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談當代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
Ⅰ 劉慈欣寫三體後 還寫了什麼科幻小說
三體寫完之後,他寫了《燒火工》
《雷霆戰機的故事》
《中國2185》長篇
Ⅱ 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讀過好幾遍了。
讀完<三體>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硬科幻小說~三體的豐富的想像,嚴謹的邏輯是其他國內甚至國外的科幻小說無法相比的。人類文明產生的各種文化,包括科學、政治、經濟、軍事、歷史等各個方面以及人類靈魂深處的愛與恨均在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三體文明的介入,使得整個宇宙變得猶如黑暗森林一般,神秘而震撼,孤獨而敬畏,兩個文明之間有斗爭是人類內部斗爭的映射及放大,人類悲慘的結局,也對現實中的人類文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得不說三體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硬科幻小說。
Ⅲ 求劉慈欣的(三體)科幻小說
《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連載、出版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作者是劉慈欣。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均已出版。
《三體》三部曲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說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Ⅳ 《三體》這部小說,現實意義在哪裡積極意義又在哪裡為什麼要搞這么一部古怪的小說呢
市場對《三體》的期待非常高,但劉慈欣自己反而很淡然,「任何一種文學,只要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必將涌現精品,美國有很多優秀的科幻電影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先把市場做起來,讓觀眾形成對科幻電影的觀影氛圍,才能談得上精品。無論是觀眾還是媒體,指望市場在零的情況下,砸下幾個億,就創造出一個較好又叫座的經典,這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開端和起步,這是我對《三體》抱的心態。」
首先,從產業鏈角度來說,我們的創意環節就太薄弱。雖然國內有劉慈欣這樣的一流科幻作家,但版權制度和代理人制度不明晰,導致他的小說無法有效地轉換為可流通的交易產品,因此無法有效地進入電影產業鏈。
其次,科幻電影的發展需要有大量優秀的科幻文本做基礎。所謂基礎就是要有足夠的風格和類型供電影產業鏈挑選。從數量來說,目前優秀的科幻文本作品還太少,僅僅出現一個劉慈欣是遠遠不夠的。
第三就是,我們的電影創作環節跟不上。科幻電影需要有好的編劇完成從文學到劇本的轉換,但國內真正能夠熟練掌握好萊塢類型片敘事手法的編劇很少,而懂科幻的製片人和導演更加加稀缺。
第四是特效行業缺乏經驗。硬體的設備問題好解決,但人的因素,人的經驗的更重要。中國缺乏優秀的特效團隊,也沒有操刀大場景科幻片的經驗。
最後還有市場環境,中國觀眾沒有「科幻片」的消費經驗,好萊塢科幻片在國內都被當成「特效大片」來消費,沒多少觀眾意識到其中的「科幻」元素。而僅僅憑借拼特效,中國電影短期內根本無法和好萊塢在正面戰場抗衡。
Ⅳ 有誰看過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最後結局,蝗蟲到底給了汪淼他們什麼樣的啟發
首先,對三體小說的研究我對此很是入迷,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第一部中《三體·地球往事》中末尾,當時人類所做頑強的抵抗,而在三體人的眼裡,人類就像我們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著弱小,因此三體人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還發了一句蔑視挑釁的話:
你們是蟲子
後面好戲要上演了,史強帶著第1部中的汪淼一行人來到了老家的麥田,正值蝗蟲大肆侵略麥田的季節。蝗蟲滿天飛舞,像烏雲一般籠罩之天空,他們就自在的翱翔在天空,不受任何拘束,這是史強說:看看吧這就是地球人與三體人之間的技術差距,在三體人眼中我們就像這些蝗蟲,弱小,但是人們想方設法的想要消滅他們,人們噴灑各種農葯,但是它們的數量,並不因此減少,仍在增多。
Ⅵ 劉慈欣小說《三體》的世界真的存在嗎,有何依據
《三體》中的三體文明不一定存在,但是宇宙那麼大我們不能否認其他外星文明的存在,科幻是關於未來的設想,未來會有怎樣的文明出現我們也無法確認。不過《三體》中出現的對人性的探討卻是富有現實意義的,至於三體文明究竟是何種樣貌,書中其實著墨並不是很多,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的不過是三體人不用說話就可以進行交流,科技遠在地球人類之上,就連三體人長什麼樣子我們都無從得知。
其實與三體世界相比人類也並不差,我們還有我們的思想和大腦,這點是三體人所不具有的。劉慈欣在《三體》中將宇宙比作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一個獵手,你不知道你面對的文明是友善的還是邪惡的,你能做的就是殺死你發現的任何一個獵物從而保證自己文明的安全,很殘忍但是卻真實有效。人類文明上面是三體文明,三體文明上面還有歌者文明,宇宙那麼大總有人比你更強,“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是《三體》里維德的名言,無論三體世界是否存在,面對茫茫宇宙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我們的獸性,不斷前進。
Ⅶ 大家對 劉慈欣《三體》系列的看法。
三體有三部曲,一起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
第一部講的是現代的事,而且在文革那個時代用了很多筆墨,但絕對是必看到神作。
第二部主要就是引出黑暗深林法則,也是必看。
第三部是有點爭議的一部,我也用著重講一下這部,相信樓主來提問主要也是對第三部有點看法吧。首先,劉慈欣是想要在作品中突出愛,這是主流。劉慈欣這么做有他的原因的,我這里猜測一二。一是劉慈欣本人可能還真對愛充滿了希望,好吧,有的人會說,讓我們相信一個中年男人,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男人對這個社會,對人類還抱有如此的天真的希望吧。但我覺得可能真是如此,畢竟他不是個普通的俗人,寫得出這么多科幻小說的人可能思想真與旁人不一樣,他可能真的天真。二是劉慈欣不管是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他畢竟可以說代表著我國科幻的主流,他不得不在作品中體現主流思想,他不得不顧慮方方面面的影響。
最後我想說,其實程心這個角色,如果世上真有這么一個人,我一定要好好愛她,好好寵她,但我絕對不會給她任何權利並且聽取她的任何建議。
Ⅷ 關於劉慈欣的三體這本小說。 給一些看法評論。最好是自己原創的真實看法。謝謝。
神作不解釋,徹底顛覆我對國產科幻的認識,場面宏大,層層推進,寫作手法成熟,足夠硬的知識,絕對神作
Ⅸ 從《三體》中國科幻小說如何走出困境 高中作文800字
從《三體》看中國科幻小說的困境
閑來無事,看到報紙上介紹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就去書店翻來看,不想一下就被書中一個又一個出人意料的想法吸引住了,連續三天,廢寢忘食,將他的三部曲——《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都看完了。不得不說,《三體》系列是我看過的中國科幻小說里最好的一部。
當然,這部小說也有其缺陷。《三體》系列確實是一部「硬科幻」、「科幻巨著」,這得益於劉慈欣的專業背景,但作為小說軟的方面還不夠,劉慈欣對社會、人物的觀察描寫還不到位,與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相比,甚至與網路流行的那些小說相比,它都不能稱為一部「小說巨著」。
這也是為什麼《三體》三部曲不如一部《蝸居》火,為什麼許多出了名的科幻小說作家還不被知曉,因為中國目前的科幻小說還無法被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所接受。中國科幻小說與歐美的科幻小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相比都差一截,因為中國科幻小說各方面的基礎都很薄弱,它的困境也很多。
中國科幻小說的讀者范圍太窄,局限於有「閑」階層,這類人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還要有空閑時間,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大多數是有文化的年輕人,以80後、90後居多。
從事科幻小說寫作的專職作者數量也很少,通常入門者都是從短篇寫起,但受中國稿酬總體水平較低的影響,科幻小說的稿酬更低,而且科幻小說的約稿少之又少,我了解的只有《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有限的幾家雜志刊登科幻小說,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本來稿酬就低,約稿又少,因此作者也就越來越少。
科幻小說要想賺錢,最終的目標就是能將科幻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但現實是因為技術和理念跟不上,國內的導演誰拍科幻電影或電視劇誰都要虧。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科幻小說得不到主流文學和評論界的扶持,這也影響這科幻小說的長遠發展。從事科幻小說既不能像網路小說那樣賺錢,也不能像主流文學那樣出名。好在這種狀況已經有所改變,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學》雜志,以專題形式刊發了劉慈欣的4部短篇科幻小說,意味著「科幻小說」重新回到了中國主流文學的視野之中,但還遠遠不夠。
因此,在中國目前所有類型的小說里,科幻小說的生存環境最惡劣,像劉慈欣這類能夠堅持下來的作家,那是確確實實的熱愛科幻小說。但願有一天,我們中國也能有許多的科幻小說大賣,越來越多的科幻小說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涌現出一批出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也衷心希望科幻小說為各階層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