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基地評價
⑴ 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將拍劇版,原作曾獲得過哪些獎項
阿西莫夫的小說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其中《基地》這本小說也是獲得了非常多優秀的文學獎項。同時這本小說也將拍攝劇場版,所以要喜歡這本小說的粉絲非常期待。小說的主要背景是科幻題材的,給許多天馬行空愛好外太空的影迷們一份很好的寄託。
這部小說拍攝的導演曾經指導過,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所以對於這部影片粉絲們也是充滿信心。希望在選還有場景製作方面能夠下足功夫,將小說當中的情景更好的展現出來。
⑵ 《基地》的主要內容
本書講述了在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
於是他設立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共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
《基地》(Foundation,意為地基、基石。),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
(2)科幻小說基地評價擴展閱讀: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起來,竟是一部俯仰兩萬年的長篇史詩。
阿西莫夫特意將科幻場景巨幅拉大,在全銀河的背景下架構他獨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銀河帝國的興亡史來討論人性與政冶、經濟、軍事等文明要素產生的互動影響。這種宏觀視野使他的作品處處閃動著關懷人類未來的筆觸,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⑶ 有人看過阿西莫夫《基地》系列科幻小說嗎
1. 機器人全集 ( The Complete Robot, 1982)
2. 鋼鐵洞窟 ( The Caves of Steel, 1954).
3. 裸陽 ( The Naked Sun, 1957).
4. 機器人的覺醒 ( The Robots of Dawn, 1983).
5. 機器人與帝國 ( Robots and Empire, 1985).
6. 太空潮 ( The Currents of Space, 1952).
7. 似塵繁星 ( The Stars, Like Dust-, 1951).
8. 蒼天一粟 ( Pebble in the Sky, 1950).
9. 基地的序奏 ( Prelude to Foundation, 1988).
10. 邁向基地 ( Forward the Foundation, 1993).
11. 基地 ( Foundation, 1951).
12. 基地與帝國 ( Foundation and Empire, 1952).
13. 第二基地 ( Second Foundation, 1953).
14. 基地的邊緣 ( Foundation』s Edge, 1982).
15. 基地與地球 ( Foundation and Earth, 1983).
⑷ 科幻小說基地三部曲好看嗎
三體的人物內心描寫相對細膩,而基地構建廣闊壯麗的宇宙舞台,各有所長,都很好看。
不過如果沒看過基地的話,強烈推薦去看看,帶有強烈的七八十年代科幻電影的感覺
⑸ 寫《基地系列》的讀後感。
這本小說時間不斷地跳躍,不斷的變換主人公,這些人都是為了貫徹哈里謝頓的預言,在一個千年之後建立第二銀河帝國,選段即是對其預言的解釋,阿西莫夫通過人物之口告訴讀者。
⑹ 基地(阿西莫夫)讀後感300字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說讀後感
終於,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利用上下班、等車、等時間在喜馬拉雅將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聽完了,震撼於作者巧妙的構思、宏大的敘事,以及超前的科學思想和意識。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說。
一、心理史學
當初一開始能夠將《基地》聽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開篇介紹的「心理史學」。這是一個什麼鬼呢?這是一套統計學理論,就像是統計物理,只不過它的應用對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觀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換句話說,心理史學可以抓住大量人類進行互動的宏觀規律。這聽起來好像非常不靠譜,但是書中卻假設,他的發現者哈里。謝頓不僅為心理史學建立了精確的數學方程,而且還利用理論構造了一個龐大的謝頓計劃,即在銀河系的邊緣——端點星建立了一個基地以抵抗銀河帝國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並以此為原點,蓬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帝國。於是,所有的歷史演進全部按照謝頓計劃運行下去。
作為系統科學的從業者,我當然知道心理史學是什麼玩意兒。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人類行為動力學嗎?現在,隨著大數據的累積,人們已然可以做到為人類群體行為寫出精確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輻射模型可以精確預測兩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從1940年開始寫《基地》小說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⑺ 誰有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基地》系列的全集啊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
沒分啊,自己網路一下吧
⑻ 科幻小說《基地》中銀河帝國是怎麼一級級組成的
如果只看了基地,是不知道銀河帝國是怎樣形成的!而且銀河帝國在阿西莫夫的科幻故事中一共有兩個。LZ指的是第一銀河帝國,還是第二銀河帝國呢?
⑼ 《基地》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於1951年出版的短篇科幻故事集。這是一部寫於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說,但即使在今天,閱讀它,你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議。這個故事。銀河帝國註定要衰落,前方還有3萬年的野蠻歲月。偉大的哈里·謝登通過心理歷史准確地預測了未來的軌跡,建立了科學基地(據說在銀河系的另一邊還有一個基地),試圖保存科學技術,將荒野的年齡縮短到一千年,而謝爾頓計劃的目標是建立第二個帝國。為了加快謝頓計劃的實施,謝頓在這一過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危機,幫助基地實現跨越式的快速發展。包括蠻族國王,地方軍閥,甚至帝國本身,“瘦駱駝比馬大”。每一次危機都會有一個不可避免的解決方案,最終危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解決。基地還經歷了“科學、宗教、金融”等不同的生存和發展階段。
角色描述。書是很薄的,人物是很薄的,很少,沒有那種血肉之軀的感覺。小說的結構是基於不同的危機,不同的章節,當然還有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人物。事實上,這些角色在這里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根據塞爾頓的心理史學,歷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比如98.4%)。只是有些人在某些時候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關於邏輯。社會發展的可預測性是小說最基本的背景之一,它無法在邏輯上建立。對於每一次危機,每一次社會變革,每一次文明的衰落或發展,作者的結構都是合理的。
⑽ 如何評價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簡單,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之一,我要吹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