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命運的現實意義
A. 科幻小說雙宇有什麼現實意義嗎
《雙宇》填補了國內空白,這部小說有點另類,它的世界觀與我們不在一條平行線,因此讀雙宇之前,你得清空自己所有的認識,然後先讀《雙宇論》,這樣你才能真正讀懂《雙宇》。用龍齒刀自己的話來說,誰能讀懂雙宇論,誰就能掌控過去、現在和未來。
B. 談談你們對科幻小說的前景和作用的認識!
在我國第一個在北京大學開辦科幻學習班的吳岩曾經這樣說過:「科幻可以表達現代甚至後現代的主題,可以使用任何全新的文體。」而且,好的科幻小說絕對不是讓人消遣的小東西,他們反映的范圍之廣,之深是一些純文學遠遠不可能達到的。比如像我最喜歡的一部科幻小說《來波維茲的贊歌》,那種對人性和文明發展的思考讓人震撼,再比如我國最優秀的科幻小說作者劉慈欣的名作《流浪地球》中,那種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描寫,使宇宙的深邃和未知讓人心潮澎湃和扼腕嘆息。對人類的反思,對宇宙的思考,科幻文學在這方面比起純文學的起點高出許多。還有,凡爾納的對科學發展的極度樂觀到現在已經更加理性,在法國科幻文學被算作浪漫主義,而像號稱英國戰後最偉大的作家喬治奧維爾的代表作《1984》中那種對極權主義的控訴在歐洲產生了風暴一般的影響。可以說科幻文學在西方已經得到了承認,但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樂觀,首先,大家對科幻的定義都分不清,如衛斯里的毫無科學理論根據的作品被稱作科幻,其實是玄幻,而《哈利伯特》是奇幻,卻被當成科幻。再者,認識的科幻小說家太少,人們了解的科幻小說家不是凡爾納,就是韋爾斯,要不就是好萊塢大片,殊不知科幻小說大家雲集,名作輩出,還看著100多年前的作品,在時間上,已經落後了。我們可一下這一段話,對中國科幻的憂思:
「一位網友說,但是,「中國的媒體只要有個小藝人的花邊,可能就有大量報道。」一位科幻迷說,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體追逐的偶像,是財富的象徵,「美國一位科幻大師去世了,那是轟動世界的新聞。」
但中國科幻卻一直命運多桀。1904年,作為西方工業革命副產品的科幻首次被魯迅從國外引進,魯迅認為,這種文學樣式可以「導中國人群以力行」,是改變國民劣根性的一劑良葯。然而,此後,就在西方科幻進入黃金時代以後,中國科幻卻地位尷尬,頗受打擊。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科幻再次遭到批判,被認為是「偽科學」。如今,中國科幻走向復甦,但作為一個五千年來習慣於從歷史和經典中尋找答案的民族,還一時難以適應科幻那種對未來的神奇想像、對無盡可能性的灑脫描述以及對權威的顛覆。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的時代,在西方,科幻已被認為是一種反映人類後現代焦慮的「先鋒文學」,但在中國,僅僅被當作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兒童文學」。「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科幻的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樓主對科幻感興趣,請看
中國
劉慈欣http://xjecpc.vip.sina.com/kehuanwenxue.htm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60-liu_cx/index-lcx.htm
王晉康
http://scifi.51flying.com/homepage/wangjinkang/index2.asp
何夕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h/24-he_xi/
此三人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最高水平代表
外國
阿瑟克拉客
http://book.tiexue.net/novel8010/
http://www.ebook99.com/lx_khsk_klk.htm
阿西莫夫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xsa/xsa.html
海因萊因
http://www.aikanshu.com/books/8003/
此三人為上個世紀中後期公認的外國科幻三巨頭
C. 對於科幻小說你有何見解
不是空想就能行吧,要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我個人認為太硬的一班人不見得能接受,有時候看不懂,夾雜點好的情節還是比較吸引人,我還是比較喜歡何夕的作品
D. 尋一部科幻小說,關於命運循環的
《魔環》王晉康
手環是一個時間機器
1999年穿到過去
E. 科幻電影對現實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科幻小說本質也是小說,及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本人也寫科幻小說,我認為科幻小說特別之處在於高於現實的前瞻性。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手段,科幻小說基於科學技術的暢想,無疑是最接近未來生活的。
F. 如何理解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的定義,現實意義就是不僅僅是用來消磨時間,而是對成長和成熟有某種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作用。
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作為小說下的一種亞文學形式,科幻小說自然有小說的一些共性。如果一片科幻小說在小說的意義上是好的,那麼它就會對現實產生意義。它具有科學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具體解讀如下:
科學性:科幻小說的科學性首先應該是廣義的科學。狹義的科學是指科學的知識體系。廣義的科學則還包括科學態度(世界觀)、科學方法(方法論)。科幻小說,首先是對科學的尊重,可以承認和允許自己的幻想誇張甚至不符合一些現有的科學知識的地方,但反對自欺欺人,把一些明顯的偏見或者迷信的東西偽裝為科學的事物,混淆視聽。
前沿性:雖然存在所謂的歷史科幻,但科幻無疑還是主要面向未來的。而面向未來的科幻與其說是對未來的構建,不如說是對現實的反應,尤其是現實中一些前沿的科技,一些熱點的話題的反應。如果說後者是大多數小說或文學形式的關注焦點的話,那麼前者——前沿的科技和科學理念無疑是科幻小說的特殊的關注點。
拓展性:如上所述,科幻以現實為基礎,而文學作品自然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作為科幻小說,個人感覺,它的拓展更有明確的方向性,無論從時間空間,或者思維方向,都有別於其他,顯得更為超前,更為宏大,更為具有使命感,也許這也是一部份科幻讀者自視甚高而瞧不起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的原因。
幻想性:其實這並不只是科幻單獨具有的特性,如果比幻想的自由和灑脫,一片yy文也許幻想的更好看一些,而奇幻在幻想上的成就也許更為卓越一些,畢竟奇幻甚至已經建立了幾個很著名的世界和設定,而科幻也許除了沙蟲世界,其他的更像是現實世界的有限的延展而不是幻想。但正因為科幻的幻想有其局限和嚴謹性,更易被接受,也更易在細節上出彩。
G. 科幻小說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總覺得科幻小說是帶給我們一種目標,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現在的生活過成像科幻一樣的世界,可是我們恰恰忘了,其實科幻小說,他的目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小說當中發現我們的影子,並且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H. 閱讀科幻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
科幻是想像,想像基於理想和現實的差異,源於無限意識和有限軀體的矛盾,而科幻通過想像將抽象的精神需求具象到現實層面反映出來的能力,怎麼說呢,非常迷人。對於智慧生命來說,科技是最能反映進化本能和實際造福物種的人造物。它從無到有,從玄妙到普及的整個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理論和實踐)及三個階段:根據需求提出概念,依據概念發明技術,仰賴技術改造世界。所以既然只是設想,其意義何在?即便我們要參與上述三階段的全程而非僅僅進行文藝創作,共通的第一個步驟仍然是提出idea。在作為導向的科幻需求和科技需求產生共通之處時,這些腦洞就能夠起到素材,思路和試錯案例的作用。很難具體去描述那種感覺,但如果說要從零開始提出新的設想是憑空畫畫的話,科幻可以作為一個輔助上場———它能夠提供大致的模糊輪廓,減少不必要的胡思亂想。最終在物理層面被定型出來的科技實物實際上是靜態的,而在精神層面存在的科幻由於沒有束縛時刻處於動態,按照矛盾論來說,兩者甚至可以稱為科學這枚硬幣的一體兩面。
I. 科幻小說有哪些特點為何作品少見
科幻小說特點:
1.科學性
2.預見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其中有很重的知識性,並不是說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說的內容要有科學方面的知識。
這類小說難寫也難有人才,懂文學的作者很多,懂科學的作者卻極少,想要寫好寫出有實力的科幻小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求作者本身對科學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當豐富,再加上文學才華,才能寫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反之,沒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就會成為一本爛書,根本得不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再加上此類書不是十分普及,讀者群也不是很大,與科幻小說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書選擇多,也受讀者喜歡,書商就不太願意選擇科幻。所以,就導致科幻小說冷場面,寫得少,出得少,看得少。