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想像成為現實的例子
㈠ 有哪些幻想經過努力變成現實
1、飛機。飛行理想最初萌發於表象的感性認識,以後逐步上升為理想,理想則產生行動,中國春秋時代著名的工匠魯班善制木鳥和西漢王莽時代的飛人試驗都說明了這個規律。
在歐洲,隨著自然科學的逐步形成,中世紀後各種飛行設想不斷出現,如耶穌會教士F.德·拉那根據阿基米得原理,設想出用4個中空的薄殼銅球產生浮力,下面的吊筐內裝人,配以帆槳飛行,這已接近古代飛行技藝的程度,人類經過幾千年的努力,終於使幻想成為現實。
2、中國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是古代人民對宇宙的生動想像和藝術加工,中國家喻戶曉的美麗神話《嫦娥奔月》是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這些是人類升空願望的生動反映,而古代人類對於升空飛行的方法和途徑則又有不同的設想和探索,1969年的「阿波羅」工程使人類登月的幻想最終成為現實。
3、1968年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最引人注目就是高智能電腦HAL9000,它常被用來類比2016年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人工智慧電腦AlphaGo。此外,這部電影中航天員所使用的平板電腦,也直接啟迪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開發iPad平板電腦的創意。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典科幻劇《星際迷航》,其中主角柯克船長的黃金翻轉通訊機,引出了1995年世界上第一款翻蓋手機——摩托羅拉8900的誕生。
4、1999年的科幻經典系列影片《黑客帝國》創造出程序打造的全虛擬現實世界,使得全球觀眾建立起對虛擬現實技術的初步認知;直到今年的新電影《頭號玩家》,觀眾們對虛擬現實能實現的場景、可能的未來,又有了進一步認知。
5、2002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科幻大片《少數派報告》中隔空觸控的場面,深刻影響了如今科技產品的用戶交互方式,使得手勢觸控成為了科技界的流行時尚。
2005年由同名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科幻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片中塞入耳朵就能聽懂其他星球語言的「巴別魚」,就是如今能實時翻譯多國語言機器的幻想雛形。
㈡ 科學幻想變為現實例子有哪些
騰雲駕霧的神仙: 飛機 ,千里眼: 望遠鏡,順風耳: 電話祖先幻想可以在天上飛行,現在就有了飛機。祖先幻想有人能耳聽千里,現在就有了電話。
科幻里少不了「瞬間轉移」。「瞬移」恐怕不可能實現,但這並不妨礙它不斷登上新聞頭條。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現象,目前只能在實驗室條件下實現。實驗可以使某個粒子狀態發生改變,從而瞬間影響一段距離以外的另一個粒子的狀態變化。
用這種辦法可以將信息從一個地方瞬間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無需穿行於空間,因此稱為「量子隱形傳態(quantumteleportation)」。其中涉及的粒子是量子比特,只是信息而已。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原子。
分子也可以這樣傳送,更不能傳送人,但沿著這條路向下走有可能發展成未來的互聯網。曲速引擎(WarpDriveTheory)《星際迷航》和許多其它電影電視劇里,」曲速引擎」是讓空間沿著太空梭彎曲。
從而實現超光速旅行的一種辦法。(愛因斯坦會說,這應該不可能!)最接近現實目標的設想名叫「阿庫別瑞引擎(Alcubierredrive)」,名字取自提出這個想法的數學家。這個想法是,讓宇宙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
後方的空間放大,於是飛船本身永遠不需要以光速飛行。但這個想法有太多實際問題,因此也許永遠不能變成現實。NASA也普遍認為這個想法不可能,雖然偶爾他們會就這個題目零星地做一點相關研究。
㈢ 《海底兩萬里》哪些科幻的都成了現實
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
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㈣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海底兩萬里描寫了一個當時還沒有的潛水艇艇上生活著一群快樂的海盜在幾個大洋之間的到處跑,現在潛水艇已經到處都是,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新鮮事,星際迷航中激發他們對探究宇宙的熱愛,半個世紀前的科幻小說所預示的觀點,隨著現在的技術的發展也得到了證實,例如月中人中傳播的日心說和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這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現在都已經變成了事實。
㈤ 《海底兩萬里》哪些想像的事情已經變成現實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凡爾納所想像的基本都已經實現。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
結論: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㈥ 幻想變成現實的例子
1、原子能
1914年H.G-韋爾斯推出科幻小說《解放全世界》,設想在1933年將出現「人造」原子能,隨後發生一場毀滅性的世界大戰,最終將會出現一個愛好和平的全球政府。
物理學家利奧·西拉特在1932年讀了這本書,在1933年他成功解決了產生核鏈式反應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令人難以置信,在二戰後積極他還從事控制武器和國際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動。
2、瓦爾多
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推出一部描寫體弱多病的發明家瓦爾多·瓊斯的短篇小說,他發明了遙控機械手。20世紀40年代中期為核工業發明的真實的機械臂被命名為「瓦爾多」,這是為了向海因萊因的創新性想法表示敬意。
3、通訊
以前人們的交流通訊工具主要是BB機,有大哥大的都是土豪級人物,20年後的今天放眼望去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而且手機的功能也不斷地豐富,從最初的只能接打電話,到後來能聽歌拍照,再到現在的各種社交遊戲軟體。
4、交通
以前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基本就是自行車,摩托車,遠行基本就是靠綠皮車,隨著生活節 奏的加快,我們更加註重效率,自行車,摩托車逐漸被汽車取代,隨著高鐵動車的普及綠皮車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5、購物。
以前購物渠道很單一,很少有大的百貨商場,商品的類目也不是很全,所以當時老百姓們的主要購物渠道基本就是供銷社,而20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商場可以逛,還有各種電商平台供我們選購自己需要的,商品的類目也細分的更加仔細,讓我們的購物更加輕松便捷。
㈦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現實
史蒂芬森的小說也預測了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與他人互動時,會因為計算機的魅力而在不恰當(而且惱人)的時機分心。他沒料準的是他說那些人只會是一小部分,但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隨時都在玩他們的手機。
㈧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凡爾納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凡爾納在市區一個小島上的中學學習,面對海洋,他產生了無限的嚮往,渴望出航冒險。11歲時,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但是家裡及時發現了這一情況,父親在下一個港口將他追了回來。極其嚴厲地懲罰了他,夢想被打碎的凡爾納流著淚向父親許下諾言:「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從父親的安排,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意外的機會他結識了大仲馬,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
1856年凡爾納在亞眠旅遊,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兩人一見鍾情並結婚。接著凡爾納定居亞眠,從此開始認真創作。
凡爾納的第一部著作《氣球上的五星期》曾經投稿15家出版社都被退回,他失望地將稿件扔進了壁爐,如果不是他的妻子搶了出來,並且鼓勵他,也許後來的人們就會失去閱讀此部精彩小說的機會。凡爾納的這部作品在第16家出版社才受到賞識。小說出版後成為一部最暢銷的書,並被譯成許多國文字。1862年,34歲的凡爾納已是一位名作家了。他和出版商簽訂了一項合同,每年寫出兩部科幻小說。他的創作逐漸進入成熟期,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他的科學幻想冒險小說,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裡的奇異漫遊》,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他的小說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家喻戶曉,特別是《八十天環游地球》帶有逼真的現實主義色彩,當它在《時報》上連載時曾一度轟動全世界,至今仍是一部受歡迎的作品。
作品縮寫
斐利亞·福克是一位英國紳士,住在倫敦賽樂微街,他家境富有,是個溫文爾雅的單身漢,生活悠閑而有規律。每天他都會去寶馬街的改良俱樂部,在那裡用過早飯後,就閱讀《泰晤士報》、《標准報》、《每日晨報》等等。一天中午,改良俱樂部里,許多紳士都在談論一樁剛剛發生的銀行搶劫案。他們都是和福克一起玩紙牌的老夥伴。其中安得魯·斯圖阿特是工程師,約翰·蘇里萬和撒木耳·法郎丹是銀行家,多瑪斯·弗拉納剛是啤酒商,高傑·若夫是英國國家銀行董事會董事。這些人既有金錢,又有聲望,在俱樂部的會員中,也都稱得起是金融工商界拔尖兒的人物。
他們對發生在三天以前的案件各抒己見。那天是9月29日,一大疊鈔票價值5萬5千鎊的巨款,竟從英國國家銀行總出納員的小櫃台上被人偷走了。警察經過初步調查,肯定了作案者,絕非英國現有任何盜賊幫會的成員。而是一位衣冠楚楚、氣派文雅的紳士,他曾經出現於付款大廳即盜竊案發生之現場,徘徊良久。一批最干練的警員和密探被派到了各個主要的港口。誰能破案誰就將獲得2000英鎊的獎金,而且還外加追回贓款的百分之五作為報酬。
紳士們討論這個盜賊能不能迅速地從警察的監視中逃跑,並由此探討到了環游地球的問題,對於環游地球一圈的時間,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需要化三個月的時間。
這時,「只要80天。」福克說。
斯圖阿特不同意80天能完成旅行,舉例說印度的土人,或者美洲的印第安人會把鐵路鋼軌撬掉呢,他們會截住火車,搶劫行李,還要剝下旅客的頭皮!在種種危險的旅途可能性中,福克仍然堅持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反正80天足夠了。斯圖阿特用4000英鎊來打賭,福克同意了。
於是,這位勇敢的福克先生和他的法國僕人路路通一起上路了。他們一路向東,經歷了許多事情,他在印度從焚身殉夫的柴堆上救出了一個夫人,名叫艾娥達,福克和她產生了愛情,並且為了她幾乎耽誤了旅程,他們一起度過剩下的路程;在穿過美國大陸時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更為糟糕的是,他被一個名叫費克斯的警察盯上了,這個警察堅定地認為福克就是偷了英國國家銀行5萬5千鎊的小偷,因為他有錢,又是個紳士,而且還匆匆趕路。於是費克斯一路追來,並且在美國將福克投進了監獄。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可憐的費克斯不但沒有拿到2000英鎊的懸賞,還狠狠地挨了福克的一記勾拳。
當福克好容易趕到紐約時,他所要搭乘的那條駛往英國的輪船已是天邊外的一個小黑點了。於是他自己租了一條船,這條船中途燃料用盡,靠著燒甲板木料和艙內傢具完成了航程。但是他以為自己已經錯過了最後的期限。
當他從失敗的痛苦中振奮起來,決定和艾娥達結婚時,路路通發現這天的日期是12月21日。福克在他的旅程中「不自覺地」佔了24小時的便宜。實際上,福克在向東走的路上一直是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所以每當他這樣走過一條經度線,他就會提前4分鍾看見日出。整個地球一共分作360度,用四分鍾乘360,結果正好等於24小時。這就是時差給他的幸運。當一直向東走的福克在旅途中看到第80次日出的時候,他那些住在倫敦的會友們才只看到第79次。
在最後的時刻,他跳上了一輛馬車,許給馬車夫100英鎊的獎金,一路上軋死了兩條狗,撞壞了5輛馬車,才到了改良俱樂部。在第57秒時,客廳的門開了;就在鍾擺擺動第60下之前,福克先生出現在面前,以沉著的聲音說:「先生們,我回來了。」
斐利亞·福克就是這樣贏了這一場打賭。他用80天的時間做了環游地球一周的旅行!他一路上利用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輪船、火車、馬車、遊艇、商船、雪橇和大象。這位性情古怪的紳士,在這次旅行中顯示了他那種驚人的沉著和穩健的性格,並且贏得了愛情。
大師講評
人們在凡爾納的小說里,用80天環遊了地球,在海底航行過數萬里,並且向上跑到過月球,向下深入過地心探險,還曾經和非洲的土人、委內瑞拉的印第安人談過話。讀凡爾納的小說,彷彿是在和他一起歷險。從蠻荒奇特的非洲大沙漠到冷酷險惡的極地冰原,從幽邃神秘的地下迷宮到凄涼恐怖的大海孤島,一切都感同身受,世界上幾乎沒有這位作家沒有到過的地方。人們覺得他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旅行家,然而他的孫子讓·儒勒·凡爾納撰寫的《凡爾納傳》卻告訴人們,凡爾納的小說完全是在家裡揮筆寫成的,盡管凡爾納喜歡旅遊,但他絕大部分關於自然環境的描述都來自於他令人難以置信的抽象能力,「這種能力使他通過想像能置身於他要展開人物的地點」,甚至一些小的細節都能在他豐富的想像中變得清晰可見,所以竟有探險家曾認為他的《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誌」,而他在《氣球上的五星期》中關於尼羅河源頭的精確描述也讓一些學者迷惑不解,因為當這部小說發表的時候,歐洲的學者們才剛完成對這個地區的考察。
這個不出家門的作家,40年來他坐在亞眠的家裡的小屋中年復一年地揮筆寫作,每6個月寫出一本書。他以浪漫而奇險的游記為題材、以嫻熟的筆法描繪出既神奇又嚴謹的科學幻想奇跡。他寫了大量科學幻想小說,其中許多在當時看來是奇思異想的情節和事物後來都幻想成真了。
他在無線電發明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電視,他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有聲傳真」。他在萊特兄弟造出飛機半個世紀之前已經設想了直升飛機。在潛艇尚未誕生時,他就已經在小說中設計出了「舡魚」號,詳細描寫了潛艇的構造與運動原理,雙層外殼、電力推動,可以無限期地潛在水底。幾乎沒有一樣20世紀的奇跡沒有被這位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人物預見到的:潛水艇、飛機、霓虹燈、導彈、坦克。他是一個對未來事物的偉大設想者。
關於神奇的發明、發現和旅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這些早期的故事通常都是出於空想,而不是根據事實。凡爾納是世界上第一個寫一整套系列故事的作者,他的這些故事將一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戲劇化了,還預言了那些成就在以後可能產生的結果。他使那些故事家喻戶曉,從而創立了一種特殊品種的小說。毫無疑問,他是科學幻想之父,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
凡爾納對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和天文學等一直都具有非常濃烈的愛好,最終促使他選擇了科幻小說作為表達自己的最好工具。凡爾納對他所處時代的科學成就特別敏感。在半個世紀中,「他求助科學以證實他的幻想,並將這種幻想升華到將來某一天必定能實現的方案高度」,他憑借其淵博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預見了50年後甚至100年後才實現的科學成果:穿越非洲變得輕而易舉,人們也可以深入到海底和地殼深處,甚至登上月球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現實。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凡爾納的大部分幻想都已經實現。
凡爾納的想像不是閉門造車,總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資料和科學考證的基礎之上。比如,在寫作《從地球到月球》之前,他曾經反復測算了發射太空船的彈道,甚至還向教授高等數學的堂兄請教。正是這樣,他筆下的情節盡管非常的離奇,卻總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與可信。
凡爾納將日後出現的種種奇跡寫得那樣詳細准確,活靈活現,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所提出的設想進行討論;數學家們對他舉的數字用幾個星期、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當他那本關於登月的書出版後,就有500人自願要求參加下一次「登月」。
《八十天環游地球》是凡爾納最有名的著作。這本書最初在《巴黎時報》上連續刊載。這篇小說如此轟動一時,以致紐約和倫敦的記者每天都要用電報報告虛構的福克先生的所在地。當時有許多人也在打賭福克會不會按時趕到倫敦。
當小說連載到福克先生錯過了駛向英國的船時,每一家橫渡大西洋的輪船公司都向凡爾納提出,如果他把福克先生安排在他們那一家公司的船上,就送給作者一大筆錢。凡爾納全都拒絕了,而讓書中主人公自己租了一條船。
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19世紀「機器時代」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並成為西方和日本現代科幻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啟發和影響。凡爾納小說的愛好者包括許多人,甚至有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1~1909年任美國總統),他的兒子克維特·羅斯福從白宮給凡爾納寄來一封信說:「我父親叫我轉告你,你的書他都讀過,並且極為欣賞。」
許多在科學領域里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都曾經是凡爾納小說的愛好者,並聲稱他的小說開啟了人們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的極大興趣。海軍上將伯德在飛越北極後回來說,凡爾納是他的領路人。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氣球及深海探險家奧古斯特·皮卡德、無線電的發明者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認為凡爾納是啟發他們思想的人。甚至連宗教領袖、梵蒂岡的教皇都必須承認凡爾納小說的巨大吸引力。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關鍵知識點
凡爾納的作品情節驚險,生動幽默,妙語橫生,熔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爐,他提出自然科學方面的許多預言和假設,不斷啟發著人們的想像力。所以100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深受數億讀者的喜愛。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㈨ 《海底兩萬里》中哪些幻想已成為現實
人類登月、太空飛行、海底漫步都已成為現實。
凡爾納小說里的不少設想,在當時曾被視為痴人說夢。如飛機、坦克、火箭、潛艇、遠射程大炮、電話、電影、電視、傳真、摩天大樓,等等。可是後來卻一件件成為了現實。
需要注意的是潛水船(潛水艇)的設想並不是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提出的。早在一六七O年,荷蘭人就發明了潛艇,美國人則在獨立戰爭中首次運用了潛艇戰。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
一、科幻小說往往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的推理和預言,可以說是建立在科學的理論上的科學的幻想。
二、科幻小說又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啟發思考,使人們大膽幻想未來遠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科學的發展。如《海底兩萬里》中作者對海洋知識的介紹,包括對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科學知識的介紹,都充滿了神奇的科學色彩。
而且有不少科學家因為受凡爾納的故事的啟發而發明和付諸實踐的。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說:「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法國科學院院士利奧泰盛說:「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
現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曾在自傳中提到《海底兩萬里》,並稱凡爾納是他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當然,由於受時代和知識所限,凡爾納的小說也存在不少不科學的設想,但這並不影響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㈩ 《海底兩萬里》中為我們展示了哪些科學知識(至少列舉三例)哪些科學幻想如今變成了現實
海底潛艇被發明、書中提及的深海潛水服的構造、水下呼吸的潛水氧氣筒,如今成為現實。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科學性是它的一大特徵。教授阿龍納斯一行在被尼摩船長控制之初,面對潛艇這一人類的偉大傑作,阿龍納斯竟然不顧人身安危,暫時放棄了從鸚鵡螺號逃走的念頭。
(10)科幻小說中想像成為現實的例子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
大海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載體,他是運動,是愛,像一位詩人所說的,是無垠的生命。可以說,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誰知道當地球消失的時候最後剩下的會不會還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無上的寧靜。
凡爾納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在這里,有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採集印度洋的珍珠。
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等種種險象環生的情節,顯示了人類頑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類不懈的開拓精神。他提出了開發深海的可能性,鼓勵人們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