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泰三所有的科幻小說
1. 外國經典科幻,奇幻,偵探小說
1.熱夜之夢(經典中的經典,喬治馬丁的神作,不看會後悔的)
2.孤兒遠征軍(只能用來消遣,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喜歡看),孤兒的宿命(這本你找到了拜託給我講聲哈,我找好久了……)
3。獵物(邁克爾克萊頓,侏羅紀公園的作者的最後一步作品)
4.吸血地球(還行……)
5.醉步男(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9%86%89%E6%AD%A5%E7%94%B7&id=0)日本的
6.玩具修理者(短篇。恐怖小說,和上面那個是一個人寫的,叫小林泰三,超級經典)http://bbs.dmzj.com/thread-24053-1-1.html
7。花之歌(乙一的,這篇不是最好的,最好那篇記不到名字了,挺喜歡他的風格)
8.垂暮之戰,幽靈旅(http://hi..com/%B4%CE%D4%AA%B7%C9/blog/item/8700c83812ddca2797ddd8eb.html)這個是垂暮之戰的中間啦
9.黑暗塔系列(史蒂芬金的,不用說都知道有多經典了)
10.我家有個狐仙大人(http://book.gougou.com/search?search=%e6%88%91%e5%ae%b6%e6%9c%89%e4%b8%aa%e7%8b%90%e4%bb%99%e5%a4%a7%e4%ba%ba&restype=3&id=10000000)這個是書,不是動畫,我看了一半了
2. 小林泰三的介紹
小林泰三,是日本科幻小說界頗具實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直到1995年,他才發表處女作《玩具修理者》,所以一般還是被歸入新生代作家的行列。小林泰三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恐怖小說和科幻小說兩大類,他的科幻作品大多帶有鮮明的「硬科幻」色彩。
3. 求一部13-15年看過的科幻小說,內容梗概和作者信息在描述里,跪求!
謝邀。借這個問題,我把我看過的覺得值得推薦的科幻小說列一個簡單的書單吧入選的標准有兩個,一是經典,二是我看過。第一類:賽博朋克題材《神經浪遊者》(威廉·吉布森)《雪崩》(尼爾·斯蒂芬森)《真名實姓》(弗諾·文奇)《艾比斯之夢》(山本弘)重點推薦(7.14日更新)從名氣上講,主推作品應該在《神經浪遊者》和《真名實姓》中產生,但前者可讀性略差,後者好看是好看,但缺乏科幻深度。最後還是選擇了我個人比較鍾愛的《艾比斯之夢》,除了出於日系科幻作品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之外,更主要的是,小說以七個中篇故事寓言了AI發展的七個階段——《宇宙盡在我指尖》和《令人雀躍的虛空間》代表AI的產生,前者是文字形式的虛擬角色(其實是個網路接龍小說),後者是將大腦植入數字空間,這兩篇算是前AI時代,主角都是真實的人類。《鏡子女孩》、《詩音翩然到來之日》和《黑洞隱者》這三篇,代表了AI學習和獲得自我意識的三種途徑,前者講述AI如何在學習人類的行為後獲得自我意識,《詩音翩然到來之日》是植入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如何學習人類的技能、與人類溝通,後者講述AI試圖理解人類的理想、藝術、哲學等形而上的理念。《正義不打折的世界》講述擁有自我意識的AI如何與人類相處,在這一篇中,AI從人類的寵物發展為追求平等地位的物種時,與人類發生了正面沖突。最後一篇《艾比斯之夢》將AI與人類的命運推到了一個悲劇的背景,結局我就不劇透了。《艾比斯之夢》有點像加長版的《軟體體的生命周期》(特德姜),而故事性更強。全書最大的看點是AI視角,傳統的賽博朋克作品都是人類以AI的形式進入數字空間,其思考模式也是人類視角。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能的)AI視角,腦洞來了:對於我們T A I 而言,驚人的是許多人類無法理解模糊這個概念。當我們說「愛(5+7i)」時,誤以為是「只愛百分之五十」或「滿分一百分,五十分的愛」的人類何其多。人類無法理解「5」是模糊測度。愛的強度明明不可能以普通集合表達。我們能夠想像以縱軸為實數、橫軸為虛數的復素平面,但是人類必須轉換成實體平面才能想像。我們能夠想像自乘為負的量,但是人類無法想像。這八成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從一開始就欠缺認識的能力。重點推薦其中第六個故事《詩音來的日子》,就算你不喜歡這本書,至少裡面有一句你不會忘記。「所有人類都患有阿茲海默症」關於《神經浪遊者》,這是一本不太好讀的書,但又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之前在豆瓣上看過一篇用古龍人物改寫的小說簡介,強烈推薦,看了之後再讀此書,就容易讀進去了古龍版Neuromancer故事簡介 (評論: Neuromancer)第二類,末日危機題材《三體》劉慈欣《時間迴旋》《流浪地球》劉慈欣《日本沉沒》小松左京重點推薦(7.16日更新)重點推薦《流浪地球》,因為此篇在大劉的寫作生涯中極其重要,開創了他的「末日情結」、「宏細節」、「歸鄉情懷」這三個特色,使其往後的作品呈現出一以貫之的宏大的主題、悲壯的調懷、滄桑的變遷、堅定的信念……。末日情節《流浪地球》原先是大劉的「末日系列」的第一篇,此系列以太陽災變為題材,原計劃有六部:除了《流浪地球》外,《補天》描寫人類進入太陽內部對其進行修補以延緩其災變;《微紀元》(已完成)講人類通過基因改造,把自己變小去適應新的太陽系;《星船紀元》描寫人類乘飛船逃離太陽系,最後把飛船當成了永久的家園;《遊魂》描寫太陽災變前人類用電波把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發向宇宙;最後一部《在冥王星上我們坐下來哭泣》,描寫人類逃生無望,在冥王星上建立人類文明紀念碑(這個情節後來在《三體》里用了,不過我猜是受到了克拉克的短篇《星》的影響)。「末日情節」幾乎貫穿了大劉的大部分小說,大劉是這樣看待末日的當你被診斷為癌症時,世界在你的眼中會突然變成另一個樣子:天空是紅的太陽藍的;而當你最後得知這是誤診時,當天空又變成藍的太陽又變成紅的後,這也不是以前的天空和太陽了,世界和生活在你的眼中美了許多,也增加了許多內涵,這種感覺遠不是讀十年書能得到的。一個人的末日體驗是一種很珍貴的體驗,那麼全人類的末日體驗呢?如果世界經歷了這樣一次「誤診」,那全人類同樣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天空和太陽,更珍惜他們以前視為很平常的一切,人類世界將沿著一條更合理的軌跡運行。而能夠帶來這種末日體驗的,只有科幻小說,這也是我構思這個末日系列科幻小說的的初衷。宏細節大劉有一個創作理念——「宏細節」,他認為這是科幻小說獨有的敘事模式,在《流浪地球》中,第一次把宏觀的大歷史作為細節來描寫。在宇宙的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歷史事件變成一個個細節,歷史的大框架敘述成為小說的主體,而人物成為微生物,完全超越了我們的日常閱讀體驗,使作品不僅疆域極其遼闊,而且內部也極其豐富。歸鄉情懷在《流浪地球》的前言里,大劉寫道:「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回鄉情結之所以隱藏在連自己都看不到的深處,是因為我不知道家園在哪裡,所以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找。」歸鄉情懷不是懷舊,而是尋找自我在宇宙中的定位。小說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人類和地球人影相吊,相互依存,遠離已面目全非的故鄉,踏上又一條前途未卜的漫漫歸鄉之路。人類和地球來自宇宙,又走向宇宙,彷彿水滴重歸海洋,星星回歸星群,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打動我們的地方。就像小說里的那個謎語:「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第三類,太空題材(太陽系外)《沙丘》弗蘭克赫伯特《宇宙過河卒》《天淵》弗諾文奇《基地》系列阿西莫夫第四類,太空題材(太陽系內)《2001太空奧德賽》阿瑟克拉克《與拉瑪相會》阿瑟克拉克《群星,我的歸宿》第五類,生化危機題材《寄生前夜》瀨名秀明《鯢魚之亂》《紅色海洋》韓松第六類,外星生命題材《計算中的上帝》《索拉利斯星》《死者代言人》第七類,機器人題材《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趁生命氣息逗留》 羅傑澤拉茲尼第八類,科技驚險題材《侏羅紀公園》邁克爾克萊頓《球狀閃電》劉慈欣第九類,星際戰爭題材《星船傘兵》羅伯特海因萊因《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第十類,時間旅行題材《醉步男》小林泰三《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永恆的終結》阿西莫夫《時間機器》威爾斯《一日囚》柳文揚第十一類,歷史題材《天意》錢莉芳第十二類,幽默諷刺題材星新一的微型小說《銀行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羅伯特克里謝的短篇第十三類,哲學宗教及其他思想實驗題材《光明王》羅傑澤拉茲尼《海伯利安》丹西蒙斯《超新星紀元》(劉慈欣)《星》阿瑟克拉克《最後的問題》阿西莫夫《巴別塔》特德姜手機上匆匆寫的,感覺肯定有遺漏,以後慢慢補充。以後有空會在每一類重點推薦一部,以及推薦理由。
4. 小林泰三的簡介
小林泰三具有大阪大學基礎工業部的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三洋電機的研究部門從事移動通信的研發工作,所以尖端的科技理論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幾乎就成了他作品的鮮明特徵;而在另一方面,小林泰三又極其擅長刻畫渲染恐怖怪異的驚悚氣氛——尖端科技與恐怖氣氛結合在一起,也就成了小林泰三作品獨一無二的標志,以至於人們乾脆將小林泰三筆下的世界稱之為「小林泰三的世界」。
小林泰三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恐怖小說和科幻小說兩大類。他的科幻作品大多帶有鮮明的「硬科幻」色彩,這應該也與他的專業有很大關系。
5. 醉步男的介紹
《醉步男》是日本科幻作家小林泰三的作品這篇小說巧妙地借用了來自於《萬葉集》的日本古代傳說,描寫了猶如醉酒之後不知身在何方的、彷徨於無限時空中的男子,在極力烘托詭異氣氛的同時,充分展現了作者對於量子理論范疇下的時間、意識以及因果關系等概念的深刻理解。有意思的是,這部小說在許多方面都和去年的熱門電影《蝴蝶效應》異曲同工,但是和電影的導演版結局中主人公可以選擇自己的死亡相比,小林泰三筆下的人物無疑顯得更加不幸:無論血沼或者小竹田,都連選擇自己死亡的權利都沒有……這篇小說於問世的第二年獲得了第28屆日本星雲獎短篇小說獎提名,顯示出評論界對於小林泰三科幻創作的肯定。
6. 一部刊登在科幻世界上的日本科幻小說,山上和山下的時間流逝不一致
薛定諤的貓
7. 求一篇科幻小說的名字 日本的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預定的明天》,作者是日本的小林泰三,刊登於科幻世界2008年第4期上,在世界科幻欄目類。
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科幻與《科幻世界》,有問題盡情提出。
————某某熱心科幻迷
8. 你讀過哪些腦洞其大的短篇科幻小說
上學的時候無意中在某個小說合集上看過一篇,具體名字不記得了,講的是美國某實驗室兩個科學家受到輻射變異,可以臨時控制別人的思維,於是倆人合作通過控制別人的思維,一點一點的將別人洗腦,先是將實驗室的的變成的戰爭狂熱份子,然後是周邊小鎮、洲、美國、最終引起了世界大戰,牛逼的是後期他們基本不用洗腦能力了,只是靠周圍的人影響其他人。這本書雖然看似科幻小說,其中也有很多的科幻元素,但更過的是對人的心理解讀和人性剖析,因為當時沒有接觸過此類型的題材,所以印象深刻。
9. 國外著名的奇幻作家及其作品
黃金時代西方科幻的三位大師: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茵。詹姆斯·布利什(《飛城》、《事關良心》),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等)。
新浪潮里的賽博朋克: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尼爾·斯蒂芬森的《雪崩》。
英美首推喬治·R·R·馬丁,這是一位科幻和奇幻的著名作家,科幻方面有「一千個世界」的系列故事,奇幻方面有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個人非常喜歡的,也是國內譯介很多的兩位短篇王:羅伯特·里德和特德·姜,幾乎篇篇精品。加拿大的羅伯特·索耶(《計算中的上帝》、《恐龍文明》三部曲),澳大利亞的加斯·科尼斯(《古國三部曲》)都是很有名的。
日本當代科幻的代表人物有小林泰三、梶尾真治、神林長平、飛浩隆等,風格各不相同。
尼爾·蓋曼算是一個,作品有《睡魔》(Sandman)系列漫畫,與《碟形世界》的作者、幽默奇幻大師特里·普拉切特合作撰寫的《好兆頭》,長篇小說《美國眾神》(一舉囊括2001年所有幻想類小說大獎),童書《卡蘿琳》(獲得幻想文壇最高榮譽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以及恐怖小說大獎布拉姆·斯托克獎),《蜘蛛男孩》
喬治R.R.馬丁,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貝約恩市,二十七歲以小說《萊安娜之歌》摘下象徵幻想小說最高成就的雨果獎。此後他不僅在文學上獲獎連連,更曾在好萊塢擔任編劇長達十年之久。至今,他已獲四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一次世界奇幻文學獎,十一次軌跡獎等等。最出名的作品為《冰與火之歌》。
《地海傳說》是和《魔戒》《納尼亞傳奇》齊名的奇幻文學的傑作。由美國女作家厄修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所寫的故事,從1968年開始到2001年共出版了6卷,現在已經在世界19個國家翻譯出版
10. 水能找到小林泰三的《看海的人》
小林泰三2008-03-21 12:06【簡介】
小林泰三是日本科幻小說界頗具實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因為直到1995年他才發表處女作《玩具修理者》,所以一般還是被歸入新生代作家的行列。
小林泰三具有大阪大學基礎工業部的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三洋電機的研究部門從事移動通信的研發工作,所以尖端的科技理論與嚴密的邏輯分析幾乎就成了他作品的鮮明特徵;而在另一方面,小林泰三又極其擅長刻畫渲染恐怖怪異的驚悚氣氛——尖端科技與恐怖氣氛結合在一起,也就成了小林泰三作品獨一無二的標志,以至於人們乾脆將小林泰三筆下的世界稱之為「小林泰三的世界」。
小林泰三的作品主要可以分為恐怖小說和科幻小說兩大類。他的科幻作品大多帶有鮮明的「硬科幻」色彩,這應該也與他的專業有很大關系。
【創作經歷】
說起來,小林泰三得以成為作家,他的夫人功不可沒。《玩具修理者》一文本身是第六屆日本恐怖小說大賽的參賽作品,並且獲得了當年的短篇小說獎,然而據小林泰三自己說,當初想要參加大賽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夫人,只是當時眼看大賽的截止日期就要到了,而他夫人的文章還連個像樣的開頭都沒有,實在看不過去的他於是就很好心地用了三天時間寫了一篇——獲獎的《玩具修理者》就這么誕生了,而小林泰三自己也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在日本幻想文學領域綻放出他獨有的奪目光彩。
對於所謂「小林泰三的世界」,《日本最新科幻書籍導讀150》中有一段介紹相當傳神:小林泰三很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揭膝蓋上的傷疤給朋友看,一邊揭一邊故意作出齜牙咧嘴的表情,而且還要配上豐富的效果音,一直弄到皮開肉綻的時候,再把肌肉纖維一絲絲拉出來向朋友展示分析,然後很滿足地「唔~~」地嘆一口氣,帶著滿身的血開心地舞蹈起來——獲獎作《玩具修理者》無疑就是展現這一世界的標准作品。
《玩具修理者》講述了一個修理死亡孩子的驚悚故事。文中對於活體解剖過程的詳盡描寫充分顯示出小林泰三的風格,然而如果此認為作者的趣味僅在於此,恐怕就誤解了作者的苦心。盡管像「約古索特豪特夫」、「吐哇噫嗌噫吐咧噫吐嚇呔」之類的短語難免讓人想起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邪神庫圖魯,然而在恐怖的表象背後,小林泰三提出的卻是一個標準的菲利普·迪克式的問題:追問「究竟什麼是人類」的人,自己究竟是不是人類呢?
延續並深化了同樣風格與同樣主題的,是繼《玩具修理者》之後不久小林泰三創作的另一部恐怖小說——這一次是長篇——《人獸工藝師》。小說的主人公夕霞由於先天疾病,不得不接受多器官移植,但她所移植的器官卻來自於使用自己的基因進行改造之後的豬的體內,於是問題接踵而來:接受了這些器官的夕霞還能不能算作人類?體內具有人類基因的豬又能不能算是人類?……如果說《玩具修理者》由於更偏重於幻想而難免同現實具有一定距離感的話,那麼《人獸工藝師》所提出問題在基因工程大興其道的今天則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不過,雖然小林泰三是以恐怖小說而登上作家舞台的,但從本質上說,他還是應該被算作一位相當優秀的科幻作家。日本的《科幻雜志》就將小林泰三列為日本「硬科幻新御三家」之一(另兩位是林讓治和野尻抱介,三個人的名字首字母恰好拼成NHK——日本放送協會)。與《玩具修理者》收於同書的另一篇《醉步男》就顯示了小林泰三在純科幻領域的功力。這篇小說巧妙地借用了來自於《萬葉集》的日本古代傳說,描寫了猶如醉酒之後不知身在何方的、彷徨於無限時空中的男子,在極力烘托詭異氣氛的同時,充分展現了作者對於量子理論范疇下的時間、意識以及因果關系等概念的深刻理解。有意思的是,這部小說在許多方面都和去年的熱門電影《蝴蝶效應》異曲同工,但是和電影的導演版結局中主人公可以選擇自己的死亡相比,小林泰三筆下的人物無疑顯得更加不幸:無論血沼或者小竹田,都連選擇自己死亡的權利都沒有……這篇小說於問世的第二年獲得了第28屆日本星雲獎短篇小說獎提名,顯示出評論界對於小林泰三科幻創作的肯定。
來自讀者的反饋同樣是肯定的。2001年,小林泰三出版了他的科幻長篇《ΑΩ》。這篇小說描寫了一種奇異的、與人類的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的等離子生命體。在故事中,這種生命體中的一員「伽」,為了追尋敵對的「影子」而來到地球,但「伽」的出現無意中影響到一架客機的正常飛行,造成飛機墜毀,機上乘客也隨之死亡。「伽」就在這種情況下寄生到了機上的乘客之一作家諸星隼人的身上,奇異的冒險經歷也就隨之展開了……這篇小說獲得了第22屆日本科幻大獎的提名,同時被《SF雜志》讀者選為2001年度最佳科幻小說的第一名,顯示出讀者們對於「小林泰三的世界」中科學幻想故事的認同。
2002年,小林泰三的另一部短篇小說集《看海的人》問世。這部小說集收錄了他自1998年以來發表於《SF雜志》上的多篇文章,可以說篇篇都是佳作,尤其是同名作品《看海的人》。這篇小說描寫了一個居住在山上的少年與生活在海邊的少女之間的愛情,但在他們面前的卻有著無情的物理規律的阻隔: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距離海面越近,時間流逝就越慢;距離海面越遠,時間流逝也就越快。於是對於山上的少年來說,少女永遠都是年輕可愛的;但是對於海邊的少女來說,相愛的人卻幾乎是在一瞬間便年華老去……這樣的設定不禁讓人想起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阿蘭·萊特曼筆下的《愛因斯坦的夢》,不過相比於那本更具散文色彩的隨筆,小林泰三的故事顯然更具有他個人獨有的風格。這篇文章最初刊登在1999年2月的《SF雜志》上,獲得了當年的讀者獎,並得到第30屆日本星雲獎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