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營銷

科幻小說營銷

發布時間: 2022-04-18 08:20:48

⑴ 現在我國科幻小說環境怎麼樣很多作家不容易賺錢

整個科幻圈受到主流人群的關注度非常的少,而且內部最近一年也是有一些分類上的爭論(並非鐵板一塊),所以雖然整體還是良性發展,但是也可以說是龜速發展,原創作者非常少(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有不少邊緣作者甚至只能自費出書。但是好處是很容易出頭,畢竟沒什麼競爭。
而且圈子裡配套的其他職業,也非常少(比如編輯、市場、營銷、活動組織者等等),所以科幻圈一直號稱用愛發電。並且發電量普遍不夠使用。(你知道有多少科幻圈的人,去成都、重慶參加個圈子裡的活動,都需要坐綠皮火車嗎?真的沒錢買飛機票)
而且因為受到的關注少,所以掙錢的機會就少,大部分的科幻作家都不是專職作家,都是兼職的(大劉當年也只能在電站崗位上摸魚寫書)。
為了更好地改善科幻的生存狀態,一些有志之士(幾位大咖和發展的不錯的組織),最近在開展科幻寫作班、科幻評論推廣等等工作,希望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也希望有人能夠推進科幻的知名度。
目前領軍人物大劉(劉慈欣)本身工科男+直男,讓他去參加各種秀,擴散知名度太難了,上次在節目中他自己爆出當年摸魚寫書(三體就是摸魚寫出來的)的事情,還被國家有關部門在微博上點名批評了,從那之後他就很謹慎,大劉是目前中國科幻最大的IP。
如果對現在的科幻圈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草根科幻,或者今日頭條--搜索草根科幻,也行。各種科幻小說的推薦,八卦介紹,絕對包你滿意。

⑵ 中國科幻電影史里程碑式的作品,《流浪地球》能創造票房神話嗎

從目前電影《流浪地球》所獲得的成績來看,它已經創造了票房神話。雖然44億的票房收入和吳京的《戰狼2》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是依然不能否認這部電影無論是整體的效果呈現還是在票房的收入上都很讓觀眾們驚喜。

除特效做得比較完美之外,《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中講述的故事也是相當精彩且頗具新意,影片主人公們所展現出的民族大義和奉獻精神也十分動人。總之在小編看來《流浪地球》可以說是2019年不可錯過的佳作!

⑶ 高維打擊低維的思想在營銷中怎樣應用,能否舉幾個例子

這種高維打擊低維的營銷,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內容不再是產品,而是產品的載體。《羋月傳》電視劇作為火爆的內容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聚集了無數粉絲,短時間內如此巨大的流量集中到一個平台,便成為一個勢不可擋的營銷維度,將樂視其他產品變現也是水到渠成。內容轉化為產品的載體,反過來也進一步加大了劇集的影響力,呈現滾雪球的效應。

第二,用戶自動聚焦。企業和用戶之間就像原子核與電子,有牢牢的電磁力吸引,不存在其他環節。

第三,流程降維,把一切多餘環節砍掉。所以這才有「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的多維並舉,合而為一。


‍‍答主: 一名在微信公眾號【營銷航班】研究十二維空間營銷的何牧宸先生。‍‍

⑷ 你認為經典小說是如何保持突出和相關的

你認為經典小說是如何保持突出和相關的?

我不同意這個前提。在所有。有些人有,很多人沒有。30年後,我的孫子們還會讀斯坦貝克的書嗎?社交媒體努力將每個人聯系在一起,把每個人隔離到一種存在狀態,人們用手機互動,就像他們的手機是他們在遠方的朋友。

當然,它們可以通過Kindle獲得……但你有沒有在你的YouTube每日推送中看到過這類廣告?

我來自一個人們在地圖上都找不出美國來的國家。

更不用說確定其他國家或這些國家的首都了。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每個人都贏,不允許有紀律」的教育現狀。

夜間喜劇節目取笑人們無法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何時開始和結束的事實。但他們能認出卡戴珊姐妹或布拉德·皮特。對於赫爾曼·梅爾維爾、埃德加·愛倫·坡或馬克·吐溫來說,下一代的世界是沒有位置的。

⑸ 電影《流浪地球》帶動了科幻小說銷售嗎

2月19日晚9時許,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發文,宣布電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億大關。至此,《流浪地球》成為繼《戰狼2》後,中國影史第二部破40億的電影。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的科幻元年,不得不說由於《流浪地球》電影的關系,大多數人對於中國的國產科幻作品有了很大的信心的提升,同時有更多的人關注到科幻這個領域。不僅僅是電影,國產科幻小說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另一本值得關注的本土科幻新作《AI迷航》,來自讀客文化和上海文藝出版社。小說在「如果人工智慧失去控制,世界將會怎樣?」這樣一個科幻設定前提之下,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帶著地球流浪的中國式精神內核,在《AI迷航》中同樣存在。書中的男主角程復經歷艱難險阻,一心想要帶著飛船的人員回歸祖國,血液中流淌著國人對於家國的特殊眷戀之情。

「中國式故事、中國式表達,這是本土科幻作品能夠打動大眾的地方。畢竟國外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發展了幾十年,和他們相比,我們整體還有很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教授評價,《AI迷航》「可以視為中國青年科幻作家和國際潮流接軌的努力成果之一」。

⑹ 《三體》小說為什麼如此流行,甚至吸引了許多非科幻迷

作為非科幻迷,我當然不敢這樣說,畢竟許多人早已神遊天外很多年了。但是我們這些成長中的年輕人,對任何開啟腦洞的事情都很容易感到興奮。小說是一扇窗,是世界圖景的一個來源,《三體》正是這樣,它讓人興奮。半人馬座三星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存在,曾讓我這個非科幻迷腦洞大開。所以我更關心它在非科幻迷中掀起的波瀾。從小說之外和小說本身來看,我覺得至少有這幾個因素:

1口碑積累和營銷推廣。早幾年,大劉的小說還只是在科幻圈子裡被點贊;最近三四年,大批非科幻迷紛紛迷留意到了《三體》。變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科幻本身極具魅力,而是人們在各種場合都能見到這本書,從各色人物口中都能聽到這本書。互聯網上雷軍、羅胖等人的力薦自然功不可沒;而「羅輯思維」這個名字更是一直在為小說打廣告。小四和最世文化早已邁向科幻領域,將寶樹、飛氘、陳楸帆等年輕科幻作家簽下,也跟大劉有合作。各大電子書出版發行機構都在大力推廣三體系列,為同名電影預熱。投資者們一直在努力培育和激活國產科幻電影的市場。傳媒和資本的力量,是非科幻迷湧入科幻世界的外部推力。
2宏大和嶄新的宇宙觀。就我而言,讀物理教材,讀《三體》,讀《黑暗森林》,讀《死神永生》,順便想像一下地球之外世界,那時候對宇宙的直觀感受就這樣拼接起來的。從接觸到閱讀,再到向朋友推薦,眼中的世界一點點擴大,我以非科幻迷的身份完成了對宇宙的第一次全面腦補。就廣大成年非科幻迷而言,除了科幻作品,普通人很少有接觸宇宙景象的機會和強烈意願,哪怕只是想像出一個「小宇宙」。畢竟在電影院之外,「宇宙」和「外星人」基本上是冷話題。也因此,小說才有了在讀者頭腦中發揮的空間。
3炫酷的科幻元素和理論。藉由電視電影,很多人心中都已經有了對地外文明和星際戰爭的零碎看法,讀小說的漫長過程更能幫人自主構築起一個細節豐富的想像世界。而區別於其他小說,《三體》是一個規模巨大的科幻元素博物館和科幻理論展覽廳:三體游戲、智子、面壁人、水滴、二向箔……眾多新奇的科幻元素令非科幻迷讀者甚至是許多科幻迷印象深刻。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廣播、曲率航行、維度攻擊……一層層理論和技術不斷以碾壓眾生的姿態出現在人類面前,無比炫酷,因而讓小說成為一場感官盛筵。
4重現歷史和解構政治。日常生活中我們雖然不至於陷入單一的政治語境中,但是確有一些事情很難躍入公共視野,我們靠著各種微量的信息旁敲側擊,腦補那一個個殘缺的歷史圖景。小說以年輕人知曉但不熟悉的歷史場景開篇,甚至引發了後面的整個故事,這啟發了我們對歷史真相的懷疑和探索。《三體》對政治活動的描述是非常扁平的,這常為人詬病,但也帶來了更流暢的閱讀體驗。扁平而戲劇性的政治決策和執行生動地展示了人和社會的脆弱之處,很容易激發讀者指向當下生活的思想實驗,從而在情緒上和小說綁在一起。
5真正盪氣回腸的愛情。講述愛情是最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方法了,而曲折的愛情故事也是從細微之處展示人類前途命運的好材料。我的一個好朋友甚至有段時間跟羅輯似的,喜歡上了一位只存在於內心的美好女子。我則和很多人一樣,努力從劇中人的情感波折里發現自己的影子。度過青春,誰不曾對著心上人的背影陣陣悸動?嚮往愛情但苦於表達是很多人都有的情愫,《三體》藉由太陽放大了它:將普通人的情感融入人類生存的困局中,放在黑暗森林的格局下,這樣的愛情很不現實卻更加讓人念念不忘,經年遐想。

⑺ 為什麼說「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因為科幻作家預言都是自己相像的,互聯網是實際產生的,所以預言到這些。

⑻ 電子書對圖書出版業有什麼影響

經過多年的默默無聞之後,現今電子書已經對出版商產生了重大沖擊——在歐洲和北美,電子書銷量已經超過了印刷書籍,且這種趨勢正不斷向全世界擴展。於出版商而言,隨著手持閱讀設備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價格供應鏈模式的發展,電子書發展將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要做的不是去預測未來,而是要認真評估當下行業現狀——電子書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採納和盈利能力問題,從而至少在理論上幫助出版商及其合作者在新環境下依舊能夠蓬勃發展。
電子書的發展史在此就不再贅述,但是我們可以注意其幾個歷史轉折點:2007年,亞馬遜推出電子墨水閱讀器,電子商務發展潛力非凡。Kindle的流行使得電子書變成一種消費趨勢,尤其是對於敘事文本來說。如今的問題就是平板電腦的流行是否也會預示著類似的趨勢,究竟是會帶來電子書消費的質變,還是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量變而已呢。
電子書採納的發展趨勢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電子書閱讀逐漸興起取代了紙質書閱讀,這一現象在美國表現的尤為明顯。2012年12月,皮尤研究中心發現,有23%的16歲以上的美國人在去年閱讀過電子書,而前年這一數字只有16%。同一時期,美國紙版書籍的閱讀份額則從72%下降到了67%。成人書籍的數字化更為明顯,Book Stats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1年,成人書籍電子書收入占出版商總收入的比重從13%增至30%。當然代價就是同期大眾市場紙質書的收入從33%下降至24%。其他如未成年人書籍貿易中,也呈現出一派電子書增長紙質書下降的趨勢。隨著電子閱讀器的普及,這一現象將更為普遍。
然而,高等教育的電子書採納走的卻是和大眾圖書完全不同的路線。燈塔數字化戰略的產業分析師Steve Paxhia指出,以往以高價出售紙質內容的傳統教育出版商現今並未採用出售紙質內容的電子版本的方式轉變,而是進一步提供互動式學習系統。「通過將重點轉向一體化學習系統,出版商可以以相當低的價格同時提供紙質版和電子版學習內容。傳統出版商就沒有這種優勢。」Paxhia參與合著的《書業研究集團》(BISG)半年度報告中就詳細記錄了印刷圖書和數字化課程中學生的互動情況。
消費者態度
2009年以來,BISG也在報道消費者的電子書閱讀和購買行為。該報告顯示攜帶型設備的使用會繼續影響電子書採納行為。正如亞馬遜將專用電子閱讀器與電子商務結合成功地促進了敘事小說閱讀上漲,此後也有其它電子設備採用電子書格式來推動非小說文本的增長。從2010年初到2011年中期,專用電子閱讀器取代PC成為最受歡迎的電子閱讀設備。然而,隨後平板電腦的崛起(主要以亞馬遜的Kindle Fire為主導),則改變了這一戰局。另一份3月的報告顯示,平板電腦和專用閱讀器的比重分別為43.9%和42%。(見下表)。
BISG的研究還顯示了何種圖書受電子書格式影響最大。在2011年中期,小說類,尤其是「娛樂」小說類(例如神秘小說,浪漫小說)電子書在專用電子閱讀器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平板電腦的興起,專用電子書閱讀器中的一般小說電子書開始流失,而且其他類型小說的電子書在平板電腦中也開始受到歡迎(見下表)。
總體而言,那些使用專用電子閱讀器的用戶更偏愛通俗小說和神秘/驚悚風格的小說,選擇比率分別高出平均水平(63.3%和62.9%)的7.4%和6.4%。然而,奇怪的是,在使用平板電腦的用戶中這兩類小說的選擇比率則稍低於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使用電腦閱讀電子書的用戶中,科幻小說閱讀率高出平均水平(44.2%)達6.8%。
BISG的學生態度調查研究發現,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數字採納遠不是單純的電子書那麼簡單,而是更偏向於採納一體化學習系統,例如聖智的CengageBrain平台或者是培生的MyLab系統。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占據主導地位的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加之愈加復雜的學習環境,共同推動教育出版向不同於傳統紙質出版的數字化方向轉型。
另一個影響平板電腦電子書消費的因素就是這些新設備本並不是專門為閱讀而設計的,而是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有研究表明,諸如視頻、音頻、游戲和一般的網頁瀏覽、收發郵件等活動都會影響到電子書的閱讀,相較於亞馬遜的Kindle Fire和巴諾的Nook平板電腦,這一點在蘋果的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上表現的更為明顯。讀者們正在從專用電子閱讀器閱讀轉向平板電腦閱讀。更重要的是,一點讀者們習慣了閱讀電子書,那麼閱讀和購買紙質書的讀者就會減少。
閱讀設備、人口統計和印刷書籍的命運
相較於一般消費者,年輕、受過良好教育和經濟條件優越的消費者更喜歡電子書和電子閱讀設備。BISG於2009年開始電子書研究,當時的電子採納者大體情況如下:男性,30歲至44歲之間,大學學歷,收入在50000至75000美元之間。現如今,閱讀電子書的女性遠多於男性。當然其他年齡段、受教育程度、就業和收入群體的電子書閱讀率雖然比不上前者,但是也還是很高的。例如,相較於2010年,55歲以上的退休受訪者中的實力買家(至少每周讀一次電子書)比2010年就多了很多。雖然,現今依然是年輕消費者占據電子書消費的主導,但是整個市場版圖正在擴大之中。
這就意味著,雖然短期內印刷書籍依舊受到歡迎,但是受眾卻會逐漸縮小。印刷書籍最大的優勢——舒適、無技術開銷、低成本,將隨著閱讀設備成本下降,數字閱讀舒適體驗增加而變得優勢不再,從而無法存活。
事實上,就像黑膠唱片之於唱片業一樣,印刷書籍可以找到一個可持續的細分市場來生存下去或者基於尚未被定義的價值主張進行開發。基於這種可能,不少分析師認為,從長遠來看,印刷書籍依舊是圖書內容的一種大眾傳播媒介。
上述預測就警示我們,相對於電子書的一些缺陷,如技術故障、DRM和閱讀軟體壽命等,印刷書籍仍舊是一個更為開放、穩定的閱讀和存儲介質。電子書要想完全取代印刷書籍,就必須要能夠滿足未來讀者、研究人員和檔案存儲人員的需求。
電子書的發現渠道
BISG的研究顯示,亞馬遜在電子書二次銷售的渠道上占據了主導地位。有73%的受訪者通過亞馬遜網站獲取電子書,而另外13%的受訪者通過Kindle應用程序獲取電子書。當然,亞馬遜不是一家獨大。另有21%的受訪者通過巴諾書店的網站獲取電子書,緊隨其後的獲取來源分別是公共圖書館,蘋果的iBooks/ iTunes的應用程序,以及其他一系列較小的電子書來源。人們大多通過安卓設備或者蘋果IOS商城購買電子閱讀器應用來發現電子書的,例如Google Play Books、Kobo等閱讀程序。除了巴諾書店和一些公共圖書館外,人們很少在實體店發現電子圖書。一些出版商就恰好利用了這一點,他們與亞馬遜合作以使自己的書籍出現在亞馬遜的「新書榜單」中。不過,出版商的這種緊張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也在嘗試其他圖書發現技術,例如出版商或者作者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推廣。不過目前成效不大。在線評論、印刷書評,以及來自朋友和家庭成員的推薦,樣章免費下載試讀等,仍然是電子書購買最具有影響力的因子。
BISG關於電子書發現渠道的調查關注兩個相互獨立的問題,一個是一般電子書信息的首要來源,另一個是受訪者最常用的獲取和閱讀電子書的具體方式。亞馬遜網站以47.4%的比例成為排名最高的一般電子書信息源,以25.2%的比例成為排名最高的具體電子書發現源。亞馬遜的電子郵件和簡報也是獲取電子書信息的重要來源,占據26.1%的比例。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推薦排名也很靠前,一般信息源和具體發現源比例分別為24.4%和16.1%。社交網路佔一般圖書信息發現的比例為15.7%,但是具體電子書發現比例僅為3.5%。其他的二次銷售渠道,特別是巴諾和蘋果,是很好的一般電子書信息獲取來源,比例分佔到14.7%和10.7%。但他們並不是具體圖書發現的主要渠道,所佔比例僅有7.2%和3.7%。圖書館本該是讀者發現電子書的主渠道。然而,由於目前的出版商和圖書館就電子書的定價和可獲取性上的分歧,阻礙了這種潛力的發展。圖書館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圖書館用戶的經常控訴電子書目過小問題。未來研究的將試圖探討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讓顧客通過他們的圖書館購買想要的電子書。BISG的研究還發現,實力買家(每周都購買電子書的人)中,圖書館是第三大受歡迎的電子書獲取來源,比例為24.9%,僅落後於巴諾0.5%。
在價格問題上,電子書相對於印刷版本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一點在蘋果試圖實現代理定價的措施時備受爭議就可以看出。但是,這種計算這並沒有將總成本考慮進去。雖然專用的電子閱讀器價格在迅速的下降,但是平板電腦(日益受歡迎的電子書閱讀設備)的價格仍然是很多消費者購買的障礙。電子書要想擊敗紙書,平板電腦就必須降價,或者智能手機的屏幕變大但是消費者仍買得起。從表面上看,電子書的價格是其減少印刷成本和分銷成本的一種反映。消費者就是這樣看的。BISG的調查研究中問及受訪者能接受的最高電子書價格是多少。很多人表示硬拷貝類電子書最多30美元,其他商店的電子書則最高不要超過17美元。他們認為,9美元的電子書是「超值」,13美元的電子書「小貴但也算合理」,但是18美元的話就「太貴了」。2012年5月以來,「超值」、「小貴但也算合理」的比重緩慢上升。這也意味著,無論格式如何,公眾對書籍本身認知正在逐漸發生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印刷圖書和電子書的內容開發、編輯和營銷成本並無多大差異。電子書價格之所以很低,是為了迎合公眾過度低估了電子書成本從而對書價產生的預期,而像亞馬遜這樣的網上零售商採取激進策略更是進一步拉低了電子書價格。出版商們已經簡化內部流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來彌補電子書低價帶來的盈利能力不足。但是最終,還是需要作者和出版商開發出不能被經銷商復制的新的價值來源(包括內容與營銷方面)。
轉售困局
與價格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電子書不能或者說不應該被轉售。GiantSteps Media的分析師比爾·羅森布拉特指出,電子書交易和紙質書完全不同,紙質書交易是一種現實的交易,需要有買賣雙方,但是賣方並未擁有所售內容的版權。相反,電子書交易則是一種權利使用許可協議,即需要有被許可人(買方)和授權人(賣方)。其中賣方即發行商和渠道合作夥伴對內容有完全控制權。根據發行商/分銷商的政策,如果是受DRM保護的作品,將會嚴格禁止轉售,甚至連租借都不可以。
今年1月,亞馬遜申請專利允許用戶轉售電子書的內容,同時刪除了原始用戶的所有本地電子書副本。羅森布拉特指出,這一「數字優先銷售」的策略是很有問題的,比如,在多台Kindle設備和應用程序中刪除其所有的本地電子書副本頗有難度。雖然,圖書館和其他權利倡議者都希望推動更為開放的轉售實踐,但是鑒於混亂的DRM以及專有電子書平台的現狀,這顯然不大可能實現。
轉售會損害出版商的既得利益,因為受DRM保護的電子書可以阻止電子書價格進一步下降。如果亞馬遜這樣做了,那麼作者和出版商之間的密切聯系也可能失去了。羅森布拉特認為,出版商將就此問題與其打一場長久的官司。
據BISG研究顯示,目前轉售問題尚未成為影響電子書消費的主要障礙。過去的四年調查表明,平均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當閱讀過後不能合法出售電子書」是個大問題,還有17%的人認為這只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未來的調查將探討不能轉售問題是如何影響那些因此而尚未開始閱讀電子書的人的。
另一方面,轉售問題還可能涉及到作者和出版商的二級市場收入,這在印刷書市場是無法實現的。但是,由於此類交易的技術壁壘、電子書平台的專有性競爭以及大出版商的一些短期戰略,轉售在短期內尚無法實行。
結論
電子書採用的最大障礙可能就是該媒介本身的新穎性以及其受專利技術公司控制。在許多應用程序和閱讀設備中粗略一看,就能發現電子閱讀的體驗就是一種一致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電子閱讀體驗將進一步完善,從而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即使是像亞馬遜和蘋果這樣咄咄逼人的公司也可能屈服於公眾壓力以及讀者和研究者的需求。畢竟,自閱讀出現至今,這種需求就從未改變過。
然而,在那之前,電子書對於作者、出版商和分銷商而言依舊是一個破壞性力量,並且會逐步培養起讀者的數字閱讀習慣。(

⑼ 網路銷售書籍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快速賣書有這個可能性存在,要達到這個境界需要以下的准備,第一,書籍的種類,像一些科幻小說、愛情小說、心理小說等等,不同的書籍有不同人選擇看可買,第二,面對的群體,你賣書主力軍是哪些,年輕人、老人還是小孩,你要有確實的消費群體對象才行,第三,經營的方式,你在網上還是實體店,如何經營?靠哪個渠道?這個佔主體的部分,直接影響你的生意收益,第四,要搞一些活動提高知名度,任何企業首先把自己的知名度先提高,當有了知名度慢慢客源就來了,這個是銷售模式,想要快速賣書你要在市場先調查,再實施方案,否則你經營書店會以虧損來收尾,做任何事要懂得分析行情,讓自己變得強大。

⑽ 一本587頁的科幻電子書價格合理嗎

讓我們從頁數開始。

電子書是一種數字產品。定義頁面的是字體、字體大小和格式。

字體和字體大小取決於查看它的設備,以及用戶定義的字體選擇和字體大小。

所以不管亞馬遜或其他平台怎麼說頁面的數量,它都不會是。這和你用的哪個單詞或哪個WP程序都沒有關系。作者使用的是字數。這是一個常數。

這是新作者的第一本書嗎?

如果是,那麼2.99美元是你唯一可以設置的價格,並期望獲得銷售。

如果沒有,那就取決於之前的書賣得怎麼樣,價格是多少。

一個擁有6本書的作者,在第一個月就進入了亞馬遜付費商店的前5萬名,現在可以開始考慮3.99美元的價格了。

他們詢問了粉絲什麼是最高點,並被告知價格不要超過5美元。他們聽著。他們就這么做了。然後專注於下一本書。

電子書沒有合理的價格。

小說的售價在2.99美元到4.99美元之間,超過這個價格的人自己承擔風險。

一些成名的作家會這么做,這對他們來說很有效,因為他們有一個龐大的粉絲名單,他們買他們寫的所有東西。他們花了5年多的時間才做到這一點。

熱點內容
都市學校修真小說 發布:2025-02-05 04:26:06 瀏覽:913
關於計算機想控制人類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5 04:14:03 瀏覽:174
白鹿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5-02-05 03:56:26 瀏覽:287
武俠言情小說投稿去哪裡 發布:2025-02-05 03:39:44 瀏覽:718
武俠小說jj長小齒 發布:2025-02-05 03:39:41 瀏覽:784
都市有個精靈之心的小說 發布:2025-02-05 03:29:34 瀏覽:224
類似燦白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5 02:42:14 瀏覽:303
重生姐弟戀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05 02:00:36 瀏覽:928
文筆好劇情佳的高質量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05 01:25:03 瀏覽:748
都市小說創世中文網 發布:2025-02-05 01:10:33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