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創造宇宙說明者

科幻小說創造宇宙說明者

發布時間: 2022-03-19 15:05:44

Ⅰ 世界上最早寫科幻小說的作者是誰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小說作者是德國的開普勒。開普勒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他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他認為科學應該為人類服務,向人民宣傳科學道理是他的責任。

開普勒曾寫過一本去月亮旅行的幻想小說。由於300多年前科學家沒有辦法解決登月旅行所遇到的問題。但是這個夢並不完全是虛幻的。開普勒寫到了許多20世紀宇宙航行員所遇到的問題,如何克服巨大的加速度對人體的影響,如何對付宇宙空間的低溫、失重狀態,以及在月球表面如何減速進行軟著陸等等。開普勒的敘說既生動有趣,又充滿科學道理。可惜開普勒沒有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就逝世了。

開普勒死後,他的朋友替他出版了這本書。盡管有人說該書荒誕無稽,但書中提出了許多大膽的科學設想和預見。20世紀80年代,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有位學者在報上發表文章,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這本書的發表比著名的科學幻想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月球旅行》要早240年,所以開普勒是世界是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的作者。

科幻小說是根據科學上已取得的新發展、新成果,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成果可以創造的某些奇跡,具有深奧的哲理和科學的預見。

法國凡爾納的《神秘島》、《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都是科幻小說。

推薦一下好的科幻小說。(最好是硬科幻)

劉慈欣,中國當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地球往事」系列(《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及剛剛出版的《三體Ⅲ:死神永生》)等,中短篇《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Ⅲ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硬科幻小說

《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球狀閃電》,《拉格朗日墓場》,《逃出母宇宙》,《七重外殼》,《天年》,《田園時代》,《一億年後的來客》。

Ⅳ 求小說名 男主拿到了一本書可以創造宇宙。然後不斷調試參數最後創造了宇宙。

這書我看過,但是名字記得不是很清楚了。而且你也記錯了,內容是這樣的:主角所在的世界是另外一個全是創世神所在世界的一個人創造出來的,那個世界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幾個宇宙,但是都是屬於體外宇宙,主角所在世界的創造者一心想創造出體內宇宙,所以只修煉出一個宇宙,就是主角所在的宇宙。因為體內宇宙等於就是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宇宙,全身上下,無不可借用無數世界的力量。比體外宇宙僅僅可以修煉出幾個宇宙強了不知多少倍。
最後主角修煉出了體內宇宙,於是便和想得到怎麼修煉出體內宇宙的這個世界的創造者對立上了。為了抵抗那個創造者,主角將自己得到的一個好像是火什麼珠吧,煉製成了一個全是以火之法則為基礎的世界。這個世界時他的分身,這個世界誕生的所有生靈等於也是他的分身,他的目的就是想加快這個世界的時間速度,然後讓這個世界誕生出一個聖人,一個沖破這個世界束縛走道他面前的一個完全領悟火之法則的聖人,雖然因為法則單一,這種聖人不是真正的聖人,但是在火之法則上是完全領悟了那個什麼火之珠的法則吧大概。然後主角再融合吞噬這個聖人,那麼他將等於完全擁有了一個修煉了無數年領悟完全火之法則的聖人的感悟。
然後主角成功了,他加快了這個時間的流速,然後滅世,迫使這個世界裡面的修煉者聯合那個唯一的聖人不斷突破最後走出世界,然後吞噬了他。就這樣。名字我忘了,雖然構思不錯,但是主角後宮太多,所以,我不是特別喜歡。

Ⅳ 推薦一些科幻小說

《希靈帝國》
(作者語)不是帝國爭霸,不是異界風雲,更不是升級練功,其實,這是一本非常嚴肅正經認真的硬科幻救世文——你就當真的聽。再次鄭重提示:這是一本非常嚴肅正經認真的科幻…

星際農民

作者:三少的刀

種田可以發家致富,養殖也能富可敵國!
當地球人蹣蹣跚跚走出星球,以為宇宙的新時代從此來臨的時候,卻發現宇宙中文明林立,早就有了森嚴的文明等級劃分,地球文明被勉強劃入了最低等級——一級之列。
自豪,驕傲,在這一刻消失無蹤,地球文明不過是文明金字塔最底層的一塊磚而已。原始人,低等人,這些恥辱的帽子一頂頂的戴在了頭上。
前途在哪裡,希望在哪裡,要奮起趕上發展了幾百萬年的文明頂端,真的有可能嗎?
有可能,因為有了農民韓真,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這是劉慈欣的至今為止的小說,中國科幻的巔峰。
【目錄】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06]《三體》
[07]《三體Ⅱ黑暗森林》
[08]《三體Ⅲ死神永生》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海》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雲》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其它小說——
[01]《燒火工》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築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後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後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後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後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後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於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像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生活周刊〉關於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網路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並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Ⅶ 找一本科幻小說,大意是上帝創造宇宙的那些事兒,有很多理論和公式的

宇宙之戰 基督教福音片,關於上帝創造諸世界還有人

Ⅷ 世界科幻史上被稱為「宇宙歌劇」創始人的美國科幻小說家是

E·E·史密斯
在雨果·根斯巴克的《驚奇故事》和約翰·坎貝爾的《驚人科幻小說》以及其它許多科幻雜志的共同耕耘下,大批優秀的科幻作家脫穎而出。科幻小說在美國迅速繁榮起來。
在整個科幻黃金時代初期,有一類作品特別令人矚目,後人將其命名為「宇宙歌劇」。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故事均發生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或宇宙深處。它的始創者就是有著哲學博士頭銜的E·E·史密斯(EdwardElmerSmith,1890-1965)
關於史密斯其人,恐怕現在的讀者已知之甚少,即使在他的家鄉美國也是如此——盡管他聲譽卓著,他的許多作品仍在不斷再版。這種狀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人生之路幾乎完全被他在科幻領域內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光輝所掩蓋了。沒有誰關心他以何為生,人們只知道他是「宇宙歌劇」的始創者。
我們說史密斯開創了」宇宙歌劇」題材,並不是說在他之前,具體地說是在1928年史密斯的《宇宙雲雀》第一次出現在《驚奇故事》雜志上之前,沒有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其實早在1917年左右,史密斯開始醞釀這部作品之前就已經有一些關於太空探險的小說出版了。比如。1898年紐約的一家報紙上就登載了一篇G·P·賽爾維斯創作的《愛迪生征服火星》。然而,嚴格遵循科學原理創作的史密斯與那些庸俗的同類題材作家不同,他將那些十分浩大的規模與復雜的情節處理得有條不紊,贏得了大批讀者的喝彩,並使這一題材迅速風靡開來。可以說,是史密斯將這一題材發掘到極致。
史密斯的第一個系列就是前面提到的《宇宙雲雀》,他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斷斷續續從事這個超長系列的創作。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是《雲雀與太空》,講的是發明家西頓與好友發現了一種新能源,並創造了「雲雀」號宇宙飛船。敵手萊格諾發現了秘密,劫持了西頓的未婚妻飛向宇宙深處。西頓和好友藉助了先進的「宇宙羅盤」發現了萊格諾,駕駛「雲雀」號開始了追逐……《雲雀與太空》是科幻小說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類飛出太陽系的故事,它拉開了「宇宙歌劇」的大幕,以後的作家爭相效仿。
《宇宙雲雀》系列的最後一本《雲雀與杜奎森》是在史密斯逝世後才出版的,講述了西頓被邪惡的杜奎森追逐,他們在宇宙深處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新發明的大對抗。雙方鬥智斗勇,場面越來越大。這巨大的場面甚至使作品本身空洞起來。因為,當故事中的所有東西都變得越來越巨大時,作者也就越來越難以駕馭它們並賦予它們以生命了。

<p>史密斯的創造才華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示,是在他的《透鏡人》系列中。在這個系列中,史密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歷史格局,上溯千億年,下至無窮的時光盡頭。每一卷作品中,主人公都與一個龐大的邪惡組織作戰並戰勝他們,但在下一卷的開頭,你會發覺,那個組織只是另一個更大更可怕的組織的一部分。在該系列的最後一卷,史密斯將最遠的星空定格在我們面前。
宇宙歌劇」成功的奧秘並不在於有勇敢的冒險家或發明家充當主人公——他們富於智慧,能夠隨時發明出一系列新奇武器,消滅任何一種敵人(這些敵人總是一種比一種強大),也不在於其故事發生在令人神往、充滿夢幻色彩的宇宙深處,而在於那令人震撼的宏大場景。

Ⅸ 有一本宇宙科幻小說,說主角在實驗室被電之後,發現自己可以控制細胞

人在活著狀態的時候必定會想到的幾個問題,比如「宇宙是什麼?有多大」,「世界是怎麼產生的」,「我是誰?你是誰?為什麼有你我之分」等等這些看似無聊卻
又誰都思考過卻又無法想透的問題。從古至今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模型,有上帝創世,有真主創世,有梵天夢世,有一切皆空,有一切皆無,無論是那種宗教都是
圍繞這個何生何為何滅的疑問而發,讓人難以理解和如此的神秘。在此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來解釋這一問題,希望和每一個思索這些問題的朋友們進行討論。

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淺藍色的地球是惟一一顆布滿了生命的星球,在它的高山、海洋、森林、藍天、兩極,活躍著近二百萬種生命,它是當之無愧的
生命樂園。可是,生命為什麼這樣鍾愛地球呢?
盡管目前學術界還無法准確地給生命下一個定義,但生命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它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能夠自我復制;二是能夠新陳代謝。這兩種活動的進行,都需
要能量,就動物和植物而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

如果行星距離太陽過遠,比如冥王星,接受到的太陽光芒極少,彷彿傳說中的陰曹地府,生命由於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無法生存;如果行星距離太陽過近,比如金
星,接受到的太陽光芒極多,白天黑夜的溫度都在400攝式度以上,就像神話中的煉獄,生命也難以生存。
地球距離太陽既不太近,也不太遠,接受的光照適中,植物可以自如地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當素食動物吃植物時,這種被儲存
的能量便到了素食動物體內,當肉食動物吃素食動物時,能量又到了肉食動物體內……就這樣,是太陽的光能開動了地球上動物和植物的生命機器,使動植物子孫興
旺、生生不息。

地球上適宜的溫度,是生命活動必需的。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通過新陳代謝供給的,而過冷或過熱的環境都不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植
物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地球有大氣層保護,這對於棲息在它上面的生命而言,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大氣層擋住了來自宇宙空間的強烈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傷害;大氣層擋
住了大部分撞向地球的隕石,地球表面才沒有像月球表面那樣坑坑窪窪;大氣層就像一床厚厚的棉被,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不會散發到太空中去,地球上的溫
度才不會劇烈變化;假如沒有大氣層保護,地球上就不會有刮風下雨,也不會有江河湖海,地球將是一個死寂的荒涼星球。

地球上有繁榮的生命,這與它是一顆岩石星球也不能截然分開。地球的核心是融融的岩漿,岩漿的主要成份是鐵。在地球自轉過程中,鐵質核心產生了強烈的磁場。
這種磁場包繞著地球,保護著地球。當太陽風暴,也就是來自太陽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向地球猛烈襲來時,這種包繞著地球的磁場把它擋在了太空,從而保護了地球
上的生命。

對於生命而言,地球上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然而在浩淼無垠的宇宙中,太陽系只不過是滄海之一栗,太陽不是茫茫太空中惟一的恆星,地球難道就是茫茫星海中惟
一有生命居住的行星嗎?
地球的原始水環境使地球上有了有意識的物體,經過漫長的演變以及一些環境因素,水生生物開始在陸地生息,以至到恐龍的鼎盛時期,由於小行星的撞擊使大多數
的物種滅絕(目前支持率最大的解釋)約有99%,使一些先天弱小的生物有了發展的機會,在經過漫長的時間猿猴進化,有了一些智慧,經年的累積才有了現在的
知識.漫長的歷史,還有現在暫時主宰地球的人類。

由於在此回答有限,你可以點擊九天靈舍頭像 >> 查看看多資料,裡面有郵件可以聯系,把非公開資料發給你。

熱點內容
衛斯理科幻小說73 發布:2025-02-13 03:16:26 瀏覽:548
衛庄穿越現代的小說 發布:2025-02-13 03:13:25 瀏覽:415
蟲類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13 02:44:42 瀏覽:923
比較好看的現代都市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13 02:43:16 瀏覽:847
現代都市熱血全本小說 發布:2025-02-13 02:39:24 瀏覽:718
女主是神棍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13 02:32:48 瀏覽:142
有漫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3 02:17:23 瀏覽:106
搞事業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3 02:11:22 瀏覽:972
小說在線閱讀52庫 發布:2025-02-13 02:10:34 瀏覽:168
穿越用現代軍事小說 發布:2025-02-13 01:58:39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