,他又不是。」
緊跟哈里·里基特於去年一月出版的傳記之後,萊西特是第六位吉卜林傳記作家。萊西特的這部傳記遠比里基特的出色,但充塞著過多的事實及細節,而過於緊密的排字又令人倦乏難以閱讀下去。盡管如此,吉卜林其人其事比之以前的任何一本吉卜林傳記(包括安格斯·威爾遜和馬丁·西摩——史密斯的)更清晰鮮明,還應該認為,更令人不快。
吉卜林迎合了他那個時代的種族歧視。作為在拉合爾(他的英國父母住在此地)初出茅廬的一個不到二十歲記者,吉卜林曾寫道,他發現自己看見「一個褐腿東方人的兒子」穿著大學碩士服時覺得非常「滑稽可笑」。不過,他的早期短篇小說《來自山上的簡單故事》(P1ain Tales from the Hills)以肯定的態度描寫印度人和歐洲人之間的兩性關系。年輕時他本人在印度似乎還有定期的性冒險——「不時在花園做風流事」一則典型的日記如此寫道……,他也吸印度產麻醉品。小說《基姆》(Kim)第一版寫的是一個在拉合爾開鴉片館的愛爾蘭老婦人的故事。
《來自山上的簡單故事》的成功使他得以躋身於英國文壇,在倫敦住下後,他找了一個代理人A.P.瓦特。瓦特告訴他如果寫長篇小說就會發財。事實上,沒多久,他就收到從美國寄來的幾千美元,萊西特揭示出財富的獲得及投資成為吉卜林和他與之結婚的一個美國女人嘉莉日後生活的主要動力。一旦離開印度,他的小說更加充滿了商業味,《來自山上的簡單故事》所特有的那種明顯煽動性的鋒芒變得遲鈍起來。例如,萊西特認為吉卜林寫於二十年代末的《叢林之書》(Jungle Books)具有一個傳統意主旨——「年輕的人獸兒莫格利被告之務必恪守他的父輩一代所遵循的理性的以及早已根深蒂固的格言」,這正是「一個有閱讀責任感的成年人應該告誡任何年輕人的」。甚至吉卜林的學校小說《斯托凱公司》(Stalky Co.,)也沒真正意圖要顛覆政府體制;班主任(以吉卜林實際生活中的上司為原型)就是一個幾乎上帝般的智慧源泉。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吉卜林所寫的長篇小說《基姆》。這本書歷經數年在他三十五歲於1900完成,小說——萊西特說得正確——飽含同情逼真地揭示了東方式的忍耐服從和神秘主義。這些特點在那些栩栩如生的喇嘛的身上得以具體化,對於西方軍國主義及行為方式而言那是與之相反的一種感召力。萊西特認為《基姆》這本書表明吉卜林「處於他最具有顛覆性理念的頂峰,把他的那些並不奇特的觀點看法裝進了小說人物中的頭腦,肯定文化和知識多元化的好處,主張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的權利,呼籲藝術家有固守自己精神守護神的自由,而且,如果必要,有持相反意見的自由。」
同樣的信念也出現在短篇小說集《原來如此的故事》(Just So Stories)中,例如,本書中大象的孩子被眾所周知的無法滿足的好奇心所驅使,拒絕他的長輩業已接受的智慧,不惜冒巨大的危險(去訪問鱷魚),結果留下一個對於他的種類來說是有利的新標記——這個故事名叫《大象如何有了象鼻》(How the Elephant Got His Trunk)。吉卜林在坦率地重述英國歷史時同樣也流露出這些自由主義思想。《普克山的撥克》(Puck of Pook』s Hill,1906)。這本書傳達的是至今仍不失意義的觀念:在整個英國歷史上,異族不間斷的侵犯浪潮才使英國積聚了巨大財富,強盛起來,最初的定居者起而反抗,可後來容納了異族人從而大獲其利。
不過,在創作這些傑出的思想寬容的作品時,已經是公眾人物的吉卜林在他的書信中卻大肆傾瀉出其種族歧視廢話。「我對你們那兒患此病表示祝賀,」1903年他在寫給南非的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當時在約翰內斯堡印度人社區突遇一場淋巴腺鼠疫。「像在他之前的父親那樣,拉迪亞德·吉卜林認為在南非的印度人預示著麻煩和騷亂。」
從青年時代起,吉卜林就是共濟會成員,他居然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爆發是由於道德的淪落而這種淪落本來是共濟會可以阻止的。
他指責俄國對猶太人的革命,可又散布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懷疑,因為愛因斯坦「無疑是希伯來人」。
吉卜林的兒子約翰在這種情勢下一事無成。1914年八月十七歲生日那天,在父親的陪同下,約翰步入徵兵辦公室,不久因為極度痛苦而死於戰壕,對此事父親冷漠地說:「眾多人同我們站在一起,不管怎麼樣,總養育出一個士兵」。同里克特寫的吉卜林傳記中特別突出了吉卜林因兒子死亡的悲痛相比,萊西特的這部傳記似乎並不著重寫情感,更像是事實的記事人——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從容居喪的吉卜林。
不那麼令人驚奇的是,吉卜林的晚年(他生活到1936年)籠罩在失望中,情緒相當沮喪。他把這歸咎於沒能診斷出的肌體病症所致,不過,如果亨利·詹姆斯仍然健在,他准知道真相。1901年,就在讀過《基姆》不久,詹姆斯回到英國就曾試圖把吉卜林拉入正軌:「扔掉公共事務,那可是烏合之眾的場合,回到你的畫布和顏料盒旁邊吧……其它都是騙人的鬼話。去請教喇嘛。」
197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的金子信找到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約稿,我們2個月就給他出了一套外國短篇小說選,沒多久又出了外國現代派作品集和四大本的文學作品提要。因為大家10多年都沒有工作了,工作熱情極其高漲,他提出什麼要求、想出什麼書大家都支持,而且效率出乎意料地高。
金子信想出一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叢書,我們一起商量選題的時候,覺得應該每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選一本書出版,尤其是把最早得獎作家的書當作第一卷推出,其中吉卜林就是英國第一個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但是過了不久,上海文藝出版社分出了譯文等好幾個出版社,譯文與上海文藝出版社「打官司」,因為上海文藝一般是出版中國人寫的書,而翻譯的書應該是由譯文出版,所以諾貝爾文學獎系列叢書應該由譯文來出。
就這樣,那套諾貝爾文學獎叢書的計劃就擱淺了。
過了不久,灕江出版社的劉碩良來找我們,也是約譯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我們一篇一篇地商量選題,吉卜林的代表作其實是一部名為《基姆》的長篇小說,但男主角基姆為情報部門工作,有間諜的嫌疑,這樣一個長篇小說不太合適在當時譯介。因此,我主要還是翻譯他的短篇小說。
翻譯絕不是一氣呵成的,我翻譯吉卜林的小說費的力氣三倍於其他譯作。吉卜林寫的關於印度叢林的小說,對於我來說好比一個陌生的世界。書中有很多語言屬於印度方言,查很多字典和資料也不見得查得到。
翻譯他的小說時我查了大量的資料。吉卜林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帶有「帝國主義色彩」,人不太可能脫離他出生與成長的環境,他還擔心英帝國主義走下坡路,十分討厭頹廢派和自由派,他給社會的建議就是「好好乾」。
吉卜林在前蘇聯受歡迎的程度超過狄更斯,他的書在蘇聯銷量超過1000萬冊,但是中國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帝國主義鼓吹者。到現在為止,吉卜林也還是國際上最富爭議的作家之一,一方面他的確吹捧大英帝國,一方面他寫了不少好的作品。我在選擇他的短篇小說時,著重翻譯那些描寫下層印度人民苦難的篇章,而那些流露出高傲與擴張思想的作品就不選了。
吉卜林是一個藝術手法很多樣的作家。他的《叢林故事》可以說是世界上被翻譯得最多的小說集之一,但是在中國,吉卜林的詩歌、長篇小說、部分短篇小說以及他的自傳、游記翻譯得不多,願今後能有年輕人不怕艱苦,翻譯更多他的作品。
㈤ 叢林之書的作者簡介
吉卜林(1865-1936),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
吉卜林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時被送回英國,在兒童寄養所和一所低劣的寄宿學校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7歲中學畢業後返回印度,擔任報紙編輯。這期間,他將印度的所見所聞、風土人情寫成詩文發表,返回英國後很快贏得了「當代最傑出的散文作家之」的美譽。1892年,他遷居美國。
吉卜林一生共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1部短篇小說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隨筆、游記等。
1907年,吉卜林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英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㈥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簡介
《叢林之書》(1894)和《叢林之書續編》(1895)
這是吉卜林的兩本關於森林動物的故事集,內容上互相銜接,以後的版本多把兩書合一出版,冠以《叢林之書》的名稱。這兩本書共包括15個既可互相獨立,在內容上又互相有聯系的故事。從地理上說,這些故事發生在從印度的狼窩到白令海的海豹棲息地,從喜馬拉雅山上的神殿到英國的花園這樣廣大的地域。在書中充滿了許多會說話的、形態誇張、性格各異的動物,並且統統被人格化了,比如有睡眼惺忪的棕熊巴羅,脾氣暴躁的老虎希爾可汗,黑豹巴格希拉等等,它們個個部有人的名字。這15個故事中有8個是關於一個作為狼孩被養大的印度孩子——英格利的奇遇的。英格利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小青蛙」,在第一個故事中他初次出現時,只是一個剛剛會走的赤身露體的棕色小娃娃。他來到了狼窩里,在狼群中度過神奇的生活。大膽的黑豹巴格希拉是他的朋友,棕熊巴羅教給他叢林法則,……在《卡亞的出獵》中他與猴子們發生了沖突,在《老虎,老虎!》中他與老虎希爾可汗發生了沖突,……但他都倖存下來了,在最後一個故事《奔跑著的春天》中,英格利已經快17歲了;由於他的智慧和力量,受到了大家的敬畏,成了叢林的主人。這兩本書中的其餘7個故事也都是關於動物的故事,唯一的例外是《布倫·巴加特的奇跡》,講了一個上流社會的人犧牲了自己的財富和地位,而追求一種苦行僧的生活的故事。而《科蒂克》講了一頭白海豹從海豹獵手們手裡挽救了成千頭海豹同伴的故事。這15個故事每一個的開頭和結尾都有一段詩,吉卜林在詩中點明或發揮他所講故事的要點。在這部書中,吉卜林馳騁其想像的神力,塑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動物形象,從而成為一位通過動物天性來展示人類天性的大師。而這部作品也成了世界兒童文學中的一部不朽之作。
《勇敢的船長》(1897)
《勇敢的船長》是吉卜林在創作盛期時寫的一部關於海洋的長篇小說,自問世以來一直倍受海洋故事愛好者們的青睞。它反映了19世紀末在蒸汽船普及前的時代里,那些駕著帆船,以命相搏,出沒於大洋捕魚冒險的男子漢們的精神,也反映了一個公子哥兒在海洋的嚴酷環境下被改造的過程。
故事的主人公哈維·切恩15歲,是一個家境富有的被溺愛壞了的男孩。一次他乘船到歐洲去,被一個巨浪從船上打入了大海。所幸他被一個漁民救起,送上了一條雙桅縱帆漁船「我們在此」號。這條船的船主兼船長迪斯科·特魯波並不歡迎這個孩子的到來,但是還是告訴他將管他的食宿,每個月外加10個美元,但要幹活兒,直到9月份船到格洛斯特碼頭時為止。而此時正是5月中。哈維堅持要求馬上送他到紐約去,並保證他父親會為此行付錢。但是船長對哈維說其父是百萬富翁有懷疑,拒絕改變航行計劃,拿自己這個漁季的收入冒險。哈維開始變得無禮。船長立即在他鼻子上猛擊一拳教他懂得禮貌。而船長的兒子丹很快成了這個落難者的朋友。因為他很高興船上有了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而且哈維所講的那些高樓大廈、私人小汽車、晚會的故事強烈地吸引了他。他覺得哈維不可能編造出富人生活的所有那些細節。
哈維開始去適應船上的生活,他的海上教育開始了。船員朗·傑克負責教給他各種繩索和設備的名稱。哈維學得很快,這有兩個原因,第一,他是個聰明的少年。第二,那個海員在他答錯的時候總是用繩子頭狠狠地抽他。他也學會了放平底小船、腌制鱈魚、在舵輪前守望等各種船上的活兒。就連船長也承認要不了到格洛斯特,哈維就會成為幹活兒的一把好手。逐漸,哈維開始習慣於海上生活,也從工作和休息中得到了愉快。他喜歡聽另外8個般員聊天和講海上奇聞。船上的人幾乎來自世界各地。這些人也都對哈維感起興趣來,因為哈維不同於他們以往認識的任何人。而最使哈維高興的是海員們開始根據他的表現接受他作為一個工人、作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了。他們並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百萬富翁的繼承人。船上只有丹和黑人廚子相信哈維所講的故事。船員們對哈維的文化知識感到驚訝,船長也開始教哈維一些航海知識。
9月初,「我們在此」號加入到其它船的行列,在一處暗礁區投入捕鱈魚的高潮。漁民們一天24個小時忙著捕魚,因為最先裝滿船艙返航不僅是一種榮譽,而且最先回港的魚可以賣最高的價錢。這一年,「我們在此」號再次奪冠。
船一靠格洛斯特碼頭,哈維就發了一封電報給父親,告訴他自己沒有淹死,而且活得很好,很健康。他父親、百萬富翁切恩先生回電說他將乘私人小汽車盡快趕來。這使船長和其他船員大吃一驚——哈維過去說的都是真的。只有丹和黑人廚子不感到意外。
切恩先生和哈維的媽媽見到自己的兒子大喜過望,當他們看到船上生活已把兒子從一個紈絝少年變成一個自立的青年時,更是加倍高興。哈維已懂得怎樣以自己的雙手謀生,怎樣不是根據一個人所有的金錢而是根據他的為人來評價一個人。切恩先生自己童年貧窮而掙得了一份大家業,所以對兒子的變化更是特別高後來哈維成了切恩公司事業的出色繼承人。
《基姆》(1901)
《基姆》是古卜林的長篇小說中最重要的作品。主人公是基姆布爾·奧哈拉,外號叫基姆。他是英軍駐印度的一個愛爾蘭團的士兵的孤兒,自幼在拉合爾的街頭流浪。
一大一位西藏喇嘛來到拉合爾,他是來尋找一條能洗滌所有罪過的聖河的。基姆被他的充滿神秘與冒險色彩的生活所吸引,主動要求做他的徒弟。就在這天晚上,一個叫馬赫布怕·阿里的馬販子交給基姆一封密信,讓他帶給在烏姆巴拉的一個英國軍官。基姆苛不知道這個馬販子原是一個英國情報人員。他按要求轉交了信,並且了解到他帶去的那封信將使8000個軍人投入戰爭。
在尋找聖河的路上,老喇嘛和基姆碰見了一個有8個隨從、坐著牛車趕路的老夫人,他們加入了老夫人的行列。在黃昏時,他們看見一群士兵正在扎營,原來這些士兵正是基姆父親當年所屬的愛爾蘭團。這個團的隨軍牧師通過基姆掛在脖子上的護身符里的文件,了解了基姆的身世。軍官們決定送基姆去上學。基姆只得與老喇嘛分手。基姆假裝成先知,把他聽說的事情告訴給神父和士兵們,他們都嘲笑他,但第二天他的預言變成了事實,8000名軍人被派到北方去鎮壓一場起義。基姆留在了軍營里。後來基姆被他父親的老同事英軍上校克萊頓收養,一方面上學,一方面讓他做情報工作。基姆從老喇嘛那裡得到上學的錢。在暑假裡他和馬販子馬哈布泊·阿里一起旅行,擔當小馬倌。他偷聽到兩個人陰謀殺害這個馬販子的對話,從而救了馬販子的命。在西姆拉,他還接受了情報人員的訓練,他開始投入到英軍的情報部門這個所謂「大事業」之中。他在學校學習了3年,然後按照情報部門的指示又穿上流浪兒的衣服去找老喇嘛,和他一起尋找聖河,實際上卻在做情報工作。基姆從一個印度紳士那裡得到了口令,原來那個紳士也是情報人員。
在印度到處旅行的過程中,基姆和老喇嘛再次遇到了3年前路上遇到過的那位老夫人。後來基姆吃驚地見到了那位印度紳士。他告訴基姆北方的5個土王中有兩個已經被收買,俄國人派間諜通過了土王守衛的山口進入了印度。必須逮捕兩個外國間諜。他要求基姆給他以幫助。於是基姆建議老喇嘛到喜馬拉雅山下去,這樣他便能尾隨那個印度紳士執行任務。
在暴風雨中,印度紳士遇到了兩個外國人,並且發現在他們的籃子里裝著一些珍貴的信件,其中包括叛逆的土王寫的信。於是主動提出做他們的向導。兩天後他把他們領到基姆和老喇嘛宿營的地方。印度紳士精心製造了一場混亂,讓搬行李的苦力趁機奪走了外國人的行李。老喇嘛讓基姆到沙姆萊村去。基姆在那裡搜查了苦力們奪來的所有行李,把搜來的信和筆記本藏在身上,而把其餘的東西統統扔掉。
幾天後基姆和老喇嘛又出發了。他們終於到了那位與他們兩次結為朋友的老夫人家。老夫人見到基姆憔悴的樣子,讓他去睡覺。基姆在藏好文件後,一睡就是好幾天。當他醒來時,他聽到印度紳士已經到了,便把文件交給他。印度紳士告訴他馬販子也來了。他們讓基姆放心,他已經在這個「大事業」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老喇嘛對基姆的活動毫無察覺。但是他非常高興,因為基姆終於帶領他在那位老夫人的土地上找到了他要找的那條聖河——一條清澈的溪流。
㈦ 叢林故事的作者簡介
拉迪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出生於印度孟買,父親曾是孟買藝術學校教師,後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17歲中學畢業返回印度,擔任拉合爾市《軍民報》副編輯。他敏銳地觀察印度的風土人情,把見聞寫成小品文和輕快詩,發表在他為之工作的報紙上。1889年他返回英國,一年之內就被譽為當代最傑出的散文作家之一。1892年結婚後他遷居美國,在美期間發表了《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長們》和被認為是兒童文學經典作品的《基姆》《叢林之書》和《叢林之書續篇》。這些小說也被公認為是作家最出色的作品。吉卜林一生共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1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隨筆、游記等。他的作品簡潔凝煉,充滿異國情調。由於吉卜林的「觀察的能力、新穎的想像、雄渾的思想和傑出的敘事才能」,於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英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㈧ 英國作家吉卜林的四篇長篇小說分別是什麼
代表作品
詩集:《機關打油詩》、《營房謠》、《七海》等。
短篇小說集:《山的故事》、《三個士兵》、<生命的阻力>、《叢林之書》等。
長篇小說:《消失的光芒》、《基姆》等。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國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1907年吉卜林憑借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 "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㈨ 叢林奇談的作者簡介
魯德雅德·吉卜林(1865—1936),生於印度孟買,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紀初的世界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老虎!老虎!》在190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他是第一個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至今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的獲得者。此外,他也曾被授予英國爵士爵位和英國桂冠詩人的頭銜,但都被他放棄了。吉卜林一生共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1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隨筆、游記等。他的作品簡浩凝煉,充滿異國情調。尤其在短篇小說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馬克·吐溫曾熱情洋溢地贊美吉卜林的作品說,「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於我從來不會變得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作者1892年結婚後遷居美國,在美國期間發表了《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長》(1897)、《基姆》、《叢林之書》和《叢林之書續篇》等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