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
① 從比較文學理論角度闡述文學與科學的關系
第一個層次是「互斥的關系」:也許有人認為這兩者所意指的對象完全不同,也沒有可能互相影響。例如,一個好的科學家必須是事實事求是、細密推想、精密驗證。他所得到的結果必須與自然界有一一對應才算成功。這絕對不會是一群文人書生憑著自己的靈感想像而創造出來的精神世界。
第二個層次是「應用上的關系」:就如同科學家需要用文字來寫論文,文學家也需要用電腦來打字或找資料,甚至用印刷術來印書。不過科學論文好不好,幾乎很少是決定於文字的表達,而是實際內容的重要性。同樣的,一個文學作品的價值也與他用甚麼方式出版或流傳應該關系不大。我們只能說,這樣的關系是淺薄的,也並非不可取代的。
第三個層次是「互補的關系」:因為這兩者一個強調邏輯實證與理性推演,但另一個更強調思緒跳躍與生命的感動。兩者若能在這世界上共存,會帶來豐富而扎實的生活。兩者互相補足,缺一不可。
第四個層次是「共通的關系」:因為我們也許可以發現,科學與文學最終都含有對於美感、簡潔的形式,或品味欣賞的成分。任何一個物理學家都知道,上帝所創造的基本物理定律如果用適當的數學表達出來,其實都是非常簡潔漂亮,據有高度的對稱性與普遍性,讓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為之著迷瘋狂。
第五個層次是「互相成全的關系」:研究物理久了以後,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自然科學遠遠比人類想像中的科幻小說更為有趣,奧妙難測。這樣的精彩世界如果能適當地傳達另一顆敏銳的心靈,或許會激發出完全不同的文學作品。就像常坐在星空下的詩人一定比埋首於燈光下的書蟲更能有靈感贊美宇宙的奧秘。反之,我相信文筆優美、想像力豐富的的文學作品也是可能對真實科學的思維有所啟發的。
第六個層次是「同屬於人性的關系」:雖然科學所描述的對象是自然界,但是所使用的語言符號仍然是人類藉著本性中的理性功能(也就是康德所說的「范疇」)而組織成。所以我們仍然可以把科學與文學視為共同人性的不同面向展現。而當然,這並不排斥人性中也會有其他面向,如正義與愛,反應出人類與其他生物完全不一樣的美妙之處。
第七個層次是「同屬於上帝榮耀的關系」:原來,人類所具有的這些特色,包括理性的靈魂與感性的生命,並非是憑空無端地出現,反而都是來自創造的上天豐富的賜予,難怪人的理性可以思索自然界的規律,並且發現符合的恰到好處。這樣我們也才更明白,從自然界的奧秘,到科學准確的邏輯語言,再到文學的綿綿情感,都是使我們得以了解與感受自然與生命中那偉大的「真」、「善」、「美」。
② 作家劉欣慈認為科幻小說要保持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請從科學性與文學性方面
就劉慈欣吧。目前他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三體》123基本已經是中國來科幻的巔峰了,此外他的《球星閃電》《地火》《超行星紀元》等等都非常的經典,用嚴鋒的一句話自「我推崇大劉的作品,是因為他逆流而上,發揚理性主意和人問精神,為中國文學注入了整體性的思維和超越性的思維」。 此外大劉的所有作品都是兼顧硬與劇情兼備的
③ 科學性是科幻小說的硬標准嗎應該要求科幻電影和小說與現實科學原理完全匹配嗎
科學性不是科幻電影的硬性標准,科幻電影或小說也不一定要與科學原理相匹配。
其實對於超出現實基礎的電影在大體上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科幻電影,另外一種是奇幻電影。科幻電影就是基於現實原理,在未來有一定可能實現的科技類電影。奇幻電影就是不必要完全基於現實原理的電影,不一定會實現的電影。
科幻電影的代表有《鋼鐵俠》、《星際穿越》、《生化危機》等;奇幻電影的代表有《超人》、《雷神》、《奇異博士》、《毒液》等。對於《流浪地球》在其根本上應該劃分為《科幻電影》,但其實現難度太大,尤其是停止地球自轉這一行為已經超出已知物理特性慣性的理解程度,所以看的人很難理解也是正常的。
其實不管電影從屬如何,其邏輯性與框架怎樣,其只不過是消遣娛樂的一種形態而已,不要糾結那麼多。娛樂而已,不必太較真,你一較真就輸了。
我是皮皮寶貝,歡迎大家關注我。
④ 在評價科幻小說時,是「科幻性」更重要還是「小說/文學性」更重要
對於科幻小說,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反正我個人喜歡。那麼各位,在你們看科幻小說的時候,更喜歡它的科幻性多一點,還是希望它作為一本小說,小說性,情節性多一點呢?
好多人說,希望兩種都多一點,希望做到兼顧,哈哈哈,那麼我推薦你去看三體吧。
⑤ 科幻小說是「科學」更加重要,還是「幻想」更加重要
科幻小說是是很多科學愛好者比較喜歡的文學類型,當然喜歡它的也不僅限於科學愛好者,而科幻電影也是科學愛好者比較喜歡的影視類型,同樣喜歡它的不僅限於科學愛好者。個人認為科學較為重要。
什麼是幻想元素必須符合科學呢?就是幻想元素不能憑空虛構,而應該在現實中有相應的科學理論或科學概念,一句話就是不能亂來。另外諸如超人之類的飛天遁地置萬有引力定律於不顧,這就只能當玄幻動作片看了,可以看得很爽,但跟科幻無關……符合科學的幻想元素就是那些幻想元素是基於已有的科學理論或科學假說的,在現實的科學中有理論基礎,但可以在這些理論上加以適當的合理誇張,但不能修改基本的理論科學原理。
⑥ 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球請從科學性與文學性的角度本文的基本特徵
實性與文化性平衡了,請從科學性與文化文學性的角度,基本的特徵,他肯定是保持平衡的
⑦ 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是否合理
不合理,太不合理,用傳統意義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⑧ 科學與文學的關系,需要一些觀點
文學(包括藝術)與科學文化教育(我們這里指的自然科學)是不同的,文學的中心問題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願望和理想,科學的中心問題則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學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學中,人主要作為一種自然而進放科學的視野。文學和科學都要揭示世界的奧秘。文學與科學都追求真美,但文學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學則追求規律的真,科學在必須選擇時,它選擇真而犧牲美,文學則在真與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單一的選擇。但是文學與科學文化化中,科學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識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學家,進而促進了藝術文化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從某些方面啟示藝術文化的開展。反之,藝術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響科學家的精神世界,給科學的發展帶來動力,感受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從而促進科學的發展,文學與科學永遠是關聯在一起的,文學與科學一樣參與了開發世界的統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