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出版社微博
『壹』 第六屆「光年獎」原創科幻小說大賽,等你來報名!
只看書不過癮?
想寫作又犯懶癌?
你的機會終於來了!
?「光年獎」原創科幻小說大賽由北京市科普門戶網站蝌蚪五線譜網主辦,旨在提供科幻競技平台,發掘科幻新作家,提升人們對科幻的關注。比賽會通過在線徵集、公眾投票、權威點評等方式評選和推薦優秀科幻作品。到目前為止,「光年獎」已經連續舉辦五屆,已經成為中國科幻徵文類比賽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累計收到作品千萬字,發掘出的有潛力的科幻作者近百名。
2017年4月6日,第六屆「光年獎」原創科幻小說大賽於正式啟動。科幻寫作者可以將自己原創的科幻小說發至徵稿郵箱,經過讀者投票和評委評審出的優秀作品可獲得可觀獎勵。
一、活動進程
1.活動周期:
2017年4月6日——2017年8月3日。
2.活動進程:
2017年4月6日--2017年6月30日(比賽投稿時間)
2017年7月1日--2017年7月15日(初審)
2017年7月16日--2017年7月31日(終審)
2017年8月1日--2017年8月3日(比賽結果統計和公布)
二、獎項設置
1.長篇小說獎:
一等獎一名,獎金30000元人民幣;
2.短篇小說獎:
一等獎:獎金10000元(1名)
二等獎:獎金5000元(2名)
三等獎:獎金2000元(5名)
3.電影科幻劇本獎:
最佳科幻劇本獎(一名),獎金10000元
4.微科幻小說獎:
一等獎:獎金3000元(1名)
二等獎:獎金1000元(2名)
三等獎:獎金500元(5名)
5.熱心讀者獎(5名)
每人獲得200元的圖書費
三、徵文及評選細則
評選總則:作品需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思想性、文學性。
評獎方式:
1)本次比賽共設有四個方面獎項:長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微科幻小說獎,和科幻劇本獎。短篇小說和微科幻小說,要進行初賽和復賽兩個階段。科幻劇本和長篇,不設初賽。
2)在短篇小說、微科幻小說的初賽階段,初賽評審人員將對參賽作品打分。每篇參賽作品設置三名初賽評審。通過加權的方式,結合投票,進行分數統計。
3)在短篇小說、微科幻小說的復賽階段,大賽評委老師將對所有進入該階段的作品給出分數。評委老師的分數合計即為該作品的復賽分數。作品中復賽分數最高的作品,獲得本屆徵文大賽的冠軍,分數由高到低排名,以此類推。當分數相同時,按照作品的得票數多少決定排名順序,如得票數也相同則由大賽組委會討論決定。
4)科幻劇本、長篇小說的評獎機制與短篇小說、微科幻小說的復賽階段相同,按照評委老師的打分高低決定獎項歸屬。
5)最熱心讀者獎,將由組委會根據大賽期間讀者在蝌蚪的大賽專區以及讀者群中的活躍程度決定。
四、解釋說明
1、作品得票數:為社區中發布的參賽作品的頁面下方點擊「喜歡」的讀者數量合計,只計算點擊「喜歡」的人數。
2、長篇參賽作品不在網站發布,直接進入終審。劇本在網站上發布,也是直接進入終審。
3、關於初賽評選過程:
基於對徵文大賽公平性的考慮,我們在本次徵文大賽的初賽階段增設了網路投票環節。初賽階段的評審人員為蝌蚪五線譜網站科幻頻道組建的評論團成員以及與科幻相關的媒體或出版行業的編輯。針對參賽作品較多的情況,在初賽階段,組委會將把參賽作品分組,按不同的組合方式交由初賽評委打分。每篇文章設三名初賽評委.
作品的票選排名分乘以對應權值(每篇參賽作品對應的三名初賽評審人員,每人分數的權值為0.2;作品票選排名分權值為0.4)後加和得出作品的初賽分數。所有作品中初賽分數最高的前50篇進入復賽階段。
五、參賽規則:
1、保證作品為原創並且在蝌蚪五線譜網站獨家首發。投稿默認授予組委會展示權、宣傳權。
2、所有參賽作品須為科幻題材。
3、小說作品字數限制:長篇(10-20萬),需提交全文、大綱;短篇(8000--2萬);微科幻(2500字以內),不符合規定字數作品會被取消參賽資格,請嚴格遵守。
4、電影科幻劇本獎參賽作品,要保證是科幻題材。其他沒有任何限制。參賽作品,需提交兩個文件:
(1)劇本大綱:包含角色、劇情梗概等主要內容;
(2)完整劇本。
5、提交作品時,文章需配圖片一張,圖片內容與文章主題相符合。
6、投稿方式:
為保持公平公正,我們將由工作人員統一上傳。
參賽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7、投稿方式:
編輯部接收稿件通過電子郵件途徑,暫不接受紙質投稿。投稿請註明姓名、手機號,郵箱等聯系方式,以便及時聯系。
郵件主題請註明:
【光年獎】+【長篇小說】+【文章標題】
【光年獎】+【短篇小說】+【文章標題】
【光年獎】+【微小說】+【文章標題】
【光年獎】+【劇本】+【文章標題】
5、關於版權:
獲獎作品,主辦方頒發獎金,享有作品涉及版權的代理權。未獲獎作品,版權自動歸於作者本人。
六、合作團隊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內容建設為重點,充分依託現有的傳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科普深度融合,以公眾關注度作為項目精準評估的標准,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今日科苑》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老科協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社會性科技期刊,以科技人物報道為主。致力於發揮老科技工作者培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搭建老科技工作者與青年科技工作者聯系溝通的平台。
博峰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與2014年,專注於原創圖書的策劃和出版發行。博峰文化一直關注中國本土科幻文學的現狀與動態,並於2015年創立科幻出版品牌《蟲》,每年出版原創科幻小說幾十本。2016年,科幻《蟲》系列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出版物」殊榮。
七、組委會和評委:
初賽評委會成員:張曉芸、應傑、董鶥、劉麗媛、殷波、呂亞飛、張海龍;
復賽評委會成員:
江波、陳楸帆、張冉、夏笳、寶樹
飛氘、阿缺、嚴蓬、梁清散、遲卉,孫光雨
聯系我們:
蝌蚪科幻小說創作群(QQ群):229198024
張編輯(電話/微信):13263293855
詳情請關註:
微博:@蝌蚪五線譜
微信公眾號:蝌蚪五線譜(ID:kedo2011)
『貳』 科幻小說投哪一個出版社好
你不妨在網站投看看吧,比如起點,如果它跟你簽約,你再投出版社,算是投石問路,畢竟網站簽約門檻比較低,我就是網站簽約,但是實體簽約失敗的~電子書和實體出版是分開的,算是一本書賺兩份錢~呵呵
個人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你順利簽約~呵呵
『叄』 《科幻世界》這是怎麼了
幾天前,有讀者爆料銀河獎徵文《無主》全文抄襲斯蒂芬·金的《重型卡車》一文。銀河獎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科幻小說獎,由《科幻世界》舉辦,代表著中國科幻創作的最高水平。劉慈欣、葉永烈、王晉康等人都曾獲得過銀河獎。
抄襲的作者叫李卿之,是一名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網友的截,他口氣十分大,自稱國內作者只有死了十年以上,還被推崇的作品的人才值得他讀。而在網友的爆料中,李卿之向《科幻世界》投稿的7篇作品。
其中5篇是抄襲的。除此外,他的多部作品刊登在雜志《不存在科幻》上,其中《前途渺茫》抄襲自斯蒂芬·金的《夜半濤聲》,還有一篇抄襲自斯蒂芬·金的《殺人機器》《不存在科幻》雜志稱李卿之「擅長寫人,喜歡看亞伯拉罕和喬治·馬丁的作品」。
而在2月1日《科幻世界》發布的微博中,編輯小雪也對《無主》給出了高度評價:……荒誕、暴力、血腥、黑色幽默,這種基調一直彌漫著全文,像粘稠的石油緩緩蔓延至每個人的腳下。故事雖然不復雜。
但李卿之老師的筆力很是不錯,人類的恐懼與無措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感躍然紙上,讓人不禁想起一個又一個經典恐怖電影場景。現在想來,這個贊譽十分諷刺,因為原作者斯蒂芬·金就以寫恐怖小說而聞名。
他的閃靈、迷霧、魔女嘉莉、1408幻影凶間、小丑回魂均被改編成恐怖電影。覺得《無主》會讓人想到恐怖電影,絲毫不令人意外。李卿之身為慣犯,專逮著斯蒂芬·金一個人抄,因此被送外號——摸金校尉李大人。
事發後,《科幻世界》發布了道歉聲明,取消了該作品的稿費和評獎資格,將李卿之的其他投稿悉數退回,並對審讀過程中存在的疏漏表達了歉意。但部分網友並不買賬,指責《科幻世界》的編輯水平一般。
連斯蒂芬·金的作品都沒看出來。認為編輯連基本的搜索查重都不懂。還說銀河獎含金量太低,阿貓阿狗都可以當編輯,打假全靠讀者。甚至把中國科幻文化不行都怪到了編輯頭上。面對這種種的責難,難道真的是編輯的錯。
查重軟體很難查出洗稿作品雖然李卿之全文抄襲短篇集《守夜》中的《重型卡車》一文,但由於抄的是國外作品,經過了二道翻譯,再加上李卿之把背景、人物和語句都進行了二次修改,只保留了故事脈絡。
哪怕是查重軟體,也很難查出洗稿作品。查重軟體的機制是將每一句拿到網上搜索相似語句,如果用詞不同,軟體是根本分辨不出來的。此外,李卿之屬於跨領域抄襲,斯蒂芬金創作的領域主要是恐怖小說。
而且十分高產,近40年來幾乎每年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創作過千萬余字,《科幻世界》的編輯沒有讀過《重型卡車》,實屬正常。編輯也屬於受害者,不去責怪抄襲者,而一味怪到編輯身上,是不公允的。
如果硬要說《科幻世界》有做得不到位地方,那就是對抄襲者,只是單純的發布聲明+退還稿費,並沒有述諸法律。3抄襲「一本萬利」,導致抄襲泛濫成災抄襲之所以泛濫成災,和抄襲的「一本萬利」有關」。
《科幻世界》此前也出過抄襲事件,編輯部的處理不外乎發布公告+追回稿費,沒有任何述諸法律的意思。抄襲者篤定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會有任何實質上的損失,所以屢禁不絕,小月我理解維權的困難和雜志精力不夠。
這是所有原創平台都面臨的問題。但行業內的普遍不追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抄襲的寬容。如果抄襲的頂格處罰,只是退稿費的話,還會有多少人抱著僥幸心理,通過洗稿來賺取不義之財。
『肆』 科幻小說 平機王 作者 QQ微博 主空間 各位 讀者朋友們 是否找得到呢
裝嫩王妃 呵呵 我喜歡穿越
『伍』 科幻小說上那裡投稿
網路里搜索,天使領域,第一個論壇,浮雲殿版塊。注冊下就能看見,是一個寫手編輯聚集的私人向交流論壇,網路小說類雜志約稿,這里的信息最及時了,分類也清楚。而且最重要的,不會被騙稿。 這里約稿很多,類型也多,粉紅和藍色都是比較有信譽的,如果編輯比較負責,友愛的,下面一定有回復的,你按照自己文章的類型風格參照約稿去投吧,具體地址點開帖子就可以看到,不便貼在網路這種雜亂的地方。
稿費標准在標題上,還有分類,你選擇你認為質量好的雜志約稿貼點開,字數欄目都在帖子里,新手要投稿,可以先看置頂貼里的掃盲課。(比如不能亂用標點,一出手可能就被編輯b掉了,而且標點一定要用全形,還有全文基本不能有錯別字,投稿要貼正文,郵件標題怎麼寫,聯系方式寫哪些,對編輯的用語,另投時間,如何修改文章等等一些常識)每個雜志約稿的回帖都是寫手投稿反饋和經驗,最好看看,最重要的是,這里信息更新很快,能及時了解編輯離職交接,雜志運作情況,如果出現拖稿費等現象也能馬上知道,停止投稿,在網路上這樣資源共享的信息地,不多,非常少。在這里混過了,你基本就不會去其他地方找約稿了= =
我覺得雜志里質量好的青春或科幻雜志,稿費高的也不少,但你又要回復快,又要有名氣,就要仔細去找約稿和看下面回復了,免得落得投稿過去石沉大海的下場,所以針對風格和控制字數,還有提高寫作水平,積累人氣,找到自己的圈子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王道。
『陸』 科幻世界的倒社風波
《科幻世界》的「倒社風波」被評為2010十大文化事件
「我們的科幻,已經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戰的時刻。」 2010年3月21日下午5時40分,一條名為《科幻世界致全國幻迷公開信,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帖子出現在了豆瓣等論壇上。帖子署名「科幻世界全體員工」,公開信以《科幻世界》雜志社員工的口吻質疑社長兼總編輯李昶,稱「雜志社一把手李昶同志不懂裝懂瞎指揮、不作為乃至胡作為」,這本有31年歷史的雜志已經到了「極其關鍵的危機時刻」,「隨時可能出現全體編輯集體辭職,中國科幻最後的一面旗幟將不復存在!」,並要求撤銷李昶一切職務。
2010年4月1日上午四川省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李大用表示,四川省科協黨組31日對《科幻世界》雜志編輯集體要求撤銷社長職務的事件做出階段性處置,決定暫停李昶的社長、總編輯職務,並要求李昶配合處理遺留的刊號合作問題。
《科幻世界》雖偏居西南,但名聲顯赫,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
許多國際知名的科幻作家因這本「小眾雜志」而對中國著迷。英國的暢銷科幻作家尼爾·蓋曼甚至將這本雜志視為「我在中國的家」。
今天已成為科幻作家的楊平,還記得自己1996年時來到編輯部,盡管當時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但「一把年紀的老編輯鄧吉剛老師陪我滿成都玩,只是為了表達對潛在作者的關愛」。
生長於內蒙古赤峰礦區的飛氘,在《科幻世界》陪伴下度過了整個中學時代。如今,他已經是這本雜志的主力作者。在「沒有圖書館」的家鄉,「這種意外的相逢,整個改變了我的生活」。
為探究竟,中國青年報記者赴成都,針對公開信所涉及的內容進行調查。
最先接受采訪的是一群憤怒的編輯。「家醜不應外揚,但我們實在無法忍受了。」其中一人說。
空降的一把手,「不討論」的總編輯
公開信選擇在社長兼總編輯李昶赴台灣公幹期間發表。信中要求:「撤銷李昶同志在雜志社的一切職務,重新公開選舉一位業務素質高且能夠帶領科幻世界走出迷茫的新領導!」
事實上,這封公開信的醞釀時間長達兩個月。去年年末,一次「封面事件」成為「倒社長」的導火索。一向以精美的原創科幻畫作為封面的《科幻世界》,李昶卻突然通知,用一張雜志在四川大學辦講座時的照片做封面。編輯們懷疑,這又是李由於「省錢已經達到了病態的地步」而作出的決定,因為一張正常封面畫的價格是2000元。 編輯們和一把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李昶至今想不明白,自己的提議怎麼就會引起這樣強烈的反對。
最終,這期雜志在進印刷廠前還是恢復慣例,封面換成了一幅展示「漫射粒子將光線散射到城市每一個角落」的科幻畫。
因為「害怕同樣的事情還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在茶館里舉行的編輯會上,一個編輯憤怒地摔破了茶杯。他們決定以公開信的方式尋求解決之道。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采訪證實,這家雜志社內部仍有編輯對這種公開宣戰的行為持觀望態度,但大部分編輯表示,「公開信的內容屬實」、「能夠代表我們的立場」。
為什麼最終選擇去台灣時發表公開信?「他常常炫耀自己有後台,所以我們才選擇這個時機」,一個編輯告訴記者。公開信中羅列了李昶的7項所作所為,而「李昶同志多次在各種場合和會議上炫耀他的上層關系網,狐假虎威,警告想要上告的員工不要以卵擊石」正是其中一條。
編輯們心中對所謂「後台」的擔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冬。當時,雜志社「老人」、總編輯秦莉被突然調走,李昶則未經公示即由《國防時報》調入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科幻世界》,他也成了第一個從未在這本特殊的小眾雜志工作過就任職的「一把手」。 四川省科協的一位老幹部對此很詫異:1998年李昶曾在科協下屬的《四川科技報》任負責人,「因為在報社表現不佳才被調走,轉了一圈,他竟然又有能量回到科協」。
老讀者們開始發覺這份雜志上有了「細微但刺眼」的改變。曾經在將近10年的時間里雷打不動地在封二放置「科學」欄目。因為編輯們相信,「只有多講科學,硬科幻小說才能繁盛起來」。但就在2010年2月份的這一期雜志上,已經固執了多年的編輯們失去了力量,封二彩頁赫然變為電子游戲廣告。盡管利用彩頁做廣告是流行雜志的大趨勢,但科幻迷們開始追問,「為什麼廣告可以代替科學?」 編輯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據一些老員工介紹,李昶自從進入雜志社就解散了原有的廣告部,並將雜志廣告外包給四川興聚仁廣告公司。這份「僅由李昶一人簽署」的廣告合同被稱為「喪權辱國」,因為合同規定「雜志的所有版面都可以被廣告佔用」。《科幻世界》員工稱,該廣告公司的老總是「李昶同志在《國防時報》工作時的下屬」。 李昶感到很委屈。他並不否認廣告公司負責人的確「本身就是朋友」,但他聲稱,自己進入雜志社前,「根本沒有廣告,而現在的廣告公司每月都能交給雜志社幾萬塊錢」。
然而有「較真兒」的員工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們算了一筆賬:科幻世界雜志社旗下的期刊,僅以《科幻世界》為例,「2010年頭3期雜志共刊登整版彩頁廣告18個、整版黑白廣告5個,按雜志社通常的收費標准計算,廣告收益應在60萬元以上」。「幾十萬和幾萬,中間的差額哪裡去了?」員工們追問。 李昶並沒有對這個數字作出回應,但他表示,必要時可以給記者看合同的原件,「只是現在時機未到」。
「因為佔了他們的版面,他們就反對。」李昶認為這才是編輯們反對廣告的主因。 盡管他從未有過幻想類雜志的編輯經驗,但在員工心目中,這位總編輯似乎很有自信,「他的口頭禪就是,『沒得必要,不討論』。」
當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向李昶求證時,他說:「《科幻世界》就是一本雜志,有什麼需要一天到晚討論的呢?」 隨即,他強調自己其實「沒什麼精力參與編輯會議」。但這並不妨礙他提出諸多令編輯不滿的辦刊理念,諸如「讓中文編輯寫小說,讓譯文編輯翻譯,讓美術編輯畫圖」。
雜志社旗下的《飛·奇幻世界》盡管不是李氏改革的重點,但也成為理念交鋒的戰場。李昶曾要求這本雜志「用四分之一的頁碼來做退稿選登」,這個想法被一位編輯不客氣地稱為「很扯淡」。最終,在編輯「爭取了很久」之後,改為「選登片斷」。由於實在不能認同領導的種種辦刊理念,這個編輯選擇辭職離開。
然而讓這群科幻編輯更無法想像的「荒唐事」還在後面。
「我們陸續接到讀者電話,說在報攤上看到我們科幻世界雜志社又辦了新雜志。」編輯們這才意識到,「科幻世界」的招牌可能被人盜用了。
為了搞清楚究竟有多少本「野雜志」,他們費了不少力氣。最終發現,除了雜志社旗下原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譯文》、《飛·奇幻世界》和《小牛頓》這4本刊物外,市場上又冒出了5本此前聞所未聞但卻印有「李昶總編」、「科幻世界雜志社主辦」字樣的刊物。
這些雜志涉及房產、育兒、教育等多種內容。經過對比分析,編輯們發現,雜志社擁有刊號的《商》被拆為旬刊,除《商·蜀商》屬合作刊物外,其餘兩刊《商·瞬》、《商·成都買房》均為使用同一個刊號的「非法出版物」。他們懷疑,李昶私自將科幻世界雜志社的刊號拿來出租或出售。
這個懷疑一旦被證實,則意味著對《國家期刊條例》的嚴重違反。條例第36條規定:「期刊出版單位不得出賣、出租、轉讓本單位名稱及所出版期刊的刊號、名稱、版面。」
李昶並不認為這屬於「一號多刊」。「我們的運作有一段時間了,這種方式也不是我獨創的。」他說,更何況,「那是我們的雜志,(總編一欄)不寫我寫誰呢?」
在公開信事件發生後的第8天,這些備受爭議的出版物終於被送到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此後,記者采訪到該局的一位官員。他表示,「有些刊物原來確實沒看到過」,但是否屬於非法操作「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並拒絕給出調查進行的明確日程。
這並不是唯一一個在這起事件的調查中進度緩慢的部門。此前,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人事部部長、紀檢專員李大用是最早開始調查此事的官員之一。但在事件發生後的第5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仍舊「不知道李昶此次去台灣的公幹項目,也不知道他何時回來」。 這樣緩慢的調查效率,讓編輯們和很多忠實讀者不解。
苦裡的熱鬧,沉悶里的窒息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科幻世界。」李昶堅持為自己辯白,編輯的指責讓他覺得委屈。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多,這本刊物的質量和銷量並沒有出現急速的下跌。編輯和讀者都承認,它的影響力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緩慢地走下坡路了。
有人進行了一項「純技術分析」,經過調查,「《科幻世界》每本的傳閱率在4~6人」,保守估計,「20年裡,全中國有2.3億人次讀過這本雜志」。直到閱讀種類極其豐富的今天,它仍然保持著月發行量13萬份的數字——然而比起2001年的發行最高峰,這已整整減少了28萬份。
來了「一個不懂行的社長」,並不是這家31歲的雜志社第一次經歷困境。
《科幻世界》最困難的時候,曾經只有4個編輯苦撐。1990年,時任總編輯申請舉辦世界科幻協會年會,在沖破了國內的輿論阻力後,這個瘦瘦的女人坐了7天7夜的火車,從中國趕赴荷蘭,最終在海牙年會上擊敗波蘭,獲得1991年年會的舉辦權。從此,世界才知道,中國「居然」還有一本科幻雜志。
在那樣艱難的時期,編輯們還是堅持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筆會,見見作者。第二任總還記得,他曾在火車站里凍了一宿,卻只接到了兩個「從來沒聽說過的作者」。即便如此,4個編輯和七八個作者,「擠在招待所里也開了一場筆會」。
1997年,《科幻世界》在北京舉辦國際科幻大會,譚楷和後來接任總編的房間成了「科幻迷的會客廳」,經常是五六個科幻迷「聊到深夜,就擠一擠,睡在地板上,天亮前肚子餓了,把小冰箱洗劫一空」。
2009年5月,科幻世界雜志社本該迎來30周年社慶,已經退休了的譚楷卻「沒聽說社裡有什麼動靜」,甚至連原本一年一度的筆會都擱淺了。這個66歲的老人焦慮萬分,自己買了一個大蛋糕送到雜志社去。「當時我特別難受。拿得起,放不下啊。」他說。2009年5月《科幻世界》整個編輯部里安靜得近乎沉悶。
外界曾經懷疑,這是一場因薪酬待遇問題而「集體大爆發」的行動。但參與此事的一個編輯公開了自己的收入,表示「來到雜志社之後,節縮了部分編輯的編輯費和欄目撰稿費用,但同時增加了員工福利費用,包括節日獎金和年度績效獎金,整體而言編輯收入比之前事實上略有上升」。
「我們是因為理想才留在這本雜志,如果是因為薪水,我們早離開了。」一個曾經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人,在雜志社做編輯後,「薪水立減一半,只有1800塊」。在這里,幾年不調工資也並不稀奇。 在熟悉他們的人看來,這些寫科幻、編科幻的人,幾乎都是些「不太物質的人」,「只要不是傷害這本雜志,一切都可以容忍」。
2009年調查還在繼續,沒有人能預測最終結果。「如果李昶不離開怎麼辦?」有人問。「那我們就離開。」編輯們說,「畢竟,自由不是全無代價。」
但這里幾乎已經是「中國科幻的最後一塊領地」了。2001年,《科幻海洋》停刊;2003年,《夢想者》停刊;2004年,《科幻世界畫刊·驚奇檔案》停刊;2005年,《幻想》停刊;2007年,《世界科幻博覽》停刊;2008年,《幻想縱橫》停刊……從2001年到2008年,國內至少有10本幻想類雜志停刊,死因大多「不詳」,外界猜測多是由於「銷量不佳和資金缺乏」。2013年《飛·奇幻世界》停刊。 如今,1994年創刊的《科幻大王》仍在堅持,但卻限於郵局訂閱,「很多科幻迷甚至都沒聽說過」。
《科幻世界》會成為這份「死亡名錄」上的一行字嗎?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這明顯就是官僚,外行領導內行……如果再這樣下去,《科幻世界》肯定完蛋。」
一個在科幻夢想伴隨下長大的讀者,如今發出這樣的呼籲:「對我而言,《科幻世界》不僅是一份地方刊物,更是我和無數像我一樣的人,在這艱苦拼搏、冷漠現實的世界中,一處珍貴的夢想放飛之地。想要什麼,盡管拿去。但是……請把科幻留給科幻。」
2010年9月26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紀委李大用書記來雜志社宣布了省科協黨組於8月30日作出的關於李昶的處理決定: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職務,由副社長劉成樹全面主持工作。
《科幻世界》雜志社2010年9月26日晚在其新浪微博上透露,四川省科協黨組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職務,由副社長劉成樹全面主持工作。
『柒』 為什麼最近新版網易微博無法激活了科幻小說平機王作者卡通習練者注冊無數網易微博,來和朋友們交流。
雙兒帶你賺米 shung1688
『捌』 微博是什麼用來干什麼的怎樣使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你既可以作為觀眾,在微博上瀏覽你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作為發布者,在微博上發布內容供別人瀏覽。發布的內容一般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當然了也可以發布圖片,分享視頻等。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布信息快速,信息傳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萬聽眾,你發布的信息會在瞬間傳播給200萬人。
『玖』 電影《流浪地球》帶動了科幻小說銷售嗎
2月19日晚9時許,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發文,宣布電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億大關。至此,《流浪地球》成為繼《戰狼2》後,中國影史第二部破40億的電影。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的科幻元年,不得不說由於《流浪地球》電影的關系,大多數人對於中國的國產科幻作品有了很大的信心的提升,同時有更多的人關注到科幻這個領域。不僅僅是電影,國產科幻小說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另一本值得關注的本土科幻新作《AI迷航》,來自讀客文化和上海文藝出版社。小說在「如果人工智慧失去控制,世界將會怎樣?」這樣一個科幻設定前提之下,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帶著地球流浪的中國式精神內核,在《AI迷航》中同樣存在。書中的男主角程復經歷艱難險阻,一心想要帶著飛船的人員回歸祖國,血液中流淌著國人對於家國的特殊眷戀之情。
「中國式故事、中國式表達,這是本土科幻作品能夠打動大眾的地方。畢竟國外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發展了幾十年,和他們相比,我們整體還有很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教授評價,《AI迷航》「可以視為中國青年科幻作家和國際潮流接軌的努力成果之一」。
『拾』 三體的版權現在在誰手裡
三體的版權在劉慈欣手裡。
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由劉慈欣創作,氛圍《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2013年憑借《三體》獲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同年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10)科幻小說出版社微博擴展閱讀:
劉慈欣是在正職工程師的業余進行寫作,工作不忙的時候一天寫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完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2020年4月,《三體》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高中段文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