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世界科幻小說
㈠ 地心游記第一章讀後感
《地心游記》讀後感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你知道在神秘的地下會發生什麼嗎?《地心游記》會告訴你。
凡爾納用他的筆,為讀者描述了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在暫時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的同時,悠然通過又讓讀者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
第一次看這種包括了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小說,《地心游記》一眼就讓我感到了地底世界的神奇。在與書中人物一起穿越地心時,又讓我對所不知道的知識表示驚訝之極。
《地心游記》講了1863年5月的某一天,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思薩克奴姍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羅克教授決定也作同樣的旅行。他在某年5月27日帶了侄子阿克賽爾以及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由漢堡出發,到了冰島又請一位向導漢恩斯隨行。他們三人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島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由於岩流的沖擊,又從地中海裡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倫波利島上的一個火山口回到了地面。
「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語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知識法國利奧爾說的一句話,由此可見,《地心游記》一文的准確性。
文中從破解密碼開始就讓人被其吸引,看著主人公是如何解開密碼的,隨後,內容更加引人入勝,叔侄二人的冒險也嚇了我一跳,作者把緊張的環節一扣一扣完美的銜接在一起,讓人讀了就不可罷休,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情景,都給了讀者不同的感受,像與主人公一起似地到地心游歷了一番。
凡爾納不愧是「科學時代的預言家」,他的作品驚心動魄,回味無窮,即專業又讓人感慨萬千……
你不妨看看凡爾納的《地心游記》,它會向你講述,一個奇妙的地心世界與一段驚險刺激的探險旅程。
本章鏈接:
m.diyifanwen.com/qitafanwen/hougan/1192118361774498.htm
1/5
相關內容
《影響力》讀後感
好父母好孩子讀後感
《烏龜也上網》讀後感
《地心游記》讀後感
長襪子皮皮讀後感600字
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有感
森林報讀後感
《父與子》讀後感
讀後感
相
㈡ 莫洛克的科幻小說人物
這部小說「可被當作暴虐的工業化對階級沖突作用的預言來讀,而在19世紀,這種沖突已經是社會問題的火葯筒」。小說展現了一幅未來世界的可怕圖畫。故事中的時間旅行者發明了一種飛行機器,能縱橫馳騁於過去及未來的世界裡。於是這個人乘上時間機器飛行到八十萬年以後即公元802701年的世界去。在這個世界上人類已分化為兩種怪物,柔弱嬌小的稱作埃洛伊,住在頹敗的宮殿中,過著幽閑優雅的生活,由於長期不勞而獲而引起體力、智力的萎縮。但是,一到晚上,埃洛伊們便惶惶然擠成一團,因為居住在地下的猿猴樣怪物——粗野怪戾的莫洛克每到月黑風高的夜晚便要出來捕食他們。莫洛克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在機器工場里從事勞動,養肥埃洛伊作為他們的食物。這就是威爾斯筆下八十萬年以後勞動者與剝削者之間的關系。那位時空旅行者接著又往前飛行到幾百萬年以後,那時的世界已經一片荒蕪,人類已經滅絕,海灘上只有白色的蝴蝶和巨大的螃蟹在亂紛紛地飛舞爬行。威爾斯通過那位時間旅行者之口明確地解釋了作品的寓意:以前的剝削者經過千萬年以後已退化墮落為脆弱的生物,喪失了勞動和自衛的能力;被驅趕入地下的勞動者變得十分野蠻,他們向以前的主人施行報復。威爾斯用當時別的作家描繪倫敦貧民區窮人的語匯描寫莫洛克,暗示勞動者對剝削者的仇恨。在這部小說里,作者使「19世紀階級斗爭和人類進化相結合」,用幻想和寓言的方式預示勞動者和剝削者沖突加劇所可能造成的後果。
㈢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為我們認知宇宙、重塑世界觀打開了一扇大門,世界級的小說有很多,我只來說一說我覺得有代表性的幾部。
最後我要隆重地說一說
- 《三體》:中國科幻里程碑式著作
劉慈欣,是中國當代新生代科幻的代表人,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是中國近幾年最受關注、最暢銷的科幻小說。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劉慈欣用《三體》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
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
㈣ 木乃伊七號
鏈接:
《木乃伊七號》是由T·W·哈德所作。
㈤ 《愛麗絲漫遊奇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愛麗絲漫遊奇境》主要講述了一個非常愛幻想的英國女孩兒愛麗絲,為了追逐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這個兔子洞當中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愛麗絲在這個國度裡面經歷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險故事。
這本小說主人公的名字「愛麗絲」便是來自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院長最小的女兒愛麗絲。最初這只是一個卡羅爾隨口講給愛麗絲的故事,後來愛麗絲請求卡羅爾將這個故事寫下來。於是卡羅爾將這個故事寫了下來並且繪制了插圖送給愛麗絲,不久之後這部作品也正式出版。
㈥ 地心游記概要100字
1863年5月24日,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爾納·薩科努塞姆曾到地心旅行。黎登布洛克教授決定也作同樣的旅行。本書記載了旅途上的艱險經歷和地下的種種奇觀。
在小說中,凡爾納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巧妙地穿插在小說的情節及對人物的刻畫上,在向讀者描述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時,展示了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
(6)地下世界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書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但它的誕生是和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分不開的。一方面,歐洲殖民者出於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國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險狂熱。
在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相繼征服了尼羅河的源頭、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陸、南北兩極,地球上人跡未至之處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特別是考古學和地質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地心游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㈦ 推薦一本你喜歡的科幻作品並寫理由
《地心引力》
主要是因為:他說的是在地下世界,而且結局很新穎,是被火山暴發給沖出來的,只是個科幻小說。
㈧ 地心游記故事梗概
◎譯名地心歷險記/地心游記3D
◎片名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年代2008
◎國家美國
◎類別動作/科幻/冒險/家庭/奇幻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IMDB評分 6.3/10 7,547 votes
◎文件格式XviD + MP3
◎視頻尺寸608 x 336
◎文件大小1CD 49 x 15MB
◎片長92min
◎導演Eric Brevig
◎主演布蘭登·弗萊瑟 Brendan Fraser .....Trevor Anderson
喬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Sean Anderson
安妮塔·布里姆 Anita Briem .....Hannah ásgeirsson
Garth Gilker .....Sigurbj rn ásgeirsson
Giancarlo Caltabiano .....Leonard
Kaniehtiio Horn .....Gum-Chewing Girl
Seth Meyers .....Professor Alan Kitzens
Jean Michel Paré? .....Max Anderson
Jane Wheeler .....Elizabeth
Frank Fontaine .....Old Man
◎簡介
這是第一部以數字3D技術完整製作的動作冒險電影。特雷弗(布蘭登·弗萊瑟飾)是一位年輕的地質學家,他同樣研究地
質科學的哥哥於1997年去冰島勘探的時候失蹤,留下兒子肖恩(喬什·哈切森飾)與特雷弗共同生活。由於特雷弗打破傳
統思維,提出看似不合邏輯的猜想而受到學院派科學家們的質疑和孤立,特雷弗決定前往冰島對自己的理論進行調研,追
蹤哥哥的遭遇,同時履行自己帶沉默寡言的侄子去冰島探險的承諾。
特雷弗在冰島找來美麗勇敢的科學家之女漢娜(安妮塔·布里姆飾)當向導,三個人共同走上了充滿突破性的探索之
旅,開始了向未知險境的挑戰!他們來到了地球深處,在從未想像到的夢幻般的世界中穿行,遇到了很多奇異的生物,而
特雷弗的一些大膽設想也得到了驗證。他們越來越接近地心,也面臨越來越多驚心動魄的危險,地心深處的火山即將爆發
,炙熱的岩漿飛濺,勇敢的探險家們必須迅速找到逃離的路……
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地心游記3D》是埃里克·布雷維格的第一部電影導演作品。埃里克·布雷維格是好萊塢赫赫有名的"視覺大師",曾
在諸如《珍珠港》、《黑衣人》、《後天》、《逃出克隆島》、《小飛俠》等多部著名電影中擔任視覺特效監制,並且多
次獲得重要電影獎項提名,並於1990和1991年分別憑借影片《深淵》和《宇宙威龍》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埃里克
·布雷維格曾與1995年參與導演過電視系列劇《戰士公主西娜》,經過多年的准備和積累,終於能夠坐在《地心游記3D》
導演的位子上,而這部影片完整的3D製作要求也使得埃里克·布雷維格成為完美的導演人選。
[關於原著]
本片是現代根據科幻小說的先驅儒勒·凡爾納1864年出版的小說《地心歷險記》改編而成。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
小小的科幻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等小說都被拍成了電影,而《地心歷險記》也先後多次被搬上電影和電視,其中反
響最大的當屬1959年由Henry Levin導演,詹姆斯·梅森主演的《地心探險記》,影片的節奏緊湊,運用的特技在當時看來
極富新意。此次重拍《地心歷險記》,編劇對於故事做了相應的改編,使之更富現代感,而完整的3D技術製作亦能給觀眾
和小說迷們帶來一次《地心歷險記》的全新演繹。
[關於製作]
本片由新線公司和Walden Media公司聯合製作。新線公司以《魔戒》三部曲等傳奇影片而著稱影壇,而Walden Media
公司也以先進的特效技術著稱,曾經製作過電影《納尼亞傳奇》、《深海異形》、《八十天環游地球》等。
影片在冰島和加拿大拍攝完成。技術特效的運用使影片獨具特色,成為數字技術在電影運用方面富有意義的探索和實
踐。攝制組運用了與詹姆斯·卡梅隆拍攝新片《異次元戰神》相同的攝影機,還運用了Real D數字三位技術,這種技術在
《四眼天雞》中初次登場,觀眾帶上特製眼鏡後即可身臨其境的體驗精彩刺激的地心探險。《地心游記3D》將是第一部專
門運用Real D數字技術廣泛發行的影片,目前全美約有1500個電影院擁有數字放映能力。影片將在包括傳統電影院在內的
大約3000家影院上映。
[關於3D技術]
完全的數字製作使電影製作者們能夠通過得到及時的反饋來確定攝影機的適當位置,從而更好的控制視覺聚焦問題。
技術小組一致認為新的3D技術本質上更適合觀看,因為它沒有像以前那樣運用數字和模擬信號傳播媒介的混合。導演埃里
克·布雷維格能夠立即在攝影機上觀看剛拍攝的片段,並且為了防止眼睛疲勞和3D效果造成的眩暈做出豎直或者水平的調
整。
"3D技術不能欺騙觀眾,每一個結構都必須真實可信,"影片的製片人Charlotte Clay Huggins說,"觀眾們和電影中的
角色會融為一體,因此在電影中每一個演員所能接觸到的東西都必須是有形的、實體的,演員們接觸不到的東西才可以由
電腦合成。"
新的3D技術不會限制編劇或者電影製作者虛構故事和實現新想法,它的靈活性和隨意性允許如特效編輯所說的"奔跑槍
戰攝影"。影片中的一場戲就是在快結束拍攝的時候才想到的,並在影片製作的最後一周的一個午夜拍攝完成。製片人
Huggins認為這場戲是整部影片中最具特色的一場,但是拍攝的時候並不需要額外計劃,"3D現在就如同色彩和聲音一樣容
易"。
最新的3D版本是技術領域的巨大革新,並且相對於以前的技術更適合觀看,觀眾不會感到不適或者眩暈。《地心游記
3D》並不是為了3D而3D,角色們總是在3D場景之中,這樣觀眾們感到他們在和演員們共同歷險。當感到自己參入了對話的
時候,甚至連不甚精彩的對話也令人印象深刻。
花絮:
·最初該片確定的導演和編劇是曾執導過《征服美國》等電影的導演兼編劇保羅·查特(Paul Chart)。保羅也為電影寫
了初稿,但是當製片廠決定用3D技術來完成影片的時候,保羅擔心這會使影片看起來更像主題公園之行而不是動作冒險片
,因此他放棄了這個項目。
·當影片確定全部運用3D技術完成之後,為了配合新的3D形式,劇本被大幅度的重新改寫。
·本片的第一個預告片在2008兒童選擇獎期間發行,與正在影院上映的《聖誕夜驚魂》和《貝奧武夫》一同與觀眾見面。
·片中的女主角安妮塔·布里姆在拍攝一場比較危險的溺水的戲之前反復練習,在真正拍攝的時候,當布蘭登·弗萊瑟表
演出在危險情況之下的擔心和驚慌時--注意,這是在表演--那些待命的救生員們"救"了她,好不容易抓住精彩之處的導演
不得不重拍這場戲。
·《地心游記》是一部以青少年和小朋友們為主要受眾的影片,是適合家庭共同觀賞的暑期電影,不過美國電影協會的評
級是PG級(建議孩子由家長陪同,有些鏡頭可能讓孩子產生不適感)。
你是要書還是電影的?額,下面是書的
內容簡介
《地心游記》發表於1864年,是儒勒·凡爾納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說之一。小說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裡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在地心經歷三個月的艱辛跋涉,一路克服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最後從西西里島的火山口返回地面。
在小說中,儒勒·凡爾納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巧妙地穿插在小說的情節及對人物的刻畫上,在向讀者描述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同時,又讓讀者學到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人類征服自然的堅強意志。
《地心游記》: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儒勒·凡爾納 譯者:陳筱卿
儒勒·凡爾納,(1828-1905),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之一。自1863年起,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一生共創作了66部長篇小說及短篇小說集,此外還有劇本等作品存世。主要作品包括《地心游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這些作品,使他獲得了「科學時代的預言家」的稱號。
㈨ 小說《地心游記》的內容是
《地心游記》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該書於1864年10月25日首次出版。
《地心游記》是作者長篇科幻小說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遊」的其中一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堅定果敢,具有獻身精神的科學探險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兒阿克賽和向導漢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經過整整三個月的艱辛跋涉,進行科學探險的故事。
在小說中,凡爾納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巧妙地穿插在小說的情節及對人物的刻畫上,在向讀者描述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時,展示了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