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太空雕像
銀河英雄傳說,深淵上的火,基地,銀河帝國
② 求一部外國科幻小說的名字,風格類似電影《人猿星球》,講得是一對飛行員夫婦在太空飛行時撿到一個瓶子,
這是法國小說家彼埃爾·布勒(Pierre Boulle)1963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說
原名:La Planète des singes
英譯:Monkey Planet 或 Planet of the Apes
中譯:《猿猴世界》或《人猿星球》
整個人猿星球系列電影就是從這部小說衍生出來的。
③ 我想寫一個科幻小說該怎麼寫
不知道你想寫一個怎麼樣的小說,正統的科幻,還是網路小說
如果是些正統的科幻,哪怕是軟科幻,都最好去查查宇航(如陀螺儀、冷凍裝置、駕駛艙、龍骨、艦橋)、行星地貌([行星有類地行星,當然也有和地球地貌相差很多的,生物生命結構也不盡相同:人類是炭基生命,而另一種生命形式是硅基生命] 還有不同的生態結構 [可以參見阿凡達的生態體系] )還要了解太空的本質(飛船在太空爆炸是不會有聲音的!只有聲波造成的震動。所謂飛船轟的一下炸了,就是有悖物理學了)、光學的紅移藍移定位、量子物理學(蟲洞、黑洞、翹曲系統)等等
還有就是武器。太空武器和地面武器完全不一樣。比如導彈,在地面上就是以[ 爆炸] 來致傷的,但在太空,外界非常冷,即使撞到太空船的船體,也不見得會爆炸,即使爆炸了,產生的碎片的威力也會被削減很多。所以就會有聲波武器、重力武器、激光武器之類。
搞清楚了這些,就是人物關系了,一定要前後呼應,每個角色每個動作每句話都要有前後照應
此外,還應該注意一下生活方式。兩顆不同的星球,文明的發展方向一定不同。所以他們的習慣、語言、信仰,還有衣著飾品甚至於使用的工具都不同。
但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寫一部網路小說,那以上的東西都可以忽略
什麼樣的網路小說受人歡迎呢,大起大落莫名其妙的懸疑、壯觀的太空戰爭(火花四濺~~參見高達、星戰之類 [其實日本有一本書,專門指出了包括高達、凹凸曼之類的偽科學性,比如說高達,高達每邁一步,駕駛員的感覺就像從十層樓上跳下來,很有意思] )、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還有主人公越來越NB的力量,當然,還得要故弄玄虛
你要真在武器飛船之類的東西上下功夫,讀者反而不愛看了。
這就是網路小說和正統科幻的最大差距
當然,也有很多正統科幻小說是以情節而流傳於世(《上校的軍刀》、《太空墓碑》、《不朽》還有喬治馬丁的千億個世界)
不過弱弱的說一句,星河戰記這個名字不太好
④ 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一、國外的科幻小說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海底兩萬里》《時間機器》《危險的幻想》等等。
二、國內有名的科幻小說有:《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等等。
三、《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⑤ 很早一部影片,主人公為宇航員,發現號飛往火星執行任務,過程中他們不斷的發現太空中有一種黑色長方體
這是經典的無以倫比的史詩級的科幻電影聖經——《2001太空奧德賽》的續集~
名字叫做《2010威震太陽神》
<2001>系列本來是科幻小說,非常經典的。
後來被大師庫布里克1968年拍攝成為電影,即2001太空奧德賽
後來,1984年,多國聯合拍攝了根據小說第二部改編的電影續集《2010威震太陽神》
http://ke..com/view/654117.htm
LZ最好先看2001,再看2010.
老實說,續集的水準當然不如第一步,要知道,2001這部電影,是科幻電影的聖經級別啊
其影響力和製作水準,還有帶有啟示錄風格的隱喻,影響了多少代人啊
產生的作用力甚至超過了喬治盧卡斯的 星球大戰系列。
但是2010這部電影也算是冷戰時代的高水準製作了。
至少裡面還是有很多精髓的東西的,要比現在滿山遍野的地球大戰外星人 題材要深刻的多。
當然也拜原著所賜啦。
影片延續了2001的那種從宇宙的角度看人類的態度,
經典的黑色獨石,1:4:9的比例
還有那部在2001中故障停機導致宇航員遇難的電腦 卡爾
東西太多啦
想一遍看懂可不容易!
還有很多關於電影的資訊,打不完。LZ想知道可以PM我
本人好這口~~~
⑥ 關於宇宙的科幻小說
《沙丘》三部曲(經典!),《遲暮之戰》,《安德的游戲》,《不銹鋼老鼠的宇宙冒險》(語言很風趣,值得一讀的反叛英雄小說),《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奧德賽》……先列這些吧,都是科幻大師的作品哦。要看短篇的話建議看《科幻世界》雜志。
⑦ 找一太空戰類科幻小說
沒有印象,是中國的嗎?
推薦一部美國的太空科幻小說
《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寫的
雨果獎星雲獎雙獎作品
《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作者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特(Orson Scott Card),該作品發表於1985年,曾獲得星雲獎及雨果獎,其續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發表於次年,也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這使卡特成為唯一一個曾連續兩年獲得星雲獎最佳長篇的作家。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85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
3.《屠異》(Xenocide)1991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0
7.《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
8.《巨人的影子》(Shadow of the Giant)2004
9.《安德的放逐》(Ender in Exile)2008
這是以出版順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閱讀順序排列,則個人建議為1、5、6、2、3、4,因為這是以時間順序為排列的。
【內容簡介】
背景
故事發生在未來,當時地球已經兩次遭遇過蟲族的進攻,國際艦隊認為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天資聰穎的孩童,自幼便送到國際艦隊訓練兒童的空間站(「戰斗學校」)進行訓練,把他們塑造成軍事奇才,人類方可有存活的希望。
主角出身
主角安德魯·維京,綽號安德(Ender——即「終結者」之義),是美國男孩,有一兄一姊。在卡德筆下的未來世界裡,世界由於人口過多,因而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三胎以上是絕對不允許的。安德的父母生下安德的哥哥(彼德)和姐姐(瓦倫蒂)時,國際艦隊發現兩個孩子都是神童,但是由於彼德暴戾無情,瓦倫蒂又過於溫柔,國際艦隊認為他們不能在軍事方面成才,因此特地准許安德的父母生下第三個孩子,即安德。
安德也是個神童,很早就表露出他的天才和智慧。他自小就受到哥哥的欺負和折磨,姐姐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安德。同時由於安德才智出眾,因此國際艦隊,特別是戰斗學校的校長,安德的秘密指導者希倫·格拉夫上校,相信他是人類的最後希望,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戰斗學校。
戰斗學校
在戰斗學校里,安德不但要學習在由學生組成的軍隊里進行模擬戰斗,同時也要面對其他學生的妒忌、陷害以及各種其他爾虞我詐的行為。因為他在戰略和領導力上的不世天才,也因為他的教師希望嚴格地測試他,他在戰斗學校的進階速度比其他學生要快得多。
安德首先進入的是新生訓練,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阿萊,是他後來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後來,校方提前結束了安德的新生訓練,讓他參加了名為火蜥蜴的戰隊,隊長是心胸狹隘,頗有暴力傾向的波讓·馬利德,不斷地欺負安德年幼,對他進行排擠,不讓他參加訓練或者戰斗,幸虧火蜥蜴隊有同樣受波讓排擠的女神槍手佩查·阿卡利照顧他。在一次戰斗中,安德違反了隊長波讓·馬利德的不得開火的指令,使火蜥蜴反敗為勝,結果波讓不但向安德大打出手,而且把安德交易到野鼠戰隊。
在野鼠戰隊,安德結識了丁·米克。在和丁·米克的談話中,丁·米克向安德坦言,他認為蟲族的威脅其實並不存在,國際艦隊為了保住政治權力才設立了戰斗學校,而戰斗學校中的兒童被剝奪了他們正常的童年,成為了政治斗爭中無謂的犧牲品。雖然安德不同意丁·米克的論點(事實後來也證明丁·米克的論點是錯誤的),但是安德也因此學會了不輕易相信他人的言行。
後來安德又轉到佩查·阿卡利的鳳凰戰隊,並且進步奇快,不久便成為全校的最佳戰士。同時,戰斗學校的網路中運行的心理游戲也對安德進行了心理訓練。這個游戲程序在某種程度上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但是同時也被憤世嫉俗但是好心的格拉夫校長操控。
因為安德的快速學習速度,校方將他提前提升為新組建的飛龍戰隊的指揮官(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戰隊成員是安德的游戲系列的另一個主要角色比恩選擇的)。飛龍戰隊本來是由一群新手所組成,但在安德的帶領,五名分隊長(韓楚、瘋子湯姆、弗拉德、莫洛、達坡)的輔佐,和隊中奇異天才比恩的協助下,飛龍戰隊迅速成為百戰無一敗的超級戰隊,讓所有學生刮目相看,但同時也招來了怨恨和妒嫉。
安德原先的第一個隊長,波讓·馬利德因為嫉妒安德的能力,而試圖謀殺安德(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可以看到一些其他角色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但是結果是安德為了自衛,殺死了馬利德。安德因此經歷了一次心理崩潰,但是在他的姐姐瓦倫蒂·維京的幫助下走出了陰影。
指揮學校
在幾個月的法庭審理之後,安德被提前6年提升到高級指揮學校,跳過了戰術學校和初級指揮學校的學習,開始在電腦上進行和蟲族的模擬戰爭游戲,同時安德在 學校的一些好友(如比恩、阿萊、佩查、丁·米克、以及飛龍戰隊的五名分隊長)也派來作安德的屬下。國際艦隊更事先將前一次戰爭的英雄馬澤·雷漢送上近光速旅行,延長生命,使他可以成為安德的教官。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擬指揮訓練中,安德和其他的天才兒童們雖然戰無不勝,但是由於訓練嚴格,以及噩夢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安德在最後的考試中使用了超級的戰術武器:設備醫生。設備醫生一旦使用,便會使任何物體化為灰燼,安德為了攻擊敵人的要害,竟然用設備醫生把敵人的主星球毀滅。
但是安德不知道的是,其實他所指揮的並非模擬考試。在最後一段訓練中,安德實際上在通過超光速的安塞波通訊來指揮真實的戰斗,他和其他孩子在「訓練」中的勝利其實是人類艦隊對蟲族艦隊的勝利。而在最後的「考試」實際上是人蟲之間的決戰,安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蟲族的母星和所有的蟲族女王完全毀滅。在戰斗後,安德才發現他始終被國際艦隊利用,最終竟然滅絕了整個蟲族,年僅11歲的他也成為了亘古未有的大屠殺者,因此陷入又一次心理崩潰。
戰後
在蟲族的威脅消失後,地球上的列強馬上爆發了內戰。雖然戰爭只持續了5天,但是人類回歸列強爭霸的形勢已成定局。安德此時不但具有非凡的戰爭天才,而且他也成為全人類的英雄,極易被政治力量利用。因此,他被禁止返回地球,而和他的姐姐瓦倫蒂·維京等送上了人類的第一個殖民艦隊,去開發蟲族滅亡後所遺留的星球。他之後成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政府長官。
死者代言人之旅
安德的聲名被迅速忘懷,但是他仍舊在殖民地受到尊敬。在前往殖民地的路上,他就已經發現有一些蟲族使用了通心術和他交流,這也是他在高級指揮學校的噩夢的來源。通過蟲族建造的和戰斗學校的心理游戲程序關聯的網路,安德了解到蟲族之戰起源於雙方的誤解和溝通困難,以及蟲族仍有最後一個女王存活了下來。在發表了蟲族之戰的記述《蟲族女王》之後,安德帶上了在繭中沉睡的女王,和姐姐瓦倫蒂·維京踏上了尋找適合蟲族復興的星球的旅程。
安德和瓦倫蒂的旅程在《死者代言人》等書中續有論述,而安德的哥哥彼得,以及安德的戰友們後來在地球上的事跡則在《影子傀儡》等書中續有論述。
如有需要的話,郵箱留下,可以給你發電子書。
⑧ 以「探夢天宮,放飛理想"為主題的科幻小說,具有科學性,字數在1000字以上,2500字以下。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託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
天宮一號又叫做空間實驗室,是設立在太空中的實驗室。在人們的歡呼下,龐大的「天宮一號」發射了。發射過程是先發射無人空間實驗室,而後再用運載火箭將載人空間實驗室飛船送入太空,與停留在軌道上的實驗室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的附加段進入空間實驗室,就能開展工作了,所以,「天宮一號」建築、設計的十分周到。這樣,航天員們才能夠為我們取得大量實驗數據和珍貴的科學資料。
不光是在建築上十分完美,在這「天宮一號」的名字上都含有特殊的由來。
「天宮一號」的名字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宮」是中華民族對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宮一號」為目標飛行器命名。在此之前,從「神七」到「神十」,是為了檢驗航天員太空實驗的能力和對接空間實驗站的技術成熟度。此後就是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實現建立太空實驗站並進行料理。屆時將會交替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後,再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天宮」三號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
我國目前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為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為交會對接系統。
⑨ 求好看的太空科幻小說
硬科幻當然首推大劉的《三體》三部曲了。三部分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講的是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沖突。橫跨幾百年歷史。場面恢弘。
日本的《銀河英雄傳》雖然是軟科幻但是描寫太空戰爭的也挺好的。
外國的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和《天淵》也不錯。
如果不是硬科幻的話,推薦下《安德的游戲》及其後續幾部,講地球和外星文明的戰爭。非常經典,絕對不須一看。
雨果獎的《沙丘》系列也是開創了軟科幻的先例。
短一點的話中國的《天意》不錯。講的是架空歷史的科幻小說,主要是描寫韓信的一生的故事。
中國王晉康老師的一些書也是硬科幻,不過不是太空戰爭的。比如《天火》。
威廉森的反物質系列也是經典的硬科幻。在其中誰掌握了反物質誰就能改變世界。《反物質飛船》。
軟科幻的話,江南的《上海堡壘》雖然是軟科幻,但也不錯。
不過這些其中感覺最適合國人品味的感覺還是大劉的《三體》絕對值得一看。
全部手打,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