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移民月球科幻小說

移民月球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25 16:15:57

㈠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急)

我認為我們是從90年代以後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進入到非常新的時期,1956年到1957年政府當時講「向科學技術進軍」,繁榮科普、繁榮兒童文學,科幻也跟著走向高潮。通過一些兒童讀物,當時的科幻非常家喻戶曉。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最紅的明星還是上一代的劉慈欣。他在粉碎「四人幫」後最早的那個10年就已經開始寫了。從《三體》開始,科幻作為類型文學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開始出現。以前科幻小說不是類型文學,沒有類型文學的一系列特點,特別是粉絲文化,過去是沒有的,今天粉絲文化已經非常強烈了。

今天其實應該全方位發展科幻,不能放棄少兒科幻這一塊。劉慈欣的書為什麼賣的不好?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還不知道科幻這個東西。

㈡ 有一部系列的科幻小說:《太陽風行動》,《終極水源》還有2部叫什麼了

這個系列文還有4部...親還可以去鄭重的BLOG上看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01332835_0_1.html

分別是:

長篇科幻小說系列《太空英雄傳奇》

以西蒙為首的聯邦特別小組在完成了「太風風」行動之後,遭受了沉重打擊的外星種族竟然大舉入侵地球聯邦。值此人類生死存亡之時,聯邦總統府秘書梅麗娜發動兵變,軟禁總統凱特林,自稱女皇,並在家鄉地球的核心設置了能使行星爆炸的毀滅裝置。
火星基地秘密派遣青年勇士安德烈潛回家鄉地球執行除奸使命,安德烈卻在執行任務時發現了驚天之秘:梅麗娜竟然是外星人潛伏在人類中間的秘密間諜,而他自己竟然是梅麗娜和地球人結合出來的宇宙混血兒……正當安德烈陷入痛苦絕望、萬念俱灰的境地時,身份神秘的宇航基地專家雷嘯天暗中助他以無窮的力量,並告訴他說,這場斗爭不僅關乎地球人的生存,而且還牽涉到整個銀河系內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
長篇科幻小說系列《飛向哈瑪星》

公元6000年以後,人類聯邦派出飛船「探索9號」飛向銀河系深處的哈瑪星,他們確信這是一顆存在著智慧生命的星球。孰料在宇宙航行途中,一系列撲朔迷離的神秘事件接踵而至:以前人類飛船的蒙難、神秘空間的發現、中心電腦的發瘋、宇宙怪獸的襲擊、太空病菌的入侵、神秘放射病的感染、時空錯位的變換……恐懼和死亡的陰影無時無刻不籠罩在每一個宇航員的心中。本書著力塑造了以何劍為首的人類青年勇於奉獻、團結協作、臨危不懼、敢於拼搏的英雄形象。用濃墨重彩刻畫了人性的善惡與美醜、堅定與動搖、勇敢與懦弱。表現了每個人面以生與死、希望與危難時的不同抉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世界權威科學家已經預言:在不遠的未來,計算機的能力要超過人類的大腦,機器人將統治世界。

----------------------
長篇科幻小說系列《東方生死戀》

公元3000年以後,人類已經移民月球,建立了宏偉的宇宙城市。然而時代風雲突變,從事太空建設的機器人發動前所未有的叛亂,建立了「自由月球共和國」,妄圖滅絕人類,人類文明面臨有史以來的空前災難。

在這充滿危機的時代,人類英雄東方勝脫穎而出,以崇高的責任感、無限的勇氣和高度的智慧,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尊嚴,在上官老人、女媧等神秘人物的幫助下,與叛亂的機器人集團展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熱血搏戰……

本書以超越現實主義的豐富想像,史詩般地勾畫出波瀾壯闊的斗爭場面,注重在宏大的宇宙發展背景下,探索人類文明在宇宙發展中的定位和進化,大膽突破現實和幻想的臨界點,引領讀者進入人類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未來境界。

--------------
長篇科幻小說系列 《千古奇謀》

華人科學家鄭紫微致力於研究時空穿梭理論,他堅信只要恰當地使用量子之間的交換力,就能夠進行時空轉換,使人類穿越黑洞完成時光旅行。鄭紫微為了驗證理論的有效性,親身跳入自製的時空穿梭機並陷入黑洞。等他一覺醒來時,不禁大吃一驚,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不同的詭異世界……本篇以鄭紫微穿梭時空為線索,把中國歷史上的奇謀妙計之精華加以濃縮提煉,編寫成了六十多個可供欣賞的科幻小故事。從夏桀到近代,其中既有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也有鮮為人知的神話傳說,對歷史現象加以戲劇化的演繹和大膽的假設幻想,以求「窺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㈢ 尋找一部很早的科幻小說,兩個地球人登陸月球,發現月球內部是空的,有人類居住

小時候讀過,台灣商務印刷出版社出版,現在沒了

㈣ 可以推薦本腦洞大的科幻小說嗎

我吃西紅柿的神作《吞噬星空》。本書主要將講主角從一個草根經過機遇努力後成長為一個最強者的勵志故事,但是裡面不只是講了主要打怪升級,還用很濃厚的筆墨去描寫親情,使這本書的故事異常豐滿。同時裡面的友情描寫也沒有落下,是團隊讓主角走向了巔峰,推薦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裡面的科幻加玄幻的設定,而是裡面對親情、愛情、友情豐滿的描寫,是我吃西紅柿讓我們知道,再厲害的人也需要感情。

骷髏精靈的《機動風暴》。這本書堪稱機甲流裡面的神作,打鬥場面描寫豐滿,套路新穎。而且不只是對主角的性格描寫深刻,對其他角色的描寫深入骨髓,本書最大的好處是沒有假大空的幻想,而是就是以當下的科技發展為主軸,展開幻想。這本書里所說的機甲戰爭,移民月球,移民火星,都是可能出現的,這樣的設定使故事更有可讀性。可以說《機動風暴》的出現引發了機甲流的狂潮。其實這是本老書了,但是即使是放到現在,也有很強的可讀性。

卧牛真人的《修真四萬年》這是一本超級長的小說,已經1000多萬字了。這里確實是佩服作者的腦洞,修真和科幻結合起來四萬年之後會是什麼樣的?飛劍戰艦亂飛,宇宙被人類霸佔,修真體系和科技體系混合。但是這本書比較慢熱,因為字數很多,所以進程特別慢,但是最近作者終於開始發力了,最精彩的故事就要來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古劍鋒的《星際游輪》。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看過,喜歡科幻小說的書蟲可以去看看,異常好看。這本書是以宇宙作為環境構架,以穿梭在宇宙中的星際游輪作為故事的主線。很新穎的設定,這也是本老書,看了這么多科幻小說,星際游輪能有人性的這是唯一一部。書裡面的大反派就很常見了,蝗蟲式的蟲子,總之就是各種蟲子。各種游輪打蟲子,很爽,很過癮。

㈤ 月球的科幻小說有什麼

看看下面這個吧.不是科幻,勝是科幻!

一、未有定論的月球起源:

目前有關月球起源的說法有三種,第一個假說是月球和地球一樣,是
在46億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塵雲和氣體凝聚而成的;第二個假說是月球系由
地球拋離出去的,拋出點後來形成太平洋;第三個假說是月球為宇宙中
個別形成的星體,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重力場捕獲,而環繞地球。原
本多數科學家相信第一種說法,也有少數相信第二種說法,可是自從太
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經化驗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
同。地球是鐵多硅少,月球是鐵少硅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很
多, 因此證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了。
同樣的原因,也使得第一個假說動搖了,因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
億年前經過相同過程形成的,那麼成分應該一樣才對,為何差異會那麼
大呢?所以,科學家只好也放棄第一種說法。只剩第三種說法了,可是
如果是其它地方飛來的星體,飛進太陽系後,太陽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
多倍,照理講月球應該受到太陽的引力而飛向太陽,不是受到球的引力而
留在地球上空的。這三種「正統科學家」提出的假說,沒有一項能
解答所有疑問,也沒有一項經得起嚴格的質問。事實上,時至今日,
「月球來自何處」,仍是天文學未定之論。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
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離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學」的字
眼來批評的。

---------------------------------------------------------------------------------------------------------------

二、日、月、地球間的奇妙:

現在舉出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現象,讓大家用心想一想。
月球離地球,平 距離約為38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
5千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
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
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
訴我們什麼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陽 離地球有395倍
遠,那麼,由於距離抵銷了大小,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
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 !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
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
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 ,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
埃爾西莫夫曾說過:
「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哪裡。」他又說:
「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
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

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么認為。科學家謝頓(Willian R.Shelton)
在《羸得月亮》一書中說:「要使宇宙飛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18,000哩
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飛行才可以達成平衡;同理,月球要
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
高度才行。」問題是: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做得到的,那麼, 為何如此?

---------------------------------------------------------------------------------------------------------------

三、做為衛星它太大了:

太陽系的行星擁有衛星,這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的地球卻擁有一個
大得「不自然」的衛星 — 月球,也就是說做為一個衛星,月球的體積
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
地球直徑12,756公里,衛星月球直徑
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 公里,有二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里
,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
里,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
土星的3.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
之五,但是我們 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
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

四、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
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
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
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
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 有186哩
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
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麼如此?大
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
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
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
隕石坑都很淺。那麼,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麼?

---------------------------------------------------------------------------------------------------------------

五、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
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
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
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
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
高溫的金屬元素呢?而且,科學家分析宇航員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
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
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麼?表示這些
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在
什麼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

六、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 背面直到宇宙飛船上去拍照後,
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
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宇宙飛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
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
很少的熔岩海。
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
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概率應該相同,怎會有
內外之分呢?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 說法是說
它以每小時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
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
向著地球。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
「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
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

七、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無解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
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
出現一片雲。一七八六年四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
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
火山活動了,那麼這些「火山」是什麼?一八四三年曾繪制數百張月球
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
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沈積物,
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
「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
「達埃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
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
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 。

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
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前蘇聯無人探測船
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
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
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
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另外,
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
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
通往月球內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
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
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
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利爾小組發現
「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 人
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

八、月面上的不明飛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陽神八號宇宙飛船在調查將來的登陸地點時,
遇到一個巨大、約l0平方英里的大不明飛行體,但在繞行第二圈時,就沒有再
看到此物。它是什麼?沒人知曉。太陽神十號宇宙飛船也在離月面上空五
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
紀錄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陽神十一號宇宙飛船載著三位宇航員
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
宇航員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四號火箭推進器,
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
器距他們有六千英里遠。宇航員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
阿姆斯特朗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
狀。另一位宇航員埃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
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七月廿一日,當
埃德林進入登月艙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二個不明飛行體,其中
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
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
速度上升消失。在宇航員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哪裡
是什麼?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十一號。」太陽神十一號竟如此
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KK很多KK噢,天呀!你無法相信,
我告訴你,哪裡有其它的宇宙飛船在哪裡,KK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
排列著,KK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KK。」前蘇聯科學家阿查查
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宇宙飛船一登陸時,與不明飛行體
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陽神十二號
宇航員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發現不明飛行體。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陽神十五
號,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陽神十六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陽神十七號,
KK等等的宇航員也都在登陸月球時 見過不明飛行體。科學家蓋利曾說過:
「幾乎所有宇航員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宇航員
埃德華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第九位登月的
宇航員約翰楊格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 查特連表示「與
不明飛行體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宇宙飛船都曾在一定距離
或極近距離內被不明飛行體跟蹤過,每當一發生,宇航員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特朗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KK,我們都被
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KK我只能說,
他們的宇宙飛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KK。」
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不明飛行體等,
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
到底是什麼呢?

---------------------------------------------------------------------------------------------------------------

九、空心的宇宙飛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凱威新 (MihKai
Vasin)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宇宙飛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
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
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加以挖掘改造成宇宙飛船,其內部載有許多該
文明的資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
發現,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當然這個說法
被科學界嗤之以鼻,因為科學界還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
不容否認的,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最令科學家
不解的是,登月宇航員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
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
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
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
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麼只在月表擴散呢?

---------------------------------------------------------------------------------------------------------------

十、結構新月球:

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結構月球理論了:月球是空心的,月殼分為
兩層,外殼是岩石及礦物層,像是自然的星體,由於隕石撞擊月球後,
只能穿透這一層,已知隕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層
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
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
人未知的合金。因為宇航員安裝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顯示震波只在
月表傳遞,而不深入內部,可見月球的確只有這兩層月殼。既然如此,
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經過精細計算,將
月球從他們的星系迎到太陽系來,擺在現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
在夜間看到它,而且和太陽一樣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種理論都不
對。「造月的人」讓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因為這一面有不少控制
地球的設備。他們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內部,因為月球表面日夜
溫差太大,中午最熱是攝氏127度,夜間最泠是零下l83度,不適合
居住,所以都住在內部。他們巳發展出飛碟,經常飛出外面做些研究
或修護儀器,並注意地球人的動靜,有時被地球宇航員看到,有時被
地面上的望遠鏡觀測到。「造月的人」是那一種外星人?他們來此有
多久了?我們目前都還不知道。也許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
真相了。我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實際月球現象,來重新結構月球的理論,
「圓滿的」將月球之謎KK解答,有誰能說這樣做是「不科學」呢?

㈥ 奧爾德林的故事

「登月之旅」背後鮮為人知故事
訪阿波羅登月宇航員奧爾德林

1969年7月16日,載有三名宇航員的「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進入太空,經過四天的航行,也就是整整31年前的今天,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為了紀念「登月之旅」,鳳凰衛視中文台記者許戈輝采訪了現已70歲的奧爾德林。「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曾使億萬人激動不已,但誰又知道,如果這一步沒有成功邁出,又會怎樣呢?目前,一些科學家對31年前登月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相信最准確的答案將會是歷史給出的。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更有興趣聽一聽奧爾德林怎麼說。

出發前不知悼文已寫好

「這些勇敢的人來到這里,打破了它的平靜,但最終卻要在平靜中死去。他們清楚自己已經失去生還的機會,但他們更知道這種犧牲將給整個人類帶來新的希望。」這是登月前美國政府為出發的宇航員寫好的悼文大意。

記者:美國《洛杉磯時報》披露,在阿波羅11號登月前,美國政府已做好了最壞的准備。尼克松總統甚至請人寫了一篇悼文,以備不時之需。你知道這些嗎?

奧爾德林(以下簡稱「奧」):不,我事先並不知道。不過我覺得我們也並不需要知道。我們對不幸不會加以細想,而要保持完成任務的樂觀態度。我們不會去做無謂的擔心,因為那隻能加深自己的恐懼,而恐懼令人的視野收窄乃至破壞表現。那位準備悼文的人是位知名人士,我曾跟他談過話。

從地球到月球的路

奧爾德林說,人類的首次登月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麼富有浪漫氣息。

記者:你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時,感覺怎樣?一切就像你所期待的嗎?

奧:跟我期待的相似。那天空像天鵝絨一般漆黑,襯托著被太陽照得光芒耀目的月面,黑漆漆的,地平線的弧度向前延伸。行動是十分容易,但都是慢動作,這是因為引力小,而太空衣也限制了我們的靈活性。現在要重組當時的畫面挺困難的。

記者:能否告訴我,阿波羅11號升空前那十秒倒數時你在想著些什麼?

奧:我記不起當時在想什麼。我們經歷著那些事情,冷靜地執行程序,只希望一切順利。我想最重要的是盡量提高警覺,觀察正在發生的一切。希望事事順利。

誰說月球上可以看到長城

一直以來有個說法,在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人工建築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奧爾德林說,那是一個誤解。

記者:從月球看到地球是怎樣的?你當時有什麼感覺?

奧:要看到地球並不容易,因為她就在你的頭頂上,而我們的面罩不方便讓我們向上望。我們只能作匆匆一瞥知道她在那兒。可以這樣說,雖然人們都想問我們當時的感受,但我們到那裡的任務並不是要回來告訴人們我們的感受。我們被送到那裡去工作、去執行探險,為後來的人鋪路。

記者:在月球上真的能看到萬里長城嗎?

奧:我可以告訴所有的中國人,在月球上是看不到萬里長城的。那是電視對答上產生的誤解和人們對事實不了解所造成的。長城是狹窄而且不規則的,在軌道上,很難看到不規則的事物。如果是從機場通往城市的寬大直路,那會比不規則的長城更容易被看見。除非你能用肉眼在2.88公里以外看到一根頭發,才有可能在月球上看到萬里長城。

火星比月亮

更適合人類居住

探索外太空長期以來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而日益擁擠與惡化的環境則迫使人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把目光投向毗鄰的星球。

記者:月球上可能存在生命嗎?

奧:不……

記者:那麼火星又怎樣?

奧:有可能……千萬年前火星可能有生命,這個很難說。

記者:你可以預言人們何時會踏上火星嗎?

奧:如果政府做了我認為應該做的事,我可以預言。定下計劃,然後付諸實行,並不時進行改進。但是我們還沒有這樣做,不論是太空計劃或是宇航局都沒有。如果有的話,我認為二十年後我們就可以登陸火星。

記者:登月的其中一項重要目的,是尋找地球以外能供人居住的所在地。你認為月球值得探索和發展,成為能供人類移民的所在地嗎?

奧:數千年後的未來,人類會創建出很多很多不能想像的事物。到了某個程度,一個有責任感的文明社會,應該確保這個文明能繼續存活。月球是其中一個人類有可能居住的地方,不過火星就更加適合了,它比月球更像地球。所以設立一個供人類移民的所在地,火星是個理想的選擇。

記者:你認為用太空船把人類送到月球的真正意義何在?

奧:我從月球回來的那一天,看到電視上的重播。我認識到,到月球的基本目的,並非我們帶回來那些石頭,也非我們當時說的恐懼、歡樂等話,而是在地球的人見證到這創舉。這一切對他們的生命有正面的影響。

布茲·奧爾德林出生於1930年1月20日,1952年加入空軍,稍後成為內華達州一家空軍基地的指揮員。在麻省理工學院他完成了宇航專業的博士論文。1963年他被美國宇航局選為宇航員。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飛向月球。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消息,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成為首先在月球上印下人類足跡的人。他們在月球上探險並收集岩石,第二天在登月艙軌道上60米與柯林斯會合。1972年奧爾德林從空軍退休後進入商界。關於在月球空間的經歷,他發表了兩篇作品《重返地球》和《人從地球來》。最近他還發表了關於月球的一篇科幻小說並致力於幫助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實現太空夢想。

㈦ 關於月球的科幻小說和電影。經典的。

一、《星球大戰》系列六部曲
影片故事圍繞在奴隸帝國及一小批叛軍的太空戰事上。《星球大戰》中,馬克漢彌爾與他結盟的朋友共同維護宇宙和平;《帝國大反擊》故事延續《星球大戰》,並加入新的結盟者,繼續一場正、邪對抗的太空大戰。科學家們選出這兩部電影,可能是對《星球大戰》最初三部曲系列存有懷舊之情,並非全為了片中的科學情節。這兩片上映後,掀起一股《星球大戰》玩具及游戲的流行風,成為日後多部太空電影及科幻小說的模板。

二、《魔鬼終結者》
在2029年主宰地球的計算機,為進一步滅絕人類及遏止人類反抗,派出機器人回到二十世紀,殺死人類領袖的母親,但計劃失敗。續集中,計算機派出更厲害的液體金屬機器人再度執行暗殺行動,但「終結者機器人」保護了未來人類領袖及其母親。英國牛津大學量子物理學家德意志認為,雖然此片在講述時間旅行上有些前後矛盾,卻仍是同類型電影中的佳作。

三、《黑客帝國》
主角是二十二世紀計算機高手,經常被夢境困擾,後來他發現自己的生活被來自邪惡網路世界的無形力量操縱,最後發現人類原來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中而不自知。主角決定拯救人類,挺身對抗邪惡網路世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細胞生物學家麥克說,片中人類能輕易地在大樓之間跳來跳去,看來有點超現實,但「也保有一貫的娛樂價值,也就是壞人與好人在未來世界裡還是斗來斗去。」

四、《異形》系列
一艘負責開采星球礦石的宇宙飛船載著七名隊員,在返回地球途中接到一顆不知名星球的求救訊號,隊員們前往調查。不料,外星怪物寄生在一隊員體內,後來還破體而出吞下隊員,最後剩下一名女隊員與怪物進行殊死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航天暨極地醫學中心負責人方凱文認為,此片描述了長途太空旅程的過程,使「我們首次知道未來人類在太空工作及生活時,可能會在宇宙飛船上吃薄餅、吸煙和玩紙牌來打發時間」。

五、《超人》四部曲
《超人》開創了一個科幻領域的嶄新時代,克里斯多夫在最後時間與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很多人欽佩。克里斯托弗·里夫就是超人,這是無論誰都抹消不了的記憶。從1978年到1987年,在這近10年的時間里,電影《超人》共誕生了4集。也許不少讀者還記得小時候觀看《超人》的美妙體驗。這套電影,不僅奠定了一系列科幻英雄片中的經典模式,直接開啟了銀幕上以《蝙蝠俠》、《蜘蛛俠》、《X戰警》等為代表的漫畫英雄時代,而且每一集都反映出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心理和大眾價值取向,折射出整個世界的政治文化格局。餘波至今,已經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的流行文化符號和銀幕偶像。這一切,都是超人給這個星球的最大禮物。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克里斯托弗。里夫。

六、《銀翼殺手》
主角是洛杉磯警察達克德,任務是尋找並殺死混雜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復制人。這些復制人體力及智能遠超過人類。達克德在追殺過程中,意外愛上一名女復制人。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明傑說,這是他看過最棒的科幻電影,「在當時來說,它和整個故事都超越時代,提出了千古不變的問題,包括什麼是人類?我們是誰?」

七、《地球末日》
講述一個像人的高智能外星人乘飛碟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隨他一起來的是一個具有恐怖力量的機器人。外星人警告人類廢除核武器,並希望人類加入他們的和平星球聯盟,卻沒想到被地球人視為敵人,並發動攻擊。負責火星探測器「小獵犬二號」的英國科學家皮林傑十分喜歡這部電影。他說,「當年播放這部電影時,戲院經理為增添噱頭,會暫停播放電影,向觀眾宣布宇宙飛船已經降落的消息。」

八、《2001太空漫遊》
講述人類對命運及宇宙的探求,首先由史前人猿時期說起,之後,跨越時空來到太空殖民地。導演庫柏力克試圖藉此片,凸顯人類的無知,並前瞻性地預言人類科技的渺小。此片曾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曼寧稱贊此片:「模擬技術卓越,當今計算機繪圖也無法出其右。」

九、《地球爭霸戰》
火星人因火星氣候突變無法生存,組織了一批無堅不摧的外星軍團,計劃大舉入侵地球。人類的所有武器都對付不了火星人的死光炮,城市陸續淪陷,全世界人類都在逃命。就在此刻,火星人因感染地球細菌逐漸死去。美國加州天文學家休斯塔克說:「電影手段十分吸引人,因為它創造了一批我們完全不認識,背景也與我們大相徑庭的生物。」

十、《第三類接觸》
主角目睹來自外層空間的飛碟到達地球,從而展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主角到最後仍一償夙願,登上外星人的母艦,肩負起地球使者與外星人進行友善的接觸。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方凱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們也不太可能駕駛電影中那種外形像倒聖誕樹的宇宙飛船,但對他而言,《第三類接觸》還是電影史上,有關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經典名片。

全球影迷推薦影史二十大經典科幻片!

5 Return of the Jedi 絕地大反攻
1983年 美國
導演:Richard Marquand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
簡介:帝國統帥維達建造了一個新的死星基地,妄圖一舉殲滅義軍。與此同時,行天者盧克和喬裝打扮的公主莉雅以及機器人R2D2、3PO前往營救被賈巴囚禁的梭羅。義軍同帝國的最後一戰在此展開,盧克在死星中再度遭遇維達,經過一場惡戰,義軍最終戰勝了帝國。

6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
1982年 美國
導演:Ridley Scott
獲獎: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簡介:在21世紀,人類創造出了高科技的結晶——復制人。它們擁有與人類相同的智慧和感覺,甚至在體魄上更勝於人類。它們被用於開拓外太空,干最累最危險的活,但它們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憎惡。一場暴動後,它們被宣判從地球上消失,如果再被發現,格殺勿論!一群復制人冒險回到地球,尋求生存的方法,因為它們的機械能量即將耗盡,隨時會死去,於是洛杉磯銀翼殺手小組派出精英迪克去追殺它們,而它們的罪名卻是想成為人類?!但是迪克與美麗的復制人麗歌發生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
《銀翼殺手》是一部被眾多影迷,科幻迷認為最被忽略的老片。這部充滿陰郁、壓抑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對人和人的價值的思辯。一方面人類試圖消滅由自己親手製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復制人,而另一方面復制人為了生存的權利與人斗爭的矛盾,迫使觀者不得不透過復制人的命運來反思自己:什麼是生命?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7 Alien 異形
1979年 美國
導演:Ridley Scott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錄音
簡介:這部科幻經典叫好叫座,並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於是續集接踵而來,目前拍至第四集,仍大受親眾歡迎,雪歌妮薇佛扮演硬朗女長官蕾普莉,她和下屬乘坐商用太空船,在不知名的星球探險,下屬回到船上才發現一頭嗜血怪物上了船,從此永無寧日,恐怖事件接二連場。

8 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
1968年 美國/英國
導演:Stanley Kubrick
獲獎: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
英國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英國金像獎最佳錄音
簡介:由斯坦利.庫伯力克執導的本片講述的是,為了解開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於地面並攻擊人的秘密,原子動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號出發飛往距離八億公里遠的木星。此宇宙飛船的成員包括波曼船長、布魯飛行員及三個在圓筒內冬眠的隊員等五人。途中電腦HAL發生錯亂,破壞了冬眠裝置,布魯被誘出船外,於黑暗的太空中被殺,波曼船長則被困在母船中,與之展開生死格鬥,結果人類終於獲勝。不久宇宙飛船在進入木星的軌道後,因船長發現某地有與月球上的石柱一模一樣的東西,就駛向它,卻發生意外。當他醒來時,看見自已正和宇宙飛船在路易十六的寢室中。超越時間與空間,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消失於白光之中後,飄浮在太空上的綠色地球,由一胎兒看守著,此胎兒正是波曼轉世而成的,正繼續等待著自己出生的日子。這部內容以不遠的未來為背景,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人類將面對不可思議之事。本巨作廣集特殊攝影技巧與精華畫面感覺拍攝而成,可謂是空前絕後

9 A Clockwork Orange 發條橘子
1971年 英國
導演:Stanley Kubrick
獲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簡介:1971年庫布里根據安東尼.伯蓋斯的同名小說推出了[發條桔子]。故事以未來社會為背景,講述一個惡棍在被政府洗腦前後的惡行和徒勞的轉變。影片將矛頭直指社會意識形態,庫布里克說:「影片的主旨對人的自由意識提出了質疑。每個人都必須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則生活。當選擇做好人或壞人的權力被剝奪以後,人們是否還真正亨有人權?」麥考姆和其他英國演員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加上庫布里克發燒式的超現實導演手法,使這部充滿血腥和暴力的黑色喜劇震撼著人們的靈魂。

10 Aliens 異形2
1986年 美國
導演:James Cameron
獲獎: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
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英國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
簡介:雪歌妮薇佛今回再度扮演女長官蕾普莉,承接首集劇情,蕾普莉是首次探險任務的唯一生還者,卻處於冬眠狀態中。五十七年後,她終被一艘拯救隊太空船發現,並接獲新命令,重到那個神秘的星球。蕾普莉清楚異形物的底蘊,知道只有用核彈才能把它毀滅,可是一批人類早已被置上該星球建立殖民地,她必須尋求其他方法對付怪物。
《黑客帝國》三部曲
《超人》系列
《終結者》三部曲
《異形》系列
《星球大戰》六部曲
《銀翼殺手》
《Wired》
《第三類接觸》
《2001太空》
《地球爭霸戰》
蜘蛛俠和X戰警
<星河戰隊>又名《星際船上的傘兵》
《E.T外星人》
<第6日>
<少數派報告>
<變人>5部分
<天煞>
《星際爭霸》
絕地大反攻
發條橘子
攻殼機動隊
《回到未來》三部曲
帝國反擊戰
奇愛博士
大都會
楚門的世界
鋼鐵巨人
《百幕大三角》
《蝴蝶效應》 這有兩部
《時光機器》

《異次元殺陣》 這有好幾部
《記憶裂痕》
《人猿星球》
《侏羅紀公園》
《世界大戰》
《千鈞一發》又名<變種異煞>
12隻猴子
第五元素
黑暗都市
<時間機器>
人工智慧

《地球末日》又名地球停轉之日
銀翼殺手
千鈞一發
黑客帝國

㈧ 人類移民到月球的科幻作文,要滿分

2000年後的一天,地球上已經無法再容得下人了,我們全家和親戚朋友一起遷移到月球上去了。2000年的第二天我們坐火箭出發了。上面的生活自由又舒服。可是跟地球沒有一樣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餓了去哪裡找食物呢,你只要找一堆沙子或泥土把它們弄成一顆圓圓的丸子,說一聲「變」它就可以吃了,放進嘴巴,就自然消失了,過一會兒你就會感覺到剛剛吃了一頓飯一樣。

如果你口渴了怎麼辦呢?你只要深深地吸一口氣,氣就會變成水,如果水的溫度不適合你的需要的話那又怎麼辦呢?不要緊,它會自動按照你的需要的溫度去調節。去則所很方便,你只要在一個無人的地方拉下就行了。不過它還會發出一股迷人的香味。

如果洗澡怎麼辦,又沒水。你不用洗澡,在月球上很涼爽,不會出汗。

慘了,睡覺怎麼辦,如果睡在地面上硬邦邦的睡不著。你直接躺在地上,就好像有一張床讓你躺著一樣,而且很快讓你進入夢鄉。還有還有- - - - - -

如果2000年後真的有這樣的事,那太好了!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㈨ 一本關於月球的科幻小說名稱

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吧? 月球的地下城市中住滿了從地球流放來的罪犯。犯人們及其他們的後代經過艱苦努力,使月球變成了一個糧食基地,但卻受盡地球盤剝。為了保證月球有限的資源不會枯竭,月球人開始了反抗。海因萊因在這部作品中,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曼尼等多個令人信服的反英雄形象,更以自己在技術方面超人的預見性刻畫了一台獲得了自我意識的超級電腦——月球人對抗地球的秘密武器。本書最突出地展示了海因萊因所有優秀作品的共同特點——發人深省的思想、扣人心弦的情節、對科技發展的預見,是海因萊因最受歡迎的傑作之一。【關於作者】羅伯特·A·海因萊因是世界科幻協會評出的第一位「科幻大師」,同時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美國科幻作家之一。有批評家指出,「許多當代作家企圖與這種影響力較量,最後發現他們對抗的彷彿是大海或天空,毫無取勝之望。」海因萊因一生創作了數十部科幻長篇,曾經四次獲得雨果獎長篇小說大獎,這一獲獎紀錄一直保持至今。《嚴厲的月亮》是海因萊因最後一部獲獎長篇,與《異鄉異客》、《時間足夠你愛》並稱為海因萊因最優秀的三大傑作。【專家評價】[美國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從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時起,驚嘆不已的科幻小說界便把海因萊因奉為當代最優秀的科幻小說家。他終生保持了這一榮耀。[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西爾弗伯格:「雄辯、充滿激情、對科技的描繪富於創見性。他重新塑造了科幻小說,為以後的每一個科幻作家指明了前進方向……他是H·G·威爾斯之後最偉大的科幻作家。」塞繆爾·德拉尼:「在我長大成人的階段,正是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教會了我質疑那些被大眾所普遍接受的觀念。」[美國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海因萊因不僅僅是美國科幻小說家中的翹楚,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直至今日,他依然是美國科幻小說界的一塊金字招牌。

㈩ 如果人類移居月球了,會發生什麼呢

月球,在中國人的眼裡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是一個散發著溫柔月光,有著美麗廣寒宮以及嫦娥和可愛小玉兔的地方。也一直是人們遙望和想要登陸一探究竟的地方。如果人類可以移居月球,那麼可能會發生不少有趣的事情:

雖然引力很低、沒有空氣,目前只看到有環形山和岩石蘊含的礦藏,但這不妨礙人們對於移居月球的嚮往,不能阻礙人們對於了解太空的熱情。未來,月球將會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