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亞特蘭蒂斯內容介紹

科幻小說亞特蘭蒂斯內容介紹

發布時間: 2022-07-07 18:51:21

⑴ 亞特蘭帝斯

最早記載有關大西洲傳說的人當推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公元前350 年,柏拉圖在兩篇著名的對話像《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詳細記述了阿特蘭提斯的故事。傳說在12000 年以前,離直布羅陀海峽不遠,在美洲、歐洲和非洲之間浩瀚的大西洋中曾存在過一個神秘的大陸,名叫阿特蘭提斯大陸,或曰大西洲。其面積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比亞洲和利比亞合起來還大"。這個島國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森林茂密,土地富饒,經濟繁榮,科學發達,建築宏偉,國富民強,威震天下。可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沉沒海底,消失於滾滾波濤之中,蹤影全無。
於是,大西洲存在何時,為何消失,位於何處等等一系列問題便成了人們頗為關心的事情。學者專家們進行了許多的探尋和研究,給出了眾多的解釋。
在古代,有不少富有興趣而又勇於探險的考古學家便進行過嘗試,以期找到柏拉圖描繪的那片富於詩意的綠洲。有的學者提出,正如柏拉圖所述,在大西洋中部可能的確存在過一個幅員遼闊的大洲,亞速爾群島、威德角群島和馬黛拉島這些大西洋上的島嶼,也許就是大西洲僅存的陸地。中世紀晚期,在歐洲人尋找新大陸的熱潮中,還有人把大西洲的位置畫在了他們的航海圖上。
1882年,美國學者唐納利運用考古、語言、人種、地質、植物和動物等方面的知識對之進行綜合考察,提出了一個假說。他提醒人們注意,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前,美洲與地處舊文明大陸的埃及文化之間有許多驚人的共同之處。如部分金字塔的建築結構、木乃伊的保存方法、歷法等等,兩地文化之間有著共同的起源和相互影響,而雙方聯系的中介者就是新舊大陸間在大西洋上存在過的大陸,即柏拉圖所說的大西洲。這片大陸沉落海底後,中斷了新舊大陸的交往。唐納利關於大西洲失落於大西洋中部的推斷被自然科學家們否定了。
1958年,美國學者范倫坦博士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的海床發現,那裡有著許多巨大的各種形態的幾何圖形結構和長達好幾百里地的線條。又過了10年,他在同一地區的海底又發現了長達幾百公里的城牆,此牆由每塊16立方米的大石塊砌成,他還發現了幾個碼頭和一座棧橋,這顯然是沉沒了的港口舊址。一時間,大西洲似乎要重現於世了,探險家們紛紛來到巴哈馬群島的這片海域,誨底的石牆和碼頭引起了人們對失落了的大陸的種種猜測和遙想。但這些假說很快又被海洋學者推翻。
一些學者從地質變化和化石發現的角度認為,亞速爾群島北部海下的2300米處的岩石是1.7萬年前在空氣中形成的。有些學者進而指出,沉睡在亞速爾群島海底的亞速爾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塊陸地,它的形狀與大小同柏拉圖記述的大西洲相似。1974年,前蘇聯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以西300 海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座海底城市,許多人認為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遺址。近年來,還有人在海地和古巴等地沿岸海底發現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築遺址,進而認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陸的所在。古代巴比倫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西邊的大陸,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則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的東方。
長期以來,人們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從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從海域移向鄰近水系的廣闊陸地,墨西哥、北歐。北非和澳大利亞乃至中國和印度都成了人們對大西洲的"懷疑對象"。然而,這種種假設仍被人們考察的結果無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數考古學家傾向於認為,地處地中海東部水域的克里特島更為接近大西洲的歷史地理條件。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發掘出了邁錫尼遺址,過了35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島上發掘出更早的米諾斯文明遺址。這兩件考古學上的偉績轟動了世界,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它們與"失蹤"的大西洲聯系起來。許多學者認為,現存的克里特島只是大西洲島國的殘余部分, 因為克里特曾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公元前20世紀至前15世紀的450 多年間是米諾斯文明的黃金時代,其社會經濟與對外貿易曾十分發達。但在經歷了四五百年的繁榮期以後,它卻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運:"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地震、海嘯連續爆發,吞沒了島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學的發展已證實了引起這場大浩劫的自然力量來自桑托林島(位於克里特島以北約113 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與大西洲之間劃上一個等號,其最大的症結便在時間和面積上,兩者相差近80年和72萬平方公里。
1958年,美國學者范倫坦博士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的海床發現,那裡有著許多巨大的各種形態的幾何圖形結構和長達好幾百里地的線條。又過了10年,他在同一地區的海底又發現了長達幾百公里的城牆,此牆由每塊16立方米的大石塊砌成,他還發現了幾個碼頭和一座棧橋,這顯然是沉沒了的港口舊址。一時間,大西洲似乎要重現於世了,探險家們紛紛來到巴哈馬群島的這片海域,誨底的石牆和碼頭引起了人們對失落了的大陸的種種猜測和遙想。但這些假說很快又被海洋學者推翻。
一些學者從地質變化和化石發現的角度認為,亞速爾群島北部海下的2300米處的岩石是1.7萬年前在空氣中形成的。有些學者進而指出,沉睡在亞速爾群島海底的亞速爾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塊陸地,它的形狀與大小同柏拉圖記述的大西洲相似。1974年,前蘇聯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以西300 海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座海底城市,許多人認為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遺址。近年來,還有人在海地和古巴等地沿岸海底發現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築遺址,進而認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陸的所在。古代巴比倫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西邊的大陸,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則認為大西洲是在他們的東方。
長期以來,人們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從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從海域移向鄰近水系的廣闊陸地,墨西哥、北歐。北非和澳大利亞乃至中國和印度都成了人們對大西洲的"懷疑對象"。然而,這種種假設仍被人們考察的結果無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數考古學家傾向於認為,地處地中海東部水域的克里特島更為接近大西洲的歷史地理條件。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發掘出了邁錫尼遺址,過了35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島上發掘出更早的米諾斯文明遺址。這兩件考古學上的偉績轟動了世界,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它們與"失蹤"的大西洲聯系起來。許多學者認為,現存的克里特島只是大西洲島國的殘余部分, 因為克里特曾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公元前20世紀至前15世紀的450 多年間是米諾斯文明的黃金時代,其社會經濟與對外貿易曾十分發達。但在經歷了四五百年的繁榮期以後,它卻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運:"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地震、海嘯連續爆發,吞沒了島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學的發展已證實了引起這場大浩劫的自然力量來自桑托林島(位於克里特島以北約113 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與大西洲之間劃上一個等號,其最大的症結便在時間和面積上,兩者相差近80年和72萬平方公里。

⑵ 亞特蘭蒂斯科幻小說凡爾納

亞特蘭蒂斯(Atlantis),又譯阿特蘭蒂斯,又稱大西國,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並非這里的居民,而是來自天上。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 亞特蘭蒂斯想像圖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存在一片大陸,這片大陸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引發巨大災難的是大規模的地震及其後產生的海嘯。火山灰導致整個地中海地區數周之內都處於黑暗之中,遠在英國的植物也受到影響。地震的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的4000倍。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遺跡,似乎在印證此假說。人們把這片大陸稱為「大西洲」,把孕育史前文明的國度稱為「大西國」。科學界沿用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⑶ 關於亞特蘭蒂斯的一切

亞特蘭蒂斯是古希臘的柏拉圖在書上提到過的一個遠古文明~~~~~不過他很可能是瞎扯的~~~他說亞特蘭蒂斯在12000年前沉入大海~~~~~我們都知道希臘(包括邁錫尼)也就3000年的歷史左右~~~他還說亞特蘭蒂斯曾經入侵過希臘雅典~~這不是鬼扯嗎~~~2個相差9000年的文明還打仗~~~比關公戰秦瓊還離譜~~古希臘人向來喜歡用誇大事實~~~他這樣說很可能想吹捧希臘雅典歷史是多麼的悠久~~~可考古資料顯示雅典在特洛伊戰爭時期(3400多年前)還只是個小村莊,在12000年前估計連個人影也沒有,有的考古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其實就是在希臘愛琴海上一個國家~~~~克里斯島的米諾斯王國~我也認同這個說法~~這個國家可以說是歐洲最早的文明~~有人把他歸於希臘文明~~其實他和後來的希臘的文明差異很大~~~~很可能是受古埃及文明影響~~~~現存下來的遺址是克里特迷宮和裡面的壁畫~希臘神話中有一段迷宮的描寫:
相傳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之妻帕西法厄與波塞冬派來的牛生下一個怪物米諾陶洛斯,擁有人的身體和牛的頭(就是牛頭人),米諾斯在克里特島為它修建了一個迷宮。由於米諾斯的兒子安德洛革俄斯在阿提喀被人陰謀殺害,米諾斯起兵為兒子報仇,給那裡的居民造成很大的災難,為了平息米諾斯的憤恨,解除雅典的災難,雅典人向米諾斯求和,答應每九年送七對童男童女到克里特作為進貢,米諾斯接到童男童女後,將他們關進半人半牛怪米諾陶洛斯居住的克里特迷宮里,由米諾陶洛斯把他們殺死。在第三次進貢的時候,年輕的忒修斯帶著抽中簽的童男童女來到克里特,在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幫助下,用一個線團破解了迷宮,又用她交給自己的一把利劍斬殺了米諾陶洛斯。 有興趣在網上找下關於克里特文明~~他很可能就是後世描寫的世外桃園~~~亞特蘭蒂斯~~~至於什麼和魔鬼三角洲啊~~瑪雅人~~聯系的~基本是鬼扯~~~~

⑷ 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或介紹

亞特蘭蒂斯(Atlantis, Ατλαντις),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在梵蒂岡圖書館中迄今保存的另一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 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神秘的伊卡黑石

半個多世紀以來,秘魯小城伊卡的居民們在城郊發現了一些被稱之為「伊卡黑石」的東西。這些「伊卡黑石」通常只有拳頭大小,但最大的重量可達100公斤。令人費解的是,在這些「伊卡黑石」上雕有各種神秘的畫面:有的畫面是一些人或類人生物正在做心臟手術;有的畫面是表現他們用望遠鏡遙望星空的情景;還有的畫面是他們騎坐在一些大穿山甲的背上遊逛。更叫人迷惑不解的畫面是,一些人或類人生物正乘坐著一些古怪的飛行器遨遊太空。秘魯共和國學者哈·卡勃雷爾收藏了大量雕有這種神秘畫面的「伊卡黑石」,對其進行了分類,拍了照,並對其進行仔細研究後寫下了《伊卡黑石篆函》一書。他收藏了大約2.5萬枚這樣的「伊卡黑石」,石上的神秘畫面均是雕塑而成的。

這些雕刻在「伊卡黑石」上的畫面雖然顯得粗糙,但畫意明白易懂。有些畫面很像是地球的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圖,在這些刻出的地圖上,不僅有今天已知的各大陸,還有像雷米利亞、亞特蘭蒂斯等這樣一些早已盪然無存的大陸,而且這些大陸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在傳說中它們在幾百萬年前所處的地理位置上。這些「伊卡黑石」上的畫面除地圖外,還發現有騎著史前大象和多趾馬的人的形象,這種多趾馬則是現代馬最遠的祖先;還發現有這樣的畫面:騎者坐在一些巨大動物的脊背上,這些動物長著類似長頸鹿一樣的頭和脖子,它們的身體很像駱駝,這些巨大的古代動物早已在幾百萬年前就滅絕了。此外,還有一些人正在獵殺恐龍的場面。

考古學家認為,這些表現純真、喻意深刻的「伊卡黑石」雕刻畫是按一定的嚴格順序排列的。它們以一個獨特的、大自然科學「圖書館」的風貌展現在現代人的面前,它們成為了地球上某一個偉大而古老的超級文明昔日輝煌的歷史見證。

亞特蘭蒂斯文明

在亞特蘭蒂斯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學成就就是能源系統。

凱西在這方面留下了十分詳盡的催眠透視記錄。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它是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圓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它能吸收陽光,將其轉變為能源。它被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提斯的首都)太陽宮的中央能源所內,創造出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它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

亞特蘭蒂斯人不只有將那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同時他們也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這一切致使亞特蘭蒂斯人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生活於那個天堂里。

而這超文明卻在公元前16000年時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大陸就陸沉了,只剩下遷移到別處的人們,而亞特蘭蒂斯人則消失了。可是,亞特蘭蒂斯並非真的就此消失,因為這個大陸承擔著不可思議的命運。凱西的催眠透視如此預言:「亞特蘭蒂斯被水淹沒的地域,是在佛羅里達外海比米尼島附近,人們將會很快在海下世代沉積的泥沙下發現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羅里達比米尼島的附近,將重新浮出亞特蘭提斯,它的一部分會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被發現」——凱西在1940年時做下的此預言,當時沒有一個人相信。

不過,就在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築。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牆」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大理石圓柱。自此以後,海底部分開始隆起,凱西的預言似乎開始實現了。

海神的傳說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

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共和國共和國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共和國共和國神話中海神波塞頓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 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一、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

二、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三、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四、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於是那裡的人們遷居到了世界各地;

五、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六、古代希臘共和國共和國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魯共和國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

八、亞特蘭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九、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一、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

十二、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巨大變動而沉沒於海中;

十三、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上古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德奈利的13個綱領,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一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那麼有關各地人類超文明的記錄也應是可信的了?而且,遠古時人類的相互溝通與交往也是可以被證實的了?

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合眾國找到奇異的「印記」。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復。由於它們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高度文明遺留下來的「印記」!

亞特蘭蒂斯

「秘境追蹤」之「遠古文明之謎」—亞特蘭蒂斯:遠古烏托邦

亞特蘭蒂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國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帝國。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懷疑中尋找它的存在。

⑸ 誰知道亞特蘭蒂斯的神話

亞特蘭蒂斯,一個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國度,一個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帝國。

幾千年以來,關於亞特蘭蒂斯是否存在,眾多的歷史學家一直爭論不休,而考古工作者始終在尋找它的蹤跡。

那麼是什麼原因吸引了人們如此關注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呢?

公元前350年,一本叫做《對話錄》的書在古希臘被人們爭相傳閱,書的作者是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他以提倡仁愛政治哲學著稱,也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

在對話錄中,柏拉圖以對話的形式第一次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國度:亞特蘭蒂斯。

傳說,最早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冬,也有人也把它叫做大西洲。

柏拉圖在《對話錄》中第一次提到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的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內心開始充滿了膨脹的野心,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他們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在書中只用了18頁的篇幅,描述了亞特蘭蒂斯這個神奇的國度,而這個故事卻引起了考古學家、科學家以及史學家的濃厚興趣,那麼,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是真實的故事嗎?他又是根據什麼寫出的這個故事呢?

歷史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其實,柏拉圖並不是亞特蘭蒂斯故事的首創者。

早在柏拉圖撰寫這個故事的兩百年前,古希臘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梭倫就曾經講述過過這個故事,而梭倫又是從埃及的一位牧師那裡聽到的,那個埃及牧師告訴梭倫,這個故事是真實可信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到柏拉圖的時候,已經存在了9千多年,雖然柏拉圖只是根據傳說記述了這個故事,但他堅信亞特蘭蒂斯是真實的歷史,書中對亞特蘭蒂斯天堂般的描述也使當時的人們認為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

到了19世紀,一些自稱是能夠看到過去的神秘預言家,告訴人們,亞特蘭蒂斯不僅存在,而且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描述更增加了亞特蘭蒂斯神秘的氛圍。

尋找這個消失帝國的不僅僅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1931年,德國納粹就曾經組織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探險活動,尋找亞特蘭蒂斯,而這次探險活動的指揮者就是德國納粹軍官希姆萊。希姆萊認為,如果找到了亞特蘭蒂斯,就可以憑借它超自然的力量稱霸世界。

波賽東將亞特蘭蒂斯分給他的十個兒子管理

1932年,德國納粹的人類學家被派往世界各地,尋找這個傳說中的優等民族,結果一無收獲。

早在19世紀70年代,凡爾納賽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在世界各地非常流行,在這部小說中,乘坐潛艇的探險家們發現了亞特蘭蒂斯的廢墟,書中這段神奇的描述,引起了美國人康納利的極大興趣,這一興趣使他確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尋找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1882年,康納利的新書出版,書名就叫做《亞特蘭蒂斯》,這本書是康納利十幾年研究亞特蘭蒂斯的成果。

康納利堅信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他在書中詳細分析了亞特蘭蒂斯沉沒後的狀況,他認為從亞特蘭蒂斯島上逃出的難民,逐漸散落到世界各地,他們在當地創造了許多的文明,而這些文明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金字塔現象。

埃及人的金字塔,瑪雅人的金字塔和柬埔寨吳哥窟中類似金字塔的建築,雖然建造的時間前後相差了幾千年,但是在建築風格上都出現了驚人的相似。

康納利指出,柏拉圖在他的《對話錄》里曾經提到,亞特蘭蒂斯就有許多高大的尖錐體的建築。所以康納利認為,世界各地的金字塔都起源於亞特蘭蒂斯。

但是,一些歷史地理學家對康納利的「金字塔繼承論」並不認同,他們認為,上述的地貌特徵和建築風格相似,只能是一種巧合,並不能讓人信服,而且問題的關鍵是,究竟在哪裡可以找到已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只有找到亞特蘭蒂斯,一切才有可能真相大白。

為此,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柏拉圖描繪的亞特蘭蒂斯很可能就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下的提萬納庫。

⑹ 《亞特蘭蒂斯 失落的帝國》的有關資料

「在一個分不清楚晝夜的晚上,亞特蘭蒂斯沉入了深海。」這是在公元前360年時,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兩度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提及的、關於亞特蘭蒂斯帝國的文字。

時間來到1914年,在華盛頓的市立博物館里,年輕的繪圖師邁羅始終對有關亞特蘭蒂斯的傳說深信不疑。一天,邁羅無意中得到了一本古老的航海日誌,裡面的記述對人們確定亞特蘭蒂斯這個帝國的最新位置提供了珍貴的線索,於是邁羅決定繼承他的祖父——一個有名的冒險家未盡的事業,尋找傳說中的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帝國。

邁羅這個看似荒唐的決定沒能得到博物館的資金支持,舉步維艱之際,一位不名身份的百萬富翁的出現,重新給邁羅的冒險之旅帶來了曙光。百萬富翁名叫普雷斯頓·維特莫爾,他主動找到邁羅,表示願意無條件地提供給他一艘功能極佳的潛艇,此外艇長羅基以及幾位訓練有素的船員也將與他共赴此次航程。在普雷斯頓的支持下,很快一切便准備就緒,邁羅跟隨著這支無論是人員或者設備都堪稱最頂尖的探險隊踏上了神奇的海底之旅,目標直指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大陸。

讓邁羅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亞特蘭蒂斯人居然仍舊生活在海底世界裡。在亞特蘭蒂斯的國度里,邁羅與探險隊見到了亞特蘭蒂斯帝國那位兩萬歲高齡的國王,以及8500歲的姬妲公主,他們都對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未來感到憂慮,公主希望探險隊可以幫助她的王國重新找回動力。不料,除了邁羅之外,整支探險隊的隊員都各懷不軌,他們並不關心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存亡,金錢和財富才是他們此行的目標。

艇長羅基偷走了關系著亞特蘭蒂斯生死存亡的水晶球,並且計劃綁架姬妲公主。而姬妲公主是亞特蘭蒂斯城生命的源頭,她的安危將直接關繫到整個帝國的命運。邁羅必須在整個亞特蘭蒂斯毀於一旦之前阻止羅基的瘋狂行徑。最終,邁羅在亞特蘭蒂斯人民的幫助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在經歷了種種艱辛之後,成功阻止了艇長羅基等人的陰謀,保護了亞特蘭蒂斯文明。

⑺ 星際之門之亞特蘭蒂斯第五季的劇情介紹

數百萬年前,南極洲的某個地方,一座巨大無比的城市騰空而起,帶著眩目的閃光向浩瀚的星河深處飛去,氣霧騰騰,雪花四濺。 《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是《星際之門》系列電視劇的第三部作品,使用現代化的科幻手段來重新解釋和演繹廣為流傳的亞特蘭蒂斯(大西洲)的傳說這個千古之迷。曾經,一個高度發達的先進種族Ancient以地球為基地,幾百萬年前,不知什麼原因,他們離開地球去了某地,在南極只留下一個前哨站。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緊接著《星際之門:SG-1》的第七季,在Jack ONeill將軍用前哨站的一種Ancient武器消滅前來攻擊地區的Goauld人的艦隊之後,各國合作建立了南極聯盟,為研究前哨站里的Ancient科技、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而共同努力。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了Ancient路開地球後所去的地方——飛馬座星系。於是,為了發掘被埋沒的歷史、探索未知的世界,各國組建了亞特蘭蒂斯探險團隊,通過星際之門到達了幾百萬年前從地球飛走的亞特蘭蒂斯城,從而揭開了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之迷。但不幸的是,地球人的到來驚醒了一群統治飛馬座星系的怪物——Warith,他們技術先進、體格健壯,性情粗野殘暴,不講信義,而且以人類為牲畜,吸人生命。一萬年前他們打敗了Ancient並迫使其逃回地球,而探險隊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Warith是Ancient試驗的產物!為了對抗強大的Warith,亞特蘭蒂斯的小分隊不得不探索飛馬座星系諸星球,與飛馬的原住民聯系,試圖找到抵禦Warith的方法,經歷了一次次險象環生的旅程。《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當前進入第三季,在以犧牲一艘戰艦為代價之後,亞特蘭蒂斯城的人們終於阻止了Warith入侵地球、企圖把地球變成一個大屠宰場的計劃,但他們仍然需要繼續尋找御敵之術,但就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不幸又碰到了一種更先進的敵人、同樣也是Ancient實驗產物的Asurans,與Warith一樣,Asurans也向亞特蘭蒂斯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只不過,這次雙方力量對比更加懸殊,更加沒有可比性,亞特蘭蒂斯城處於危急存亡的關頭................... 本劇畫面精美,特技特效頗有水準,是近年來收視率較高的美劇之一。本劇字幕由星際之門中文網-SGT字幕組真誠為您製作,重效率、重質量、堅持原創字幕是我們的一貫宗旨,星際之門中文網是所有星門粉絲的共同家園,熱誠歡迎您的到來 。

⑻ 一本關於亞特蘭蒂斯的小說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德國作家瓦爾特·莫爾斯的長篇幻想小說《藍熊船長的13條半命》中提到的亞特蘭蒂斯,是一個集中了半人類和非人類生靈的大城市。
法國作家儒爾·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很值得一看,情節跌宕起伏,故事所描述的也與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大陸緊密相關。

⑼ 亞特蘭蒂斯簡介(越詳細越好)

亞特蘭蒂斯(Atlantis,Ατλαντι?),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在梵蒂岡圖書館中迄今保存的另一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的社會構成和公共設施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很神奇:全島是幾個呈同心圓的陸地,被環狀的運河分隔開。那裡的人們有很高的智商,精通哲學、科技和藝術。但不知道是一場什麼大災難,竟然使一塊大陸一夜之間沉入海底。有專家推斷:或許那正說明亞特蘭蒂斯只不過是個小島。也有人講,亞特蘭蒂斯是人們記憶中的上古文明的殘留蹤影。
亞特蘭蒂斯的文明十分發達,其社會已經有了明確的階級劃分;人口大約有1200萬;農業的分工也很細致,適宜的氣候使其可以每年收獲兩次;有了系統的文字;已經開始使用貴金屬和合金;遠洋貿易也繁榮至極。
此外,他們還擁有大量的公用建築,像波塞冬神殿、寺廟、圓形劇場、競技場、公共浴池等。他們的軍事組織也極為嚴密,國土被分為9萬個軍事區域,每個區域設一名指揮官,負責調度12名戰士、兩匹戰馬、一輛戰車以及所需要的一切供給。 [編輯本段]海神的傳說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編輯本段]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前面說過,大西國,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是一塊島嶼。最先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對它的敘述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橫展著一塊陸地,叫做亞特蘭蒂斯。它由一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亞特蘭蒂斯人把首都設在陸地的東南海岸波塞多尼亞,那裡有為該國締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宮、壯麗的建築物。
從柏拉圖以後,有關大西國的書數以千計,其中大部分純屬空論。不過,有一些書籍是有科學根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正的科學發現使大西國這塊消失了的陸地逐漸擺脫了神話的色彩,成了歷史中更引人入勝的事實。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裡。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後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後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於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並得到了他的發展。後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西亞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於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麼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共和國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編輯本段]柏拉圖書中記載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眾神之王宙斯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亞特蘭蒂斯古大陸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於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慾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亞特蘭蒂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海神波塞東統治的一座廣大島嶼。
希臘神話中說,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東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長男亞特蘭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因此這座廣大島嶼被命名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羅陀海峽)外的大西洋中,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其強大的權力則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還遠達歐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陸)。
亞特蘭蒂斯島的海岸險峻,中央部位卻有寬闊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處是首都波塞多尼亞。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華,其市中心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亞的四周還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最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這些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陸和外海銜接。
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或如火焰般閃閃發光、名為「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而壯觀。
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為深30米、寬180米、全長達1800公里的溝渠所環繞,內側的運河,則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著,就好象是棋盤的格子一樣的整齊方正。人們就用此水種植穀物和蔬菜,並用運河將產品搬運到消費地區。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處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著許多居民,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3座巨大港口之間,港口一帶因此而晝夜喧囂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一位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擔負著調度一輛戰車費用的六分之一、馬2匹、騎兵2名、輕戰車1台、步兵和駕駛者各一名的義務。除此之外,還能調度12名戰斗員和4名水兵。若將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麼亞特蘭蒂斯就能隨時擁有120萬兵員的強大戰鬥力了。
擁有強大國力的亞特蘭蒂斯,終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別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蒂斯進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終於擊退了亞特蘭蒂斯軍隊,保障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中,而亞特蘭蒂斯也陷沒於海中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這就是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的全貌。這就是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的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聽來的故事,寫到自己的書里介紹給世人的。 [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的城市構造亞特蘭蒂斯的建築成同心圓狀,互相用艦只分隔開。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
在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廟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築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鍍金的圓屋頂,由於風力和溫度的不同,會發出和諧的聲音。通常是三個音節。對於亞特蘭蒂斯來說,三是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線條會重復三次,建築群由三組類似的建築組成,三個金字塔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角線分布,從海濱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地下長廊。
亞特蘭蒂斯(亦名大西洲、阿特蘭提斯)首府是波賽多尼亞(亦名海神市)。可以說它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 是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的集合體現。這是一座紀念碑樣的城市,是其他國家的典範,是顯示亞特蘭蒂斯的偉大所在。
亞特蘭蒂斯的綜覽。是傳說中的這個城市的經典模式,由一系列浮於海上的同心圓連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層層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營,直徑接近2.5公里。
接兩個同心圓層的海洋通道的景觀,從城市內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層。亞特蘭蒂斯的內海區域。而右邊有座燈塔。兩座金屬雕塑支撐著巨大的燈。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輛飛車。中心城市的一些庄嚴建築。階梯的最高處,雕塑頭上的翅膀顯而易見。在亞特蘭蒂斯的藝術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體設計極盡可能的體現了各種藝術的巔峰。階梯通向一座綜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築材料。城市中心最輝煌的建築有天文意義。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築在風中會發出和諧的音調。城市的中心地帶。鍍金的音樂圓頂是天象館和其他一些公眾建築。並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中心城市到處布滿了巨大的山洞。這是支撐的柱子。仔細看可以看到緊貼入口是金牛座的標志,以及男人和公牛。
這塊祖母綠被精細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寫在上面。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和土語。祖母綠被安放在一個地下房間嚴密看守著,那是亞特蘭蒂斯最神聖的地方。
離開城市不遠的山谷中掩埋著亞特蘭蒂斯的國王。這是個很深的山谷,專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記錄了人的一生。在這里,不僅埋葬著官員也有藝術家。山谷在山的上面,還有很多已經絕種史前動物。 [編輯本段]亞特蘭蒂斯傳說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塞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Atlas),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塞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系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出現腐化現象。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王國便在一天一夜中沒入海底。

熱點內容
短篇小說推薦古言虐文 發布:2025-02-01 12:42:16 瀏覽:24
古代言情女尊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01 12:13:36 瀏覽:700
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宏大敘事 發布:2025-02-01 11:59:59 瀏覽:64
短篇小說言情有肉家庭 發布:2025-02-01 11:58:12 瀏覽:359
女主姓冷男主姓墨的小說現代 發布:2025-02-01 11:56:24 瀏覽:344
推薦個穿越女的小說 發布:2025-02-01 11:51:28 瀏覽:928
武俠小說九絕宮 發布:2025-02-01 11:45:32 瀏覽:558
林境封默城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1 11:22:00 瀏覽:682
科幻小說激發創造力知乎 發布:2025-02-01 11:10:45 瀏覽:166
最新言情小說完本推薦相親 發布:2025-02-01 10:48:19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