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科幻小說的基礎
Ⅰ 我想寫科幻小說,請問需要哪些基礎和准備
唐詩三百首必須能背誦 ,另外成績單文科不能有掛科, 再買支筆 買個本子 開玩笑啊。 有文學基礎 且好學就可以了
Ⅱ 寫科幻小說,需要了解或者通曉哪些方面的知識
當然要注重文章裡面所描寫的技術內容,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寫的內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圓其說,注重描寫的技術細節,讓人感覺這就是現實中或者是在某個空間應該存在的。
Ⅲ 科幻小說怎麼寫
開篇致勝。
科幻小說(英語簡稱:Sci-Fi)全稱科學幻想小說,直譯應為科學虛構小說(英語全稱:Science Fiction Novel),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
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國內科幻小說還呈現出輕科學偏文藝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各大主流網路文學平台上的所謂的科幻分類下的小說很少完全具備以上三要素,其細分類型與受眾跟本詞條所定義科幻小說均有極大差別,也不受中國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協會的認可,屬於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據此本詞條將不對該類型進行介紹。
Ⅳ 科幻小說要怎麼寫
具體如下:
在創作科幻小說的同時,就應該注意收集素材,尤其是科幻類小說,雖然他本身脫離現實,但是其中個別涉及到的知識點,仍然還是要與現實稍微掛鉤,這樣在適當的基礎上,進行適合的延展,這樣更有助於科幻小說的代入感和真實性。
科幻創作的小說一定要大膽,說白了就是想像要豐富,科幻小說有兩個注意的點,就在於「科幻」兩個字上,所謂科就是科學,而幻就是幻想的意思,如果幻想都不大膽,那麼什麼時候大膽,尤其是更加新穎而又大膽的想法,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當然科學與幻想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一點也是科幻小說作家所必須掌握的,小說的創作本身就是立於現實而高於現實,實際上這也是寫作科幻描寫的捷徑。
推動科幻小說的情節發展,實際上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採用傳統的,比如通過人物性格太推動故事發展,或者直接在所幻想的基礎上,利用幻想的構思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逐漸的將更為龐大的故事架構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也可以二者結合,這需要作者擁有很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
設計好主要的故事情節和大綱,實際上很多小說創作者都是忽略這一細節,有些人認為我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哪怕寫不出來硬湊字數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寫出來的小說純粹就是流水賬,即便是以幻想為主的科幻題材,但是在幻想的同時,也必須實現設計好一個度,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不能逾越這個度。
概述: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Ⅳ 寫科幻小說要些什麼條件
恩,我看科幻小說的時間不長,但還是把我的一些看法說出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科幻小說照我看來大致可以分成「硬科幻」與「軟科幻」兩中,當然這種分法很幼稚,「軟」與「硬」也是相對而言。
「硬科幻」當然要注重文章裡面所描寫的技術內容,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寫的內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圓其說,注重描寫的技術細節,讓人感覺這就是現實中或者是在某個空間應該存在的。我想這一類小說對於文採的要求不是那麼的重要。
「軟科幻」中就不太注重技術的細節,你說你的想像力很好,我想這類科幻你可以嘗試一下,科幻小說很注重的就是裡面的幻想內容,說它是點子文學也是有原因的,因此豐富的想像力十分的必要。另外這一類的小說通常很注重文字,因此有必要鍛煉一下自己的文筆。
上面說的應該算是科幻小說的基本特點,也就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他文學形式的特點,要注重技術描寫,側重想像力,但是它作為文學的一個分枝,基本的特點也是必須有的,比如說精彩的故事內容,個性鮮活的主人公,有自己特色的文筆等等,這都是必要的。
寫科幻和寫其他類型的小說一樣,要經常的練筆,不斷的寫下去,而且要注意的是思想要開闊,不要落入俗套,尤其是不要寫什麼YY小說,那是垃圾中的垃圾,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
恩,就說這么多,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Ⅵ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Ⅶ 科幻小說怎麼寫的
科幻小說內容如下:
1、一部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應既有科學基礎,也有文學基礎。「想要成功塑造科幻英雄,如果沒有具體的人、沒有人物成長的過程,即使是龐大的故事,也很難做到。」
2、科幻作品真正吸引讀者的,並不是直接呈現出來的某些具體的知識,而是科學家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想要寫好科幻文學,不僅要學好人文和自然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人類在獲取知識和探索世界過程中的精神追求。
3、開篇對一個奇異的環境簡單的描述一下,讓讀者更能盡快的融入到你所描繪的世界中。一開始就描述出一個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角色。讀到一些對情景和人物的語句,讀者馬上就會被吊起胃口,想進一步了解這些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讀者就會就此一路讀下去。
分類爭議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諸於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起初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一般認為這類作品嚴格上是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范圍,其特點是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因為其模仿歷史和現實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實的感覺,所以對於公眾來說更為嚴肅。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樹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為反過來利用人不知未來卻知道過去,而故意把未來和歷史類比,吸引讀者對未來和太空的嚮往。
Ⅷ 如何寫科幻小說
建議看一下《阿凡達》呀,你的科幻小說,必須建立在一個很有創意的基礎上。就好像《阿凡達》,如果它的背景不是在其他星球上,那麼它寫的只不過就是一個文明人侵入到原始社會,就好像哥倫布的船隻到了美洲那樣子而引起的故事。可是當它的故事背景建立在其他星球上,那麼就高了一個檔次,而且可以發揮那個星球上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比如什麼魅影的龍,當地土著人的摸樣,神樹等等。
當你想好了這一個創意的背景時,你就會發現科幻小說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會挑起你的興趣和好奇心,只有這樣,你才會有動力寫下去。
祝你成功。
Ⅸ 寫科幻小說需要什麼水平的理論物理基礎
只要劇情好,理論是次要的,有個高中就足夠,不知道的東西可以網上搜索。
三體是目前科幻小說的旗幟,其實他的很多理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比如二維空間四維甚至十維空間,人類現在也只是提出了二維和四維的猜想,根本就沒有任何理論更不用說證明了,至於十維則連想都想不出來是什麼(金木水火土東南西北中?哈哈)。還有光速飛船屁股後面留的什麼尾巴之類的,都是小說理論不是科學理論。我說這些不是為了詆毀該小說,事實上我對這部小說非常推崇。只要你劇情好,哪怕你的理論跟事實理論完全相反把太陽寫成三角形的,都照樣會有很多書迷。
所以說,小說好不好,主要看劇情(任何類型的小說都一樣)。對比武俠小說,武俠小說里的武功秘籍就相當於科幻里的那些高科技了,但是武俠小說的好與壞從來都不取決於武功秘籍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