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製作
1. 誰製作了第一部英國科幻小說她想通過這本小說傳達什麼信息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志著這個影響日重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生。把科幻文學的誕生追溯到這部作品,是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於1973年,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中最先提出的觀點。這一見解後來受到了國際科幻文藝界的公認,也包括中國科幻文藝界在內. 簡介:1816 年,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把他那端莊聰明的妻子瑪麗·雪萊帶到了瑞士散心,因為他們剛剛失去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時,另一位著名詩人拜倫也來到了日內瓦。雪萊很快就與拜倫交上了朋友。雪萊和拜倫都才氣橫溢,他們常常海闊天空,談論最多的是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將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甚至還談到了科學造人的可能。瑪麗聽得津津有味。但晚上她常常做夢,夢見死去的兒子。有一次,她夢見她那寶貝兒子復活了,她是多麼高興啊!瑪麗一下子從夢中驚醒,由思念兒子的夢,聯想到兩位詩人對科學造人的探索,她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於是她經過構思寫下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用科學創造的怪人,作品問世後,立刻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
2.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3.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
掌握一定的硬體知識,提出的科學幻想基於事實理論。
目前很多人都在寫科幻小說,但是都偏向於玄幻,雖然部分很有想像力,但是都不是基於事實理論的,這樣的作品不會被真正的科幻迷賞識。也許寫科幻是需要想像力的,但不能總是在天馬行空,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題材新穎,內容框架沒有漏洞:
想寫好科幻小說的首要秘訣,也是最大的秘訣就是內容。缺乏想像力或者泛濫的內容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同樣,只有一條主線的科幻小說也乏善可陳。如果你要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也一定要打好框架,千萬不能有邏輯漏洞。
嚴謹的科學理論,富有邏輯無錯誤:
好的科幻作品往往可以延續很多部。有的作者前期寫作寫的很隨意,隨著作品的賣座他肯定會再寫第二部第三部,然而讀者很容易就發現錯誤了,比如年代對不上,或者某件大事沒有做鋪墊就直接出現在後續作品裡,會讓人有倒胃的感覺。
盡量減少冗雜介紹,讓作品生動有趣:
絕大多數科幻小說都有這樣的問題:介紹太復雜太枯燥,讓人看不上去。而介紹不啰嗦的,作品推進速度比較快的,又給人過於獵奇的感覺,好像在讀玄幻小說。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折舊需要作者的文字功底,能不能把巨大的信息量塞進簡短的文字介紹里。
人物現象要立體,不能生硬:
注意了基調,科學理論知識,邏輯性,接著要注意人物形象是否飽滿。小編讀過一些科幻作品,感覺內容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時候卻說不出來。感覺作品裡的人物好像一個個草把人,被貼上科學家,外星人等標簽而已。
注意作品所蘊含的教育意義:
寫一篇科幻小說,要想到為什麼要去寫它。也許是為了表現科學進步造成的環境問題有多嚴重,也許是為了表現人性的丑惡,無論哪種你都要有個中心思想,如果為了寫小說而去寫小說,那麼你能表現給讀者的,最多是個故事,一個看過之後就忘記的故事。
4. 怎樣能寫好一部科幻小說,需要涉及到哪些知識,看哪類書籍會對其有幫助
汪潔:科幻世界漫遊指南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提取碼:1234
科幻世界漫遊指南網路網盤資源
5. 自編科幻小說
2020年火星之旅
2020年,我經過了嚴格訓練,終於當上了—名航天員,准備飛往火星進行科學考察。
經過幾個月的准備工作,「火星考察隊」的隊員們做好了准備,等待著命令。他們是:我——小張(001)、小李(005)、小王(007)還有三名科學家。
2020年地球時間l0月1日早上8點鍾,飛船終於起飛了,經過了三個月的的航行,我們在火星上安全著陸。呀!火星上和月球上—樣引力小,要跳著走的。三個科學家推出火星車——「探路者2號」,拿山登山用具。
—會兒功夫,我們就到了火星的南極,果然見到了幾座特別高的環形山和幾條乾涸了的河道。我把石頭扔下山口,第一個跳了下去。我打開宇航服上的照明燈,周圍亮了許多。
過了—會兒。005、007和三位科學家也下來了。雖然有石頭拖著,可是往下的速度還是比較慢。我們這里敲敲,那裡拍拍敲下幾塊岩石放在標本袋裡,還不時地用耳朵工作著。
突然,005拉住縛住自己的登山繩,停住了。我和007以為發生了什麼事忙問:「伙計,怎麼了?」他大叫一聲:「看,分析儀顯示這里有微生物的存在!我們仔細一聽,果然!「嗶嗶的響聲從生命探測儀里喜歡來。我們激動萬分,急忙敲下幾塊岩石,放在顯微鏡下觀看,果然,顯示有微小的生命在蠕動。我們趕緊敲下了幾塊岩石標本回母艙里研究,令人震驚的是,這里的微生物都進化到了二疊紀形態。 我們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是中國人第一個發現了火星上有生命!
該回地球了,我們卻不想離開這個可愛的星球。雖然它是這樣的崎嶇不平,這樣的荒涼,而我們在這里呆的時間也不長,但是我們卻愛上了它。後來,在互相的催促下,我們終於都踏上了飛船,返回了地球。
6. 寫科幻小說需要做哪些准備
儲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知識上的涉足越精深越廣泛,就越容易寫出嚴謹專業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作者是很忌諱文章中出現科學知識性錯誤的。因此在決定寫科幻之前,至少預留一年的時間博覽科學群書,先廣泛學習,後精深鑽研,做好充足的知識准備。同時發掘深刻的社會人文認知。科學知識如果單獨變成文字,那就成了科普文章而不是科幻小說了。即使是硬科幻小說,故事情節同樣要跟人類有關,因為讀者是人類。對社會人文認知得越深刻,寫出的故事情節就越能貼近人心,引起讀者共鳴。要培養這一點,必須經常與各種人和事打交道,豐富閱歷,對這些人和事勤於思考,慢慢地就會對社會、人性都有深刻的理解。
當兩部分原材料都已配齊,准備創作了,要先確定自己想告訴讀者一件什麼樣的宏觀大事,這也是故事的梗概。科幻小說的故事梗概可不一定是對現實社會的感悟了,它可以是對未來人類狀態的悲喜預測,可以是宇宙尺度上微觀與宏觀生物之間的火花,甚至可以超出本宇宙之外,放眼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關聯沖突。總之盡管放開膽量去想像,無論想像有多遠,都遠不過科幻的疆土。
7. 我想創作一本科幻小說
看了劉慈欣撰寫的《三體》,這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堪稱目前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不是有些動心?那麼給大家一個創意的想法,如何去寫科幻小說吧。(專業人士且看且勿噴)。
作為一個網路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的分析一下科幻小說名著,科幻小說再也不是難題!~
工具/原料
本子
自己喜歡的筆
開篇致勝
1
開篇致勝
好的一本小說,尤其是懸疑類科幻小說,從開篇就應該有這樣一些片段,這樣讀者才能更有趣味的閱讀下去。
(賞析:羅伯特森·戴維斯,他在《謀殺和行走的靈魂》里是這樣開頭的:「當斯尼弗從槍套里抽出暗藏的凶器將我擊倒在地,讓我無法動彈時,我這輩子都沒有這么驚訝過!」)
2
第一種,讓人陷入無限遐想的場景描述。
開篇對一個奇異的環境簡單的描述一下,讓讀者更能盡快的融入到你所描繪的世界中。
(賞析:「港口的天空飄滿雪花,就像一台接收不到信號的電視機的屏幕。」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
「夜色中的哈利法克斯港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六月,麥克唐納德大橋經常擠滿了愛侶和遊人。」斯比德·魯賓遜的《記憶殺手》)
3
第二種,一開始就描述出一個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角色。
讀到一些對情景和人物的語句,讀者馬上就會被吊起胃口,想進一步了解這些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讀者就會就此一路讀下去。
(賞析:「斯隆太太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但當她用這只手在廚房的檯面上敲擊時,第四和第五根殘指上磨得發亮的小骨頭樁子就像指甲一般敲得檯面咔咔作響。」大衛·尼克爾的《斯隆家的男人們》「我是羅賓奈特·布勞海德,盡管這個名字女里女氣,但我是個爺兒們。」弗雷德里克·波爾的《門》)
4
第三種,也是最難的一種,是在小說開頭引用一則新聞摘要。
一些新聞摘要或者一則日記,再不然就用上一些與小說主題不相關的材料。盡量不要採取這樣的方法,如果你下來沒有寫其他三種的技巧,那麼極有可能被讀者認為你在啰里八嗦的......
(賞析: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說《魔女嘉莉》和傑弗·里斯的恐怖小說《惡夜狂魔》就是用的這種方法開篇)
5
第四種,同時也是使用最廣的一種方法,是從一件發生了一半的事情寫起。
只要勾起懸念就是最成功的開篇,讀者會問,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個女的後來怎麼樣了?
順序描寫也很重要,千萬不要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像流水賬日記一般就這樣寫下去,倒敘插敘,就按照你的思維走吧!快動起來寫一本你自己的科幻小說吧。
(賞析:「艾迪想見你。」 「他想干什麼?」尼塔問,「還想揍我一次?」(查爾斯·德·林特的小說《在一個女人的靈魂中》
人們總是熱衷於傾聽別人精彩的對話,只要你安排小說中的角色一直講些有趣的事,你就可以輕松地誘導讀者接著讀下去。)
END
創作的秘密武器
1
創作的秘密武器
好吧,不是科學家?沒有接觸過「量子力學」,或者bababal~等等我也不知道都有什麼,相信大家也都不是出身於科技科學領域吧!
(例子:看看弗雷德里克·波爾,他的小說里有人工智慧、黑洞和量子論,可他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所以請不要在乎你的出身!
接下來會分級講解,如何彌補你的知識與故事淺薄的,且看且珍惜。
2
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就是《科學新聞》、科學周刊,科學網,等等之類的新聞,(《自然》、《科學》、《細胞》、《美國科學院院報》、《物理評論快報》),看一看真實的事件。
(例子:文中介紹了恐龍克隆技術的可能性——即利用被俘陷在琥珀中的蚊子胃裡的恐龍血液克隆出恐龍,或者暗物質,黑洞,平行時空)
然後就給你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找一個歸宿吧!一個專業的術語一個專業的名詞,不用擔心你寫的與事實脫離,也不用去擔心是否能看懂科學家的論文,反正我們寫的是科幻小說啊!!哈哈~
3
第二件武器是做一個「科幻電影迷」
再也看不進去那些冗長無聊的論文、文字報道了?
那麼就躺倒在沙發上,看完一部又一部科幻電影吧,給你的來源,給你的靈感,展開了去寫,有想法就在本子上記錄 ~總有你需要的。
4
秘密武器之三:很多科學家本身也是科幻迷。
去大膽的請教一些科學家吧,他們本身也就是科幻迷,(僅限於已經有著作的科幻作家或者臉皮就很厚的作家)。
那麼其實能接觸到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寫小說很棒的題材啊!
END
視角的選擇
好吧!說了這么多,你應該已經開始想著手寫小說了吧,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會從你的腦子里蹦出來,我該用什麼人稱去寫呢?
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缺點
新手們在創作短篇故事或長篇小說的時候,常為視角的選擇發愁。其實問題很好解決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現代推理小說都採用同一種視角:限制性第三人稱視角。
故事不是以第一人稱(我怎樣怎樣),或那種讓人厭煩的第二人稱(你如何如何)
限制性指的是,雖然對所有角色採用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來敘述,但在每個相對獨立的場景中,則會根據某一特定角色來變換敘述語氣。
(例子:
「你好,斯佩德小姐,我是皮埃爾·塔迪弗。」他意識到自己那不大好聽的魁北克口音此刻聽起來是多麼刺耳,提醒他自己是個外來分子。片刻之後,斯佩德小姐才想起,她認識此人。)
談談對話寫法
文章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對話吧!那麼究竟怎麼去寫對話呢?
簡單的說法就是用你現實生活中,多記載一些普通人的對話。做到讓讀者真實可感)
8. 如何創作一篇科幻小說
想像力,並且以現有的科學發現為基礎,也就是說可以創造不存在的東西,但必須在現有的理論框架之內
9. 如何製作科幻小說的封面
新世紀小說吧
http://post..com/f?kw=%D0%C2%CA%C0%BC%CD%D0%A1%CB%B5
這是我新建的吧,希 望大 家多 多支 持,謝謝!!!!
歡 迎大家, 在這里 貼新帖! !!
好的 文章我 可以 立即在線 加精!甚至 置頂!
我相信,那裡可以告訴你想要的答案!!!
10. 科幻創作需要做哪些准備
科幻與其他類型不同,需要大量理論支撐,裡面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但一定要有原理,就算不把具體原理寫出來,腦袋裡也要有一套專門的體系,對邏輯的要求很高。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想像力,可以從對事物的需求開始,同樣是椅子,別人需要的是舒適感,而你需要的是科幻感,椅子是否能飛,如果能飛是通過哪些原理實現的,在這過程中你可以自己造詞,但是要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