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讀後感結尾

科幻小說讀後感結尾

發布時間: 2022-04-16 15:59:40

⑴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只要感,不要文章內容.重感! 50字用來做結尾的,要重點!

結尾一
故事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安排,在漫長的海底旅行中,時而將你帶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鏡,時而又把你帶入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讓我讀起來津津有味,引人入勝不忍放手.
結尾二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結尾三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⑵ 科普科幻作品選三,讀後感怎麼寫

《科普科幻作品選3》讀後感
我是一個喜歡看書的男孩,在眾多書籍當中,我尤其喜歡科普科幻類作品,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本名叫《科普科幻作品選3》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他被公認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最初學的是法律,18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獲得巨大成功,他一生共出版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
寒假中我讀了《科普科幻作品選3》,共有三篇小說節選,我最喜歡的是《空中歷險記》與《海底兩萬里》。
《空中歷險記》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個九月,主人公來到了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准備乘坐熱氣球升空,,氣球的質量很好,而且體積高達三千立方米,從而能飛得很高,原來共有三位名人同行,但就在要升空的時候,旅友卻逃之夭夭,只有主人公獨自出發,更麻煩的是在即將升空的時候熱氣球上來一個瘋子,路途中不停地搗亂,而主人公憑借勇氣與智慧一次次地化險為夷,這篇故事寫得讓我身臨其境,不僅了解熱氣球旅行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書中主人公在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也決不放棄,關鍵時刻更是敢於行動,使自己轉危為安。
而另一篇小說《海底兩萬里》雖然也是關於探險的故事,但讀起來卻更加有趣,引人入勝。它講述的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世界上出現了海怪傳聞,好幾艘船都在海上遇見了一隻「龐然大物」,還有船隻因為被海怪襲擊而失事.主人公三人跟著鸚鵡螺號開始了一場大洋深處的環球之旅,一路上遇到了各種險情,令人驚心動魄,也有各種新奇的動植物,令人大開眼界。在尼摩艇長冷血地擊沉了不明國籍的戰艦後,主人公他們決定逃離潛水艇,並獲得成功。
在讀這兩個故事的過程中,彷彿自己也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經歷了大冒險,他們那種勇敢迎接困難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學習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只要我們都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為了目標付出不懈努力,運用勇氣與智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⑶ 科幻小說讀後感怎麼寫,科幻類小說讀後感,凡爾納科幻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⑷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的結尾

給你3篇,喜歡那篇寫那篇一)
凡爾納的作品是我所十分熱愛的。之前看過他寫的《神秘島》,給我的感覺是十分震撼。他描寫的場景和人物的生活真的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誰能想到這是純粹的科幻小說呢?想不到!《海底兩萬里》是他寫的三部曲第二部,風格和我兒時看的《神秘島》非常相似。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是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賽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進「鸚鵡螺」號後的種種經歷。盡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絲毫看不見虛偽的痕跡,反而真實又驚險的冒險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凡爾納真是太厲害了!
凡爾納是個聰明的人,(大家都知道),也許有人說他是賣弄知識,可他的確是很富有智慧地將許多科學知識結合到了文中,細細看來竟然涉及了許多領域。比如生物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真是厲害的人物呀),由此可見,他能把海底世界寫得如此生動和美麗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很喜歡和佩服《海底兩萬里》的原因是它有眾多的知音。現在的中小學生都很前衛,不太喜歡看傳統的名著,也包括我,對於語文新課標推薦的小說、古文我不僅不喜歡,而且有點厭惡的。而它的風格可以跟當代風靡全球的《冒險小虎隊》、《雞皮疙瘩》書系相媲美。一本寫於八十年代的外國作品等在當代仍然有那麼多的知音,這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
撇開別的不談,就來說說內容情節吧!開頭小說就讓我走進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麼飛逝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都讓我看了激動不已。法國人阿羅納克斯、康塞爾及捕鯨手尼德·蘭進入神秘的「鸚鵡螺」號之後,和尼摩船長一起在海底作類似的環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美妙,我記得「海底森林」那一章,雖然沒有真正的樹木,但是海里柔軟的珊瑚礁讓我極為享受,閉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見那飄動的海底生物。而文章也不失驚險,其中在南極被困冰下的缺氧經歷寫得最為精彩。幾個人在海底無法呼吸到新鮮的氧氣,對缺氧症狀的描寫讓我都不禁感到難受,開始大口大口地呼吸氧氣,也讓我不由由衷的感嘆:人能活著,真好!
雖然文章的結尾讓我有些恍惚,但我是真地沉浸在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了。其實我覺得文章中的人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包括尼摩船長。尼摩船長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自己隱瞞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鸚鵡螺」號,並和著那麼多忠心耿耿的水手們在海底探險,這並非是常人能夠完成的。也許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他的消失也是凄美的,讓我看後感覺鼻子也是酸酸的。
無論如何,這次在書中的勇敢者的探險讓我深深熱愛上了浩瀚的海洋,讓我更加明白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像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三)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像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他所寫的內容很誇張,動人又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奇的是,這本書中所寫的故事,在我們現在的時代已是不足為奇,但在他那個時代里,還沒有潛水艇呢!但凡爾納以他驚人的想像力與豐富的知識底蘊在《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還有蘭可夫探照燈。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閃現著永恆的魅力。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書中的主人公探險者、教授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兩個同伴康塞爾與尼德·蘭,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開始了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是尼摩船長,他是個性格古怪,性情憂郁,知識淵博的人,船上的人都以一種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兩個同伴聽不懂的語言交流,阿龍納斯先生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只有尼摩船長聽得懂三個人的語言。尼摩船長邀請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極與北極。遇見了許多見也沒見過的海底動植物、海底洞穴、暗道與人們至今沒發現的遺址。
書中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地理、文化、地質學,這么多的知識,這本書里都有,作者通過阿龍納斯先生的僕人,知識面很廣的,愛給動物分類的康塞爾,告訴我們海洋的知識,與海洋里的奧妙。如紅海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出的黏液是造成紅海的顏色像血一樣的紅的原因。還有許多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通過這本書我都知道了。阿龍納斯先生對尼摩船長的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欽佩,我也同樣對尼摩船長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敬佩,並且我下定決心多看海洋知識的書,體會海洋的奧妙與神奇,探索深海的寶藏與財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能造出像鸚鵡螺號那樣優秀的船隻。
《海底兩萬里》不是作者空憑想像捏造的,它是由遠見加博學累計成的科幻小說。我很佩服作者驚人的想像力,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描寫手法,比如在寫穿越南極冰山的時候,作者把冰海、冰山、巨大的冰縫寫得活靈活現,讓我們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在南極的冰山之中,《海底兩萬里》你真是我的好老師!

⑸ 《三體:黑暗森林》讀後感

十一國慶大家過得可好啊?三葉去了趟海南,足足休息了七天,順帶把一部科幻小說看完了,今天想來分享一下讀這部小說的心得。

這次讀的科幻小說是劉慈欣著作的《三體》系列的第二部:《 三體Ⅱ : 黑暗森林》,另外兩部是《三體 : 「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和《三體Ⅲ : 死神永生》。網上評論說《三體》系列是中國最值得閱讀的科幻小說,對此說法我保留意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閱讀科幻小說,並不能妄下定論稱之為「最」,不過《三體》確實是值得一讀的科幻小說,這也是我寫心得的原因。

《三體》系列前兩部小說里,大致內容是人類在探索外太空,並與外星文明---三體文明接觸後,所產生了一系列矛盾與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是來自三體文明在知曉地球文明的存在後,率領三體艦隊向人類發起毀滅性的計劃,即「世界末日」,而人類為了抵抗外來文明的侵略,發展各種科技和謀劃各種策略,故事則是圍繞人類的活動展開。

在《三體II》中,敘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三體人在利用先進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龐大三體的宇宙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在這樣的危局下,地球人開始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神秘莫測的「面壁計劃」,精選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三體人自身雖然無法識破人類的詭譎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智慧博弈。但隨著一個個」破壁人」不斷識破「面壁者」的計劃,地球開始陷入危機時,人類的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能與三體艦隊抗衡的宇宙艦隊,但不幸的是最後還是被三體的先進技術所摧毀,地球和人類開始陷入毀滅前的恐懼和世界末日的絕望當中,到底最後結果如何,我還是不劇透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部科幻小說吧。

讀完《三體》系列的前二部小說,給我的印象是:這是一部難懂但不無聊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在內容側重點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科幻」,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另一類是「硬科幻」,以追求科學(可能的)的細節或准確為特性,著眼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三體》則屬於後者。相對於理科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更明白些,畢竟裡面涉及大量的太空學、天體學、天文學、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學等科學的知識,沒有一點物理和數學底子外加些許想像力的朋友讀起來相對費勁一點。雖然三葉也是理科出身,但是物理始終是我的軟肋,所以有些地方我怎麼也弄不明白,讀著讀著就打瞌睡了,呵呵。雖然《三體》在內容上偏專業性描述,但是在故事情節上卻很吸引人,尤其是作者寬廣雄闊的想像力。不足的是,劉慈欣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故事體系,但是各環節的文字描述卻無法支持整個體系,具體表現在:

1)人物缺乏鮮活力,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或許是作者刻意為之,將描述重點放在技術說明和情節發展上,在人物外貌神態刻畫、心理描寫的文筆明顯缺少,這使得小說顯得略微蒼白、缺乏活力,畢竟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故事情節是小說的重點,沒有深刻的人物形象,可能難以被人們記住和贊頌,不過《三體》卻做到了。

2)想說的東西很多,但重點不突出。《三體》里描述介紹了許多概念和觀點---像失敗主義、逃亡主義、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理論等,雖然作者用相當多的篇幅去說明這些,而且也解釋得比較清晰,但是重點偏向不明顯,特別是在結尾提到永恆主題」愛「時,描寫篇幅很少,幾句話帶過,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讓我覺得是不是結尾有點草率了。或許作者在第三部會對第二部的某些情節進行延伸解謎,到時候重點自然就明晰清楚了。

3)鏡框式的切換讓人混亂。在《三體》里,作者是通過不同的人物視角和不同故事情節分支同時展開的,這在寫作手法上叫」鏡框式敘事結構」,有點像美國電影《雲圖》的敘事方法。雖然這種寫作方法讓人感覺想看在看電影的感覺,而且將信息和線索分布在不同的場景和人物身上,可以增加小說的懸疑性,但是由於故事結構過於龐大,過度的場景切換讓人有種混亂感,而且場景間切換過度略微有點不自然。

讀科幻小說,讓我有種感想:不論科幻小說怎麼描繪未來的情景和生活,最終都會回到人類的現實發展問題上,而這些問題有時還會牽扯到「人性」和「心理」上(「軟科幻」的題材)。而這些問題是當下人類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比如:

1)如果新能源和新資源未能及時開發,同時不可再生資源又瀕臨耗盡時,這是地球上的資源該如何分配才能避免資源爭奪戰的爆發,同時又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2)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如資源不足、人口過度膨脹等,而必須削減人口時,除了要抑制出生人口外,還需要減少現有人口,那麼人類要做出怎樣選擇呢?如果通過遷徙外太空來緩解人口壓力和資源壓力,那麼決定要哪些人作為第一批「外太空新人類」呢?

3)如果因外星人入侵或地球毀滅等類似像《世界末日》的不可抗逆因素,導致人類必須選擇少部分人作為延續人類文明和後代,那麼在人群中做出選擇才比較合理呢?既然要犧牲某一部分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如何要這部分人心甘情願,才不至於煽動他們的反抗情緒呢?

4)如果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同時存在許多類似人類文明的外星文明,那麼在未確定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前提下,我們是否要與其交流接觸,表達善意,共同發展宇宙文明呢?還是直接侵入對方文明,征服之後再做談判呢?(」黑暗森林「理論)
.......

這是我第一次看科幻小說,有點讓我壓抑,尤其是碰到這些「未來發展的問題」,雖然小說里描繪的人類文明還離現在的我很遙遠,或許應該說,我是沒有機會看到了,子孫們是很有機會碰到了,但是看到人類在未來的道路上蹣跚顛簸而行,不免讓人有點擔心,畢竟面對未來,沒有一個人能有踏實的安全感,而且不管小說裡面描繪的未來有多麼的貼切、多麼合理,那也是基於現實所構建出來了,無法代表未來,因此我只能希望人類的後代能在文明延續和發展的道路上一路平安了。

⑹ 科幻小說怎麼寫讀後感

天馬行空、奇異能量,這就是當今小學生所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奇妙世界裡,這也是我們最嚮往的方向。
而科幻就可以帶你進入那裡。人有特殊能量,馬會飛,地球倒著轉了,這就是科幻小說的特點所在。想像,是科幻的基本要求。

我也嘗試過幾本科幻小說。裡面的內容不是用語言就能概括的。那種誇張的想像使人驚奇,使人疑惑。就應為這種好奇心的沖動而使我們探索下去…...

前幾天,我就看了一本名叫《快樂星球》的科幻小說。

聰明、善良但卻膽小、怕事的四年級一班同學丁凱樂(小名樂樂),曾為繁重的學業和生活中的不開心而愁眉不展,但在快樂星球朋友們的幫助下,樂樂逐漸領悟了快樂的正真含義。他終於在演講比賽中講出了心中的真話;他向欺負過自己的「小霸王」金剛伸出了友誼之手;他與快樂星球的朋友們互助互愛,打敗了凶惡的S星球入侵者……在追尋快樂的成長道路上,發生在樂樂身邊的故事層出不窮,高潮迭起!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看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都要團結一心,只要團結了,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我也要向快樂星球的所有人學習,堅決不向困難和挫折低頭,讓快樂永遠在我的身邊。

真實中所漏缺的,科幻中的彌補回來了。讓科幻帶你進入不可思議的天堂,去領會想像的快樂。以前我比較喜歡看語言類小說,可沒想到的是,神秘的科幻小說卻讓我將自己的愛好給拋到腦後了。自然地描述、豐富的語言、濃厚的語氣……科幻——顧名思義,科學幻想,科學,永遠的思考家,也開始科幻了!

科幻,一個陌生的詞;幻想,一件常做的事。當「陌生人」遇到「常做的事」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讓想像填上你生命中的色彩,成為你的一部分吧!

⑺ 科幻小說的感想心得,600字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一艘奇特的潛水艇載著一群神秘的人在周遊世界所有大洋後,在北冰洋大風暴的漩渦中沉沒了,被俘虜的三個局外人也許命不該絕,終於逃了出來,得救了,這就是它的結局。其實這艇的命運從它的主人尼摩艇長的悲劇性格中就可以預見到。
作為一部優秀的科幻小說,它的情節曲折,有著探險的性質,知識豐富,人物內心矛盾揭露得深刻,這是它的特點和吸引人之處;但最多的是海底景物描寫和人物對白,這可以做為欣賞這部小說的切入點。不過,這部小說里也表現了許多深刻的思想,在讀的時候,我經常被其中瘋狂的慾望和人性的吶喊所震憾,想必這就是我內心的軌跡對某種思想的認同和批判吧!

一、故事情節簡介

故事發生在1866年,許多國家的船隻在海上遇到了「怪物」,它們或碰上而毀,或被撞而沉;對於這件事,北美合眾國派出了林肯號來追擊這頭「怪物」,希望可以捕獲它,但與它交手中,林肯號也被毀,三個人不幸落水,為「怪物」所俘虜,他門就是書中的三個主人公:加拿大國籍的魚叉手尼德·蘭、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隨從康塞爾。

原來這怪物是一艘潛水艇,名為「鸚鵡螺號」。初次相見,由於這艇的艇長尼摩和阿龍納斯先生在某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所以他們三人便獲得了「自由」。然後他們被邀請遨遊大海,但和尼摩艇長的相處中,總覺得有一種陰影使他們之間相互隔膜……

二、自由探索精神

尼摩艇長的潛水艇在海水中航行,完全不受到海上地曲管轄權和國界的限制,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已經是相當自由的了。在尼摩艇長的品質中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嚮往自由和探索精神。他始終如一地追求自由,執著的探索:在克里斯波林的海底平原上打獵、在托列斯海峽擱淺時陸地上生活的兩天、尋找阿拉伯海底地道、桑多林火山的景觀、大西洋洲的化石森林和海底礦藏等情節中,可以表明他非常渴望回歸自然,非常嚮往大海的神秘,希望了解海底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和構造狀態,這是因為他內心深處有著一種強烈探索欲的原因;但是,這種盲目貪進的探索欲逐漸演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和極端冒險主義:在大西洋的薩爾加斯海,「鸚鵡螺號潛入了深達16000米的海底(即每平方厘米受到1600公斤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艇的鋼板和厚玻璃全彎了,但他仍執意探索;又如他把艇開到南極,結果在冰峽層中遇險,他們想了好多辦法和費了不少的人力,才逃生成功;另外,在大西洋暖流一節中,尼摩艇長站在平台上,任狂風暴雨打在身上而不退縮,象徵性地說明了他個人英雄主義的一面;從以上幾個片斷中,足可以看到尼摩艇長執著的個性。最後,「鸚鵡螺號」在北冰洋的一個漩渦中終於沉沒。這使我們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一層悲劇成份:他即使再厲害,但也無法與大自然和命運相抗衡!尼摩艇長本人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他自己的一生:人可以冒犯人為的發則,但不能抵抗自然的發則。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性格、心靈深處的東西和行為的邏輯。

三、人性的褒揚和批判

在令人恐怖的珊瑚墓地,他把他死去的同伴埋在平靜的珊瑚叢底,可以避免海洋生物的撕咬,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雖然他很重感情,但他的這種感情是建立在小集體利益之上的,之所以不是博愛,這與他的經歷有關。

在錫蘭地區的採珠人的命運是很苦的,他曾經為了一個採珠人而不惜生命和鯊魚搏鬥,並把那採珠人一直護送到船上;在維哥灣底發現億萬兩黃金之後,他就把它們全部打撈上來准備分給窮人;但對那些有意襲擊他的潛水艇的船隻,「鸚鵡螺號」會毫不留情的撞沉它們;從以上情節中,我們從尼摩艇長對廣大窮苦受難人的可憐和幫助以及對軍方和政府的霸道和無理的襲擊給予反擊的態度中,可以看出他愛憎分明的階級意識,這些是值得贊揚的一面。

但是,熱愛和平這一面在尼摩艇長仇恨的心理中也漸漸地湮滅了,他開始瘋狂地報復,於是,他的形象在阿龍納斯先生心裡一落千丈,這跟他先前的「好」是矛盾的,從而說明了每一個人的「好」都是相對的,當觸犯了他的利益或某些秘密的時候,那人性的另一面便暴露出來。

尼摩艇長還是一個很自私和固執的人,例如在「水中人」一節中,尼摩艇長對阿龍納斯先生說:「你們來到我的艇上知道了我的秘密,那是我一生的秘密!您以為我會把你們再送回到陸地上去嗎?那永不可能!現在我所以要把你們留在這兒,並不是為了你們,實在是為我自己!」這就是他性格中一個方面的寫照。另外,尼摩艇長並不注重他人的感受,而只是為了自己的計劃著想,這一點也反應出他純粹自私的一面。

從文章的一些情節中,尼摩艇長的角色逐漸從被壓迫者轉向了征服者,他在海上確確實實已成為了一個強者,這轉變的過程可以說是尼摩艇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生存意志的思想產生的結果,這是他思想本質的另一個方面,從而使他趨於深沉,這一點是值得肯定和回味的。

結尾

在這部小說中的尼摩艇長和阿龍納斯先生的對話中,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啟示,使我懂得了許多許多道理;但願尼摩艇長的探索精神的火焰將長久地在我心中燃燒下去,直到永遠……

⑻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結尾

《海底兩萬里》不是作者憑空想像捏造出來的,它是由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科幻小說。我很佩服作者驚人的想像力、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描寫手法。比如在寫穿越南極冰山的時候,作者把冰海、冰山、巨大的冰封寫得活靈活現,讓我們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在南極的冰山之中。可以說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

⑼ 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讀後感400

《神秘島》讀後感

這本書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有五個人趁著機會用氣球逃脫了,他們降落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上。這個小島上什麼也沒有,但他們沒有絕望,而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最後,再一次火山爆發中,這個小島沉沒了,一艘船帶他們回到了美國。
書中寫到每當他們遇到困難,他們都能化險為夷。當寒冬來臨,他們利用羊皮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以禦寒冷;當巨浪捲走食物時,他們總是立刻沖上去合力搶救;當海盜來臨時,他們與海盜鬥智斗勇,打敗了海盜,當火山爆發,他們鎮定自若,共同逃離了小島。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昂首挺胸、要勇往直前。
看看他們,再看看我。我每每想起那件事,都覺著慚愧:記得我學打籃球時,沒有想到一不小心摔破了腿,我連忙回到家,讓爸爸用碘酒給我抹了抹傷口,然後把籃球放在了儲藏室中,再也沒有動過。中國有一句老話:「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切地感到: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做強者,接受它的挑戰,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它。
讀完《神秘島》,我受益匪淺。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的每一天呢?書中有一句名言:「只要祈求,就能得到。只要尋找,就能發現。」就讓這本書一直激勵著我勇敢地面對困難,勇敢地戰勝困難,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⑽ 科幻小說的讀後感 1000字

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作者:(法)儒勒·凡爾納。類型:科幻/冒險。本文作者:願咸與恆。
其實這本書科幻小說在現在看來已經不是科幻了,但是我總是會從這本書上找出阿波羅登月的影子來。
美國的南北戰爭剛結束的時候,一群以製造大炮為生的人們,一個「大炮俱樂部」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困境當中。這個俱樂部裡面有好多殘疾人……都是在戰爭中負傷的,他們恨不能再度挑起一場戰爭來,但是必然不可能了。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康找到了一個新的目標,就是發射一顆炮彈到月球上面去,報告引起了熱烈反響。全世界為之矚目(語言真的好幽默啊)。隨後便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與此同時,巴比康的死對頭尼切爾也在不斷地潑冷水,並且下了很大的讀書說巴比康不可能成功。
這項工作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但是錢不是問題,因為這是人類的進步,所以不管捐多捐少,全世界都為之奉獻了。作者在這里還小小地調侃了一下英國人的自大,說英國人嫉妒美國人,結果沒有捐錢。
資金也到位了,計劃也訂好了。恰在此時,發來了一封來自法國的電報,一位法國的冒險家米歇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就是把炮彈做成空心的,他要乘坐炮彈登上月球。所有的人為這個新的提議興奮不已,米歇爾很快來到了美國。
他發表了在美國的演說,結果會上有一個人與他針鋒相對,質疑整個計劃。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當然就是尼切爾了,因為尼切爾當眾侮辱了巴比康,巴比康和他決定決斗。
為了舉止這場悲劇的發生,米歇爾和俱樂部的秘書馬斯頓來到了決斗地點,並讓兩個人停止決斗,米歇爾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既然尼切爾不相信炮彈可以發射到月球上去,那麼就請尼切爾一起乘坐炮彈來見證這一次的旅行。
尼切爾同意了,時間不多了,炮彈、火葯等等都准備好了(這一段很刺激),地點定在了佛羅里達,為此德克薩斯非常非常地憤怒。那一天終於到來了,成千上萬的人來到了發射地點,見證這個歷史的時刻。
我不得不說凡爾納真的很會寫啊,很詼諧啊(這樣說很諧音哦)。情節緊張刺激,裡面還有好多科學上的知識,而且絕對不是杜撰的,不禁讓人欽佩他的學識之淵博。
炮彈如期發射,但是巨大的煙塵籠罩了整個天空,一連好幾天。望遠鏡都無法使用,留在地球上的馬斯頓望眼欲穿……
最後總算天文台有了消息,炮彈不知為何偏離了軌道,沒有到達月球,而是成為了一顆「月球」的衛星。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永遠這樣(那麼炮彈中的人無疑就犧牲了,在食物和水都耗盡了之後〉,另一種是月球引力促使他們在月球上登陸。
下面開始環游月球。
呆在炮彈中的三個人開始了一次奇幻的旅行。在經歷了最初的撞擊之後,他們終於相信自己已經到達了太空,不久就會到達月球了。只是有一個問題使他們迷惑不解,就是如果炮彈真的發射了,那麼他們為什麼沒有聽到那聲巨響呢?巴比康最後想明白了,就是因為他們炮彈的速度比音速快得多!
然後米歇爾是個數學白痴,巴比康和船長詳細地給他講解了代數問題來計算炮彈速度。但是得出的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劍橋天文台的結果錯誤了,他們的初始速度根本達不到到達月球,所幸他們已經脫離了地球,所以還是有可能到達月球的(好有懸念啊)。
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事情變得似乎很復雜。他們開始了環繞月球的旅行。
環游月球之中,他們見識了好多月球上的奇特景觀。……
我真懷疑凡爾納真的到過月球,不然怎麼可能會把月球描述得那麼栩栩如生呢?真的就像你身臨其境一樣,盡管我明白在凡爾納的時代連登月衛星都沒有,甚至連月球的照片都沒有。我不的不贊嘆凡爾納的科學素養,因為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閱讀大量的專業著作才可以。
在他們環遊了月球一周之後,又回到引力平衡點。這個時候,他們想利用火箭降落到月球上去,但是方向弄反了,他們迅速地向地球墜落……
與此同時,馬斯頓依舊望眼欲穿,但是事實上他看到的從來都不是炮彈。一封電報傳來,炮彈可能回到了地球,人們震驚了,迅速開展了搜救的工作……
一晃十多天過去了,沒有任何蹤跡,下到海底深處,也遍尋不見(是不是有點古文風?)。人們只能放棄了,但是在返航的路上,他們在海上看到了一面美國國旗。馬斯頓突然想到,因為炮彈是用鋁做的,所以它是不會沉入海底的。而當他們終於打開炮彈的時候,發散三個人正在開心地玩著多米諾骨牌……(我是該說他們沒心沒肺還是勇敢堅強呢……)。
雖然他們沒有降落到月球上去,但是帶回了很多珍貴的資料。舉國沸騰了。他們開始了全美國的巡遊(真光榮啊),像英雄一樣地被崇拜,說錯了,他們的確是英雄啊。
最後,他們成立了一個星際交通公司,標志著人們對於未知的探索,遠沒有結束……

熱點內容
對科幻小說的看法600字 發布:2025-02-05 15:29:21 瀏覽:876
超甜帶污的小說現代言情 發布:2025-02-05 14:57:01 瀏覽:447
小說女主李楚楚古代 發布:2025-02-05 13:59:12 瀏覽:435
冥王冥婚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5 13:55:20 瀏覽:667
枕美有聲小說在線聽書吧 發布:2025-02-05 13:36:05 瀏覽:638
都市全技能類型的小說 發布:2025-02-05 13:30:56 瀏覽:604
好看虐心言情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05 13:13:51 瀏覽:433
反派親媽的搶戲日常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5 13:13:50 瀏覽:377
經典原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5 12:45:11 瀏覽:396
知否網路小說版權費 發布:2025-02-05 12:26:53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