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父是誰
1. 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神秘島》、《黑印度群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2.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The Children of Captain Grant)
《海底兩萬里》
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
《神秘島》
The Mysterious Island
探月兩部曲
《從地球到月球》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探險
《八十日環游世界》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地心游記》
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自20世紀以來,凡爾納的多部作品曾不止一次地被搬上過大屏幕,比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936年,由前蘇聯拍攝),《海底兩萬里》(1954年電影,1997年電視重拍),《地心游記》(1959年),《環游世界八十天》(2004年)。改編自凡爾納的《地心游記》已於2008年重新以立體電腦特技搬上屏幕,該片名為《地心冒險》,由《神鬼傳奇》男角布蘭登·費雪主演,於8月14日上映 。[1]
3.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科幻小說誕生於1818年的英國,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也叫《科學怪人》。從1818年到1926年這段時間被稱為科幻小說的「萌芽與草創時期」,這段時期的作家隊伍還不成熟,作品風格不那麼明朗,並且題材多以探險、恐怖為主。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儒勒·凡爾納:《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上三部被稱為「海洋三部曲」)《八十天環游地球》《從地球到月球》《太陽系歷險記》《機器島》等等等等,太多了。
喬治·威爾斯:《時間機器》《世界大戰》《月球上最早的人類》《隱身人》等等。
凡爾納和威爾斯被譽為科幻小說兩大流派的鼻祖。
還有 埃德加·愛倫·坡,他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短篇小說。
柯南·道爾:大部分人都是從福爾摩斯系列了解他,其實他創作了很多科幻小說,如《失落的世界》《有毒的地帶》等等。
巴勒斯:《火星公主》系列。
從1926年約翰·坎貝爾擔任美國《驚奇故事》雜志的主編,科幻小說進入了黃金時期,陣地也從歐洲轉移到美國。這段時期的作者和作品太多了,主要有:
艾薩克·阿西莫夫,他最著名的科幻作品就是「銀河帝國衰亡史」系列,包括「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他制定了著名的「機器人學三定律」。他還創作了大批優秀的長篇、短篇科幻小說和大量科普作品。
羅伯特·海因萊因,他被稱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作品有《嚴厲的月亮》《異鄉異客》《星船傘兵》等等。
雷·布雷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度》等。
還有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菲立浦·迪克《少數派報告》《高城中的男人》等等等等。
黃金時期涌現出大量優秀作家和作品,這時期的作品很值得一讀。
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科幻小說進入「新浪潮時期」。這時期的作家希望主流文學能接納科幻文學,並將很多新科技、新技術寫入了自己的作品,為科幻小說開拓了很多新的題材。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布賴恩·奧爾迪斯:《溫室》《戶外》《億萬年的狂歡》等,後者是科幻理論著作。
摩爾科克:《瞧這個人》等。
80年代後,隨著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世界新格局的形成,產生了一批新的科幻作家,被稱為「賽伯朋克」流派,他們反對被納入主流文學,強調科幻本質的東西,推崇黃金時期的寫作風格。主要作家及作品有:
威廉·吉布森:《神經浪遊者》等。
弗諾·文奇:《深淵上的火》、《真名實姓》等。
4.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美國的誰他的科幻小說有拍成電影嗎
一、世界科幻小說之父不是美國人,而是法國人儒勒.凡爾納,關於他詳解如下:
1、簡介: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法語: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國小說家、博物學家,科普作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由於凡爾納知識非常豐富,他小說作品的著述、描寫多有科學根據,所以當時他小說的幻想,如今成為了有趣的預言。1905年3月24日儒勒·凡爾納逝世。
2、詳解: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地心游記》、《八十天環游地球》等,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近年來,隨著對於其作品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凡爾納作為一位純文學意義上的作家開始為一些學者所重視。
1863年起,凡爾納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為主的作品,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的系列作品集(Voyages Extraordinaires dans les Mondes Connus et Inconnus)一舉成名。代表作三部曲為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粗略地概括,他的主要作品涉及了兩個背景:十九世紀末期的世界(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八十天環游地球》、《沙皇的信使》等)和想像中的世界(如《太陽系歷險記》、《征服者羅比爾》、《面對國旗》(又名《迎著三色旗》)等)。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658種。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
二、他的作品被拍成電影的解釋如下:
1、《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4D版改編自科幻小說作家儒爾·凡爾納的同名著作。小男孩奈德登上「鸚鵡螺號」,跟隨著尼摩船長進行海底旅行。他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享受高潮迭起的絢麗之旅。
2、《八十天環游地球》;
中文片名: 環游地球80天[1]
外文片名: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更多中文片名:環游世界八十天
更多外文片名: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80天環游地球
80日環游世界
導演:弗蘭克·克拉斯 Frank Coraci
編劇:
Jules Verne....(novel Le Tour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
David N. Titcher....(screenplay) (as David Titcher) and
David Benullo....(screenplay) &
David Andrew Goldstein....(screenplay) (as David Goldstein)
片長:120 min
5. 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作品有《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80天環游地球》等。他的很多作品後來都被拍成電影,而在他作品中的許多設想,比如潛水艇、空中旅行等,在今天也變成了現實。
中國「科幻小說之父」是鄭文光
6. 2、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誰他是哪國人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年-1905年),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
[編輯]生平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於1828年2月8日,生於法國南特。他的家族有航海傳統,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他日後的寫作。童年時期,他曾私自出走到一艘商船上,企圖隨船出海,但被發現送還父母,從此更被嚴看管;他為此向父母保證以後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1847年,他被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但繁華的巴黎卻激發了他對戲劇的狂熱。1850年末,他的第一部劇作發表了。凡爾納的父親得知兒子無意繼續攻讀法律後大發雷霆,決定斷絕經濟援助。從此,年輕的凡爾納不得不靠寫作來賺錢,維持生計。
在巴黎圖書館花費了相當時間鑽研地理、工程和航天等科學後,凡爾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但他試圖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並不順利——連續16家出版社拒絕了凡爾納,屢戰屢敗的凡爾納一氣之下把書稿投入火中,但他的妻子把書稿搶救出來;幸運的是,第17家出版社終於同意出版本書。隨後,他又很快開始寫作後來成為早期科幻小說經典的作品:《地心游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6)和《海底兩萬里》(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1873)
小說大獲成功,成了暢銷書,在歐洲大受歡迎。凡爾納也成了一位富翁。1876年,他購置了一艘大遊艇,開始環游歐洲。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是1905年出版的《大海的入侵》(L'invasion de la mer)。
教皇利奧十三世1884年接見他時曾對他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儒勒·凡爾納於1905年3月24日失去知覺,25日晨8:00去世。
[編輯]作品
主要作品出版於19世紀末,其科幻小說中的許多設想和描述在20世紀成為了現實,所以他的一些作品現在讓人讀起來感覺並不「天馬行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海底兩萬里》中尼莫(Nemo -- 這個名字在拉丁文中有「無人」的意思)船長的巨型潛水艇「鸚鵡螺號」(Nautilus,過去有的中文版中曾按其發音譯為「諾第留斯號」)。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1954年下水)雖然名承自一艘1803年時的美國海軍多桅縱帆船(Schooner)與之後襲名的兩艘傳統動力潛艇,但由於核動力潛艇擁有如小說中虛構的鸚鵡螺號般超長的蓄航力,因此使用此命名多少帶有影射小說中之鸚鵡螺號的雙關意味。
就據此命名;法國的無人駕駛機器人潛水艇也以此命名。此外,<從地球到月球>當中,哥倫比亞號飛船(或炮彈)的發射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坦帕,竟然與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所在地)幾乎位於同一緯度線上,兩地之間直線距離僅一百二十英里,前者座落在佛羅里達半島的西海岸,後者在東海岸。
他的主要科幻小說作品有:
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
探月兩部曲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探險
《八十天環游地球》
《氣球上的五星期》
《征服者羅比爾》
《太陽系歷險記》
《地心游記》
《兩年假期》
民族獨立和革命
《桑道夫伯爵》
《烽火島》
《多瑙河領航員》
其他
《漂逝的半島》
《十五歲的船長》
《機器島》
《隱身新娘》
《昂梯菲爾奇遇記》
《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
近一百年當中,凡爾納的多部作品曾不止一次地被搬上過屏幕,比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936年,由前蘇聯拍攝),《海底兩萬里》(1954年電影,1997年電視重拍),《地心游記》(1959年),其中最近的一部影視作品當屬成龍主演的《環游地球八十天》(2004年),但該片對原著的修改甚大
7. 世界科幻小說之父是哪國人
儒勒·凡爾納 (又名: Jules·Verne)
職業 : 原著
所屬地區: 法國
出生地 : 法國
生日 : 1828年
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8.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著名科幻小說。
9. 法國作家凡爾納,為何被稱做「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中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海軍少將伯德在飛越北極後說凡爾納是他的領路人;氣球及深海探險家皮卡德、無線電的發明者馬克尼都一致認為凡爾納是啟發他們發明的人。
10.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誰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年-1905年),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