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科幻小說之父
『壹』 被後人尊稱為"時間旅行之父」的是哪位科幻作家
有著「時間旅行之父」之稱的科幻作者是H.G.威爾斯,同時他也有「科幻小說之父」之稱,四次提名諾貝爾獎。
望採納,謝謝!
『貳』 機器人之父是誰
機器人之父是:阿西莫夫
正是他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
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危害人類。此外,不可因為疏忽危險的存在而使人類受害。
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但命令違反第一條內容時,則不在此限。
第三條:在不違反第一條和第二條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三原則理論提出的半個世紀以來,不斷的被科幻作家和導演使用。但有趣的是,凡是出現三原則的電影和小說里,機器人幾乎都違反了本條例。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機器人對「人類」這個詞的定義不明確,或者是更改人類的定義。比如某個極端主義者,像3K黨有反對黑人傾向這樣的組織,利用電腦病毒等手段,把機器人對人類的定義是:「只有白人是人類。」這樣,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種族屠殺的工具。
因此,完善原則。增加以下:
第四條:不論何種情形。人類為地球所居住的會說話、會行走、會擺動四肢的類人體。
第五條:接受的命令僅只能接受合理合法的指令。不接受傷害人類及各類破壞人類體系的命令。如殺人、放火、搶劫、組建機器人部隊等。
第六條:不接受罪犯(不論是機器人罪犯還是人類罪犯)指令。罪犯企圖使機器人強行接受。可以執行自衛或協助警方逮捕。
『叄』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科幻小說誕生於1818年的英國,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也叫《科學怪人》。從1818年到1926年這段時間被稱為科幻小說的「萌芽與草創時期」,這段時期的作家隊伍還不成熟,作品風格不那麼明朗,並且題材多以探險、恐怖為主。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儒勒·凡爾納:《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上三部被稱為「海洋三部曲」)《八十天環游地球》《從地球到月球》《太陽系歷險記》《機器島》等等等等,太多了。
喬治·威爾斯:《時間機器》《世界大戰》《月球上最早的人類》《隱身人》等等。
凡爾納和威爾斯被譽為科幻小說兩大流派的鼻祖。
還有 埃德加·愛倫·坡,他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短篇小說。
柯南·道爾:大部分人都是從福爾摩斯系列了解他,其實他創作了很多科幻小說,如《失落的世界》《有毒的地帶》等等。
巴勒斯:《火星公主》系列。
從1926年約翰·坎貝爾擔任美國《驚奇故事》雜志的主編,科幻小說進入了黃金時期,陣地也從歐洲轉移到美國。這段時期的作者和作品太多了,主要有:
艾薩克·阿西莫夫,他最著名的科幻作品就是「銀河帝國衰亡史」系列,包括「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他制定了著名的「機器人學三定律」。他還創作了大批優秀的長篇、短篇科幻小說和大量科普作品。
羅伯特·海因萊因,他被稱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作品有《嚴厲的月亮》《異鄉異客》《星船傘兵》等等。
雷·布雷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度》等。
還有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菲立浦·迪克《少數派報告》《高城中的男人》等等等等。
黃金時期涌現出大量優秀作家和作品,這時期的作品很值得一讀。
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科幻小說進入「新浪潮時期」。這時期的作家希望主流文學能接納科幻文學,並將很多新科技、新技術寫入了自己的作品,為科幻小說開拓了很多新的題材。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布賴恩·奧爾迪斯:《溫室》《戶外》《億萬年的狂歡》等,後者是科幻理論著作。
摩爾科克:《瞧這個人》等。
80年代後,隨著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世界新格局的形成,產生了一批新的科幻作家,被稱為「賽伯朋克」流派,他們反對被納入主流文學,強調科幻本質的東西,推崇黃金時期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威廉·吉布森:《神經浪遊者》等。
弗諾·文奇:《深淵上的火》、《真名實姓》等。
『肆』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什麼
阿西莫夫代表作是《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影響:
《基地三部曲》為科幻小說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都大,60年代中期創作的《星際旅行》無疑也得益於它的啟迪。同時,它還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喬治·盧卡斯的傑作《星球大戰》。
阿西莫夫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說時,機器人學尚未發展出來。早先關於機器人的小說多以「人類創造機器人,又為機器人所毀」為主題。阿西莫夫扭轉了這種局面,在《我,機器人》一書中,第一次為機器人提出行為法則,即「機器人學三定律」。
即使在機器人學中,這三大法則也是十分重要的,並為以後的科幻作者所遵從。有人甚至友好地稱他為「機器人之父」。
『伍』 儒勒 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2.8.??1905)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二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畢業後,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斗,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終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凡爾納創作出《氣球上的五星期》後,16家出版社無人理睬,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搶救出來,送入第17家出版社後被出版。賞識此書的編輯叫赫茨爾,從此凡爾納遇到了知音,與之結下終身友誼。黑格爾與凡爾納簽訂合同,一年為其出版兩本科幻小說。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不可收拾。每年出版兩本,總標題為《奇異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此後探索停止,開始成熟,進入平穩的發展時期,創作出《80天環繞地球》《太陽系歷險記》(中譯《大木筏》)《兩年假期》等優秀作品。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1905年3月17日凡爾納出現偏癱,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爾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一種能夠把自己的幻覺變得能夠觸摸的本領,其感覺是全方位的,從平淡的文學中傳達出某種人類的熱情。但凡爾納的小說中人物除了少數幾個外都是一模一樣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臉譜化的簡單的好人壞人,沒有什麼心理活動;從其作品人物性別單一化上還可看出他對女人的偏見,隱隱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態。此外凡爾納的作品中充滿了明顯的社會傾向,是一個愛國者(法國人最好)、民族解放主義者(支持被壓迫民族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從某些作品中表現出無秩序者),最後還是一個銀河帝國主義者(有締造宇宙帝國的慾望)。
凡爾納的作品裡充滿了知識,但他本人卻是一名宇宙神秘主義者,對世界有一種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說中,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夠深刻,主題也常常重復。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陸』 機器人最早是誰發明的
發明第一台機器人的是享有「機器人之父」美譽的恩格爾伯格先生。
恩格爾伯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機器人專家之一,1958年他建立了Unimation公司,並於1959年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他對創建機器人工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56年,恩格爾伯格買下了喬治·德沃爾的「程序化部件傳送設備」專利,1957年,天使投資的300萬美元到位,他們創立了萬能自動公司Unimation,也是世界第一家機器人公司。1959年,一個重達2噸但卻有著1/10000英寸精確度的龐然大物誕生,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 。他們對創建機器人工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6)機器人科幻小說之父擴展閱讀:
1983年,恩格爾伯格和他的同事們將Unimation公司賣給西屋公司,創建了TRC公司,開始研製服務機器人。
1988年,恩格爾伯格的新公司開始銷售護士助手醫療機器人。依靠大量的感測器,護士助手能夠在醫院自由行動,協助護士提供送飯、送葯和送信等服務,可謂是《超能陸戰隊》中「大白」的鼻祖。這家服務機器人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末被收購。
『柒』 《機器人短篇全集》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機器人短篇全集》([美] 艾薩克·阿西莫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g1Ar_xgAdjd5ZYqj78z9g
書名:機器人短篇全集
作者:[美] 艾薩克·阿西莫夫
譯者:葉李華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1
頁數:544
內容簡介:
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學手冊》第56版,公元2058年
阿西莫夫是天生的寫作機器,不可思議的博學之士、無所不寫的通俗作家、無可救葯的自戀狂、全能的科學推廣者、理性主義的代言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而《機器人短篇全集》則是他所有奇思妙想的總和。正是在本書里,阿西莫夫以其天才的頭腦創立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並構思出一系列游離於「三大法則」的機器人短篇故事。每一篇都以極端天才的的奇妙創意,挑戰著讀者的思考極限。
《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一部「現代機器人小說之父」阿西莫夫最完整的機器人短篇小說典藏集,一部啟發過無數科幻作家和好萊塢電影的經典巨著。
作者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1992),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授予他「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跡」這個獨一無二的稱號,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像力」上做出的傑出貢獻。
阿西莫夫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作家,其作品涉及眾多領域。從通俗小說到羅馬帝國史,從科普讀物到聖經、科學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朴實,嚴謹又不失幽默風趣。
阿西莫夫也是一位有預見性的作家,他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人工智慧,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圖書館,乃至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的事實。終其一生,他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機器人倫理法則——「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這套法則開創了現代機器人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型,也成為了當代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阿西莫夫作品中的「智能計算機」對後世的科幻作家乃至科學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他被尊稱為「機器人科幻小說之父」。
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是:機器人科幻小說和《銀河帝國》系列作品。
『捌』 2、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誰他是哪國人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年-1905年),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
[編輯]生平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於1828年2月8日,生於法國南特。他的家族有航海傳統,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他日後的寫作。童年時期,他曾私自出走到一艘商船上,企圖隨船出海,但被發現送還父母,從此更被嚴看管;他為此向父母保證以後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1847年,他被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但繁華的巴黎卻激發了他對戲劇的狂熱。1850年末,他的第一部劇作發表了。凡爾納的父親得知兒子無意繼續攻讀法律後大發雷霆,決定斷絕經濟援助。從此,年輕的凡爾納不得不靠寫作來賺錢,維持生計。
在巴黎圖書館花費了相當時間鑽研地理、工程和航天等科學後,凡爾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但他試圖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並不順利——連續16家出版社拒絕了凡爾納,屢戰屢敗的凡爾納一氣之下把書稿投入火中,但他的妻子把書稿搶救出來;幸運的是,第17家出版社終於同意出版本書。隨後,他又很快開始寫作後來成為早期科幻小說經典的作品:《地心游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6)和《海底兩萬里》(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1873)
小說大獲成功,成了暢銷書,在歐洲大受歡迎。凡爾納也成了一位富翁。1876年,他購置了一艘大遊艇,開始環游歐洲。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是1905年出版的《大海的入侵》(L'invasion de la mer)。
教皇利奧十三世1884年接見他時曾對他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儒勒·凡爾納於1905年3月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編輯]作品
主要作品出版於19世紀末,其科幻小說中的許多設想和描述在20世紀成為了現實,所以他的一些作品現在讓人讀起來感覺並不「天馬行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海底兩萬里》中尼莫(Nemo -- 這個名字在拉丁文中有「無人」的意思)船長的巨型潛水艇「鸚鵡螺號」(Nautilus,過去有的中文版中曾按其發音譯為「諾第留斯號」)。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1954年下水)雖然名承自一艘1803年時的美國海軍多桅縱帆船(Schooner)與之後襲名的兩艘傳統動力潛艇,但由於核動力潛艇擁有如小說中虛構的鸚鵡螺號般超長的蓄航力,因此使用此命名多少帶有影射小說中之鸚鵡螺號的雙關意味。
就據此命名;法國的無人駕駛機器人潛水艇也以此命名。此外,<從地球到月球>當中,哥倫比亞號飛船(或炮彈)的發射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坦帕,竟然與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所在地)幾乎位於同一緯度線上,兩地之間直線距離僅一百二十英里,前者座落在佛羅里達半島的西海岸,後者在東海岸。
他的主要科幻小說作品有:
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探月兩部曲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探險
《八十天環游地球》
《氣球上的五星期》
《征服者羅比爾》
《太陽系歷險記》
《地心游記》
《兩年假期》
民族獨立和革命
《桑道夫伯爵》
《烽火島》
《多瑙河領航員》
其他
《漂逝的半島》
《十五歲的船長》
《機器島》
《隱身新娘》
《昂梯菲爾奇遇記》
《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
近一百年當中,凡爾納的多部作品曾不止一次地被搬上過屏幕,比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936年,由前蘇聯拍攝),《海底兩萬里》(1954年電影,1997年電視重拍),《地心游記》(1959年),其中最近的一部影視作品當屬成龍主演的《環游地球八十天》(2004年),但該片對原著的修改甚大
『玖』 機器人起源於﹖
美國是現代機器人的故鄉。50年代,發明家英格伯格和德沃爾成立了「尤尼梅特」公司,並生產出了第一批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1962年,機械與鑄造公司研製出了「沃爾薩特蘭」工業機器人。這兩種機器人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機器人。至今,它們仍在使用。
1968年,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70~80年代,是美國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1980年開始,美國興起了工業機器人熱。
機器人之父:加騰一郎
加騰一郎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機械繫主任。他的研製出了國際著名的「華鮑脫」機器人。這個機器人重130公斤,有一雙很精緻的手,而且像人一樣長著兩條腿,能接受人們用日語下達的命令。
為了讓機器人更好的為人類謀福利,加騰一郎成功的研製出了「腺癌診治機器人」。他為日本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了日本人民和各國同行們的贊揚
美國機器人元老
英格伯格,1925年7月出生於美國的布魯克林。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一家公司工作。1956年以後,他開始與德沃爾密切合作,共同設計了一台工業機器人。他們籌集了足夠的資金,1959年開始製造,終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名叫「尤尼梅特」,意思是「萬能自動」。
英格伯格和德沃爾籌辦了「尤尼梅特」公司,這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生產機器人的工廠。為了推廣機器人,英格伯格於1967年到日本宣傳介紹機器人。日本600多人聽了他的演講。從此,英格伯格被人們譽為「美國機器人的元老」。
機器人的發展
根據機器人的發展進程,通常把它分為三代:
第一代的機器人是一種「遙控操作器」。
第二代的機器人是一種按人事先編好的程序對機器人進行控制,使其自動重復完成某種操作的方式。
第三代機器人是智能機器人,它是利用通過各種感測器。測量器等來獲取環境的信息,然後利用智能技術進行識別。理解。推理並最後作出規劃決策,能自主行動實現預定目標的高級機器人。
機器人王國
日本是應用機器人最廣泛的國家,其使用機器人的數量具世界第一位。所以它自稱是機器人王國
最早的試管機器人
試管機器人可以用纖細的手指提取試管,稱量葯品,攪拌溶液,識別文字標記,觀察實驗結果等等。
最早的試管機器人名叫「阿姆迪特」,它結構比較簡單,主要承擔為樣品稱重的工作。
機器人三原則
美國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總結出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或稱「機器人三原則」。
第一:機器人不可傷害人,或眼看著人將遇害而袖手不管。
第二:機器人必修服從人給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條抵觸時,不予服從。
第三:機器人必須在不違反第一。第二項原則的情況下保護自己。
『拾』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哪國人
儒勒·凡爾納 (又名: Jules·Verne)
職業 : 原著
所屬地區: 法國
出生地 : 法國
生日 : 1828年
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