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
Ⅰ 美國八九十年代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說作家是誰
艾薩克·阿西莫夫
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艾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作品以中《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
科幻聖經 」。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Ⅱ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哪個國家的
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Ⅲ 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及其代表作
艾薩克·阿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
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滿意記得採納哦~O(∩_∩)O~
【詩酒天涯】團隊
Ⅳ 阿西莫夫是美國科幻小說家的什麼
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Ⅳ 阿西莫夫是誰
艾薩克·阿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Ⅵ 阿西莫夫的簡介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
阿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達百七十餘本,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
(6)美國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擴展閱讀
阿西莫夫對人文主義抱有嚴肅的態度。他經常發表與其相關的演說並寫文章甚至整本書來探討。他把科學看作是地球上偉大而統一的原則。
他利用科幻小說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促使人們去考慮人類與科技、歷史等各方面的聯系,考慮人類與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晚年時,他成了美國人文主義協會的主席,擔任此職務一直到他去世。
在阿西莫夫的演說及眾多非小說類作品中,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就是:他認為這個世界人口已經過剩,這種傾向繼續與否將是影響未來的關鍵,關繫到未來世界是充滿了災難與飢荒,還是能夠健康發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穩舒適的生活。
在他的小說中,他也強調了這一主題。《鋼穴》描繪了地球大都市的惡夢及由於人口過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須由計算機來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書中,阿西莫夫認為人口過剩、食物短缺幾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一個特徵。
阿西莫夫被認為是一位「理性、科學和懷疑論的衛士」,也就是反對偽科學、超自然現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鋒鬥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釋疑的工作。他自稱是科幻小說中「屬於比較認真的那一派」,他強調作品的科學性,反對粗製濫造和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
Ⅶ 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
世界三大科幻作家是: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內(以英國為代表)科幻小說的發展經歷了所謂「黃金時代」,形成一個持續創作、出版的高峰。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海茵萊因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 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4次獲得雨果獎,被譽為硬科幻小說大師、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克拉克被譽為「太空時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終結》、《月塵飄落》、《來自天穹的聲音》,《2001年太空漫遊》是其經典代表作。
克拉克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開啟了「太空史詩」的新類型,它啟發了《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甚至《阿凡達》。曾獲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7)美國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Ⅷ 什麼是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Science knowledge)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起始發展
科普知識——現代生物力學的起源與發展
現代生物力學大約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發展進入了形成和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專家們對於人和動物運動的生物力學特性進行了積極的研究,下面一些學者的科學研究廣為人知:亞歷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學》;1974年武科布羅多維奇對於動物運動進行了數學模擬,並因此促進了機器人製造技術的發展;1968年希利傑博蘭德創建了有關動物以均勻步法進行運動的理論;1968年蘇霍諾夫創建了陸地脊椎動物運動的一般體系;哈頓有關人支撐運動體系調控機制的研究;米勒有關人運動生物力學問題的研究。1967年召開了第一次國際生物力學學術討論會。1973年正式成立了國際生物力學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ISB),這標志著生物力學學科的正式建立。這一時期在蘇聯運動訓練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了,而在此之前它只是在體育教育學的范疇內發展的。下面一些教科書成為闡述有關運動訓練學知識體系的第一批著作:蘇聯奧佐林的《運動訓練的現代體系》(1970年)、德國哈列主編的《訓練學》(1971年)、波蘭烏利多夫斯基的《運動訓練理論及方法》。這促進了運動生物力學在運動訓練學范疇內新的科學方向的發展。
發展
隨著對於運動訓練問題研究范圍的不斷擴大,有關運動員完成比賽動作技術分析方面不同角度生物力學的研究得到了積極發展。當今研究運動生物力學的主要機構大部分在東歐國家,如波蘭、俄羅斯(主要在莫斯科、聖彼得堡、伏爾加格勒、克拉斯諾達爾、新西伯利亞等城市進行生物力學的研究)、烏克蘭(基輔國立體育大學和哈爾科夫國立體育科學院)。現代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現實意義是由以下二方面原因決定的:一方面,體育運動的社會意義不斷提高,體育運動項目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決定了進行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必要性和具有前途;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科研方法,這為全方位研究運動員完成比賽動作技術提供了可能,隨之而來的是可以提高他們訓練和比賽的成績。
在現代生物力學的發展中很清楚的存在幾個方向即工程生物力學、醫學生物力學和教育生物力學(東斯科伊,1997年)。工程生物力學和醫學生物力學得到了很好的理論研究,並且有大家熟知和使用的儀器設備,這就決定了它們的研究建立在一個相對較高的科學方法水平之上,而在教育生物力學的研究中卻存在著另外一種情況,它主要用於解決教學任務。
教育生物力學是生物力學研究中較新的一個分支,尚處於基礎材料積累和理解階段,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論學說。現階段教育生物力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創建以解釋和預示所研究現象發展主要方向概念體系為基礎的理論。
有關體育教育和運動問題生物力學研究范圍的擴大以及體育教育和運動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促使了教育生物力學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科研方向—進化生物力學的形成。進化生物力學的主要任務在於通過研究人的自然發展規律揭示其動作演化規律,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任務,因為如果不能認識人運動機能隨年齡發生變化的規律性,那麼就不可能正確制定訓練計劃。巴利謝維奇、蘇杜拉教授和楊金田院士所進行的科學研究結果指明:(1)個體發育中人運動機能成分和構造(用於保障形態、功能機制)的發展存在不均衡性;(2)個體發育中人的動作的發展帶有多層次及節律性;(3)個體發育中人的動作表現帶有很高的個性化程度;(4)人運動機能發展的絕對結果取決於身體活動的特點及強度。
科普知識的發展必然推動與之相關的其它學科的發展,同時科普知識也催生了科普展品這一事物。科普展品能生動、形象的展示科學知識,是科學普及一個重要環節。科普展品能促進科普知識的發展,同時科普知識又推動了科普展品在不斷的發展,以跟隨科普教育的腳步,同步發展。
作家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他也是位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說,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20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被人稱為「科普之最」
主要方向
如果評價西歐國家和美國所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那麼應該注意一點,在這些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從六十年代中期在體育教育系開始開設機動學課程,在一些大學例如華盛頓大學甚至有機動學系(在俄羅斯第一個機動學研究室1998年成立於烏拉爾體育科學院,而生物力學課從1958年起就開始在許多體育類院校開設)。這也註定了在西方學者的科研工作中有關決定動作的內部機制(肌肉、骨的結構,它們的生物力學特性、電活性,運動器官的特性和功能等)的研究佔多數,並且表現出了極高的科研水平以及出色的儀器設備保障。近些年來有關這方面的科學著作比較多,其中埃諾科的《機動學原理》(1997年)是最好的專著之一。
意義和影響
科普知識涵蓋了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各個學科,還是日常生活無不涉及到科普知識。由於其范圍的廣泛性,奠定了科普知識的重要意義和影響。科普知識的重要意義必然要求我們的科普教育必須與時俱進的與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同行。同步發展。使科普知識,科普教育真正意義上走進人們的生活。科普知識的意義和影響必將是深遠的、長久的。
Ⅸ Isaac Asimov是誰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的美國猶太人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創作和編輯過的書籍超過500冊,據估計他至少寫過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1]。阿西莫夫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2]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為人稱道,其它的主要著作還有「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後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歸一統,被譽為「科幻聖經」。阿西莫夫筆下產出不少短篇小說,其中《日暮》(Nightfall)曾獲美國科幻作家協會(英語:)票選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說。他也寫推理小說和奇幻小說,以及大量的非文學類作品,並曾用筆名保羅·法蘭西(PaulFrench)為青少年撰寫科幻小說「幸運之星系列」。
阿西莫夫治學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盡可能細數從頭,理性分析科學脈絡。提及某個科學家時,也會一並附上詳細的背景資料,諸如國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並以語源學和發音方式介紹科技名詞。這些特點在他的《科學指南》(GuidetoScience)、三大卷的《認識物理學》(Understanding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學探索史綱》(Asimov')里處處可見。
阿西莫夫參與門薩學會多年,後來有點不甘願的被拱為副會長,他說這個學會的會員都「好逞能鬥智」,相較之下,他更樂意擔任美國人文主義者協會(英語:AmericanHumanistAssociation)的會長。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西莫夫與其經典著作(椅背上的太陽和宇宙飛船標志代表「基地系列」,畫面左側的機器人代表「機器人系列」,右側的圖象代表科普系列)
【英語牛人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