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科幻小說是流行的
Ⅰ 科幻小說是基於科技發展而衍生的流行讀物,對么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又以推理小說和哥特小說與科幻的關系最為密切,許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難以嚴格區別。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等等,及國內流行的《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人類在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而這種表現,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法文中,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就被稱為「anticipation」,即「預測」。這樣的文學作品基於科學的可信性是必要條件,應當說這種「科學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它幻想類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Ⅱ 為什麼科幻小說在中國不流行
首先是科幻在中國始終被認為是兒童文學的范疇,所以難登大雅之堂。
其次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都是在扼殺和壓制人的想像力,所以從學校走出來的人已經沒有了想像和創新的能力,也就無法對這種幻想文學產生很大的興趣。
最後是殘酷的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讓大多數的人們沒時間去讀這種與現實距離較大的文學,因為他們為了更好地生活,必須把時間花在讀一些實用的、速成的、目的性很強的文字上面。
越來越少的人有時間去「仰望星空」,科幻小說當然不會流行了。
Ⅲ 在國外,奇幻,科幻小說的地位如何是主流還是小眾
來自一篇對科幻作家的訪談,在國外科幻小說也不是主流文學
華商晨報:英國是科幻小說的誕生地,那科幻小說在英國是否屬於主流文學?
劉慈欣:科幻在英國肯定不是主流文學,其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可能比在中國更邊緣,同時英國科幻的現狀也不如中國繁榮,在那裡我多次問過目前英國最重要的科幻作家有哪些,他們要麼一個都不知道,要麼說是羅琳,但他們自己也不認為羅琳是科幻作家。
錢莉芳:不太了解,感覺上科幻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聽說混到「主流」這么幸運。
韓松:在各個國家,科幻小說都不是主流文學。它是類型文學、流行文學,即便在國外也較邊緣。
華商晨報:在類型小說中,十年來只有科幻小說是沒有超級暢銷的那種,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劉慈欣:我認為這個原因並非如人們常說的那些,什麼科幻小說閱讀門檻高、國內科學文化氛圍淡薄等,其實主要原因還在作者身上,我們寫不出能夠超級暢銷的書。在同一位出版界的朋友聊天時,他的一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說我接觸了不少科幻作者,只從你這里聽到說要想努力寫出好看的故事,別人不提好故事這事。超級暢銷是需要好故事的。
錢莉芳:中國科幻文學不夠暢銷跟自身有些端著也有關系,端起來就放不下了。其實我很欣賞鄭淵潔和那多的小說,許多也屬於劍走偏鋒的科幻,寫得很精彩,好看而暢銷。
韓松:國外也是這樣的,非常暢銷的科幻小說少。中國更是了,中國沒有讀科幻的傳統。
華商晨報:今年年初,《人民文學》30年來首次刊登科幻文學,一些出版商也紛紛推出《天命》《銀河帝國基地》等科幻小說,於是在出版界有2012年是科幻小說年這樣一種說法。
劉慈欣:我認為科幻出版在追求數量的同時,一定要出現一部分能夠真正打動和震撼讀者的優秀作品,否則這次出版高潮可能會同前幾次一樣很快消退。
錢莉芳:這兩年影視類的科幻大製作接二連三,如《盜夢空間》、《阿凡達》等,加上《天命》《基地》等出版,碰巧湊在一起,所以形成了一個小高潮。這是各方面綜合因素造成的,也不是某個作者有意為之。
韓松:應該是吧,今年,很多出版社都在出科幻,量比以前多很多,而且主流文學也關注科幻小說,還有像劉慈欣參加了倫敦書展,這都是以前沒有過的。
Ⅳ 為什麼國外科幻小說多,而中國流行玄幻小說
主要是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環境所影響。
科幻小說(英語簡稱:Sci-Fi)全稱科學幻想小說(英語全稱:Science Fiction),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科幻與奇幻小說界限日益模糊,國內科幻小說還呈現出輕科學偏文藝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各大主流網路文學平台上的科幻分類下的小說很少完全具備以上三要素,其細分類型與受眾跟本詞條所定義科幻小說均有極大差別,也不受中國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協會的認可,屬於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據此本詞條將不對該類型進行介紹。
玄幻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思想內容往往幽深玄妙、奇偉瑰麗。不受科學與人文的限制,也不受時空的限制,勵志,熱血,任憑作者想像力自由發揮。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一般認為玄幻小說一詞為香港作家黃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礎上的幻想小說」。所謂玄學因子,即是著重道家思想、易經術數、民間傳說、超自然狀態與神秘學,空間學等等面向的解讀、描寫與探索」。
目前玄幻小說主要流行於網路文化,它最大的一類玄幻小說是修真小說,二者幾乎可以畫上約等號,而修真文大多包含著天道、妖魔鬼怪等,情節跌宕起伏。
Ⅳ 什麼原因讓你對科幻小說愛不釋手
求知慾,好奇心,對神秘未知的嚮往,天馬行空而富有想像力,對科技的熱愛,人都有一種探索精神,看科幻小說的時候,不知道下一步作者會怎麼寫,嚮往新奇的事物。
Ⅵ 怎麼看待科幻小說和推理小說
談到中國科幻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三體》,《三體》作為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什麼提到科幻雜志,多數人只會想到《科幻世界》,提到中國科幻小說,多數人只會想到《三體》,提到中國科幻作家,多數人只會想到劉慈欣。其實在中國科幻小說中,不只《三體》一部優秀的小說,也不只劉慈欣一位優秀的作家。科幻小說在中國遠沒有在美國等國普及,科幻圈子在中國依然是小眾。
Ⅶ 為什麼當今發明家需要多讀科幻小說
你好
1科幻故事的功能之一是發出警示。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就是一部哥特式的生物朋克(科幻小說的分支之一,以生物技術或基因工程為主題,通常帶有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的情節)警示性作品。它講述了人類利用科技「玩弄上帝」產生的後果。
科幻小說的這種警示性作用通常會變成關注重點,令人感到壓抑。「當心!」「想想你在做些什麼!」——諸如此類的告誡成為壓倒一切的符咒,從而對科幻小說中誕生的想法形成了限制。新技術的負面效果經常因未能預測出技術將為人類帶來的後果而產生。但科幻小說能讓你提前檢驗這些將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或許還可以在某種技術變為現實之前對其加以改造,從而減少它的負面效果。
2以書面文字出現的科幻小說作品可以更加提早和更為簡便地為相關想法設計出原型。而相比興奮的傳媒實驗室工作人員用熱膠水和銀灰色膠布帶通宵製作出的原型作品,科幻小說中提及的設計作品更被容許出現錯誤。
3科幻小說著眼於當前的技術趨勢和社會潮流,並據此對不久的將來或遙遠的未來做出推斷。這類作品會對上述趨勢不受阻礙地繼續發展所產生的結果進行推測,無論結果是好是壞。從某種角度看,相比未來的情況,這些作品更加關注今天的現實。例如,冷戰時期完成的科幻小說通常涉及共產主義和大災變等主題,而近期的科幻小說一般研究的是基因工程和過度虛擬化帶來的危害等當代問題。
總而言之 科幻作品可幫助發明家 對人類作用更大
謝謝望採納
Ⅷ 《三體》小說為什麼如此流行,甚至吸引了許多非科幻迷
隨著科幻小說《三體》在國內和美國的持續走熱,也引起了中國文學界的關注和評論,為什麼《三體》這么火呢?
把握住了讀者大眾獵奇心理
劉慈欣在這一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運用文化大革命為背景切入整體故事架構的手法極其巧妙,書中的科學名詞解釋也足以讓一個高中文化水平的讀者很順暢的讀懂,這既可以滿足讀者對那個略顯神秘而癲狂的年代窺視,也可以引起對瘋狂年代和現代人的劣根性各種人文主義的思考。
看完後,你是否也有沖動想去看《三體》呢?我是推薦的哦。
Ⅸ 誰知道現在最流行的科幻小說是
1 [星際戰爭] 星際獵手2 [機器時代] 機甲農民3 [科幻世界] 眾神空間 4 [駭客時空] 時空走私從2000年開始 5 [機器時代] 師士傳說 6 [科幻世界] 無限恐怖 7 [靈異神怪] 鬼吹燈8 [星際戰爭] 小兵傳奇 9 [恐怖驚悚] 盜墓筆記 10 [科幻世界] 冒牌大英雄 11 [科幻世界] 重金屬外殼 12 [恐怖驚悚] 鬼吹燈II 13 [駭客時空] 丐魔 14 [靈異神怪] 厲鬼製造者 15 [機器時代] 星際魔族 16 [東方玄幻] 科武盛行 17 [科幻世界] 我叫小叮當 18 [靈異神怪] 都市妖奇談 19 [靈異神怪] 鬼股 20 [科幻世界] 天國降臨 21 [科幻世界] 末世刀鋒22 [科幻世界] 第七空間 生化危機 23 [科幻世界] 漂流王 24 [星際戰爭] 星際後勤兵 25 [星際戰爭] 母皇 北銀河聯盟26 [靈異神怪] 茅山後裔 不死傳說27 [科幻世界] 極品少爺機甲心28 [科幻世界] 無限越獄 29 [星際戰爭] 凶星 30 [科幻世界] 荒島漂流記 31 [科幻世界] 21世紀星際走私 32 [機器時代] 異界機甲 33 [科幻世界] 拾遺先鋒 34 [機器時代] 見習術士 35 [恐怖驚悚] 驅魔人Ⅱ 36 [星際戰爭] 造神傳說 37 [機器時代] 再生在機甲帝國 38 [星際戰爭] 超越輪回 39 [靈異神怪] 葯佛王 40 [星際戰爭] 魔機傳說 41 [科幻世界] 極限殺戮 42 [星際戰爭] 星際乞丐 43 [科幻世界] 都市狙魔人 44 [科幻世界] 蹉跎 45 [科幻世界] 星際狩獵者46 [科幻世界] 病毒君王 47 [科幻世界] 星際農民 48 [科幻世界] 星際賤醫 49 [星際戰爭] 戒指傳奇 50 [星際戰爭] 進化之途 附帶一個免費下載網站: www.gougou.com 不需注冊,不要軟體。
Ⅹ 什麼是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一、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二、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四、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寫的《月球旅行》,英國的赫·喬·威爾斯寫的《大戰火星人》,美國的阿西莫夫寫的《赤裸的太陽》等。
國內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等。中國的倪匡也是一位多產的科幻小說作家,現居美國三藩市,「衛斯理」是他常用的一個筆名,代表作有《還陽》,《新武器》,《爆炸》,《另類復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