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教案
Ⅰ 有沒有哪位朋友有日本科幻作家星期一的小說《誘拐》的教案,急用,在線等!可以發我郵箱,扣扣是981192215
內容簡介:
1745年起蘇格蘭歲月艱難。蘇格蘭高地人向英格蘭喬治國王發動了戰爭,但失敗了。喬治國王的部隊把很多蘇格蘭高地人趕出了他們的家園。
來自蘇格蘭低地的戴維·鮑爾弗並不為英格蘭部隊而煩惱。當他離家去開始新生活時,他並沒有預料到任何麻煩或危險。但是,麻煩很快接踵而至。他見到了他那很有錢的叔叔,但他叔叔獲悉自己有這樣一個窮侄子時一點兒也不高興。危險一個接一個。戴維來到蘇格蘭高地,在那兒他遇見了艾倫·布雷克,一個驕傲的斯圖爾特人。斯圖爾特人既恨英格蘭人,又恨效忠喬治國王的坎貝爾人,所以艾倫對於戴維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朋友。
接著發生了一宗謀殺案。戴維和艾倫在荒山野嶺上逃命……
作者簡介: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於1850年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他受訓成為一名律師,但21歲時他下決心要當一名作家。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有:《誘拐》、《金銀島》和《化身博士》。1894年他在薩摩亞島與世長辭。
Ⅱ 以前看的一本科幻小說,貌似是外星人佔領了學校的一個教學樓,最後主角死了的
主角都能死,只怕是作者寫著寫著不想寫了,寫死主角全劇終。
Ⅲ 《最後一課》教案
學習目標:
一、 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二、 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 了解小說的要素,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四、 理解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賞析精彩語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態 、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2、勾畫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義及作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小說的要素,整體感知課文。
2、 理解關鍵的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對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應征入伍,後來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 《最後以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二、檢查「自主學習卡片」
1、解決疑難字詞 詫異 懊悔 鑰匙 懲罰 郝叟 祈禱 哽住 挾著戒尺 踱來踱去
2、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學生相互討論本課的三要素 交流、明確:
人物: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韓麥爾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情節:開端 上學路上(1~6)
發展 上課 (7~23)第一層:(7~10)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後一課」後,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的人對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17~23)寫上「最後一課」的動人情景。
高潮和結局 下課 (24~29)
環境:自然環境 天氣、畫眉、草地 (反映出小弗郎士無憂無慮、純真幼稚的心理狀態為以後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轉變作了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愛國主義的主題。)
社會環境 布告牌、普魯士兵出操、收操 (點明了「最後一課」發生的背景)
三、師生合作學習
1、學生勾畫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相關句子,找幾句加以品味。
體會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感。
討論、交流
2、結合「探究·練習一」理解小弗郎士這一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朗讀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3、探究: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 《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像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四、深入探究: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揣摩一些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語段。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二、 師生合作學習新課。
1、 仔細讀7-10段,學生勾畫出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異乎尋常句子,體會其作用。
2、 細讀第11段,討論:(1)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討論後明確:前一個「最後」表現了他沉痛而憤慨的心情,後一個「最後」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2)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麼嚴肅?
討論後明確: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嚴肅」。
三、 精讀20-22三小節,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 找出20小節中含義深的句子,加以品味:
(1)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2) 這可憐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2、 韓麥爾先生在他的字帖上都寫上「法蘭西」、「阿爾薩斯」,用意是什麼?
3、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4、 找出21小節中表現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5、 怎樣理解「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好象那也算是法國字。」
6、 找出22小節中的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討論、交流
四、師生共同賞析結尾(24-29節),齊讀後思考以下問題:
1、 文中三處破析號的作用是什麼?
2、 「鍾聲」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為什麼還要寫普魯士兵的號聲?
3、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能否刪去,為什麼?
4、 寫粉筆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韓麥爾為什麼「使出全身力量」?
5、 為什麼韓麥爾競至於「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
6、 用這樣的動作描寫作結尾,好在哪裡?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五、討論完成「探究·練習三、四」。
六、小結全文。
七、探究:
讀完這篇小說,同學們會有許多想法:是不是小說沒有寫完呢?為什麼小說寫到這兒就結束了呢?先讓學生明確:小說寫到這里結束,正是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聯想,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然後啟發學生設想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學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練和布告牌)時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為題,續寫《最後一課》
Ⅳ 9輪椅上的霍金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大家可能聽說過張海迪的名字,張海迪從小學時起患了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長年坐在輪椅上,但是她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疾病和重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小學到大學的學業,掌握了好幾種外語,翻譯、創作了不少感人的作品,成為我國當代青年景仰的楷模。古今中外有許多這樣身殘志堅、勇於向全挑戰、創造奇跡的人。今天,我們學習《輪椅上的霍金》一課(板書課題),文中所介紹的人物霍金,其事跡其精神將會使你更加驚嘆,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2、交流霍金的資料。
二、自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課文。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讀音。
2、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四、理清課文層次,分段。
1、默讀課文,課文寫了霍金的哪些事?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一(1—2自然段)講撰寫《時間簡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稱為「宇宙之王」。
二具體敘述癱瘓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依然頑強地進行科學探索的事跡。
三講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
五、歸納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詞語讀音。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比較閱讀,品味語言。
1、出示材料,比較閱讀。
出示配讀材料:
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出示課文:
雖然,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他還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學的宇宙模型。
2、朗讀比較。
3、交流感受。
同樣是介紹霍金的科學研究及其業績,課文以豐富的想像,「再現」了霍金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
三、感受魅力,體會中心。
1、自讀課文,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頑強以外,課文還介紹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嘗試給故事擬小標題,並講出理由。參考標題:
(1)不願被外人打擾。
(2)一顆感恩的心。
2、交流感受,品味這兩則故事表現了霍金怎樣的品質?
(1)「不願被外人打擾」主要講述了霍金不願意被人頂禮膜拜,安靜工作的故事,體現了霍金不貪圖虛名、腳踏實地的科學研究品質。
(2)「一顆感恩的心」主要講述了霍金回答記者關於命運的提問的故事,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而是為了自己所能擁有的一切感到高興,體現了霍金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四、總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父。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果殼中的宇宙》該書是霍金教授繼《時間簡史》後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再次把我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裡,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繽紛多彩。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我們宇宙的原理,並加之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起進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時空遨遊。
《時間簡史》(1988年撰寫)
霍金暢銷書-《時間簡史》
這本書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在這本書中,霍金將試圖勾勒出我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第一講里,他將簡要地回顧過去關於宇宙的構想,並說明我們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圖像的。這或許可以稱之為宇宙史的歷史。
第二講將解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為什麼會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意味著,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第三講將談談黑洞。黑洞是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塌陷並緊縮)時形成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蠢得掉進黑洞的傻瓜都會永遠消失,他們將無法再逃出黑洞。而有關他們的歷史,則將到達一個奇點,一個痛苦的終點。不過,廣義相對論是經典理論——也就是說,它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
第四講將講述量子力學如何允許能量從黑洞泄漏出來。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黑。
第五講將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范圍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
第六講將說明這個新的邊界條件如何能解釋這個問題:盡管物理學定律是時間對稱的,但過去與未來為什麼如此大不相同?
最後,第七講將講述我們正如何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它能把量子力學、引力以及物理學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內。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的教授。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發行於2008年年初,這本書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兒露西•霍金、其學生克里斯托弗•加爾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兒童科普三部曲」之一,這本書當中論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簡述了霍金的新想法,這本書在國內外好評如潮。
霍金趣事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但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他在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有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霍金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1942年 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英國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盧伽雷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霍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並成為英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 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7年,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如果現在盧伽雷氏症得到診斷了,那麼,也許霍金就不是現在的「巨人」了.
霍金
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6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霍金生平
1942年 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62年 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 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脹的宇宙。
1970年 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
1974年 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80年 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8年 出版《時間簡史》,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96年 至今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霍金名言
1.當你面臨著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3.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
4.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5.活著就有希望。
6.時間有沒有盡頭?
7.我注意過,即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前都會左右看。
8.科學家和娼妓都是做他們喜歡的事賺錢。
9.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
10.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根據中非Boshongo人的傳說,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偉大的Bumba上帝。一天,Bumba胃痛發作,嘔吐出太陽。太陽灼幹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後吐出一些動物,豹、鱷魚、烏龜、最後是人。
這個創世紀的神話,和其它許多神話一樣,試圖回答我們大家都想詰問的問題:為何我們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一般的答案是,人類的起源是發生在比較近期的事。人類正在知識上和技術上不斷地取得進步。這樣,它不可能存在那麼久,否則的話,它應該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一點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應該很清楚了。
亞里士多德:宇宙無開端
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
例如,按照Usher主教《創世紀》把世界的創生定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時。另一方面,諸如山嶽和河流的自然環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變甚微。所以人們通常把它們當作不變的背景。要麼作為空洞的風景已經存在了無限久,要麼是和人類在相同的時刻被創生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宇宙有個開端的思想。例如,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某種永恆的東西比某種創生的東西更完美。他提出我們之所以看到發展處於這個情形,那是因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災害,不斷重復地讓文明回復到萌芽階段。信仰永恆宇宙的動機是想避免求助於神意的干涉,以創生宇宙並啟始運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開端的人,將開端當作上帝存在的論據,把上帝當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動力。
宇宙開端前 時間無意義
時間是絕對的,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
如果人們相信宇宙有一個開端,那麼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他在做甚麼?他是在為那些詰問這類問題的人准備地獄嗎?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十分關心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他覺得,不管宇宙有無開端,都會引起邏輯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個開端,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無限久。他將此稱為正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經存在無限久,為甚麼它要花費無限長的時間才達到現在這個階段。他把此稱為反題。無論正題還是反題,都是基於康德的假設,幾乎所有人也是這么辦的,那就是,時間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獨立於宇宙,在這個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仍然保持這樣的圖景。然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在該理論中,空間和時間不再是絕對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們是動力量,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確定其形狀。它們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定義。這樣談論宇宙開端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這有點兒像去尋找比南極還南的一點沒有意義一樣。它是沒有定義的。
實證主義方法研宇宙問題
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
如果宇宙隨時間本質上不變,正如20世紀20年代之前一般認為的那樣,就沒有理由阻止在過去任意早的時刻定義時間。人們總可以將歷史往更早的時刻延展,在這個意義上,任何所謂的宇宙開端都是人為的。於是,情形可以是這樣,這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但是所有記憶和物理證據都顯得它要古老得多。這就產生了有關存在意義的高深哲學問題。我將採用所謂的實證主義方法來對付這些問題。在這個方法中,其思想是,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人們不能詢問這個模型是否代表實在,只能問它能否行得通。首先,如果按照一個簡單而優雅的模型可以解釋大量的觀測;其次,如果這個模型作出可能被觀察檢驗,也可能被證偽的明確預言,這個模型即是一個好模型。
根據實證主義方法,人們可以比較宇宙的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而另一個是宇宙已經存在了遠為長久的時間。一對孿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時刻誕生,已經存在了久於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夠解釋像孿生子這樣的事物。
哈勃發現星系飛離我們
恆星並非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空間
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創生的模型不能解釋這類事件,因此第二個模型更好。人們不能詰問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確實存在過,或者僅僅顯得是那樣。在實證主義的方法中,它們沒有區別。
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不存在一個自然的起始之點。然而,20世紀20年代當埃德溫.哈勃在威爾遜山上開始利用100英寸的望遠鏡進行觀測時,情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哈勃發現,恆星並非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空間,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稱為星系的集團之中。
哈勃測量來自星系的光,進而能夠確定它們的速度。他預料向我們飛來的星系和離我們飛去的星系一樣多。這是在一個隨時間不變的宇宙中應有的。但是令哈勃驚訝的是,他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我們而去。此外,星系離開我們越遠,則飛離得越快。宇宙不隨時間不變,不像原先所有人以為的那樣。它正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
最重要發現:宇宙在膨脹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它轉變了宇宙是否有一個開端的爭論。如果星系現在正分開運動,那麼,它們在過去一定更加靠近。如果它們過去的速度一直不變,則大約150億年之前,所有星系應該一個落在另一個上。這個時刻是宇宙的開端嗎?
許多科學家仍然不喜歡宇宙具有開端。因為這似乎意味著物理學崩潰了。人們就不得不去求助於外界的作用,為方便起見,可以把它稱作上帝,去確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們提出一些理論。在這些理論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脹,但是沒有開端。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爾德和霍伊爾於1948年提出的穩恆態理論。
在穩恆態理論中,其思想是,隨著星系離開,由假設中的在整個空間連續創生的物質形成新的星系。宇宙會永遠存在,而且在所有時間中都顯得一樣。這最後的性質從實證主義的觀點來看,作為一個可以用觀測來檢驗的明確預言,具有巨大的優點。在馬丁.萊爾領導下的劍橋射電觀測天文小組,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對弱射電源進行了調查。這些源在天空分布得相當均勻,表明大部分源位於銀河系之外。平均而言,較弱的源離得較遠。
穩恆態理論與觀測沖突
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
穩恆態理論預言了源的數目對應於源強度的圖的形狀。但是觀測表明,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這就和穩恆態理論的任何東西在時間中都是不變的基本假設相沖突。由於這個,也由於其它原因,穩恆態理論被拋棄了。
還有另一種避免宇宙有一開端的企圖是,建議存在一個早先的收縮相,但是由於旋轉和局部的無規性,物質不會落到同一點。相反,物質的不同部分會相互錯開,宇宙會重新膨脹,這時密度保持有限。兩位俄國人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實際上聲稱,他們證明了,沒有嚴格對稱的一般收縮總會引起反彈,而密度保持有限。這個結果對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十分便利,因為它避免了有關宇宙創生的難以應付的問題。因此,這對於蘇聯科學家而言成為一篇信仰的文章。
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Ⅳ 課文科學幻想之父
《喂——出來》教案1
發布者:admin 作者: 加入日期:05-11-19
--------------------------------------------------------------------------------
龍岩市高級中學 鄒明
一、 學習目的:
1、 簡要了解微型小說和科幻小說的有關文學常識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況。
2、 結合人們處理垃圾的現實情況,理解文章的主題,探討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相統一的方法。
3、 養成聯想和想像的習慣,培養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4、 了解環境科學的基本常識,樹立環保意識,做環保小衛士。
二、 學習重點與難點:
1、 重點:理解本文現實與想像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2、 難點:(1)想像奇特的藝術美。(2)文章中兩處照應題目的「喂-出來」的作用。
三、 學習方法:復述法、討論法
四、 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 預習作業:
1、 收集有關微型小說、科幻小說的文學常識和著名作品名稱,以及有關環境科學的基本常識。
2、 簡要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並試給各部分擬個小標題。
3、 字詞積累與運用: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哂笑( )牟取( )貪婪( )履行( )骯臟( )簽訂( )棘手( )
眾目睽睽( )逍遙法外( )
(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注音、組詞:
A、婪、焚 B棘、刺 C狐、弧、孤 D博、搏、縛 E骯、炕、吭
F哂、曬、灑、棲 G柵、珊、姍、跚。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並選用其中三個(或以上)的詞語寫一段話:
A哂笑 B貪婪 C納悶 D棘手 E眾目睽睽 F心安理得 G莫衷一是 H逍遙法外 I深不可測 J不容質疑 K 胸有成竹 L一視同仁 M任勞任怨 N慷慨大方
第一課時
一、 哈里-波特引出有關體裁和作者的文學常識介紹:
說起哈里-波特,同學們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部深受人們歡迎的科幻小說。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說說,什麼是科幻小說?(學生介紹,略)
老師也對科幻小說作了一些了解(展示),同學們可以和前面同學的介紹比較一下,並把其中你認為重要的信息記下來。
附1:教師的介紹(展示)-
科幻小說,是隨著現代科技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人們通常把科學、幻想、小說作為它的三要素。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是法國作家凡爾納,其代表作是《海底兩萬里》。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喂-出來》也是一篇科幻小說。
這篇小說不到1500字,因此從另一個標准分,則屬於微型銷小說。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說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學生介紹)
附2:教師的介紹(展示)
構思新穎奇特、情節相對完整、結尾出乎意料。
(追問:同學們看過的微型小說或科幻小說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表揚看得多、看得認真的學生——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小說,既是科幻小說,又是微型小說故稱微型科幻小說。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現代小說家。被尊稱為「日本微型小說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二、 布置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准備復述故事情節,並展示自擬的小標題。教師則邊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
三、 學生按學習小組,分別復述故事情節:
附3:參考小標題:
1、 開端:風吹廟倒,深洞出現(洞現)
2、 發展:各路人馬,各顯神通(探洞)
3、 高潮:新奇公司,盡收垃圾(填洞)
4、 結局:石頭飛出,危機初現(洞滿)
第二課時
一、 分學習小組研讀全文,共同解決問題:
(一)教師的問題:
1、這個故事真實嗎?這樣的洞真的存在嗎?
明確:是虛構-幻想。
(追問:這個故事有沒有一定的真實性?明確:有。)
2、這篇小說圍繞什麼話題來寫?有何意義?
(明確:環保話題。意義略,言之有理即可。)
3、這個洞真的是無底的嗎?
明確:表面無底,其實未必。
(師補充:正如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
4、小說為什麼以「喂——出來」為題?
明確:表明「無底洞」已經溢滿,地球已經十分擁擠。希望引起人們的警覺和重視。
5、小說中的「洞」比喻什麼?
明確:人類生存的地球。
6、小說中兩處寫「喂——出來」,分別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處照應文題,同時為下文鋪墊,引發下文的情節。
第二處照應文題和前文,同時啟發讀者領悟其中蘊涵的哲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時候一到,結果就出來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的。
7、小說中寫了幾類人?這些人有何共同點?你覺得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明確: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類人。
8、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明確:人類一切破壞環境的舉動,到頭來都將危害人類自己。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總有一天人們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二)學生的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先由學生解答,教師再補充。)
二、拓展延伸:
1、 以前你對垃圾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小說後,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 你身邊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的嗎?
3、 除了垃圾以外,還有什麼會污染我們的環境?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三、布置作業
1、 課後鞏固性作業
2、 課外練筆:續寫《小石頭飛出之後------》
提示:想一想,在小說結尾,那奇怪的叫聲和小石頭從哪裡來?掉下那塊石頭之後,還可能會發生什麼?
參考資料:http://sj.5156e.com/showzip1821.html
Ⅵ 編科幻故事作文講評教案
遇見外星人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學生,我看過很多科幻小說,我非常嚮往未來的世界書上說:「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有很多現代沒有的東西,我帶著幻想,進入了夢鄉。」
忽然天上下起了大雨,一架飛碟被雷擊落了,我馬上下樓跑到墜毀的飛碟前,把飛行員拉了出來,飛碟立刻爆炸了,那個人沒有受傷,他說:「我叫貝貝,非常感謝你救了我,我是因為穿越時空錯誤才到了這,我可以實現你一個願望,你想要什麼?」我欣喜萬分,說:「我想看看未來是什麼樣子的。』』貝一會兒,答應了。他說:「未來的世界可能不大如你所願。」還沒等我問明白怎回事,他便拉著我,一轉身,便到了未來。
我們坐在飛艇上,向窗外看,外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嚇出了一身大汗,這是哪呀!怎麼這么凄涼。貝貝告訴我,這是2900年的德州,我心想原來是地殼生了變化,真是虛驚一場,我說:「我要看看美國的樣子。」結果也是一片汪洋到了英國、法國等地方,結果都一樣,我說:「這是怎麼回事?」貝貝說:「現在的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是1:9,南北極的冰化了,地球馬上就要變成真的水球了,我穿越時空的目的就是改變歷史,讓水球重新變回地球,告訴2000年的人們2009年地球的樣子,讓人們環保,多種樹,保護大氣層,還來得及,可是現在已晚了。」忽然地球爆炸了,我大叫一聲,驚醒了,雖然這是夢,但我不能當作沒有,從現再在開始我要保護地球,多種樹,保護大氣層,就像貝貝說的,現在還來的及。現在保護環境,絕對不能,讓夢里的事情發生。
Ⅶ 《他們的樂趣》教案
教學目標
1、 理解科技發展和運用應服從人類根本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需要。
2、 學習通過巧妙的情節構思及人物心理變化來表現主題的寫作方法,進行合理想像並設計情節。
說明:
將兩文有機組合是因為它們都表現出了對科技發展的興趣和困惑,主題類似。了解主題並不是學習的難點,把握小說是如何表現主題的才是預備年級學生感到困難的,但卻是極為有效的閱讀途徑,教學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凸現重要的教學過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中去把握人物的心理變化,去感知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達到深入理解主題的效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設疑引入,明確本節語文課的學習任務。 默讀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習內容。 有時教師公開教學目標,有助於師生更好地交流或讓學生的學習有方法可循。
初讀文本,理解內容,整體感知。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提出聽讀要求。 通過聽讀課文感知內容並思考小說究竟要表現什麼。 這篇小說的對話十分豐富,人物的表情極富個性化,適合於分角色朗讀。但每讀一遍都要有目的性,特別是預備年級學生要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研讀文本,概括方法,把握主題。 指導閱讀,歸納方法,相機點撥。(以巧妙的情節構思和人物的心理變化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從「情節」和「人物」入手抓住文本的語言要素——對話、行動、神態等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理解主題思想。 學生對課文研讀獲得的體驗來自於對語言文字的意會、感覺合自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去挖掘,那麼隱含在內的人文精神就會自然而然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及情感。
運用方法,自讀《他們的樂趣》 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和歸納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教師適當指導。 組內分角色朗讀,共同交流小說的情節構思及人物的心理變化對表達主題的作用,推薦好發言的同學。 通過自讀來強化方法的習得。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
拓展思維,設計情節,進行展示 給學生一個「創意空間」,設想兩個格林一家碰面後的情節。情節設計可以出乎意料但要合乎情理。 自由組合,把設計好的情節表演出來。 這項活動既能發揮學生的想像,又圍繞教學目標。
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內容與要求:①讀了兩篇文章後選擇一個角度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讀後感。②設想未來的校園,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科幻文章。 選擇一項作業完成。 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思路點撥:
一堂課中完成兩篇文章的教學任務要論學生、班級程度而定,思維活躍的班級可以嘗試這樣上,程度稍低的班級可以分開上,並能有所側重。
建議以《門外有敲門聲》為主,這篇小說有比較典型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可以從格林夫婦的對話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在「克隆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細心的同學會發現他們的對話中稱呼也不時在變化,如「您」和「你」的變化可見人類一旦處於「克隆時代」,生活將是多麼緊張和恐懼。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咀嚼其他的描寫,把握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他們的樂趣》可以從題目入手展開教學,請學生讀課文思考:「他們」是指誰?「樂趣」是指什麼樣的樂趣?文章寫的是2155年的孩子,為何用這個題目?學生能理解用這番對比正是為了告訴我們人與人的情感交流是機器永遠無法企及的,告誡人類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不要忽略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或以「2155年的孩子是怎樣學習的?」來讓學生理清情節,把握內容,然後以「你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嗎?」這樣一個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題。
練習舉隅
讀了《他們的樂趣》後你覺得哪種學習更有樂趣,是瑪吉的那種,還是你現在的
這種,說說你真實的想法。
教學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注意凸現教學目標,在主要目標的兩個方面投注精力較多,特別是對目標2的挖掘較深人,從課堂實施過程中看,應該完成得較好。同時在教學方法上課堂中還能重視學習主體的閱讀感受,兩個層次的挖掘形成了由淺入深的教學結構,既切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和興趣需要,又避免了對文本支離破碎的割裂,從而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性感受與領悟。對第二篇課文學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閱讀獲得較為全面的理解,完全沒有必要把課文嚼爛嚼碎後再喂給學生。實際上,從學生那裡得到的反饋信息也證實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得益於教師的指導及用相應方法廣泛地閱讀,而不是教師千篇一律的講解。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我比較注重滲透文章的人文內涵。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是通過一篇篇優秀的作品體現出來的,學生對課文的自讀獲得的體驗往往來自於對語言文字的意會、感覺和自悟,而這種意會、感悟又往往受學生生活經驗和認識能力的制約難於達到較高的層次。這時,教師的責任就在於通過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在這兩篇課文的教學方法中如果簡單讀一讀、議一議,了解文章主題後也便過去了,但我覺得如果從文章的關鍵詞句去挖掘,那麼隱含在內的人文精神也就會凸現出來。讀《門外有敲門聲》時,我從人類共同的生活需要來啟發學生:如果克隆了人會給人類社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文章是如何表現的?通過這樣的啟發,能抓住關鍵詞句看出一個家庭生活中的諸多不便,生活質量的下降,從而體會如果克隆人越來越多,人類社會不就一片混亂了嗎?另外我讓學生發揮想像,編排兩個「格林一家」相遇後的情景劇,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真切地體驗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科技,更需要真善美。而在讀《他們的樂趣》時學生亦能從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出發,去領會其人文內涵。那就是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機器永遠無法企及的,在科技的發展中不要忽略了人類最真摯的東西。
上完這兩篇文章後我最深的體會是:語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學科,只要教師能拋開形式主義的教條,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自已的切身經歷或體驗出發去學習語文,那麼學生從中得到的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語文知識,而是人類數千年所積淀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人類文化教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