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明代科幻小說有哪些

明代科幻小說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9 03:40:06

Ⅰ 讀了《西遊記》原著後,你最喜歡哪一章節該章節講了什麼內容談談你喜歡的原因。

西遊,人生》
一天,閑著無聊的我在書櫃中隨意翻找著,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是明代作家吳承恩,便拿出來隨手翻翻。誰想到這一翻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裡面那精彩的故事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西遊記》是一本科幻小說,主要記敘了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佛教真經的故事。
在《西遊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不僅武功蓋世,能騰雲駕霧,來去無蹤,我最敬佩的還是他知恩圖報,寬宏大量的高尚品質了。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五百年前他大鬧天空後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下,唐三藏只是撕去了符咒,讓孫悟空重獲自由罷了。就這點微不足道的恩情,他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他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有時竟捨命相救,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而我呢?整天在家「呼風喚雨」,爸媽給我的恩情,我又是怎麼回報的呢?有時爸媽稍微批評我幾句,我就生氣頂嘴,和孫悟空比起來差太遠了。想到這我就慚愧的低下了頭,同時對孫悟空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發誓要向他學習!

Ⅱ 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具體有哪些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

Ⅲ 斗破蒼穹、斗羅大陸、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哪本好看

我都看過這幾本書,這么說吧,看斗破蒼穹、斗羅大陸是在我高中的時候,看鬼吹燈是在我大學的時候,看明朝那些事兒是在我工作的時候(閱讀時間與出書時間無關),以娛樂的眼光來看,我看這些書選擇的時間是很恰當的,但是以對我們有幫助,又能娛樂,通俗的說「不是那種廁所文化,看了就仍的」,就只有《明朝那些事兒》了,這本書寫的非常詼諧、幽默,但是又不乏歷史的凝重和真實性,相信你看後,絕對不會後悔的。

Ⅳ 中國十大科幻小說是哪些

《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Ⅳ 誰能介紹幾部中國的科幻小說

《希望星》

科幻小說,科幻巨制

作者:老母!

未來高等文明科技,比肩漫威,中國元素色彩,真正的中國科幻小說!

未來宇宙,列強爭霸,科技升級,人類以科技一次次突破,追求創世主的境界!

每次科技升級,人性膨脹,必然帶來毀滅的戰爭!

希望星!人類最後的救贖!

人造希望星計劃,一群努力的人,一個偉大的國度,共創輝煌!

開啟人類最後的救贖,也是模擬追尋創世主的科技!

本書不是穿越小說!

本書不過多碼字,不追求過多字數。

寫給看的懂的人!

歡迎留言評論!

喜歡看打怪升級無腦小說的人,請不要來!

Ⅵ 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一、國外的科幻小說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海底兩萬里》《時間機器》《危險的幻想》等等。
二、國內有名的科幻小說有:《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等等。
三、《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Ⅶ 民國時期我國有哪些優秀的科幻小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人們興奮地形容當年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世界舞台上,我們終於擁有了東方獨特視角下的科幻故事。

聚光燈照射之下,《流浪地球》背後所代表的文學門類——科幻小說,也隨之被人們重新審視。而當人們試圖追溯中國科幻小說歷史時,會驚訝地發現,帶有鮮明東方視角的科幻小說,早在一個世紀前的清末民初,便已悄然萌芽。


有趣的是,《月球殖民地小說》的刊載倘若和同年發生的另一件事對比,會顯得別有一番趣味。1905年,清王朝頒布法令,所有的鄉試會試一律停止,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舊時代與新時代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進行了交接。

現在的人們大概很難想像,在那個知識匱乏、戰亂不斷的舊社會,竟然能誕生如此具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科幻作品。那些創作者,懷著近乎本能地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對科學幻想的追求,以超越時代的視野創作了無數令人驚嘆的科幻作品。

民國初年,有“碧荷館主人”的《新紀元》、包天笑的《空中戰爭未來記》,描繪未來種種高科技武器克敵制勝的故事;又有“高陽氏不才子”的《電世界》、“蕭然郁生”的《烏托邦游記》,描繪未來世界的游歷生活。

但遺憾的是,他們都是零散創作,此起彼伏,始終未能成規模。

Ⅷ 科幻世界裡明朝的一個故事

評燕壘生《天雷無妄》燕壘生(刊載於《科幻世界》07年第三期)

文/零度

這是一篇讓我感到些許驚喜地科幻小說。這篇文章來源於一個對一段史實的大膽想像:明朝著作《天變邸抄》中記載了明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在北京西南隅王恭廠發生的一次神秘爆炸。據後人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一萬至兩萬噸TNT,然而當時王恭廠存放的火葯總數不過數萬斤。這必將引起也曾經引起過後人無數次的猜測,但是當科幻文學這種事物存在之後,猜測就不再僅是猜測,猜測可以變成瑰麗的想像,轉化為震撼人心的文字在科幻文學作品中繼續放大它帶給人的震撼力量。而這一次,燕壘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中國古代核彈試驗的傳奇。

明朝時,幾位戍邊的士卒在野外巡邏時意外地發生現了一些色澤奇異的金屬,誤當成金,他們欲將這些金子熔為一起,卻因此引發了一場滅絕人寰的大爆炸,方圓幾里均為焦炭,這幾人也命喪黃泉。事後朝廷調查此事,發現始作俑者竟是那些金屬,遂名其「雷石」。此石威力非同小可,軍機處認為這種炸葯若研製出來定能用來對付西北邊陲的套寇(古代韃靼人),於是特設雷部任命武功院生徒唐文雅主管炸葯的研製,但多年過去毫無進展。朝廷起了疑心,撤銷雷部並入錦衣衛,並派唐文雅的昔日同門師弟方子野探查虛實。方子野從唐口中得知,其實雷石的起爆機理早已研製出來,只是雷石爆炸的威力已經不僅僅是阻擋異族入侵,而是足以消滅整個世界!唐深知這種技術若被人類掌握遲早會引發毀滅性災難,故寧死不說,服毒自盡。錦衣衛北鎮撫使許顯純逼方子野說出這種炸葯必須使兩塊雷石並在一起總重超過三十斤才能引發爆炸,遂欲以一試,但是方並沒有告訴他這種炸葯的威力之大,使得許在原地引爆了雷石,整個京城付之一炬。逃離京城的方子野一聲冷笑: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縱然京城要遭大劫,終究比天下沉淪要好得多。

其實,略有些科普常識的讀者都知道,這篇小說描寫的就是一次原子彈爆炸。那個所謂「超過三十斤以上才能引爆」,指的是原子彈爆炸極限,而文中毀滅性的場面描寫立刻讓人想起了廣島和長崎的悲劇。作者也在行文中明顯地表露出了反戰思想。呼喚和平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面對今日六方會談的尷尬局面,我們又能做何反思呢?

讀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背景知識積累,能夠將將一種科學幻想融入到中國古代的歷史背景中,且行文流暢,大有武俠遺風,不僅為一些「科盲」進行了一次核技術普及教育,更讓我等這種從不讀史的人佩服地五體投地。總之,我喜歡這種科幻作品,在筆墨下將東方古老的文明和西方的科學技術合二為一,引發科學上、哲學上、美學上的多層次思考。

Ⅸ 科幻書有哪些

1、《貓城記》,老舍

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說,可以說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先驅。這本書講述了一架飛機在飛過火星時和火星撞在了一起,結果機毀人亡,只有「我」倖存了下來,卻被一群貓人帶走,在貓城中,開始了艱難的生活。

2、《三體》,劉慈欣

這本書科幻小說,是國內讀者最多,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其經典程度,相信不用多言,這本書中的故事將要影視化,不知道能否獲得成功。

3、《八十天環游世界》,儒勒·凡爾納

最經典的科幻小說之一,也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環球世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要經歷種種艱難險阻,在八十天內環游地球一圈,在環球的路上,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知識,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批判了某些落後和愚昧的社會現狀。

4、《機器人大師》,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這是波蘭科幻大師斯坦尼斯拉夫·萊姆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對既是朋友,又是競爭者的機器大師,他們不斷創造出奇妙的機器,讓兩人時常陷入困境,也時常獲得榮譽,書中的兩人滑稽而又有趣,但卻探討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5、《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

這部發表於80年代的小說,榮獲了兩部科幻界的大獎,即星雲獎和雨果獎。故事發生在未來,講述了地球與蟲族之間的戰爭,在地球遭到蟲族兩次攻擊之後,國際艦隊決定在全世界挑選極具天資的孩童,以便通過訓練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艦隊指揮官。

Ⅹ 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本書《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集》
《列子·湯問》中《偃師造人》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也被中國的科幻界公認為中國古代較早的「科幻小說」。這篇作品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侖,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厘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這是一個和現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小說非常相近的故事。「魯班造木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及,例如《墨子.魯問篇》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王允的《論衡·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俱具,載母其上,一驅不還,遂失其母。」唐朝的《酉陽雜俎》也記述:「魯般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其父伺得鳶,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人曰:般所為也,齎物巨千謝之,般為斷其一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六國時,公輸班亦為木鳶,以窺宋城。」

《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描寫,也充滿了科幻意味:「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這些超前於時代,以當時的科學為基礎的幻想,足以令我們眼界大開。下面,再舉幾則研究者們較少提及的中國古代科幻故事。

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寫道:「傀儡子,自昔傳,雲起於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其城一面,即冒頓妻閼氏,兵強於三面。壘中絕食。陳平訪知閼氏妒忌,即造木偶人,運機閼,舞於陴間。閼氏望見,謂是生人,慮下其城,冒頓必納妓女,遂退軍。」

我們並不懷疑在漢高祖的時代,古人製造木偶人的技藝,但是,若要木偶人與真人一模一樣,還要使匈奴皇後信以為真人,產生忌妒,退了圍城的數萬人馬,不要說當時不可能,現在的科技也未必能辦到。這個故事可以視為和偃師造人相媲美的古代機器人題材的科幻故事。

再看幾則中國古代的UFO故事:

西晉張華在《博物志"雜說下》中提到:「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廓狀,居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東晉王嘉《拾遺記》:「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槎。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游海之人猶傳其神仙也。」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廓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乃與一支機石而歸。至蜀,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唐王貞范《洞天集》: 「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李德裕截細枝尺余,刻為遵像,往往飛來復去,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如果去除神仙方術的色彩,這些記載中的仙槎,與現代科幻小說中的飛碟就非常相近了。

再如元代伊士珍《琅嬛記》中關於「七寶靈檀幾」的記載:「謝霜回有七寶靈檀之幾,幾上有文字,隨意所及,文字輒形隸篆真草,亦如人意。譬如一人慾修道,則使其人自觀,幾上則便有文字,因其緣份性資而曲誘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則幾上便有文字曰『某處可得』。又如欲醫一病人,或欲作一戲法,則文字便曰服何葯愈,念何咒、書何符即得也。甚至讀書偶忘一句一字,無不現出。霜回寶之。」

這樣的文字,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和電腦及互聯網十分相似。

由於時代的局限,中國古代的科幻故事不可能使用現代人的詞彙,如激光、全息攝影、機器人、飛碟、外星人等。他們在幻想這些事物時,用另外一些他們慣用的詞彙來替代,如飛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遠鏡叫寶鏡;機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鐵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做羽人、鬼怪、神仙。筆者認為,科幻思維是不分國度的,它普遍存在於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中國古人對於科技的所產生的古怪想法,即使不能被看成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至少也可以被當作是那個時代的科幻故事。

熱點內容
現代小說百合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06 23:40:41 瀏覽:941
校園青春小說學姐來襲 發布:2025-02-06 23:15:59 瀏覽:713
悸動校園同類型的小說 發布:2025-02-06 23:05:25 瀏覽:773
小說字數排行榜前十名完結 發布:2025-02-06 23:02:05 瀏覽:416
男主是女主上級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6 22:34:12 瀏覽:973
女的收穿越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6 22:18:34 瀏覽:268
求好看的古言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22:13:35 瀏覽:718
歐美長篇暢銷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22:11:43 瀏覽:931
好看的混沌神魔小說 發布:2025-02-06 21:36:51 瀏覽:193
近期現代網路小說 發布:2025-02-06 21:35:41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