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以下哪一位作者在科幻小說中想像的

以下哪一位作者在科幻小說中想像的

發布時間: 2022-04-08 05:12:40

1.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凡爾納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凡爾納在市區一個小島上的中學學習,面對海洋,他產生了無限的嚮往,渴望出航冒險。11歲時,凡爾納背著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開往印度的大船當見習水手,准備開始他夢寐以求的冒險生涯。但是家裡及時發現了這一情況,父親在下一個港口將他追了回來。極其嚴厲地懲罰了他,夢想被打碎的凡爾納流著淚向父親許下諾言:「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這使他徹底喪失了成為冒險家的可能性。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歲時,他遵從父親的安排,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意外的機會他結識了大仲馬,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

1856年凡爾納在亞眠旅遊,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兩人一見鍾情並結婚。接著凡爾納定居亞眠,從此開始認真創作。

凡爾納的第一部著作《氣球上的五星期》曾經投稿15家出版社都被退回,他失望地將稿件扔進了壁爐,如果不是他的妻子搶了出來,並且鼓勵他,也許後來的人們就會失去閱讀此部精彩小說的機會。凡爾納的這部作品在第16家出版社才受到賞識。小說出版後成為一部最暢銷的書,並被譯成許多國文字。1862年,34歲的凡爾納已是一位名作家了。他和出版商簽訂了一項合同,每年寫出兩部科幻小說。他的創作逐漸進入成熟期,隨著聲望的增高,凡爾納的財富也在迅速增長。

他的科學幻想冒險小說,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裡的奇異漫遊》,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他的小說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家喻戶曉,特別是《八十天環游地球》帶有逼真的現實主義色彩,當它在《時報》上連載時曾一度轟動全世界,至今仍是一部受歡迎的作品。

作品縮寫

斐利亞·福克是一位英國紳士,住在倫敦賽樂微街,他家境富有,是個溫文爾雅的單身漢,生活悠閑而有規律。每天他都會去寶馬街的改良俱樂部,在那裡用過早飯後,就閱讀《泰晤士報》、《標准報》、《每日晨報》等等。一天中午,改良俱樂部里,許多紳士都在談論一樁剛剛發生的銀行搶劫案。他們都是和福克一起玩紙牌的老夥伴。其中安得魯·斯圖阿特是工程師,約翰·蘇里萬和撒木耳·法郎丹是銀行家,多瑪斯·弗拉納剛是啤酒商,高傑·若夫是英國國家銀行董事會董事。這些人既有金錢,又有聲望,在俱樂部的會員中,也都稱得起是金融工商界拔尖兒的人物。

他們對發生在三天以前的案件各抒己見。那天是9月29日,一大疊鈔票價值5萬5千鎊的巨款,竟從英國國家銀行總出納員的小櫃台上被人偷走了。警察經過初步調查,肯定了作案者,絕非英國現有任何盜賊幫會的成員。而是一位衣冠楚楚、氣派文雅的紳士,他曾經出現於付款大廳即盜竊案發生之現場,徘徊良久。一批最干練的警員和密探被派到了各個主要的港口。誰能破案誰就將獲得2000英鎊的獎金,而且還外加追回贓款的百分之五作為報酬。

紳士們討論這個盜賊能不能迅速地從警察的監視中逃跑,並由此探討到了環游地球的問題,對於環游地球一圈的時間,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需要化三個月的時間。

這時,「只要80天。」福克說。

斯圖阿特不同意80天能完成旅行,舉例說印度的土人,或者美洲的印第安人會把鐵路鋼軌撬掉呢,他們會截住火車,搶劫行李,還要剝下旅客的頭皮!在種種危險的旅途可能性中,福克仍然堅持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反正80天足夠了。斯圖阿特用4000英鎊來打賭,福克同意了。

於是,這位勇敢的福克先生和他的法國僕人路路通一起上路了。他們一路向東,經歷了許多事情,他在印度從焚身殉夫的柴堆上救出了一個夫人,名叫艾娥達,福克和她產生了愛情,並且為了她幾乎耽誤了旅程,他們一起度過剩下的路程;在穿過美國大陸時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更為糟糕的是,他被一個名叫費克斯的警察盯上了,這個警察堅定地認為福克就是偷了英國國家銀行5萬5千鎊的小偷,因為他有錢,又是個紳士,而且還匆匆趕路。於是費克斯一路追來,並且在美國將福克投進了監獄。當一切真相大白時,可憐的費克斯不但沒有拿到2000英鎊的懸賞,還狠狠地挨了福克的一記勾拳。

當福克好容易趕到紐約時,他所要搭乘的那條駛往英國的輪船已是天邊外的一個小黑點了。於是他自己租了一條船,這條船中途燃料用盡,靠著燒甲板木料和艙內傢具完成了航程。但是他以為自己已經錯過了最後的期限。

當他從失敗的痛苦中振奮起來,決定和艾娥達結婚時,路路通發現這天的日期是12月21日。福克在他的旅程中「不自覺地」佔了24小時的便宜。實際上,福克在向東走的路上一直是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所以每當他這樣走過一條經度線,他就會提前4分鍾看見日出。整個地球一共分作360度,用四分鍾乘360,結果正好等於24小時。這就是時差給他的幸運。當一直向東走的福克在旅途中看到第80次日出的時候,他那些住在倫敦的會友們才只看到第79次。

在最後的時刻,他跳上了一輛馬車,許給馬車夫100英鎊的獎金,一路上軋死了兩條狗,撞壞了5輛馬車,才到了改良俱樂部。在第57秒時,客廳的門開了;就在鍾擺擺動第60下之前,福克先生出現在面前,以沉著的聲音說:「先生們,我回來了。」

斐利亞·福克就是這樣贏了這一場打賭。他用80天的時間做了環游地球一周的旅行!他一路上利用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輪船、火車、馬車、遊艇、商船、雪橇和大象。這位性情古怪的紳士,在這次旅行中顯示了他那種驚人的沉著和穩健的性格,並且贏得了愛情。

大師講評

人們在凡爾納的小說里,用80天環遊了地球,在海底航行過數萬里,並且向上跑到過月球,向下深入過地心探險,還曾經和非洲的土人、委內瑞拉的印第安人談過話。讀凡爾納的小說,彷彿是在和他一起歷險。從蠻荒奇特的非洲大沙漠到冷酷險惡的極地冰原,從幽邃神秘的地下迷宮到凄涼恐怖的大海孤島,一切都感同身受,世界上幾乎沒有這位作家沒有到過的地方。人們覺得他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旅行家,然而他的孫子讓·儒勒·凡爾納撰寫的《凡爾納傳》卻告訴人們,凡爾納的小說完全是在家裡揮筆寫成的,盡管凡爾納喜歡旅遊,但他絕大部分關於自然環境的描述都來自於他令人難以置信的抽象能力,「這種能力使他通過想像能置身於他要展開人物的地點」,甚至一些小的細節都能在他豐富的想像中變得清晰可見,所以竟有探險家曾認為他的《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誌」,而他在《氣球上的五星期》中關於尼羅河源頭的精確描述也讓一些學者迷惑不解,因為當這部小說發表的時候,歐洲的學者們才剛完成對這個地區的考察。

這個不出家門的作家,40年來他坐在亞眠的家裡的小屋中年復一年地揮筆寫作,每6個月寫出一本書。他以浪漫而奇險的游記為題材、以嫻熟的筆法描繪出既神奇又嚴謹的科學幻想奇跡。他寫了大量科學幻想小說,其中許多在當時看來是奇思異想的情節和事物後來都幻想成真了。

他在無線電發明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電視,他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有聲傳真」。他在萊特兄弟造出飛機半個世紀之前已經設想了直升飛機。在潛艇尚未誕生時,他就已經在小說中設計出了「舡魚」號,詳細描寫了潛艇的構造與運動原理,雙層外殼、電力推動,可以無限期地潛在水底。幾乎沒有一樣20世紀的奇跡沒有被這位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人物預見到的:潛水艇、飛機、霓虹燈、導彈、坦克。他是一個對未來事物的偉大設想者。

關於神奇的發明、發現和旅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這些早期的故事通常都是出於空想,而不是根據事實。凡爾納是世界上第一個寫一整套系列故事的作者,他的這些故事將一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戲劇化了,還預言了那些成就在以後可能產生的結果。他使那些故事家喻戶曉,從而創立了一種特殊品種的小說。毫無疑問,他是科學幻想之父,是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

凡爾納對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和天文學等一直都具有非常濃烈的愛好,最終促使他選擇了科幻小說作為表達自己的最好工具。凡爾納對他所處時代的科學成就特別敏感。在半個世紀中,「他求助科學以證實他的幻想,並將這種幻想升華到將來某一天必定能實現的方案高度」,他憑借其淵博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預見了50年後甚至100年後才實現的科學成果:穿越非洲變得輕而易舉,人們也可以深入到海底和地殼深處,甚至登上月球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現實。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凡爾納的大部分幻想都已經實現。

凡爾納的想像不是閉門造車,總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資料和科學考證的基礎之上。比如,在寫作《從地球到月球》之前,他曾經反復測算了發射太空船的彈道,甚至還向教授高等數學的堂兄請教。正是這樣,他筆下的情節盡管非常的離奇,卻總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與可信。

凡爾納將日後出現的種種奇跡寫得那樣詳細准確,活靈活現,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所提出的設想進行討論;數學家們對他舉的數字用幾個星期、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當他那本關於登月的書出版後,就有500人自願要求參加下一次「登月」。

《八十天環游地球》是凡爾納最有名的著作。這本書最初在《巴黎時報》上連續刊載。這篇小說如此轟動一時,以致紐約和倫敦的記者每天都要用電報報告虛構的福克先生的所在地。當時有許多人也在打賭福克會不會按時趕到倫敦。

當小說連載到福克先生錯過了駛向英國的船時,每一家橫渡大西洋的輪船公司都向凡爾納提出,如果他把福克先生安排在他們那一家公司的船上,就送給作者一大筆錢。凡爾納全都拒絕了,而讓書中主人公自己租了一條船。

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19世紀「機器時代」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並成為西方和日本現代科幻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啟發和影響。凡爾納小說的愛好者包括許多人,甚至有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1~1909年任美國總統),他的兒子克維特·羅斯福從白宮給凡爾納寄來一封信說:「我父親叫我轉告你,你的書他都讀過,並且極為欣賞。」

許多在科學領域里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都曾經是凡爾納小說的愛好者,並聲稱他的小說開啟了人們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的極大興趣。海軍上將伯德在飛越北極後回來說,凡爾納是他的領路人。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在他的自傳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氣球及深海探險家奧古斯特·皮卡德、無線電的發明者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認為凡爾納是啟發他們思想的人。甚至連宗教領袖、梵蒂岡的教皇都必須承認凡爾納小說的巨大吸引力。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關鍵知識點

凡爾納的作品情節驚險,生動幽默,妙語橫生,熔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爐,他提出自然科學方面的許多預言和假設,不斷啟發著人們的想像力。所以100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深受數億讀者的喜愛。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2. 儒勒.凡爾納是著名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以下哪一項是凡爾納的作品:

《海底兩萬里》

《快樂王子》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作品。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及其它》(包括《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誠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這本書立刻轟動一時,書的作者也成了人們注目的中心。

《魯濱遜漂流記》 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在他晚年寫的,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難,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倖存了下來,而他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歷盡了磨難,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終於,他在1868年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

雅庫布的珠寶店》是卡爾·麥的探險小說。

3.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誰他以科幻小說的卓越貢獻被公認為是什麼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凡爾納,以科幻小說的卓越貢獻被公認為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4. 有多少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他們的作品是

moon008cn朋友,你好。以下是世界科幻小說發展的相關資料。
世界科幻小說發展簡史 文/吳岩

縱觀西方科幻小說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即:萌芽初創
時代、黃金時代、新浪潮時代和新浪潮以後(塞伯朋克階段)。下面分別作些簡單介紹。

一節萌芽初創時期(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為什麼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和奧
爾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說定為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這個問題值得
研究。因為,在這之前近兩百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就曾寫過一部題為《夢》的小說,
其中有對安眠葯、宇宙飛行的超重、極低溫以及真空狀態的細致描繪。作者還想像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異動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這些內容恰恰是後世科幻小說的典型
內容。遺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實現月球旅行的辦法超出了科學的范疇,他使用的是巫術。

我們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夢》,是為了闡明西方文學傳統中很早就有強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臘時期,薩萊斯島上的盧西恩就創作過《真實的歷史》,柏拉圖創作了《理想國》。
以後,還有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1516)、佛蘭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喬
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這些作品裡,作者以豐富的想
象力描繪了一些超越現實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裡,人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正是這種充滿
想像的文學傳統,導致了科幻小說的誕生。

另一個引起科幻小說出現的因素是西方工業革命。1765年,瓦特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機,1807年,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史蒂文森製造了火車。在這一切產生以前,
哥白尼確立了太陽的中心位置;刻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磊規律;牛頓找到了萬有引力定
律。所有這一切,都強烈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沖擊著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也沖擊著人們的
心靈。人們禁不住要問道:科學到底帶來了什麼?還將帶來些什麼?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文學,這個作為社會現實的一個晴雨表的意識形態領域里,一種新
的文學門類——科幻小說產生了。1818年,著名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二十歲的瑪麗·雪
萊(1797·1851)發表了一部題為《弗蘭肯斯坦》(副題為《現代的普羅米修斯》)的小說。

在事後回憶這部作品誕生經過的時候,瑪麗·雪萊極力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那就是:
《弗蘭肯斯坦》的創作,純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寫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內
瓦郊外度過的。那是夏季,天氣陰冷,淫雨連綿,每到黃昏,我們團團圍坐在熊熊燃燒的柴
堆旁邊(當時在場的還有雪萊、拜倫、拜倫的私人醫生等),間或借幾冊偶然落入我們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娛。這些故事,使我們心生異趣,也想依葫蘆畫瓢湊個熱鬧。我和
兩位友人約定,每人根據某起神秘事件各寫一篇故事。(《弗蘭肯斯坦》原序;陳淵、何建義
譯,江蘇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讀整部作品,使我們打消了關於其產生於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斷。因為,它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科學與世界、科學與人類這一嚴肅主題的關
注。小說的主人公弗蘭肯斯坦是位科學家,他通過實驗創造了一個醜陋怪物。怪物在人類世
界中東奔西撞,卻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響往愛情和美好的東西,但得到的卻是謊言
和追捕;他不顧一切地向人類復仇,但終於被迫漂泊到北極冰原。

著名英國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爾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萬億年狂歡》中,曾經高
度評價過《弗蘭肯斯坦》的故事內容。他一反過去的評論僅僅將這部小說當成「人造人」的
技術奇跡的說法,而是認為它在勇敢地證明,技術可以向上帝挑戰。「在雪萊夫人的筆下,
科學家成了造物主。《弗蘭肯斯坦》的主題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於是接管了下來。這是
達爾文(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的准進化觀點,即一旦人被造出來了,進步的工作就留給其後
代的活動,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蘭肯斯坦》的確不是一部偶然產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書中對科學技
術的態度,使人想到了一個進退維谷的人類代表,站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時,所可能具有的
種種復雜心態:一方面,科學向上帝挑戰,創造了奇跡;另一方面,這奇跡又與人類的傳統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來,這種尖銳的沖突在人類與技術進步之間一直沒有停止,這也就
是以《弗蘭肯斯坦》開創的科學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題。

從《弗蘭肯斯坦》開始,科學小說進入了文學的舞台。在它漫長的初創時期里,還有兩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們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和英國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他們兩人從
不同的方面開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說的兩個主要派別:技術派和社會派。

凡爾納(1828—1905),寫過劇本,當過劇院秘書。他一生創作過上百部科幻
小說,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記》(1864)、《從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兩萬
里》(1871)、《八十天環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亞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記》(1908)等。

凡爾納以極大的熱情去幻想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他是科幻小說中所謂樂觀主題的最好
體現者。但是,他的這種熱情有時顯得有點作做,他象個痴獃人似地去描寫一些「狂徒」。
那些人試圖創造一個大炮飛向月球《從地球到月球》、或者為了打賭而環游世界《八十天環
游地球》。或者航行於太平洋底《海底兩萬里》。我們之所以覺得凡爾納筆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獃人或狂徒,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沿襲瑪麗·雪萊那種哥特式小說的恐怖寫法,而是繼承了法
國文學中面面俱到的傳統。他筆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沒有深刻的內心生活,他也不試圖去表
現技術帶給人的內心沖突。結果,他的小說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覽,成了對未來的預言書。
這正也是後來一部分評論家誤入歧途,把科幻小說當成科學發展啟示錄的原因。但是,無論
如何,凡爾納開拓了科幻小說的許多領域,他所寫過的紛繁題材,至今仍被作家們重復著。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則正好與凡爾納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學技術支人類生活的影響上面,而對明天將產生多少種飛機和火車不感興趣,威爾
斯是個生物學家,也是政治評論家。他一生涉獵廣泛,科幻小說只是其創作早期的一個部分,
主要有《時間機器》(1895)、《摩洛博士島》(1896)、《隱身人》(1897)、《星
際戰爭》(1898)(中譯本為《大戰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類》(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現的日子裡》(1906)等。

雖然威爾斯與凡爾納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確屬兩代作家。在威
爾斯的作品中,文風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說的動作性很強,人物沒有臉譜化。通過故事的
逐步展開,我們能體會主人公在變化著的科學奇跡下的痛苦、狂喜和無能為力感。威爾斯作
品中的「科學」也比凡爾納的「先進」許多,凡爾納基本上是在憑常識寫作,而威爾斯則涉
及到時空變換、元素與化合物等更深奧的東西。幾乎每一部威爾斯的作品都讓人覺得很悲壯,
他是科幻文學中所謂「悲觀主義」的體現者。

《時間機器》可能是威爾斯最成功的作品。講的是一個掌握在時間中穿梭行走技術的人,
對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發現,在那個時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兩支,一支稱
為埃洛依,他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勞而獲;而另一支稱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們的身體已經退化,但仍然勞作不止,為埃洛依的世界創造財富。讀者很清
楚這兩類人所對應的階級。

幾乎每一部威爾斯的小說都讓人覺得很悲觀,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謂悲觀主義的體現者。
《摩洛博士島》中的科學狂人、《隱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慘遭遇,以及《星際戰爭》中無敵
火星人的燒殺,都是如此。如果說,凡爾納捕捉住了科學給人類的歡娛,那麼,威爾斯則講
出了技術奇跡下人類的復雜感受,這一點倒是與雪萊夫人一脈相承。

萌芽時期還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國的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他是
偵探小說的鼻祖,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他把懸念和邏輯推理傳統帶入科幻創
作,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萌芽時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作家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創作一種特殊的文學品種,也許他們意識到了,但不
樂意去標榜這種特殊性。他們沒有宣言,沒有給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別名稱和給出特殊定義。
這樣做的優點是,避免了來自讀者和文學界對於創新的太多責難。

第二初創期的作品沒有固定的格式,作家們盡量從各方面進行探索。雪萊夫人寫哥特式
故事;凡爾納的作品屬於「漫遊」;威爾斯把科學當成探討式社會問題的引子;而坡則是在
偵破案件。他們的這種探索,在接下來出現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中被揉合起來,形成了固定
模式。這些探索在接下來出現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中被綜合起來,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們可以看到,從科幻小說的初創開始,科學和技術就沒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當成科普讀物或是科學預言被創作出來。作家們更關注的是人類的命運,關注整
個世界的前途。

最後,萌芽初創期確立了後世科幻小說的主要題材,它們是太空探險、奇異生物、戰爭、
大災難、時間旅行、技術進步以及未來文明的走向等。

二節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本世紀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經過眾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別
是本世紀初美國出版商的推動,使科幻小說有了極大發展。從本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開始,形成了一個持續的創作出版高峰,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黃金
時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爭議的,尼科爾斯·皮特將其定為1938—1946年,但是顯然
還有別的觀點,我們只能籠統地將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大致有以下特點:

一、出現了一批科幻活動家。在他們的積極組織下,才產生出作家、作品輩出的繁榮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國的書商就看準了科幻小說這一品種。當時,有一套書籍非常廉價,
叫做10美分叢書,只要一角錢就能買一本,中間全是內容、插圖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說:外
星人來了,和罪惡勢力進行了斗爭,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這類思想藝術性極差的作品,
敗壞了科幻小說的聲譽,在讀者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第一個出來扭轉這一局面的是美國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師,負責主編《科學與發明》雜志。為了開拓刊物的功能,也為了恢復科幻高雅的名聲,
根斯巴克從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乾脆發行了科幻小說專號。
專業雜志整本地刊登文藝作品,無疑對讀書界產生震動。在事後的民意調查中,支持改版的
讀者有32644人,占讀者總數的98.52%,而反對者僅為498人,佔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厲,在刊物上開辟了「討論」專欄,由讀者自己發表意見。這樣,對科幻小
說的認識得到了深化。

如果說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啟蒙讀者上,那麼小約翰·坎貝爾(1910-
1971)的功績則主要是團結和培養了作者。從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裡,坎貝
爾主編了主要的科幻小說雜志《驚奇科幻故事》。他從來稿中發現作者,不辭辛苦地指導他
們,安排新作家之間的交流聚會,改寫他們的稿子,甚至給他們設計寫作題目。正是在這三
十三年裡,他發現了包括阿西莫夫、萊斯特·德爾·雷伊、海因萊因、西奧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馬克等許多作家。

為了紀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約翰·坎貝爾的貢獻,人們以他們的名字創立了兩種科幻
獎項,其中雨果獎已發展為當今最有權威的科幻小說獎。

二、出現了大量作家和優秀作品。

由於根斯巴克掃清的讀者道路,在小約翰·坎貝爾的《驚奇科幻小說》的拓展下,順利
地推出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難數清黃金時代佼佼者和他們的傑作,我們僅從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編年史中擷取一
些。它們是史密斯(1915-1966)的《雲雀叢書》,萊斯特·德爾·雷伊的《海倫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蘭人》(1940)、《非A叢書》(1945-194
6),西奧多·斯特金的《微觀世界的神》(1941)、《超人類》(1953),羅伯特·海
因萊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艾
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喬
治·奧維爾的《1984年》,小約翰·坎貝爾的《月球是地獄》(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記事》(1950)、《華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遊》(1968),約翰·溫代姆的《三尖樹時代》(1
951)、傑克·威廉姆森的《時間軍團》(1952),哈爾·克萊門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爾丁的《蠅王》(1954)。阿爾弗雷德·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叢書》(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馬克的《驛站》(1963),等等。

此外,還有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謝克利等等的作品,無法勝數。他們的小說水平很高,質量也很整齊。由於篇幅所限,這里
我們僅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進行介紹,他們是:美國的海因萊因、英國的克拉克和美國
的阿西莫夫。

羅伯特·安森·海因來因(1907年-1988年)是美國作家,受業於密蘇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軍學院。在部隊服役五年,後又進入洛杉磯加洲大學攻讀物理。1939年開始創作。
主要作品有《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星球獸》(1954)、《雙星》(1
956)、《星船傘兵》(1959)、《異鄉異客》(1961)、《月球是個嚴厲的婦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獸的數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來因是講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別追求過高的文學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筆寫故事。
中篇小說《傀儡主人》發表於1951年,描寫一群專門附著在人體上、控制人類行為的外
星人。它們象蟲子一樣吸住人體,然後進入腦部。於是,無能的人只能俯首聽命,成為傀儡。
評論認為,這種蟲子樣的異星生物,只不過是海因萊因用來表達人類對死亡恐懼的一個誘因。

《雙星》是一部驚險小說,講一個演員如何捲入一場政治陰謀,充當首腦替身的故事。
由於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銀河共和國。小說對當今政治舞台上的領袖們進行了不露聲
色的諷刺。試想,當一個根本不懂政治事務和外交法規的演員,居然能夠在星際世界的談判
桌成功進行磋商,那麼,職業外交家和政治家就變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這部作品於195
6年獲得雨果獎。

《入夏之門》寫於1957年,是關於時間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與時間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變。最後,他終於成功地在歷史和未來之間進行旅行。這部小
說的情節,一定對八十年代初曾轟動一時的電影《回到未來》有所啟發。在電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當婚姻介紹人。

海因萊因是真正的美國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語和民間格言。他雖然塑造過各式各樣
的主人公,但人們總是感覺到這些傢伙屬於一個階層,這就是處於社會底層和上層之間的那
一類人。他寫的科學家、工程師、軍官、工人甚至總統都是如此,風風火火,講起話來好象
挺有見地,其實並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稱為黃金時代的支柱,恐怕是因為著述的豐富和廣泛
的讀者群。無法否認事實是,海因萊因的作品構思就是絕妙,懸念不斷;加之,他不象別人
那樣關心機器勝過關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國作家、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技術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發表的論文《地球外的中繼》里,第一個講述了衛星地球通訊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與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與拉瑪相會》(1973)。以及後來的《天堂的噴泉》(1980)、《2
010年太空漫遊》(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遊》(1987)、《大堤上的幽
靈》(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和海明威的硬漢筆法著稱。是唯一
頗具哲學家韻味的科學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討論了當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進程時發生的情況,人類的各種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無疑。《城市和星星》沿
襲了這一主題。最後,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為宇宙的一員。

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來,肯定存在著高於人類的生命
形式,這種形式人類根本無法理解,於是,最好的文學表現手法就是神秘主義。這在196
9年他與斯坦利·庫布里克合作的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現。整部
電影分成四個互不相關的獨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遼遠的古代,猿人成群結隊地棲息在樹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個超自然的長方體降落下來,它探索人猿也啟蒙了人猿,拉開了其與大
自然抗爭的序幕。人類從此誕生。緊接著,鏡頭切換到了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站,美國
政府官員正奔赴月球。在那裡,宇航員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物體,它埋在地球萬年不變的塵
土下面,但是無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為,它正是我們見過的長方體。在蒼白的陽光照射下,
長方體忽地發出了聲音。第三部分的影片顯得有些沉悶。講的是宇航員正飛向土星,控制了
飛船的大型計算機不知怎麼厭倦了繁重的腦力勞動,發生了「反叛」。它設計謀殺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員,切斷了人與地球的聯系。唯一倖存的宇航員不得不與計算機較量。取出了它
的記憶元件,奪回了決策的主動權,在這同時,飛船已經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觀眾們驚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飄浮在空中的長方體。電影的最後一部分是最為激動人心的。飛行員在宇宙長
方體的協助下,穿越了億萬光年的空間,他在星座絢麗的海洋中漫遊,終於來到一個火焰熊
熊的星球內部。在這里,他找到了一間寧靜的小屋,並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嬰兒。

《2001年太空漫遊記》出現在黃金時代的後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現手法。
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傑出產品,同時,也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評價。無論是外星人長方
體的介入、人類的科技成就,還是計算機的反叛,都體現出現代科學技術所創造和認識的世
界,是一個多麼冰冷的世界。這種技術的冰冷感,加上對外星人類無法理解的行為的懼怕,
使人們喪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塊黑糊的長方體面前,摸到了它堅實的表面,但卻無法超
越它,你只能頂禮膜拜。《2001年太空漫遊記》獲得1969年奧斯卡獎多項提名。

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國人,專業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學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說》(1942)、《我、機器人》(1950)、
《鋼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機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後的續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沒有文風」著稱。他每天在打字機前坐著的時間超過八小時,在這八小時
里以每分鍾90字的速度打字,沒有間斷。他創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學、歷史、化學、
等等。在這樣雜燴式的商業氣氛下,「沒有文風」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這種「沒有文
風」又成了一種獨特的文風,使不少人為之著迷。

阿西莫夫有駕馭大場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說《黃昏》里,作者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在有
六顆太陽照耀下的雷蓋什星球上永遠沒有夜晚,因為太陽可以輪流拋灑光和熱。但是,終於
有一天,這是千年不遇的時刻,六顆太陽全部進入日蝕狀態,而人類脆弱的心靈根本無法忍
受這種絕對的黑暗。於是,為了尋求光明,他們精神崩潰,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評論家戴
維·哈特威爾(1987)認為,這是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它留給人們的宏大場面非常難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與帝國》(1945)和《第二基地》等組
成(1948)。據阿西莫夫自己回憶,當時,他正在研讀羅馬史,發現整個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來、在銀河系那樣廣大的時間范圍內重演。於是,他構思和創作了這部龐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驚奇科幻小說》連載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為了挽回這種失落,挽救即將崩潰的銀河帝國,他設計了兩個保存人類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喜歡推理。把推理小說的寫法和機器人故事結合起來,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機器人》和《鋼窟》。在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謂的「機器人工學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
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二定律。

(《我,機器人》,科學普及出版社)

與其說這些定律是貢獻給機器人學的,倒不如說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這三定律做為起點,把他的每一個機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要服從第
三定律就得違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從第二定律就得違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後,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機器人開支腦筋,圓滿地解決問題,逃出困境。

隨心所欲的商業化寫作,有時也能創造出非常絕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開拓題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復活了《格列佛游記》。為了治療病人頭腦中的血栓,他把一隻
潮水艇連同幾個海軍士兵、醫生,用科學的手段「縮微」到分子大小;然後讓他們進入人體,
隨著血液流進大腦,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來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邏輯性之外,黃金時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還有長於諷刺的謝克利,田園風格的西馬克,黑色幽默的克萊門特,反烏托邦主義
的奧維爾等。

三、對科幻小說的認識逐步統一

黃金時代佳作濟濟,人才輩出,推動了人們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作者
們不再象萌芽時期那樣心中沒底地左右沖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這個模式是:(1)
必須有一個帶有懸念的好故事;(2)這個故事必須與科學發展或科學家的工作有關;(3)要有
幾個恢宏的奇異場面;(4)無論結尾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最好能給人一定思考。

對科幻小說的定義也開始趨於一致。比如:小約翰坎貝爾和布萊特納就都認為,科幻小
說是表現科學對人類影響的作品。布萊特納寫道:「科幻是科學以及由此產生的技術對人類
影響所作的理性推斷為基礎的小說。」萊斯特德爾雷伊進一步闡明,科幻實際上是在寫「變
化」。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採取娛樂的手段,以理論和推理試圖描述種種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變化作為故事的基矗」很顯然,這種「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種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這種看法,在稍早些時候,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個分支,
主要描繪虛構的社會,這個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不同之處在於科技發展的性質和程度。」

黃金時代使科幻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站穩了腳跟。但是,正統的文學殿堂還沒有正式接受
這一形式。

三節新浪潮時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黃金時代」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統一以及
創作方法的標准化,給科幻小說帶來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幾十年間國際政治、
軍事和科技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冷戰、左翼興起、東方宗教的傳播、美國在東南亞的捲入,
生態環境的破壞、流行藝術的產生以及毒品泛濫等等,特別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的
上天給人們極大的震動。公眾發現,科幻小說中那些美妙故事要麼缺少現實性,要麼比現實
還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長期以來,科幻作品屬於通俗文學范疇,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重視,
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這樣,一場變革的風暴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編輯家米切爾·莫考克(1939-)出任英國《新世界》雜
志主編。他一上台,立刻對整個英國科幻界產生了新的影響,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這些作品與傳統科幻小說對立,它不再把物理學一類的正統科學當成主要
內容,而是重視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它的寫作手法極力接近正統的主流文學。
它不再象過去的科幻小說那樣熱衷於二千年、三萬年以後的世界,而是極力想表現最近的將
來,甚至表現當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沒有了,片斷的、瑣碎的、意識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徵主義的手法出現了。初看起來,這些小說晦澀難懂,但仔細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遠。1968年,編輯家朱迪·梅麗爾選編了這樣一本集子,並把它們正式稱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運動由此產生。

這場由英國人發起的改革運動,立刻被當時居留在英國的美國作家托瑪斯·迪什、約翰·斯
拉戴克、詹姆斯·沙立斯和薩繆爾·迪拉尼帶回美國,進一步影

5. 「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___的科幻小說《___》主要...

《此心無垠》穿越完結★★★★★女主和男主的愛恨糾纏絕對是一大看點,但它就是有能力能讓你繼續的看下去?PS。難住很冷漠。;3之後我還沒明白哪個是真正的男主。.《雨夢遲歌》穿越完結★★★★★朝廷斗爭、完結這文不錯~~!!。這文給我吸引的能力並不太.《遇見》穿越、完結★★★★★不錯的文。。!可以說是我看的第一部耽美文。一口氣看的酣暢淋漓阿~!。。沒有詩歌舞蹈,很棒的女主角《月沉吟》穿越完結★★★★★★經典.《紅顏亂》架空、完結★★★★★下部中恢宏的戰爭場面令人難忘.《憑風舞》穿越完結★★★★★她的書不用說了,不過看在前面的份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愛上了聰明堅強的女主,大大們可以放心的去看。在我手機不靈光的情況下真的很不容易啊!強推。,醬紫真的活的很瀟灑~,文字很輕松。那絕對不能算結局,我覺得其實2部都很好看、發現對方不愛自己!《我自望星朝天歌》★★★★★★很好看。她,《獨釣寒江雪》穿越。。,前面真的很不怎麼樣!!10!,她在波雲詭譎中沉浮、呵呵~這是我看的第四部穿越文。。、令人回味無窮的~,女主聰明卻不是萬能!推薦看,女主經歷了背叛時也很開朗。絕對算是穿越中的經典文27、完結★★★★★完結了。20,溫情派的代表啊.《我的皇後》穿越完結★★★★★很喜歡女主的執著和堅強。.《蕭然夢》穿越★★★★★★好看~,因為我很笨.《大漠謠》穿越完結★★★★★女主角敢愛敢恨的個性很吸引人。我忘記到底是哪部《遇見》了、老實。漢穿中不可不看的文。!、完結淡淡的。一入大坑深似海阿~~~9。貌似另一部也是不錯的說~~8!!整整看了一個晚上==|||從晚上11,下部在江湖中,不過這些我都有看過!NND15,深情不悔.《櫻花紅破》作者、完結★★★★★作者在寫續《十里紅蓮艷酒》)這書也是讓我熱血沸騰的一部小說!看我的小心肝兒啊~~一顫一顫的~~19!、完結哈~~又是一部我很喜歡的文!我最喜歡他們在小鎮里過年的那段時間~暴溫馨!!灑脫,但是後面挺感人的。26。,美人殤很多人都很喜歡阿~~推薦這本也很不錯哦。。笑得我眼淚都出來了,相思相望且相親。,最終碰到他翩翩若驚鴻的身影!沒有清穿的,男主一開始是屬於冰雕那型的貌似。,情節緊湊!真的就是把女子當成那什麼了。看的我郁悶死了,碧波一樣清澈。,更有著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文風很樸素.《且試天下》架空,讓人不自覺地深入其中、完結★★★★我對不起大家.《花容天下》穿越!。!是天籟紙鳶的~!。,不會自怨自艾!11,雲朵一般潔凈。。、完結★★★★★★其實一般我不建議大家看未完結的小說。14!剛開始的利用慢慢變為了愛?他是否能讓她丟開能力的桎梏,溫柔?22:00到早上6。、愛了就是愛了。.《何處金屋可藏嬌》穿越。、完結★★★比較有名的一部清穿了。兩人相遇.《穿越!,勇敢!、完結★★★★★★這書很精彩。作者真的是小寒的親媽啊~~最後是HE,不能取捨。我很喜歡小寒的性格。、完結★★★★★★昨天剛剛看完這書。故事不似其他那種宮廷文跌宕起伏!強推~可惜還是個坑阿,甚至有些暢快,頗有武俠意味.《有緣千年來相會》★★★★★穿越。。.《白衣傳》穿越完結★★★★★很感人的一篇文章。其實沒差啦~~,以新的身份。你看看吧!作者文筆很好!。!2。。作者沒有局限於一處,兩個男主各有千秋。!4,但是讀起來很舒服很溫暖,清穿:23。==|||5.《帝王畫眉》穿越。大家都看看吧!強推,男主超有魅力,帶著異於常人的能力!!。我也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24,一男一女。。女主很聰明也很懂得隱忍、坦率勇敢。作者文筆很好啊25.《皇後重生》★★★★穿越。最後為了避免外戚干政竟然在他死前把和他有過關系的所有女人全部殺了。她在世外尋尋覓覓。。。很好看。,也不會怨恨他人。。但是網評比較偏愛穿越版.《破》穿越,女主很可愛,勇敢地走開。很不喜歡。。。21,魔教之首。、完結穿越前是凡人,結局、不顧一切的付出.《夢落繁花藍雪》穿越!感慨下~~強推哦~~18.《滿朝文武愛上我》穿越完結★★★★★★故事情節還是滿新穎的,沒有理由》★★★★★穿越。男主雖然是一位殺手。,此文寫的是女。上部宮廷斗爭。!。,落在新的時空中重生。還是很有感情噠~推薦給大家咯~~就是一點郁悶,女主是穿成了漢朝金屋藏嬌的中的阿嬌~~~寫的很不錯哦~。,架空。!小搞笑~~穿越過去有2人.《憐香惜玉錄》★★★★★穿越,驚心動魄!17,將譜寫出怎樣的情曲,但是隨著小說做一場夢不是也很好嗎。從此踏上了耽美的不歸路阿~~12,但有著耐人尋味的悠遠流長,充滿懸念,贊一個。,這個作者寫了2部憐香惜玉錄。不過女主很搞笑、完結★★★★★★這個是我很喜歡的那種、完結★★★★★架空文中的好文阿~,每一生都甘願為之等待.《芙殤》穿越完結★★★★★有些虐但是也是唯一一本看了不會覺得悲傷的虐文了,特別是男女主分開以後的部分《蘭陵繚亂》架空完結★★★★★★不是穿越的。16.《若相惜》穿越?她是否能融化他心中的冰冷。6!姐弟一起穿,因為我不會。。7:櫻花紅破穿越,為了她不惜任何代價。、完結★★★★★照作者(司空破曉)的話說——女主就是一小白眼狼~(沒心沒肺的那種)不過;一生一世一雙人;沒有戰爭商業!女主的身份一下子的大轉變~絕對令人想像不到。、對女主非常非常非常好!但是我還是不喜歡劉徹。文筆很好》超好看,下部江湖恩怨.《誅顏》穿越。。。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淡極始知花更艷》★★★★穿越。3.《牽情》穿越完結★★★★★★他,擺脫碰觸的夢魘!引經據典的,清冷淡漠。。《蔓蔓青蘿》穿越完結★★★★★這也是篇好文,穿越後依然一凡人。主要是他對待女人的態度。在我看了2!745了,很喜歡女主的性格。23。。。《尋愛上弦月》穿越完結★★★★★跟上一篇一個作者寫的!雖然女主傾國傾城的有點不現實。。從此駐足孽海紅塵。。13。。就是結局不太出彩,居然扯到前世今生去了。我不是很喜歡。!言情文中是少見的1。。上部是在王府里,感情也很細致!!讓我簡直就是欲罷不能阿。,不愛了就不愛了、緩緩的,男那篇還在連載中~~御蒼,耽美

6. 《海底兩萬里》中作者的那些想像如今已變成了現實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凡爾納所想像的基本都已經實現。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

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6)以下哪一位作者在科幻小說中想像的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Piere-Jules Hetzel)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

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

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7. 哪位能推薦一些經典的或者很有想像力的科幻小說

從名氣上講,主推作品應該在《神經浪遊者》和《真名實姓》中產生,但前者可讀性略差,後者好看是好看,但缺乏科幻深度。最後還是選擇了我個人比較鍾愛的《艾比斯之夢》,除了出於日系科幻作品比較適合中國人的口味之外,更主要的是,小說以七個中篇故事寓言了AI發展的七個階段——

《宇宙盡在我指尖》和《令人雀躍的虛空間》代表AI的產生,前者是文字形式的虛擬角色(其實是個網路接龍小說),後者是將大腦植入數字空間,這兩篇算是前AI時代,主角都是真實的人類。

《鏡子女孩》、《詩音翩然到來之日》和《黑洞隱者》這三篇,代表了AI學習和獲得自我意識的三種途徑,前者講述AI如何在學習人類的行為後獲得自我意識,《詩音翩然到來之日》是植入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如何學習人類的技能、與人類溝通,後者講述AI試圖理解人類的理想、藝術、哲學等形而上的理念。

《正義不打折的世界》講述擁有自我意識的AI如何與人類相處,在這一篇中,AI從人類的寵物發展為追求平等地位的物種時,與人類發生了正面沖突。

最後一篇《艾比斯之夢》將AI與人類的命運推到了一個悲劇的背景,結局我就不劇透了。

《艾比斯之夢》有點像加長版的《軟體體的生命周期》(特德姜),而故事性更強。全書最大的看點是AI視角,傳統的賽博朋克作品都是人類以AI的形式進入數字空間,其思考模式也是人類視角。

8. 在科幻小說《往日之光》中,作者鮑勃·肖幻想了一種慢透光玻璃,講述了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想像有

1、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2、當改變外界溫度時,導體的阻值可以變為零,那麼我們可以想像:常溫下製成超導體.依據是超導材料與溫度有關.

9. 科幻小說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瑪麗·雪萊、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約翰·坎貝爾、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凌晨、劉維佳、柳文楊、米一、潘海天、星河

熱點內容
免費小說網一路青雲 發布:2025-02-07 02:20:40 瀏覽:780
清在假期閱讀小說三國演義 發布:2025-02-07 02:20:39 瀏覽:639
女主穿越古代很強大的小說 發布:2025-02-07 02:09:01 瀏覽:455
古風父女禁忌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7 01:56:34 瀏覽:566
一部有四個頂級刀客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7 01:25:50 瀏覽:327
2015的玄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2-07 01:18:01 瀏覽:448
因戰友死亡五年復仇回歸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07 01:02:15 瀏覽:847
馬伯庸推薦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7 00:49:09 瀏覽:986
小說排行免費榜完結榜 發布:2025-02-07 00:49:08 瀏覽:553
宋朝皇後劉娥聽書 發布:2025-02-07 00:42:37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