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末日科幻小說
Ⅰ 三體的主要簡介
《三體》是中國大陸作家劉慈欣於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出版後成為中國大陸最暢銷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
2008年,該書的單行本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三體系列(系列原名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該系列的第二部《三體II:黑暗森林》已經於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1月,第三部《三體III:死神永生》出版發行。 2011年,「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台灣陸續出版。小說的英文版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並榮獲2015年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主體脈絡
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文明截獲,兩個文明從此開始了博弈與較量。在基礎科學被三體文明鎖死後,人類開始以「面壁計劃」對抗三體人的高等文明,並發現黑暗森林法則,贏得並維系了脆弱而短暫的和平。
藉著隱藏在黑暗的宇宙背景當中其他超高等文明的手,人類毀滅了三體的文明,但也為自己前路埋下了隱患。
(1)三體末日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
劉慈欣1999年起在雜志《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此後接連創作了多個中短篇小說;在2006年1月發表短篇小說《山》時,許多讀者去信說希望他寫成長篇,於是劉慈欣就決定不再寫中短篇了;
「有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這個構思他最初打算用來寫短篇,後來發現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於是把這和吳岩在《中國軌道》里描寫人們不顧一切地探索太空的歷史相結合,設定以「文革」時期為整個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與外星力量間的接觸、以及華約和北約的冷戰;
在一位出版人的影響下,他對原來的構思做了較大的變化,改為一個長篇的三部曲系列,敘述從20世紀60年代到五百年後人類的一段特殊歷程。
劉慈欣是在正職工程師的業余進行寫作,工作不忙的時候一天寫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部《三體》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取得反響較好,於是出了單行本(連載刪改了少量內容、在單行本中章節順序有一定的調整);
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標題名稱取自20世紀80年代的一句流行語:「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劉慈欣原本計劃用四五個月完成,因單位工作時間不穩定寫了九個月。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後,該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為「三體三部曲」。
Ⅱ 《三體》全集txt下載
你好,我是大魚兒吐泡泡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Ⅲ 三體全集的目錄
一、《三體》:
1、科學邊界
2、檯球
3、射手和農場主(對應連載第4-6章)
4、三體、周文王、長夜
5、葉文潔
6、宇宙閃爍之一(對應連載第7-9章)
7、瘋狂年代
8、寂靜的春天
9、紅岸之一(對應連載第1-3章)
10、宇宙閃爍之二(對應連載第9章)
11、大史
19、聚會
20、三體、愛因斯坦、單擺、大撕裂
21、三體、遠征
22、地球叛軍
23、紅岸之五
24、紅岸之六
25、叛亂
26、雷志成、楊衛寧之死
27、無人懺悔
28、伊文斯
29、第二紅岸基地
30、地球三體運動
31、兩個質子
32、古箏行動
33、監聽員
34、智子
35、蟲子(對應連載第10-34章)
36、尾聲遺址
12、三體、墨子、烈焰
13、紅岸之二
14、紅岸之三
15、紅岸之四
16、三體、哥白尼、宇宙橄欖球、三日凌空
17、三體問題
18、三體、牛頓、馮·諾依曼、秦始皇、三日連珠
二、《三體Ⅱ·黑暗森林》:
1、序章
2、中部咒語
3、上部面壁者
4、下部黑暗森林
三、《三體Ⅲ·死神永生》:
1、第一部
2、第二部
3、第三部
4、第四部
5、第五部
6、第六部
(3)三體末日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1、《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2、《三體(一)》創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密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游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汪淼參加一次玩家聚會時,接觸到了地球上應對三體人到來而形成的一個秘密組織(ETO)。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一定程度上挫敗了拯救派和降臨派擾亂人類科學界和其他領域思想的圖謀,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
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
3、北京時間2015年8月23日下午1時許,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的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授予了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小說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劉慈欣在電話中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三體》獲獎我很高興!但是我內心是平靜的,要懷著平常心看待這次獲獎的事情。」
記者了解到,劉慈欣本人並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台領獎。劉宇昆現場朗讀了劉慈欣的致辭:「我很高興你們喜歡它。我讀過許多雨果獎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則不得不去閱讀原著。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翻譯作品總是在跨越兩個不同的文化和時空,而就本書而言,這座橋梁就是劉宇昆。他的譯文非常好,幾近完美。
劉慈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中,有一位很令人尊敬的美國作家,他出於個人考慮放棄了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三體》做替補、被提名。」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文學不會因為《三體》的這次獲獎有什麼大的改變,以後的事情就是要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據悉,雨果獎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是「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會上頒發。此前,劉慈欣作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受到很多國內外科幻迷的關注。美國科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毫不掩飾自己對《三體》的喜愛。他曾經預測:「我認為《三體》會成為第一部奪得雨果獎的中國作品。」
劉慈欣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1999年6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發表多篇科幻小說和科幻隨筆,並出版了多部長篇科幻小說,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等。
作品蟬聯1999~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此外還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
《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將中國科幻推上了新的高度。小說主要講述了探尋外星文明的故事。許多讀者記得「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的情節。
《三體》在我國擁有大批讀者,《三體》三部曲銷售量總計已超過100萬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說,並將被改編成電影。2014年,《三體》英文版與國際知名的科幻玄幻出版機構托爾出版公司合作。第一部的譯者是華裔科幻小說家劉宇昆;第二部《黑暗森林》由喬爾·馬丁森翻譯,將於2015年出版;第三部《死神永生》依舊由劉宇昆翻譯,將於2016年年初出版。
Ⅳ 一句話概括小說三體主要內容
1、這部作品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書中對人類歷史、物理學、天文學、社會學、哲學、宗教都有涉及,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入探討。
2、創作背景
工程師劉慈欣在山西附近的一座發電站工作(為減少空氣污染,該站已經暫時關閉),他用業余時間經營自己的愛好,當上了中國科幻小說作家。
3、作者簡介
劉慈欣,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6年連續八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極富有創造力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與關懷,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Ⅳ "三體"這本書的介紹是什麼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人物介紹
葉文潔:(《三體》)物理學家葉哲泰的女兒。父親堅持不肯向非理性的狂熱屈服而被批鬥致死,她在那個極端年代裡的悲慘遭遇,使善良而溫和的她對人性失去信心。由於她在天體物理學上的非凡成就,得以與外太空的另一種生命發生聯系。她以冷酷的理性向三體人發送信號並把其引到地球,初衷是借外星人的力量來引導人類更好地去發展。
她在理性思考人性本質的同時,一直處於對自己的道德批判中,但短暫的動搖很快就被她看到的人們的丑惡打消了。她對人性惡的一面的理性思考使她陷入深重的精神危機,而這種精神偏執促使她成為地球三體組織的領導者。(《黑暗森林》)她基於半生心血總結出宇宙社會學的公理,並首先提出猜疑鏈、技術爆炸兩個重要概念,啟發了羅輯發現宇宙奧秘。
Ⅵ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是誰
《三體》作者:劉慈欣
作者簡介 · · · · · ·
劉慈欣,祖籍河南,長於山西,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高級工程師。
自1999年處女作《鯨歌》問世以來,劉慈欣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六部,並創下連續八年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紀錄。他的長篇作品《三體》開創《科幻世界》月刊連載原創作品的先例,成為2006年度最受關注、最暢銷的科幻小說。
內容簡介 · · · · · ·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
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Ⅶ 《三體》是怎樣的小說,具體講述了什麼
《三體》具體講述了地球文明人類與三體星球三體人的相互交流,相互敵對,生死搏殺的歷史同時展現了三體文明在宇宙惡劣的環境中從掙扎生存的艱辛歷程。
《三體》作者是劉慈欣,屬於科幻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共有三部,分別為《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三體》於2006年5月連載在《科幻世界》,二、三部於2008年5月、2010年11月出版。以下是《三體》系列書籍主要內容介紹:
第一部:《三體》主要內容
人類明白了黑暗森林的法則,如同森林中角落裡瑟瑟發抖的孩子,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羅輯作為執劍人長期守衛人類,單因種種矛盾,以及對執劍人的忽視,人類決定重新選擇執劍人,程心當選,任職當天水滴就對地球發動攻擊,程心未能按下按鈕,導致信號發送裝置被毀,人類重新成為弱勢的被侵略者,地球為三體文明佔領,人類全部被趕往澳大利亞區域。之前逃離的“藍色空間”號戰艦被“萬有引力”號戰艦追擊,“藍色空間”號船員進入四維空間佔領了“萬有引力”號戰艦,並啟動廣播向宇宙發送了三體星系的坐標,三體人覆滅在即,逐步退出地球,准備逃亡。
三體文明離開前,雲天明(三體人俘獲)編了3個童話故事,其中暗藏大量人類未知的信息,告知地球,單人類解析不完全,最終導致被高級文明發射的“二向箔”毀滅,三體星系同樣被毀滅。與地球取得聯系,通過講述三個自己編創的童話故事,向程心透露大量情報;人類自以為悟出了生存競爭的秘密,開始進行掩體計劃,維德領導的空間曲率驅動研究因為程心的錯誤判斷被終止,使得人類最終沒有能夠逃脫被高級文明毀滅的命運。因為宇宙中還存在更強大的文明,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超出人類的想像,極高文明發出了一張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壓縮為二維平面而毀滅。最終,只有程心和艾AA兩人乘坐光速飛船離開,之後程心遇到關一帆,短暫居住在小宇宙,之後重新進入大宇宙 。
Ⅷ 《三體》故事簡介!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三體》以氣勢宏大的故事架構、瑰麗新奇的科學想像、濃郁樸素的人文反思,寫成了一部帶有崇高意蘊的太空史詩,征服了廣大讀者。
作為一個技術狂的劉慈欣,在小說中將他筆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毀,又一遍遍重塑。人類掙扎在他的目光下,試圖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維中尋找最後一絲絲希望。
劉慈欣在《三體》中顯然戳破了某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溫馨夢幻。常識和邏輯在劉慈欣的小說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認,他這種技術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有意思的是,《三體》的英譯者劉宇昆在下面回復了扎爾伯格,稱「我是此書的譯者,願你喜歡這本書」,並在後面用括弧附稱「你肯定想要讀完整套小說」。
Ⅸ 有寫的好的末世小說並且悲劇結尾的嗎
如下:
1、《蹉跎》
《蹉跎》是連載於網路的一部小說,作者是隨風飄搖。
主角從沉睡中醒來,發現世界已經毀滅,本來只為生存而奔 走的他,因為擁有特殊的軀體而捲入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斗,也結識了各種各樣的怪異生物,在變異生物、衛星武器、生化武器的圍攻下掙扎求生。
在光怪陸離的末日世界中,演繹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在人類永無止境的貪婪慾望中沉淪自身,想體驗真正的黑暗與邪惡嗎?
Ⅹ 《三體:黑暗森林》讀後感
十一國慶大家過得可好啊?三葉去了趟海南,足足休息了七天,順帶把一部科幻小說看完了,今天想來分享一下讀這部小說的心得。
這次讀的科幻小說是劉慈欣著作的《三體》系列的第二部:《 三體Ⅱ : 黑暗森林》,另外兩部是《三體 : 「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和《三體Ⅲ : 死神永生》。網上評論說《三體》系列是中國最值得閱讀的科幻小說,對此說法我保留意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閱讀科幻小說,並不能妄下定論稱之為「最」,不過《三體》確實是值得一讀的科幻小說,這也是我寫心得的原因。
《三體》系列前兩部小說里,大致內容是人類在探索外太空,並與外星文明---三體文明接觸後,所產生了一系列矛盾與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是來自三體文明在知曉地球文明的存在後,率領三體艦隊向人類發起毀滅性的計劃,即「世界末日」,而人類為了抵抗外來文明的侵略,發展各種科技和謀劃各種策略,故事則是圍繞人類的活動展開。
在《三體II》中,敘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三體人在利用先進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龐大三體的宇宙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在這樣的危局下,地球人開始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神秘莫測的「面壁計劃」,精選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三體人自身雖然無法識破人類的詭譎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智慧博弈。但隨著一個個」破壁人」不斷識破「面壁者」的計劃,地球開始陷入危機時,人類的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能與三體艦隊抗衡的宇宙艦隊,但不幸的是最後還是被三體的先進技術所摧毀,地球和人類開始陷入毀滅前的恐懼和世界末日的絕望當中,到底最後結果如何,我還是不劇透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部科幻小說吧。
讀完《三體》系列的前二部小說,給我的印象是:這是一部難懂但不無聊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在內容側重點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科幻」,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另一類是「硬科幻」,以追求科學(可能的)的細節或准確為特性,著眼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三體》則屬於後者。相對於理科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更明白些,畢竟裡面涉及大量的太空學、天體學、天文學、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學等科學的知識,沒有一點物理和數學底子外加些許想像力的朋友讀起來相對費勁一點。雖然三葉也是理科出身,但是物理始終是我的軟肋,所以有些地方我怎麼也弄不明白,讀著讀著就打瞌睡了,呵呵。雖然《三體》在內容上偏專業性描述,但是在故事情節上卻很吸引人,尤其是作者寬廣雄闊的想像力。不足的是,劉慈欣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故事體系,但是各環節的文字描述卻無法支持整個體系,具體表現在:
1)人物缺乏鮮活力,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或許是作者刻意為之,將描述重點放在技術說明和情節發展上,在人物外貌神態刻畫、心理描寫的文筆明顯缺少,這使得小說顯得略微蒼白、缺乏活力,畢竟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故事情節是小說的重點,沒有深刻的人物形象,可能難以被人們記住和贊頌,不過《三體》卻做到了。
2)想說的東西很多,但重點不突出。《三體》里描述介紹了許多概念和觀點---像失敗主義、逃亡主義、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理論等,雖然作者用相當多的篇幅去說明這些,而且也解釋得比較清晰,但是重點偏向不明顯,特別是在結尾提到永恆主題」愛「時,描寫篇幅很少,幾句話帶過,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讓我覺得是不是結尾有點草率了。或許作者在第三部會對第二部的某些情節進行延伸解謎,到時候重點自然就明晰清楚了。
3)鏡框式的切換讓人混亂。在《三體》里,作者是通過不同的人物視角和不同故事情節分支同時展開的,這在寫作手法上叫」鏡框式敘事結構」,有點像美國電影《雲圖》的敘事方法。雖然這種寫作方法讓人感覺想看在看電影的感覺,而且將信息和線索分布在不同的場景和人物身上,可以增加小說的懸疑性,但是由於故事結構過於龐大,過度的場景切換讓人有種混亂感,而且場景間切換過度略微有點不自然。
讀科幻小說,讓我有種感想:不論科幻小說怎麼描繪未來的情景和生活,最終都會回到人類的現實發展問題上,而這些問題有時還會牽扯到「人性」和「心理」上(「軟科幻」的題材)。而這些問題是當下人類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比如:
1)如果新能源和新資源未能及時開發,同時不可再生資源又瀕臨耗盡時,這是地球上的資源該如何分配才能避免資源爭奪戰的爆發,同時又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2)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如資源不足、人口過度膨脹等,而必須削減人口時,除了要抑制出生人口外,還需要減少現有人口,那麼人類要做出怎樣選擇呢?如果通過遷徙外太空來緩解人口壓力和資源壓力,那麼決定要哪些人作為第一批「外太空新人類」呢?
3)如果因外星人入侵或地球毀滅等類似像《世界末日》的不可抗逆因素,導致人類必須選擇少部分人作為延續人類文明和後代,那麼在人群中做出選擇才比較合理呢?既然要犧牲某一部分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如何要這部分人心甘情願,才不至於煽動他們的反抗情緒呢?
4)如果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同時存在許多類似人類文明的外星文明,那麼在未確定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前提下,我們是否要與其交流接觸,表達善意,共同發展宇宙文明呢?還是直接侵入對方文明,征服之後再做談判呢?(」黑暗森林「理論)
.......
這是我第一次看科幻小說,有點讓我壓抑,尤其是碰到這些「未來發展的問題」,雖然小說里描繪的人類文明還離現在的我很遙遠,或許應該說,我是沒有機會看到了,子孫們是很有機會碰到了,但是看到人類在未來的道路上蹣跚顛簸而行,不免讓人有點擔心,畢竟面對未來,沒有一個人能有踏實的安全感,而且不管小說裡面描繪的未來有多麼的貼切、多麼合理,那也是基於現實所構建出來了,無法代表未來,因此我只能希望人類的後代能在文明延續和發展的道路上一路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