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幻小說作家紅色酒廊
Ⅰ 日本科幻小說之父
筒井康隆
Ⅱ 星新一作品特點
星新一
堪稱日本科幻界的一個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別致,富於哲思的超短篇小說享譽世界,被尊為"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
星新一生於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他進入東京大學攻讀農業化學,畢業後在該大學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學.1956年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飛碟研究會.
1957年,星新一和柴野拓美一起創辦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說同仁雜志《宇宙塵》,為日本科幻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刊物哺育出很多專業科幻作家.同年,他發表處女作,受到江戶川亂步等人的賞識,繼而佳作迭出.
星新一的作品龐雜,除科幻小說外,還寫有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和隨筆.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
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惡魔天國》(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聲網》(長篇)和《夢魔的標靶》(長篇).
(1926——1997)
坎坷多艱的經歷使星新一具備了一種對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敏銳的洞察力,寫出了許多異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反映社會現實的微型小說.
星新一擅長於用白描的手法對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畫,讓人物在對話和行動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他的微型小說之所以能給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覺,不僅在於語言上簡潔洗煉,詳略得當,而且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壓在作品結尾是分不開的.
星新一有不少微型小說酷似童話,寫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義.他的作品中絕無雕琢堆砌之辭,綺麗華美之章,連日本中小學生都能毫不費力地看懂.這種質朴文風地形成,正是作家殫思竭慮,苦心經營的結果.
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 「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 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 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分鍾小說選》)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 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 修》。
Ⅲ 誰聽說過星新一
星新一簡介 堪稱日本科幻界奇才的星新一(1926-1997),以創作精巧別致、富於哲思的「微型小說」聞名於世,他的作品曾在八○年代大量翻譯引進台灣,帶動國內「極短篇」小說的創作風氣。1993年,在他完成第1001則極短篇作品後,宣布停筆。之後他的病情迅速惡化,1997年以間質性肺炎病逝。 本名星親一的星新一,出生在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祖父小金井良精是人類學者,祖母是文豪森鷗外的妹妹喜美子,父親星一是星制葯廠的負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他進入東京大學攻讀農藝化學系,畢業之後在該大學擔任研究生研究微生物學。後來父親在美國洛杉磯溘然辭世,迫於無奈之下只好接掌父親的制葯廠,由於管理不善、債務催逼,不幸倒閉了,為了還清債務,處理善後,使得生性內向的他,個性變得更加封閉,不太與外界接觸,在妻子的鼓勵之下,決心成為一個小說家,邁向寫作之路。 1956年為逃避生意上的失敗,加入了飛碟研究會。1957年,星新一和柴野拓美一起創辦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說同人志《宇宙塵》,為日本科幻文學做出了卓越的貢敵,這本刊物培育了許多專業的科幻作家。同年,他發表處女作,受到請多文壇前輩的青睞,作品被轉載到當時由江戶川亂步主編的推理小說雜志《寶石》,很快地躍登文壇。星新一的作品龐雜,除了科幻小說之外,還寫了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及隨筆。1960年榮獲直木賞的殊榮(曾有四次入圍直木賞候補的記錄),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在科幻方面,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有撒旦的天國》、《最後的地球人》、《未來伊索寓言》、長篇小說《聲之網》、《夢魔的標靶》等
Ⅳ 日本推理小說名家,都有誰,寫的越多越好
江戶川亂步 日本著名推理作家、評論家。被譽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本名平井太郎。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創始人。 一九一六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經系。由於家裡經濟環境不佳,在求學期間當過印刷廠徒工、圖書館管理員。江戶川亂步從小愛讀英美偵探小說,畢業後從事過公司職員、書商、記者等十幾種職業。一九二三年(大正十二年)四月,平井在《新青年》發表小說《二錢銅幣》,而且因仰慕推理小說始祖愛倫坡(EdgarAllanPoe),為自己取了一個日文發音和愛倫坡相近的筆名「江戶川亂步」,從此開始了偵探小說創作。 一九五四年建立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獎,獎品為一尊夏洛克?福爾摩斯座像。小說有豐富的想像力,風格怪異,情節曲折離奇。撰寫的自傳體回憶錄《偵探小說三十年》,總結和評價自己一生的創作。 橫溝正史 一九零二年出生於兵庫縣神戶市中央區東川崎町。大正時代畢業於大阪葯專(舊稱)。 一九二七年,年僅二十五歲就任《新青年》主編,他就任前,《新青年》已形同推理文學的專業雜志。他接編之後,接納現代主義,介紹海外作品,注入歐美現代文學思潮,使《新青年》成為日本最前衛的現代化雜志。之後陸續轉任《文藝俱樂部》、《探偵小說》主編。 一九四六年他率先推出《本陣殺人事件》、《蝴蝶殺人事件》兩部純解謎長篇推理小說,大大提升了日本推理小說水準,縮短與歐美的差距,從而改變了戰前變格推理小說為主流的趨勢(狹義的變格推理小說系指解謎為重點以外的推理小說,廣義則包括幻想、科幻、恐怖等小說)。一九四七年以「本陣殺人事件」一書獲得第一屆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獎(即現「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森村誠一 森村誠一,1933年生於日本琦玉縣,父親是個商人。他從中學到大學,一帆風順。1958年畢業於青山學院英美文學系。他是英語科班出身,對歐美小說讀得甚多。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導他走上文學道路的「聖經」。他在35歲之前已經寫出《大城市》、《分水嶺》等小說。小說文筆洗煉,揭示了社會問題,但找不到出版社出版。一直到森村誠一成名之後,這些小說才陸續出版,並在文壇上獲得很高評價。 西村京太郎 本名矢島喜八郎,1930年出生,畢業都立電機工業高校。他早年生活在社會底層,做過多種工作,如卡車司機、報案人員、保險公司職員、私人偵探等,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為日後走入文壇打下了基礎。西村京太郎1961年開始推理小說創作,1965年發表《天使的傷痕》引起注目。其作品特點是一般將偵破的案件固定於某一范圍,尤其喜歡寫列車上的兇殺案件,而且偵破懸念迭起,兇殺不斷,一案未破,一案又起,構成了獨特的連環兇殺模式,可讀性極強。其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星期五》、《藍色列車上的謀殺》、《約會中的陰謀》、《危險的撥號盤》等 赤川次郎 在80年代的日本文壇,終於冒出一顆新星,他就是開創日本青春派幽默推理小說的作家赤川次郎。赤川次郎1948年生於日本九州。他父親在東京電影公司工作。他從小喜歡古典音樂與漫畫,功課並不出眾。高中畢業後來考取大學,到一家機械學會當校對,工作並不緊張,有大量的時間讀書。赤川次郎便迷上了偵探小說,柯南道爾成了他文學上的啟蒙老師。他28歲發表《幽靈列車》獲日本新人獎。於是一發不可收,接連寫出了《三色貓福爾摩斯》、《三姐妹偵探團》、《華麗的偵探們》、《「灰姑娘」的殉情案》、《失蹤的少女》、《少女星泉奇遇》、《陽光下的陰影》、《神秘的誘惑》、《慾海凶魔》……從80年代起,他每年出版15本偵探小說。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1909~)日本推理小說作家。出生於北九州小倉市的一個商販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幼而失學,從13歲起被迫輟學謀生,當過街頭小販、學徒,也做過朝日新聞社駐小倉的西部本社廣告制圖工。於1955年以《埋伏》一書躋身於推理小說作家隊伍,他以權與法、善與惡、罪與罰等社會問題為題材、披露了日本社會的黑暗,就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言,比起歷來的刑事偵破小說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拓展與超越。 高木彬光 高木彬光本名誠一,1920年生於日本青森市。畢業於東京大學。他於1948年發表處女作《刺青殺人事件》,小說構思新穎,手法獨特,一炮打響後走上專業作家道路。1961年發表了代表作《破戒裁判》,這部作品借用日本著名作家島崎藤村的名著《破戒》,通過「破戒」的題名,開拓了推理小說在法律題材上的新領域。小說塑造了一個有正義感的律師,歌頌了人道主義精神。 仁木悅子 1928年生於東京,原名大井三重子、她幼年無憂無慮,但四歲那年患結核性胸椎骨疽病,以致下肢癱瘓,半身不遂。七歲那年父親去世,不久,母親也亡故。疾病纏身的仁木悅子幸虧有哥哥大井羲光照顧,他每天教她讀書。她先練習寫童話,發表在《兒童俱樂部》和《母親之友》雜志上,她的30多篇童話小說還結集出版。 山村美紗 日本名女推理小說作家。1934年出生於京都,京都府立大學國文科畢業,並任職了七年的中學國文科教師後因結婚而離職,1967年發表了首部作品《請目擊者報告》,同期還兼任電視劇「特別機動部隊」的劇本創作。
Ⅳ 請大家介紹幾個日本有名的作家,不勝感激!
村上春樹?他確實很紅……樓主要什麼時代的作家呢?我很喜歡紫式部,她的源氏物語,文筆很好,裡面的詩很美。然後真的很多啊!我喜歡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被改編成電影,山口百惠女主)。還有…夏目漱石,日本國民作家,寫了《我是貓》,然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他就不用介紹了吧!《雪國》,《伊豆的舞女》。第二個文學獎,大江健三郎,也不錯,但我還沒看過他的代表作。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地獄變,不錯啊!他的短篇也很好,有名的估計就是《鼻子》。對,他的老師就是川端康成,師徒倆都自殺了。我就發現日本作家,寫的越好死的越快。所以我沒怎麼推現代的一些作家,呵呵!還有很多很多啊!對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等還有其他的幾位作家的作品都改編成動畫了,叫青之文學,如果沒什麼時間看書的話,也可以看看這些動畫。最後要推的就是日本的一個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最近幾年據說他特紅,他的代表作當然就是《蟹工船》了,網上還有它的廣播劇,如果想學日語的話還可以抓來聽聽,不錯噢!最後我要說的是,如果想了解過去的日本的話,可以多看看物語,如果要了解近現代的日本文化的話,動漫千萬不可錯過。我還覺得一些日本的推理小說也不錯,我看過一本,作者不記的了,書名叫《深追》(好像)。就這些了,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Ⅵ 找一篇日本作家寫的科幻小說
香味接收機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夢。這是去宇宙旅行的夢。他在陌生的行星上著陸,經歷了很多冒險之後,與當地居民親密相處。居民熱情款待,他剛吃完……
這時,枕邊的鬧鍾發出了錄音帶的聲音,在呼喚N君說:「先生,起床時間到了,請起床吧……」
這樣,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個大呵欠,伸手取過鬧鍾旁邊的水壺,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這是N君很早以來就養成的習慣。
水是那麼清爽適口,它帶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進嘴裡,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壺里的水只不過是普通的水,可是卻能變換各種各樣的味道。古時候的人如果親眼看到這一現象,一定會大吃一驚,以為這是魔術。但是,這可不是魔術,而是科學成果。現在已經到處普及了,人們都習慣於使用它了。真是盡情享樂的時代。
這是靠一個小裝置發出的香味。它體積非常小,能放到嘴裡,藏在一顆牙齒內部,從外面看不出來。這個裝置能接收電台發來的電波。
若是接收電波發出聲音而娛其聽覺者,我們叫它無線電收音機;如果通過顯象使視覺得以滿足者,便稱作電視機;現在這種裝置能夠發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機。
這個裝置發出微妙的振動和電波,刺激口腔神經,帶來各種味道。即使是無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廣播的時候,人們喝下去,就會產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電波,就能發出咖啡味來。
N君要進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機的時代也必須吃飯。因為總得補充營養。他取過一片麵包,放進嘴裡。看樣子是茶色麵包,但是,卻與一般麵包迥然不同。它裡面含有人所必需的豐富的熱量和營養。它本身也近似無味,但是這沒有關系。香味可由接收機給予補充。
N君開始咀嚼麵包。這時正好開始播送炒雞蛋的電波,他便就著這個味道吃著麵包。中間又改播蘋果香味,麵包味也跟著變了。就這樣,N君吃罷了早餐。
廣播還未停止。N君換上了上班的服裝,一邊把口香糖放進了嘴裡。當然口香糖本身也是無味的,但這毫無關系,香味接收機會解決問題的。
香味接收機又到了播送水果時間。連續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種水果的香味。無味的口香糖一下子變成了菠蘿味,一會兒又出現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離開家,坐上了高速單軌車,奔向工作單位。在飛馳的舒適的車內,有人看報,有人用耳機聽音樂,也有人兩者兼顧,這種情景看上去跟過去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現在又加上了香味。嘴裡擴散著冰激凌香味,一會兒又變成了花生米香味,這些一消失又出現了奶油餡點心的香味……
這些香味的順序由電台負責調整。不能把不協調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過於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塊兒。最初搞的不太適當,後來經過香味心理學家的反復研究,現在播送的節目人們已經稱心如意了,它給所有人以滿足感。
製成這種香味接收機,可以說正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慾望。享受香味是人們的本能,不過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話說吃飽了什麼也不香了,吃東西和盡情享受的音樂、電視和游戲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為了突破這一限度,通過研究,終於發明了這種香味接收機。不僅能夠使人們無限度地享受香味,還可以得到各種令人滿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於因為飲食過量而損壞消化器官,又不會使人過胖。也不會因刺激性食物而損傷身體。茶色麵包能保持營養平衡,它衛生,人們不用擔心中毒和得傳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廚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節約空間和時間,轉用到別處。為齲齒而煩惱的人也減少了。還有,香味接收機帶來的香味,隨著廣播轉移到下一個節目,那麼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跡,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種香味。
這種廣播整天連續進行。睡覺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夢中也會帶來香味。當然,都是幻覺的香味。可是幻覺也不錯啊,正因為是幻覺才是無限的。如果靠食物來追求這些香味,恐怕持續不了一小時吧。
N君來到工作單位,開始工作,操縱電子計算機,做好記錄,經過思考之後,又開動電子計算機,進行記錄……
這期間,香味接收機一直在播送,如果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看電視一邊工作的話,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會造成失誤和事故。但是,對於香味廣播大可不必擔心了。
西式餅干香味在嘴裡擴散,接著又變成日本式酥脆餅干味,又出現中國式肉湯香味,然後又傳來了香蕉味道……
此外還有能夠吃到這些真正食品的飯館。當走進這種飯館時,電台的電波就被切斷了,這時可以接觸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們偶然也來到這里。應該有滿足人們好奇心的地方,讓大家領略一下香味接收機傳來的某種香味的實物到底是什麼樣子。
可是,很多人在這樣的飯館里並不太感到高興。因為食物太硬,雖然說有咬頭,但是過後胃部覺得不舒服,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把無味的口香糖和從電波傳來的精煉的純味交織在一起的那種香味了。
N君還在繼續工作。這時傳來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湯的香味逐漸消失後,又傳來了日本茶的香味……
這時,突然發生了意外事故。什麼味道也沒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來。好象裝置發生了故障,他想必須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圍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誰打開了收音機的開關。正在播送臨時新聞。
「……現在由於發生事故,香味接收機的廣播暫停。目前正在抓緊修理,估計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雖然已經知道了原因,但是這樣的事可還是第一次。人們的嘈雜聲音平靜不下來。誰也對付不了嘴裡的異常變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樣,都成了無聊、空虛的空洞。就象電燈和霓虹燈光芒四射如同白晝的夜市上,一旦停電霎時變得一片漆黑一樣。
有人吐出了無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裡扔進一塊新的,也有人啃著茶色的麵包。但是,這些麵包也沒帶來任何香味。
嘴裡的空虛更加嚴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獨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島上,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孤獨感不斷增長。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兒哭叫著,從內心迸發出要幹些什麼事的沖動。
不知是誰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響,也緊跟著魚貫而出。他們突然想起了飯館的存在,要奔到那裡去,N君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在街角的飯館里,這時一片騷亂。平時來這里的人沒有這么多,所以也沒修建能容納這么多顧客的設備。可是,從大廈里湧出的人流,都以飯館為目標蜂擁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雜聲甚囂塵上,發出了驚叫聲,還摻雜著呼喊聲和玻璃的破碎聲……
但是,這些一都和發生異常變化的開始時一樣,突然地結束了。香味接收機又重新開始播送。蘇打水摻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著是番茄味。不久,又開始散發燉牛肉的香味,人們知道午飯時刻已近,於是又向各自的地點散去。
Ⅶ 日本著名小說有哪些(最好是世界文學作品)
1、《海邊的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文本,延續了村上春樹一貫的虛構的故事設定,卻又深刻地投射出現實社會的影子。
《海邊的卡夫卡》的故事情節分兩條線索展開,講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殺人後,不但沒有得到懲戒,犯了故意殺人罪、亂倫罪、強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少年」,中田也寧靜地得到了解脫。
2、《解憂雜貨店》
該書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絕症,年輕女孩月兔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
松岡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他們將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奇妙的事情隨即不斷發生。
3、《白夜行》
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圍繞著一對有著不同尋常情愫的小學生展開。
1973年,大阪的一棟廢棄建築內發現了一具男屍,此後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與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躋身上流社會,一個卻在底層遊走,而他們身邊的人,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去,警察經過19年的艱苦追蹤,終於使真相大白。
小說將無望卻堅守的凄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2006年,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一舉囊括第48屆日劇學院賞四項大獎。
4、《挪威的森林》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5、《羅生門》
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講述了藤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侯著雨停,當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於生死未決時,偶遇以拔死人頭發為生的一老嫗,走投無路的家奴邪惡大發,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
該作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場面。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Ⅷ 關於星新一的資料
三、星新一和他的微型小說(李有寬)
星新一,1926年9月生於日本東京,父親是制葯公司經理,曾赴美留學,還創辦了葯科大學,並擔任過參議院議員。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鷗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 (指「和歌」詩人。和歌是一種日本詩體。),外祖父小金井良精博士是日本解剖學和人類學的草創者。星新一幼年時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們的影響很深。星新一曾就讀於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念完中學後又考入東京大學農學部園藝化學系,畢業後進入東京大學研究院繼續深造。
在公司瀕臨破產之際,星新一那種暗淡憂郁的心情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雖然星新一並非徹底的悲觀消極的厭世主義者,但坎坷多艱的經歷卻使他具備了一種對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敏銳的洞察力,寫出了許多異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反映社會現實的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著名評論家羅伯特·奧弗法斯特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微型小說必須高度「濃縮」,富有戲劇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說應有的情節。他認為微型小說應當具備這三個要素:一、構思新穎奇特;二、情節相對完整;三、結尾出人意料。
星新一博採眾長,除繼承了羅伯特提出的「三要素說」之外,首先沖破微型小說的篇幅限制,少則兩三千字,多則四五千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大大地增強了微型小說的靈活性和表現力。其次,星新一把微型小說的題材拓寬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擅長於科幻小說。他的小說有的馳騁於幻想中的未來世界,有的酷似童話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懸念引人入勝,有的賦予妖精鬼怪以人情靈性等等。星新一的微型小說往往選取一個巧妙的角度,別開生面,以小見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瓏的小鏡子,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會生活的各個片斷。
星新一擅長於用白描的手法對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畫,「重神似,不重形似」,讓人物在對話和行動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要把微型小說寫得簡潔洗煉,詳略得當,必須掌握高超的剪裁技巧。星新一深諳此道,往往出奇制勝,長話短說,惜墨如金,尺幅千里。而星新一的微型小說之所以能給人以面目一新,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壓在作品結尾是分不開的。星新一有不少微型小說酷似童話,寫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義,成人和兒童都愛讀。星新一把筆觸深入到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裡,反映出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自從日本作家兼翻譯家都築道夫在1959年把流行於歐美的微型小說正式介紹到日本以來,以這種文學樣式創作的日本作家逐年增多。但二十餘年來,星新一始終在數量和質量上遙遙領先,彷彿享有這方面的「專利權」,被尊為「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達十八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止,星新一發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稱世界紀錄創造者。
擅長在頭發絲上刻字作畫的「微雕藝術家」付出的心血,未必比與數十米高的塑像打交道的雕塑家少。同樣,創作微型小說也未必比創作鴻篇巨制來得輕松省事。星新一的微型小說由於簡煉質朴,清新雋永,詩意濃郁,在日本甚至被譽為「小說中的俳句」。他的作品中絕無雕琢堆砌之辭,綺麗華美之章,連日本的中小學生都能毫不費力地看懂。而這種質朴文風的形成,正是作家殫思竭慮,苦心經營的結果。
日本講談社1981年創辦了文學季刊《微型小說園地》,並在該刊設立「星新一微型小說文學獎」,每年舉辦一次。
星新一在《創作的道路》(《現代文學全集·星新一作品卷·解說(權田萬治)》,日本新潮社1979年版。)一文中寫道,「關於寫作的題材,我主張不受任何限制。但我卻為自己規定了三個原則:第一、堅決不描寫色情和兇殺場面;第二、不追趕時髦,不寫時事風俗類的作品;第三、不使用現代派的手法。」在文學商品化傾向日趨嚴重,色情和兇殺題材充斥日本文壇的今天,星新一能始終保持如此嚴肅的寫作態度,實屬不易。星新一的作品還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日本作家都築道夫說:「即使讀他十年前的作品,也決不會有絲毫陳舊過時的感覺。」這和他的創作方法分不開。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體的地點、環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漸趨陳舊的因素。在星新一的作品中,幾乎很難找得到詳細的人物肖像描寫詞句,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也多以N或S等字母取代。星新一在《人物的描寫》一文中曾這樣說:「我為什麼不在作品中使用普通的人名呢?因為日本人的姓名有其特殊性,讀者往往能根據其姓名而判斷出人物的性格和年齡等。有的名字一望便知是有身分的紳士,而有的名字則使人想到嫵媚的美人。這種情況是屢見不鮮的。」星新一不希望讀者僅僅根據作品主人公的姓名就得到某種印象,而是要使人物「活」起來,以行動顯示出其性格。星新一認為,作家應當通過作品來說話,小說畢竟不是論文,與其寫出故弄玄虛,深奧莫測的「天書」來讓評論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說,還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去品味,評判。
(節選自《星新一微型小說選》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Ⅸ 記得科幻世界上有一個日本作家寫的一篇恐怖科幻小說,名字不記得了,講的是一個人把自己吃掉的
您說的文章題目是《野性之口》,作者是日本的小松左京,翻譯是趙海虹。
該文章發表在《科幻世界》2002年2月號的第72頁。
這里可以閱讀:
http://gm2.home.shang.net/cgi-bin/leo/bbs/topic.cgi?forum=11&topi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