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體流浪地球走紅中國科幻小說
⑴ 中國科幻有了三體有了流浪地球,只是現在還有人記得柳文揚嗎。
有人記得。一定有人記得。
看看網路搜索的結果,看看《SF》下邊欄的讀者來信,看看貓骨匣,就能從只言片語里了解一些了吧。
我想,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記得。
⑵ 《三體》的作者是誰呢
《三體》的作者是劉慈欣。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他是山西陽泉人。1985年劉慈欣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同年10月參加工作,後在山西娘子關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
主要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
獲得榮譽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和中國科幻最具分量的「銀河獎」特別獎。在中國科幻大會現場,有無數的科幻迷等著他簽名。
劉慈欣認為,科幻小說的特點是,當科幻小說裡面描述的奇跡變成現實的時候,它馬上就會變得平淡無奇。事實上,在我們周圍很多曾經的科幻元素已經變成現實。
在劉慈欣看來,《三體》一書只是把中國科幻從邊緣地帶引入了大眾視野。它的成功,不是中國科幻產業的成功,甚至不是他個人的「成功」。
⑶ 電影《流浪地球》帶動了科幻小說銷售嗎
2月19日晚9時許,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發文,宣布電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億大關。至此,《流浪地球》成為繼《戰狼2》後,中國影史第二部破40億的電影。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的科幻元年,不得不說由於《流浪地球》電影的關系,大多數人對於中國的國產科幻作品有了很大的信心的提升,同時有更多的人關注到科幻這個領域。不僅僅是電影,國產科幻小說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另一本值得關注的本土科幻新作《AI迷航》,來自讀客文化和上海文藝出版社。小說在「如果人工智慧失去控制,世界將會怎樣?」這樣一個科幻設定前提之下,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帶著地球流浪的中國式精神內核,在《AI迷航》中同樣存在。書中的男主角程復經歷艱難險阻,一心想要帶著飛船的人員回歸祖國,血液中流淌著國人對於家國的特殊眷戀之情。
「中國式故事、中國式表達,這是本土科幻作品能夠打動大眾的地方。畢竟國外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發展了幾十年,和他們相比,我們整體還有很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教授評價,《AI迷航》「可以視為中國青年科幻作家和國際潮流接軌的努力成果之一」。
⑷ 有人覺得中國電影己經進入了『』科幻元年『』,《流浪地球》己經取得成功,那麼《三體》有望拍出嗎
很難說。
三體要拍出來,要克服以下幾點困難。
1版權。三體的版權被人買走了,需要有實力的導演重新買回來。(現在拿著版權的那個導演很次。)
2資金。如果要拍三體,那麼要消耗的資金將是前所未有的多,最好是是有一些資本大頭介入。
3技術。拍三體所需要的技術,那種宏大的場景,估計連工業光魔都搞不出來。
4時間。科幻片的拍攝時間(投資周期會很長),可不像喜劇片那樣可以兩個月一部。
⑸ 有沒有比三體好看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所有的作品,阿西莫夫系列,江波系列……腦洞都沒有《雙宇》大,已深陷不可自拔……
個人感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雙宇》這部科幻小說很有爭議,很多人把它歸為玄幻小說類,其實,《雙宇》不但是科幻小說,而且科學內核非常硬,沒錯,它是一部硬核科幻小說。
不過嘛,《雙宇》的硬和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硬是兩個概念,如果你用普通科幻小說的標准去評價,你不會得出這個結論。
這里就不得不說明一下了,或許龍齒刀在寫《雙宇》之前,就已經想好了,一定要寫一部不同於所有科幻小說的科幻小說。可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科幻小說從西方發源到全面開花,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基本已經形成了固化思維,想要打破這種固化思維太難了。
也許,這就是超越時代局限性的後果,每個時代必然有它的局限性,正因為《雙宇》的科學內核太超前了,以至於作者都說,這個世界上能看懂《雙宇》的人,不超過十個,而其中的七個可能還是瘋子。
《雙宇》的科學內核超越了這個時代,因此很多人根本看不懂,能看下去的基本都是在讀故事,而那些想從故事裡體驗科幻內核的人,就開始貶低《雙宇》,說什麼腦洞還行但屬於不入流的科幻小說,又或者說什麼沒有科學內涵,場面不夠鴻大。在我看來,這些評價直觀但不客觀,片面卻不全面,當一個人完全沒有讀懂一部作品的時候,他能說出這些話純屬正常。
既然要打破定式模式,《雙宇》除了情節元素和科學內核另闢蹊徑外,在故事構架上也別出心裁,《雙宇》沒有主角,每一部的主角都在換,看似完全不搭調的故事,卻是作者的有意為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小說的既定模式,用很多人的故事講一個故事,這種寫法非常新穎顛覆。
當然,只要是顛覆的東西一定會被吐槽,這是人類社會的固有規律,打破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尚且不易,打破他的習慣更加困難,以至於作者在書中說了這樣一句話:「言下之意,雙宇在這個時代可能沒有真正的讀者,但我還是堅持把它寫了下來,就算是為4000年後你們的後代而寫。雖然時間漫長,不過和宇宙比起來,這就是個眨眼的功夫,無所謂了。」
我不清楚這句話是一種預測還是作者的無奈,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作者從一開始就把《雙宇》定義為科幻小說,但這部科幻小說屬於未來的人。這個初衷就讓人震撼,我覺得也是一種另類吧。
綜上所述,《雙宇》是一部具有開拓性的偉大的作品,它超越的不是經典小說,而是整個時代,你品,你細品。
⑹ 科幻巨作「三體」即將動畫化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對於《三體》相信國內的科幻迷來說都不會覺得陌生,這部曾獲被堪稱「科幻界中諾貝爾獎」的雨果獎的《三體》可以說在國內擁有著非常多的粉絲,
在國內擁有著非常多的粉絲,我們如今依然可以在網路上的任何地方看到那一句「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就知道這部作品人氣何其之高。而在近期B站(嗶哩嗶哩)舉辦的十周年慶中,B站就正式宣布將會改編劉慈欣的科幻名作《三體》,這一消息無論對於國內科幻迷還是動漫迷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而這次三體動畫化將由B站出品、並且由武漢藝畫開天和三體宇宙共同製作,或許不了解國漫的朋友會對這間動畫公司非常的陌生,而其實藝畫開天在國內無論是製作質量還是口碑上都算得上國內一流。
如果對藝畫開天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6.29號看一下藝畫開天最新製作的動畫《靈籠:INCARNATION》。
而這次公布《三體》動畫化的消息之外,還公布了動畫概念宣傳PV,雖然這次的概念圖僅僅只是以圖片的形式發放,但因為只是概念圖片並非最終成片,所以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們在短片中可以聽到的國內配音也異常合適,相信這次《三體》的動畫製作應該都不會讓我們失望,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⑺ 求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三體 球狀閃電)
喜歡大劉,喜歡科幻的朋友,請尊重作者大劉,購買正版,給中國的科幻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其實大劉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甚至只靠寫科幻不能糊口,還要另覓職業。最佳答案什麼的不重要,20分也不重要,我只是為國產科幻說句公道話,盡一個科幻愛好者的綿薄之力。
⑻ 有哪些你認為和《三體》處在同一級別的中國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長篇幻想(科學奇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歷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歷盡艱辛的研究歷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2018年8月14日,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 《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⑼ 5天破20億!劉慈欣小說被拍成電影,《流浪地球》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佳作
我覺得不是,劉慈欣寫過很多科幻小說,比如《球狀閃電》和《三體》,這兩部我覺得比《流浪地球》更合適。
先來說說《三體》吧,它有三部曲,光看小說就令人心潮澎湃。也是關於世界末日和拯救地球的故事,我最先看劉慈欣的小說也是看的三體,才去了解別的小說,如果《三體》被拍成電影,我相信火爆程度一定不輸於《流浪地球》,甚至可能會達到票房新高度。還有《球狀閃電》,這部小說劇情特別新穎,我覺得如果被拍成電影再加上好的特效,一定又能引起一波新的科幻熱潮。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寫的小說里比較特別的一本,但算不上最好的一本,也算不上最適合拍成電影的一本,只能說後期電影製作上花費了很多功夫,尤其是特效上,讓這部影片取得很大的成功,還有情感路線的烘托,也增色不少。
⑽ 《流浪地球》爆火是中國科幻片的崛起嗎《三體》能否將勢頭延續下去
《流浪地球》的出現讓許多觀眾認為中國的科幻電影終於崛起了!原著作者劉慈欣的另一作品《三體》也被翻拍成電影,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希望《三體》能夠延續《流浪地球》的勢頭,讓中國科幻片走上正軌吧!
《三體》從劇情的推倒重改,到創作籌拍,大概花費了四年時間。在影迷和書迷們心中,作為國內最棒的科幻小說《三體》,如果改編成電影,那一定要超過《流浪地球》的質量,影迷書迷對《三體》的期待也是不言而喻的,從宣傳策劃到拍攝,人氣持續飛漲,有些人甚至放言假如《三體》成功了,那將是中國科幻片電影在歷史上一個質的飛躍。
《三體》究竟能否延續《流浪地球》的勢頭,使中國科幻片再上一層樓,都要等到《三體》上映之後再說,現在影迷們還是靜靜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