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科幻小說
1. 大家看過蘇聯科幻小說嗎
宇宙神曲,講的也是人類最終進化
2. 請問一位前蘇聯科幻小說的作者及其作品
是不是亞歷山大 素爾仁尼琴呀
3. 被稱為蘇聯科幻之父是誰
別里亞耶夫(1884-1942)
這位學過法學和音樂當過演員、教師和圖書管理員的年輕人,一場重病後開始走上了科幻創作之路,從1925年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後,共創作發表了17部長篇和幾十篇短篇科幻小說,成為蘇聯科幻小說發展的奠基人。別里亞耶夫著名的科幻作品有:《沉船島》、《兩棲人》、《康采星》、《躍入虛空》等。
4. 求推薦蘇聯科幻小說,有深度佳
太空神曲
5. 求一本原蘇聯的科幻小說的名字,有下載更好,想重讀一篇。
100年以後
書籍作者:[蘇]基爾。布雷喬夫著
圖書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0 印刷時間:1980
開本:32開 頁數:328頁
故事內容
阿麗薩系列的一部講一個莫斯科的普通中學生趁鄰居(時間機器管理員)生病住院的機會,打開時間機器跑到了一百年之後的莫斯科
未來出來的地方是個象交通樞紐的倉庫,描述未來的汽車在天上飛,未來的飲料機,來地球旅遊的外星人還有一個傳送的門,只要過去就直接到目的地了 在動物園遇到一個未來的女孩是動物訓練員,正在表演訓練海豚,她有一個能和動物溝通的魔力水晶,後來被壞人追捕,通過時間機器來到現在,和一個男孩在同一所學校裡面,我還記得有個場景是現代的人最多隻會3種語言,而她會八種語言,而且在她們的時代是很平常的,她能一下子跳過院牆。壞人也穿過了時空追捕水晶,很是搞笑的一對。其中一個會象變色龍一樣變成男孩的樣子,最後跑到好像是教堂的地方,女孩的媽媽來接她了,最後她告訴她的同學未來是什麼樣子的。然後離開了。 小說描寫到那時的未來,主人公看到蓋房子是撒一種珊瑚礁提取的材料,房子會自然長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交通工具是一種叫飛袋的飛船,他還在上面操作,還有自動檔。街上有專門的公共提供巧克力冰激凌的機器。還有各種外星人在地球上,主人公一直被兩個星球大盜追趕,一個看著很兇惡,一個看著很老實。還有什麼銀河足球賽。他還碰到一個老人,老人是騎獨輪單車的,說是鍛煉身體,好像老人還有工作。他們都把工作當做是愛好。
6. 三十年代有一位蘇聯科幻作家,後被稱為蘇聯科幻之父,他的名字是: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1884-1942)
是蘇聯的科幻小說大師。
他出生於沙俄時代閉塞的外省城市斯摩棱斯克。由於「在這外省城市的夢一般的偏僻閉塞中,使人的心靈惟一能有生氣的出路只有幻想」的緣故,他從小耽於幻想,是儒勒·凡爾納、威爾斯的科幻小說迷。他學習過法律、音樂,在十月革命後又多年從事兒童工作,和天真無邪、充滿幻想的孩子在一起更加激發了他的想像力。世間的事物往往是偶然蘊涵必然。他在童年時代由於幻想飛上天空,以孩童的幼稚從房上縱身跳入空中,其結果釀成了他在25歲時患病卧床不起的災難。
他整整三年被禁錮在床上,癱瘓威脅著他。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個沒有身體的腦袋還活著」。這一突然的災難帶給他異常的困難,也更激發他拼搏的毅力。他閱讀寫滿拉丁文的醫學和生物學書籍,翻閱各種刊物,病魔的肆虐倒更激活了他的想像力,最終使他走上了科幻作品創作之路。他從1925年發表長篇科幻小說《多爾教授的頭顱》開始至逝世,在短暫的15年時間里共創作了17部長篇科幻小說、幾十個中短篇科幻作品,還有一大批反映他所生活的時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札記,其成就之大是令人贊嘆的。
如果說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作品更注重科學性(有的研究者稱作「硬科幻」),威爾斯的作品更注重社會性(有的研究者稱作「軟科幻」),那麼,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小說則是兩者得兼。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創作立足於堅實的科學基礎,從不憑空臆造。他明確表示「蘇聯科學幻想作品的社會作用也應該具有確切的科學基礎,如同其他科學技術領域一樣」。為此,他的《多爾教授的頭顱》所幻想的人的頭部移植,《水陸兩棲人》中談的人的完善,重返人的第二故鄉——海洋,《找回自己臉面的人》談的人的肌體的改造,當今的科學已經將其相當程度地變成了現實。他的《躍入蒼穹》(1933)、《太空飛船》(1935)、《盲目的飛行》、《康采星》(1939)正是基於前蘇聯宇宙航行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作品。這些作品隨著人類登上月球,並向火星和更廣袤的宇宙進軍而驗證了它們的科學性。
齊奧爾科夫斯基本人在看過這些作品之後曾寫信給別利亞耶夫:「有一些人從事設想和計算,另一些人很好地證明了這些設計,而第三種人用小說的形式把它敘述出來。這些全部需要,全都可貴」。這是很有見地的,因為齊奧爾科夫斯基本人也是「第一流的科學幻想家」(別利亞耶夫語)。
別利亞耶夫科幻小說的更大魅力在於他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深邃的哲理思考。這些思考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結合基礎上的(哲理本身的特點也在於此),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認真反思。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讓你回味無窮。
《水陸兩棲人》中的伊赫江德爾何罪之有?他希求的不過是一個人起碼的自由,甚至是遠離塵囂,重返海洋,與海豚、魚類為友的自由。然而,惡勢力要把他作為聚斂珍寶的工具,達不到這一目的就將他置於死地。他只好永遠消逝在茫茫的海洋……《永生糧》、《找回自己臉面的人》也蘊涵著同樣的哲理。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決不能偏離正確的航道。解鈴還需系鈴人。命運就掌握在人類自身。在進入21世紀的時刻,人類更需要對這一重大問題認真思考。
縱觀別利亞耶夫的作品,無不具有情節生動,扣人心弦的藝術特點,不要說他的長篇,如《水陸兩棲人》、《多爾教授的頭顱》早有定評,連他的短篇《在深淵上》(已選入我國高校兒童文學作品選)、《雪人》等也都膾炙人口。任何讀者都會為他的奇拔的想像力、高超的藝術手筆所傾倒。這也是他的作品盛傳不衰的又一原因。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的主要作品有:飛人阿里埃爾,霍伊蒂-托伊蒂,世界主宰,水陸兩棲人,陶威爾教授的頭顱,瓦格納教授的發明,躍入虛空。
7. 求一部蘇聯科幻小說
8. 求一部《科幻世界》中關於蘇聯炭疽病毒泄露的小說
《死神之吻》 譚楷
刊登於2001年第12期,其實是1991年的作品經典重登,這是我看得第一篇科幻小說。
這篇小說現在網上不好找,不過,網路科幻世界吧歡迎你的到來http://tieba..com/f?kw=%BF%C6%BB%C3%CA%C0%BD%E7
9. 阿西莫夫的出名作品有那些。我看過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 阿西莫夫是一位多產得驚人的作家,自50年代初,至今已出版了300多部著作。
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蘇聯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維奇,雙親是猶太人。3歲時,他隨家庭遷居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阿西莫夫生性聰明,記憶力極強,5歲時就在當過會計師的父親的輔導下開始自學。7歲時,他居然已能教5歲的妹妹念書了。後來,父親開了一家雜貨店。由於本小利微,家境並不殷實,阿西莫夫便利用課余時間幫忙照應:站櫃台、發報紙、為固定客戶傳遞電話信息…… 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這段經歷對阿西莫夫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尋常,小時候又受到嚴格的管教,再加上從小就承擔起家中的一些責任,這使得阿西莫夫具有極強的責任感。正如他的傳記作者米歇爾?懷特所言:「所有這一切不可避免地將阿西莫夫塑造成了後來那個自覺、自律、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停止寫作幾乎能夠給他帶來生理上的痛苦。」 而且,阿西莫夫對科學產生興趣,也跟他父親開的這家雜貨店有關。
創辦伊始的《奇異故事》每期都刊載一些科學試題。這些試題以及那些充滿幻想的科學故事令9歲的阿西莫夫十分著迷。每看完一期他總是又熱切地盼望著能早一天看到下一期。阿西莫夫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科幻讀者就像棒球迷期待雙殺或全壘打一樣,渴望太空船或新的電子技術能產生奇跡。在和同伴玩官兵捉強盜的游戲時,我把手中的玩具槍當成激光槍,去射殺甘尼美星上長著犄角的恐怖怪物。我從前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各位讀者可以想像出,腦筋死板、只重視普通常識的家長們,在看見我們閱讀原丨子彈、電視飛彈、登陸月球、火箭等等故事書時的滑稽模樣。對他們而言,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無聊故事罷了。」
流行雜志為阿西莫夫開啟了閱讀之門,使他對知識產生了一種渴求,並且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求知和思考、鑽研問題的樂趣。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學業上的成功,而且還將他引入了寫作生涯。
中學時代的阿西莫夫喜歡獨來獨往,常給人以傲慢的印象。在展示自己令人驚嘆的記憶力並考高分的同時,他還喜歡瞎起鬨和搞惡作劇,跟老師們對著干(他的這種鬧騰和插科打諢的「習性」,到了大學時代和踏上工作崗位伊始仍在「發展」,並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因此,雖然阿西莫夫的功課很棒,但他卻不招老師待見。
而在這個時期,調皮搗蛋的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夠靜下心來學習。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並且毫不挑剔,什麼都想學。他15歲便念完高中,邁進了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的課堂。課余時間里,他一邊大量閱讀科普和科幻作品,一邊積極思考問題,內心的創作沖動也越來越強烈。18歲那年,他發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被放逐的維斯塔》。21歲時,他在著名科幻編輯約翰?W?坎貝爾點撥下,寫出了科幻短篇經典《黃昏》(日暮)並一舉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從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畢業,其後又相繼取得了該校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55年起,他開始擔任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從事酶學、光化學的研究。這期間,除了在部隊服役的短暫歲月,他一直沒有中斷科普和科幻創作,並且已經寫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說大師地位的幾部重要作品:《我,機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創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早期的科普創作實踐使阿西莫夫認識到,他不僅喜歡而且也非常擅長撰寫科學類題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將它們作為科幻小說的情節與對話的陪襯)。1957年,前蘇聯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深深地觸動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國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落後於由衛星上天所標志的當代科技水平。作為一名科學作家,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盡力而為,使這種差距盡快地縮小,於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應手的科幻創作,而潛心於撰寫普及科學知識的書籍和文章了(直至15年後他才「重出江湖」,再度進行科幻小說創作)。 然而,創作需要充裕的時間,教學工作顯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創作活動。另外,極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雖然自己的頭腦和專業功底並不差,但自己的前途並不是在顯微鏡下,而是在打字機上:「我明白,我決不會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但是我可能會成為一個第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顧他那時尚未離丨婚的前妻的反對,告別了講台和實驗室,成為一名專業專家。 這是阿西莫夫事業和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那時候,他已經出版了24本書。
2010-3-9 18:24 回復
土星冰環
129位粉絲
3樓
「……我不為別的,只為寫作而活著。」
全心寫作,豈止「著作等身」 淵博的學識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數量迅速上升,並使他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和褒獎。他全身心地投入寫作,每天至少寫作8小時,有時甚至整個星期都坐在打字機旁。一年之內,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1979年2月,他正好出版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過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專家稱,他至少出版過480部著作。而且其體裁廣及嚴肅的歷史和科學論著及輕松的戲劇、幽默小說,其內容不乏對科學的創見和預測、對歷史的解說以及對生活的調侃。 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壘起來會有多高? 目前尚沒有人做過計算。其實,阿西莫夫豈止「著作等身」,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極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紀錄。在其自傳《我,阿西莫夫》中附錄的作品分類就有:科學總論24種,數學7種,天文學68種,地球科學11種,化學和生物化學16種,物理學22種,生物學17種,科學小品40集,歷史19種,文學10種,談聖經的7種,幽默與諷刺9種,自傳3卷,科幻隨筆2集,長篇科幻小說38部,科學探案2部,科幻小小說與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學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編的科幻故事118集。 巨大的成就使阿西莫夫成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卡爾?薩根在談到阿西莫夫時指出:「在這個科技的世紀,我們需要一位在科學和公眾之間起聯系作用的人物,沒有一個人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樣出色,他是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講解員。」 是的,阿西莫夫對科學有著精深的理解,對科學的本質有著深遂的洞察力。他不僅通曉現代科學的許多前沿課題,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再深奧的科學知識,一經他的妙筆點綴,讀來便毫無生硬之感。 「背景廣闊,主線鮮明;布局得體,結構嚴整;推理縝密,敘述生動;史料詳盡,立足前沿;新意迭出,深蘊哲理」,這是跟阿西莫夫有過直接交往的卞毓麟先生對阿西莫夫科普作品特色的概括。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內容的廣泛性與敘述的邏輯性有著完美的統一。 他能在極其廣闊的知識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寫作的主線,從而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學性與通俗性也有著高度的統一。他經常在書的開頭,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種種引人入勝的問題,從而能在一開始就從心理上抓住讀者;緊接著的展開部分敘述之生動更不待言,結尾部分則更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韻無窮。阿西莫夫的許多作品又是現代性與歷史感高度統一的典範,血肉飽滿的科學過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讀物兼具普及功能與學術價值。 更令人驚嘆的是,阿西莫夫似乎從未有過寫不下去的時候,他常常能夠迅速地從一個主題轉到另外一個主題,而且樂此不疲。這也是他創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種「施教能力」,總能直截了當地說明事物,准確無誤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從而創立了自己友好、坦誠地直接訴諸讀者的風格,並頻繁地運用於寫作中。
阿西莫夫對寫作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情,他的職業是寫作,「業余愛好」還是寫作,寫作就是他的生命,「……我不為別的,只為寫作而活著。」當有人問起阿西莫夫的創作量時,他總是聲稱自己是「不得不」寫。他說,寫作是一種動力,如果他離開打字時間稍長,就會犯癮。1985年,法國《解放》雜志出版了一部題為《您為什麼寫作?》的專集,收有各國名作家400人的筆答。這些回答豐富多彩,或庄或諧,但無一不反映了作家的心態與才智。其中阿西莫夫的回答是:「我寫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樣;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就會死去。 」 阿西莫夫自知有寫作的天份,因此對自己的才能也從未謙虛過,有人認為他自我膨脹、自以為是,他卻喜歡稱自己的冒失為「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對於阿西莫夫成為「寫作狂」或「寫作機器」的根源,有種種猜測和說法。除了興趣的因素外,阿西莫夫自己認為,只有以如此有序的方式從事寫作才能向自己證明,自己是在做一項「正當的工作」。從本質上說,這是他表明自己像父親多年辛勤工作經營的雜貨店那樣努力地工作的唯一方式。也正是這強大的工作信念,使他如此在乎著書數量,並時刻被一種危機感所驅使。 阿西莫夫對著書數量的狂熱追求,被看作是他非常奇怪的性格特點,而且在他生前就頗為引人注目,同時也使他聲名遠揚。他的驚人的著書量甚至還被寫入了一部科幻作品中。這部名為《效仿》的小說有一段對話這樣挖苦阿西莫夫道:「『你看過阿西莫夫早期創作的親猶太人詩作嗎?《猶太人被放逐前》,就是他在2000多年前寫的那部作品?』『我只聽說過那個指導編撰了《阿西莫夫的銀河網路全書》的阿西莫夫,這個書名也太狂妄了……什麼?所有的5000冊都是他寫的?』『是的,他是個工作狂。這可憐的傢伙,沒有別的事干。』」
2010-3-9 18:24 回復
土星冰環
129位粉絲
4樓
艾薩克·阿西莫夫小說目錄
《空中卵石》雙日出版社1950年(即 蒼穹微石)
蒼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中國大陸譯名《空中石子》(施咸榮譯本)和《蒼穹微石》(漢聲譯本),是美國作家以撒·艾西莫夫出版於1950年的長篇科幻小說,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雖然最早出版,故事年代卻是「銀河帝國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集,此時整個銀河系業已統一在「銀河帝國」的旗幟下。。。
故事的開頭發生在1949年6月的地球,芝加哥的退休裁縫約瑟夫·施瓦茨在人行道上突然被核能研究所因事故而產生的泄露射線擊中,來到了地球紀元12411年,銀河紀元827年[2]的芝加哥(這時的名字叫芝加)。他被農夫亞賓·瑪倫一家收留。此時地球已經遭到放射性物質的嚴重污染,只有少數地區可供人類存活,並只能供養2000萬全球人口,因此地球人在年滿60歲時都要被施行安樂死;每個家庭都被分配了嚴格的生產定額,不能勞動的殘疾人士也要被安樂死。亞賓·瑪倫的岳父格魯身患殘疾,但被瞞報。亞賓·瑪倫計劃將施瓦茨留在家中協助完成生產定額,但後來聽從格魯建議,將其送至城中,擔任核能研究所教授謝克特發明的「學習機」的人體試驗志願者。通過改造,施瓦茨無意中具備了判讀甚至控制他人思維的能力。
這時的地球屬於銀河帝國的一部分,帝國派駐總督(由外星人擔任,總督府邸在西丨藏高原),但實行內部自治,最高地方行政長官為「古人會」的首腦——地球大臣,實際權力則為其秘書巴爾基斯把持。地球人因為其星球具有放射性而遭到銀河帝國其他星球的種族歧視,從而對所有的外星球懷有敵對情緒,地球大臣秘書及「古人會」策劃用細菌武器來毀滅銀河帝國。
天狼星考古學家貝爾·阿瓦丹來到地球,試圖證實全銀河帝國的人類都起源於地球。他向地球大臣提出進入放射區進行考古發掘的申請,但是遭到拒絕。在芝加街頭,他碰到從研究所逃出的施瓦茨,以及謝克特博士的女兒寶拉,三人從此相識。
地球大臣秘書用細菌攻擊帝國的計劃被其送去接受「學習機」改造的助手泄露,從而為謝克特博士得知,並告訴了阿瓦丹。為滅口,秘書將博士父女、施瓦茨和阿瓦丹全部抓走。施瓦茨施展心靈感應技巧,操縱秘書帶領眾人逃出,阿瓦丹向帝國總督舉報秘書的陰謀。此時秘書前來,宣稱沒有任何針對帝國的陰謀,並自願留下擔當人質。地球密謀組織向銀河發射細菌火箭的最後期限即將來臨……
希望被您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