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座座飛船科幻小說
⑴ 介紹些星際科幻小說
我強烈推薦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對於這個永恆的傳世經典我真的沒什麼可說的,如果喜歡看科幻而沒看過基地系列真的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無與倫比的劇情和邏輯,龐大而復雜的背景,基地給我帶來的震撼超過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說,不愧為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西莫夫,其宏偉的想像力讓我完全折服
簡介:《基地》是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和他的機器人小說一起成為科幻小說中的經典。《基地》是由一系列故事構成的,除了《基地三部曲》外還有基地前奏和基地續集,其中《基地三部曲》分為《基地》(Foundation)、《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在這個系列中阿西莫夫創造了一個未來的銀河世界,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人民將會經歷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期,於是找了一批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整個故事即以「基地」的興衰為線索。
如果有人問我我看過的最好的科幻長篇,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出「基地系列」這個答案
還有就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目前科幻世界出了其中的兩部,為《銀河系漫遊指南》和《宇宙盡頭的餐館》,還有三部估計科幻世界會陸續推出,其文筆極其辛辣幽默,看的時候我無數次的笑到噴飯,無數次的佩服亞當斯的風趣幽默,「原因?沒什麼原因,事實上,原因去吃午餐了」。這個系列被歐美譽為喜劇科幻的聖經,為了表彰其卓越貢獻,一顆小行星的名字也以書中男主角「阿瑟」命名,劇情荒誕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正式這種極其的荒誕成就了這一偉大系列
安德系列,一共有四本,《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屠異》《安德的影子》,系列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人類和蟲族的戰爭,深刻探討了種族,戰爭,正義等等等等……一套非常好的書,很值得一看
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呵呵,對於這個史上第一個包攬雨果、星雲雙獎的小說,還有什麼好說的?
⑵ 高分求經典科幻小說,本人要是感興趣,不封頂加分!
《千年戰爭》
【關於作者】
喬·霍爾德曼,出生於1943年,曾獲激光物理學學士和天文學學士學位,1970年開始寫作,1983年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兼職教授。 喬·霍爾德曼的作品數量不多,是一位以質取勝的作家,代表作《千年戰爭》及後續作品《千年和平》被譽為「最值得回味的戰爭小說」。其中《千年戰爭》獲得了「星雲獎」和「雨果獎」雙重大獎;《千年和平》則獲得了「雨果獎」。 喬·霍爾德曼曾參與了越南戰爭,並獲得紫心勛章,《千年戰士》的創作可以看作是他對戰爭的真實體驗與反思【內容簡介】
坍縮星的發現,使得星際旅行成為現實,但人類派出的數艘星際探險飛船卻離奇失蹤,地球方面認定,是一個叫做「托倫星人」的外星物種對人類進行了攻擊。 一支由人類精英組成的小分隊被派往外太空,他們的任務是征服托倫星人,斬草除根!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漫長到可以稱之為「永恆」。當九死一生的的主人公曼德拉終於有一天獲准退役,回到闊別已久的地球,卻發現由於超光速旅行產生的「鍾慢效應」,地球早已逝去千年,物事人非,而他所要保衛的人類,也變得像外星人一樣陌生……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的科幻小說,不僅僅敘述了慘烈的戰爭場面,更記述了戰爭給人類心靈造成的永遠難以彌和的創傷。該小說榮獲「雨果獎」和「星雲獎」雙重大獎,被譽為「最值得回味的戰爭小說」。
最書名:彩虹盡頭(RAINBOWS END) 作者:弗諾·文奇/ Vrnor Vinge(美)
弗諾·文奇(美) Vernor Vinge (1944—至今) 弗諾·文奇,1944年10月2日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沃克莎市,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作為賽博朋克流派中活躍至今的作家,弗諾·文奇擁有極高的聲譽,在硬小說小說寫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說邏輯嚴密,情節緊湊,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處,尤以細節的締造和令人驚嘆的預見力著稱,提出的重要思想是「超人劇變」(或「天人劇變」)。大量細致又經得起推敲的描述讓虛構出的「異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科族幾可亂真。和他本身的科學素養大有關系,弗諾·文奇本身就是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閱讀文奇的科幻小說,絕對是一種享受。文奇並不多產,但他的每一部小說都可稱得上經典。1981年的《真名實姓》使他聲名大噪,1992年的《深淵上的火》獲得雨果獎,2000年又以該書前傳《天淵》擊敗《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獲雨果獎。
現代科技讓植物人華裔詩人羅伯特·顧重獲
彩虹盡頭書籍
新生,一個全新的、被高科技網路技術徹底改變的世界,呈現在他眼前。這個世界看似發達、安定、祥和,但邪惡依然存在,他們掌握了一種生物腦控武器,能夠控制人們的思想,讓人們無條件服從。而對新世界一無所知的羅伯特·顧無意中成為了邪惡者的工具,通過他邪惡者可以得到 他們所想要的技術。好在羅伯特還有朋友和親人,在一次反對圖書館升級的運動中,他的孫女與她的朋友們,與羅伯特一起,在陰森的地下生物實驗室中,與壞蛋們展開了對決。
《三體》 劉慈欣
劉慈欣,中國當代很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自1999年出道以來創作了一批讀者反響強烈的科幻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等,中短篇《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等等。劉慈欣居住在山西省娘子關,祖籍河南,出生於山西省陽泉市。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劉慈欣的新作,現在已經寫出3部,《三體》為該系列的第一部。 《三體I》
小說《三體》與三體問題有關,其中描述了一種在半人馬座三星(應該是指半人馬座α星:這是一顆三合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生存的三體人及其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也是小說中的一個模擬三體文明在一個有三顆太陽的星系中掙扎生存並發展的網路游戲,是由希望三體文明降臨地球介入人類文明的三體組織開發的。 《三體》並沒有揭示那個宇宙文明的圖景,其中的兩大文明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圖景,只是揭開了其面紗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們最近的恆星都有智慧文明,那這個宇宙一定是十分擁擠的,可為什麼它看起來卻如此空曠?這些內容已經在《地球往事》的《三體》系列第二部中描述。 《三體2》黑暗森林 簡介:三體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龐大的宇宙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局,經歷過無數磨難的地球人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神秘莫測的「面壁計劃」,精選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 三體人自身雖然無法識破人類的詭譎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智慧博弈…… 「面壁計劃」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競爭中戰而勝之?神秘的「黑暗森林」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切謎底,都將在本書中揭曉! 《三體3》死神永生 簡介:與三體文明的戰爭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個恐懼的孩子,熄滅了尋友的篝火,在暗夜中發抖。自以為歷經滄桑,其實剛剛蹣跚學步;自以為悟出了生存競爭的秘密,其實還遠沒有競爭的資格。 使兩個文明命懸一線的黑暗森林打擊,不過是宇宙戰場上一個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際戰爭沒人見過,也不可能見到,因為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目睹戰場之日,即是滅亡之時。 宇宙的田園時代已經遠去,曇花一現的終極之美最終變成任何智慧體都無法做出的夢,變成游吟詩人縹緲的殘歌;宇宙的物競天擇已到了最慘烈的時刻,在億萬光年暗無天日的戰場上,深淵最底層的毀滅力量被喚醒,太空變成了死神廣闊的披風。 太陽系中的人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後直面真相的,只有兩雙眼睛。
《計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2000)是加拿大科幻作家索耶本人最滿意的作品。但可惜的是,這部作品在2001年的「雨果獎」角逐中,敗於J.K.羅琳的《哈里·波特與火焰杯》,最終與這一科幻大獎失之交臂。提起此事,索耶火氣十足,他說:「我六次進入雨果獎決賽,六次空手而歸。每次我都很失望,但只有《計算中的上帝》那次真把我氣壞了。他們把獎頒給了《哈里·波特與火焰杯》!那是一本好書,但它不是科幻小說!」 索耶有充分的理由為此氣惱,因為《計算中的上帝》的確是一部具有震撼性的、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而且這種震撼性完全出自真正的、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 有人說科幻小說是點子文學。雖然這一說法隱含著對科幻小說的貶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科幻小說的特性。回想一下你讀過的科幻小說,難道不是先想到其中的怪異的想法(諸如隱身、波態飛船、時間旅行等).而後才是主人公的奇遇?「點子」是科幻小說的靈魂。《計算中的上帝》再次證明了科幻小說的這一特性,它不是用動作等好萊塢的要素,而是用想像,真正的想像,征服了讀者。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計算中的上帝》 的開頭便很新奇:一個蜘蛛形外星人鬧劇般出現在多倫多博物館,求見古生物學家。但「新奇」只是索那製造的第一個效果。很快,外星人霍勒斯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破解不同星球文明的周期毀滅之謎。隨著研究的推進,兩個讓人大吃一驚的事實顯現於我們面前:地球史前的五次物種滅絕周期與兩種來訪外星文明遠古時期的物種滅絕周期完全相同,似乎有一隻上帝之手在操控著文明的進程;幾個更古老、未曾經歷過這種周期性毀滅的文明則已經將自身電子化,藏身於行星內部的超強掩體中。故事至此,索那成功地將「新奇」變成了「驚奇」。故事向著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自私的古老文明為防止新文明對其生活的干擾,竟然用方舟將獵戶座一等星引爆成了超新星。正當超能粒子流即將再次滅絕三個智慧種族時,奇跡出現了——一隻彷彿從另一個宇宙「伸」過來的巨掌,擋在了超新星與三顆文明星球之間!震撼!此時,你的感受也只有震撼能形容了。 索耶一直對上帝是否存在感興趣,他在《計算中的上帝》一書中,時科學在這一問題上的作用進行了測試。索耶不是那種單純的有神論者,他堅信科學可以應付一切挑戰,他所要探究的是一直困擾人類的終極謎題:復雜而有序的宇宙背後存在著什麼樣的真相?作為宗教主題的延續,《計算中的上帝》將這一主題掘進到了一個新層面。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羅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曾兩次獲得加拿大科幻與幻想文學最高獎「極光獎」,是加拿大最成功的科幻作家。或許因為大學期間所學的就是廣播電視專業,索耶很樂於通過各種謀體宣傳自己的思想,介紹自己的新書,這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力。《渥太華名人錄》稱他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長」。 索耶1960年出生於多倫多,1981年開始發表短篇科幻小說。1988年,隨著長篇處女作《金羊毛》(Golden Fleece)的出版,他一下子成為科幻界備受關注的新人。 《金羊毛》是索耶「太空系列」的第一部,其故事發生在一艘名為「阿爾戈號」的星際移民飛船上。從飛船及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看出,這是那則人們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的科幻版。但索耶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成功地使這部作品成了硬科幻中的典範。 目前,索耶已經出版了十六部長篇科幻小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恐龍有關。在他的第二部長篇《遠望》(Far-Seer,1992)中,恐龍甚至取代了人,成為故事的主角。 《遠望》以及隨後出版的《化石獵人》(Fossil Hunter,1993)、(《外來者》(Foreigner,1994)共同構成了索耶著名的「智慧恐龍」三部曲。 「智慧恐龍」三部曲中的恐龍,當然就是曾雄霸遠古地球的恐龍,它們被一個類似於上帝的觀察者從遠古地球傳送到了一顆離地球十分遙遠的行星的衛星上。新環境下的年輕恐龍大力推動科學,多方探索與嘗試,終於通過望遠鏡之類的新發明洞察了世界的真相——它們所處的世界並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顆即將毀滅的衛星。於是,智慧恐龍開始了逃亡的努力。 「智慧恐龍」三部曲保持了傳統科幻的風格,頗具可讀性和啟迪性,在商業上也大獲成功。今天,加拿大的青年人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索耶智慧恐龍的故事。 索耶另一本重要的恐龍科幻小說《一個紀元的終結》(End of an Era,1994),則將恐龍滅絕之謎與時空旅行、平行世界結合在一起。書中科學家藉助最新發現的「黃效應」,順利地將考古學家布蘭登·撒克里和他的朋友邁爾斯·喬丹送回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以解開恐龍滅絕之謎。兩位主人公吃驚地發現,當時的地球竟然存在著一種又黏又滑的火星生命,而我們想像中的威猛的恐龍只不過是火星人的工具和玩物;同時,在另一個不存在「黃效應」的平行時空,布蘭登發現了一份出自他自己手筆的電腦日記,記述了他自己的種種令人震驚的發現。為了求證日記的內容,他找到了當時還不為人所知的黃博士……在這部作品中,索耶將自己在恐龍、考古方面的淵博知識展示得淋漓盡致。小說節奏明快,文筆輕松幽默,但內容卻發人深省——對恐龍滅絕、地球發展和外星生命進行了全新地詮釋。 恐龍之外,索耶所熱衷的另一個科幻主題就是宗教了。這在他的力作《終極實驗》The Terminal Experiment,1995)中有著突出的表現。 《終極實驗》似乎已經超出了科幻小說的領地。主人公彼德·霍布森的研究指向了科學的邊界之外、被宗教氣息所包裹的終極謎題,即:人死亡之後是否有靈魂存在?索耶的答案是趨向於肯定的。他筆下的主人公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在大腦徹底死亡之後的確有一團凝聚的能量從軀體上逃逸出來。這一結果將霍布森引向了危險的技術探險之路——在好友薩卡爾的幫助下,他將自己的大腦復制到計算機中,做成三份特質不同的拷貝,以分別模擬靈魂狀態(刪除了大腦中一切與人體生化相關的功能)和永生狀態下(切除了一切與死亡及衰老相關的神經系統)的「生命」感受。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個計算機生命中有一個成了殺人犯,並最終逃出了實驗室…… 《 終極實驗 》 既有高技術驚險小說的曲折與緊張,又有一流科幻小說所必需的新穎構思及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充分體現了索耶的獨特魅力,最終為他贏得了1995年度的星雲獎。 索耶的最新作品是計劃中的「原始人視差」三部曲的第二部《人類》(Human,2003)。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混血》(Hybrids)也將於近期出版,而它的第一部《原始人類》(Hominids,2002)則將參加2003年雨果獎、極光獎和蓋拉克蒂克獎的角逐。
一無所有
又名:The Dispossessed 作者: (美)娥本書獲得1974美國雨果獎(Hugo Awards)與星雲獎(Nebula Awards)兩大科幻獎之最佳長篇小說獎。本書於1974年出版,與《黑暗的左手》(1969年) 同屬一九七○年代科幻小說經典,也是娥蘇拉.勒瑰恩奠立科幻大師地位的兩部重要作品。 內容簡介: 安納瑞斯是烏拉斯星的衛星,由於一群社會主義運動者脫離烏拉斯星上的政治社會體系,獨自到安納瑞斯上建立純粹以社會主義為藍本的社會,因此安納瑞斯與烏拉斯斷絕聯系,直到安納瑞斯的一位新生代物理學家薛維克,在追求學術真理的熱情下,毅然與烏拉斯星的科學家聯系,並決定到烏拉斯星拜訪,才打開了安納瑞斯封閉的外殼。 然而,社會主義思想根深柢固的安納瑞斯人們認為薛維克背叛了理想,而烏拉斯星的資本主義社會現況,以及科學家們的暗藏詭計,讓薛維克腹背受困,處於兩難之中。他該何去何從? 勒瑰恩的科幻代表作之一,以主角薛維克個人觀點,在「現在」進行事件與「過去」的回憶中,交織展現了兩種社會的優點與缺陷。她沒有給讀者一個肯定的答案,一切都讓讀者跟隨著薛維克的旅程而自己體會。 評價: 村上春樹:「娥蘇拉.勒瑰恩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 哈洛.卜倫:「想像力豐富,風格上乘,超越托爾金,更遠勝多麗絲.萊辛,實為當代奇幻與科幻文學典例。」 作者簡介: 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1929- ) 娥,美國重要奇幻、科幻、女性主義作家。著有小說二十餘部,以及詩集、散文集、游記、文學評論與童書多部,並與人合譯老子《道德經》。所獲文學獎項與榮譽不計其數,包括美國國家書卷獎、紐伯瑞獎、卡夫卡獎、普須卡(Pushcart)獎、世界奇幻獎、星雲獎、雨果獎、小詹姆斯.提普齊獎、軌跡獎等等。西洋文學評論家哈洛.卜倫將她列為美國經典作家。目前定居於美國奧瑞岡州。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⑶ 誰看過飛往獵戶座,劇情怎麼樣的
一個落魄的作家遇到一個自稱來自獵戶座的女孩。
李大江是一名生活窘迫的科幻作家,為了讓新書《飛往獵戶座》第二部能出版,他把女友讓他付房租的五千塊送給了出版社女編輯,女友負氣出走。
精靈古怪,總是提著一個紅色小皮箱的女孩曉曉,突然在一天早晨將大江綁架,逼問他飛往獵戶座的方法。原來曉曉的父母在她小時候因車禍雙雙失蹤,頭部受傷的她卻堅持認為父母是去了獵戶座,她要去獵戶座和父母團聚。
曉曉提出只要大江幫助自己離開地球,就把鑽石項鏈留給他。大江雖然不相信曉曉是外星人,但對曉曉心存愧疚而又缺錢出書的他,還是答應了曉曉的要求,兩人也至此開始了一段奇異的旅程。
⑷ 找一本關於人類搜素外星文明的小說,科幻的,科幻不要太過離譜,謝謝了
《解讀生命》王晉康的科幻一直屬於比較貼近現實的那種,這篇小說也秉承了其一貫的風格!
http://wenku..com/view/5f454ffa0242a8956bece469.html
《超時空接觸》又名:《接觸未來(contact)》
http://ke..com/albums/84978/84978.html#0$ae10eddee05ea54795ee3741
(有小說有電影)是目前好萊塢所拍攝的科學含金量最高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調查表明,美國有97%的民眾相信影片所述的內容。
原小說作者、影片的副製片人(其實還參入了部分編劇工作)、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卡爾·薩根(CARL SAGAN),他曾指導過美國的空間計劃,還擔任過美國航天局(NASA)顧問,一生獲得22個名譽學位以及一項新聞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國際大獎--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小說《接觸未來》以豐富的知識和非凡的想像在經典科幻作品行列里佔有重要一席。
這兩部很合適,都是非常優秀的科幻。
另外在推薦下 劉的《三體》也是這個類型的,但是我覺他得幻的更遠一些。
--------------------------
超時空接觸的小說原型是《接觸未來》不過建議你直接看電影!因為不一定找的到中文版。
另外合理的超能力在科幻小說中不見得就是毫無道理的空想。記得有個老試驗,研究員坐在封閉的房間里,由玻璃隔離者,參與者在研究人員的背後盯著研究人員看,然後讓研究員記錄其感受,似乎通過多組試驗有人和無人時結果並不完全一樣,而且腦電波的存在也多有證實。未來人會衍生出特異能力並非完全空想。我們不能應為自己證實不了就完全否認所有可能。
比較嚴苛的科幻電影還有《世界末日》布魯斯威力和本阿爾弗萊德出演的,美國宇航局也參與了編劇和部分部分監制。
我想你要看的屬於那種偏「硬」的科幻是吧.搜索下 王晉康 劉慈欣 這些科幻世界的硬科幻作家的作品就不錯,比如 劉的球狀閃電,各期的銀河獎勵也都不錯。我不清楚你到底是要搜索起點的那種YY網路小說,還是相對比較嚴謹科幻文學。
如果是前者建議看看《末世卡徒》《黑暗血時代》《末日戰線》這些都不錯。除了黑暗血時代是東拼西湊比較離譜外,另外兩本都比較嚴謹,不過末日戰線中依舊有較多的異能者,但是我認為不算離譜的。
短篇的就太多了《後冰川時代記事》《真實姓名》《獵戶座防線》。。。總之如果是喜歡看這類短篇的各期的科幻銀河獎都值得翻出來看,還有很多沒得獎的短篇也很好~
⑸ 史蒂芬·巴克斯特的國內翻譯的作品
國內翻譯的史蒂芬·巴克斯特的作品主要以短篇為主。現對這些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 按小說中的年代背景從前向後排列
-------------------------------------------
公元3825年 《蛛絲》(1995年美國最佳科幻小說集,遠方出版社 1997.1,張玲等 譯)
Gossamer,Science Fiction Age Nov 1995,收錄於小說集 Vacuum Diagrams
一艘GUT飛船在通過蟲洞時發生了事故。兩名宇航員迫降到了冥王星,在這里,他們發現了奇怪的像蛛絲一般的東西……
-------------------------------------------
公元5406年 《藍色虛幻》(題目應譯為「藍移」。《藍色虛幻》 遼寧畫報出版社 1998.1,趙偉 譯)
Blue Shift,收錄於小說集 Vacuum Diagrams
由於Qax(誇克斯人)的禁令,飛行員吉姆·博爾德失去了工作。但他卻接到了誇克斯人的一份工作,它們要他去駕駛一架Xeelee的夜間戰斗機。這一次,他將不止拯救他自己的命運,還有人類的命運……
-------------------------------------------
公元6454年 《獵戶座防線》(科幻世界 2003年第3期,邵利敏 譯)
On the Orion Line,Asimov's Oct/Nov 2000,收錄於小說集 Resplendent
人類被銀色幽靈阻隔在獵戶座旋臂一帶,為了突破幽靈的封鎖,一艘勇敢的人類飛船突入了防線之中,短暫的生命也要輝煌地燃燒……
-------------------------------------------
公元7004年 《幽靈戰爭》(科幻世界譯文版 2006年第5期,張軸 譯)
Ghost Wars,Asimov's Jan 2006,收錄於小說集 Resplendent
昔日的獵戶座防線早已作古,人類突入了幽靈的區域中發展著自己的領地。但在黑色幽靈的領導之下,幽靈們的變得比以往要強大得多。然而,「獵戶之矛」號的成員們卻遇到了一個要求他們去刺殺黑色幽靈的銀色幽靈……
-------------------------------------------
公元7524年 《鬼穴》(新幻界 2010年第7期,Leonaries 譯)
The Ghost Pit,Asimov's Jul 2001,收錄於小說集 Resplendent
黑色幽靈死後,銀色幽靈再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隨著幽靈愈來愈罕見,幽靈外皮成為了價值高昂的物品。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名幽靈獵人在搜尋幽靈的過程中發生的奇遇……
-------------------------------------------
公元20424年 《沖鋒線》(科幻世界 2004年第11期,蘇益群 譯)
The Chop Line,Asimov's Dec 2003,收錄於小說集 Resplendent
人類與Xeelee的戰爭已經推進到距離Xeelee聚居的銀河中心很近的地方。592基地的達克少尉遇到了未來的自己,而且她還要跟那個未來的達克一起接受審判……
-------------------------------------------
公元104858年 《救生船》(科幻大王 2010年第3期,王小亮 譯)
Raft,Interzone #31 Sep/Oct 1989,收錄於作品集 The Hunters of Pangaea
一艘飛船誤入一個引力強度十億倍於地球的宇宙空間,船員的後代們設法逃生。作者在此短篇基礎上改編創作了同名長篇小說,於1991年出版。該同名長篇既是史蒂芬·巴克斯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Xeelee系列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
《引力礦》(科幻世界譯文版 2005年1(下半月版)天龍號,許東華 譯)
The Gravity Mine,Asimov's Apr 2000,收錄於小說集 Phase Space
從「無」中誕生的生命,在逐步熱寂的宇宙中探索自己的本原……
-------------------------------------------
《希娜5號》(世界科幻博覽 2006年10月刊,耿輝 譯)
Sheena 5,Analog May 2000,收錄於小說集 Phase Space
在Manifold:Time中有一隻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烏賊「希娜」,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烏賊「希娜」的故事。
-------------------------------------------
《致命接觸》(科幻世界 2005年第5期,胡紓 譯)
Touching Centauri,Asimov's Aug 2003,收錄於小說集 Phase Space
一束射向阿爾法A-4星的激光沒有按時返回,隨後又出現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事件。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或許不是真實的……
=========================== -------------------------------------------
《哥倫布號》(1997年美國最佳科幻小說集,遠方出版社,1997,張玲、鄭穎 譯)
Columbiad,Science Fiction Age May 1996,收錄於小說集 Traces
在史蒂芬·巴克斯特對凡爾納和H·G·威爾斯進行研究的時候,他的思緒與現代太空計劃之間產生了碰撞,寫下了此文。
-------------------------------------------
《時間之淵》(科幻世界 2007年第1期,魏錚 譯)
In The Abyss of Time,Asimov's Aug 2006
一位富商投入巨資研究了一艘時間潛水艇,利用這艘潛艇,他和另外兩人一起到達了遙遠的未來……
-------------------------------------------
《時代之子》(科幻世界譯文版 2005年11(下半月版)天琴號,郭澤 譯)
The Children of Time,Asimov's Jul 2005
新冰川時代之後,人類逐步退化到了原始的狀態。人類出色的環境適應能力使得人類再也沒有重新進化……
-------------------------------------------
《人類屬於地球》(美國最佳科幻小說年度選第17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王興文 譯)
People Came from Earth,Moon Shots,ed. Peter Crowther,1999.7
經歷「大災難」之後,地球毀滅,殘余的人類只能在月球上掙扎求存,希冀自己的努力能讓後代們離開這必將滅亡之地。而同樣要傳遞給未來子孫的,還有那「人類屬於地球」的忠告……
-------------------------------------------
《異形驚魂》(單行本,漂流瓶叢書,明天出版社,2000,張建平 譯)
Gulliver Zone,Orion Books,Jun 1997(Young alt)
2027年,世界和平日這一天,14歲的梅特福帶著弟弟「小蛋」和同學「電纜」進入了根據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童話小說《格利佛游記》的情節設置的虛擬主題公園格利佛區,他們面對著一個真正的威脅……
-------------------------------------------
《最後的故事》(美國年度最佳科幻小說集(2008),新華出版社,2009.1,李兆欣 等譯)
No More Stories,Fast Forward 1: Future Fiction from the Cutting Edge,2007
在生物技術公司工作的西蒙,去看望他那患有癌症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名唯我論者,在她生命接近盡頭的時候,宇宙真的會隨她而去嗎?
-------------------------------------------
《最後的聯系》(科幻大王 2009年第7期,王葉豐 譯)
《後會有期》(星雲Ⅶ,2009.12,梁炎 譯)
Last Contact, The Solaris Book of New Science Fiction 2007, Jan 2007
原本沉默的宇宙,忽然傳來了眾多外星文明的訊息;而令人絕望的「大撕裂」也正加快步伐向人類走來。面對世界末日,人類會如何應對?外星文明的最終訊息又有什麼寓意呢?
-------------------------------------------
《圖靈蘋果》(科幻世界 2010年第5期,蔡瑜 譯)
Turing's Apples,Eclipse 2: New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2008
這是篇關於地外文明搜索的硬科幻。來自於遙遠的銀河系另一端的鷹狀星雲的智慧文明信號,包含了豐富的信息。這個信號會給危機中的人類帶來什麼?這個信號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宇宙沒有記憶」,信號中的這句話,又體現了宇宙怎樣深邃的特性呢?
-------------------------------------------
《真空男》(科幻世界 2014年第6期,貝阿朵 譯)
Vacuum Lad,Masked, Jul 2010
一次偶然的亞軌道飛行事故,讓原本默默無聞的少年發現了自己的異能,他的人生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然而他的異能來自何處?他真正的命運又在何方呢?
===========================
⑹ 有沒有什麼科幻小說介紹
無限恐怖 機動風暴 小兵傳奇 星際盜墓 重金屬外殼 星際之亡靈帝國 星際獵手
吞噬星空 魔法機甲 三體 銀河英雄傳說 為和平而戰 實時放逐 彩虹盡頭
⑺ 科幻小說為什麼總是提到獵戶座
因為我們太陽系就在銀河系的獵戶旋臂。
⑻ 獵戶座飛船的介紹
「獵戶座」飛船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座計劃」(Constellation program)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可同時向國際空間站輸送6名宇航員,並能夠同時向月球輸送4名宇航員。首飛時間最初定於2015年,但2010年初,因為資金短缺、進度拖後、設計思想有爭議等原因,美國政府終結星座計劃,獵戶座飛船也隨之成為泡影。後又通過計劃。2013年11月,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美國首個深空載人飛船——獵戶座飛船首次進行了通電測試,從而為2014年首次發射升空鋪平道路,這是獵戶座飛船研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里程碑。1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12月5日7時5分(北京時間20時5分),美國現有最強大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點火,攜未搭載宇航員的「獵戶座」飛船在朝霞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經過約4個半小時的試飛後,飛船落入太平洋海域。該款宇宙飛船長遠計劃用作接載航天員離開地球軌道,登陸小行星甚至火星進行探索,《大西洋月刊》稱,這一天為「火星時代的第一天」。這是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進行最後一次載人登月後,首個外層空間載人探索計劃。
⑼ 獵戶座飛船是去參宿4阻止超新星大爆 ZHA 嗎
這都哪跟哪呀?獵戶座飛船是設計用於地空穿梭的,替代太空梭的。這次的不載人是因為是試飛,試試其可靠性。話說,人類現在還沒能力去修復恆星或者阻止超新星爆發,人類至今發射的宇宙飛船都還沒完全飛出太陽系的范圍,離地球不到一光年呢。
感覺你是在寫科幻小說。
⑽ 《獵戶座防線》最新txt全集下載
《獵戶座防線 》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之124——《史蒂芬·巴克斯特中短篇科幻作品集》本書收集了英國科幻作家史蒂芬·巴克斯特的5部中短篇科幻小說:《蛛絲》、《重力礦場》、《哥倫布號》、《藍色虛幻》、《獵戶座防線》及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