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克隆人科幻小說羅維克

克隆人科幻小說羅維克

發布時間: 2022-04-19 19:08:08

Ⅰ 求一部科幻小說名字,關於核戰過後,一個小地方聚集人類的發展,生育能力逐漸消失,靠克隆人繁衍後代

鐵甲威龍 鐵血戰士什麼的

Ⅱ 23年前第一隻克隆羊多莉誕生,為何沒出現克隆人

1978年,美國科幻小說家羅維克寫了一本《克隆人》,書中提出了使用細胞核,克隆也是在科學界引起了高度注意力,1996年7月5日,一隻名為多莉·帕頓的克隆羊出生了,克隆迅速成為世界的焦點。

就好比西歐發現非洲的黑奴一樣,而最終只會產生非常可怕的問題,也是出於各種考慮克隆人始終被禁止。

Ⅲ 想寫一本科幻小說,一個男孩生來就是一個克隆人,人們創造出他的目的就是讓他做

對於你來說; 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已確定; 現在需要構造的, 是過程;
你的故事是否精彩,在於如何表達出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卻又引人入勝酣暢淋漓的感覺。
以及,你想要通過這個故事 表達出什麼

Ⅳ 論文提綱

新世紀伊始,人類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和劇烈變動之中。在這一系列的發展變動之中,克隆技術備受關注,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名詞。一方面,由於克隆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前景,人們對它寄予了無限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又由於其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不確定的抑或是災難性的後果,不少人視之為洪水猛獸而強烈反對。2004年11月19日聯合國一次會議放棄了制定一項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國際條約的努力。在這次大會上,由於爭論陷入僵局,由哥斯大黎加等60國提出的要求全面禁止克隆人試驗的提議,和由比利時提出的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允許治療性克隆研究的提議均未通過。克隆技術目前發展狀況如何?克隆人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克隆技術產生了哪些倫理問題?克隆技術可以禁止嗎?倫理學不能接納這項新技術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克隆技術的發展?本文擬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討論。

一、克隆技術的發展使克隆人成為可能

上世紀初,韋伯(H. J. Webber)創造了「克隆」這一詞,其含義指由單個祖先個體經過無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個體。由於該詞構詞簡短,容易發音,能清晰表達出准確的意思,因此這一術語很快得到學術界的認同並加以廣泛使用[1](P.160)。1952年,科學家開始用青蛙進行克隆實驗。從此以後,動物克隆的試驗結果不斷涌現。1970年克隆青蛙實驗取得突破,青蛙卵發育成了蝌蚪。1984年第一隻胚胎克隆羊誕生。1997年2月24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用取自一隻6歲成年羊的乳腺細胞培育成功一隻克隆羊。1998年7月,日本科學家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頭牛犢誕生。2000年1月,美國科學家宣布克隆猴成功。2000年3月14日,曾參與克隆小羊「多莉」的英國PPL公司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5頭克隆豬。
隨著一系列克隆技術突破的完成,克隆人從技術上來講已成為可能。有的科學家認為,從技術上說克隆人並不比克隆其他哺乳動物更困難。克隆人即將出世的消息也不斷傳來。義大利著名的「克隆狂」安蒂諾里曾宣布,克隆胎兒將於2003年1 月問世。2003年第一期《發現》雜志也把2002年「命名」為「克隆年」,理由是克隆技術在當時已經進入了克隆人的階段。該雜志斷言:「雖然世界不想要克隆人,但克隆人卻將要出現。」
但是至今我們沒有見到克隆人的問世,原因是盡管克隆技術出現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目前尚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理論上,分化的體細胞克隆對遺傳物質重編(細胞核內所有或大部分基因關閉,細胞重新恢復全能性的過程)的機理還不清楚;克隆動物是否會記住供體細胞的年齡,克隆動物的連續後代是否會累積突變基因,以及在克隆過程中胞質線粒體所起的遺傳作用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在實踐中,存在著低著床率、高流產率的問題,維爾穆特研究組在培育「多莉」的實驗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細胞,僅獲得了「多莉」這一隻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時進行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和胚胎細胞的克隆實驗的成功率也分別只有1.7%和1.1%。此外,生出的許多個體表現出生理缺陷或畸形。以克隆牛為例,日本、法國等國培育的許多克隆牛在降生後兩個月內死去[2]。觀察結果表明,部分牛犢胎盤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長因子的濃度都低於正常水平;有些牛犢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發育;克隆動物胎兒普遍存在比一般動物發育快的傾向,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
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幾年來克隆技術的發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國都不甘落後,誰也沒有放棄克隆技術研究。同時,克隆人的出現越來越成為可能,人們對其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表現出了空前的擔心。

二、克隆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

人們對克隆人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的擔心由來已久。1978年科幻小說家D ·羅維克寫了一本書《克隆人》。書中描述了一位67歲的富商,獨身而沒有子女。他對遺傳工程非常感興趣,並且了解了科學界沒有對外公開的可能引起爭議的一系列試驗。他願意花費巨資製造一個他自己的復製品。他找到了願意為他做克隆人的醫生和生物學家,並最終在1976年成功地克隆了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這本書引起了整個西方社會的轟動。這以後人們對克隆人所可能產生的後果更加憂慮。諾貝爾獎獲得者喬舒亞·雷德貝格博士認為「在哺乳類或人類中完成這項工作絕不會有特殊困難」,但是「它把人類推到了一場進化上的大騷亂的邊緣」[1](P.170)。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在1997年6月5日通過決議,認為「克隆體必將構成對人類尊嚴的侵犯,他將不再被視為一種目的而成為一種手段,我們不再稱其為人,而將其視為一種可供操作的物件,它還與以多樣性為依託的生物法則格格不入,正是這一多樣性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綜合起來考慮,我們認為克隆人可能帶來如下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1.用人體來做實驗時產生的倫理問題
克隆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一個體細胞的細胞核取出與一個去掉細胞核的卵子結合,然後將這個卵子植入母體發育。這里首先有一個人的胚胎實驗問題。國外某些倫理學家認為這侵犯了人的胚胎的權利,特別是當這種研究用於非治療性目的時更是如此。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早期胚胎根本不是人的個體,不存在什麼利益需要保護,不存在什麼尊嚴需要尊重[3](P.137)。筆者認為即便這里不存在個人胚胎的權利尊嚴利益問題,也存在一個全人類的尊嚴的問題。這里的尊嚴不僅僅是對人類的尊重,還涉及到人類的生存問題,規避重大災難的問題。人類繁衍至今,還從來沒有自己通過技術製造自己,那隻是傳說中的女媧和聖經中的上帝干過的事情。這樣做產生的後果是什麼?我們怎樣去把握它?這些都需要倫理學做出深入的研究,規避技術可能帶來的重大災難也正是現代倫理學的任務之所在。
進而當把這個進行無性生殖的卵子或胚胎植入母體讓他成長發育時,其他一系列的倫理問題就又產生了,這主要涉及婦女兒童的權益與尊嚴問題。在用動物做實驗時,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和一些倫理學家甚至認為存在著倫理問題,認為這給動物帶來了痛苦,傷害了它們的感情。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2000年10月21日制定的動物實驗倫理學章程中規定:動物是具有感受性的生命體,並具有認知能力與情感。它們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從事動物實驗者有義務保障它們的身體和待遇狀況不受無謂的威脅。避免使它們遭受無價值的痛苦應是實驗者思考問題的前提。對人來講,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如果用人體來做實驗,可能伴隨著大量的流產問題,這將給這些婦女帶來痛苦和傷害;也可能克隆出比例很高的不正常人,比如怪胎、生理上有遺傳缺陷的人,這些不幸的事情事先難以預測和阻止。而這些都會給當代或下代人以及社會帶來痛苦和負擔。這和生物醫學倫理中的不傷害原則發生了沖突。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的大幅度提高和完善。

2.有關人類價值的問題
即使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使人的基因得以重組優化而能夠復制出一些社會精英來,可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然能復制出正面人物,也同樣能復制出反面人物。也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復制出大批他可以加以利用的人來,這樣他就充當了造物主的角色,克隆出來的人成了他的工具,從而人的價值和尊嚴也將盪然無存。從倫理學來看,這種克隆人導致的人自身不被看作是目的,而淪落為一種工具,無疑是對人的尊嚴的一種挑戰,康德認為人「要這樣行動,以便將人類,包括你自己及其他所有的人,永遠只當作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手段」[4](P.372)。而這種目的的克隆正是把人當作工具和手段,是不符合倫理學原理的。從技術價值的角度來看,科學技術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用來為全人類謀求福祉的,它的價值也在於此。現在用克隆技術產生出個別人要加以利用的人來,這樣的話,人性即將被改變,科學技術對全人類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的價值的思想,正是從批判把人工具化、手段化,把人降格為物的角度提出的。馬克思抨擊私有制(尤其是資本主義)貶低人的價值和尊嚴時寫道:「對我來說,你是生產那在我看來是目的的物品的手段和工具,而你對我的物品也具有同樣的關系。……我們每個人實際上把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心目中的東西;你為了佔有我的物品實際上把自己變成了手段、工具、你的物品的生產者」[5](vol 42, P.36)。顯然,馬克思反對把人工具化、手段化。馬克思主義主張人的尊嚴應當受到尊重,認為它是歷史的產物並且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馬恩強烈批判資本主義的工業社會將人異化為機器的奴隸,成為少數人謀取利益的工具,而認為人類本身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應該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或人的本質。馬克思說「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的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5](vol 42, P.96)。他主張建立一個與「人類本性」相一致的、將人當作真正目的的未來社會。他寫道: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5](vol 25, P.927)。當克隆技術成熟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正確使用它來為人類服務,從人出發而復歸為人,以人為本,這將是對我們的考驗。
3.當代人的選擇和克隆人的社會定位問題
從理論角度講,我們可以使用基因重組技術把我們認為是決定好的性狀的基因組合起來,從而產生出我們認為最優秀的人。在這里一個倫理問題又產生了,所謂的「好」是我們當代的理解,是我們自己現時的標准。下一代人和我們具有同樣的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著名哲學家伽達默爾闡述了視界的不同和變化的問題。有無數不同的視界,造成不同的理解和判斷。而又絕不會有封閉的視界。在他看來,「人類生活的歷史運動在於這個事實,即它決不會完全束縛於任何一種觀點,因此,絕不可能有真正封閉的視界。倒不如說,視界是我們悠遊於其中,隨我們而移動的東西」[6](P.768)。所以我們認為是「好」的特徵他們可能不接受。舉一個例子來說,唐代婦女以胖為美。如果以這種審美觀點克隆胖美人,當她長大後發現不被人認為很美,她樂意嗎?既然克隆人與我們具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有什麼權利將我們上一代人的價值標准,我們的善惡觀念和審美觀念,通過技術的方法強加給他們呢?克隆技術為我們提供了選擇的可能,但是這種選擇的權利我們怎樣去使用?我們能做好造物主嗎?准確的答案和方法目前還沒有。在人類進化的若干年中,正是由於遺傳具有不確定性,才構成了對人類的重要保障,以防止任何可能發生的出於他人意願或目的、對個人命運進行預定的行為。如果早就能對個人命運進行控制,人類社會現在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出於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我們使用克隆技術要慎之又慎。
克隆人如果真的產生出來了,如何處理各種社會倫理關系將顯得十分尷尬。假定一對夫婦使用丈夫的遺傳物質克隆了一個小男孩,那妻子是這個小男孩的生身母親嗎?如果說是,小男孩並不帶有她的遺傳物質。而說不是,他確由她所生。而對於丈夫來講呢?小男孩是他兒子呢?還是另一個他自己?這樣,世代的秩序和個人身份的確立被打亂了。而這種秩序和定位是構成人和社會的最基本的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歷練於其中,如果這種秩序和定位產生了混亂,人和社會的意義將發生偏移。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對這些問題,還沒有一套社會認同和接受的倫理規范。

總之,克隆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倫理問題,許多問題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的,甚至有些是根本性的問題。和對待其他事情一樣,對待這些問題有兩種極端的態度,一種是恐懼,一提到克隆人,想到它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便談虎色變,避而遠之,堅決禁止;另一種是對新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不懼怕後果,不顧各種阻撓,大力發展。這兩種做法都不足取。後者遭到了社會有識之士包括許多科學家在內的反對,而前一種態度則貌似一種理性的負責的態度,實則不然。技術是能禁止的了的嗎?倫理原則必須要固守以前的框架嗎?

三、克隆技術的發展與科技倫理的開放性

對於克隆技術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倫理問題,許多組織和國家都作出了強烈的反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7年11月11日的全體會議中通過《關於人類染色體的一致宣言》,在其正文第11條中規定「那些損害人類尊嚴的行為,諸如以生殖為目的的克隆技術,應當予以禁止」。美國倫理咨詢委員會在1997年6 月呈交給美國總統的一份報告中闡明了他們的立場:「不論是在公共范疇還是私人領域,試圖以克隆方式,即通過移植體細胞核的方法製造一個嬰兒,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從精神上不能接受的。」

來自不同層面的許多聲音要求禁止人類克隆,然而,事實上幾年來克隆技術的發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國誰也沒有終止克隆技術研究。這一點上英國政府的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對「多莉」研究小組投資後不到1個月,英國科技委員會就對克隆技術發表專題報告,表明英國政府將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他們認為盲目禁止這方面的研究並不是明智之舉,關鍵在於建立一定的規范讓它為人類造福。這表明了克隆技術還是要發展,不能因為可能產生的倫理學問題而禁止它的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發展。這就涉及到技術發展規律和倫理學的開放性問題。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對人類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可能產生不利的一面。克隆技術也是如此,它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這構成了它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但它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這是人們對其產生憂慮並限制其發展的原因。由於利益的存在,全面絕對的禁止無從談起。上述英國政府的態度和開篇提到的聯合國大會關於禁止克隆人決議未獲通過的事實說明了這一點。而目前採取的限制手段也不可能阻擋住克隆技術的發展。

首先,科學和技術一經產生,它的發展就具有了內在的動力和一定的規律,就不是我們可以通過強制而隨意控制和消滅得了的。技術的發展本身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它具有在積累的前提下自我創新的能力,在一定規模上自我增長的能力,通過調整自身的狀態和趨勢適應環境的能力,自我擴大應用層面和范圍的能力等[7](PP.48—51)。技術的運動是積極和開放的,即使人類介入並加以控制,其自身的規律和作用仍然存在。科學史上的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譬如避孕套剛發明的時候,許多人反對使用,但是很快就普及開來。

其次,科學技術的創造和發明主體——科學家對未知的事情具有強烈的探索慾望。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人、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在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學術報告時說過一段話:「科學很大一個作用是滿足人的好奇心,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出於好奇而進行研究是科學家的本性,甚至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對克隆人有強烈的興趣。政府不讓搞,他們偷偷摸摸也要搞。這也是克隆技術不易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目前的一些倫理學原則來講,也並沒有要求我們全面停止這項技術的研究。現代功利主義對待這些問題採用的是「冒險—獲利」原則,它要求對研究和應用技術進行詳盡的分析,作出綜合性評價,估算研究或試驗所帶來的利益是否超過了可能受傷害的危險,冒險相對於利益及獲得知識的重要性來說是否合理。獲利大於傷害即是可行的。康德反復強調的是要充分考慮「人的尊嚴」、「人的自主權」、「個人的自決權」。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了協商倫理學的原則,它通過社會各方的對話和反思,建立起相應的倫理道德原則,並使各方在其中實現自己的預期利益。在這里反復強調了對人的利益和需求的理解,提出以理性應對科學研究對人類帶來的風險和分擔社會責任的思想。協商倫理不再認為道德具有絕對的特性,它可以隨社會環境而改變。「道德是為人創造的,而不是人為了道德」。由於和現時的倫理學不符而禁止克隆技術研究,與以上倫理學精神相悖。所以,與其要嚴格禁止克隆技術的發展,不如遵循因時而異的態度加以控制並引導其發展。

社會倫理觀念具有一定的傳統性和保守性,但是,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會帶來新鮮事物,產生新的情況,必然對已有的觀念提出挑戰。思想史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適應新的思想,增加對那些存有疑慮的技術的信任。時間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揮直接的作用,而是新事物的不斷涌現促使產生了新的觀念,新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近些年來,倫理學家對新的生物倫理學理論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對他們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公眾也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供了契機。倫理學應該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提出新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去對待新事物的發展。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整個世界都在為之發生改變,它也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沒有一成不變的倫理學,它應該具有開放的框架,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而改進。這里有關克隆技術的倫理原則也應該是因時而異的原則。我們也應當接受每一代人對我們今天的文明准則有不同的闡釋,應當看到,如果因為我們現時的見解而用禁止的辦法來避免克隆人的出現,早晚必然要被修正,因為人們能夠逐漸正確對待和處理克隆人的相關事情。2004年1月,我國《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由科技部、衛生部聯合印發全國各相關單位。禁止生殖性克隆研究,允許人胚胎幹細胞和治療性克隆研究,提出了相關行為規范。這是對克隆技術發展的規范,是對待克隆技術的一種理性做法,它既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也符合倫理學開放的原則。但是我們不能為此而產生絲毫鬆懈,以為克隆人不會出現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從技術上講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前者的發展同時也意味著後者的進步。這種做法的著眼點是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克隆技術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又要嚴格控制可能造成混亂的克隆人的出現,但同時必須抓緊做好社會各方麵包括倫理學方面的工作,准備應對克隆人的出現。

巨大的利益誘惑和興趣推動,構成了克隆人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它可能給人類帶來的不可預見的倫理和社會災難又使人類望而卻步。這便形成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況。技術向前發展的趨勢是難以逆轉的,而倫理學的框架也是開放的。為此不能採取全面絕對禁止或大力支持的做法,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控制好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大力做好倫理等各方面的相關准備工作,為克隆技術發揮好導向和協調的作用,有控制地發展克隆技術。

Ⅳ 一篇生物科技論文,初一內容的

克隆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

人們對克隆人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的擔心由來已久。1978年科幻小說家D ·羅維克寫了一本書《克隆人》。書中描述了一位67歲的富商,獨身而沒有子女。他對遺傳工程非常感興趣,並且了解了科學界沒有對外公開的可能引起爭議的一系列試驗。他願意花費巨資製造一個他自己的復製品。他找到了願意為他做克隆人的醫生和生物學家,並最終在1976年成功地克隆了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這本書引起了整個西方社會的轟動。這以後人們對克隆人所可能產生的後果更加憂慮。諾貝爾獎獲得者喬舒亞·雷德貝格博士認為「在哺乳類或人類中完成這項工作絕不會有特殊困難」,但是「它把人類推到了一場進化上的大騷亂的邊緣」[1](P.170)。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在1997年6月5日通過決議,認為「克隆體必將構成對人類尊嚴的侵犯,他將不再被視為一種目的而成為一種手段,我們不再稱其為人,而將其視為一種可供操作的物件,它還與以多樣性為依託的生物法則格格不入,正是這一多樣性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綜合起來考慮,我們認為克隆人可能帶來如下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1.用人體來做實驗時產生的倫理問題
克隆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一個體細胞的細胞核取出與一個去掉細胞核的卵子結合,然後將這個卵子植入母體發育。這里首先有一個人的胚胎實驗問題。國外某些倫理學家認為這侵犯了人的胚胎的權利,特別是當這種研究用於非治療性目的時更是如此。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早期胚胎根本不是人的個體,不存在什麼利益需要保護,不存在什麼尊嚴需要尊重(P.137)。筆者認為即便這里不存在個人胚胎的權利尊嚴利益問題,也存在一個全人類的尊嚴的問題。這里的尊嚴不僅僅是對人類的尊重,還涉及到人類的生存問題,規避重大災難的問題。人類繁衍至今,還從來沒有自己通過技術製造自己,那隻是傳說中的女媧和聖經中的上帝干過的事情。這樣做產生的後果是什麼?我們怎樣去把握它?這些都需要倫理學做出深入的研究,規避技術可能帶來的重大災難也正是現代倫理學的任務之所在。
進而當把這個進行無性生殖的卵子或胚胎植入母體讓他成長發育時,其他一系列的倫理問題就又產生了,這主要涉及婦女兒童的權益與尊嚴問題。在用動物做實驗時,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和一些倫理學家甚至認為存在著倫理問題,認為這給動物帶來了痛苦,傷害了它們的感情。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2000年10月21日制定的動物實驗倫理學章程中規定:動物是具有感受性的生命體,並具有認知能力與情感。它們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從事動物實驗者有義務保障它們的身體和待遇狀況不受無謂的威脅。避免使它們遭受無價值的痛苦應是實驗者思考問題的前提。對人來講,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如果用人體來做實驗,可能伴隨著大量的流產問題,這將給這些婦女帶來痛苦和傷害;也可能克隆出比例很高的不正常人,比如怪胎、生理上有遺傳缺陷的人,這些不幸的事情事先難以預測和阻止。而這些都會給當代或下代人以及社會帶來痛苦和負擔。這和生物醫學倫理中的不傷害原則發生了沖突。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的大幅度提高和完善

Ⅵ 關於克隆人的資料,急急急......

克隆人
現在沒有克隆人

因為再好的科隆技術也會有可能失敗,這也是科學研究者公認的。而進行科隆人的技術就是對這種失敗可能性的放任,如果失敗了,就是對科隆人的傷害,而科學研究者就是過於自信的過失,要負刑事責任。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家理查德·費恩曼說過,科學是一把能夠打開天堂的鑰匙,但是它同樣也會將地獄打開。
主要觀點:克隆人具有自然人的法律主體資格 克隆人給社會帶來法律主體上的混亂 克隆人研究行為是違法行為 克隆人研究者涉嫌故意殺人及傷害罪 克隆人的受監護權被撫養權得不到保護 克隆人的生命健康權和人格權結婚權得不到保護 克隆人研究是對於進一步犯罪的引誘 克隆人的研究違背人類不變的倫理道德並且也是人類的陷阱

最近世界上一邪教組織頭目甩出一個令世人驚訝的消息,公開宣稱他們已經製造出了克隆人。此外2001年5月30日《南方周末》報科學版登載了一篇關於克隆人的文章,文中表達了我國的某些科學界人士支持克隆人的言論,近一年來,克隆人成為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在眾說紛紜的時候,我想由於知識所限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他們並不了解克隆人的產生在法律方面存在著什麼頑疾。時到今日,長期沉積在我思索之中關於克隆人的看法,一刻也不能沉默。我想如果不以法律的名義向克隆人說不,也許好多人還會對克隆人報有迷茫、幼稚甚至無知的幻想,成為別有用心的科學狂人的被欺騙對象。就象《指環王》中魔鬼就要復活一樣,當恐怖即將襲來時,村民們卻在忘懷地喧鬧和狂歡。這使我感到不安,因為從法律角度看,支持克隆人研究就是一個走向危險的方向,法律反對克隆人!
本文所述是從法律角度剖析克隆人研究行為的違法性、犯罪性,以及克隆人如果出現的話,其主體性質、民事法律地位是如何的狀態。由於學識淺薄,未免有疏漏不足之處,但我希望以此來喚醒那些為克隆人研究搖旗吶喊的「無知」知識分子的靈魂,望廣大法律界同行為此深思,為此與我共同做出抵制克隆人研究的有益努力。

克隆人是人不是物
人們願意樂觀的看待克隆人研究,很大的因素是因為有些人會把克隆人研究的基因提取對象,以及把製造產生的個體當成物的客體或是說無人權的實驗體。當每一個從事克隆人研究的人對克隆人主體性質的認識輕松略過不加理會時,這種項目的研究就會顯得如同在動物身上研究鼠疫疫苗一樣積極。克隆人是不是人呢?我想克隆人當然是人。因為,克隆人研究只是突破了人類有性繁殖的傳統,使用了無性繁殖的手段,這種研究本身是攻克無形繁殖這一手段,其目的就是創造出與人一樣有智能的生命,即使其胚胎生成方式不同,但克隆人生理機能完全與人無本質差異。因此無論從一般視角還是法律視角,克隆人就是人。我們知道,即使是一個沒有知覺的植物人或神志不清的精神病人,他們都是自然人主體。人的主體資格權利能力不因是否具有完整的行為能力而受到限制或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社會權利、法律權利都是平等的。基於這一點,所以說克隆人都應具有象自然人同樣的公民權利。即他們應當有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有性不受侵犯權,工作權,受教育權,甚至應有選舉權和結婚權等等。
也許會有極端者要說,克隆人不是人只是一個物種,就是幻想片中的機器人,就象美國片中的終結者一樣。這種回答是極為殘忍的,這會使人想起日本的七三一部隊,他們不是把人稱做是實驗品嗎。把人當作實驗品,殺人不叫殺人而是叫做實驗,這是魔鬼邏輯。如果這樣,克隆人的命運與動物在人類手中的命運還會有什麼區別?克隆人將因此沒有生命權、健康權。克隆人會不經法律允許被擅奪生命。克隆人將成為一種基因產品被任意交易。試想,如果這樣,人類社會豈不要倒退到比奴隸社會還要殘忍的境界,全人類都會陷入殘殺和掠奪,電影中的可怕世界也必然會成為現實。因為,沒有人會區別出克隆人與自然人的不同。只要有一個你是克隆人的借口,其隨之遭受的命運就可以和被宰殺的牲畜一樣可怕。
克隆人給社會帶來法律主體上的混亂
法律所調整的主體有真實主體和虛擬主體之分,虛擬主體有若干個如國家、國際組織、企業法人、政黨等都是,而真實主體只有一個,那就是自然人或者說公民。在只有一個真實主體類型的世界中,錯綜復雜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已經是層出不窮,試想如果出現了克隆人,這就意味著世界上出現了另一個真實主體,兩個真實主體類型的世界,世界必將導致更為混亂。

克隆人研究目的無益於人類
克隆人的研究不會帶來人類價值上的進步。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身體條件、膚色、身材,培養人的價值在於如何教育。一個自然人如果在後天的社會教育上不成功那麼他必然不會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既然決定人類命運的是道德和社會的教育,那麼的克隆人研究又有什麼意義呢?

克隆人研究的邏輯矛盾
克隆人不能因其胚胎方式的不同而降低或否定他不具有人的法律地位。但這樣就陷入一個矛盾,不把克隆人視為人是錯誤的,如果把克隆人視為人,那麼在克隆人的研究中,在作為一個技術手段的進步過程中,研究者必然就要殘害克隆人的生命,毫無疑問這就不是研究而是犯罪。
任何一個理性的人會支持一項以殺人為主要代價的研究嗎,更可怕的是這種研究的結果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犯罪和災難,這就是一種讓人類走向滅亡的技術進步!

克隆人研究違法
克隆人的過程對於克隆人的生命健康存在著情節嚴重的傷害行為,這是違背憲法、刑法精神的行為。就我國而言,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人類自然生產都在限制之列,為什麼還要進行另一種人口生產的實驗。何況,我國人口的自然繁衍生育能力很強,絕對沒有必要通過克隆方式創造人口。因此,在我國克隆人的研究是違背《計劃生育法》的做法。

克隆人研究過程的危害性
從動物克隆的實驗來看,克隆物種的成活率很低。在多莉羊的克隆實驗中,277個胚胎融合僅僅成活了多莉一個,成功率只有0.36%。許多有幸降生的克隆小牛,有很多很快死於心臟異常、尿毒症或呼吸困難。出生後的克隆動物部分個體表現出生理或免疫缺陷。血液的含氧量和生長因子的濃度低於正常;胸腺、脾、淋巴腺發育不正常等。
現在可以看出來,同正常生殖相比,通過克隆方式產生的生命大多存在著殘疾、夭折。可以想像,在製造克隆人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殘疾的人類,或是殘疾的胚胎或是殘疾的嬰兒。這時,瘋狂的科學家難道會承擔起養育這些人類生命的責任嗎,恐怕任何人也不會相信。

克隆人研究者的犯罪責任
科學家創造克隆人的行為具有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行為的犯罪特徵。故意犯罪分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行為結果的必然並積極追求。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行為上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克隆人的研究存在著致人死亡或殘疾的可能性後果,並且幾乎是一種必然性。行為人在主觀明知的情況下從事這種研究,由於其行為必然或極可能導致克隆人生命致死甚至致殘,因此,這就是一種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罪,只不過是一種特殊類型。從主觀心態和對後果的預見性上看,進行克隆人研究的科學家至少是具有犯罪間接故意的。殺人犯罪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有即時持刀斃人死命的犯罪,也有通過長期的葯物毒害達到殺人目的的犯罪。對於一個正常生育下來的殘疾兒來講,這種人體上的殘疾不可能被歸咎於某個人的犯罪行為,因為,正常的生育出現殘疾兒是無法預見的。但對於研究克隆人的科學家來講,正是因為其明知並使用了一種特別的行為方式而導致了新生兒的死亡或傷殘夭折,因此其應當承擔相同於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罪的刑事責任。

克隆人給民事法律關系帶來混亂
一、克隆人沒有監護人
自然人正常降生後,一般有父母作為合法的監護人。當其父母逃避監護和撫養責任時,這不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還應受到民事責任的追究。作為克隆人,誰是他們的父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最初的克隆技術基本是有性繁殖的繼續,有精子供體和卵子供體,理論上是存在父母的。但現在提供體細胞核的克隆技術已經出現,無性生殖基本成熟。克隆人基本是體細胞核提供者的基因翻版,但提供體細胞核者有可能與其年齡相當的人,因此從倫理上應當做父親的體細胞提供者在年齡和行為能力上也許並不可以。
實質上無論是那一種技術,克隆人幾乎都是找不到他們的父母。也許他們的父母根本不認識,他們只是研究者的一個「研究成果」。
克隆人還有另一種可能會是被某個母體代孕後降生的。克隆人的代孕母親是否有義務成為其監護人,這也很難。因為代孕母親所生的孩子也許與自己並無一點血緣關系,既然沒有血緣關系,也不能要求代孕者承擔監護撫養義務。由於克隆技術已經到了單性繁殖的水平,因此,克隆人甚至享受不了非婚生子的待遇,降生之後就是一個徹底的孤兒。
讓我們想像,一個從身體機能上存在缺陷的人,同時在社會地位上同樣存在缺陷,這不是一種殘忍嗎。誰來看護他,誰來教育他,他又能如何被塑造成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呢。也許,克隆人的生命還不如真正的動物幸運。動物和小鳥出生都有母親來哺育,喂養,而克隆人從來到世界上就是一個犧牲品,實驗品。相信,克隆人的感知力與人類是一致的,他們同樣懼怕疼痛,懼怕孤獨,懼怕流血,懼怕死亡;他們需要親情,需要友情,需要愛情,但這一切他們又怎能得到呢。
由於沒有監護人,代孕人與研究人之間完全可以是一種商業合同關系。生完了孩子,養育到一定時間,即可交「貨」。這時研究者如何利用這些生命,他們可能是為委託人生產下一代,或者是復製品;但他們也完全可以為他們自身的犯罪目的或委託人的犯罪目的而自由地處置這些人類。這所有的一切將因克隆人沒有父母監護顯得更為隨便。
二、克隆人的人格權和榮譽權
人都是社會性的,作為克隆人同樣是。那些希望有一個克隆兒的父母毫無疑問也想有一個自立於社會的孩子。可是,由於克隆人的特殊背景,他的健康無法保證。由於健康及免疫力的先天問題,克隆人容易患有傳染病、精神病,這一切使他的健康自生來就受到侵害,而這種侵害完全也是人為的。由於有疾病,周圍的普通人自然很難接受克隆人,一個無法融入社會的克隆人又怎能實現一個正常人的價值呢。研究出來的克隆人如果連普通人應該享有的幸福都沒有,連普通人被社會認可的水平都達不到,這種研究又有什麼價值呢?這樣的孩子難道不更是讓父母擔憂和痛苦嗎?一個得不到社會認可的克隆人他的人格權、榮譽權又如何得到尊重呢?
克隆人也是經歷了從一個到兩個細胞,再按細胞幾何級數增長而產生的生命,所以也可以認為克隆人與被克隆人是親代與子代關系。再從生育過程看,由於經歷了在母體子宮發育和最後分娩的程序與過程,也可以認為克隆人是被克隆人的孩子。

另一方面,從社會學和民俗學角度來看,只要社會約定俗成去這樣看待克隆人與被克隆人的關系,稱他們是同胞兄弟姊妹也好,稱他們是親代與子代也好,並非是什麼大的倫理問題。而且,倫理是隨社會變化而變化的。過去的三從四德是對婦女壓抑的舊倫理,現在改過來了;過去人工授精,社會倫理不接受,現在也接受了,說明倫理並非兩大問題

你說的當然有理,否則也難以說明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家禁止克隆人,尤其在發生過滅絕人種大屠殺的德國對研究人胚胎和克隆人是堅決反對的。但是,話說回來,靠克隆人來創造一個天才或魔鬼,顯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誰都知道,一個人能不能成才,成為什麼樣的才,即使一半取決於基因,也還有一半取決於後天的生活環境。把保留的愛因斯坦的細胞拿來克隆一個愛因斯坦,誰也沒辦法保證這個克隆的愛因斯坦就等於原來的愛因斯坦,除非你給克隆愛因斯坦創造一個過去愛因斯坦的環境,甚至必須是經受過二次大戰,受過納粹的殘酷迫害,有過沒有祖國的悲哀……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會不會有第二個愛因斯坦,會不會有愛因斯坦的思想和情感,這是很難說的。所以,中國的先哲更強調後天環境的作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正方:克隆人的好處第一是可以讓那些得不到孩子而非常痛苦的不育患者有自己的孩子。其二,這樣的克隆是只用丈夫妻子自己的精子卵子,這就避免了倫理上和心理上的陰影。還有,克隆還可以挽救瀕危動物,保持人群性別的合理平衡,保護少數民族遺傳基因。更重要的是,克隆人可

被用來研究,以比較和證明環境與遺傳對人成長究竟哪一個更重要。

你們所說的這些當然有一些科學事實,但是並沒有完全從科學上得到證實,而且有些科學實驗還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比如,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華裔科學家楊向中用一頭13歲的老母牛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了10頭牛犢,從DNA分析發現,克隆牛的端粒遠遠比其供體母牛的長,而且與自然生育的同齡小牛的端粒沒有差別。這說明克隆牛的生物年齡與自然有性生育的牛的年齡完全一致,證明克隆後代沒有早衰現象。

克隆人是人類繁衍的一種方式和權利。全世界共有7000萬男子沒有任何形式的生育能力,克隆人是人類最後的繁衍方式,要攻克男性不育症,克隆技術可能是最後一柄利劍。而且也有很多不育的人因不能產生成熟精子主動要求科學家用克隆技術幫助他們孕育孩子。他們也有養育孩子、獲得天倫之樂的權利。

但克隆人也應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為什麼不可以讓科學家試一試呢?探索未知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科學研究的特點,有些科學家就是想當克隆領域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什麼不允許他們嘗試一下呢?

一類是無功利色彩或功利色彩不濃的人,他們只是想要試一試生命是否可以以克隆這樣的方式產生,產生了又是什麼樣的結果;

實際上,人們不能接受克隆人實驗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阻礙。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遵循著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卻是實驗室里的產物,是在人為操縱下製造出來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拋棄了上帝,拆離了亞當與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許多宗教組織的反對。而且,克隆人與被克隆人之間的關系也有悖於傳統的由血緣確定親緣的倫理方式。所有這些,都使得克隆人無法在人類傳統倫理道德里找到合適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現的倫理問題應該正視,但沒有理由因此而反對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自身的發展告訴我們,科技帶動人們的觀念更新是歷史的進步,而以陳舊的觀念來束縛科技發展,則是僵化。歷史上輸血技術、器官移植等,都曾經帶來極大的倫理爭論,而當首位試管嬰兒於1978年出生時,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但現在,人們已經能夠正確地對待這一切了。這表明,在科技發展面前不斷更新的思想觀念並沒有給人類帶來災難,相反地,它造福了人類。就克隆技術而言,「治療性克隆」將會在生產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獲得突破,給生物技術和醫學技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當你的女兒需要骨髓移植而沒有人能為她提供;當你不幸失去5歲的孩子而無法擺脫痛苦;當你想養育自己的孩子又無法生育……也許你就能夠體會到克隆的巨大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治療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實驗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治療性克隆所指向的終點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現,如果加以正確的利用,它們都可以而且應該為人類社會帶來福

Ⅶ 寫一篇關於克隆人的科幻作文 500字以上 闡明觀點 利與弊

強強克隆人
一天,星光的門口張貼了一封表揚信,表揚一個名叫強強的孩子拾金不昧。學校很開心,表揚了強強,還送了獎品。可強強奇怪極了,自言自語道:「我什麼時候拾金不昧了,這裡面一定有古怪!」於是,強強決定去調查一番。
放學了,強強還在想:到底是誰幫了我呢?難道和我長相很像,名字也一樣嗎?幾個女同學見了,笑眯眯的說:「喲!這不是強強嗎?做了多大的好事啊!」「不是我做……」強強還沒說完,女同學就插進去了:「做了好事怎麼還這么謙虛啊!做好事可是件光榮的事呢!就別羞了!」一個強強的朋友見了,拍著他的肩膀,開心的叫:「呀!這不是我那樂於助人的朋友嗎?」「不是我做……」強強的話還沒說完,男同學也插進去了:「朋友!你別不好意思了,我先走了,拜拜!」
忽然,強強發現一個與他同樣的人從身邊穿過,強強見了,馬上追上去:「你是誰!?為什麼要冒充我!」忽然,那個人摔了一跤,發出了慘叫聲:「哎喲喲……」強強趁機一看,嚇了一跳,他感覺自己像是在照鏡子,嚇得驚呼一聲:「你你……你是……是誰!」「我是強強!」「騙人!我才是強強!」強強有些生氣了,覺得這個人很可疑,「我是你的克隆人,你忘了嗎?上次你在打電腦時,不小心按了克隆鍵,所以你被克隆了!哎呀……」「那是你幫我了!」強強有點開心了,覺得自己了不起,查到了真相,」「是的!」「你跟我去學校,我要和校長說說!」「好!你很誠實!」
學校知道了,再次表揚了強強,又表揚了克隆人,強強問:「為什麼表揚我啊?」校長回答:「因為你誠實啊!」學校號召全校師生向誠實的強強學習。

克隆的爸爸媽媽
「寶貝,快起床啦。」「寶貝,不要踹被子。」「寶貝,不要忘記帶紅領巾。」……唉,爸爸媽媽可真嘮叨,聽得我耳朵都長繭子了。要是能有一對聽從我的話的爸爸媽媽該多好啊。我總是這么想……突然有一天,我來到了克隆空間,我想:這不會是真的吧?要是真的,我的願望不就可以實現了嗎?我按了「確認」鍵,這時,一對克隆父母出來了,他們對我說:「主人,你好,我們會永遠聽從你的話的。」
太棒了,父母能天天聽我的話,真不可思議。你瞧,今天晚上,我讓克隆爸爸給我打開電腦,讓克隆媽媽去給我准備零食。上網的感覺真好,我一回頭,克隆父母正津津有味的看著我,我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去干點什麼?」他們卻說:「你是我們的主人,我們只聽你的話,只有你讓我們做什麼我們才能去做,只是規則。主人,你有什麼吩咐嗎?」我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心想:在一個家庭里,要是出現什麼「規則」、「吩咐」這樣的詞,那還是一個家嗎?
這幾天,我真開心,沒有了拘束,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和以前的生活大有不同。
過了幾天,我病了,不舒服的躺在床上,有氣無力的召喚克隆媽媽。
「克隆媽媽,你給我請假了嗎?」
「請假?什麼是請假?」
「你連這個詞都不懂?」
「對不起,我們『克隆空間』里沒有這個詞啊。」
「請假就是因病或因事請求在一定時期不工作或學習。你懂了嗎?」
「懂了,我現在就去。」
我又叫克隆爸爸。
「克隆爸爸,葯,給我拿葯。」
克隆爸爸不緊不慢的把葯遞了過來,我著急的喊道:「水呢?」克隆爸爸若有所思的說:「哦,吃葯還需要水啊。」三分鍾後,水終於來了。我把葯吃完以後,只見父母正笑嘻嘻的看著我,一動也不動。我非常生氣,大聲的吼道:「我感冒了,你們看不出來嗎?怎麼一點也不關心我啊!要是我的父母,早就忙得不亦樂乎了。一會兒給我熬姜湯,一會兒給我喝水,你們呢,連動都不動。」這時,他們平淡的說:「你是我們的主人,你沒有吩咐我們,我們是克隆人,沒有像你們人類那麼豐富的感情。抱歉。」
天啊,我的父母只要發現我有一點小病,都會問長問短的。而這對克隆父母卻一點感情也沒有。我好想念我的父母啊,雖然有些嘮叨,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想著想著,我又來到了「克隆空間」,毫不猶豫的按下了「退出鍵」,只見一道金光把克隆父母送了回去。我的父母回來了,我會永永遠遠的愛我的父母,再也不會奢求克隆父母了。
「不要熬夜」、「快點,否則又要遲到了。」你聽,我的耳邊又響起了愛的交響曲……

Ⅷ 兩部《克隆人》懸疑中帶恐怖,時隔20年還能否靠內在力量感人

今天得心突然發現兩部懸疑驚悚大片,名字一模一樣,時間相隔20年,兩部克隆人沒有大力的宣傳,實在可惜了,他們靠著內在的力量感人,懸疑中帶著恐怖的味道!從1997到2018,《克隆人》內容劇情體量大到,電影的尺度不足以妥帖順穩敘述,以至於導致各種轉折都有明顯的生硬。但整體和細節邏輯的嚴密性又足以支撐起一部科幻片的尊嚴。打打殺殺之後與妥妥是反派角色的和解也說明編劇在嘗試擺脫傳統類型片。至於最後的happyending也姑且是為在熒屏上滿足李維斯的心願吧。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這電影就比較直觀展現了其中一方面的倫理問題。這個過程真的看得有點毛骨悚然,有些環節細思極恐。科學科技的發展,好多東西變得超出了正常道德的界限,感到一絲茫然,一絲恐懼。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克隆人題材的電影。規模、投入都不是問題。如果說科幻經常涉及烏托邦或反烏托邦,我很樂意熱捧這個電影為“反反烏托邦”(這個詞只是在表達我的愉悅心情)。技術擴張倫理的邊界是必然的,我支持這種認知。

Ⅸ 克隆人(名詞解釋)

古代神話里孫悟空用自己的汗毛變成無數個小孫悟空的離奇故事,表達了人類對復制自身的幻想。上世紀初,韋伯(H. J. Webber)創造了「克隆」這一詞,其含義指由單個祖先個體經過無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個體。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動物克隆的思想。1978年,美國科幻小說家羅維克(D.Rorvick)寫了一本名叫《克隆人》(The Cloning of a man,該書中文譯名為《復制人》)的書,內容是一位富商將自己體細胞核移植到一枚去核卵中,然後將其在體外卵裂成的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中,經過足月的懷孕,最後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這個男嬰就 克隆人的降生是那位提供體細胞核商人的克隆人。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後,克隆迅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人們不禁疑問:我們會不會跟在羊的後面?這種疑問讓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對克隆的喧囂聲沒有抵過科學家的執著追求,伴隨著牛、鼠、豬乃至猴這種與人類生物特徵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陸續被克隆成功,人們已經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會用人類的一個細胞復制出與提供細胞者一模一樣的人來,克隆人已經不是科幻小說里的夢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現實。目前,已有三個國外組織正式宣布他們將進行克隆人的實驗,美國肯塔基大學的扎沃斯教授正在與一位名叫安提諾利的義大利專家合作,計劃在兩年內克隆出一個人來。

Ⅹ 介紹幾本有關克隆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追捕克隆人》---以發端於20世紀末成熟的克隆人技術為契機,展開想像的翅膀,以「克隆人暴動」、「追捕克隆人」、「善待克隆人」幾個大的段落,描寫了21世紀末的2099年克隆人的遭遇,是一部讀來既險象環生,引人入勝,又可以在情節的展開中思考人類本性及其價值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追捕克隆人》便是將這種想像力和幻想力發揮到極致的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的引領下,我們從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出發,跟隨暴動的克隆人和圍剿克隆人的科學家去游歷五大洲四大洋,去體驗雪域風光,領略火山噴發和海嘯怒吼的壯麗景觀,去南極洲的冰蓋下體驗大自然的嚴酷與魅力,到外太空去發現絢麗多姿的星空的美麗與超乎想像的自然力量的威力。所有這些描寫又都在「克隆人暴動」與「圍剿克隆人」激烈搏鬥的情節中展開。可貴的是,小說在展開這種人類與克隆人的戰爭的描寫中,表達了對於人類自身價值的探索與追尋。人類與克隆人的戰爭,在本質上則是人類與自身的戰爭。克隆人不過是人類自身的延伸。人類將人類精英的基因孵化出了克隆人,為的是追逐自身的利益,利用克隆人的器官去修補自身。而不把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克隆人當作「人」來看待,於是就產生了兩大悖論。其一,人類如何正確對待人類本身,其二,人類如何對待人類的精英的延伸———克隆人。小說正是在上述精采情節的描寫中,探索和追尋了這種人類本性的價值問題。其答案是,人類不僅應該善待自身,而且要在生與死、愛與仇、人與獸、靈魂與自我、過去與未來之間慎重選擇。

變異克隆人----《變異克隆人》(科幻,非科普) 申冤無處四海為家,撲朔迷離霧里看花;同仇敵愾狼子野心,殊途同歸義字當頭; 真假虛實煙火風雲,奇人異事情中有理;洪流污水官權名利,血雨腥風生靈塗炭; 克隆變異浩劫蒼生,扭曲繁衍人間造孽;基因枷鎖自由何在,人與非人誰主沉淪; 撥雲見日我本無意,立馬橫飛還我清白;驚濤駭浪如夢方醒,回身望海笑問此行。

克隆邪修----科學狂人克隆了古代了變態高手,看這些邪惡的傢伙,如何玩轉現代都市。
以琴入道,以全新的方式演繹現代的琴魔神話……
PS:本書作者細胞猶如銀河星數,每一顆都閃著銀光。

熱點內容
煉丹師小說排行榜女頻逆世為凰 發布:2025-02-04 20:10:21 瀏覽:155
網游小說第一排行榜 發布:2025-02-04 19:50:27 瀏覽:997
台灣經典小說言情有 發布:2025-02-04 19:50:17 瀏覽:134
靈異女主強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4 19:30:19 瀏覽:658
高評分言情小說甜文 發布:2025-02-04 19:26:08 瀏覽:97
交換身體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04 19:09:27 瀏覽:408
開局一顆細胞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4 18:53:33 瀏覽:672
對不起許不了你一生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4 18:44:28 瀏覽:330
免費全本小說狼性總裁不做你的女人 發布:2025-02-04 18:41:23 瀏覽:575
最好看的現代獵奇小說 發布:2025-02-04 18:02:18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