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科幻小說
❶ 求關於宇宙科幻類的書籍**
果殼里的宇宙
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霍金教授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道作非凡的時空遨遊。這個旅程借大量彩色繽紛插圖之助而變幻成超現實的奇境。在這個奇境里,粒子、膜和弦作十一維運動,黑洞蒸發並且和它攜帶的秘密同歸於盡,我們宇宙創生的種子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硬果。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懷疑他的叔父謀殺了他的父王並佔有他的母親後,非常憤怒。他曾感嘆道:若非噩夢連連,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
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以上是科普讀物,至於科幻我推薦你讀一下《星叢》,另外,劉慈欣的小說(《球形閃電》,《黑暗森林》)很注重宏觀與微觀的對比,你也許會喜歡,建議你看看。
❷ 猜測性的小說或邊緣理論在Quora上有發言權嗎
推測小說(奇幻小說和科幻小說的統稱)的作者在Quora上非常受歡迎。
幾個得到蛇鯊,science-iliterate,和其他的同性戀恐懼症(這將是特別大意——使用丹麥,他有點近似決定在正確的把他的屁股打屁股的高度。,或者不再非常活躍,但我會指出C.S.弗里德曼作為相當成功的一個例子寫的科幻小說,她幻想和科幻小說。不過,我還沒讀過她寫的東西,不過總有一天我會抽出時間讀的。
如果你喜歡這種大便,那麼我想我是一個假正經,如果我拒絕承認拳頭是可能的。但它是一個非常短且有限的列表。請別說了,帕特洛女士!
雖然我總是覺得讀他的紀實作品《人物與觀點》中關於同性戀角色的段落很有趣。這不是恐同者的作品。所以他可能在那本書出版後的某個時間點成為了一個恐同者。
❸ 大家推薦一下物是人非類型的文學小說,要出自名家的,很急,很需要!!!!!謝謝
那簡單,最著名的飄渺之旅,
修真小說,修真無歲月,一瞬間,百年過去,物是人非。
❹ 急求!!!!!!!!!
1.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2.從1896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了X-射線(他因此獲得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發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能夠解釋的要強。居里夫婦於是努力尋找,終於在1898年宣布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製得1克純凈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錒Ac)一起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的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地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3.法國科學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為了寫作《月球探險記》,就認真閱讀了500多種圖書資料。他一生之中共創作了104部科幻小說。讀書筆記達二萬五千本。
4.俄國偉大作家契訶夫十分注意積累生活素材,隨時把聽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記在一個本子上,稱之為「生活手冊」。有一次,契訶夫聽一位朋友講了一個笑話,他笑出了眼淚。他一邊笑著,一邊拿出「生活手冊」,懇求說:「你再講一遍吧,讓我把它記下來。」
5.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里,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櫥櫃上、床頭上、鏡子上,到處都掛著一串串小紙片,走近一看,原來紙片上都寫著美妙的詞語、生動的比喻,有用的資料。他把紙片掛在房間的各個部位。是為了在睡覺、穿衣、刮臉、踱步時,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都能記誦。外出時他也在衣袋裡裝著不少紙片。他這樣刻苦學習,積累資料,終於寫出了《熱愛生命》、《鐵蹄》、《海浪》等引人入勝的作品。
6.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裡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後來不斷的擠出時間,所以他永遠有用不完的實驗時間。從而變成了科學家。
7.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藝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
8.巴爾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
9.愛迪生為了科學發明,緊緊抓住每個「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活動,幾乎沒有閑過。每天延長工作時間就等於延長了生命。因此,當地79歲生日時,便稱自己是135歲的人了。愛迪生生活了85歲,僅在美國專利局登記的發明專利就有1328項,平均15天就有一項發明。
10.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堅持每日作畫,除身體不適外,從不間斷。85歲那年,一天他一連作畫四幅後,又特為昨天補畫一幅,並題字道:「昨日大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11.「不教一日閑過」,所有業有所成者莫不為此。請看魯迅最後一年(1936
年)的生命歷程,從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個月,還寫雜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譯《死魂靈》第二部殘稿三章並作附記兩則,復信270多封,並給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堅持寫日記。病逝前三天,還給一翻譯小說寫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時間,魯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園附近,從他的住地到公園只有幾分鍾的路程,卻
從沒去公園玩過。這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魯迅。
名人事例——寬容
12.愛迪生製造了第一個燈泡,他讓他的一個弟子拿去試驗,卻被他摔碎了!弟子很羞愧。但是,當愛迪生製造出第二個燈泡時,不顧其他人的反對,依然給那弟子去試驗。愛迪生說「最大的寬容就是再給他機會!」
13.到報道的日子,林肯來到報道處考試,當他來到報道處時,發現監場的人是他曾經得罪過的人,他帶著沉重的考完。當他問起那件得罪過他的事時,那個人說:「有嗎?我不記得了。」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屈原為報國愛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辭。
陶淵明清貧如洗,卻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顧炎武飽經憂慮,堅持抗清。
鄭成功歷盡艱險,收復台灣,大振台灣,大振國威。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惡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理想
15.藏之名山,傳之後人
年輕時的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型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6.少年達爾文要周遊世界
達爾文,查理•羅伯特,9歲時對他父親說:我想世界上肯定還有許多未被人們發現的奧秘,我將來要周遊世界,進行實地考察。為此他一直在積極准備,在希魯茲伯里學校,校長斥責他是個想入非非的「不務正業」的學生。
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終於搭上海軍勘察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適應性也作了正確解說,從而摧毀了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隨後又了表了《動物和值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對人工選擇作了系統的敘述,並提出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進一步充實了進化論的內容。
查理•達爾文終於成了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先驅。
埋頭苦乾的名人事例
17.左思是我國西晉著名文學家,著有《三都賦》、《詠史》等。抄錄讀書法是在讀書時運用抄寫的方法來啟迪思維,提高讀寫能力。左思抄錄法的步驟是誦讀一抄寫一記憶。貫穿全過程的是「思」,讀中思,寫中思,記中思。
18.左思出身寒微,小時候跟人學書法、彈琴、讀書,但學習成績到不好。他父親很泄氣,認為這孩子沒有出息。有一次他父親對朋友說:「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還趕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聽了很不服氣,從此發憤讀書學習,決心追回失去時光。經過幾年後,他開始著手撰寫《三都賦》。他把讀書、抄錄、寫作結合起來,發憤攻讀,勤於動筆,抄錄了無數書文警句。他在室內的門上、牆上,以及廁所里都掛滿了紙、毛筆,隨讀隨記。他還把隨時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語句也隨時記下。經過10年構思、琢磨及反復修改,左思終於完成了《三都賦》。
19.蘇秦是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里人,出身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蘇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蘇代、蘇厲、蘇辟、蘇鶴,均為一時著名的縱橫之士。蘇秦的准確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記•燕世家》載:「(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蘇秦始來見。」根據《帛書》,這一記述有誤。《帛書二十二》說:齊宋攻魏,楚圍翁(雍)是(氏),秦敗屈丐。」又說「今者秦立於門」,顯然為蘇秦初出茅廬,游說陳軫的談話。按「秦敗屈丐」在前312年,假設青年蘇秦首次出現在政治舞台上是20歲左右,則推算他大概生於前332年前後。
其時,正值戰國中期,各國龍爭虎鬥,風雲際會,很多縱橫之士游說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貴,成為白衣卿相,權傾人主,聲震天下。蘇秦對此非常艷羨,加之兄長對他的影響。從小便立志獻身此道。他獨自前往齊國,投身於一代縱橫大師鬼谷先生門下,學習縱橫之術。
學成之後,蘇秦曾先後游說周、秦。趙等國,然而均不為所用,碰壁而歸,感到十分羞慚。蘇秦回家後,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譏諷他不務正業,不事農商,認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夢。蘇秦聽後,不但不灰心喪氣,反而閉門不出,發憤攻讀。他日夜研習《陰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動人主的方法。夜半讀書昏昏欲睡,他「弓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讀的精神歷代為人們所傳誦,錐刺股的蘇秦與頭懸梁的孫敬,都被編入《三宅經》中,成為發憤讀書的楷模。當然,蘇秦刺股攻讀的目的是為了求取功名富貴,然而他那種銳意進取。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負苦心人,期年,他的學問大進,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蘇秦再次踏上了游說列國的征途。
20.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
21.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在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22.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後作亂,下有酷吏網羅,執法守正彼為不易。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頻遭彈劾、推審,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諛奉承,一心執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❺ 有誰介紹些好看的小說給我
優質的校園小說:
【饒雪漫作品】左耳 :http://post..com/f?kz=93218415
【饒雪漫作品】左耳(終結) :http://post..com/f?kz=111938498
優質的網路小說:
【蔡智恆 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http://post..com/f?kz=67538249
【蔡智恆 小說】洛神紅茶:http://post..com/f?kz=67539414
【蔡智恆 小說】愛爾蘭咖啡:http://post..com/f?kz=67538662
【蔡智恆 小說】雨衣----文/痞子蔡:http://post..com/f?kz=90435837
【蔡智恆 小說】孔雀森林:http://post..com/f?kz=69828538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茶花女:http://post..com/f?kz=90266915
【經典童話】《小王子》(中文版)內附精美圖片:
http://post..com/f?kz=46388929
【經典童話~唯美感動~】秘密花園:http://post..com/f?kz=105122349
❻ 求介紹幾位最著名的外國科幻作家
黃金時代西方科幻的三位大師: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因萊茵。詹姆斯·布利什(《飛城》、《事關良心》),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華氏451》等)。
新浪潮里的賽博朋克: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浪遊者》、尼爾·斯蒂芬森的《雪崩》。
暈,當代的啊。
英美首推喬治·R·R·馬丁,這是一位科幻和奇幻的著名作家,科幻方面有「一千個世界」的系列故事,奇幻方面有史詩奇幻《冰與火之歌》。個人非常喜歡的,也是國內譯介很多的兩位短篇王:羅伯特·里德和特德·姜,幾乎篇篇精品。加拿大的羅伯特·索耶(《計算中的上帝》、《恐龍文明》三部曲),澳大利亞的加斯·科尼斯(《古國三部曲》)都是很有名的。女作家南希·克雷斯和厄修拉·勒奎恩非常出色。
日本當代科幻的代表人物有小林泰三、梶尾真治、神林長平、飛浩隆等,風格各不相同。
名單可以列很長,關鍵是你的目的。要是只想閱讀的話,建議參考《科幻世界》雜志後附的「世界科幻大師」系列作品,訂閱《科幻世界》譯文版也是很好的辦法;如果能閱讀原著,可以關注一下每年的國際科幻大獎星雲獎、雨果獎的得主;如果是想做研究的話,可以找天空之城科幻論壇或者豆瓣科幻世界小組里專業或業余的研究者幫忙,比如吳岩、三三豐、丁丁蟲。
這個問題可以發到那裡,會得到專業解答的。
祝好運。不求分,只求樓主對科幻的興趣能持續,國內同志太少了。
樓上上的那位,誰告訴你特德·姜是女作家的……
❼ 有什麼小說好看啊
蟬為誰鳴 張之路寫的,科幻長篇青春小說,目前我最喜歡的書。
我飛了 很久以前看的,黃培佳寫的,純真的友誼,很感人。
閣樓里的秘密 涉及到抗日情節,勿忘國恥!
生日快樂 青木和雄寫的,很感人,推薦。
魔塔 不解釋
鄭淵傑寫的通話都很好看!推薦!!!
幻城,雖然是新生代作家寫的,但是有點看頭。
夏至未至 也不錯,講述青春友誼
土雞的冒險 常新港寫的,講述一隻土雞的磨難成長,很感人,引人入勝。
小布頭奇遇計 很早的童話了,經典,值得看看。
三毛 不是三毛流浪計!!!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故事,有很多本。
草房子 講述的是油麻地小學的桑桑和夥伴自己的友誼故事。
根鳥 講述一個叫根鳥的少年執著尋找一個叫紫煙的女孩的歷險故事,我看了很多遍。
床邊的小豆豆 小豆豆的童年生活
丟三落四的小豆豆 同上
短篇小說:
SD娃娃的眼淚
我想做個樹孩子
守著十二個雞蛋等著你
旱船
落地傷花
老師我想對你說
索吶神曲
誰的青春在流浪
無怨的青春
天天天藍
誰可以給誰青春
狗媽
金鉤鉤,銀鉤鉤
你是我的守護神
…………
樓主,以上的推薦書籍,小說,是本人以將近十年的書齡為您推薦,每篇的情節都很曲折,文章很精幹。希望樓主會喜歡。
以上喂本人全部手打,很辛苦的,希望樓主採納我的答案吧!
拒絕其他ID的復制,轉載。
❽ 科幻小說伏羲的作者是
劉恆
劉恆(1954.5— )男,本名劉冠軍。漢族,大專學歷,無黨派人士,北京齋堂人。現任北京市文聯駐會作家、北京市作協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主席團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北京站火炬手、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
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及中學,1969年入伍,在海軍部隊服役6年。退伍後在北京汽車製造廠當裝配鉗工4年,1979年調北京市文聯,任《北京文學》編輯。1977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小石磨》。1986年發表小說《狗日的糧食》開始引人注目,獲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其間,於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幹部專修班學習。此後,發表《狼窩》《力氣》《白渦》《虛證》《黑的雪》《逍遙頌》《蒼河白日夢》《四條漢子》《教育詩》《東南西北風》《連環套》等中長篇小說(集)。部分小說被譯成英、法、日、韓、丹麥等文字。 創作長篇小說3部、中篇小說近20部、短篇小說數10篇,出版作品集7部,已有五卷本《劉恆文集》問世。他的作品偏重寫實,對中國農村情況與農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描寫中時帶現代主義的色彩,擅長心理分析。以各種人物靈魂的騷動展示人性的本相,從原始慾望出發探求人的命運。《狗日的糧食》這類作品關注最低的生活欲求,成為80年代末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❾ 有關探險家故事的文章
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我的感受:有遠大的理想,更喲、更要有為理想而奮斗,永不放棄的精神。
阿蒙森
挪威極地探險家,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於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曾在挪威海軍服役。1901年到格陵蘭東北進行海洋學研究。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並發現北磁極。在獲悉R.E.彼利成功到達北極後,積極准備探測南極。1910年6月乘「前進」號(Fram)從挪威出發,1911年1月3日到南極大陸的鯨灣,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與4個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極進發,12月14日到達。阿蒙森在南極進行了觀測研究,於12月17日離開。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國探險家L.埃爾斯沃思、義大利航空工程師U.諾比萊從挪威乘飛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飛越了北極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極的飛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極》(1912)、《我作為探險家的一生》(1927)等。
我的感受:南極,這個人類從未到達的大陸,第一次有了人類的足跡,這是一個奇跡,而奇跡的締造者——阿蒙森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身為探險家的艱難。
羅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雷的軍事專家。1901年8月,他受命率領探險隊乘「發現」號船出發遠航,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並在麥克默多海峽中羅斯島的一個山谷里越冬,從而適應了南極的惡劣環境,為他後來正式向南極點進軍打下了基礎。斯科特攀登南極點的行動雖比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早約兩個月,但他卻是在阿蒙森摘取攀登南極點桂冠的第34天,才到達南極點,他的經歷及後果與阿蒙森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雖然他到達南極點的時間比阿蒙森晚,但卻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南極探險家。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領的英國探險隊乘「新大陸」號離開歐洲。1911年6月6日,斯科特在麥克默多海峽安營紮寨,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10月下旬,當阿蒙森已經從羅斯冰障的鯨灣向南極點沖刺時,斯科特一行卻遲遲不能向目的地進軍。因為天氣太壞,雖值夏季但風暴不止,又幾個隊員病倒了,所以直到10月底,斯科特便決定向南極點進發。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探險隊從營地出發。每天冒著呼嘯的風雪,越過冰障,翻過冰川,登上冰原,歷盡干辛萬苦。當他們來到距極點250千米的地方時,斯科特決定留下他本人和37歲的海員埃文斯、32歲的奧茨陸軍上校、28歲的鮑爾斯海軍上尉,繼續向南極點挺進。
1912年初,應該是南極夏季最高氣溫的時候了,可是意外的壞天氣卻不斷困擾著斯科特一行,他們遇到了「平生見到的最大的暴風雪」,令人寸步難行,他們只得加長每天行軍的時間,全力以赴向終點突擊。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他們忍著暴風雪、飢餓和凍傷的折磨,以驚人的毅力終於登臨南極點。但正當他們歡慶勝利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阿蒙森留下的帳篷和給挪威國王哈康及斯科特本人的信。阿蒙森先於他們到達南極點,對斯科特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雷,一下子把他們從歡樂的極點推到了慘痛的極點。
此刻,斯科特清楚地意識到,隊伍必須立刻回返。他們在南極點待了兩天,便於1月18日踏上回程。半路上,兩位隊員在嚴寒、疲勞、飢餓和疾病的折磨下,先後死去。剩下的隊員為死者舉行完葬禮,又匆匆上路了。在距離下一個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時,遇到連續不停的暴風雪,飢餓和寒冷最後戰勝了這些勇敢的南極探險家。3月29日,斯科特寫下最後一篇日記,他說:「我現在已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越來越虛弱,結局已不遠了。說來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記日記了。」斯科特用僵硬不聽使喚的手簽了名,並作了最後一句補充:「看在上帝的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
過了不到一年,後方搜索隊在斯科特蒙難處找到了保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屍體,並就地掩埋,墓上矗立著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斯科特領導的英國探險隊的勇敢頑強精神和悲壯業績,在南極探險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歷經艱辛,艱苦跋涉,卻沒有將所採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礦物標本丟棄,為後來的南極地質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它們探險的日記、照片,也都是南極科學研究的寶貴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我的感受: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們偉大的精神足以稱得上是英雄。
❿ 世界各國童話代表作
安徒生——————
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鴨》(The Ugly Duckling)《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公主》(The Snow Queen)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勒·班台萊耶夫(1908-),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他寫過很多作品,其中魯迅先生就曾翻譯過他的小說《表》。
班台萊耶夫生於1908年,出身軍人家庭,在蘇聯內戰時期父母雙亡,成了孤兒,自此流落街頭,和小偷、流氓、騙子、流浪兒打交道,1921年進了流浪兒學校。1927年他根據這個學校的生活,寫了第一部作品《流浪兒共和國》,後來成為蘇聯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國內翻譯出版他的作品很多,有《表·文件》、《蓬頭公雞》、《翹尾巴的火雞》、《大刷大洗》、《遼恩卡流浪記》、《卡爾盧什卡的戲法》等。
《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一個失去雙親、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彼奇卡,他為飢餓所迫,當了小偷,趁機騙取了一個醉漢的金錶。小說以金錶為線索,描述彼奇卡從偷表到自覺還表的生動曲折過程,深刻細膩地刻劃了彼奇卡的心理。
☆*****************************☆
]
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瓦·麥德維傑夫早年在劇院當過演員,拍過電影,寫過電影劇本。在部隊服役時,他發現士兵總喜歡聚在樂觀向上、從不氣餒的人周圍。這種人常常能帶給周圍的人精神鼓舞,幫助他們面對艱難困苦。由於受到這種啟發,他創作出一個生機勃勃、充滿幻想的人物——巴蘭京。
《巴蘭京幻想曲》是一部有趣的童話。小學生巴蘭京為了逃避學習,想過幸福的麻雀、蝴蝶、雄蜂和螞蟻的生活,殊不知麻雀、蝴蝶、雄蜂和螞蟻都要為了生存而忙碌。最後巴蘭京意識到,他所憧憬的那種生活,無論在空中還是地上,都是不存在的。他從現實環境受到的教訓中醒悟過來,終於成為一個好學生。
☆*****************************☆
《苦兒流浪記》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名著。全書以棄兒雷米的不平凡經歷為主線,為讀者展示了社會的黑暗面。雖然小雷米屢遭不幸,可他也遇見許多關心他、愛護他的人物,最後雷米終於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本書的作者艾克多·馬洛(1830-1907)是十九世紀一位法國作家,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小說,大部分是給成年讀者寫的,有一些則是專門寫給少年兒童閱讀的,《苦兒流浪記》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本,除此他還有兩本也很有名,一本叫《孤女尋親記》,另一本叫《一家團圓》。
☆*****************************☆
乾富子(1924-)生於東京,早在日本女子大學讀一年級時,接觸過宮澤賢治的作品,而有志於兒童文學,後對保育事業有興趣,中途退學,進京都平安女學院保育系,於1944年畢業,曾做過兩年保育員。她的作品有《小矮人奇遇》、《企鵝故事》、《北極的鹿》、《黑尾鷗的天空》、《暗谷的小矮人們》等書。她的作品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佳作獎、日本國內安徒生獎、野間兒童文學獎等,在日本兒童文學界有一定影響。
《小矮人奇遇》是一本現實與幻想結合的童話小說。寫一個小學生森山達夫,他的英國女教師回國時,委託他照管一對只有14公分高的小矮人。小矮人靠每天一杯牛奶生活,也會幹活。這對小矮人夫妻還生了一子一女。他們和森山一家度過了艱苦的戰爭歲月。後來,小矮人的子女結識了鴿子彌平等朋友,由此而出現一系列冒險又有趣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
☆*****************************☆
佐藤曉,1928年生於日本神奈川,關東學院工業專門學校建築科畢業。1959年出版此書後,一舉成名,獲得日本每日出版文化獎、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國際安徒生獎日本國內獎等多項大獎。隨即,佐藤曉創作了一系列的「小人系列」。1967年,幻想小說《奶奶的飛機》獲厚生大臣獎、野間兒童文藝獎。有《佐藤曉幻想小說全集》出版(16卷)。
《誰也不知道的小小國》發表於1959年,曾獲得日本國內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本書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因此讀起來很親切,有趣。佐藤曉認為,任何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特有的世界,這是別人觀察不到的,只有自己知道。
☆*****************************☆
角野榮子(1935-)生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教育系英語科畢業,曾在出版社工作。1960年赴巴西二年,回國後開始創作童話。其作品在日本國內多次獲獎。
《送急件的魔女》是1985年出版的一部幻想小說,後由動漫大師宮崎駿改編為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
☆*****************************☆ 我想這個摟主應該知道地說
菲莉帕·皮爾斯(1920-)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鄉鎮,她的父親是一個磨坊主和糧食商。《大座鍾的秘密》所描繪的花園,就是菲莉帕·皮爾斯父親的磨坊花園。菲莉帕先後做過英國廣播電台廣播節目撰稿工作、報社編輯和兒童出版社編輯工作。《大座鍾的秘密》初版於1958年,當年獲卡耐基兒童文學獎。1960年國際青少年圖書委員會評獎團又授於這部作品以榮譽獎,推薦給世界各國。
《大座鍾的秘密》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幻想小說,想像豐富,全書優美、動人而富有哲理。
暑假一開始,湯姆的弟弟患了麻疹,湯姆給打發到姨媽家裡去。姨媽家住在小城鎮的一幢舊公寓里,後面只有一個簡陋的小院子。湯姆半夜聽到樓下的古董大座鍾敲了十三下,他下樓走出後門,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平時擺滿垃圾桶的後院變成了一座神秘的夏日花園……發他還在那個花園里結識了一個名叫哈蒂的小姑娘。從此湯姆天天半夜裡偷偷下樓到那個花園里去遊逛同時經歷了種種神秘莫測的事情……在這個神秘的花園里,湯姆既沒有腳印也沒有影子,還能穿牆而過……;他走出公寓老座鍾敲十三下,指針指在半夜,玩了好半天回到公寓里,老座鍾的時間比他離開時只過去了幾分鍾……;哈蒂有時跟他同年,有時比他小,有時又比他大;他爬上樹去,樹枝不會彎也不會斷;頭天花園里明明是草木繁茂的盛夏,下一天卻成了白雪皚皚的嚴冬,小河結了冰,還能滑冰;花園像個時隱時現時斷時續的幻境。
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秘的幻境跟著湯姆一起為這些百思不解的問題去苦惱。去尋找答案。
☆*****************************☆
英國作家考林·達恩的長篇童話《動物遠征隊》敘述了一群野生動物為擺脫因人類亂砍亂伐而造成的生存困境,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遠征轉移投奔動物保護區的故事。故事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根據各種動物的「物性」,賦予不同性格,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童話形象。
☆*****************************☆
黎達(1899-1955),捷克人,生於布拉格,中學畢業後,從事兒童教育事業。後與法國出版家保羅·福謝結婚,移居巴黎,加入法國國籍。她在丈夫創設的「海狸爸爸編輯部」工作,還創辦了《動物故事叢書》,寫了八本動物故事。她寫的動物故事,事前都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因此她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文筆流暢,富有詩意。國內出版過她的作品《黎達動物故事集》。
☆*****************************☆
摟主你家要這個干什麼呢〉
薩爾蒂科夫-謝德林(1826-1889)是俄國的諷刺藝術家。1848年,他因為寫了中篇小說《莫名其妙的事》,被沙皇流放到維亞特卡。他的主要作品有《外省散記》《戈羅夫略夫老爺們》《一個城市的歷史》和《謝德林童話集》。
一般說來,童話是給孩子們讀的,但謝德林的童話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童話,它既是為孩子寫的,也是寫給成年人讀的。謝德林是善於創造的諷刺大師,童話這一文學形式到了他的手中,就成為他出色和絕妙的藝術創造。他寫童話開始於六十年代,最早的一篇是《一個莊稼漢養活兩個將軍的故事》,後又陸續創作出大量作品。國內出版過他的《謝德林童話集》,收入他一生寫成的三十二篇童話。
☆*****************************☆
伊恩·塞拉利爾(1912-)是英國頗享盛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生於倫敦,曾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他當過學校校長,熟悉兒童的心理和語言。他的作品很多,重要的有:《尋寶記》《飛行歷險》《銀劍》《船長和海盜》《勇士貝爾烏夫》等。以思想健康、情節曲折、懸念豐富和文筆生動而見長。
《銀劍》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波蘭有姐弟三人,由於法西斯的迫害,和父母失去聯系。在流浪兒瓊的幫助下,他們從華沙出發,穿越德國全境,去瑞士尋找親人。一路上,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智勇敢,不畏艱難。
☆*****************************☆
伯納德·阿什利(1935-)出生於英國倫敦。多年從事初等教育工作,先後擔任過多所學校校長。他經常為各家教育雜志撰寫短篇小說和文章,發表過多部兒童文學。《牆頭上的特里》是他最為成功的一部。
《牆頭上的特里》描寫的是倫敦少年法庭審理的一起少年偷竊案始末,從家庭、學校、社會與孩子成長的必然聯繫上,向讀者展現了當代英國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的一個側面,尖銳地觸及了少年犯罪這一重大社會問題。
☆*****************************☆
福爾克·泰格特霍夫(1954-)奧地利當代最著名的童話大師。中學畢業後「錯誤地上了大學,攻讀醫學和教育學」(本人語)1977年前往西班牙,在風光旖旎的伊維薩島上住了一年,通過密切接觸大自然,萌生了創作童話的強烈沖動。之後,他在德國生活了兩年,研究童話理論,並開始創作。1979年他25歲生日那一天,他的第一部童話集《美麗的龍》問世,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至今已出版童話集約30部。1996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他的童話選集《美麗的龍》,共精選五十二則泰格特霍夫的童話佳作。
☆*****************************☆
季爾·布雷喬夫(1934-)是俄羅斯當代著名兒童科幻小說家。他所塑造的人物—未來世界的小女孩阿麗薩,出現在十部以上的中篇小說里,活躍在銀幕和熒屏上,已為廣大讀者和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所熟知和喜愛。
☆*****************************☆
參考資料:有好幾個地方的,不過我也不知道哪裡最全,摟主看得開心就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