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科幻小說之秦始皇陵
『壹』 有那位朋友給我推薦幾本有關盜秦始皇墓的書呀
《天眼 》
《活祭 》
《星際盜墓 》
《摸金令 》
《青囊屍衣 》
《我在新鄭當守墓人》
《盜墓之王》
《茅山後裔》
其他總結的,不過沒有前幾部精彩:
《盜墓》倪匡
《盜墓傳奇》
《盜墓傳說》
《盜墓風水師》
《盜墓風雲之盜倒秦始皇》
《盜墓世家》
《盜墓手記之古墓邪屍》
《傳古奇術》
《盜墓賊》單手擎天
《盜墓者》單行道
《盜墓者》談笑書生
《盜墓者歸來》青風小豬
《第五種人》通吃小墨墨
《斷龍台》納蘭元初
《風生水起》城市公子
《鳳舞龍樓之盜墓傳奇》浪花深處
《蠱惑》歐陽恨
《國寶》神之意願
《黃河鬼棺》南派三叔
《活死墓 》福來
《紀無衣》(2-6)輪子下
《開棺發財》(01-74)包子
《靈絲密碼》(03_48)我的道
《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岳南
《墓訣》肥丁
《墓行者》上帝的小丑
《驅魔人》柳暗花溟
《入墓三分》(332)柯草根
《神墓》(01-16)辰東
《死財門系列1-4》唐婧
《我的爺爺是個鬼》肥丁
《西藏禁書》(01-12)靈俠
《西雙版納銅甲屍》肥丁
《邪骨》(01_12)李玄機
《星際盜墓》(001-309)古劍鋒
《玄欲》(001-175)張無羈
《幽靈旗》那多
《招屍墓想》(2-17)戚小雙
《中國盜墓》華博。
『貳』 倪匡科幻小說系列全集TXT下載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殺人獎金》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珊瑚古城》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神秘血影掌》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生命合同》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生死碧玉》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屍變驚魂》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失蹤新娘》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死神殿》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死亡爆炸網》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死亡織錦》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太陽之女》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天才白痴》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天外恩仇》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無敵殺手》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無風自動》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無價奇石》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無名怪屍》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旋風神偷》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血濺黃金柱》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遙控謀殺案》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隱形奇人》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蜘蛛陷阱》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智擒電子盜》由倪匡所作
鏈接:
《木蘭花系列之鑽石鐳射》由倪匡所作
『叄』 倪匡作品集·科幻小說
【人物簡介】
倪匡,著名小說家。原名倪亦明,後改名倪聰。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四五千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 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這一部分後來金庸改寫時刪去了)。倪匡先生的作品范圍極廣,包括武俠、科幻、奇情、偵探、神怪、推理、文藝等各類型的小說及雜文、散文評論、劇本等。金庸評價倪匡先生為: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
【曾用筆名】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人物生平】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古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於查良鏞(金庸)的鼓勵下,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小說。第一篇小說名為《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連載。至第四篇小說《藍血人》起,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藍血人》一書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成為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一九七二年,衛斯理系列小說《新年》發表後,倪匡暫停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創作,時間長達六年。
一九七八年,衛斯理系列小說《頭發》發表,被評為最受香港青年歡迎的小說。倪匡此後又回到了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閑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小說種類】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請參考倪匡著作目錄)從沒有寫過的文體只有歌詞與廣告詞。
倪匡的小說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小說的數量已超過三百本。電影劇本已超過四百部,保證是世界記錄。
【倪匡作品集·科幻小說】
衛斯理系列
000 少年衛斯理 001 鑽石花 002 地底奇人
003 衛斯理與白素 004 妖火 005 真菌之毀滅
006 藍血人 007 回歸悲劇 008 蜂雲
009 奇門 010 透明光 011 真空密室之謎
012 沉船 013 地心洪爐 014 地圖
015 叢林之神 風水 016 不死葯 017 規律 多了一個
018 支離人 019 貝殼 消失 020 仙境 奇玉
021 訪客 虛像 022 蠱惑 再來一次 023 狐變 聚寶盆
024 老貓 025 天外金球 026 屍變 湖水
027 筆友 合成 028 大廈 029 古聲 盡頭
030 換頭記 031 原子空間 032 紅月亮
033 鬼子 環 034 新年 創造 035 魔磁
036 影子 雨花台石 037 頭發 038 眼睛
039 木炭 040 連鎖 041 願望猴神
042 迷藏 043 天書 044 玩具
045 尋夢 046 後備 047 第二種人
048 盜墓 049 搜靈 050 茫點
051 神仙 052 追龍 053 洞天
054 活俑 055 犀照 056 命運
057 異寶 058 極刑 58A 電王
58B 生死鎖 58C 黃金故事 58D 游戲
059 廢墟 060 密碼 061 血統
062 謎蹤 063 瘟神 064 招魂
065 背叛 066 鬼混 067 報應
068 錯手 069 真相 070 毒誓
071 拚命 072 怪物 073 探險
074 繼續探險 075 圈套 076 烈火女
077 大秘密 078 轉世暗號 079 暗號之二
080 在數難逃 081 從陰間來 082 到陰間去
083 陰差陽錯 084 禍根 085 陰魂不散
086 許願 087 還陽 088 運氣
089 開心 090 將來 091 改變
092 闖禍 093 解脫 094 遺傳
095 爆炸 096 水晶宮 097 前世
098 新武器 099 病毒 100 算帳
101 原形 102 活路 103 雙程
104 洪荒 105 買命 106 賣命
107 考驗 108 傳說 109 豪賭
110 真實幻景 111 成精變人 112 未來身份
113 移魂怪物 114 人面組合 115 本性難移
116 天打雷劈 117 另類復制 118 解開密碼
119 異種人生 120 偷天換日 121 閉關開關
122 行動救星 123 乾坤挪移 124 財神寶庫
125 一半一半 126 身外化身 127 非常遭遇
128 一個地方 129 須彌芥子 130 死去活來
131 只限老友
原振俠系列
01 天人 02 迷路 03 血咒
04 海異 05 寶狐 06 靈椅
07 奇緣 08 精怪 09 鬼界
10 魔女 11 降頭 12 失魂
13 巫艷 14 愛神 15 尋找愛神
16 大犯罪者 17 幽靈星座 18 黑暗天使
19 迷失樂園 20 劫數 21 快活秘方
22 變換雙星 23 血的誘惑 24 催命情聖
25 黑白無常 26 自殺陰謀 27 假太陽
28 無間地獄 29 人鬼疑雲 30 魂飛魄散
31 宇宙殺手 32 天皇巨星
亞洲之鷹系列
01 鬼鍾 02 妖偶 03 魔像
04 怪頭(亞洲之鷹) 05 巨龍 06 蛇神
07 蜂後 08 火鳳 09 飛焰
10 夜光 11 異人 12 死結
13 解開死結 14 遊魂 15 困獸
註:01至04書名取自「妖魔鬼怪」;05至08皆以動物命名。
年輕人系列
01 手套 02 足球 03 寶刀
04 尺蠖 05 大寶藏 06 神機
07 暗算 08 天敵 09 夜歸
10 四條金龍 11 消失女神 12 離魂奇遇
13 神話世界
註:01至05為早期作品,五個故事的名字中,各嵌一個最簡單的中文字;06至13又名「公主傳奇」。
木蘭花系列
舊版書名
01 巧奪死光表 02 血戰黑龍黨 03 火海生死斗
04 海底火龍 05 地獄門 06 勇破火箭場
07 神秘高原 08 雷庫驚魂 09 死亡織錦
10 電眼怪客 11 冰川亡魂 12 奪命紅燭
13 智擒電子盜 14 死亡爆炸網 15 殺人獎金
16 隱形奇人 17 高空喋血 18 怒殲惡魔團
19 連環毒計 20 秘密黨 21 旋風神偷
22 天外恩仇 23 大破暗殺黨 24 魔掌餘生
25 血濺黃金柱 26 神秘血影掌 27 鑽石鐳射
28 北極氫彈戰 29 潛艇迷宮 30 玻璃偽鈔模
31 黑暗歷險 32 人形飛彈 33 軍械大盜
34 斷頭美人魚 35 蜘蛛陷阱 36 無敵兇手
37 沉船明珠 38 無價奇石 39 失蹤新娘
40 怪新郎 41 金庫奇案 42 龍宮寶貝
43 珊瑚古城 44 獵頭禁地 45 魔畫
46 死神宮殿 47 復活金像 48 遙控謀殺案
49 地道奇人 50 蜜月奇遇 51 冷血人
52 生死碧玉 53 電網火花 54 古屋奇影
55 金廟奇佛 56 天才白痴 57 生命合同
58 三人同行 59 無風自動 60 無名怪屍
新版書名
01 死光迷霧 02 黑龍現爪 03 太陽之女
04 木雕人頭 05 屍變驚魂 06 超人集團
07 高原之謎 08 煞星男爵 09 恐怖博物館
10 神秘之眼 11 土王的秘密 12 魔術手法
13 奪命密碼 14 追魂48小時 15 殺人獎金
16 死亡約定 17 神妻 18 三張面具
19 金錢咒 20 牧羊人口訣 21 死城
22 秘密黨 23 血濺黃金柱 24 神秘血影掌
25 血濺黃金柱 26 氫彈爭奪戰 27 潛艇殺機
28 偽鈔奇案 29 黑暗歷險 30 人形飛彈
31 軍械大盜 32 斷頭美人魚 33 惡毒吃人花
34 無敵殺手 35 沉船明珠 36 無價奇石
37 毒葯 38 替身 39 失蹤新娘
40 怪新郎 41 金庫奇案 42 龍宮寶貝
43 珊瑚古城 44 獵頭禁地 45 魔畫
46 死神殿 47復活金像 48 遙控謀殺案
49 地道奇人 50 蜜月奇遇 51 冷血人
52 生死碧玉 53 刺殺 54 古屋奇影
55 金廟疑雲 56 陷阱 57 生命合同
58 詭計 59 兇殺重嫌 60 無名怪屍
非人協會系列
01 魚人 02 主宰 03 兩生
04 大鷹 05 泥沼火人 06 三千年死人
浪子高達系列
01 血美人 02 珍珠盪婦 03 盜屍艷遇
04 紅粉貓 05 水晶艷女 06 金球紅唇
07 微晶之秘 08 蛇王石 09 貴妃重生
10 恐怖之旅 11 神童 12 速成人
13 魚面妖姬 14 撒旦的誘惑 15 幽浮再現
16 賭鬼難纏 17 網路倩魂
神探高斯系列
01 晚禮服 02 鬼照片 03 水中寶盒
04 怪房子 05 預告 06 出術
07 飛艇 08 魔鬼的舞蹈 09 未卜先知
10 迷途橫禍 11 怪人奇騙 12 妖女煞星
13 擒凶記 14 金發女 15 及時趕到
16 弄假成真 17 霧夜煞星 18 催眠之術
19 奇跡 20 粉紅鑽石 21 太陽神
22 金酋長 23 奇輪 24 風向
25 亞洲皇後 26 黑美人 27 閃電天
28 古墨 29 三與四
俠盜影子系列
01 黑漩渦 02 寶石眼 03 麗人劫
神秘武器系列
01 死光 02 火樹銀花 03 金色夏娃
【倪匡作品集·武俠小說】
長篇作品
六指琴魔 六指琴魔續集 巨靈掌 無情劍
一劍情深 血掌魅影 玲瓏雙劍 情天劍痕
紅塵白刃 一劍動四方 劍亂情迷 劍谷幽魂
慧劍情絲 飄香倩影 飄花劍雨 俠血紅翎
江湖浪子 一劍振八方 鬼界 南明潛龍傳
紫青雙劍錄 雙飛劍 鳩魔令 玉女金戈
雲海爭奇記 紫拐鳥弓 倩女情俠 斷腸刃
虎魄冰魂
中短篇作品
火並 天才殺手 五雷轟頂 游俠兒
殺氣嚴霜 飛針 紅梅金劍 劍分飛
夜遁 血影 紅飛雁 火鳳凰
八俊傑 啞俠 奔龍 杏花劍雨
劍相逢 鐵拳 獨臂刀 新獨臂刀
大俠金旋風 寶劍千金 長虹貫日 影子神鞭
五虎屠龍 追擊 鐵手無情 冰天俠侶
故劍 小白鳳 情天醉痕 鐵獄飛龍
金龍劍俠 血雷飛珠 玄八之毒 盜盒
龍虎雙劍俠 十三太保 俠義金粉 鐵蝙蝠
回光璧 金刀怨 銀劍恨 不了仇
金腰帶 魔崖 寶鏡奇緣 煞手神劍
紅鏢 最後一劍
民初傳奇
鹽梟(大鹽梟) 黃土 軍閥故事 監獄故事
亡命護槍(無名英雄列傳:北伐) 死亡天使(無名英雄列傳:抗戰)
白痴劫
【倪匡作品集·其他短篇小說】
倪匡科幻小說選(人頭戀+10)
張序 自序 標本 刺殺
動腦 審問 弔客 強奸
競爭 遠航 噪音 化身
逃命 人頭戀
武俠小說人物關系
他和他的影子 本夫,淫婦和姦夫 挑戰者和被挑戰者 捕頭和大賊
殺手和聯絡人 莊家,輸家和贏家 幫主和副幫主 大俠和送禮人
艄公和過渡的 擺擂台和打擂台 仇人和報仇者 用毒的和中毒者
保鏢和劫鏢者 蟬,螳螂和黃雀
監獄故事
真實供詞 千萬贓款 奔向自由 公平交易
探訪時間 人性弱點 報應不爽 繼續努力
一雙眼睛
陰謀殺人故事
真和假 異和同 生和死 新與舊
常見的男人與女人故事
聰明·笨 是·不是 賣·不賣 能·不能
爛醉·醒 誠實·騙
《聊齋志異》全盤現代化
快刀 美人首 孫必振 紅毛氈
鬼妻
舊貨巷故事
黃銅制申縮型單筒望遠鏡 缺嘴斷柄無底款宜興紫砂舊茶壺
沈紹安款脫胎金漆韋馱像 雲林子折帶皺太湖石墨竹圖
哥窯粉青沖耳壁裂紋六足爐 宋克柔手制獦絲花鳥冊頁
元不忽木草書《點絳唇》全套
想當年故事
人犯 肉搏 釘梢 豪舉
私奔 刑罰 拼酒
其他作品
心變 通神 異軍 騙徒
秘密征空 金三角 男人女人故事 活埋
石縫中 神仙手高飛傳奇 游俠列傳傳奇:太虛幻境
呼倫池的微波
【倪匡作品集·評論】
我看金庸小說 再看金庸小說 三看金庸小說 四看金庸小說
五看金庸小說 我看亦舒小說 絕品
【倪匡作品集·電影劇本】
1967:《獨臂刀》《金燕子》
1969:《鐵手無情》
1970:《報仇》
1971:《唐山大兄》
1972:《精武門》《吉祥賭坊》《馬永貞》《仇連環》
1973:《刺馬》
1974:《洪拳小子》《方世玉與洪熙官》
1975:《神打》
1977:《洪熙官》《楚留香》《功夫小子》
1976:《陸阿采與黃飛鴻》《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
1978:《少林三十六房》《冷血十三鷹》《肥龍過江》《詠春與少林》
1979:《爛頭何》《瘋猴》《踢館》
1980:《失蹤的少女》《通天小子紅槍客》
1981:《再世英雄》《書劍恩仇錄》
1984:《五郎八卦棍》
1985:《目無王法》
1988:《銀姑》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好東西要一起分享。
『肆』 兵馬俑怎麼來得
日前,中國刑警學院趙成文教授大膽破解了兵馬俑的燒制時間以及製作之謎。
趙成文說,自己在兵馬俑兩次看到「辛卯」刻字出在同一個地方。他說:「『辛卯』是天乾地支,是農歷年代,這里是指公元前210年。」他認為,這是秦始皇駕崩之年的標記年代。據此判定秦陵兵馬俑燒制於公元前210年。根據俑坑中留下的麻草鞋印,當時人在夏秋季節才穿草鞋,據此進一步預測,兵馬俑應是秦始皇駕崩後的秋天開始燒制的,燒制兵馬俑是秦始皇臨終前的聖旨。
趙成文還解析了兵馬俑的燒制工藝之謎。他說,「兵馬俑的腹中有個糠皮內模袋作為主體支撐」,糠皮是當時最佳填塞物,還有一點是2000多年前兵馬俑製作工藝流程很具科學性,從而使得真人真馬大小、百公斤重的兵馬俑從泥塑、晾乾、運送到焙燒,一氣呵成,顯示了當時中國人的智慧。
那是為他陪葬的當然是在地下咯
秦始皇為什麼要許多石兵做陪葬?
中國西北地區1974年3月進入了持續的旱年,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村民不得不打井取水。當年那口挖了一半的廢井,它有一邊觸及到一個神秘的地下王國之中,如果當時打井的位置稍稍偏離,2000多年前的歷史將依然混沌。
這是一種人們從未參拜過的神像,他的造型奇特,似人非神,從來沒有出現在中國的那一座寺廟之中。從外形上看,與其說是神像,不如說是身披甲胄的戰士。然而,考古人員關心的是,這些距秦始皇陵1.5公里處發現的陶像會不會與傳說中的秦始皇陵墓有某種關系呢?
不久後,考古隊進駐西楊村,有誰能夠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考古工作在半年後震驚了全世界。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它們是以個體形象呈現的整體塑造藝術,這8000兵馬造型各異,絕不雷同,是2000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巔峰之做。然而,秦始皇為什麼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塑造兵馬俑呢?
視死如生中國自古以來講究「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會有一個幽冥的世界,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帶到地下,他在陰世間的生活會與生前一樣。
於是考古學家們推測,這些陶制兵馬俑是秦始皇陰間的護衛者,始皇帝並沒有採用活人活馬的生祭,他的護衛軍,是出於能工巧匠的製造。這些秦俑,是秦陵的最後證據么?
考古研究表明,這些兵馬俑的製造年代,大約在秦統一全國的公元前221年動工,至公元前209年結束,前後大約歷時10年,需要幾萬工匠共同勞作。
如果說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擬當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咸陽的形制而建造的話,那麼兵馬俑坑則象徵著秦陵的地下王國的軍隊,即一支冥軍!
繼1974年發現一號兵馬俑坑之後,1975年上半年,又先後發現了秦俑二號坑和三號坑。三個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總面積達20000多平方米,內埋陶質兵馬俑7000餘件,木質戰車100餘輛。三個兵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它們既相互分割,自成單元,又緊密相關,渾然一體,共同構成龐大嚴密的地下軍事營壘。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現了銅車馬坑,它與兵馬俑坑東西輝映,成為中國考古界又一個重大的發現。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
除了三個坑外,還有一個只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據勘查,四號坑面積4000多平方米。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並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歷史缺憾。
埋藏著這支冥軍的三個坑各不相同:兵馬俑一號坑似為步兵部隊;二號坑為一個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駕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似為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
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秦陵兵馬陶俑的發現,被國際上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自1975年開始,國家已先後在三個坑上建造展覽大廳,對外公開展出,其中二號坑是邊發掘邊展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中,排列著挎箭執矛的銷甲俑和6輛戰車相間的38路面東的縱隊,構成軍陣主體的主力部隊。在主力部隊前面,橫列著三排橫隊,每列有70個戰袍俑,手執管機弓箭,個個氣宇軒昂,組成全陣的前鋒。其他三面,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別面向南、北、西,似是側翼和後衛,以防止敵人從兩翼和背後襲擊。(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大小皆模擬人、真馬製成。武士俑高1.8米,面目各異,神態威嚴,依服飾、胃甲和排列位置可以分為將軍、軍吏、材官、射土、驍土、伍卒等多種,還有二號坑中獨有的跪射俑、鞍馬騎兵俑,這些都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偉軍容。出土武器更令人驚奇,這些經鉻化處理的青銅兵器,至今仍寒光閃閃,鋒利如新。青銅兵器的鉻化處理,證明了我國這一工藝比1937年德國作為發明專利而創造的工藝技術提前了2100多年。
此外館中還展示了陵旁出土的兩組銅車馬,每組有車一輛,馬四匹,車蓋華麗,車窗為鏤空雕,鞍轡上有金銀錯紋飾。每輛車各有一名馭手俑,實為秦代藝術珍品。
然而兵馬俑的重見天日卻為人們又帶來了一團迷霧,秦始皇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的泥人泥馬來陪葬呢?
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實質上是按古代禮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設計的。因為秦始皇即位後,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當時他率領千軍萬馬南征北戰,從而並吞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為了顯示他生前的功績,以軍隊的形式來陪葬似乎是一種必然。
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軍事情況,但在具體問題上觀點又不一致。
第一種觀點認為,秦俑坑出土的這支秦代軍隊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創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象徵;秦俑坑大批兵馬俑的軍事陣容,正是秦始皇統治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形象記錄。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
第二種觀點認為,秦兵馬俑坑象徵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可稱之為宿衛軍。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一號兵馬俑軍陣為右軍,以戰車和騎兵為主的二號兵馬俑坑為左軍,未建成的廢棄坑當為四號坑,即擬議中的中軍,三號兵馬俑坑是統帥右、左、中三軍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徵著屯兵的壁壘。三軍拱衛京師,是秦始皇希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一統江山的反映。
第三種觀點認為,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乃一項未竟工程,全部建成應有50000兵馬俑。這個龐大的軍陣按前、後、左、右、中配置兵力,實為秦代「乘之」所演習的八種陣法申最基本的陣法方陣。方陣陣法的特點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軍兵精而少,接敵的外圍四隊兵力較多。秦俑軍陣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陣法來配置兵力的。
第四種觀點認為,兵馬俑三坑,不是象徵左、中、右三軍,而是反映秦代中央軍的三個組成部分。三號坑絕非人們通常說的指揮部,它應該是象徵郎中令統領的宮廷侍衛郎衛;一號坑是反映衛尉統轄的宮城衛士,或稱之為南軍;二號坑是反映中尉統領的京師屯戍兵,可稱之為北軍。
對於三號坑,有人認為是軍伍社宗,是用來進行軍祭的,是作為在軍祭祖的對象的社主和遷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對於二號坑,有人提出是四獸陣,即彎兵陣為朱鳥陣,戰車、步兵、騎兵混合陣為玄武陣,騎兵戰車組成的陣為青龍陣,戰車陣為白虎陣。
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為《尉緩子》所雲的「常陣」;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就是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馬俑軍陣是出於何種目的,一時還無法確證,但從目前對秦代的軍制研究成果來看,第二、三種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參考資料:《大秦盛衰四十年·第6章〈千年秦陵的千年謎《沉默的守護者》〉》秦風著 廣播電視出版社
『伍』 為什麼盜墓小說很少有盜秦始皇墓地的
首先,秦始皇的墓地太有名了,而且對於秦始皇的墓室內部記述和描寫的文件太多了,所以沒有什麼神秘感,再加上實際上現在秦始皇陵周圍是有重兵看守的重點文化古跡,要盜秦始皇陵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既然沒什麼神秘的,又很難實現盜掘,當然寫的就少了。
不過即使這樣,寫關於秦始皇陵的故事也是有一些的,比如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小說中的《活俑》,還有成龍主演的電影《神話》等等。
『陸』 倪匡科幻小說
倪匡科幻系列小說筆下有幾個系列人物?如衛斯理、原振俠、年青人公主、還有什麼來著?衛斯理全集到目前共多少部?
1.倪匡筆下的人物:衛斯理,原振俠,高達,羅開,年輕人,木蘭花。另,如果是說系列的話,還有《非人協會》。
2.衛斯理全集145部(包括《少年衛斯理》),偽作9部(包括《天外桃源》)。至於目錄,相信樓主已經看過了,這里就不必再說了。
『柒』 秦始皇陵未解之謎:秦始皇真的還活著嗎
這個真沒有,兩千多年啊,別說活著,估計屍骨都爛沒了吧,現在不打開秦始皇陵主要是從技術上來說沒有辦法對發掘出來的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而不是挖不開。
當然,倪匡的小說《活俑》,邱福龍的漫畫《刺皇》中,秦始皇還活在他的陵寢中,不過這個是小說和漫畫,是虛構的,別當真。
『捌』 關於秦始皇墓墓中的東西
秦始皇陵考古項目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等有關部門運用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勘探的結果首次證實秦陵底下確實存在地宮和墓室,並確定了地宮的位置。
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
「世界第八奇跡」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等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初步探測顯示,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的秦始皇墓室確實體現了「千古一帝」的氣派。
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范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范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開挖范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范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范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始皇陵是否被盜尚不得而知
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布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據秦始皇墓內以水銀模擬天下江河的傳說加以推測,可能反映了秦朝時期中國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與秦始皇到過渤海有關。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秦始皇墓是座龐大地宮
據新華社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世界第八奇跡」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我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通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根據本次測量探測,「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開挖范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范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秦始皇墓揭開神秘面紗
「世界第八奇跡」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我國科技工作者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據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范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范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開挖范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范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范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布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到底有沒有要看什麼時候進去咯
秦陵揭秘
千古懸秘
公元前210年,一位13歲繼位,執政28年親手締造了華夏統一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帶著滿腔宏願撒手人寰。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暫的50餘年,卻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而在他死後留下的歷經38年建設而成的陵墓也完成了中國上古文化的一次大集結,已經逝
去的歷史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
秦陵考古40年僅冰山一角 大量珍寶藏於地下
國家已開始對秦陵的地下文物進行大規模勘探。有關人士表示,我國對秦陵開展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與考古調查已經有40多年,無數次震驚中外的考古大發現,還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寶還深藏在地下。
秦陵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歷時38年,動用民工70餘萬人,陵園規模之大,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我們所熟知的秦兵馬俑坑並不是秦陵的核心區域。
據了解,經過4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圍,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內城和外城兩重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牆,外城牆以內的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構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區域,目前已發現的主要遺址和遺跡有帝陵封土、銅車馬坑、寢殿、便殿、陪葬墓區、珍禽異獸坑、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等。
據透露,這些重要的發現也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僅秦陵外城以內就有130萬平方米未經過文物勘探,其中約有30萬平方米的范圍為村莊所覆蓋。由於秦陵的建設經歷了秦朝前、後兩個時期,致使陵園的整體布局顯得規劃不夠;與一般意義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范圍不僅包括陵園本身,還拓展到陵園以外,其范圍隨著新的發現一次次地出乎人們的想像。
秦陵還有大量文物沒有發現
秦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判斷,秦陵陵區范圍應以封土為中心,東至代王鎮,西至臨潼區東關,北至魚池建築遺址,南至驪山,總佔地面積約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發掘和探明的重要遺址有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鶴坑、魚池遺址、石鎧甲加工場和大片的建築遺址。從已發現的遺址等分析,在面積約17.5平方公里的范圍的地下應有大量遺跡分布,是與帝陵核心區密切相關的文物遺址密集區。但由於條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況不完全明了。
考古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經2000餘年的變遷,雖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內、外城垣基礎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封土本身未見大規模破壞跡象。專家預計地上、地下仍遺留和埋藏著極為豐富的珍貴文物,並未遭到根本性的毀滅。考古部門的相關人士透露,他們計劃在5年內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務,但這還需視具體條件而定。
高聳的封土,連綿的夯土城垣,雄偉的宮殿廟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宮,窮奢豪華的陪葬品,在秦朝末年那場戰事更迭後成為千古之謎,往日盛況空前的陵園在地面上幾乎盪然無存,除卻山巒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聳立在驪山腳下,一座美倫美奐的世界靈魂樂園,隨著主人謝幕,倏忽間變得朦朧迷離。面對這上古文化的結晶物,千百年來,人們只剩下陣陣幽思和滿腔感慨。千古懸秘,令多少人充滿了遐想。而今對秦宮地宮勘測歷史性的突破更是把整個秦陵之迷零距離地擺到了我們的面前。
秦始皇,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皇帝。生前揮戈千軍萬馬,橫掃六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他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秦始皇陵。
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秦陵在巍巍群山環抱之中與山川大地渾然一色,在凝重的綠色與高大的暮色之下究竟隱藏著這位帝王製造的多少謎團?
這一切都在公元前210年被封土之後與世隔絕了。
2000多年來,世人一直為揭開這個謎底不停地探索、努力……
從1962年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勘查起,到1974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的橫空出世,再到今天秦陵地宮位置的確定,秦陵「深埋」的謎底將一個個被揭開,但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說:「這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探索之路
西安向東,驪山腳下,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這就是埋葬著中國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來這周圍56.25平方公里的陵墓周圍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奇,更讓它顯得神秘。
關於秦始皇陵史書的記載僅是只言片語,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它的好奇,一些帶有民間性質的傳說,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懸念。
陸據《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漢書·賈山傳》則記日:「(始皇)死葬驪山,史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下徹三泉合彩金石,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中成觀游,上成山林。」
從史書的片斷中,我們只能想像得出秦始皇陵內部的富麗堂皇,除卻數以萬計的奇珍異寶,其陵墓內部結構也相當巧妙,水銀做成的江河湖海,各種機關重重,那麼多的水銀是如何弄進去的,它究竟有多奢華,尤其是對地宮富麗堂皇的結構和匪夷所思的陪葬品記載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這些都構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謎團之一。然而,謎還不僅僅是這些,秦始皇陵整個陵區面積達到56.25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區地下究竟有多少東西?
據記載,陵園仿照秦朝都城咸陽而建,皇陵的封土夯築而成,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高115米,和30層樓高度差不多,偌大的封土堆的封土從何取的?這項工程規模龐大和施工巨大的難度,以秦朝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能否完成?
在傳說中項羽曾經火燒秦陵,但也有人說是揭竿而起修陵人燒的,究竟秦陵有沒有被人為燒過,那又是誰將其付之一炬?
更讓人們關注的是,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陵園,按照史書記載的富麗堂皇,而在1961年才正式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前有沒有人對陵墓垂涎三尺,秦陵究竟有沒有被盜過呢?
這一切都是懸疑重重。
秦始皇的重重迷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學者苦苦的追索和不懈的探求。
據媒體報道,早在明朝穆祝就實地進行過對秦始皇陵園的考察,對實地記錄了陵園內外城、門址的具體尺寸。此後日本和法國的學者也對封土進行了實地測量、調查。「但他們的工作僅限於對地面建築的勘測,而對陵寢、制度方面倘未涉及。」秦陵工作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只是表面上的考察,並不能解開人們心頭的迷團。」
1962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了對秦始皇陵園的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測。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了陶質五角形水管管道和石質熱排水管管以及三處建築遺址,這次發現初步認定秦始皇偌大的陵園有相當科學的排水系統。據文獻記載,修秦陵的時候,為了防止修建地宮地下水進去,有一個穿三泉的說法。考古學家發現,圍繞秦始皇陵地宮將近一周修了一個大壩,當挖地宮的時候水就順著水渠排走了,下游採用的坎兒井,這比新疆坎兒井發現早幾十年。秦陵南高北低,流水可以通過排水系統順流下來,設計相當完美。
對排水系統的發現令考古學家為之一震。既然如此,秦陵內的文物應該沒有被水的浸泡,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應該保存完好。
然而,多種史料記載,秦陵建好不久即遭火焚和盜損,今天出土的水禽坑、陪葬坑等都有過火焚的痕跡,所有的發現似乎都預示著不好的猜測,這是一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現實。但對於項羽發掘秦陵的記載有關專家提出了質疑項羽總共在陝西呆了幾個月,是否有時間組織大規模的發掘?據史書記載,此後赤眉軍、後趙石勒與石季尼等都曾盜掘秦陵。這種說法為秦陵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1974年3月27日,一個註定要改變秦陵考古歷史的日子。西楊村農民在打井過程中,一個叫楊志發的農民發現了陶片和陶俑人頭。當時他們並沒有在意,一位管水利的幹部將其匯報到縣文化局,趙康民,一個註定被寫入秦陵考古史的人,他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秦陵墓葬的一部分。就是這一瞬間的感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陵兵馬俑橫空出世了。500餘件陶俑、24匹陶馬、6乘戰車及大批兵器在考古工作者的鏟頭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向人們初步展示了秦國氣吞山河的軍事實力。
秦始皇兵馬俑的出現震驚了世界,人們對秦朝的龐大氣勢和精湛的手工藝嘖嘖稱贊,同時,對秦始皇陵的歷史重現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一個兵馬俑殉葬坑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人們更有理由相信,一旦埋藏在地下的秦始皇陵完全「重見天日」該是何等壯觀,對秦始皇陵的探測與考察工作真正得到了重視。
在後來的日子,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1974年7月,在陵園外城東71附近初步調查了門闕遺址,發現農民在平整土地過程中出土的門基石、石條等建築遺物,通過測量確定了內城的范圍和宮殿遺址。
1976年,在陵園東側發現了80座馬廄坑加上歷年的發現共確定了98座,通過部分發掘清理出土了第一批陪葬墓資料。
1978年陵園考古的工作依然是碩果累累。連繼發現了幾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姚池頭修陵人墓地,驗證了史書記載的關於修陵的民工全部被處死的資料。
1980年,勘探在封土南側展開。年初,地宮南牆初現端倪。後來在內城又發現了33座小型墓葬並成功發掘和提取了兩匹彩繪銅車馬。
……
在近40年對秦陵的勘測和發掘過程中,僅在秦陵內外的地下共發現了各類陪葬坑、陪葬墓60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5萬多件各類文物。秦陵陪葬坑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較大程度地再現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舉凡車馬出行,中央廄苑、角低俳優、兵備武庫、整裝軍旅、動物犧牲等,描繪了一幅秦國鼎盛時期的濃墨重彩圖。
然而,這些發現只是在陵園的外圍。秦始皇陵的地宮——也就是皇陵的核心究竟是怎麼樣的,成為迄今為止秦陵最大的謎團之一。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819152.html
『玖』 有關盜取秦始皇墓的小說
我知道有一本小說,非常好看,就是有些部分太H了,也不是倪匡寫的,但很好看, 是 霸道人生寫的《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