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不可能告訴你
Ⅰ 寫類似於小兵傳奇銀河英雄傳說的未來科幻戰爭小說的寫作技巧
看看我寫的吧……
夕陽後的黎明
在夕陽的照耀下,一束七彩的光芒劃破了久違的黎明,一切希望凝聚其中——題記
地震、海嘯、太陽風暴、超級閃電、颶風伴隨著人類度過了一個黑暗世紀。救援從那時起,漸漸地被愛所覆蓋,人類的本性終於爆發!
在一個新的紀元的夕昏,人類的盔甲完美地折射出燦爛陽光,整個地球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開元盛世!
湛藍的天空中隱藏了無數的戰機、濃密蔥郁的樹林覆蓋了先進的建築、魚兒暢游的長河下掩蓋著無數的激光——鳥兒 的吟唱卻無法打破世界防衛中心發出的刺耳長鳴……
隨著刺耳的長鳴與心中不祥的預感,我飛奔到世界防衛中心的裝備室,穿上設備繁多的盔甲,提起輕如秋毫的激光密碼劍,從容地走向中央控制室……
走到中央控制室後,我獃獃地望著大屏幕,看著一架科幻級的戰機以百分之一的光速君臨地球——我坐到中央總司令的位置,將激光密碼劍掛在身上,用最先進的電腦掃描那架科幻級的戰機……
過了許久,結果出來了,並未出人意料——速度:百分之一光束,降臨地球時間:1小時後,武器:未知,磁場防護罩:S級,我方勝率:22%。
看完結果後,我將結果毫無保留的傳向「世界之窗」,並震地四方地說了句:請所有的人聽好,我們如今面臨著來自未知敵人的巨大威脅,我們不祈求它們是友好的朋友,不祈求世界安穩如初,因為我們遲早要經歷這場浩劫,永遠無法逃避,敵人再強大,我們也不用沮喪,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再強大的敵人永遠也無法阻擋我們的腳步,請在避難所蹲著的人們,站起來,讓它們知道,我們不是懦夫,站起來!
話音剛落,我強忍著淚水,在攝像頭中看著一個個人站了起來,過了許久,無論男、女、老、少都勇敢地站了起來,用銳利的雙眼看著屏幕上的敵人,堅信著、守護著……
此時,敵人的距離已經可以收到我們的電波,內容是:來自遠方的朋友,我並不曉得你們是否有敵意,也不祈望地球安穩如初,我們並不畏懼你,若你們是善意的,請回復!
當敵人已經來到地球上空時,一封回信傳來:「毀滅——美麗!」
那時候,敵人的飛船異常巨大。過了許久,飛船的艙門漸漸打開,露出一個萬米炮口……
看到如此,仍然沒有人不堅信著我,一個個人的眼淚隨著艙門漸漸打開,一滴滴地流了下來。我看了後,拿起激光密碼劍轉身跑去秘密控制室,在密碼控制室門前,我對著門孔怒吼:密碼輸入。夕陽照耀無時盡,黎明未到勿前提!話音剛落,大門猛然打開,門內七彩斑斕,只有一個孔。我按下激光密碼劍,將一切希望插入孔中。
恍然間,地球的所有能源被傳到了地球正央的黎明炮中,頓時,七彩的光芒照耀了全世界,一切的希望從炮口中延伸宇宙!敵人飛船的炮口中凝聚著幽黑的慾望,大肆向地球發起總攻。可惜,一切來得太晚了,七彩的光芒吞噬了敵人的整架飛船,吞噬了天地間一切的邪惡……
回到大屏幕前,地球已經滿目瘡痍,當人們正失聲痛哭的時候,一束七彩的光芒在天空中回盪,突然間,光芒中出現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用最純真的話語說著:「我所眷顧的人類,你們已經完美地通過了我的考驗,如今,我要讓你們感受新的黎明!」
話音剛落。全世界變回最原始最美麗的樣子,沒有戰機、沒有先進建築、沒有激光、沒有地震、沒有海嘯、沒有太陽風暴、沒有超級閃電,沒有颶風相伴的真正的最古老的開元盛世!
人們身上的盔甲消失了,我手上的激光密碼劍也隨風飄逝。此時,人類深邃的目光完美地折射出七彩陽光,在黎明的守護下,為隨時來臨的黑暗而奮斗!
回想起從前:一束七彩的光芒劃破了久違的黎明,一切希望凝聚其中……
只要相信夕陽後必定會有黎明的出現,在它出現之際,它總是那麼出人意料,那麼美好……
世界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幻大師、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他也是位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說,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他是一位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品極其豐富,代表作有《我,機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鋼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陽》(The
Naked
Sun)
等。他他於1941年發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即: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二、在不違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人類給與的任何命令;三、在不違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盡力保護自己)。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至今仍然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暢銷雜志。
這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波士頓大學的副教授,先是業余寫作科幻小說,1958年開始專職寫作,以他淵博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為引人注目的科學作家。其科幻小說的代表作為「機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學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學簡史》、《化學簡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識》、《空間知識》、《聖經入門》、《莎士比亞入門》等。阿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改變了原來科幻小說中機器人老套的奴隸工具或人類敵人的怪物面目,開始成為人類的親友,他在科幻小說中制訂的「機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為機器人科幻的經典,這定律幾乎成了以後科幻作家創作有關機器人的作品時必須遵循的法則。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進偵探與推理小說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弦,讓人不忍釋卷。
中國作家的最好讀劉慈欣,王晉康或星河的比較好.
Ⅲ 介紹一部科幻小說
特德.蔣 《你一生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人類與外星人的交流,著力於最基本的地方:語言。科幻小說界,從來沒有人把語言表現得如此細致而富有魅力。在作家筆下,外星人的語言彷彿是有生命的活物。出乎意料、卻又早已註定的結局給讀者以極大的沖擊。
作者簡介:
特德·蔣,當代美國科幻界少有的優秀華裔作家。196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傑斐遜港,1989年畢業於布朗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現為一名自由職業者,為計算機程序撰寫文檔。少年時代起,特德就開始接觸科幻小說,並嘗試創作,向雜志投稿。從「號角」科幻寫作班畢業後,特德·蔣因處女作《巴比倫塔》一炮而紅,榮獲1990年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獎。特德·蔣的產量不高,到目前為止發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但它們都保持他特有的高水準,其中大部分入圍或獲得「雨果」、「星雲」等科幻大獎。
誠如格雷格·貝爾所說,「不讀特德·蔣,就不能了解科幻。」特德·蔣能告訴你,什麼樣的科幻小說才稱得上是好的科幻小說。
Ⅳ 老公迷上了科幻武俠小說我該怎麼辦
你可不能把你老公管得太死了,男人迷上一樣東西你去管他的話他會反感的,他又不是去偷情你怕他什麼啊。他看書就是好事,只是要有點節制,不能正面的說,只能點一下就可以,你老公不可能是看書看一輩子吧,連你都不管吧,他也只是一時迷上一樣東西罷了,看完了這集他會好點的。只是可能這段時間你可能要辛苦點吧。他會慢慢的改的,這可要你要引導他一下,比如從生活上或其它方面來引導,不能強來,不能讓他反感你就行了。
Ⅳ 求一本科幻小說,主角進入宇宙時代,被外星人告知人類是他們改造出智慧的
我認為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雖說普遍認為宇宙中會有外星人存在,但現代天文觀測已經排除太陽系內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在往外就進入以光年為單位的星際空間,這對我們人類或其它智慧生物來說是難以征服的遙遠距離!所以說巨大的宇宙空間距離似乎成了智慧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即使有外星人存在我們也難以發現,也不知道他們生活在哪裡。所以我們對外星人的生存狀況一無所知,更不知他們的科技是否比我們先進?。你可以設想一下,連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都要跑上數年、數十年、數百年和數千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以想像的遙遠而漫長的距離啊!因此所謂外星人造訪或入侵地球,甚至綁架和控制地球人,簡直就是不可能的!受物理法則的制約,我很難相信智慧生物能製造出以光速飛行的宇航器,那都是科學幻想出來的,哪有那麼容易?因而不足為信。退一步說,就算智慧生物有能力製造出以光速或超光速飛行的超級宇航器,要想在以光年為單位的浩瀚的星際空間來去自由也是不可能的事。我為此而悲觀的認為,人類在宇宙中也許只能永遠孤獨地存在下去!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真實可信的證據能證明外星人曾到訪過我們地球,所有關於外星人到訪地球的傳聞都是不可信的。因此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不可能有人親眼見過外星人,關於外星人的長相都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毫無科學依據。真正外星人的長相如何?是否如此醜陋?對我們來說也許永遠是一個不解之迷。僅憑幾張照片就想證明外星人曾到訪過地球是遠遠不夠的,反正本人是不會相信的!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Ⅵ 誰知道這本科幻小說的名字。。。多謝了啊
美國作家羅伯特·海因萊恩發表於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
作者設想一九九三年位於美國洛基地下城的時空勞工總部的一個工作人員(「我」),利用美國製造的坐標變換器來到一九七○年的紐約,結識了一個寫懺悔故事的人,他二十五歲,本來是個雙性人,當姑娘時的名字叫珍妮,未婚而有孕,生下的女嬰被謊稱為其叔的人偷走了,自己卻動了手術變成男性。「我」答應幫助「未婚媽媽」找到玩弄過並拋棄了她(他)的男子。於是他們來到一九六四年的時空,「我」從醫院的育嬰室里偷走了嬰兒,將她送到一九四五年的一家孤兒院。然後,「我」又到一九六三年的時空里找到了那個玩弄珍妮的男子,將他送到一九八五年的洛基地下城,要那兒的軍士招募他參加工作。最後,「我」回到一九九三年的總部休息,說明「我知道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了」——原來,「我」就是珍妮!不僅如此,「我」也是一九四五年那家孤兒院里的嬰兒、一九六三年那個未婚而受孕的姑娘、一九七○年那位寫懺悔故事的男子。更有甚者,「我」同時是竊走嬰兒的「叔叔」,是玩弄了珍妮的男子,是被押送到一九八五年的洛基的那個傢伙。因此,在角色的意義上,我既是母親、父親,又是兒子、女兒。這些矛盾糾葛,都是在「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間發生的。荒謬固然荒謬,但是,「我知道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了——可是你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你們這些回魂屍?」加了著重點的引文,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的發問,答案自然是要由讀者來作出的。
這個是最接近的 而你說的就是一個故事 問你智商的邏輯 本來的問題是一共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