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作科幻小說著稱的兒童文學作家是誰
① 作者簡介(葉永烈)
葉永烈,男,筆名蕭通、久遠、葉楊、葉艇。漢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② 中國科幻之父是
中國科幻之父 鄭文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師鄭文光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4歲。
鄭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於越南海防。20世紀40年代,鄭文光曾經在越南、香港、廣東等地從事文學活動,並任香港培僑中學教師。1951年,鄭文光回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入中國科協科普局擔任編輯。1957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文藝報》和《新觀察》記者。文革期間,他調入鞍山市文聯工作。70年代初期,鄭文光回到北京,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從事天文學史研究,歷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在此期間,鄭文光出版了《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1974)和《中國歷史上的宇宙理論》(1975,與席澤宗合著)、《中國天文學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國天文學源流》獲得次年中國科學院科研成就二等獎。他還參加了當時國內最重要的天文辭典的編制工作。
鄭文光的文學活動開始於1940年。是年,11歲的鄭文光發表了第一篇抗日雜文《孔尚任與桃花扇》。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50年代,鄭文光除了出版過科幻小說集《太陽探險記》(1955)之外,還出版過科學文藝讀物《飛出地球去》(1957)、科普譯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1957)曾經獲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他撰寫的紀念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的傳記文學《火刑》(1957)多年來一直是全日制中學課本中的語文教材。
從1978年以後,鄭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從事科幻小說的寫作方面,出版了《飛向人馬座》(1978)、《大洋深處》(1980)、《神翼》(1982)和《戰神的後裔》(1983)等4部長篇小說和《命運夜總會》(1982)、《地球的鏡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飛向人馬座》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神翼》榮獲1980—1985年中國作家協會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1990年全國第二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制獎(金質獎空缺)。《戰神的後裔》是鄭文光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他的4卷本小說全集於1993年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說之外,鄭文光還撰寫科學游記、動物小說、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他是中國作家中第一個到達西沙群島進行采訪並發表游記的作家(1959)。他的動物小說《猴王嗚呼魯》(1982)獲得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鄭文光的科幻小說創作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於在新中國引進科幻文學的文本,此時的作品主要供兒童閱讀。70年代,他開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學的成人化,並在這一領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轉軌期,他試圖將科幻小說與社會思考和哲學思考相互結合,以科幻文學觸及中國的現實,並取得了讀者的認可。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寫過論述研究凡爾納和魯迅科學文藝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後,他與童恩正、葉永烈、金濤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學新觀念,實現了中國科幻文學從兒童讀物和科普讀物領域的全面突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更大發展提供了理論的基礎。由於在文學領域中的突出成就,鄭文光曾多次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鄭文光為人謙虛、朴實、真誠、正直。他熱愛祖國,對他所從事的科學和文學事業,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專注。他還熱衷於鼓勵和提攜青年作家。從1979年到1985年,他犧牲個人創作時間,主持了大型科學文藝雜志《智慧樹》雜志,為發掘新作家,繁榮科學文藝的多種門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為新中國科幻文學的主要開拓者,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亞洲2000》發表長文認為,鄭文光是新中國科幻文學的創始人。美國、英國、日本、港台和泛美華人地區都對鄭文光的文學活動給予過高度評價。
1983年以後,鄭文光因腦中風停止小說寫作。在長達20年與疾病抗爭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著樂觀態度,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他做過各種恢復創作的嘗試,更與其他人合作發表過小說和論文。他還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熱情地為他們的專輯作序,為中國科幻的繁榮搖旗吶喊,為扶持文學新人殫精竭力。
鄭文光的一生,是為中國科幻文學事業開拓的一生。他在科學和文學兩個領域中的出色工作,將被載入科學文化和科學傳播工作的史冊。
③ 巜十萬個為什麼》作者是誰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中國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曾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他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主要作品有《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床頭上的標簽》等。2020年5月15日,葉永烈去世,享年80歲。
④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1、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⑤ 求推薦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
一、劉慈欣。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二、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⑥ 兒童文學作家除了楊紅櫻、湯素蘭、沈石溪、鄭淵潔這些人之外還有誰比較有名作品較多
中國兒童文學著名作家秦文君、張之路、梅子涵、趙冰波.
秦文君:代表作有《男生賈里新傳》,《女生賈梅新傳》,《小鬼魯智勝》,《小妖林曉梅》,先後四十餘次獲各種文學獎,其中《男生賈里全傳》、《寶貝當家》、《孤女俱樂部》等
張之路: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第三軍團》等,長篇童話《傻鴨子歐巴兒》等,短篇小說集《題王》等。電影居本有《霹霹貝貝》、《瘋狂的兔子》、《揚起你的答臉》、《媽媽沒有走遠》等十部。電視連續劇本有《第三軍團》、《媽媽》等多部。另著有《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史論》等理論專著。
梅子涵:《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如《兒童小說敘事式論》等。
趙冰波:《窗下的樹皮小屋》、《藍鯨的眼睛》、《毒蜘蛛之死》、《冰波童話》、《長頸鹿拉拉》、《紅晴蜓,紅晴蜓》,長篇童話《聖蛋之謎》、《狼蝙蝠》、《阿笨貓全傳》和國家教委推薦優秀幼兒讀物《半小時媽媽》等。
⑦ 法國作家凡爾納,為何被稱做「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中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海軍少將伯德在飛越北極後說凡爾納是他的領路人;氣球及深海探險家皮卡德、無線電的發明者馬克尼都一致認為凡爾納是啟發他們發明的人。
⑧ 誰是第一個把幻想世界的人物帶入孩子們的世界的兒童文學家
米切爾·恩德(Michael Ende,1929-1995),原名為安德烈亞斯·赫爾穆特(Andereas Hellnuth),一九二九年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風景如畫的小鎮加米施一帕騰基興。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米切爾・恩德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從小聰穎過人,自幼喜歡藝術和文學創作,從一九四三年起就開始寫作詩歌和短篇小說。二戰結束後,年輕的米切爾就讀於奧托·法爾肯貝爾格演藝學校。在校期間,學業突出,一畢業就活躍於南方的戲劇舞台,其後一邊在慕尼黑大眾劇院當導演,一邊為巴伐利亞廣播電台撰寫電影評論,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卻在於幻想文學的創作。不久,他即告別舞台移居慕尼黑從事專業創作。恩德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少兒作品創作,因其兒童文學處女作《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發表而一舉成名。一九七O年,恩德與其妻德國女演員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義大利,住在羅馬以南的阿爾巴納山區,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間名滿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講不完的故事》相繼問世,使他成為德國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和《毛毛》曾先後獲得德國青年文學獎。《講不完的故事》的發表使恩德獲得了十二個國內國際重要文學獎,從而使他成為「一名暢銷作家,成為當今德國最為成功的小說家」。這本小說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為恩德贏得了世界聲譽。
除了少兒文學之外,恩德還為成年讀者創作了具有歷險和幻想情節的故事、敘事謠曲、詩歌和戲劇。恩德把自己視為介於兒童文學和幻想文學之間的作者。他並不同意只把童話算作兒童文學。他認為,他的書不僅是寫給兒童看的,也是寫給「有童心的成人」看的。
一九八五年,恩德在其妻子死後又從羅馬回到了德國。一九八九年,他與《講不完的故事》的日文女翻譯馬里奧·佐藤結婚。一九九五年八月,恩德久病之後在斯圖加特逝世,享年六十五歲。一九九八年慕尼黑的國際青年圖書館內為米夏埃爾?恩德設立了一個博物館,這是德國第一個為少年兒童作家所設立的博物館。博物館內所陳列的東西除了作家遺留下來的傢具和用具以及博大的工作藏書之外,還有恩德的通信、手稿、繪畫、照片等。這些東西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恩德的文學創作活動。
米切爾·恩德創作了許多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塑造了毛毛,巴斯蒂安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女孩,男孩藝術形象,但他本人壓根就不承認自己的作品是兒童文學,他甚至根本反對"為了孩子而存在一種特別的文學的說法".確實,米切爾·恩德的作品孩子們喜歡讀,成年人也喜歡讀.在一個平凡的沒有靈魂的時代,米切爾·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挽救了一個幾乎要失去的王國,即幻想世界.全世界的讀者永遠不會忘記這位不朽的心路開拓者和不倦的尋夢人.
米切爾·恩德是德國當代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德語國家的文學評論界稱贊他「在冷冰冰的、沒有靈魂的世界裡,為孩子也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與夢境」。他的一些著作,如《毛毛》和《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等已經成為世界名著並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他是一位多產的全方位的作家,作品被譯為近40種文字,總印數超過3000萬冊,在世界范圍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德國作家(1929~)原來接受的是演員的教育,1954年起他開始完全轉 向文學。他起先從事劇本創作,後來又轉向為少年兒童寫作。他的頭一本兒童文學作品是 《小圖釘吉姆和司機魯斯卡》,曾獲德國少年兒童文學獎。他的童話代表作《毛毛》是部非凡之作,並使他第二次獲了獎。
Michael Ende(11.12.1929-----)德國作家,曾做過演員,1954年開始劇本寫作,五十年代末開始為孩子創作,七十年代後聞名世界。第一部《小圖丁傑姆和司機魯卡斯》(1960)獲得聯邦德國少年兒童文學獎,1974年又因中篇幻想小說《莫莫》(即毛毛,該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己被譯成30多種文字,發行達數千萬冊,風靡全世界。)第二次獲獎。1979年出版的《講不完的故事》曾被定為少年一代的必讀書。
⑨ 如何評價科幻小說作家楊鵬
楊鵬是著名的少年科幻小說家,其作品數量龐大,影響廣泛。楊鵬的少年科幻小說代表作如《校園三劍客》系列等注重對青少年讀者在科技倫理觀方面的引導,力圖培養其對科技的信任感與責任意識,由此發揮了科幻小說的倫理教育功能。此外,楊鵬還對科幻小說的研究方式、理論構建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其《科幻類型學》一書從結構主義理論進入到了對科幻小說的全景式掃描中,頗具新意。同時,楊鵬堅持在少年科幻小說創作領域,提出了“保衛想像力”的口號,並大力倡導以消費為導向、“流水線式”的創作方式,體現了“文化產業”的勃興在科幻小說界所引起的回響與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