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小說兩兄弟征服火星
1951年,鄭文光回到了北京,開始擔任中國科普協會編輯,同時開始了科幻創作。1954年,他發表了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在這一時期他的科幻作品以天文學為主,包括《第二個月亮》《征服月球的人們》《太陽歷險記》《飛上天去的小猴子》《火星建設者》等,這主要是作者的專業使然。1957年他還發表過以普及地質常識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黑寶石》等。其中《火星建設者》獲得了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小說。鄭文光的早期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那個時代其他科幻作家一樣,他的作品有濃重的科普教育味道和兒童文學味道,大多使用天文題材也是他的重要特點。 1979年在中國的第二次科幻浪潮中,鄭文光再次成為中流砥柱,在這一年他發表了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這部小說講述了在一艘意外發射的宇宙飛船上的三個年輕人的宇宙探險經歷,小說情節緊湊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明,書中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大量的天文知識。這部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鄭文光還在這一時期發表了《古廟奇人》《太平洋人》《史前世界》《蚩尤洞》《命運夜總會》等重要作品。
『貳』 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是誰
中國科幻之父 我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國最重要和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開始創作發表科幻小說,成為當時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並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 鄭文光,1929年生於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 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歷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鄭文光走上科幻小說創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為專職科普工作者,發現少年對枯燥的科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他突發奇想,要把謎一樣的天文學和詩一般的文學結合在一起。當時,國外新型的科幻小說還沒有譯進中國,甚至連科幻小說是什麼,大家也不清楚。於是,就有了鄭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篇科幻小說。1954年,鄭文光在 《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志。《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個短篇。講的是三個中國少年渴望宇航探險,偷開出一隻飛船前往火星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情節也不復雜,但卻是新中國第一篇人物、情節俱全的科幻小說。鄭文光也沒想到,這篇作品在《中國少年報》刊出之後,竟引發了北京地區火星觀測熱潮,人們在建國門的古觀象台上排起長龍看火星。鄭文光被深深感動了,也被激勵著。從此,創作科幻小說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罷不能。 此後的一段時間里,鄭文光又發表了幾個短篇,以1957年發表的《火星建設者》為最成熟。該文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中國第一篇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採用了當時科幻文學作品中少有的悲劇寫法,講的是在共產主義大同世界裡,人類開始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雖經多般艱苦奮斗,仍然由於當地細菌的侵染而功虧一匱。 鄭文光的艱難完全是一個拓荒者的艱難,但他堅持了下來,他堅信他的作品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不但堅持創作,他還開始了對科幻小說理論上的探討。這其中,他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和復雜的漫長過程,他曾試圖在作品中盡量多地「放入」科學知識,但最後,他越來越明確認識到,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遵從小說(也即文學創作)的一切規律,它姓「文」不姓「科」,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學內容。所以,鄭文光對科幻小說總的看法是「洋為中用、幻為實用」;科幻是「舶來品」,有個民族化的問題;科幻又應該用科學的幻想(而不是神話)結合現實,反映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鄭文光於1958年在《讀書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談談科幻小說》的文章。該文幾乎談到了科幻文學的所有基本理論問題,如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科幻小說對古代神話的繼承關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如何與真實的科學相區別,等等。自此以後四十多年,在這些基本理論問題上,中國科幻界竟再無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這些問題與不了解科幻藝術的外界輿論反復爭辨。其理論探索的停滯頗為可嘆。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里,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志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這次科幻高潮實際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續。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的鄭文光在這次高潮中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1979年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該作品延續了《從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險」的故事框架。但場面更為宏大,人物更多,刻劃上也更出色。當然,作品裡的宇航距離也更遠。 鄭文光是我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從撰寫了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以來,總共發表有100萬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寫復活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是1993年美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影片,可鄭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寫有科幻短篇《侏羅紀》,而且早在1980年就寫過一篇復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說——《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麼一個世界呢?人類還沒出現的地球又是怎麼樣的呢?鄭之光在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膽的創新,把我們帶入那浩如煙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眾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說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鄭之光科幻小說的又一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人獸奇像的景面。主人公獸石和胡雲霸同海豚「阿聰」交上了朋友,藉助阿聰,他們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們更深深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動。看來動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麗(科幻小說)》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叢書中的《海姑娘洛麗》,是一種科幻小說,主要構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麗、地球的鏡像、孔雀藍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書體裁新穎獨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構思巧妙,帶你進入一個未知的境地。 《海龜傳奇》本書是《中國兒童文學名著》系列叢書之一,由三個故事組成。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側重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全書力求情節連貫、流暢,生動有趣,寓教於樂。書中並配有精美的插圖,標注拼音,讓孩子在閱讀時產生興趣。 鄭文光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協會會員等職務。
『叄』 你看過最棒的中國科幻小說是什麼
最棒的科幻小說,1、老舍《貓城記》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貓國歷史長達兩萬年,但最近服用"迷葉"導致文明極度退化,最終被鄰國所滅。(是不是看著很熟悉)老舍於1932 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惡托邦小說。主人公因為厭惡國內政治毅然來到火星,但在以貓人為主體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頹廢、保守、沖突和不求進取。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忍無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經認為是腐敗叢生的地球。
2、倪匡的《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編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說以他第一人稱敘述。據倪匡自己所說,他是乘車經過香港灣仔區大坑道時,望見了衛斯理村的門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稱的靈感。在《原振俠系列》中,衛斯理被稱為「那位先生」。從1985年許冠傑主演的《衛斯理傳奇》開始,近20年的時間里,倪匡的《衛斯理》小說系列被改編成近無數部電影電視,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衛斯理」。供您參考。
『肆』 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具體有哪些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
『伍』 與火星有關的科幻小說都有什麼求~
火星編年史,紅火星(這是三部曲的某一部,其他的我記不清了),還有《異鄉異客》說的是一個火星人在地球上的事,這些應該都可以在新浪愛問上搜索到的
『陸』 中國科幻小說 一個富翁帶著機械生命去火星,把自己冷凍,過許多年出來一次看自己帶來的生命。後來生命
我也在找這個小說,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忘了叫什麼名字,是一個得了絕症的有錢人耗盡家產造了一輛維持生命的車,帶著一堆細菌到火星,每2000年醒一次,看看細菌的生長,後來億萬年以後細菌進化成了高等生命,反而有人開始懷疑這個創造生命的神,意外把有錢人害死了,就是找不到這個小說
『柒』 中國大陸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的名字
1951年,鄭文光回到了北京,開始擔任中國科普協會編輯,同時開始了科幻創作。1954年,他發表了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在這一時期他的科幻作品以天文學為主,包括《第二個月亮》《征服月球的人們》《太陽歷險記》《飛上天去的小猴子》《火星建設者》等,這主要是作者的專業使然。1957年他還發表過以普及地質常識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黑寶石》等。其中《火星建設者》獲得了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小說。鄭文光的早期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那個時代其他科幻作家一樣,他的作品有濃重的科普教育味道和兒童文學味道,大多使用天文題材也是他的重要特點。
1979年在中國的第二次科幻浪潮中,鄭文光再次成為中流砥柱,在這一年他發表了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這部小說講述了在一艘意外發射的宇宙飛船上的三個年輕人的宇宙探險經歷,小說情節緊湊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明,書中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大量的天文知識。這部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鄭文光還在這一時期發表了《古廟奇人》《太平洋人》《史前世界》《蚩尤洞》《命運夜總會》等重要作品。
『捌』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急)
我認為我們是從90年代以後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進入到非常新的時期,1956年到1957年政府當時講「向科學技術進軍」,繁榮科普、繁榮兒童文學,科幻也跟著走向高潮。通過一些兒童讀物,當時的科幻非常家喻戶曉。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最紅的明星還是上一代的劉慈欣。他在粉碎「四人幫」後最早的那個10年就已經開始寫了。從《三體》開始,科幻作為類型文學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開始出現。以前科幻小說不是類型文學,沒有類型文學的一系列特點,特別是粉絲文化,過去是沒有的,今天粉絲文化已經非常強烈了。
今天其實應該全方位發展科幻,不能放棄少兒科幻這一塊。劉慈欣的書為什麼賣的不好?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還不知道科幻這個東西。
『玖』 《火星紀事》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火星紀事》([美國] 雷·布拉德伯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zz_keKKLpP4Z8l3ev1gWJw
書名:火星紀事
作者:[美國] 雷·布拉德伯里
譯者:林翰昌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3
頁數:303
內容簡介:《華氏451》作者成名作品
「科幻界愛倫•坡」最具詩意的荒誕經典
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我們也都變成了火星人
只因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了映照在書頁里的倒影……
《火星紀事》深受文學大師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影響。由一個個相互關聯的小故事匯聚而成,隨處進發著想像的火花;但它與同時代的其他作品截然不同。更富隱喻.字里行間飄溢著淡淡的憂傷。
——《紐約時報》
布拉德伯里在書中豎起了一面折射人性的鏡子。揭示出人類對待「異族」的做派遠非高尚,因而一再飽嘗孤獨和隔絕之苦。當然,本書的結尾仍為我們保留了一絲重生的希望。
——美國亞馬遜網站
地球瀕臨毀滅,人們帶著最古老的恐懼和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渴望,移民火星,尋求一個全新的開始。人類征服了火星——同時,火星也征服了人類。這個擁有古老而瀕臨絕種的種族的紅色星球,似乎對他下了魔咒,永遠地改變了他。懂得「心電感應」和「移形換影」之術的火星人;愛上地球人的火星寂寞人妻和她善妒的丈夫;歷盡艱辛安全降落卻被關進了精神病院的火箭艦長;密謀以愛倫•坡小說中的恐怖場景實施報復的腹黑紳士……陌生的紅色土地上,人類帶來的喧囂,最終能否復歸平靜?火星能否成為人類的另一個家園?
虛幻而又栩栩如生的火星紀事,從一九九九年綿延至二〇二六年,如詩般縹緲婉約,卻又頗具愛倫•坡之風,此書中,布拉德伯里更以《厄舍古屋的續篇》,向愛倫•坡致敬。這是一個舊死與新生的故事,一個近乎絕望卻又充滿希望的夢想。布拉德伯里對人性的看法是悲觀的,但他不痛訴,只是在恬靜中把故事忠實地記錄下來,反思人類對待異己的殘酷、想像力的匱乏,所造成的不同文化族群間的隔膜與相殘。本書的一個重要關注點,是外來者(「入侵者」)和「原住民」之間的沖突,這也是在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愈加頻繁的今天,社會上一直討論和關注的話題。美麗綺夢和殘酷現實相互交織,糅合成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超脫了類型科幻所能表現的視界。
《火星紀事》是布拉德伯里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科幻小說界的地位。2012年美國航天局將「好奇」號在火星的著陸點命名為「布拉德伯里著陸點」。《火星紀事》曾在1980被NBC拍成過科幻劇,主演是明星羅克•赫德森。1997年時,製片人John Davis和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也曾想讓環球公司來改編拍攝該書。2011年派拉蒙公司買下了《火星紀事》的改編權,准備將其搬上大銀幕。
斯皮爾伯格:「布拉德伯里是我科幻事業的繆斯。在科學小說和幻想的世界裡他將永生。」
史蒂芬•金:「我今天聽到的聲音,是一位巨人的腳步漸行漸遠時所發出的雷鳴轟響。」
作者簡介:雷•布拉德伯里(1920-2012)
Ray Bradbury
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沃基甘。自一九四三年開始專業寫作,創作了數百篇短篇小說,出版近五十本書,此外還寫了大量的詩歌、隨筆、歌劇、戲劇、電視和電影劇本。作為舉世公認的科幻大師,布拉德伯里的小說被超過1000所美國公、私立學校選為教材或推薦讀物。他曾獲世界奇幻文學協會終生成就獎、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大師獎等眾多獎項。
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屬於他的一顆星,太空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知名導演斯皮爾伯格、驚悚小說大師斯蒂芬•金等人都是他的忠實讀者,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在布拉德伯里去世次日盛贊這位大師,認為「他的敘事才華重塑了我們的文化,拓展了我們的世界」,並且他的影響將鼓舞未來幾代人。他還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劇本獎,並曾獲艾美獎的最佳廣播劇劇本獎。美國「阿波羅號」航天員登陸月球後,甚至將月球上的火山口命名為「蒲公英火山口」,向布拉德伯里的小說《蒲公英酒》致敬。
布拉德伯里的作品行文優美,被譽為「科幻詩人」。他擅長愛倫•坡式的筆法優美、想像瑰麗的奇幻物語,其作品不僅在科幻界,而且在文學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同時受到廣大讀者的鍾愛,被視為「將現代科幻領入主流文學領域的最重要人物」。
反烏托邦小說《華氏451》以及短篇小說集《火星紀事》、《圖案人》是他最為著名的作品,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作家之一。
本書譯者林翰昌系台灣科幻界的代表人物,英國利物浦大學科幻研究碩士,台大電機系Maxwell BBS站的科幻版版主。其質與量均佳的「貓昌科幻書介「在網路上極富盛名。
『拾』 《火星建造者》作者
鄭文光!!!!!!!
1951年,鄭文光回到了北京,開始擔任中國科普協會編輯,同時開始了科幻創作。1954年,他發表了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在這一時期他的科幻作品以天文學為主,包括《第二個月亮》《征服月球的人們》《太陽歷險記》《飛上天去的小猴子》《火星建設者》等,這主要是作者的專業使然。1957年他還發表過以普及地質常識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黑寶石》等。其中《火星建設者》獲得了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小說。鄭文光的早期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那個時代其他科幻作家一樣,他的作品有濃重的科普教育味道和兒童文學味道,大多使用天文題材也是他的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